庆大霉素慢性耳毒性对听觉和传出神经功能的影响

庆大霉素慢性耳毒性对听觉和传出神经功能的影响

一、庆大霉素慢性耳中毒对听觉和传出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曾友根[1](2020)在《NSC联合OEC移植对SNHL模型大鼠耳蜗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NSCs和OECs联合移植对SNHL模型大鼠耳蜗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凋亡及抗凋亡蛋白因子表达影响,探讨细胞移植对SNHL损伤耳蜗细胞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1)细胞培养:选取胎鼠作为移植细胞组织来源,对NSCs和OECs培养、形态观察及鉴定。(2)动物造模:采用庆大霉素对大鼠进行SNHL造模,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予NSCs和OECs联合移植,对照组予输注人工外淋巴液代替细胞移植。(3)细胞移植:将荧光标记的NSCs和OECs通过圆窗植入耳蜗内,术后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检测大鼠ABR听力阈值变化和听觉耳动反射阈值,并采集样本检测。(4)耳蜗切片HE染色。(5)耳蜗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后NSCs和OECs荧光标记物。(6)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阳性细胞数和MOD值。(7)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及凋亡免疫阳性细胞。(8)Western-blot法检测样本BDNF、NT-3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影响。结果:(1)细胞培养鉴定结果:NSCs染色鉴定标记物呈nestin阳性,OECs染色鉴定标记物呈p75NTR阳性,培养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细胞。(2)听觉耳动反射检测结果:实验组大鼠耳廓反射阈值改善,耳廓抖动变化增强,对照组改变不明显。(3)ABR阈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1周后ABR阈值变化不明显(P>0.05),在2周后实验组ABR阈值变化升高(P<0.05)。(4)耳蜗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实验组移植后NSCs标记分化的细胞部分能表达神经元细胞标志物Nestin,OECs标记分化的细胞分能表部达OECs标志物p75NTR,对照组耳蜗未发现荧光标记的细胞。(5)HE染色结果:对照组见内、外毛细胞变性坏死,SGCs部分坏死,核萎缩,损伤明显,细胞空泡样变性,密度降低,排列疏松混乱不齐,实验组整体病理损伤减低。(6)TUNEL阳性细胞数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指数占比减少,MOD值减少(P<0.05)。(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DNF和NT-3阳性细胞数及IOD值明显增多(P<0.05),同时抗凋亡因子Bcl-2阳性细胞数及IOD值升高,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IOD值减少(P<0.05)。(8)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耳蜗组织样本中BDNF、NT-3,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1)NSC联合OEC移植对SNHL大鼠耳蜗具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耳蜗细胞的损伤。(2)NSC联合OEC移植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而参与了耳蜗细胞的保护过程。(3)NSC联合OEC移植可能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下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路径而参与了对SNHL耳蜗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

方巧军[2](2020)在《羟丙基-β-环糊精对毛细胞鞘脂代谢的调控及死亡命运的影响》文中提出WHO最新报告指出,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听力损失,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增加到9亿。感音神经性聋作为耳聋中重要的分类,主要是由于耳蜗毛细胞、听神经或者听觉中枢传导障碍引起的。目前研究表明,感音神经性聋主要与噪声、药物毒性等因素有关。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针对各类疾病的药物开发也在快速的发展,然而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加和药物在体内的积累所带来的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以耳毒性尤为明显。因此对临床使用药物的耳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环糊精(Cyclodextrin,CD)是一种由淀粉中提取出来的一系列环状低聚糖类的总称。其具有疏水性内腔结构和亲水性外表面,因此能有效增加客体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作为环糊精醚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日用化工及医药等诸多领域。相对于环糊精及其他衍生物,HPβCD具有良好的助溶性和低毒性。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NP-C)是一种由NPC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内胆固醇及鞘脂积累的代谢类疾病,HPβCD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鞘脂的积累,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目前研究表明HPβCD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有研究表明胆固醇在耳蜗外毛细胞膜上积累与外毛细胞电运动相关,外毛细胞电运动相关蛋白Prestin可能作为损伤靶点介导胆固醇和HPβCD的结合,从而损伤外毛细胞。但目前HPβCD在细胞内的损伤机制及对prestin敲除小鼠听力的保护作用仍不清楚。我们通过建立HPβCD急性和慢性损伤模型进一步研究HPβCD对外毛细胞的损伤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在急性损伤模型中,我们通过对5周的CBA/J小鼠腹腔注射HPβCD进一步研究其对外毛细胞和ribbon突触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HPβCD处理组的小鼠耳蜗外毛细胞从底转到顶转的损伤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且在注射高浓度HPβCD(6000mg/kg)后,耳蜗沟底回的内毛细胞出现了部分丢失;而较低浓度HPβCD(4000mg/kg)损伤后,部分小鼠的耳蜗毛细胞和听觉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此外,在更低浓度(1000mg/kg)HPβCD损伤后,虽然小鼠听觉功能和毛细胞未受到影响,但中转和底转的耳蜗ribbon突触明显受到损伤,并且ribbon突触的损伤程度也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我们还发现HPβCD对外毛细胞的损伤十分迅速,在5000mg/kg HPβCD损伤13小时后,外毛细胞明显受到损伤,并且外毛细胞中LC3-II的表达明显升高,暗示细胞自噬水平的升高。由于急性损伤模型造成的毛细胞损伤过于严重,我们又通过建立HPβCD慢性损伤模型用来研究HPβCD具体损伤机制。最后我们利用代谢组学分析HEI-OC1细胞中HPβCD损伤对鞘脂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HPβCD处理后,细胞内鞘氨醇含量明显下降,而神经酰胺和鞘磷脂明显升高,暗示HPβCD对鞘脂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课题为以后进一步研究HPβCD的耳毒性机制提供新思路和研究基础。

