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功能的对策

辽宁省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功能的对策

一、辽宁省森林质量和森林功能提高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许庭毓,牛香,王兵[1](2021)在《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直观反映辽宁省林业建设的成效,基于辽宁省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生态连清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8582—2020《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5项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格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2017年固土量为2.84亿t;保肥量2 198.03万t,林木养分固持量59.00万t,固碳量1 938.55万t;释氧量4 440.79万t;提供负离子3.89×1025个;吸收气体污染物量79.32万t,滞纳TSP量为1.02亿t,滞纳PM10和PM2.5量分别为2 164.40万kg和613.12万kg。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上呈现辽东山区>辽西北地区>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的分布格局,丹东市、抚顺市和本溪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占全省总量的40%以上,沈阳市、锦州市和盘锦市各项服务功能占比较低。3)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联度最高的因子为降水量(0.779 7~0.819 9),气候因素与服务功能的相关性高于政策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该研究可以为辽宁省不同地区科学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及时调整林业发展方向以及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的路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高溢鸿[2](2021)在《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辽宁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理念,不仅对生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森林经营已经在全国多地区得到发展应用。本文根据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林分生产力、林地地力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情况,分析了辽宁地区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的应用现状,主要阐述了影响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因素,针对辽宁森林资源较少,生态平衡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要求,提出了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应用中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推动辽宁多功能林业建设提供支撑。

许庭毓,牛香,王兵,宋庆丰[3](2021)在《自然解决方案背景下的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评估》文中提出[目的]对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意义和可行性,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辽宁省2017年森林资源2类调查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绿色碳库、净化环境氧吧库和生物多样性基因库4项主导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于解决社会挑战的贡献。[结果]全省4大主导功能价值量分别为:1.71×1011,8.24×1010,3.40×1010,9.69×1010元/a。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上呈现:辽东山区>辽西北地区>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的分布格局,丹东市、抚顺市和本溪市各项服务功能较高,沈阳市、锦州市和盘锦市各项服务功能较低。[结论]在全球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时间越来越紧迫的背景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内涵与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贡献不谋而合。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退化等问题。

刘岩[4](2021)在《辽宁省朝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文中研究表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对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朝阳市国家森林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一轴三区,一核五极,多点支撑"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明确了森林网络、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管理支撑等体系建设重点和要求,为朝阳市及我国森林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海巍[5](2021)在《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30年来,中国洪涝、干旱、冰冻、高温等自然灾害呈明显增加趋势,直接影响了农户经营的产出和收益。为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补偿农户林业灾后损失,森林保险作为重要的农村金融创新制度,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风险管理工具。森林保险的非营利性决定了森林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09年中央将“森林保险补贴”纳入财政补贴预算科目,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到2017年,保费补贴比例从81.72%增加到89.88%。2017年全国森林保险补贴保费收入为32.35亿元,保费补贴高达29.07亿元(中国森林保险发展报告,2018)。然而,作为购买森林保险的主体,始终存在农户对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的问题,农户实际参保率也较低。既然林业自然灾害风险对林业产出和收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农户为何抵触森林保险?政府、保险公司和相关林业部门又该如何有效引导农户主动投保森林保险?回答以上问题不但可以为农户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而且有利于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抵抗自然风险能力,保证林业生产经营和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已有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2018年重大调研课题项目“农户林业投融资体制调研”对福建、浙江和辽宁省48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测度了农户林业自然灾害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实证分析农户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保费支付意愿与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农户风险感知在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九个章节,核心部分为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研究概括为两个部分:(一)理论分析。在行为经济学、计划行为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心理学范式李克特量表测度农户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根据风险感知动态模型及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分析农户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其次,借助IAD延伸模型构建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影响农户森林保险保费支付意愿的模型,根据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原理研究农户保费支付意愿和林地规模的关系;最后,根据期望效用理论和风险收益理论研究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机理。