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A~2/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A~2/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毓源[1](2021)在《氧化还原介体强化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焦化废水中夹杂着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PAHs)以及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这些物质性质特殊且降解困难。氧化还原介体(ROMs)可以通过其本身的还原状态和氧化状态之间进行相互转换来改变其表面电位,加速反应中的电子传递速率或是转换生物化学反应中的电子传递方式,从而促进生物化学反应进程。本研究利用ROMs对焦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进行强化,并通过探讨不同生态因子对于ROMs强化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影响,提高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效果,实现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使得污染物含量达到达标排放标准。选择了5种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二磺酸(ADS)、蒽醌-2,6-二磺酸(AQDS)、甲萘醌、指甲花醌以及氧化石墨烯(GO),考察其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甲萘醌、AQS、AQDS、GO,均可以提高焦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COD的去除率,其中AQS的强化效果最佳,其去除率比对照组高出13.8%。甲萘醌对于焦化废水中TN和浊度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最为明显,其T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9.8%和69.8%,显着高于对照系统。GO可以显着提升焦化废水进水中的色度去除效果。不同浓度AQS对焦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QS浓度为0.01mmol/L对于焦化废水COD去除效果强化作用最显着,COD去除率达到38.55%。当AQS浓度为0.5mmol/L对于焦化废水中TN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最为明显,TN去除率达到50.23%,比空白高5.37%。活性污泥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陶厄式菌属(Thauera)以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主要菌属。pH和还原铁粉对AQS介导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影响实验显示,p H为7.0时,焦化废水的COD去除率最高,达到39.4%;而p H为7.5条件下,焦化废水的TN去除率最高。还原铁粉投加量为1-6g时可显着提高焦化废水COD降解速率。投加6g还原铁粉可以显着促进焦化废水色度及浊度的降解。活性污泥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陶厄式菌属(Thauera)以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还原铁粉反应系统的优势细菌属。

孙国平[2](2020)在《煤化工废水中典型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煤化工废水是一类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其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性和毒性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目前,采用传统生物处理普遍存在出水效果不理想、生化系统稳定性差和后续深度处理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本论文以煤化工废水中典型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强化去除为主线,首先针对典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啶的难降解性及积累性毒性等问题,分别开展了微氧生物强化吡啶降解和电辅助生物强化吡啶反硝化降解研究;其次,进一步选择玉米芯作为固体缓释有机碳源和微生物载体,开展了基于共代谢作用强化实际焦化废水生化出水(BTCW)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研究;从多个处理工段探索了提高煤化工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强化生物降解途径,为提高煤化工废水生物去除效率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微氧强化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提高吡啶生物降解的可行性,考察比较了在微氧条件和厌氧条件下SBBR对模拟废水中不同浓度吡啶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微氧条件下SBBR工艺可有效去除吡啶,去除率达98%以上,其中至少有60%的位于吡啶环中的氮转化为铵态氮,而厌氧条件下吡啶去除率仅有21%。扫描电镜(SEM)观察显示,微氧条件下多孔生物载体表面和内部附着着大量的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固氮菌属(Azotobacter),unclassified_f_Rhodobacteraceae,甲苯单胞菌属(Tolumonas)和毛球菌属(Trichococcus)为微氧系统内的优势菌属。稳定运行阶段动力学研究表明,吡啶的生物降解符合伪一阶动力学模型(R2>0.96)。(2)构建了无隔膜生物电化学系统(MFBES),研究了添加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电辅助系统强化吡啶反硝化生物降解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共基质下,外加电压为1.2 V时MFBES对吡啶降解效果最好,高出对照组15%~20%。稳定运行阶段动力学研究表明,吡啶降解曲线符合伪一阶动力学模型(R2>0.97),至少有75%的位于吡啶环中的氮转化为铵态氮。与厌氧降解相比,在葡萄糖共基质和吡啶作为唯一碳源的两种条件下,添加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都有助于提高吡啶的生物降解。电辅助系统不仅利于吡啶的厌氧降解,更有助于吡啶的反硝化降解。当吡啶作为唯一碳源COD/NO3--N浓度比为6时,吡啶和硝态氮在18 h内能被同时完全降解,碳刷作为阳极的MFBES对吡啶降解效果最好。SEM观察显示电刺激下的电极生物膜比较厚且致密,微生物主要由微球菌和杆状细菌组成。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电辅助系统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有所增加。系统内吡啶降解菌、反硝化菌和和厌氧发酵产酸菌同时存在,但电刺激有利于吡啶降解菌和反硝化菌在电极上富集,尤其在生物阳极上富集。同一外加电压下,不同的阳极材料构型也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碳刷比碳毡作为阳极在生物膜附着和电荷转移中更具有优势。(3)针对实际焦化废水生化出水(BTCW)水质难以满足焦化废水排放标准和后续单元循环用水要求等问题,在深度处理阶段尝试利用固体缓释有机碳源生物固定床工艺处理BTCW,即在上流式固定床反应器(UFBR)中分别填充经碱处理或未经碱处理的玉米芯作为固体缓释碳源和微生物载体。研究结果表明UFBR对BTCW进行处理后,显着提高了BTCW的碳氮比和可生化性。BTCW中90%以上的硝酸盐残留得到了稳定的去除。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证实,BTCW经UFBR处理后,典型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种类和含量显着减少。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反硝化菌、发酵菌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等优势菌属在UFBR系统内共存。与未经碱预处理玉米芯相比,碱处理玉米芯具有更多的孔结构和更稳定的释碳能力,保证了反硝化菌等多种功能菌的附着和生长。该研究结果证明经碱处理玉米芯填充的UFBR工艺可作为BTCW深度处理的有效生物预处理。