胡海霞[3](2017)在《Efr3a敲减减轻耳蜗螺旋神经元退化变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Efr3a基因敲减能否减轻小鼠耳蜗螺旋神经元及耳蜗神经末梢的退化变性,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以8-10周Efr3a基因敲减(Efr3a KD)及其同窝野生型(WT)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卡那霉素联合呋塞米给药破坏其耳蜗毛细胞,取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行ABR检测,应用耳蜗基底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及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对两组小鼠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元(SGNs)及其神经末梢(ANFs)进行计数并比较,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SGNs及ANFs超微结构变化,测量SGN胞体面积、圆度以及胞质内脂褐素面积比例以比较两组小鼠SGN退化变性程度;以同龄Efr3a KD、Efr3a转基因(Efr3a OE)以及WT小鼠作为动物模型,ABR方法检测2,6,8,10,12,14月龄小鼠的听功能变化,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半薄切片计数比较三组小鼠6,10,14月龄耳蜗毛细胞及SGN密度的变化及差异。最后采用real time PCR,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比较成年Efr3a KD小鼠及同窝WT小鼠耳蜗内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及其受体Trk A、Tkr B、Trk C的表达量。结果:Efr3a基因敲减并未影响成年小鼠在各个频率的ABR阈值,在给药后5d,所有小鼠的听阈在各个频率均明显升高,在8k Hz及12k Hz,Efr3a KD小鼠的ABR阈值较WT小鼠低;给药后30d及60d时,Efr3a KD小鼠耳蜗SGNs及ANFs的损失程度较同窝WT小鼠明显为轻。随着给药后时间的延长,SGN核周体面积及圆度逐渐降低,胞质内脂褐素样物质面积比例逐渐增加。2月龄时,Efr3a KD、Efr3a OE以及WT小鼠ABR阈值无明显差异,至10及12月龄时,Efr3a KD小鼠ABR阈值明显低于WT及Efr3a OE小鼠;10月龄、14月龄时,Efr3a KD小鼠的SGN残存数和密度明显高于WT及Efr3a OE小鼠。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神经营养因子BDNF、NT-3及Trk B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同窝WT小鼠明显为高。结论:Efr3a基因敲减能减轻耳蜗螺旋神经元及其神经末梢的退化变性,其机制有可能与增高了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高可雷,丁大连,李鹏,孙虹,Richard Salvi[4](2015)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的损害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药物(Am An)是一类经典的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抗生素,但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以往的研究认为Am An的耳毒性仅仅针对内耳毛细胞并可引起继发的延迟性螺旋神经节细胞(SGNs)死亡。但是随着关于Am An耳毒性和对耳蜗其他细胞的研究进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耳蜗内支持细胞的损害也是引起SGNs延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发现,不同的Am An对内耳的损害方式不同,以硫酸链霉素为代表的少数Am An可以不受血-迷路屏障阻碍直接进入内耳并首先损害内耳的周边神经元;而以往认为只能间接损害SGNs的其他那些难以跨越血-迷路屏障的Am An,比如卡那霉素,对出生后三天大鼠处于发育阶段的SGNs也具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一个根据不同内耳损害方式来区分Am An的分类建议,并希望本文介绍的新内容能够为更深入理解不同种类Am An的不同耳毒性机制以及听觉系统各个重要组织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陈浩[5](2013)在《盐酸椒苯酮胺对庆大霉素豚鼠耳蜗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听力障碍是一类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的人近6亿,2.5亿人患有中度以上听力损失,其中三分之二在发展中国家。而每出生700—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听障患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中听力障碍残疾人就有2780万,为各类残疾之首。能否找到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听力障碍,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听力障碍分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绝大部分为感音神经性。感音神经性聋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常见病,是内耳及其神经传导通路一系列病变所致听力损失的总称,发病原因有遗传性、缺血性、耳毒性、感染性、老年性、噪声性、创伤性、代谢性、自身免疫、突发或特发性、中枢性、听神经病、肿瘤、功能性等,其中以缺血、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中毒及老年性退行性变等最常见。病理改变主要是耳蜗毛细胞损伤、螺旋神经节、支持细胞及神经末梢的器质性改变以及耳蜗神经、脑干听觉通路及听觉中枢病变或受损。耳蜗内包含两种类型感觉细胞:内毛细胞(IHC)和外毛细胞(OHC),它们负责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递,这些信号经过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C)换元传递到听觉脑干通路。而这些IHC、OHC和SGC都缺乏再生的能力,因此,耳蜗的任何损伤都会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在耳蜗损伤所导致的听力障碍里,耳毒性药物所致损伤是当前临床治疗上的难题,众多研究围绕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展开,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耳毒性药物损伤提供更好的方法。关于药物性损伤的机制,目前多认为与自由基损伤、钙离子超载等有关[2],其中氨基糖苷类所致的耳毒性感音神经性聋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类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glycosides, AmAn)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抑菌作用强、价格便宜等许多适用于临床使用的优点,但因其具有耳毒性、肾毒性等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在短期应用AmAn治疗的病例中,耳毒性发生率为20%,而在治疗结核及其他严重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长期应用中,耳毒性发生率可高达80%[3]。