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探讨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探讨

一、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启明[1](2021)在《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累计运行15年的万福110kV变电站所采用的生产控制系统及相关一、二次设备已经逐渐出现了抗干扰性差、稳定性弱的问题,无法满足规模日益扩大的电力系统对于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且无法适应电力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以工业计算机、电力系统通信、数据库为平台逐步融合形成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丰富多样、结构规范化、可塑性强、人机对话画面友好等明显优势而备受广大从事电力生产运行检修技术人员欢迎。管理人员研究决定对万福110kV变电站站内相关一、二次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相关生产辅助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从而提高变电站电力生产的运行检修管理水平。在对万福变电站进行现场实地勘查并结合万福变电站历年生产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严格论证后,提出了本次改造方案中需要遵守的主要设计技术原则。以此次全面改造的预期目标和相关投运要求谨慎制定了符合万福变电站实际情况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智能生产辅助控制系统等主要设备的选型方案。为了解决该站地理位置偏远,运维效率低下,设备老化严重等问题,在改造中新增了故障录波装置、线路备自投装置、综合应用服务器、火灾报警装置、电子围栏装置、北斗GPS双源时钟同步装置等性能优越的设备以期提高现有老旧变电站内设备性能,从源头上消除由于设备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万福110kV变电站将三条11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保护全部更换为光纤差动保护以获得更迅速更稳定的切除故障能力,以及将变电站控制室内监控后台机电源更换为更加可靠的不停电电源供应,以保证事故情况下调度远方值班人员对变电站现场情况的及时掌握。在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制定了万福110kV变电站改造工程的现场施工调试方案。在施工中结合该变电站的现场实际情况,对设备改造的内容、安全技术措施、质量及工艺要求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对改造中遇到的如控制室新旧屏位替换、搭设临时后台过渡、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配合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优化并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妥善处理方案,为万福变电站改造施工顺利推进带来了便利。改造后的万福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全站一、二次设备进行了高度地功能组合,使其后台操作及监视实现远程实时传送、数据传输稳定、生产运行管理规范化,全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灵活性和可伸展性大大提升。实践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有效可行,改造后全站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结果良好,适于解决万福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问题。

史晓清[2](2021)在《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安装及调试探讨》文中提出自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以后各行各业实现自动化的建设打下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也开始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监视、测量和控制变电站的设备。本文在概述35kV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几项特性,并分别从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工作以及设备调试几个方面,探讨了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安装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蒋哲[3](2020)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改造策略优化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命脉,它深深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同时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变电站原有的设备技术指标已不满足生产需求,并且也达到了寿命周期,亟需淘汰更换。本文研究方向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中存在的的各种问题,得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设备停电时间、改造时间与人力安排之间出现矛盾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以110k V林和变电站为例,提出一种全新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优化改造方案——原屏改造。本文阐述了该种方案的优势、风险、实施步骤以及成效。总的来说,该方案能有效缩短设备停电改造时间,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率。

范永恒[4](2020)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取得了显着的提高。但监控与运维自动操作功能尚不完善,如倒闸操作大多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逐项依次操作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位置双确认技术和安措技术也有待加强,伴随电网规模的不断加大,对电网运行的高效性、及时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就变得越发紧张。所以要改变现存的监控运检工作效率的问题,提高整个电网的性能,就迫使改变现在智能变电站安全监控与运维工作不能有机结合的状态。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变电站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趋势。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首先,介绍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研究背景以及在整个智能变电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智能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的国内外现状,从而为本论文奠定理论支撑;其次,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进行系统设计,明确系统操作范围、设备要求、系统构架及功能等设计原则与要求。然后,介绍并研究了一体化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针对双位置确认技术和一键安措技术展开讨论,对于技术的运用和优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最后,结合吉林省某220kv变电站进行工程实例分析,以项目现状为基础,分析一体化改造涉及的问题并进行技术优化设计,提出项目改造方案,为实际工程改造提供建设性意见。

