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状况调查分析

菏泽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状况调查分析

一、菏泽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尹明国[1](2021)在《延边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研究(1945-1965)》文中研究表明

肖雄[2](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李全平[3](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提出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卜亚娟[4](2020)在《基于FMEA与PDCA组合管理工具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FMEA与PDCA组合管理工具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为医院手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期间,选取济宁市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综合ICU直接参与患者诊疗操作的66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医生、护士及实习医护人员,进行非同期对照。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为基线调查阶段,2017年4月至7月为干预期。基线调查阶段主要是获取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数据,通过使用《卫生保健工作者手卫生知识问卷》、《卫生保健工作者手卫生观察监督表》、医院物资库房信息系统等途径收集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等数据。干预期通过使用FMEA工具,绘制出手卫生流程图,团队成员对手卫生流程环节及步骤进行分析,应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并列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即所有可能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并分析潜在失效结果。通过RPN评分确定优先干预的高风险失效模式。团队成员针对失效原因,结合ICU临床实际,使用PDCA管理工具,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制定针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有效干预方案,并专人负责实施。最后归纳总结手卫生改进措施并参照国内外规范形成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在ICU推广。通过对比干预前后两个时期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的情况、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手卫生用品的消耗情况及手卫生失效模式的RPN值,验证FMEA与PDCA组合管理工具在手卫生管理中的作用。应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应用FMEA与PDCA组合管理工具干预手卫生后,ICU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知晓的情况(82.06±7.73)分高于干预前(62.79±11.59)分,(t=18.866,P<0.001);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63.64%提高至84.81%(χ2=1239.089,P<0.001);正确率由86.57%提高至95.79%(χ2=438.630,P<0.001);ICU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由51.70ml/床日数提高到88.76ml/床日数;手卫生失效模式总的RPN值降低了2227.87分,整改7项手卫生失效模式的RPN值均显着下降(P<0.05)。结论通过FMEA与PDCA组合管理工具干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水平,提升其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正确率。经具体实践应用,使用FMEA与PDCA组合管理工具进行手卫生管理,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具有推广价值。

施颖辉[5](2020)在《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A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整个在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它不仅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阻碍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我国每年因为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150亿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所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提高医疗质量、维护病人安全及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有点晚,但发展非常快,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医院感染工作,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但我们也清楚认识到,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间感染管理水平相差较大,医院感染爆发也仍然时有发生。本研究聚焦医院感染管理的完善和实施,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概念进行梳理,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和理念,结合本国基本国情,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目前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施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的新举措。在查找国内外文献、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2份调查问卷,以温州市鹿城区某大型公立综合性医院和温州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调查对象,从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这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调查,调查并获得感染管理实施现况、深入分析可能的原因;同时经过对医院感染防控专家的深度访谈,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出医院感染措施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影响院感管理的主要因素,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患者)三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政府层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建设等,医院层面则主要是多部门合作提高医护人员执行力、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社会层面则是加强宣传教育,最终搭建“政府-医院-社会(患者)”联动平台,发挥政府引导、医疗机构落实、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田晋嘉[6](2020)在《集体化时代稷山县的“卫生革命”与乡村变迁(1949-1965)》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托强大的政权力量向乡村社会开展了诸多领域的改造和重构。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农民疾病的防治问题,成为了农村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所在。一个众所周知的史实是:建国后,农村的卫生状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充斥着政治意味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覆盖广大农村区域的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民中广泛实施,遍布田间地头的赤脚医生不断镌刻着历史印迹。然而,在这些宏旨背后,乡村社会展现出了更为丰富的历史样态,为新中国国家与地方关系的生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历史场域。如果能从农村内部的具体实践和农民自身的生活世界细致考察,将更加有助于探讨现代卫生体系是如何在传统农村中扎根,并对农村社会产生了何种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集体化时代山西省稷山县农村的卫生实践为考察中心,致力于展示国家在不断推进卫生事业的背景下,乡村社会所呈现出的具体形态。通过卫生社会史的视角,对稷山县传统时期的卫生医疗状况以及建国后稷山县在现代卫生体制的建立、观念的培养、具体的实践、典型化塑造中所展现出的历史史实进行细致考察,探讨了中共领导的现代“卫生革命”如何进入乡村社会,并对乡村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本文认为国家意志与地方实践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关系是“革命”落地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国家意志不断被在地化的实践所落实,使得农村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现代卫生医疗体系。此外,现代卫生对乡村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多重的。一方面卫生下乡促使农村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融合;另一方面,卫生下乡的过程也伴随着国家意识形态向农村不断渗透的过程,从而促使了农村的国家化和农民的社会化。