近年来由于结核和其他新的感染性疾病如抗艾滋病的发生率增高,使AmAn又有新的应用。有研究表明AmAn可与HIV中的RNA的逆转录病毒蛋白应答因子(RRE)结构域结合,使HIV的RRE. Rev(逆转录病毒蛋白)相互作用产生抑制,从而具有阻遏HIV复制的活性[4],使得AmAn的很多应用不可替代。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庆大霉素(gentamicin, GM)是由绛红小单孢菌、棘孢小单孢菌等发酵产生的一种杀菌力较强的广谱抗菌素,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GM由于廉价抗菌谱广,在临床广泛应用,以至出现了不少致感音神经性聋的病例。同时,因GM的肝肾毒性较其他AmAn小,使其成为是实验研究中制造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的理想药物。GM在机体内的药理学分布特点是不易进入胞内,不易透入关节腔,也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其主要集中在细胞外液,特别是内耳淋巴液。庆大霉素的内耳淋巴液的蓄积[7]构成了其耳毒性的生理基础,机制较为复杂,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认为内耳毛细胞受损与氧有自由基、钙超载和启动凋亡等相关。氧自由基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过氧化反应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往往损害细胞膜磷脂分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最终使生物膜受到严重损伤。郭玉芬等证实聚天冬氨酸酶对庆大霉素致耳蜗组织氧自由基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从而拮抗了庆大霉素所致耳蜗毒性的发生。McFadden等已证实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类似物,可防止由庆大霉素引起的毛细胞损伤。氧自由基和钙超载除直接造成细胞损伤外还可导致细胞的凋亡[11]。也有学者证明,细胞凋亡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的主要方式,细胞凋亡的“瀑布式”级联反应主要有两条途径:①细胞外途径,即死亡受体途径。②细胞内途径,研究比较多的是线粒体途径。但两种途径最终都依赖于Caspase-3的活化,caspase-3在凋亡级联反应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凋亡的最终执行者。Shimizu等通过研究发现凋亡抑制剂—钙蛋白酶和半胱天冬酶抑制剂可以阻止AmAn耳毒性的产生,促进前庭毛细胞的存活,表明凋亡与AmAn前庭耳毒性有着紧密关系。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治愈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和保护听觉功能的有效的方法。虽然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了哺乳动物甚至人的内耳前庭及耳蜗毛细胞在受伤后可能再生,但哺乳动物OHC、IHC和SGC再生的在体试验尚未取得成功。有研究提出耳聋基因概念,认为耳聋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发现tRNAIleA4317G同质性突变,确认A1555G和C1494T突变与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氨基糖甙类耳聋有关。上述研究停留在实验阶段,尚未展开临床应用。感音神经性耳聋多数治疗效果不佳,大多数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只能选择配戴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当前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赝复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但价格昂贵。所以,探索对各种因素导致内耳损伤的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制的化合物盐酸椒苯酮胺(peperphentonamine hydrochloride,PPTA),3个发明专利已获授权,2个国内和1个国际PCT发明专利己申请。2008年获11类化学药品临床试验批件并已完成127例Ⅰ期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提示其具有清除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徐江平研究PPTA对脑细胞受损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可增加SOD活力和GSH含量。也有实验表明PPTA有抗钙超载的作用,对心肌损伤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PTA也可使线粒体膜流动性保持正常,明显减轻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损伤。而氧自由基和钙超载往往导致机体大多数组织和细胞损伤,而线粒体的损伤又可活化Caspase-3启动细胞凋亡。有研究表明PPTA具有显着降低Caspase-3mRNA的表达,表现出良好的抗调亡作用。这为PPTA用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干预和治疗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以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制造耳蜗损伤豚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鼓阶开窗微孔注入技术和腹腔注射方法,观察PPTA对耳蜗的保护作用,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免疫组化(IHC)、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ni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ing, TUNEL)、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扫描电镜(SEM)等方法,透射电镜(TEM)等方法检测ABR RT、PL、T-SOD、GSH、Caspase-3等指标及凋亡和坏死等形态学变化,探讨GM的耳毒性机理及PPTA对耳蜗损伤的保护机制,为感音神经性聋药物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本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蜗损伤模型和鼓阶开窗微孔注入技术的建立目的建立庆大霉素制造豚鼠的耳蜗损伤模型和鼓阶开窗微孔注入技术,探讨在模型豚鼠上ABR的应用及听力学特征,并研究经鼓阶开窗手术对听力和耳蜗组织的影响。方法听力正常实验级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Control group):10只,生理盐水,等量,每日称重,按体重计算用量,肌注,28d;B组(GM group):10只,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20mg/(kg-d),每日称重,按体重计算用量,肌注,28d。C组(Fenestration group):10只,左耳行鼓阶开窗微孔注入手术,注入人工外淋巴液,正常饲养7d。A、B两组GM前1h及第28天测ABR;A、C两组术前及术后7d测ABR。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若实验前ABR反应阈对试验后ABR无影响,则用独立样本t-test检验两组前后差异,用配对样本t-test检验同一组前后差异。结束后将A,B,C组豚鼠断头取听泡,行扫描电镜(SEM)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IHC)细胞染色观察。