王祖程[5](2020)在《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对变电站的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因其转移灵活、高度集成化、易启动、省时省力、易安装、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变电站新建工程、自然灾害应急、短期电力供应、停电检修、公共事业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济南中弘广场供电方案为实例进行研究设计。本次设计的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将变电站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分别为:110kV主变压器模块、高压侧PASS组合电器模块、10kV中压配电开关柜模块、预制舱式综合自动化模块、运输车模块。每个模块均采用整体预制结构,不仅实现了模块化生产,还简化了现场安装流程,缩短了整体工期。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不仅是常规变电站缩小后的移动版,也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整合与优化配置。本文主要进行如下研究设计:(1)结合移动变电站附近地区的站址概况和负荷增长速度,分析了工程必要性,确定了移动变电站的规模、系统接入方案。进行了变压器负荷、短路电流及导体截面的电气计算,无功补偿容量及中性点接地的分析和设计。完成了移动变电站的整体初步电气设计,为接下来更进一步的选型设计和针对运输的特殊设计奠定了基础。(2)根据总负荷计算结果和变压器特点,对变压器进行选型。根据实际应用改进了变压器的散热器位置、油枕结构、高压套管位置,解决了在道路运输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创新设计了变压器中性点旋转机构,既保证了运行时的操作安全距离,又实现了在变电站整体运输时的便捷性。(3)论述了目前主要的高压开关组合电器类别并进行选型。改进了 PASS高压组合电器安装方式以适应运输中的限宽问题。本文创新设计了 11OkV避雷器旋转机构,提供了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保障了移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同时解决了运输中存在的问题。(4)根据现场实际计算短路电流,确定了10kV开关柜的分断能力。结合产品优势和经济性完成了 10kV开关柜的设计选型。由于预制舱体积有限,对10kV开关柜进行合理布置,以满足安全距离的设计要求。(5)论述了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优势和特点并进行选型,结合现场情况,完成了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合理布置。通过配置系统网络构成、自动化系统设备、综合保护功能,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设计。在其他二次系统方面,创新应用了自动灭火系统,提高了在突发意外火警时的应急反应能力,使移动变电站更加适应车载式的使用环境。最后对所有设备进行平面布置,完成了移动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达成了预期目标。

沈华平[6](2020)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老旧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已处于明显落后水平,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与新建变电站不同,老旧变电站改造必须结合现有设备的状态和成熟的改造技术,保证变电站改造具有小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等特点,而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与变电站未来几年的发展相配套。经研究发现停电时间目前已成为制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进度的首要因素,在广州供电局创建世界一流目标中,对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要求逐年提高,特别是10k V馈线停电困难问题突出。据统计,广州供电局10k V馈线不可转供或不完全转供比例高达30.83%,而番禺南沙片区更高。220kV富山变电站投运年限超过12年,设备老化问题严重,故障及缺陷频繁发生,保护自动化技术明显落后,主控室内的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需尽快提出改造方案,并对其进行改造。本文在介绍220k V富山变电站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综自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本次改造的具体范围,并对改造的具体原则和改造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包含了220k V富山变电站的站控层和间隔层的设备选型和设备功能制定,另外还有变电站的二次部分改造方案,以及在本次改造中提出的优化举措。220kV富山站在经过综自改造后,更换了全站测控装置、3台主变保护装置、220k V母差保护装置、安稳保护装置、10条110k V线路保护装置、PT并列装置、五防系统、GPS装置、智能远动装置、主机及操作员工作站等。在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及信息的远传方面,相关功能如数据采集、SOE报文、遥信、遥控等功能均能实现。在本次改造完成后,站内的设备故障率将大大降低,不论从运维成本上还是供电可靠性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吴睿雅[7](2020)在《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MMA装置和SAR装置属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其生产环境属于爆炸危险区域,工艺装置之间联系紧密,稍有不慎可能会打乱其中关键的生产环节,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该生产装置变电所的设计是在进行整个装置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生产装置的平稳、安全、可靠运行,同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使该装置变电所内的供配电设计保障了供电系统的连续性、灵活性、安全性;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实现了该装置变电所的无人值守,而无人值守取决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随后本文选取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本文针对这两套装置设计的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误操作、保障人员安全,实现工业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标是针对MMA和SAR生产装置的特点,设计出一套供电连续性好、自动化可靠性高、能实现无人值守的装置变电所,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对为这两套装置供电的装置变电所提出了一个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2.