李慧雅[7](2020)在《菏泽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条件不好,老龄化又很严重,青壮年不足,在各方面发展中都带来了很多问题,面临着许多挑战。菏泽市不仅老龄人口数目巨大,高龄老人也很多。菏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应在社区中为老年人多做一些事情,推动养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在服务的同时引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使得各种有力优势,更多更好的资源优势都显现出来,养老产业蓬勃发展,使得老年人生活幸福。儒家文化重视孝道,在普通百姓的心中,孝顺父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菏泽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小农经济下人们普遍认同的赡养方式是在家照顾老人。家庭养老有着很多优点,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有志之士去发达城市创业,远离父母,也就没办法和老人一起相处。中国特殊的生育政策,只生一个孩子,等到养老时,境况就倒过来了。青年压力很大,又无能为力,家庭养老不能很好的实行。关于养老,老年人有自己的见解,大多停留在旧社会的思想,养孩子以防备老年无依。目前菏泽的养老存在着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在这样的格局下,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新方式的出现,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养老和居民普通生活、政府政策措施、社会组织状态都有联系。对于社区养老,政府发表了一些文件,但是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很全面,具体。近年来,菏泽市组织发表了很多关于养老的意见建议,政策措施,包括进行财力支持。菏泽市的社区养老有固定的特色,但是问题也很棘手,本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提升菏泽社区养老水平提出意见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以社区养老的背景、理论与现实存在的意义和国际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为主要内容,简单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课题及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思路、创新点。论文第二部分对社区、社区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分别进行阐述,论证分析了其中的差别,并且介绍了一些相关理论。论文第三部分阐述了菏泽市社区养老目前的发展状况。论文第四部分阐述了菏泽社区养老在政府、制度、组织、资金、设施、人员方面的问题并且分析。论文第五部分阐述了国内社区养老的成功实践,重点分析了宁波、泉州的社区养老情况,并借鉴其先进的经验。论文第六部分阐述了提升菏泽市社区养老水平的对策建议。最后为全文的结束语。

张宁芮[8](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蒋昌辉[9](2020)在《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1945-1949)》文中认为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疫病高发的省份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湖北省正处于民国时期疫病的高发时段,落后的卫生医疗条件更加剧了防疫形势。战后卫生与防疫建设直接关系民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更关乎湖北重建及民族前途。因此,湖北省公布历年防疫计划和卫生部门建设计划,绘制卫生与防疫建设蓝图,以期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湖北省政府不断调整卫生行政系统:卫生处直属省政府,统领下属各级卫生机关,包括直属机关和监督及指导机关;直属机关包括省级的省立医院、传染病院等,监督及指导机关包括县级的县卫生院、乡镇卫生所等。卫生处是全省卫生事宜的指导及监督者,各级机关是工作的实操者,为战后重建提供组织保证和人员基础。为有效防控疫情,湖北省政府发挥各级卫生机关基层作用,及时调查和上报各地疫情,以便迅速采取行动;开展夏令卫生运动,举办防疫宣传周,通过传单、漫画等方式以广防疫常识;在疫情发生之时,采取应急预防接种,有效控制传染源,及时救疗患者。防疫工作与卫生建设息息相关,除了应急性防疫措施外,经常性卫生建设更能够有效杜绝或减少疫情发生与传播的风险,是防疫治本之策:第一,发挥卫生行政的作用,改组和充实各地机关,加强复员卫生工作。第二,加强预防保健工作,通过卫生运动增强卫生意识,办理卫生工程和环境卫生业务以改良公共环境卫生,尤其注重厕所改造和饮水消毒,喷洒DDT以切断害虫传播疫病途径。第三,针对疫病易感人群,如孕妇、婴儿、儿童,此类人群的自身免疫力较成年人低,且幼儿的卫生习惯多未养成,卫生机关与有关机关密切协作,共同办理妇婴卫生及民族保育政策,推进学校卫生工作,借助儿童节举办时机开展儿童健康比赛,唤起社会各界对卫生健康的关注。第四,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通过配发药械及现金等物资给予援助,有力推动了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初期是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的恢复时期,1946-1948年是其大建设时期,而解放战争后期,各卫生机关被降级或取消,卫生业务难以为继,是时局在卫生防疫事业上的反映。总之,文章基于对湖北省档案馆所藏的相关卫生档案、地方志等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就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方面展开探讨,其趋势是向善的,但其中暴露的问题值得重视与研究,以期对解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所启发。