结果用药28天后,GM组比正常组ABR RT显着升高(t=18.108,P<0.001);经鼓阶开窗微孔注入术7天后,C组和正常组ABR RT无显着差异(t=0.000, P=1.000)。IHC及SEM观察见GM组毛细胞纤毛倒伏、断裂、细胞缺失,细胞核出现固缩、棕染等,A组及C组未见这些现象。结论庆大霉素可以建立稳定的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庆大霉素耳毒性体现在RT提高,耳蜗OHC、IHC、SGC、SV细胞坏死及凋亡;通过豚鼠耳蜗鼓阶钻孔开窗,微孔注入手术后对豚鼠听力及耳蜗组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第二部分鼓阶微孔注入PPTA对庆大霉素豚鼠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目的将PPTA经鼓阶开窗微孔注入技术注入豚鼠耳蜗,研究其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拮抗作用及氧自由基机制。方法听力正常豚鼠45只,分为三组:A组(Control group)15只,以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连续3d;B组(GM group)15只,以GM160mg/kg.d,肌肉注射,连续3d;C组(PPTA+GM group)15只,以GM160mg/kg.,3d,每日GM1小时前,行双侧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入PPTA (浓度2mg/ml)10μl。(注:每组都以10只做统计学分析,额外为扫描电镜做形态学观察用)。三组动物分别在用药前,第3天用药后测ABR。在最后一次测ABR每组取10只迅速断头取听泡取左侧耳蜗(n=10)行T-SOD活力检测,取右侧耳蜗(n=10)行GSH含量检测;各组ABR RT、T-SOD、GSH统计使用SPSS13.0分析软件,数据以X±S表示,用协方差分析处理数据,若实验前ABR反应阈对实验后无影响,对试验后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每组剩余5只豚鼠耳蜗行扫描电镜(SEM)形态学观察。结果用药3d后,GM组ABR RT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GM组T-SOD活力、GSH含量显着显着低于GM+PPTA组(P<0.05);经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入PPTA3d后,PPTA+GM组ABR RT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但显着低于GM组(P<0.05)。PPTA+GM组比GM组及正常组T-SOD活力、GSH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但显着高于GM组(P<0.05)。SEM观察见:GM后毛细胞纤毛倒伏、断裂、细胞缺失等,PPTA+GM组亦有此现象,但较GM组轻微,正常组未见这些现象。结论促耳蜗组织内产生过量OFR造成耳蜗组织细胞损伤,是GM耳毒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经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入PPTA可拮抗GM所致听力和耳蜗组织损伤;PPTA可以通过清除耳蜗组织内氧自由基和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耳蜗保护作用。第三部分腹腔注入PPTA对庆大霉素豚鼠耳毒性拮抗作用及对耳蜗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PPTA全身给药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拮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听力正常豚鼠45只,分为三组:A组(Control group)15只,以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连续14d;B组(GM group)15只,GM120mg/kg.d,肌肉注射,连续14d;C组(PPTA+GM group)15只,PPTA10mg/kg.d腹腔注射+GM120mg/kg.d (1h后),肌注,连续14d。三组动物在用药前1h,第14天用药后测ABR。在最后一次测ABR后所有动物迅速断头取听泡,以左侧耳蜗(n=10)行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表达,统计使用SPSS13.0分析软件,数据以X±S表示,用协方差分析处理数据,若实验前ABR反应阈对实验后无影响,对试验后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右侧耳蜗行TUNEL染色,每组剩余5只一侧耳做扫描电镜另一侧耳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GM组、PPTA+GM组ABR RT显着高于Control组(P<0.05), PPTA+GM组ABR RT显着低于GM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用药后GM组豚鼠caspase-3表达显着增加(P<0.001); PPTA+GM组caspase-3的表达显着高于Control组但显着低于GM组(P<0.001)。SEM/TEM和TUNEL观察见:GM组毛细胞损伤严重,耳蜗Corti器、侧壁的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存在阳性细胞,出现了凋亡和坏死的形态学特征;而PPTA+GM组损伤较GM组明显减轻;Control组未见阳性细胞。而结论庆大霉素耳毒性所致耳蜗组织损伤中,凋亡与坏死并存,GM通过caspase-3途径参与了耳蜗细胞凋亡;PPTA具有拮抗GM耳毒性所致的耳蜗功能和结构损伤的作用;PPTA通过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凋亡,从而对豚鼠耳蜗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宋永玲[6](2010)在《补肾活血通窍汤对庆大霉素致聋小鼠中枢听觉通路核团内NT-3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旨在观察补肾活血通窍汤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致聋小鼠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及分析内耳受损后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 NT-3)在中枢听觉通路上神经核团(耳蜗核、下丘及听皮层)内的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药多靶点作用的相关机制。补肾活血通窍中药复方(处方组成:熟地,骨碎补,淫羊藿,黄芪,当归,丹参,川芎,石菖蒲,水蛭,磁石)煎制为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汤剂,含生药量分别为2.375g/ml、0.475g/ml、0.095g/ml(按小鼠体重25g,每天灌胃量0.8ml计算,中浓度汤剂相当于70kg成人临床1日常规量的等效量,高浓度汤剂及低浓度汤剂分别相当于中浓度汤剂给药量的5倍及0.2倍剂量)。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B、C、D组:补肾活血通窍中药复方高、中、低浓度干预组及生理盐水干预组,每天腹腔注射GM,100mg/kg,连续15天,自腹腔注射GM第一天起分别灌服不同浓度中药复方汤剂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0天;E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灌胃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听觉中枢内NT-3的表达。小鼠耳蜗核及下丘内神经元NT-3的表达:补肾活血通窍汤高、中浓度组NT-3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多,两组间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盐水+GM组及补肾活血通窍汤低浓度组NT-3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补肾活血通窍汤高、中浓度组及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听皮层内神经元递质NT-3表达的影响:生理盐水+GM、补肾活血通窍汤(高、中、低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内NT-3阳性神经元均呈泛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活血通窍中药复方可以有效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对听觉中枢通路核团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耳毒性药物同时给予补肾活血通窍中药复方早期干预,可以使听觉中枢内NT-3的表达上调,明显改善听力,对于保持其听觉通路的完整性有一定的作用。