结合上级区域变电所提供的数据、电源条件以及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用电负荷条件,对已提出的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主要的一次电气设备进行了选择,并对一次设备进行了验证。3.针对已设计出的变电所供配电一次系统,提出了对变电所的二次系统进行功能整合的方法,并能使上级区域变电所对本级变电所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本级变电所的无人值守。4.针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冗余结构和非冗余结构这两种情况下相同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比较,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在实现该变电所无人值守的同时,变电所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结构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和设计的供配电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符合本项目生产装置所需、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等要求,自二零一九年九月份开车以来,供配电系统运行良好,综合自动化系统反映的供配电系统数据和画面显示准确,自动化系统故障率低,在石油化工企业类似项目中具有代表性,体现出实际应用价值。

梁枫[8](2019)在《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提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了各类新兴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能够实现高效地监视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提供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至今,尽管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受现有专业分工、技术壁垒、思维定势、运维习惯,甚至利益分配的影响,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推进与深化仍遭遇内外部各种“瓶颈”,还有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因此需要研究更加高效可靠性的智能变电站技术,以实现更加可靠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论文对110kV园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展开改造,立足其运行现状,提出改造方案并进行详细的配置设计。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110kV园区变电站的运行现状展开分析研究,从电网现状、负荷预测以及电力平衡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针对110kV园区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从惠州市,惠城区以及近区电网三个尺度把握其所在区域的电力系统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情况,同时分析未来对该变电站运行的要求,进一步对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对工程改造的必要性做进一步的阐述,为后续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提供背景依据。2)针对110kV园区站的综合自动化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挖掘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进而设计了相关的改造方案。从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的思路;同时针对通信系统也进行了分析,挖掘问题,提出改造方案。3)基于前文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设计了二次系统的组网方式,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进行二次系统配置方案的优化选择,从自动化系统架构出发,关注保护、防雷、交直流电源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法,为升级改造110kV园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详细的配置方案。通过综合自动化改造,110kV园区变电站可实现无人值班,提高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改善供电质量,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王振[9](2019)在《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安装及调试的思考》文中提出伴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的逐渐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其主要指的是通过计算机保护与计算机远动技术,重新进行功能的组合,最终实现监视、测量与控制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性研究与阐述,首先介绍了35kV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并阐述了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特性,最后就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安装方式进行了分析,使这一系统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钟永城[10](2018)在《浅析电气二次设计在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引言:近些年来,我国各地经济获得显着发展,变电站系统逐渐向综合自动化发展,特别是电气二次设计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得到很大的应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某市110kV微机型成套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分析了电气二次设计与综合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1.概述当前,电力系统各项新技术不断发展,电网越来越智能化。从变电站可靠运行方面考虑,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已经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普及。电网安全运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电气二次设计工作随之

二、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万福变电站现状及改造方案
    2.1 万福变电站运行现状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2.3.1 集中式系统结构
        2.3.2 分布式系统结构
        2.3.3 分层分布式结构
    2.4 变电站综自通信系统
        2.4.1 通信任务
        2.4.2 通信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万福110kV变电站优化设计
    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3.2 调度自动化