马姝[3](2020)在《亚微米磁铁矿强化反硝化降解苯酚和喹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焦化废水作为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处理困难,单一的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法(如A2/O)难以使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氨氮同时达标排放,因此对生物、农田、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因其导电性能优异,磁铁矿作为介体应用于厌氧生物过程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已被证实能促进微生物间的直接电子传递、微生物生长和相关酶的活性。但是,在厌氧条件下,磁铁矿会被部分微生物利用而还原溶解,导致其介导效应不可持续。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将亚微米级(0.1-0.3μm)磁铁矿颗粒投加到微氧连续运行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探究其对焦化废水处理性能的影响和内在机理。反应器性能结果表明,按照质量比WFe3O4:WAS=0.25向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AS)中投加亚微米磁铁矿以构建Fe3O4+AS复合体系(R2),并在微氧(DO=0.5-1 mg/L)、水力停留时间12 h的条件下启动并连续运行反应器。与对照组AS体系(R1)相比,R2具有更好的脱氮除碳效果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喹啉浓度为55 mg/L时,R2对COD、苯酚、喹啉和NO3-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3%、99%、84%和84%,比R1分别高出了38%、49%、65%和64%;R2具有更好的矿化和脱氮能力,其对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比R1提高了23%和100%。内在强化机理探究结果表明,R2污泥中胞外聚合物浓度几乎是R1的两倍,有助于吸附降解污染物和抵御有毒物质;并且,R2污泥中总的脱氢酶,Heme c,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分别是R1的2.4,1.8,2.2和4倍,其微生物群落组成与R1相比变化不大,但与反硝化脱氮和芳香族有机物降解有关的优势菌属(如Denitratisoma和Azoarcus)丰度具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微氧条件运行时,反应器R2的出水溶解性Fe量很低(1 mg/L),在连续运行80天后,大部分的铁仍以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并未呈离子态大量流失,从而能发挥其长期稳定的介导作用。综上,亚微米磁铁矿能通过提高污泥胞外聚合物浓度、相关酶活性、相关微生物丰度等来强化Fe3O4+AS复合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微氧降解性能,并能通过微氧环境缓解铁溶出,实现其稳定可持续的生物强化效应。

刘洋[4](2020)在《三维电化学耦合生物技术处理焦化废水》文中提出焦化废水是一类典型的工业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成分复杂、生物毒性强的特点。焦化废水中含有氨、苯酚、氰化物、硫氰酸盐、以及多种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分解,从而使废水得到有效净化。焦化废水毒性较大,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导致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对这一类废水的处理效果不佳。混凝吸附等物理化学技术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虽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但是大规模使用吸附剂会增加成本。同时产生的吸附沉淀物质含有高浓度有机物,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二次污染。电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而三维电化学反应器(3DER)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催化氧化法,比传统的二维电催化氧化过程传质性能更强,电流效率更高,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论文首先在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了3DER与生物反应器的集成处理系统,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进而开展中试实验,探究不同工艺条件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集成系统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的长期运行效果,优化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3DER-三维生物电化学反应器(3DBER)-三维生物电化学反硝化反应器(3DBER-De)处理系统,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3DE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 h,3DBER的HRT为20 h,3DBER-De的HRT为46.2 h条件下,系统对焦化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73.1%,NH4+-N的去除率为91.7%,NO3--N的去除率为26.7%,总氮去除率为70.2%,可以实现对焦化废水中碳、氮污染物的同时去除。(2)建立了中试规模的3DER预处理装置,与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处理系统耦合,以提高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DER预处理提高了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促进了焦化废水在A2O系统中的降解。集成的3DER-A2O系统可以去除焦化废水中94.4%的COD和76.2%的总氮(TN),能耗仅为0.22 k Wh/kg COD和4.69 k Wh/kg TN。经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显着下降,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抑制率从99%降低到12%。GC-MS检测结果表示,苯酚及其同族化合物、喹啉类等有机物是原废水中的主要有机化合物。经过整个系统的处理后,水中大部分杂环有机物已经被分解去除。3DER-A2O系统能够有效降解水中杂环类有机物。3DER与生物反应器的耦合系统在去除焦化废水中COD和TN方面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率比传统生物技术显着提高,能耗比电化学处理大幅下降。3DER与生物技术耦合系统处理焦化废水,通过优化系统运行条件,对现有生物工艺技术的更新,为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图[25]表[15]参[129]

梅翔宇[5](2019)在《焦化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效能研究及现场中试方案设计》文中指出宣钢集团焦化废水处理目前采用以缺氧-好氧(A/O工艺)为主的生物处理工艺,出水COD浓度仍高达316 mg/L,TN浓度为483.5 mg/L,色度为798倍,远不能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要求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本文以宣钢A/O生物处理工艺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小试拟对比考察均相(O3/H2O2)和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该废水的深度处理效能,探讨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在臭氧氧化及不同臭氧催化氧化工艺中的转化规律,以确定适宜的深度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基于实验室小试研究结果,同时结合前期研究工作基础,选择河北省承德中滦集团焦化废水厂为现场中试实验地,提出针对中滦集团焦化废水处理的改造方案,并对现场成套中试装置进行工艺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工艺中,臭氧采用气体投加,在反应时间为30min,进气流量为500 ml/min,臭氧投量为27.5 mg/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40.5%,TOC去除率为10.6%,色度去除率为79.0%,臭氧利用率为37.5%。03/H2O2工艺中,通过不同H2O2投量下的处理效果比较,得出最优H202投加量为l00 mg/L;最优投量下,其处理效果为COD去除率为54.7%,TOC去除率为16.6%,色度去除率为82.0%,较单独臭氧有显着地提高;B/C为0.16;GC-MS扫描有机物种类由232减少到184种,三维荧光及分子量分布均有较明显的变化。此外,由于H202的加入促进了臭氧的分解,加快了气态臭氧向液态臭氧的转移,使得臭氧利用率提高为44.5%在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艺中,制备了两种不同载体的催化剂,即Mn负载A1203(Mn/Al2O3)和Mn负载活性炭(Mn/AC)。对比两种不同的催化剂对焦化废水的降解效果,得出Mn/Al203催化效果最优,其对COD的去除效率为53.6%;对TOC的去除效率为16.7%;对色度的去除效率为84%;臭氧利用率为44.5%,B/C为0.145;三维荧光检测中可溶性微生物、富里酸系、腐殖酸类及芳香蛋白类物质得到了有效的去除,处理后废水分子量大于10k的物质被全部去除,GC-MS扫描分析水中物质由232种下降到为192种。通过对比臭氧均相催化氧化和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艺,结合经济分析,选出最适宜承德中滦集团焦化废水厂的催化剂为Mn/Al2O3。基于以上结论,结合前期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使最终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钢铁行业排放标准,对承德中滦集团焦化废水现有“进水+调节池+A2/0+二沉池+出水”的工艺流程提出改造方案,选择工艺流程为“混凝沉淀+臭氧预氧化+EGSB+两级A/O+臭氧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为验证改造方案的效果,本课题首先进行现场中试装置设计,为后续中试研究提供依据,设计进水流量为0.05 m3/h,对各个构筑物进行图纸绘制和尺寸计算,并得到各个构筑物参数。其中计算得混凝沉淀池停留时间2 h,调节池停留时间24 h,臭氧预氧化塔0.5 h,EGSB停留时间24 h,两级A/O停留时间60 h,臭氧催化氧化塔停留时间0.5 h,MBR停留时间为6h。