丁大连,Richard Salvi[7](2007)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抗菌谱广和价格便宜等原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却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耳蜗毛细胞中的主要积聚部位是线粒体和溶酶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细胞内氧自由基活动增强是毛细胞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局部或者全身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保护耳蜗免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损害。钙激活的蛋白酶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毛细胞破坏过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抑制钙激活蛋白酶的活性也能有效保护耳蜗毛细胞。急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中毒引起的毛细胞破坏大都死于细胞凋亡,其凋亡原因主要是因为线粒体被药物特异性结合并破坏后,其内部的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中,因而刺激了Caspase-9并激发其下游的Caspase-3,从而导致毛细胞的程序化死亡。与此不同的是,慢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中毒引起的毛细胞破坏不仅包括细胞凋亡而且涉及细胞坏死。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毛细胞坏死过程中,溶酶体的超载破裂最终造成毛细胞自溶性坏死是其典型特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螺旋神经节没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但是在耳蜗毛细胞被破坏之后,螺旋神经节往往由于缺乏神经营养因子而发生延迟性神经元死亡,应用转基因技术将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片段转染到耳蜗支持细胞使之产生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可以有效减轻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

石丽娟,汤浩[8](2007)在《链霉素耳中毒豚鼠耳蜗iNOS与AChE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链霉素(streptomycin,SM)耳中毒过程中豚鼠耳蜗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SM组,每组8只,分别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ml/kg和SM150mg/kg,连续10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耳蜗iNOS和AChE的表达并进行灰度值分析,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监测耳毒性损伤的发生。结果用药10d后,SM组ABR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M组iNOS及AChE在柯蒂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神经纤维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M耳中毒时ABR阈值升高,iNOS及AChE表达增强,而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代洪[9](2007)在《Ref-1和NF-κB在氨基苷类抗生素耳蜗氧化损伤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Ref-1在庆大霉素耳毒性损伤及抗氧化治疗豚鼠耳蜗中的表达研究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产生与内耳自由基氧化损伤有关。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失衡,引起内耳氧化还原反应状态改变,导致耳蜗和前庭器官的细胞损害。这一过程涉及许多复杂的细胞死亡途径和调控机制,但这些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可触发细胞内调节氧化还原状态的相关信号转导因子的表达及其功能变化,其中氧化还原因子1(Ref-1)在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及氧化损伤的自身防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庆大霉素所致耳毒性损伤及应用抗氧化剂水杨酸钠保护时Ref-1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探讨Ref-1在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白色红目豚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连续7天;Ⅱ组(庆大霉素7日组):腹腔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连续7天;Ⅲ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腹腔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和水杨酸钠,连续7天;Ⅳ组(庆大霉素14日组):腹腔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连续14天;Ⅴ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腹腔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和水杨酸钠,连续14天。分别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阈、耳蜗铺片和毛细胞计数观察毛细胞损失情况,以了解听功能和耳蜗形态学改变;采用石蜡切片Re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提取耳蜗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ef-1蛋白表达;提取耳蜗组织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Ref-1mRNA的表达水平,对其成像进行电泳条带光密度测定。