王富丽[10](2019)在《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现状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医疗机构注射环境、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和行为现状,初步了解我国安全注射现状,为规范护理人员注射行为、推进安全注射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安全注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式,对安全注射现状分阶段进行调查研究。每家医疗机构观察2个注射现场,调查10名护理人员,调研数据收集汇总后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第一阶段,依托全国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项目,对20个省、市、自治区的68家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机构注射环境和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第二阶段,对北京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环境和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结果1.全国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状共调查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68家医疗机构护理人员631名,观察注射现场143个。全国护理人员安全注射基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4.54%,98.10%的护理人员都能清楚安全注射的概念,但安全注射范围的知晓率仅有25.36%。安全注射态度方面:97.62%的护理人员能意识到安全注射的重要性,但仅有18.20%的护理人员认为目前注射滥用比较常见。护理人员安全注射行为率为86.35%,安全注射行为率较低的有两次注射或者穿刺之间洗手(69.89%)、注射操作前洗手(72.27%)。目前还有5.71%的护理人员做不到“一人一针一管”。护理人员近3个月的锐器伤发生率为13.31%,平均年发生率为0.53次/(人.年),锐器伤发生后有61.90%的人未向上级报告。现场观察结果显示:安全设施配备方面98.50%接种环境光线充足,97.20%配有锐器盒,但仅有71.3%配备干手设施。注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行为:77.60%的现场消毒后皮肤待干时间不足30秒,23.80%的现场皮肤消毒后用干棉签擦拭消毒部位,57.34%的现场存在徒手掰安瓿现象,20.28%的现场存在对注射器及针头进行手工毁形现象。2.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状共调查北京市朝阳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146名,观察注射现场40个。北京市护理人员的安全注射基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2.72%,99.32%的护理人员都听说过安全注射,95.21%的护理人员都知晓安全注射概念,但仅有27.4%的护理人员知晓安全射范围。安全注射态度方面:97.26%的护理人员能认识到安全注射的重要性,但仅有17.80%的护理人员认为目前注射滥用比较常见。护理人员的安全注射行为率为85.87%,在注射过程中100%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100%的注射场所均配备锐器盒。每次检查注射用具的消毒灭菌情况(70.55%)、两次注射或者穿刺之间洗手(73.29%)、皮肤消毒后待干后进行注射(76.03%)、皮肤消毒后不用干的消毒棉签(棉签)擦拭消毒部位(76.03%)均执行率不高。护理人员最近3个月的锐器伤发生率为10.96%,平均年发生率为0.44次/(人.年),锐器伤发生后有62.50%的人未向上级报告。现场观察显示:注射现场安全注射设施配备方面,流动水洗手设施及锐器盒的配备均能达到100%,97.50%的现场配有速干手消毒剂,但是仅有70.00%的注射现场配备有干手设施。注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行为:75.00%的现场消毒后皮肤待干时间达不到30秒,40.00%的现场存在徒手掰安瓿的现象,22.050%的现场存在对注射器及针头进行手工毁型,10.00%的人双手套回针帽。3.安全注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安全注射基本知识得分在年龄、工作年限两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安全注射培训频率的护理人员安全注射行为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注射态度与安全注射行为存在正相关(γ=0.149,P=0.000),逐步代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对安全注射行为有统计意义影响因子有9个,如对艾滋病患者提供注射并加强防护、工作年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等等。结论1.护理人员对安全注射知识详细内容掌握不够,对注射滥用缺乏认识,安全注射培训不足。医疗机构应构建合理的培训周期及培训模式,提升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及态度。2.护理人员注射行为不规范,主要存在手卫生依从性差,皮肤消毒后作用时间不足,锐器伤发生率较高等问题。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安全注射规章制度,并完善安全注射操作流程规范,规范护理人员安全注射操作,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3.部分医疗机构安全注射设施配置不足,安全型、自毁型注射器未能广泛推广。需要国家加大对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用品配置的支持力度,制定安全、自毁型注射器的推广的相关政策及策略,减少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感染及对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