    3.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3.4 电源系统
    3.5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3.6 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3.7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施工及调试
    4.1 改造优化内容
        4.1.1 电气一次部分
        4.1.2 电气二次部分
    4.2 改造质量及工艺要求
        4.2.1 工程总体要求
        4.2.2 室内外屏柜安装
        4.2.3 电缆架设及线芯连接
    4.3 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4.3.1 施工安全措施优化
        4.3.2 施工技术措施优化
    4.4 若干关键问题的解决
        4.4.1 保护屏屏顶小母线处理
        4.4.2 试验报告无线打印
        4.4.3 改造工程中与对侧变电站的配合
        4.4.4 保护测控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
        4.4.5 后台监控机的不间断电源
        4.4.6 变电站控制室屏位安排
        4.4.7 后台改造平稳过渡
        4.4.8 时钟同步系统
    4.5 调试试验
        4.5.1 监控画面对点试验
        4.5.2 主要设备试验
        4.5.3 生产运行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改造策略优化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改造的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时间不足
        2.1.1 常规10kV馈线保护测控设备技改时间较长
        2.1.2 10kV馈线停电难
    2.2 空间不足
    2.3 人员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改造优化策略
    3.1 改造思路
    3.2 改造对象
    3.3 原屏改造具体含义及其特点
        3.3.1 “把座利旧”
        3.3.2 “原屏配线”
    3.4 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3.4.1 广州局在网运行110kV及以下保护综自设备统计
        3.4.2 原厂原屏改造与跨厂原屏改造比对分析
        3.4.3 各厂家非南网标准版110kV及以下保护综自设备原屏改造技术方案
    3.5 经济性分析
    3.6 改造范围
    3.7 改造策略
        3.7.1 就地安装设备
        3.7.2 组屏安装设备
    3.8 改造风险分析与风险管控
        3.8.1 把座利旧改造方案
        3.8.2 屏内重新配线改造方式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改造优化策略实例剖析
    4.1 实例背景
    4.2 改造步骤
    4.3 改造方案
    4.4 改造成效
        4.4.1 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4.4.2 减少改造总耗时
        4.4.3 减少改造成本
        4.4.4 降低施工风险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变电站
        1.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2.3 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概述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概述
    2.3 变电站综自系统运维技术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体化操作系统设计
    3.1 一体化系统设计思路
        3.1.1 明确操作范围
        3.1.2 一体化系统设备改造的要求
    3.2 一体化系统设计整体架构设计
    3.3 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
        3.3.1 可靠性原则
        3.3.2 安全性原则
        3.3.3 易用性原则
    3.4 一体化系统标准界面设计
    3.5 主子站一体化操作交互设计
        3.5.1 主子站综合控制模式交互流程
        3.5.2 主子站分步控制模式交互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关键技术研究
    4.1 位置双确认技术
        4.1.1 断路器位置双确认判据研究
        4.1.2 隔离刀闸位置双确认判据研究
    4.2 一键式安措技术
        4.2.1 一键式安措技术概述
        4.2.2 构建设备陪停库
        4.2.3 安措模块与防误校验
        4.2.4 安措逻辑监视
        4.2.5 安措可视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例
    5.1 项目现状
    5.2 项目必要性
    5.3 技术优化方案
        5.3.1 一体化操作实现方式
        5.3.2 一体化操作实现存在的问题
        5.3.3 变电站一体化操作的优化方案
        5.3.4 方案优化预计效果
    5.4 项目总体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发展历程
        1.2.2 国内发展历程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整体设计方案
第2章 电气总体设计方案
    2.1 工程必要性分析
        2.1.1 站址自然条件
        2.1.2 站址条件分析
        2.1.3 工程必要性分析
    2.2 电气一次方案设计
        2.2.1 主变压器负荷计算
        2.2.2 接入系统方案
        2.2.3 短路电流计算
        2.2.4 导体截面选择
        2.2.5 无功补偿
        2.2.6 中性点接地方式
    2.3 电气二次方案设计
        2.3.1 继电保护现状和配置
        2.3.2 配置方案
        2.3.3 保护配置
        2.3.4 直流电源系统的计算
    2.4 电气初步设计系统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次系统主变压器设计实施方案
    3.1 10kV主变压器选型
    3.2 主变压器的特殊结构设计
    3.3 主变压器中性点创新性设计
        3.3.1 中性点装置现状调研
        3.3.2 中性点旋转机构的结构和作用
        3.3.3 中性点旋转机构的安全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次系统高压组合电器设计实施方案
    4.1 高压组合电器的选型
        4.1.1 高压组合电器简介
        4.1.2 高压组合电器PASS与AIS、GIS的方案对比及选型
    4.2 高压组合电器特殊结构设计
    4.3 避雷器创新性设计
        4.3.1 外置避雷器装置的现状调研
        4.3.2 避雷器旋转机构的结构设计
        4.3.3 避雷器旋转机构的安全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次系统中压柜的设计选型
    5.1 10kV中压开关柜选型
    5.2 10kV中压柜的平面布置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二次系统监控与保护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6.1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