(二)实证分析。根据福建省曹远县、洪田县、大湖县,浙江省住龙县、八都县、岩樟县、上垟县和辽宁省本溪县、抚顺县481户林地经营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首先,从农户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和态度倾向两个方面对农户林业自然灾害风险感知、风险偏好进行测度,并通过二元Logit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检验农户风险感知、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均值比较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即不同特征群体的农户在风险感知四个维度上的个体差异。通过测算林业灾损系数比较农户风险感知与实际灾害发生情况的偏差,以评估农户风险感知的准确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农户风险偏好的空间依赖性;再次,使用归并最小绝对离差法(CLAD)检验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保费支付意愿的影响及林地适度规模下农户的保费支付意愿,使用分组回归法分析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费支付意愿的调节作用及林地适度规模的相应变化;最后,使用二元Logit模型检验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及风险感知在风险偏好和农户投保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按照林种结构将样本分为公益林农户和商品林农户,考察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异质性农户投保行为影响的差异,以及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异质性农户投保行为的调节效应。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林业灾害风险感知低的农户比例较高,是投保主体森林保险有效需求不足、参与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户火灾风险感知低,与实际火灾发生情况存在偏差;农户病虫害风险感知较高,与实际病虫害发生情况偏差较小;农户鼠害风险感知水平低,与实际鼠害发生情况较为一致。第二,林业灾害风险中,风险规避类型的农户占比最大。农户风险偏好受到个体特质、家庭生产经营状况、林业灾害经历和风险沟通的影响,具有空间依赖性,对政府的“强依赖”、从众心理和邻里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相邻农户表现出相似的风险偏好。第三,风险感知越高、风险规避程度越大,农户的保费支付意愿越高。农户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费支付意愿具有调节作用。商品林规模与农户保费支付意愿呈倒“U”型结构,扩大农户的商品林规模能够提升农户的保费支付意愿。当农户对林业灾害风险感知高时,农户越规避风险,保费支付意愿越强烈;当农户林业灾害的风险感知低时,规避风险的农户对保费支付意愿的显着性受到影响。第四,风险感知高、风险偏好程度低的农户更倾向参加森林保险,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投保行为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风险感知对公益林农户和商品林农户的投保行为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风险偏好与公益林农户的投保行为负向相关,但没有显着影响;风险偏好负向显着影响商品林农户投保行为。风险感知在风险偏好影响公益林农户投保行为中不具有调节作用,在风险偏好影响商品林农户投保行为中具有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户林业灾害经历体验,改善风险沟通,提高农户风险感知;二是利用农户风险规避心理,有效引导农户通过参加森林保险管理林业灾害风险;三是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林地确权政策;四是设计不同保障水平的森林保险产品,满足农户的差异化需求。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创新:第一,已有文献研究农户森林保险保费支付意愿和投保行为时,通常从风险感知或者风险偏好单一视角进行讨论,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同时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探究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并对农户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进行科学测量,分析农户风险感知与风险实际情况的偏差,以评估农户风险感知测量的准确度;第二,已有文献在研究个体风险偏好时,通常将其视为一种较稳定的个人倾向,忽略了“框架效应”即语义沟通对农户林业灾害风险偏好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农户林业灾害风险偏好空间相关关系,受到风险沟通的影响,相邻地区农户的风险偏好具有空间依赖性,趋向于相似的风险偏好类型。第三,已有文献在研究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时将林区农户作为同质整体进行考察,忽略了异质性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差异。本文将调研地区农户分类为公益林农户和商品林农户,研究异质性农户的森林保险投保行为,为调整森林保险供给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尝试构建林地适度规模与农户保费支付意愿的拟合函数,通过林地适度规模测算农户保费支付意愿值,与现实农户支付保费进行比较,探究合理的保费标准,为科学制定森林保险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姜立华[6](2020)在《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及开发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大力开展推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喜欢。森林公园作为展现森林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其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出现开发与保护之间不均衡等问题,对森林公园进行大面积的开发可能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而大面积的保护可能会限制森林资源的开发影响森林效益转化。森林景观资源通过景观生态评价的方式进行客观地评定,分析出森林资源的现状以及可开发利用程度和价值,便于更加合理的保护和科学的开发森林公园森林资源。本文以GIS软件和景观评价相关理论基础,构建了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综合评价,为其将来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总体规划编制提供科学化的依据,实现森林公园生态资源的长远发展。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探究森林公园的发展背景和现阶段存在问题,阐述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景观生态评价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查阅汇总景观生态评价在风景园林领域中应用和GIS技术在景观生态评价中应用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选取景观适宜度等5个指标作为准则层,对应准则层筛选出高度、坡度等16个评价指标,构建了适用于森林公园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2)结合相关理论和GIS技术,对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的龙门汤片区、黑灵山片区、龙潭山片区分别进行景观生态评价,分析其各个片区的森林景观资源现状。从原生景观、半原生景观、人工景观三个方面对森林公园景观的原生度进行评价,得到森林公园三个片区景观原生度分级图;景观敏感度选取森林公园的醒目景观、视觉几率、相对坡度和相对距离四个方面对森林公园敏感度剖析,聚合聚类分析获得三个片区景观敏感度综合分级图;通过加权叠加分析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四个方面,得到三个片区景观适宜度综合分级图;创建游憩行为-景观类型的判断矩阵,阐述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中现存的游憩行为对不同景观类型的相容度,然后分级取得景观相容度图;通过归一化植被、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弹性度三个指数了解景观健康状况,加权叠加得出森林公园三个片区的健康度分级图。