车碧宁[6](2019)在《纳米Fe3O4强化焦化废水厌氧处理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文中认为焦化废水是一类成分复杂、毒性大、难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废水中的许多有机组分具有“三致效应”,若将废水直接进行排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厌氧生物法存在低运行能耗、高有机负荷、能源回收(主要为甲烷)等优点,是处理焦化废水最为现实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传统厌氧法仍存在去除效果较差、对毒性物质敏感和厌氧微生物增殖速率较低等问题。为提高焦化废水厌氧降解性能,本研究利用厌氧处理强化技术,以粒径小、导电性强的纳米Fe3O4为投加物,设置对照组(不添加纳米Fe3O4)和投加纳米Fe3O4两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反应器,以苯酚、喹啉、吡啶为组分配制模拟焦化废水,考察纳米Fe3O4在反应器内对焦化废水厌氧处理性能,并探究不同运行条件对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进而为实际处理焦化废水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反应器内污泥驯化阶段,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进水COD浓度为2000 mg/L,逐级提高焦化废水在进水中所占COD比例。反应器驯化阶段结束后,投加纳米Fe3O4的反应器中COD去除率为79.46%,较对照组提高27.19%;苯酚、喹啉、吡啶去除率分别提高7.34%、10.45%、9.56%;甲烷和CO2产量提高,出水上清液中Fe2+溶出及污泥体系中Fe2+含量提高;GC-MS分析表明,投加纳米Fe3O4反应器出水的苯酚降解产物包括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甲基环戊烷、环己烷、庚烷等烷烃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而对照组中还存在苯系物、烯、酮类等难降解有机产物;纳米Fe3O4的投加能够提高污泥内细菌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促进Bacillus(11.34%)和Clostridium(8.76%)等铁还原菌和Lactococcus(8.34%)、Levilinea(3.48%)和Longilinea(1.97%)等特征微生物的生长;(2)驯化阶段结束后,在进水COD浓度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水力停留时间(12 h、7.87 h、5.77 h)对投加纳米Fe3O4的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高的水力冲击会给厌氧系统带来不利的影响。与对照反应器相比,投加纳米Fe3O4的反应器拥有较好的抗进水有机负荷速率(Organic Load Rate,OLR)冲击能力,能够维持较高的COD和特征污染物(苯酚、喹啉、吡啶)去除率,甲烷和CO2产量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pH缓冲能力,平均pH值为7.39左右;(3)驯化阶段结束后,在水力停留时间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提高进水有机负荷(2000 mg/L、3000 mg/L、4000 mg/L)对投加纳米Fe3O4的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纳米Fe3O4使得反应器拥有相对较高的抗冲击能力,反应阶段结束后,COD去除率较对照组提高11%,苯酚去除率提高26%左右;BOD5/COD较对照反应器高0.12,毒性单位(Toxicity Unit,TU)降低1.88,出水具有较高可生化性和较低生物毒性;纳米Fe3O4的加入可使反应器内污泥结构紧密、粒径增大;能够富集耗乙酸产甲烷古菌Methanothrix(62.78%),促进Pelotomaculum(13.51%)等铁还原菌和Syntrophus(8.21%)、Seditntibacter(3.46%)等苯酚降解菌的生长。

孙静[7](2019)在《鞍钢污水处理系统试验研究及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减少鞍钢废水排放量,达到全部回收利用,实现鞍钢废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减少工业生产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施了“鞍钢污水处理系统试验研究及可行性分析”项目,为此,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对鞍钢现有用水情况分析,根据各工序优化运行后的水量平衡,确定最终新建深度处理项目处理规模;为了确定新建项目的处理工艺和水质标准,对鞍钢现有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取样系统分析。根据水质指标要求,结合国内较成熟水处理工艺进行鞍钢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工艺系统研究,确定了3套工艺方案实施现场中试试验,对中试装置进出水水质及主要反应单元的进出水水质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连续监测。方案2采用工艺路线为:缺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高效絮凝沉淀-过滤-非均相催化氧化组合工艺,经过方案2出水的各项监测指标(除了色度以外)的合格率可以达到90%以上,色度的合格率仅为36.7%。此方案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外加碳源,也不需要调整碱度,相对运行成本较低。综合分析,确定此方案为最优方案。以中试方案2为例,对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新建污水深度处理项目进行工程设计和投资分析,以期望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设计处理水量为2000 t/h,工程总投资约为4891.18万元,按10年运营周期测算,吨水运行费用为1.19元。该工程的实施将实现鞍钢废水全部回收利用,达到鞍钢废水“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完全满足《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辽宁省地方标准,标准号DB 21/1627-2008)的要求,个别指标还要好于排放标准,整体指标达到鞍钢工业新水水质指标,具备厂内回收利用的条件。

韩坭[8](2018)在《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有机组分转化与菌群结构研究》文中认为焦化废水作为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目前常用的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是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生物处理可以降解焦化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是整套工艺的核心单元,研究表明国内外常采用的生物处理工艺为A2/O和A2/O2工艺。而目前对A2/O和A2/O2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COD、NH4+-N、苯酚、某一种单一有机物的研究或者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研究,对各生物单元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而难降解有机物是造成焦化废水COD高的主要原因,有机物的降解主要依靠废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影响着处理工艺的反应机理、工艺优化等。