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烧伤的特点及护理

儿童烧伤的特点及护理

一、小儿烧伤的特点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徐昆明,钱堃,何艳屏,刘丽忠,欧阳才生[1](2021)在《中国近20年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评价》文中提出目的:对中国近20年小儿烧伤流行病学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英文数据库,收集自1999年1月~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并进行纳入选择。共68篇文献入选,两名系统评价员共同完成提取工作,从文献中提取的资料内容包括:儿童患者比例、性别和年龄分配;致伤原因;受伤时间;受伤地点;严重程度;受伤部位;病死率;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院前急救;居住地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不进行数据合并。结果:小儿烧伤占同期烧伤住院人数的比例范围为23.1%~61.0%;男女性别比为1.14:1~2.53:1;婴幼儿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热液烫伤是小儿烧伤的主要原因;小儿烧伤的季节报道不一致;伤害发生地点室内发生占了大多数;小儿轻中度烧伤占比例最大;烧伤部位上,四肢>躯干>头面颈部>会阴部;小儿烧伤病死率为0.13%~6.29%;小儿监护人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者占大多数;院前正规的处理所占比例较小;小儿烧伤受伤的居住地点上,农村大于城市。结论:中国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评价可以描述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小儿烧伤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周娴,孙丽超,陈虹[2](2020)在《湿性护创敷料对小儿烧伤创面护理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湿性护创敷料对小儿烧伤创面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创面处理及治疗,涂抹湿润烧伤膏并使用无菌纱布包扎创面,同时盖贴湿性敷料,依据患儿自身情况、创面及敷疗渗出等进行更换敷疗,并给予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患儿创面愈合、换药、疼痛情况,并进行伤口瘢痕评分,随访结束后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8例患儿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2.36±2.18)d,平均换药次数为(9.25±1.48)次,平均治疗费用为(1026.35±318.42)元;患儿疼痛评分平均为(4.96±2.18)分,VRS疼痛分级分别为0级36例(46.15%),Ⅰ级28例(35.90%),Ⅱ级14例(17.95%);平均VSS评分为(5.36±1.42)分;随访期间,患儿出现心律不齐3例、肝功能不全2例,总发生率为6.41%,未出现创面感染。结论小儿烧伤应用湿性护创敷料可以促进创面愈合,联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预后恢复。

蒋薇[3](2020)在《2013~2017年安徽某医院1737例小儿烧伤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小儿烧伤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降低小儿烧伤的发生率;(2)分析影响小儿烧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提高小儿烧伤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737例住院烧伤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总结其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分析影响小儿烧伤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Log-binominal模型回归分析影响未愈的危险因素。结果(1)1737例烧伤患儿中,13岁占66.6%;男性占63.2%;夏季为主要好发季节,占26.1%;农村患儿占81.8%。(2)1 737例烧伤患儿中75.0%为热液烧伤;四肢烧伤常见;57.3%为重度烧伤;接受院前救治者占34.1%;入院后存在并发症者占10.0%,简单包扎换药治疗为主;住院天数<10 d者占48.5%,治愈率为51.1%。(3)1 737例烧伤患儿中,不同性别患儿、有无院前救治与预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不同年龄段、入院季节、地区、烧伤原因、烧伤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与预后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binominal模型回归分析显示,1岁、3岁相比于712岁的患儿治愈率更高(均有P<0.05);夏季烧伤(PR=0.861,95%CI:0.6901.074)未愈率较冬季烧伤高;开水烫伤治愈率高于电击、火焰烧伤(均有P<0.05);与特重度烧伤相比,中重度烧伤的治愈率高(均有P<0.05);相比于伴随并发症的患儿,无并发症患儿的治愈率高(P<0.05),农村患儿(PR=0.713,95%CI:0.6180.824)的未愈率较城市患儿高。结论(1)小儿烧伤的人口学特征:好发于1?3岁男性患儿、夏季为主要好发季节、农村患儿为主。(2)小儿烧伤的临床特征:热液为小儿烧伤主要原因,四肢为主要烧伤部位,重度烧伤多见,约1/3患儿接受院前救治,伴随并发症者占10.0%,以简单包扎换药治疗为主,小儿烧伤的治愈率为51.1%。(3)影响未愈的主要危险因素:7?12岁、夏季烧伤、电击及火焰烧伤(包括化学烧伤)、特重度烧伤、伴随并发症及农村烧伤患儿。