(3)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5个指标的权重值,得到景观原生度的权重0.0884,景观敏感度的权重0.2569,景观适宜度的权重0.3205,景观相容度的权重0.1270,景观健康度的权重0.2072。然后通过GIS软件加权叠加,对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汤片区、黑灵山片区、龙潭山片区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三个片区综合分级保护图。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分为三级保护区域,其中一级保护区域的面积为691.26hm2,占总面积的20.09%,龙潭山片区相对较大,需要着重保护该区域;二级保护区域分布范围较大,面积为1751.85hm2,占总面积的50.91%,主要集中在龙门汤片区,应限制该区域的开发建设;三级保护区域主要分布在黑灵山片区,该区域面积为997.70hm2,占总面积的29.00%,可以适当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最后,通过对森林公园三个片区的每个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明确每个片区的森林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三个片区未来开发和保护的对策,其中黑灵山片区的景观资源可开发利用程度更高,龙潭山片区的景观资源保护程度更高,从而实现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化,为辽宁省其他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妍[7](2019)在《转型期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完善的过程中,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既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国家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应该跳出长期以来单纯对经济总量的关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分析转型发展以来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变化。从系统协调发展的角度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行综合测度,可以有效地再审视东北地区转型发展历程,探寻转型期系统演变的内在驱动机理。为此,本研究利用20002017年面板数据,以“要素-过程-格局-机理-调控”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学科数理方法,尝试对东北地区20个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论文共八章,其中,第一、二、三章为文献总结、东北地区资源型现状分析以及研究基本理论和框架;第四、五、六章为研究的重点,包括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的时空演变,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演变和驱动;第七、八章是在总结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系统协调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提出分类的调控措施和建议。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利用熵值、泰尔指数、H-P滤波、集中度指数和DEA模型等方法分别对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时空演变进行评价,得出:(1)20002017年,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经济发展周期阶段,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转型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状态加剧,其中石油型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优于森林型城市,而冶金型、森林型、煤炭型城市人口相对迁出为主。(3)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呈现“稳定-波动-上升”的走势,资源成熟型城市和资源再生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于资源成长型城市和资源衰退型城市。(4)环境系统方面,生活环境优于生产环境系统效率,空间分级现象越来越明显,但并不具有空间相关的规律性,其中石油型城市环境系统效率较好,煤炭型城市环境系统发展水平均较低,并以下降走势为主。其次,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间要素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关系的演变过程,得出:(1)转型期,各系统内要素相互作用和制约,其中经济系统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是未来促进深化转型发展的关键。(2)人口规模、人口空间分布的移动变化以及各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发展水平的提高。(3)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往的社会遗留问题以及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现实发展的缺口,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峻,隐形社会贫困问题突出,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再一次改变了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资源分配、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分配等。再次,通过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的构建,对转型期内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演变进行水平测度、分类分型、驱动机理分析,探讨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演变。发现:(1)20002017年,与各系统转型期内阶段性特征相似,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共经历4次较大波动。(2)无论是空间或是时间变化上方面,协调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的特征,钢铁型城市强于石油型城市,森林型城市协调转型能力较差。(3)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是靠单一系统驱动发展,协调性较差,只有极少数城市系统发展较均衡。(4)驱动因素方面,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提高生产力和社会素质的根本保障,在转型期内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旧体制依然对新体制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最后,针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内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结果,系统间和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定量研究结论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未来促进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可考虑以下几大方面:(1)树立系统协调发展关系意识、建立系统协调发展的管理机构、设立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的预警系统,遵循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坚持处理好政府、居民、企业间关系的合理性原则,坚持处理好产业、经济、环境关系的共同发展性原则。(2)通过构建经济投资融资、社会政策保障、环境保护修护的实现路径,按照协调发展水平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进行分类分型,应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储备、完善基本保障措施以及建立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等。(3)依据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与对应驱动因素,今后可提供分层级的政策支持、继续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展人才资源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李济任[8](2019)在《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估研究 ——以辽宁省三县(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随之暴露了城市环境破坏和城市人群牺牲健康换取经济增加的社会现实,聚焦健康养生成为人们由物质追求转向内在身体和质量的精神关照。