因此研究A2/O和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实际焦化厂中A2/O和A2/O2工艺为研究对象,对两套工艺的出水水质进行对比,同时考察了两套工艺中各生物单元有机物的降解情况,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探索了难降解有机物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联系,从而为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A2/O2工艺对色度、COD、UV254、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1%、96.6%、95.1%、99.1%,均高于A2/O工艺对这些物质的去除率,表明A2/O2对焦化废水的去除效果更好,A2/O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好氧生物单元,而A2/O2工艺在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对有机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主要是由于A2/O2工艺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是A2/O工艺的1.4倍。A2/O2工艺出水水质较A2/O工艺出水好。在缺氧单元中,A2/O、A2/O2工艺TN的去除率分别为30.2%、87.4%,NH4+-N的下降率分别为30.3%、77.0%。经过好氧单元后A2/O、A2/O2工艺中NH4+-N分别去除了48.82mg/L、34.70 mg/L,NO2-N浓度分别上升了0.10 mg/L、0.04 mg/L,表明在缺氧和好氧单元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该焦化厂中A2/O工艺曝气池中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浓度较高,A2/O2工艺MLVSS/MLSS较大,间接反应污泥活性较高。2)焦化废水中主要含有酚类、PAHs和含N、O、S杂环化合物,是造成焦化废水COD主要原因,经过生物降解(A2/O和A2/O2工艺),出水中主要为含N、O、S杂环化合物、PAHs、醇类化合物和羧酸类化合物,这些物质为难降解有机物。A2/O工艺对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在好氧生物处理单元,A2/O2工艺在厌氧单元对苯酚类物质开始有明显的降解作用。采用3D-EEM与GC/MS分析焦化废水有机物,GC/MS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某一种物质,但分析操作步骤繁琐、费用昂贵,而3D-EEM谱图虽然不能直观的观察某一种有机物,但是可以通过FRI(fluorescence regional integration)方法可以将有机物细化到一小类甚至到某一种物质,并且操作简单、迅速、准确,测样费用便宜。因此3D-EEM可以作为分析水体中有机物一种常用、快捷的测量方法。3)A2/O和A2/O2工艺的厌氧污泥优势门为Firmicutes,缺氧污泥、好氧污泥、接触氧化污泥的优势门均为Proteobacteria;A2/O和A2/O2工艺的厌氧污泥优势纲为Clostridia,缺氧污泥、好氧污泥的优势纲为Betaproteobacteria,接触氧化污泥的优势纲为Alphaproteobacteria;A2/O和A2/O2工艺厌氧污泥、缺氧污泥、好氧污泥的优势菌属分别为:Thermoanaerobacter、Woodsholea、Thiobacillus,A2/O2工艺接触氧化污泥的优势菌属为Halomonas。因此环境条件(温度、溶解氧等)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力大于工艺因素。水体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主要依靠优势微生物和多样微生物共同完成,苯酚、喹啉、吲哚等有机物降解的核心种属为Thermoanaerobacter、Woodsholea、Thiobacillus、Halomonas、Pseudomonas、Thauera和Thauera。

刘丹妮,吴越,侯文华[9](2016)在《煤化工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煤化工废水的处理引人关注,鉴于生物技术的经济、简便、环保等优势,介绍了煤化工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和联合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传统工艺的改善、新型工艺及联合生物处理工艺的开发等方面。虽然新型生物处理工艺及联合生物处理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但是在工艺的实际应用、设计参数、过程控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安冉[10](2016)在《Fe2+、UV活化S2O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文中指出焦化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出水中存在烷基酚、多环芳烃类、胺类以及卤代物类等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大多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和毒性,有可能对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带来风险。另外出水色度、COD等偏高,不能满足新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因此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势在必行。本文采用Fe2+、UV活化S2O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得到以下结论:(1)以山西省长治市某焦化厂经A2/O工艺出理后的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S2O82-浓度、Fe2+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EDTA浓度及时间等因素对Fe2+活化S2O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不调节pH,K2S2O8浓度3mmol/L,FeSO4·7H2O浓度7mmol/L,温度30℃,EDTA浓度0.02mmol/L条件下,反应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为95.19%,出水基本透明;UV254去除率为61.18%;TOC值从52.88mg/L下降到24.62mg/L,去除率达到53.45%,出水水质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要求。(2)以榆次区某焦化厂经A2/O工艺、混凝处理后的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S2O82-浓度、初始pH值、温度、光强度及时间等因素对UV活化S2O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能有效激活S2O82-,使焦化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pH值为3,K2S2O8浓度3.5mmol/L,光照强度为9.94mw/cm2,温度30℃,反应时间120min。处理后出水TOC浓度为18mg/L,TOC去除率71.5%;对色度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达到了99%以上;出水UV254的去除率为92.6%。出水水质达到新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要求。(3)UV活化S2O82-氧化法深度处理榆次区某焦化厂A2/O工艺、混凝处理后的出水过程中探讨了Cl-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3、S2O82-浓度3.5mmol/L、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9.94mw/cm2、时间为120min条件下,色度的去除率随着Cl-浓度增加而下降;Cl-浓度在28.2-29.1 mmol/L对UV254和TOC的去除起促进作用,38.1mmol/L起明显的抑制作用。(4)通过Fe2+、UV活化S2O82-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发现Fe2+活化S2O82-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120min后的色度、UV254、TOC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5.81%、37.68%、53.64%和41.53%。UV活化S2O82-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120min后色度去除率UV254、TOC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7.94%、81.99%、47.13%和37.44%。Fe2+活化S2O82-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对TOC和COD的去除效果较好,UV活化S2O82-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则是对色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5)通过Fe2+、UV活化S2O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成本的分析,表明Fe2+活化S2O82-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成本为6.1891元/吨、UV活化S2O82-氧化法为6.426元/吨,优选Fe2+活化S2O82-氧化法。