二、菏泽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菏泽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基于FMEA与PDCA组合管理工具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操作性定义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确定研究主题,组建项目团队
        2.2 预调查
        2.3 基线调查
        2.4 FMEA与 PDCA干预
    3 研究工具与评价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伦理原则
    6 质量控制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FMEA与 PDCA干预效果
        2.1 干预前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2.2 干预前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的比较
        2.3 干预前后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的比较
        2.4 干预前后手卫生流程潜在失效模式RPN值的比较
讨论
    1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 FMEA与 PDCA组合管理工具在改进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
    3 FMEA与 PDCA组合管理工具改进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效果
    4 应用FMEA与 PDCA组合管理工具改良手卫生流程对RPN值的影响
结论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A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院感染
        2.1.2 医院感染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流程再造理论
        2.2.2 公共治理理论
    2.3 上述理论对公立综合性医院内部感染管理的启示
第三章 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存在不足
    3.1 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取得的成果
        3.1.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健全
        3.1.2 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1.3 强化重点部门建设与重点环节管理
        3.1.4 医院感染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活跃
    3.2 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不足
        3.2.1 政府层面
        3.2.2 医院层面
第四章 温州市A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调查问卷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方法
        4.1.3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4.1.4 样本量的确定
        4.1.5 调查结果
    4.2 专家访谈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4.3 温州市A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缺陷
        4.3.1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3.2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贯彻不力
        4.3.3 医护人员手卫生存在缺陷
        4.3.4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不到位
        4.3.5 医院行政工作人员对院感工作不了解
    4.4 温州市A医院内部感染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
        4.4.1 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4.4.2 临床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认知不足
        4.4.3 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繁忙,易忽视医院感染管理
        4.4.4 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第五章 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及经验借鉴
    5.1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1.1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现状
        5.1.2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2 德国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2.1 德国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现状
        5.2.2 德国医院感染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 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1.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
        6.1.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实施过程监控
        6.1.3 对医院开展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
        6.1.4 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学专业教育
        6.1.5 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建设扶持
    6.2 医院层面
        6.2.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充分发挥三级监控网络功能
        6.2.2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建设,稳定队伍
        6.2.3 多部门合作,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力
        6.2.4 注重关键要素,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
        6.2.5 全员参与,注重培训
        6.2.6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6.3 社会层面
        6.3.1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患者医院感染意识
        6.3.2 搭建平台,推动“政府-医院-社会(患者)”联动参与
        6.3.3 鼓励社会(患者)监督机制执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
附录 B 政府卫生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
附录 C 医院感染管理调查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6)集体化时代稷山县的“卫生革命”与乡村变迁(1949-196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相关概念说明
第一章 :稷山县传统卫生医疗
    一、稷山县自然地理及历史沿革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变迁
    二、稷山县传统时期的卫生状况
        (一)政府对基层卫生的治理
        (二)传统农民的卫生行为
        (三)以医生为主的医疗资源
第二章 :送医进村:稷山县基层卫生组织和制度的建立
    一、建国初期国家的卫生策略
        (一)“面向工农兵”
        (二)“预防为主”
        (三)“团结中西医”
        (四)“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二、稷山县卫生保健网的建立与发展
        (一)联合诊所时期(1949-1955)
        (二)联合保健站时期(1956-1958)
        (三)四级卫生保健网的建立(1959-1965)
    三、乡村卫生制度与公约
        (一)卫生管理责任制度
        (二)集体事业中的卫生公约
        (三)乡村卫生制度和公约的建构逻辑
    小结
第三章 :塑造新人:现代卫生观念的培养
    一、基层医务人员的改造和培养
        (一)传统医者与现代国家的矛盾
        (二)医务人员的改造和培养模式
    二、农民现代卫生观念的树立
        (一)农民对卫生工作的态度
        (二)农村的卫生宣传与教育
    小结
第四章 :双管齐下:“除四害”运动与生产积肥
    一、“除四害”运动的话语表达和在地化实践
        (一)政治话语下的卫生运动
        (二)“除四害”运动的在地化实践
    二、卫生运动中的积肥建设
    三、厕所改造和粪便管理
        (一)从卫生到积肥:农村厕所改良的实践
        (二)从积肥到卫生:农村粪便处理的改进
    四、畜圈改良和饲养卫生
    小结
第五章 :“学赶稷山”:稷山典型化的塑造及影响
    一、榜样示范:卫生模范的树立与影响
        (一)卫生模范的群体特征
        (二)卫生模范的生成机制
        (三)卫生模范的社会效应
    二、稷山县的典型化塑造
        (一)党政领导的重视
        (二)报刊宣传的渲染
        (三)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的影响
        (四)外宾参观
    三、“学稷山、赶稷山”的卫生运动
        (一)“稷山化”的标准
        (二)“学赶稷山”的机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菏泽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释
        2.1.1 社区及特征
        2.1.2 社区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福利经济理论
        2.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第3章 菏泽市社区养老的发展状况
    3.1 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3.2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让更多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养老
    3.3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3.4 打造综合性康复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养老医养融合模式
第4章 菏泽市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菏泽市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4.1.2 养老资金缺乏
        4.1.3 养老相关制度不健全
        4.1.4 养老的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4.1.5 社区养老相关设施不完善
        4.1.6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培训
    4.2 菏泽市社区养老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资金来源渠道窄
        4.2.2 社会认知存在偏差
        4.2.3 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4.2.4 政策法规制度不健全
        4.2.5 相关养老资源整合不足
        4.2.6 缺乏社区养老的意识
第5章 国内其他地市社区养老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内其他地市社区养老的经验
        5.1.1 宁波市的社区养老
        5.1.2 泉州的社区养老
    5.2 对菏泽市社区养老的启示
        5.2.1 .养老引入互联网
        5.2.2 政府支持力度大
        5.2.3 服务人员准入制度及养老机构评价监督体系完善
        5.2.4 养老服务引入社会组织
第6章 完善菏泽市社区养老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6.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6.3 健全相关养老制度体系
    6.4 重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
    6.5 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6.6 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
结束语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附:菏泽市社区养老情况访谈提纲
    对民政局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访谈提纲
    对东城社区的访谈提纲
致谢