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与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加剧,使得国家根据国情进行的主要矛盾的调整和定位,并予以正视和重视,体验式康养旅游模式走俏。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变绿为金,森林恰恰为森林康养旅游提供了环境基础,其核心在于“健康”和“养生”的有机结合,突出以“养”促“康”的目的,并将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延展为身体、心理、社会关系的多维度的健康,森林康养旅游应运而生。本文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的基础上,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分布情况,并以辽宁省三县(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开发潜力评价。本文首先对森林医学、森林疗养、森林养生与森林康养的概念进行辨析,从而确定森林康养旅游概念。通过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两个方面进行归纳评述,总结已有文献的不足和优点,确定文章的主要研究框架及重点研究内容。其次,依据体验经济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结合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从康养环境、康养资源与产品和开发建设价值3个层次,6个准则层,32个指标层,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再次,选取辽宁具有代表性的三县(市)桓仁、盖州、宽甸为案例地进行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提出提升策略。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分析发现,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康养环境具有较高的权重值,康养资源次之,开发建设条件所占比重较小,其中康养环境、康养产品与服务、基础设施在森林康养旅游开发中所占比重较大。在对辽宁省三县(市)实证研究中发现,桓仁地区综合得分最高,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最大。

李兆楠[9](2019)在《基于GEP评估的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林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都与林地生态系统分不开。从陆生生态环境整体来看,林地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既具有物质生产能力,又能够发挥其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但目前,我国林地资源仍面临诸多问题,使林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不能够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前人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阅读整理,通过对林地资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体系的内涵和所包含的指标进行把握。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选取2012年到2016年的林地资源数据,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作为基础,对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的供给价值、调节价值、支持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评估。本文研究方法为价值量法,根据辽宁省林地资源数据,计算研究区林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并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选取“林木产品提供、环境净化、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碳固定、森林游憩”为指标测算林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构建林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体系,并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林地资源生态供给价值降低,林地资源生态调节价值增长缓慢,林地资源生态支持价值增速较弱,林地资源生态文化价值下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木材市场价格下降;林地资源分布不均;林地资源资金投入不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为此,需要提高林地资源保护力度;科学规划林地面积;增加林业资源资金投入;加大林地资源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对林地资源生态价值进行评估,科学认识林地资源价值,从而使林地资源生态效益发挥最大化。

程晓琳[10](2018)在《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SWOT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建森林城市,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彰显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客观分析创建森林城市的可行性,并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衡量和检验森林城市的建设水平。本文以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SWOT分析。(1)优势:自然基础良好;人文底蕴深厚;区域经济基础雄厚;林产建设蓬勃发展;生态基础良好,生态建设稳步推进。(2)劣势: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森林绿地规划尚需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大。(3)机遇:国内、省内森林城市迅速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态需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居民广泛关注。(4)挑战: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尚需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周边城市创森成效显着,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通过SWOT分析结果,我们认为,本溪满族自治县具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优势,可以进行省级森林城市综合评价。2.构建辽宁省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森林管理、森林建设、生态文化3个支持系统、7个层次以及28个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值。经计算,森林管理指标权重值为0.2139、森林建设0.6449、生态文化0.1412。这与建设森林城市的意义和内涵都比较一致。3.构建辽宁省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分析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影响。通过该县在获批省级森林城市前后各项指标的评价值分析,可知,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对森林建设、生态文化影响明显,对森林管理影响非常明显。4.综合评价本溪满族自治县2015年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水平。经计算,2015年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评价值为4.288,处于I级水平。表明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但还存在部门配合不紧密、档案建设不规范、城乡布局不均衡等问题。根据该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综合影响和评价结果,提出未来本溪满族自治县森林城市工作重点要长期规划、完善森林网络,加强村屯绿化,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等对策和建议。

二、辽宁省森林质量和森林功能提高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宁省森林质量和森林功能提高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评估方法
    2.3 灰色关联度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
    3.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分布格局