二、A~2/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2/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氧化还原介体强化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焦化废水来源
    1.3 焦化废水的组成及危害
    1.4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
        1.4.1 SBR工艺
        1.4.2 A/O工艺
    1.5 氧化还原介体研究进展
        1.5.1 氧化还原介体概述
        1.5.2 氧化还原介体作用机理
        1.5.3 氧化还原介体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技术路线
        1.6.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仪器及实验药品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药品
    2.4 实验分析项目及方法
        2.4.1 污泥采集
        2.4.2 焦化废水采集与保存方法
        2.4.3 活性污泥的收集与保存
        2.4.4 氧化还原介体的溶解
        2.4.5 微量元素的配置
        2.4.6 焦化废水相关分析方法
        2.4.7 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
        2.4.8 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成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氧化还原介体强化焦化废水生物处理
    3.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氧化还原介体的溶解
        3.2.2 活性污泥厌氧培养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COD降解效果变化规律
        3.3.2 TN降解效果
        3.3.3 色度去除效果
        3.3.4 浊度去除效果
        3.3.5 pH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浓度AQS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氧化还原介体的溶解
        4.2.2 活性污泥厌氧培养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COD降解效果变化规律
        4.3.2 TN降解效果对比
        4.3.3 色度去除效果
        4.3.4 浊度去除效果
        4.3.5 pH变化规律
    4.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4.4.1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4.4.2 门水平种群结构分析
        4.4.3 属水平种群结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生态因子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pH对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影响
        5.3.2 还原铁粉对于氧化还原介体强化生物处理的影响
    5.4 实验结果讨论
        5.4.1 pH对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影响
        5.4.2 还原铁粉对于氧化还原介体强化生物处理的影响
    5.5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5.5.1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5.5.2 门水平种群结构分析
        5.5.3 属水平种群结构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煤化工废水中典型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1.1.2 煤化工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1.3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危害及生物降解研究
    1.2 微氧生物强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2.1 微氧生物强化技术及其优势
        1.2.2 微氧生物强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3 电辅助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3.1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1.3.2 生物电化学系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3.3 无隔膜电辅助生物强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方面的应用
        1.3.4 电辅助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的影响因素
    1.4 固体碳源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4.1 固体碳源生物反硝化的提出及原理
        1.4.2 固体碳源的分类
        1.4.3 基于共代谢作用固体碳源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应用现状
    1.5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2 微氧强化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提高吡啶生物降解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装置及运行
        2.2.2 实验用水及接种污泥
        2.2.3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4 实验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BBR长期运行对COD和吡啶的生物降解
        2.3.2 吡啶存在下SBBR对硫酸根的去除
        2.3.3 微氧条件下SBBR典型周期内吡啶生物降解特性
        2.3.4 SBBR系统内微生物量分析
        2.3.5 SBBR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3.6 微氧条件下吡啶生物降解途径分析
    2.4 小结
3 无隔膜生物电化学系统强化吡啶反硝化生物降解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装置及运行
        3.2.2 实验用水及接种污泥
        3.2.3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4 实验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FBES启动及降解性能研究
        3.3.2 MFBES强化吡啶反硝化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3.3.3 电极微观形貌及生物膜附着情况
        3.3.4 MFBES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4 小结
4 基于共代谢作用玉米芯生物固体床强化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装置及运行
        4.2.2 实验用水
        4.2.3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4 玉米芯释碳能力实验
        4.2.5 实验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玉米芯释碳能力分析
        4.3.2 UFBR长期运行性能分析
        4.3.3 UFBR对 BTCW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4.3.4 玉米芯微观形貌及微生物附着情况
        4.3.5 UFBR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4.3.6 微生物降解BTCW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机理分析
        4.3.7 UFBR+AGSR组合工艺对COD去除效果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工艺综合性分析及展望