(8)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调查对象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2.1 本章研究目的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2.2.3 比较研究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2.3.3 分析结果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3.1 本章研究目的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3.2.1 概况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3.2.3 功能设置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3.3.1 概况
        3.3.2 功能设置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3.4 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4.1 本章研究目的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4.4.2 选址策划
        4.4.3 规模策划
        4.4.4 功能策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今后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目录
    附录A 问卷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9)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基本史料与研究重难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战后湖北省防疫形势
    第一节 历史上湖北的疫灾概说
        一、民国以前湖北的疫情
        二、民国时期湖北的疫情
    第二节 战后湖北省疫情
    第三节 战后湖北省卫生医疗条件
        一、卫生机关情形
        二、开业卫生人员与私立医疗机构情形
第二章 战后湖北省卫生建设
    第一节 卫生部门五年建设计划
        一、医政建设
        二、防疫建设
        三、保健建设
    第二节 卫生行政系统的调整
        一、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二、省级各卫生机关
        三、县级各卫生机关
    第三节 复员卫生工作的办理
    第四节 环境卫生的改良
        一、举办卫生运动
        二、办理卫生工程与环境卫生
    第五节 特定人群健康卫生的促进
        一、办理妇婴卫生
        二、推进学校卫生
        三、举办儿童节纪念活动
    第六节 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的援助
        一、设立湖北分署
        二、开展卫生业务
第三章 战后湖北省防疫机制的重构
    第一节 提前部署,有效防范
    第二节 颁布规定,宣传常识
        一、颁行防疫法规
        二、宣传防疫常识
    第三节 实施灭虫,抑制传播
    第四节 预防接种,加强免疫
第四章 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的评析
    第一节 绩效评估
        一、工作成效
        二、存在问题
    第二节 制约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0)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1 概念
    1.2 国外促进安全注射措施
    1.3 国内促进安全注射措施
    1.4 安全注射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
    2.2 调查对象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内容
    2.5 调查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3.1 全国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现状
    3.2 全国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场观察情况
    3.3 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状
    3.4 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场观察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研究局限性与建议
    5.1 局限性
    5.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四、菏泽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延边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研究(1945-1965)[D]. 尹明国. 延边大学, 2021
  • [2]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4]基于FMEA与PDCA组合管理工具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D]. 卜亚娟. 青岛大学, 2020(01)
  • [5]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A医院为例[D]. 施颖辉.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6]集体化时代稷山县的“卫生革命”与乡村变迁(1949-1965)[D]. 田晋嘉. 山西大学, 2020(01)
  • [7]菏泽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 李慧雅.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9]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1945-1949)[D]. 蒋昌辉. 武汉大学, 2020(04)
  • [10]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现状调查[D]. 王富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标签:;  ;  ;  ;  ;  

菏泽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状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