结果(1)听功能改变:给药后各组ABR反应阈由高到低依次为:庆大霉素14日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庆大霉素7日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对照组,各组间阈值比较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2)耳蜗毛细胞计数:耳蜗基底膜铺片和毛细胞计数显示对照组外毛细胞无明显缺失,各实验组外毛细胞缺失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庆大霉素14日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庆大霉素7日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各组间外毛细胞计数有显着差异(P<0.05)。(3)耳蜗切片免疫组化:对照组耳蜗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Ref-1呈弱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庆大霉素7日组耳蜗Ref-1表达增强,并有较多胞核着色的细胞;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呈强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庆大霉素14日组阳性表达程度较庆大霉素7日组弱,胞核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少;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阳性表达程度介于庆大霉素7日组和14日组之间。各组灰度值有显着性差异(P<0.01)。(4)Western Blot检测:内参照β-actin表达稳定。对照组耳蜗Ref-1蛋白有低强度表达;庆大霉素7日组表达明显增强,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表达最强;庆大霉素14日组表达轻度增强,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表达介于庆大霉素7日组和14日组之间。各组间蛋白电泳积分光密度值有显着性差异(P<0.01)。(5)RT-PCR检测:抽提耳蜗组织总RNA电泳结果OD260/280在1.9~2.0之间。对照组耳蜗Ref-1 mRNA有低强度表达;庆大霉素7日组表达强度明显增加,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表达强度最高;庆大霉素14日组表达轻度增强,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表达介于庆大霉素7日组和14日组之间。各组mRNA电泳积分的光密度值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Ref-1在正常豚鼠耳蜗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胞浆中轻度表达。庆大霉素给药后早期耳蜗中Ref-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并在部分细胞自胞浆向胞核内移位。同时给予抗氧化剂水杨酸钠可进一步促使Ref-1由胞浆向核内移位并显着增强其mRNA和蛋白表达。各实验组Ref-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外毛细胞数量及听功能保存程度一致。上述结果提示在庆大霉素导致耳蜗损害的过程中,Ref-1可能在机体的防护机制里起作用。第二部分NF-κB在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损伤和抗氧化剂保护中的作用研究背景核转录因子是一类具有与某些特定基因上启动子区域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基因转录功能的蛋白质。有研究提示核因子-κB(NF-κB)参与内耳的氧化应激,保护内耳毛细胞,但关于氧化还原状态改变所致NF-κB激活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近研究提示Ref-1蛋白可通过影响NF-κB p50亚基的DNA结合力而调控NF-κB的转录活性。目的研究庆大霉素耳毒性损伤及同时应用抗氧化剂水杨酸钠时NF-κB在豚鼠耳蜗的表达及其DNA结合活性的变化,以探讨NF-κB在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Ref-1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白色豚鼠40只,按本文第一部分的分组法进行分组和处理:Ⅰ组(对照组)、Ⅱ组(庆大霉素7日组)、Ⅲ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Ⅳ组(庆大霉素14日组)、Ⅴ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每组均行石蜡切片NF-κB p5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提取耳蜗组织核蛋白,应用电泳迁移率滞后分析(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对成像的电泳条带行光密度测定并半定量分析。结果(1)耳蜗切片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耳蜗NF-κB p50呈弱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胞浆;庆大霉素7日组耳蜗呈阳性表达,胞核染色细胞数增多;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表达呈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庆大霉素14日组阳性表达程度较庆大霉素7日组弱,胞核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少;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阳性表达程度介于庆大霉素7日组和14日组之间。各组灰度值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EMSA探针竞争性反应显示,耳蜗提取的核蛋白存在NF-κB特异性结合带。电泳条带光密度测定结果表明,各组耳蜗组织核蛋白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强度依次为庆大霉素+水杨酸钠7日组>庆大霉素7日组>庆大霉素+水杨酸钠14日组>庆大霉素14日组>对照组,各组间积分光密度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各组NF-κB的表达分布及DNA结合活性变化与其Ref-1蛋白及mRNA表达的改变一致。结论庆大霉素可引起NF-κB自胞浆向胞核转位,其DNA结合活性增加;水杨酸钠可进一步促进NF-κB向胞核移位,显着增加其DNA结合活性。NF-κB表达和DNA结合活性的变化与Ref-1的表达呈一致性。上述结果提示Ref-1和NF-κB两者在庆大霉素所致耳蜗氧化损伤机制中起代偿性防护作用,水杨酸钠的抗氧化防护作用可能与Ref-1表达上调和NF-κB的激活有关。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阐明氨基苷类抗生素耳蜗氧化损伤的调控机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李道佩,陈冬梅[10](2006)在《浅谈药物的耳毒性》文中指出

二、庆大霉素慢性耳中毒对听觉和传出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庆大霉素慢性耳中毒对听觉和传出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NSC联合OEC移植对SNHL模型大鼠耳蜗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培养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操作仪器
        2.1.4 主要溶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组织来源、细胞提取和培养
        2.2.2 NSCs的传代培养
        2.2.3 OECs培养
        2.2.4 NSCs的鉴定及细胞纯度的计算
        2.2.5 OECs的鉴定及细胞纯度的计算
        2.2.6 细胞活力测定
        2.2.7 细胞冻存
        2.2.8 细胞复苏
    2.3 动物实验及样本检测
        2.3.1 实验动物
        2.3.2 主要试剂
        2.3.3 主要仪器
        2.3.4 主要试剂配制