    3.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影响因子
4 讨论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政策因素。
5 结论

(2)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辽宁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省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应用现状
    1.1 辽宁省森林资源现状
    1.2 影响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因素
        1.2.1 森林资源缺乏
        1.2.2 树林品种较少,纯林面积较大
        1.2.3 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缺陷
        1.2.4 造林政策存在偏差,造林树种单一
2 辽宁省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应用措施
    2.1 充分认识多功能森林经营价值,积极改造现有林
    2.2 科学区划,营造多功能森林
    2.3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多功能林业发展
    2.4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管理水平
3 结语

(3)自然解决方案背景下的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
        1.2.2 评估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质量评估结果
    2.2 价值量评估结果
3 讨 论
4 结 论

(4)辽宁省朝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概况
2 森林城市建设现状
    2.1 动植物资源现状
    2.2 保护地现状
    2.3 城区绿化现状
3 森林城市建设规划
    3.1 规划目标
    3.2 总体布局
    3.3 重点项目建设内容
        3.3.1 森林网络体系建设
        3.3.2 生态福利体系建设
        3.3.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3.3.4 管理支撑体系建设
4 结语

(5)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数据来源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点
        1.6.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户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
        2.2.2 农户风险偏好的相关研究
        2.2.3 森林保险的相关研究
        2.2.4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投保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理论框架
    3.1 风险感知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
        3.1.1 可得性启发式原则
        3.1.2 阈值选择模型
        3.1.3 修正的消费决策模型
    3.2 风险偏好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
        3.2.1 期望效用理论
        3.2.2 前景理论
    3.3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
        3.3.1 理论模型
        3.3.2 数理分析
    3.4 理论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森林保险发展概况
    4.1 中国森林资源及主要灾害现状
        4.1.1 森林资源现状
        4.1.2 森林自然灾害现状
    4.2 森林保险发展现状
        4.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保险发展
        4.2.2 森林保险现状
        4.2.3 森林保险需求现状
    4.3 调研区域森林保险概况
        4.3.1 森林保险政策
        4.3.2 森林保险实施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风险感知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5.2.1 变量说明
        5.2.2 模型设定
    5.3 农户风险感知测度
        5.3.1 量表设计
        5.3.2 测度结果
        5.3.3 测度偏差分析
    5.4 农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实证结果分析
        5.4.2 稳健性检验
        5.4.3 农户风险感知的异质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风险偏好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6.2.1 变量说明
        6.2.2 模型设定
    6.3 农户风险偏好的识别
        6.3.1 量表设计
        6.3.2 测量结果
    6.4 农户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
        6.4.1 实证结果分析
        6.4.2 风险沟通影响农户风险偏好的进一步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与农户森林保险保费支付意愿分析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7.2.1 变量说明
        7.2.2 模型设定
    7.3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保费支付意愿的影响分析
        7.3.1 实证结果分析
        7.3.2 稳健性检验
    7.4 林地适度规模的农户保费支付意愿
        7.4.1 林地适度规模的农户保费支付意愿测算
        7.4.2 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费支付意愿的调节作用
        7.4.3 风险感知调节作用的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分析
    8.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8.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8.2.1 变量说明
        8.2.2 模型设定
    8.3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分析
        8.3.1 实证结果分析
        8.3.2 风险感知对农户投保行为的调节作用
        8.3.3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异质性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强农户林业灾害体验,改善风险沟通,提高农户风险感知
        9.2.2 有效利用农户风险规避心理,引导农户参加森林保险
        9.2.3 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林地确权政策
        9.2.4 设计不同保障水平的森林保险产品,满足农户差异化需求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6)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及开发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森林公园
        1.2.2 景观生态评价
        1.2.3 地理信息系统
        1.2.4 GIS空间分析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1.3.2 GIS技术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构建
    2.1 景观生态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1.1 景观生态评价目的
        2.1.2 景观生态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2 景观生态评价体系构建
        2.2.1 初步筛选指标
        2.2.2 评价体系构建
    2.3 景观生态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IS的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历史概况
        3.1.4 森林风景资源概况
    3.2 数据收集与图像处理
        3.2.1 数据收集
        3.2.2 图像处理
    3.3 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过程