        5.3.1 工艺综合性分析
        5.3.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3)亚微米磁铁矿强化反硝化降解苯酚和喹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焦化废水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1.1 焦化废水的来源、组成和危害
        1.1.2 焦化废水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2 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3 磁铁矿在生物强化中的应用
        1.3.1 磁铁矿的理化性质
        1.3.2 磁铁矿对生物处理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初始污泥
        2.1.2 模拟废水的配制
        2.1.3 研究对象
        2.1.4 实验试剂
        2.1.5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分析方法
        2.2.1 常规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2.2.2 苯酚和喹啉中间降解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2.2.3 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与测定
        2.2.4 脱氢酶(DHA)活性的测定
        2.2.5 污泥Hemec浓度的测定
        2.2.6 硝酸盐还原酶(NR)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的测定
        2.2.7 扫描电镜(SEM)
        2.2.8 X射线衍射(XRD)
    2.3 反应器及其运行
        2.3.1 反应器装置
        2.3.2 Fe_3O_4+AS复合体系的构建
        2.3.3 反应器实验设计
3 亚微米磁铁矿强化反硝化降解苯酚和喹啉的批次试验
    3.1 亚微米磁铁矿浓度对体系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3.2 亚微米磁铁矿浓度对体系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3.3 亚微米磁铁矿浓度对体系Fe溶出情况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亚微米磁铁矿强化反硝化降解苯酚和喹啉性能研究
    4.1 Fe_3O_4+AS复合体系对COD、苯酚和喹啉的去除效果
    4.2 Fe_3O_4+AS复合体系对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
    4.3 Fe_3O_4+AS复合体系中Fe的溶出情况
    4.4 本章小结
5 亚微米磁铁矿强化反硝化降解苯酚和喹啉机理探究
    5.1 亚微米磁铁矿对微氧反应器出水产物的影响
    5.2 亚微米磁铁矿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5.3 亚微米磁铁矿对污泥酶活性的影响
    5.4 亚微米磁铁矿对污泥群落的影响
    5.5 Fe_3O_4+AS复合体系中磁铁矿的矿相变化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三维电化学耦合生物技术处理焦化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焦化废水的概述
        1.1.1 焦化废水的来源
        1.1.2 焦化废水的水质特点
        1.1.3 焦化废水的危害
    1.2 国内外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1.2.1 生物处理技术
        1.2.2 物理化学预处理技术
        1.2.3 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1.3 电化学技术
        1.3.1 电化学技术的理论基础
        1.3.2 三维电化学技术
        1.3.3 三维电化学技术的应用
    1.4 研究意义、内容与目的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目的
        1.4.4 技术路线图和主要思路
第二章 3DER-3DBER-3DBER-De处理焦化废水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化学试剂及仪器
        2.1.2 3DER小试反应器装置和运行条件
        2.1.3 测试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1-21 天培养阶段水中COD和氮含量变化
        2.2.2 培养结果原因分析
        2.2.3 调整后的反应器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
        2.2.4 3DER-3DBER-3DBER-De系统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试3DER处理焦化废水
    3.1 中试现场简介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装置
        3.2.3 测试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的外加电压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
        3.3.2 不同的HRT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
        3.3.3 3DER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2O工艺对3DER出水的处理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化学试剂与仪器
        4.1.2 实验装置
        4.1.3 测试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A~2O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
        4.2.2 A~2O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氮的去除效果
        4.2.3 进出水的中有机物的分析
        4.2.4 进出水的毒性分析
        4.2.5 3DER+A~2O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的优势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焦化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效能研究及现场中试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焦化废水概述
        1.2.1 焦化废水来源及特点
        1.2.2 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1.3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概况
        1.3.1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1.3.2 焦化废水高级氧化深度处理方法
        1.3.3 焦化废水臭氧氧化及深度处理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水质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单独臭氧深度处理法
        2.3.2 H_2O_2均相催化氧化处理法
        2.3.3 固体催化剂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法
    2.4 实验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2.4.1 常规水质指标
        2.4.2 臭氧浓度的测定
        2.4.3 有机物紫外-可见光扫描
        2.4.4 有机物三维荧光分析
        2.4.5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分析
        2.4.6 有机物GC-MS分析
3 均相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效能研究
    3.1 单独臭氧处理焦化废水效能研究
        3.1.1 单独臭氧处理焦化废水对常规指标去除效能分析
        3.1.2 单独臭氧处理焦化废水对臭氧利用率效能分析
        3.1.3 单独臭氧处理焦化废水对B/C的变化分析
        3.1.4 单独臭氧处理焦化废水对有机污染物三维荧光图谱变化分析
        3.1.5 单独臭氧处理焦化废水对有机污染物分子量分布情况分析
        3.1.6 单独臭氧处理焦化废水对有机污染物GC-MS结果分析
    3.2 H_2O_2均相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效能研究