        6.1.1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简介
        6.1.2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选型
        6.1.3 布置预制舱式综合自动化室模块
    6.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6.2.1 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
        6.2.2 综合保护功能配置
    6.3 其他二次系统
    6.4 根据主要设备选择进行平面布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和原理
    2.1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2.2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2.3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原则
        2.3.1 硬件配置要求
        2.3.2 软件配置要求
    2.4 间隔层设备微机保护算法
        2.4.1 主变差动保护
        2.4.2 纵联保护
        2.4.3 测控同期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20kV富山站改造的总体原则
    3.1 概述
    3.2 改造的必要性及依据
        3.2.1 改造的必要性
        3.2.2 改造依据
    3.3 改造基本原则及设计思路
        3.3.1 改造基本原则
        3.3.2 设计思路
    3.4 具体改造内容
    3.5 改造的目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20kV富山站的设计方案
    4.1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设计
    4.2 站控层设备选型与功能
        4.2.1 站控层设备选型
        4.2.2 站控层设备功能
    4.3 间隔层设备选型与功能
        4.3.1 间隔层设备选型
        4.3.2 间隔层设备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20kV富山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实施
    5.1 综合自动化改造管控方案
    5.2 优化调度系统验收模式
    5.3 二次部分验收条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工程背景
        1.1.1 工程概况
        1.1.2 全厂供电及控制结构
    1.2 课题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供配电系统
        1.3.2 综合自动化系统
        1.3.3 系统功能安全分析法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1 供配电系统研究与设计
        1.4.2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4.3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可靠性分析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与方法
    2.1 引言
    2.2 负荷分级
        2.2.1 装置用电负荷分级
        2.2.2 企业用电负荷分级
    2.3 供电电源方案
    2.4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2.4.1 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
        2.4.2 负荷计算方法
    2.5 无功补偿
        2.5.1 无功补偿目的和意义
        2.5.2 无功补偿方法
    2.6 变压器的选择
        2.6.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选择原则
        2.6.2 变压器负荷分配
    2.7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要求
        2.7.1 10k V和0.4k V系统主接线要求
        2.7.2 照明系统主接线要求
    2.8 短路电流计算
        2.8.1 短路电流计算目的和意义
        2.8.2 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2.9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2.9.1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要求
        2.9.2 一次电气设备校验要求
    2.10 防雷、接地
        2.10.1 建筑物防雷、接地目的
        2.10.2 建筑物防雷措施
        2.10.3 接地电阻要求
        2.10.4 接地型式要求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
    3.1 负荷计算
        3.1.1 负荷计算公式
        3.1.2 废酸再生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1.3 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1.4 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2 无功补偿
        3.2.1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3.2.2 无功补偿后的总计算负荷
    3.3 变压器选择
        3.3.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
        3.3.2 变压器负荷分配
        3.3.3 变压器的选择及负荷率
    3.4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
        3.4.1 10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3.4.2 0.4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3.4.3 照明系统主接线设计
    3.5 短路电流计算
        3.5.1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3.5.2 短路点的选取
        3.5.3 系统网络元件数据
        3.5.4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3.5.5 短路电流计算书
    3.6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3.6.1 电缆的选择与校验
        3.6.2 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3.6.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3.6.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3.6.5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与校验
    3.7 防雷、接地设计
        3.7.1 建筑物防雷分类
        3.7.2 直击雷防护
        3.7.3 接地电阻
        3.7.4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