        2.3.5 庆大霉素耳毒性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2.3.6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2.3.7 ABR检测大鼠听力阈值
        2.3.8 听觉耳动反射检测
        2.3.9 制作切片
        2.3.10 切片染色
        2.3.11 耳蜗免疫荧光染色
        2.3.12 TUNEL法(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
        2.3.13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及凋亡免疫阳性细胞
        2.3.14 Western-blot法检测样本BDNF、NT-3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细胞的形态观察及鉴定
        3.1.1 NSCs的培养观察及鉴定
        3.1.2 OECs的培养观察和鉴定
    3.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结果
    3.3 大鼠听觉耳动反射检测阈值结果
    3.4 各组大鼠ABR阈值变化结果
    3.5 HE染色结果
    3.6 耳蜗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
        3.6.1 耳蜗荧光标记NSC结果
        3.6.2 荧光标记OEC观察结果
    3.7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3.7.1 各组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
        3.7.2 各组MOD值比较
    3.8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9 Western-blot检测各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实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的制备与机制探究
    4.2 神经营养因子减轻SNHL内耳神经损伤后相关机制
        4.2.1 BDNF对 SGNs的保护作用机制探究
        4.2.2 NT-3对SGNs的保护作用机制探究
    4.3 细胞移植抑制耳蜗损伤细胞凋亡机制探索
        4.3.1 Caspase结构、功能与促耳蜗细胞凋亡机制探究
        4.3.2 Bcl-2 结构、功能和抗耳蜗细胞凋亡机制探析
        4.3.3 细胞联合移植激活Bcl-2,抑制Caspase、Bax表达路径保护损伤耳蜗细胞探究
    4.4 细胞联合移植上调神经营养因子,抑制细胞凋亡
    4.5 神经性耳聋常见病因概述
    4.6 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概述
    4.7 关于NSC和 OEC的取材、培养与鉴定探究
        4.7.1 NSC的组织取材和分离
        4.7.2 NSC的培养和鉴定方法选择
        4.7.3 OECs的组织取材和分离
        4.7.4 OECs的培养与鉴定选择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毛细胞鞘脂代谢的调控及死亡命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内耳结构和听觉传导
        1.1.1 听觉传导
        1.1.2 内耳结构
        1.1.3 带状体突触结构
    第二节 听力测量
        1.2.1 听性脑干反应
        1.2.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第三节 细胞死亡信号通路
        1.3.1 细胞凋亡概论
        1.3.2 细胞自噬概论
        1.3.3 细胞坏死概论
    第四节 鞘脂代谢概论
        1.4.1 神经酰胺代谢与细胞命运决定
        1.4.2 鞘磷脂代谢与细胞命运决定
        1.4.3 鞘氨醇代谢与细胞命运决定
        1.4.4 鞘脂代谢关键酶与细胞命运决定
        1.4.5 代谢组学概论
    第五节 HPβCD概论
        1.5.1 环糊精的发现与发展
        1.5.2 HPβCD的应用
        1.5.3 HPβCD研究进展
        1.5.4 HPβCD的耳毒性研究现状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一节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耗材
        2.1.4 试剂配制
    第二节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小鼠和细胞的准备
        2.2.2 ABR
        2.2.3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2.2.4 小鼠耳蜗免疫荧光染色
        2.2.5 突触免疫荧光染色
        2.2.6 新生鼠基底膜培养
        2.2.7 HEI-OC1 细胞培养
        2.2.8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2.2.9 鞘脂代谢分析
        2.2.10 成年鼠基底膜DAB染色
        2.2.11 毛细胞和突触计数的方法
        2.2.12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第一节 HPβCD对耳蜗毛细胞损伤情况的研究
    第二节 HPβCD对小鼠听觉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HPβCD对小鼠内毛细胞ribbon突触的影响
    第四节 HPβCD对外毛细胞自噬的影响
    第五节 HPβCD急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第六节 Z-VAD-FMK在 HPβCD急性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第七节 HPβCD慢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第八节 HPβCD离体损伤模型的建立
        3.8.1 HPβCD耳蜗损伤培养模型的建立
        3.8.2 HPβCD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第九节 HPβCD对 OC1 细胞鞘脂代谢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第一节 鞘脂代谢对细胞命运决定的影响
    第二节 HPβCD的应用与耳毒性
    第三节 小结与展望
        4.3.1 小结
        4.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Efr3a敲减减轻耳蜗螺旋神经元退化变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绪论
第一部分 :Efr3a基因敲减小鼠感音性耳聋动物模型的构建
    1 引言
    2 仪器与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部分 :Efr3a基因敲减能减轻耳蜗毛细胞破坏后诱发的螺旋神经元及耳蜗神经末梢的退化变性
    1 引言
    2 仪器与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三部分 :Efr3a基因敲减能减轻老年性耳聋小鼠耳蜗螺旋神经元的退化变性
    1 引言
    2 仪器与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四部分 :Efr3a基因敲减减轻小鼠螺旋神经元及耳蜗神经末梢退化变性的作用机制
    1 引言
    2.仪器与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耳蜗螺旋神经元退化变性机制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的损害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血-迷路屏障对AmAn的阻挡作用及避开血-迷路屏障阻隔的实验方法