        3.2.1 不同H_2O_2投加量对常规指标去除效能影响
        3.2.2 不同H_2O_2投加量对臭氧利用率效能分析
        3.2.3 不同H_2O_2投加量对B/C的变化分析
        3.2.4 不同H_2O_2投加量对有机污染物三维荧光图谱变化分析
        3.2.5 不同H_2O_2投加量对有机污染物分子量分布情况分析
        3.2.6 不同H_2O_2投加量对有机污染物GC-MS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焦化废水效能研究
    4.1 催化剂的选择与制备
    4.2 固体催化剂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焦化废水效能研究
        4.2.1 不同固体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常规指标去除效能分析
        4.2.2 不同固体催化剂对臭氧利用率效能分析
        4.2.3 不同固体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B/C去除效能分析
        4.2.4 不同固体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有机污染物三维荧光图谱变化分析
        4.2.5 不同固体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有机污染物分子量分布情况分析
        4.2.6 不同固体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有机污染物降解GC-MS结果分析
    4.3 非均相催化剂与最优H_2O_2投加量条件下催化臭氧氧化效能对比分析
        4.3.1 非均相催化与H_2O_2催化臭氧氧化对常规指标去除效能对比
        4.3.2 非均相催化与H_2O_2催化对臭氧利用率对比
        4.3.3 非均相催化与H_2O_2催化臭氧氧化对B/C的变化对比
        4.3.4 非均相催化与H_2O_2催化处理有机污染物三维荧光图谱变化对比
        4.3.5 非均相催化与H_2O_2催化处理对有机污染物分子量分布情况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焦化废水成套处理工艺中试方案设计
    5.1 污水处理厂现有概况
        5.1.1 污水厂概况及现有处理工艺运行状况
        5.1.2 各单元水质监测结果
        5.1.3 现场工艺问题解析
    5.2 焦化废水成套处理工艺中试方案设计及计算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导师简历
副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纳米Fe3O4强化焦化废水厌氧处理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焦化废水概述
        1.2.1 焦化废水的来源和特点
        1.2.2 焦化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及其危害
    1.3 焦化废水处理方法
        1.3.1 物理化学法
        1.3.2 生物处理法
    1.4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
        1.4.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1.4.2 UASB反应器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纳米Fe_3O_4 概述及其应用
        1.5.1 纳米Fe_3O_4 概述
        1.5.2 纳米Fe_3O_4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6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选题依据
        1.6.2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纳米Fe_3O_4在UASB反应器驯化阶段处理焦化废水的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3 纳米Fe_3O_4 的制备
        2.1.4 实验装置与运行
        2.1.5 接种污泥与实验用水
        2.1.6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纳米Fe_3O_4 的表征
        2.2.2 纳米Fe_3O_4对COD去除的影响
        2.2.3 纳米Fe_3O_4 对特征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2.2.4 纳米Fe_3O_4 对产气的影响
        2.2.5 纳米Fe_3O_4 对厌氧体系内Fe2+含量的影响
        2.2.6 苯酚的厌氧降解中间产物分析
        2.2.7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不同反应条件对焦化废水厌氧处理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装置、废水成分与反应器运行
        3.1.4 分析方法
    3.2 不同HRT对焦化废水厌氧处理性能的影响
        3.2.1 不同HRT对 COD去除的影响
        3.2.2 不同HRT对特征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3.2.3 不同HRT对产气的影响
        3.2.4 不同HRT对 pH值的影响
    3.3 提高有机负荷对焦化废水厌氧处理性能的影响
        3.3.1 提高有机负荷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3.3.2 提高有机负荷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3.3.3 提高有机负荷对可生化性的影响
        3.3.4 提高有机负荷对生物毒性的影响
        3.3.5 污泥体系内微生物形态
        3.3.6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鞍钢污水处理系统试验研究及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铁工业废水污染特征与主要污染物
        1.2.2 钢铁工业废水的一般处理方法
        1.2.3 钢铁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1.2.4 钢铁工业节水减排途径与对策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鞍钢现有用水、排水情况调查分析
    2.1 鞍钢现有用水情况分析
    2.2 鞍钢西大沟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情况分析
    2.3 鞍钢西大沟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出水水质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鞍钢新建污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
    3.1 引言
    3.2 方案1
        3.2.1 工艺流程简介
        3.2.2 中试实验方案
        3.2.3 中试实验结果
    3.3 方案2
        3.3.1 工艺流程简介
        3.3.2 中试实验方案
        3.3.3 中试实验结果
    3.4 方案3
        3.4.1 工艺流程简介
        3.4.2 中试实验方案
        3.4.3 中试实验结果
    3.5 中试方案结果对比分析说明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方案设计及经济性分析
    4.1 引言
    4.2 技术依据及工艺流程说明
        4.2.1 设计处理规模
        4.2.2 设计进出水水质
        4.2.3 主要工艺流程
    4.3 方案初步设计及经济性分析
        4.3.1 主要设备
        4.3.2 工程设备投资估算
        4.3.3 运行成本分析
        4.3.4 经济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有机组分转化与菌群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焦化废水概述
        1.1.1 焦化废水的来源
        1.1.2 焦化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危害
        1.1.3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1.2 A~2/O和A~2/O~2工艺研究进展
        1.2.1 A~2/O和A~2/O~2工艺原理
        1.2.2 A~2/O和A~2/O~2工艺研究现状
    1.3 焦化废水有机物与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1.3.1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有机物分析