        3.3.1 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原生度评价
        3.3.2 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敏感度评价
        3.3.3 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适宜度评价
        3.3.4 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相容度评价
        3.3.5 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健康度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及开发保护对策
    4.1 三个片区景观生态评价分析
        4.1.1 三个片区综合分析
        4.1.2 三个片区综合评价
    4.2 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4.2.1 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分析
        4.2.2 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综合评价
    4.3 开发保护的原则与对策
        4.3.1 开发与保护原则
        4.3.2 开发与保护对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建议
    5.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转型期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进展与评述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资源型城市相关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对比与启示
    第三节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二、研究内容
        三、指标选择与体系构建
        四、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五、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资源与资源型城市
        二、转型与转型期
        三、机制与协调发展机制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系统科学理论
        二、协调发展理论
        三、经济地域运动理论
        四、生命周期理论
        五、制度变迁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梳理参考方法
        二、综合指数测度方法
        三、趋势变量分解模型
        四、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五、系统协调发展模型
        六、时间序列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
    第一节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概况
        一、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历史
        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阶段
        三、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现状
        一、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资源利用现状
        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三、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社会发展现状
        四、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环境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研究的数据处理
        一、研究的数据来源
        二、研究的数据预处理
第四章 转型期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时空演变
    第一节 经济系统时空演变
        一、经济增长的时空变化
        二、产业转型的时空变化
    第二节 社会系统时空演变
        一、人口要素的时空变化
        二、公共服务设施的时空变化
    第三节 环境系统时空演变
        一、生产环境的时空变化
        二、生活环境的时空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型期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格局
    第一节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模式与演化过程
        一、经济-社会-环境系统间协调发展关系
        二、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模式
        三、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演化过程
    第二节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
        一、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设置
        二、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模型构建
        三、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第三节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类型
        一、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分类
        二、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分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转型期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驱动机理
    第一节 驱动要素的数理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三、格兰杰检验
    第二节 系统要素驱动的定量分析
        一、协调发展驱动的模型构建
        二、协调发展的驱动结果分析
    第三节 制度安排驱动的定性分析
        一、正式制度的驱动作用
        二、非正式制度的驱动作用
        三、制度变迁的驱动作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原则
        一、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二、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经济投资融资措施
        二、社会政策保障措施
        三、环境保护修复措施
    第三节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路径
        一、基于协调类型分层提供政策指导支撑
        二、基于发展阶段分类制定产业转型方针
        三、基于资源属性分划环境治理有效手段
        四、基于转型需求强化专业人才服务体系
        五、基于系统风险识别建立控制预警方案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三节 问题说明与展望
        一、问题说明
        二、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2000~2017年东北地区各资源型城市系统协调发展度值
    附录2:2000~2017年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系统协调发展回归检验结果
    附录3:2000~2017年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系统协调发展格兰杰检验结果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估研究 ——以辽宁省三县(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森林康养旅游
        (二)旅游开发潜力
    二、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小结
    三、旅游开发潜力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小结
第三章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一、理论基础
        (一)体验经济理论
        (二)具身认知
    二、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三)评价指标选取
    三、指标解释与说明