2间接造成延迟性螺旋神经节死亡的AmAn及其可能的损害原因
3直接损害耳蜗传入神经系统和传出神经系统的AmAn及其可能的损害机制
4间接影响SGNs存活的AmAn也可直接损害处于发育阶段的SGNs
5AmAn对内耳多种多样的损伤机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6根据耳毒性特征对AmAn做出的新分类
7总结

(5)盐酸椒苯酮胺对庆大霉素豚鼠耳蜗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蜗损伤模型和鼓阶开窗微孔注入技术的建立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鼓阶微孔注入PPTA对庆大霉素豚鼠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2.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腹腔注入PPTA对庆大霉素豚鼠耳毒性拮抗作用及耳蜗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3.5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缩略词表
致谢
统计学认证

(6)补肾活血通窍汤对庆大霉素致聋小鼠中枢听觉通路核团内NT-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绪论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感音神经性聋的认识
    2 西医对听觉中枢的认识
    3 NT-3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动物分组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体重变化
        2.2 ABR阈值
        2.3 免疫组化染色
    3 讨论
        3.1 耳蜗核神经元的影响
        3.2 下丘核神经元的影响
        3.3 听皮层神经元的影响
        3.4 HCRAA作用机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杀菌机理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损害线粒体的可能机制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4 硫酸链霉素的神经毒性作用
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毛细胞中的吸收和积聚
6 庆大霉素引起的延迟性螺旋神经节死亡
7 庆大霉素耳中毒与氧自由基的活动
8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与钙激活蛋白酶的活动
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利尿酸钠的协同耳毒性作用
1 0 急性庆大霉素耳中毒引起的耳蜗毛细胞凋亡
1 1 慢性卡那霉素耳中毒引起的毛细胞坏死
1 2 Deiters细胞在毛细胞破坏后的表现和意义
1 3 内耳局部应用庆大霉素的径路

(8)链霉素耳中毒豚鼠耳蜗iNOS与AChE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1.2 ABR测试
    1.3 耳蜗标本制备
    1.4 测定项目及图像处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豚鼠ABR阈值的变化
    2.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2.1 豚鼠耳蜗iNOS的表达
        2.2.2 豚鼠耳蜗AChE的表达
    2.3 iNOS与AChE的灰度值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9)Ref-1和NF-κB在氨基苷类抗生素耳蜗氧化损伤调控机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简表
第一部分 Ref-1在庆大霉素耳毒性损伤及抗氧化治疗豚鼠耳蜗中的表达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二部分 NF-κB在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损伤和抗氧化剂保护中的作用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完成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情况

(10)浅谈药物的耳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药物耳毒性的因素
    1.1 内耳的药物浓度:
    1.2 不耐受性及家族遗传性不耐受性:
    1.3 肝肾疾病:
    1.4 年龄因素:
    1.5 药物耳中毒的协同作用:
2 耳毒性药物
    2.1 抗生素类药物
        2.1.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1.2 细胞毒药物:
        2.1.3 四环素类:
        2.1.4 红霉素:
        2.1.5 万古霉素:
        2.1.6 其他耳毒性抗生素:
    2.2 非抗生素类药物
        2.2.1 耳毒性利尿剂:
        2.2.2 水杨酸盐和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
        2.2.3 局部麻醉剂:
        2.2.4 抗疟药:
        2.2.5 其他药物:
    2.3 药物性耳中毒的防治
        2.3.1 预防:
        2.3.2 治疗:

四、庆大霉素慢性耳中毒对听觉和传出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NSC联合OEC移植对SNHL模型大鼠耳蜗细胞凋亡的研究[D]. 曾友根. 南昌大学, 2020(08)
  •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毛细胞鞘脂代谢的调控及死亡命运的影响[D]. 方巧军. 东南大学, 2020(01)
  • [3]Efr3a敲减减轻耳蜗螺旋神经元退化变性的研究[D]. 胡海霞. 上海交通大学, 2017
  •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的损害作用[J]. 高可雷,丁大连,李鹏,孙虹,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01)
  • [5]盐酸椒苯酮胺对庆大霉素豚鼠耳蜗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D]. 陈浩.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6]补肾活血通窍汤对庆大霉素致聋小鼠中枢听觉通路核团内NT-3表达的影响[D]. 宋永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7]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研究[J]. 丁大连,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7(02)
  • [8]链霉素耳中毒豚鼠耳蜗iNOS与AChE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 石丽娟,汤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7(03)
  • [9]Ref-1和NF-κB在氨基苷类抗生素耳蜗氧化损伤调控机制中的作用[D]. 代洪. 中南大学, 2007(01)
  • [10]浅谈药物的耳毒性[J]. 李道佩,陈冬梅.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6(06)

标签:;  ;  ;  ;  ;  

庆大霉素慢性耳毒性对听觉和传出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