魏冬[4](2020)在《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年08月2019年0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儿童烧伤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资料,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烧伤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08月2019年0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儿童(014周岁)烧伤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等)、烧伤特征(烧伤原因、时间、面积等)、治疗、住院时长、费用以及四种并发症发生状况,以患儿性别和年龄分段分组进行分析。对低蛋白血症、感染及住院费用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398例患儿,男女比为1.6:1.0;幼儿期(1≤Age<3)患儿最多(64%);农村:城镇为2.7:1.0;2、烧伤主要原因为烫伤(89.3%),其次为火焰烧伤(9.2%),电击伤和化学烧伤较少。夏季(30.9%)和春季(25.6%)烧伤者占多数;白天多于夜间,以午餐和晚餐时段高发。3、常发生烧伤的部位为上肢、躯干和下肢;以中度烧伤为主(59.8%),其次是重度和特重度烧伤、轻度。4、42.8%的患儿6小时内就诊我院,41.7%的患儿来院前未经过任何处理。经我院治疗后,78.8%患儿治愈、15.7%患儿好转;住院期间患儿发生低蛋白血症(37.8%)、贫血(33.4%)者相对较多,发生感染者较少。5、伤后低蛋白血症与烧伤面积、程度、是否三度烧伤、伤后入院时间相关;烧伤感染与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是否手术治疗、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相关;住院费用与烧伤面积、程度、是否三度烧伤、是否手术及是否有并发症相关。结论1、本地区儿童烧伤以幼儿期、男性、农村患儿居多,烫伤是主要烧伤原因,以春夏季、室内、用餐时段多发;患儿以深Ⅱ°及中度烧伤多见,伤后无治疗措施者占多数;94.5%的患儿经我科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出院,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为低蛋白血症。2、应加强对幼儿家庭烧伤预防的宣教,也应加大伤后急救措施的普及教育力度,并要提高小儿重症烧伤的专科救治水平,以建立完善的预防-急救-转诊-专科治疗体系。

陈磊[5](2019)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小儿烧伤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小儿烧伤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前后患儿家属相关健康知识及护理技巧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的相关健康知识及护理技巧评分均明显提升,观察组的评分提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烧伤后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相关健康知识及护理技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陆桂花,张建儿,梁冬梅,林蔓婷[6](2019)在《小儿烧伤创面的护理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创面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收的198例烧伤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烧伤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着,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加快病情康复,同时提高患儿家长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满意度,值得采纳。

高彩宏,杨兴萍[7](2019)在《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护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本院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共90例,使用气管切开术和氧气输送的方法,进行抗感染的处理,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结果本院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儿共90例均痊愈出院,治愈时间为15~30d,有7例患儿产生术后并发症,其中中度3例,重度4例。结论在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烧伤程度越严重,重度吸入性损伤的发生概率就越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治疗时间也会延长。患儿烧伤后应及时入院治疗,进行抗感染处理,给予烧伤药物治疗,这样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崔璨璨,王培席,李华强[8](2019)在《中国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烧伤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本文就小儿烧伤的人口学特征、致伤原因及相关因素、伤情特征和院前处理方式等展开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儿烧伤防治策略提供相关依据。

李宇璇,张凤云[9](2018)在《护理干预对小儿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小儿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4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烧伤科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护理过程中烦躁、睡眠障碍、拒绝治疗和食欲不振等发生率,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患儿家长烧伤健康知识、护理技巧评分、抑郁评分(SDS)和焦虑评分(SAS),统计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烦燥、拒绝治疗、睡眠障碍和食欲不振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两组护理后家长烧伤健康知识和护理技巧与护理前相比较均显着升高(P<0.05),且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着升高(P<0.05);两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且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烧伤患儿家长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儿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聪北,米继华,鲁维丽,李杰,单洁华[10](2018)在《小儿中重度烧伤并发容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影响小儿中重度烧伤并发容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总结小儿烧伤补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中重度烧伤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补液治疗,以患儿是否发生容量性休克为标准判断患儿补液效果。统计患儿就诊后发生休克情况,根据是否发生休克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发生容量性休克)和对照组(未发生非容量性休克),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两组患儿相关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小儿烧伤后容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探讨提升小儿烧伤补液效果的措施和护理经验。结果:94例烧伤患儿中有58例发生容量性休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烧伤至就诊时间、烧伤程度、烧伤面积是影响烧伤患儿补液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儿童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烧伤后病情发展迅速,应给予及时补液,针对影响补液效果的因素选择正确的补液方法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儿平稳度过烧伤危险期,预防休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效降低死亡率。

二、小儿烧伤的特点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烧伤的特点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近20年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纳入文献的筛选
    1.4 资料提取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小儿烧伤的流行性学特征
        2.2.1 占烧伤住院人数的总比例
        2.2.2 年龄和性别特征
        2.2.3 致伤原因
        2.2.4 受伤时间
        2.2.5 受伤地点
        2.2.6 严重程度
        2.2.7 受伤部位
        2.2.8 病死率
        2.2.9 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2.2.1 0 院前急救
        2.2.1 1 居住地点
3 讨论
    3.1 对于小儿烧伤的年龄定义
    3.2 占烧伤住院人数的总比例
    3.3 年龄和性别特征
    3.4 致伤原因
    3.5 烧伤时间
    3.6 受伤地点
    3.7 烧伤的严重程度
    3.8 预后
    3.9 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3.1 0 院前急救
    3.1 1 居住地点
4 结论