    3.8 应用展示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4.2.1 集中式结构
        4.2.2 分层分布式结构
    4.3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4.3.1 星型结构
        4.3.2 环型结构
        4.3.3 总线型结构
    4.4 通信技术
        4.4.1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4.4.2 通信网络设备
        4.4.3 通信介质
    4.5 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4.5.1 系统架构
        4.5.2 智能终端配置
        4.5.3 间隔层设备组网
        4.5.4 通信管理层设备组网
        4.5.5 系统网络结构图
        4.5.6 系统功能
    4.6 画面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5.1 引言
    5.2 故障树理论
    5.3 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5.3.1 确定顶事件
        5.3.2 建立故障树模型
    5.4 故障树定性分析
        5.4.1 非冗余结构分析
        5.4.2 冗余结构分析
    5.5 故障树定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园区变电站运行现状分析
    2.1 项目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
        2.1.1 惠州市电力系统现状
        2.1.2 惠城区电力系统现状
        2.1.3 园区站及近区电网现状分析
    2.2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分析
        2.2.1 负荷预测
        2.2.2 电力平衡
    2.3 园区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状
    2.4 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问题分析与改造方案设计
    3.1 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3.1.1 110kV线路保护
        3.1.2 110kV母线保护及失灵保护
        3.1.3 110kV故障录波装置
    3.2 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思路
        3.2.1 系统继电保护改造
        3.2.2 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
        3.2.3 安全自动装置配置
        3.2.4 通信通道
    3.3 通信光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1 通信光缆现状
        3.3.2 存在的问题
    3.4 系统通信方案改造设计
        3.4.1 综合自动化系统对通道要求
        3.4.2 通信资源分配
        3.4.3 光通信方案设计
        3.4.4 光通信设备配置
        3.4.5 通道组织方案
        3.4.6 通信电源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园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配置
    4.1 自动化系统通道要求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二次系统优化配置
        4.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4.2.2 评价模型的建立
        4.2.3 候选方案评价与选择
    4.3 元件保护配置
        4.3.1 主变压器保护
        4.3.2 110kV母联保护
        4.3.3 10kV线路保护
        4.3.4 10kV电容器保护
        4.3.5 10kV分段保护
        4.3.6 站用变保护
        4.3.7 接地变保护
    4.4 交直流电源配置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安装及调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35kV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2 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特性
    2.1“四遥”功能
    2.2 分散组成模式
    2.3 自动性
    2.4 管理简单
3 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安装
    3.1 施工准备
    3.2 施工前检查
    3.3 设备调试
4 结语

(10)浅析电气二次设计在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110kV微机型成套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项目概况
3. 电气二次设计与综合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4. 某市110kV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
    4.1 系统继电保护
    4.2 防误闭锁功能
    4.3 断路器分合闸控制
    4.4 故障录波或保信子站
    4.5 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
    4.6 变电站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5. 结语

四、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D]. 陈启明.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安装及调试探讨[J]. 史晓清.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1(02)
  •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改造策略优化研究与应用[D]. 蒋哲.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D]. 范永恒. 长春大学, 2020(01)
  • [5]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D]. 王祖程. 山东大学, 2020(11)
  • [6]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 沈华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 吴睿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研究[D]. 梁枫.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9]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安装及调试的思考[J]. 王振.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3)
  • [10]浅析电气二次设计在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应用[J]. 钟永城. 电子世界, 2018(24)

标签:;  ;  ;  ;  ;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