        1.3.2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废水来源及水质
        2.1.2 工艺流程
        2.1.3 工艺参数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GC/MS分析
        2.3.2 3D-EEM分析
        2.3.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3.4 一般水质指标测定
第三章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A~2/O、A~2/O~2工艺比较
    3.1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A~2/O、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变化情况比较
        3.2.2 A~2/O、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氮元素转化情况比较
        3.2.3 好氧活性污泥性质的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2/O和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有机组分转化分析
    4.1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A~2/O、A~2/O~2工艺有机组分GC/MS分析
        4.2.2 A~2/O、A~2/O~2工艺有机组分3D-EEM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2/O、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微生物菌群研究
    5.1 实验方法
    5.2 结果讨论
        5.2.1 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5.2.2 微生物组成分析
        5.2.3 微生物组成与有机物去除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煤化工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
    1.1 A-O工艺
    1.2 UASB工艺
    1.3 SBR工艺
    1.4 MBR工艺
    1.5 MBBR工艺
    1.6 BAF工艺
2 联合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
    2.1 A-O+SBR工艺
    2.2 A-O+MBR工艺
    2.3 A-O+MBBR工艺
    2.4 A-O+BAF工艺
    2.5 UASB+A/O2工艺
    2.6 UASB+ABFB工艺
3 结论

(10)Fe2+、UV活化S2O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课题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1.1 课题提出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主要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绪论
    2.1 焦化废水简介
        2.1.1 焦化废水的性质、来源及其危害
    2.2 焦化废水的二级处理方法及出水特点、危害
        2.2.1 焦化废水的二级处理方法
        2.2.2 焦化废水二级出水的特点及其危害
    2.3 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2.4 过硫酸盐氧化技术
        2.4.1 Fe~(2+)活化S_2O_8~(2-)氧化法的应用
        2.4.2 紫外光活化S_2O_8~(2-)氧化法的应用
        2.4.3 热活化S_2O_8~(2-)氧化法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e~(2+)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3.1 实验药剂及仪器
        3.1.1 实验水样及药剂
        3.1.2 实验仪器
    3.2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独加S_2O_8~(2-)对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3.4.2 Fe~(2+)浓度对Fe~(2+)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3.4.3 S_2O_8~(2-)浓度对Fe~(2+)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3.4.4 初始pH值对Fe~(2+)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3.4.5 温度对Fe~(2+)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3.4.6 EDTA浓度对Fe~(2+)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3.4.7 时间对Fe~(2+)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3.4.8 GC/MS分析
    3.5 经济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V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焦化废水来源
        4.1.2 实验仪器及药品
        4.1.3 实验装置
    4.2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光强度对UV/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4.4.2 温度对UV/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4.4.3 初始pH值对UV/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4.4.4 S_2O_8~(2-)浓度对UV/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4.4.5 时间对UV/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4.4.6 氯离子对UV/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4.4.7 GC/MS分析
    4.5 经济性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Fe~(2+)、UV活化S_2O_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对比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装置
        5.2.3 实验仪器及药品
    5.3 测定项目及其分析方法
    5.4 实验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四、A~2/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氧化还原介体强化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研究[D]. 陈毓源. 山西大学, 2021(12)
  • [2]煤化工废水中典型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研究[D]. 孙国平. 郑州大学, 2020(02)
  • [3]亚微米磁铁矿强化反硝化降解苯酚和喹啉研究[D]. 马姝.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三维电化学耦合生物技术处理焦化废水[D]. 刘洋.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2)
  • [5]焦化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效能研究及现场中试方案设计[D]. 梅翔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纳米Fe3O4强化焦化废水厌氧处理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 车碧宁.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7]鞍钢污水处理系统试验研究及可行性分析[D]. 孙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有机组分转化与菌群结构研究[D]. 韩坭. 山西大学, 2018(04)
  • [9]煤化工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进展[J]. 刘丹妮,吴越,侯文华. 煤化工, 2016(05)
  • [10]Fe2+、UV活化S2O82-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D]. 安冉.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A~2/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