(2)湿性护创敷料对小儿烧伤创面护理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 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2013~2017年安徽某医院1737例小儿烧伤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预后标准
    2.3 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
    2.4 烧伤的临床分期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小儿烧伤人口学特征
        3.1.1 小儿烧伤年龄
        3.1.2 小儿烧伤性别
        3.1.2.1 小儿烧伤性别分布
        3.1.2.2 不同年龄段患儿性别之间的比较
        3.1.3 小儿烧伤好发季节
        3.1.4 小儿烧伤的居住地区
    3.2 小儿烧伤临床特征
        3.2.1 小儿烧伤原因
        3.2.1.1 小儿烧伤原因分布
        3.2.1.2 不同年龄段烧伤原因之间的比较
        3.2.1.3 不同性别与烧伤原因之间的比较
        3.2.2 小儿烧伤部位
        3.2.2.1 小儿烧伤部位分布
        3.2.2.2 不同烧伤原因与烧伤部位之间的分布
        3.2.2.3 不同烧伤原因与烧伤部位之间的比较
        3.2.3 小儿烧伤严重程度
        3.2.4 小儿烧伤院前救治
        3.2.4.1 小儿烧伤的院前救治合理率
        3.2.4.2 患儿有无接受院前救治与烧伤严重程度之间的比较
        3.2.5 小儿烧伤的并发症
        3.2.6 小儿烧伤的治疗
        3.2.7 小儿烧伤的住院时间
        3.2.7.1 小儿烧伤住院时间分布
        3.2.7.2 是否接受院前救治与住院时间之间的比较
        3.2.8 小儿烧伤的预后
    3.3 影响小儿烧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3.3.1 小儿烧伤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3.2 小儿烧伤未愈因素的LOG-BINOMINAL模型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小儿烧伤的人口学特征
        4.1.1 小儿烧伤年龄与性别
        4.1.2 小儿烧伤的好发季节与居住地区
    4.2 小儿烧伤的临床特征
        4.2.1 小儿烧伤的原因、部位
        4.2.2 小儿烧伤的严重程度、院前救治及并发症
        4.2.3 小儿烧伤的治疗、住院时间及预后
    4.3 影响小儿烧伤预后的相关因素
    4.4 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自我介绍
附录二 致谢
综述 小儿烧伤的系统性康复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4)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小儿重度烧伤严重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小儿烧伤治疗中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后相关健康知识及护理技巧评分情况
3 讨论

(6)小儿烧伤创面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优良率比较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7)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气管切开
        1.2.2 给氧、抗感染
        1.2.3 湿化呼吸道, 清除分泌物
        1.2.4 其他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2 一般护理
    2.3 术前准备
    2.4 术后处理
        2.4.1 吸痰
        2.4.2 湿化气道
        2.4.3 气管灌洗
3 结果
    3.1 休克补液的剂量
    3.2 气管切开术
    3.2 清理呼吸道异物
4 讨论

(8)中国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概述
2 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
    2.1 小儿烧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2.1.1 性别分布:
        2.1.2 年龄范围的限定及年龄分组:
        2.1.3 居住地分布:
    2.2 致伤原因及相关因素
        2.2.1 烧伤原因及发生地点:
        2.2.2 烧伤季节及时间段分布:
    2.3 伤情特征
        2.3.1 烧伤严重程度及烧伤总面积:
        2.3.2 烧伤部位:
    2.4 烧伤后入院时间及院前处理方式
3 小结

(9)护理干预对小儿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2.2 两组护理过程中烦燥、拒绝治疗、睡眠障碍和食欲不振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患儿家长烧伤健康知识和护理技巧比较
    2.4 两组护理前后家长SAS和SDS评分比较
    2.5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相比较
3 讨论

(10)小儿中重度烧伤并发容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补液方法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影响小儿烧伤并发容量性休克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小儿烧伤后容量性休克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四、小儿烧伤的特点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近20年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评价[J]. 徐昆明,钱堃,何艳屏,刘丽忠,欧阳才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10)
  • [2]湿性护创敷料对小儿烧伤创面护理的效果观察[J]. 周娴,孙丽超,陈虹. 中国医疗美容, 2020(08)
  • [3]2013~2017年安徽某医院1737例小儿烧伤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 蒋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D]. 魏冬.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5]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小儿烧伤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 陈磊. 蛇志, 2019(04)
  • [6]小儿烧伤创面的护理体会[J]. 陆桂花,张建儿,梁冬梅,林蔓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9)
  • [7]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护理分析[J]. 高彩宏,杨兴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7)
  • [8]中国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J]. 崔璨璨,王培席,李华强.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05)
  • [9]护理干预对小儿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 李宇璇,张凤云. 当代医学, 2018(10)
  • [10]小儿中重度烧伤并发容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孙聪北,米继华,鲁维丽,李杰,单洁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3)

标签:;  ;  ;  

儿童烧伤的特点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