        (一)康养环境
        (二)康养资源与产品
        (三)开发建设条件
    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一)层次分析法
        (二)评价指标权重结果
第四章 辽宁省三县(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一)辽宁省森林康养旅游现状分析
        (二)辽宁省三县(市)森林旅游资源概况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选取
        (二)数据来源
    三、研究方法
    四、辽宁三县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模糊综合评价
        (一)评价过程
        (二)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一、深挖森林康养优势资源,构建“五位一体”的产品开发体系
    二、完善开发建设条件,夯实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的基础性保障
    三、扩宽宣传渠道,优化森林康养旅游的特色品牌核心竞争力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致谢

(9)基于GEP评估的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林地资源
        (二)林地资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三)林地资源生态管理
    二、基础理论
        (一)效用价值论
        (二)公共物品理论
第三章 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价值评估
    一、研究区概况
        (一)自然条件概况
        (二)社会经济概况
    二、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方法
    三、辽宁林地资源生态价值评估内容及评估标准确定
        (一)确定评估内容
        (二)制定评估标准
    四、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系统生产价值评估
        (一)生态供给价值
        (二)生态调节价值
        (三)生态支持价值
        (四)生态文化价值
        (五)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六)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结果
第四章 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林地资源生态供给价值降低
        (二)林地资源生态调节价值增长缓慢
        (三)林地资源生态支持价值增速减弱
        (四)林地资源生态文化价值下降
    二、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木材市场价格下降
        (二)林地资源分布不均
        (三)林地资源资金投入不当
        (四)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第五章 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管理对策
    一、提高林地资源保护力度
        (一)完善立法
        (二)加强执法
        (三)严格考核
        (四)增强监测
    二、科学规划林地资源
        (一)制定科学的林地资源规划
        (二)确立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三)协调林地资源规划问题
        (四)变更完善林地资源规划软件
    三、完善林业资源资金投入
        (一)林业资金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调整优化林业财政资金扶持机构
        (三)关注政策调整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四)加大林业指导督查力度,落实惠林政策
    四、加大林地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一)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二)利用多种形式媒体宣传
        (三)设置林地资源保护宣传警示牌
        (四)拓宽群众监督平台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SWOT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森林城市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进展
        1.3.2 国家森林城市研究
        1.3.3 辽宁省森林城市研究
        1.3.4 森林城市综合评价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来源
第三章 研究地概况
    3.1 自然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特征
        3.1.4 矿产资源
        3.1.5 土地资源
        3.1.6 森林资源
    3.2 社会概况
    3.3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概况
第四章 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SWOT分析
    4.1 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森林城市的优势(S)
        4.1.1 自然基础良好
        4.1.2 人文底蕴深厚
        4.1.3 区域经济基础雄厚
        4.1.4 林产建设蓬勃发展
        4.1.5 生态基础良好,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4.2 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森林城市的劣势(W)
        4.2.1 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4.2.2 城市森林绿地规划尚需完善
        4.2.3 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大
    4.3 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森林城市的机遇(O)
        4.3.1 国内、省内森林城市迅速发展
        4.3.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态需求
        4.3.3 地方政府和市民响应创森建设
    4.4 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森林城市的挑战(T)
        4.4.1 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尚需提升
        4.4.2 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4.4.3 周边城市创森成效显着,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
    4.5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综合评价
    5.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建立原则
        5.1.2 指标筛选
        5.1.3 指标体系构成
        5.1.4 指标计算
        5.1.5 指标权重值计算
        5.1.6 结果分析
    5.2 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综合评价
        5.2.1 综合评价评分过程
        5.2.2 综合评价值等级标准
        5.2.3 综合评价模型
    5.3 本溪满族自治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综合影响
        5.3.1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对森林管理的影响
        5.3.2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对森林建设的影响
        5.3.3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对生态文化的影响
    5.4 本溪满族自治县2015年省级森林城市综合评价
        5.4.1 综合评价结果
        5.4.2 综合评价值分析
        5.4.3 森林城市建设现存问题
        5.4.4 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发展对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辽宁省森林质量和森林功能提高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J]. 许庭毓,牛香,王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2021(06)
  • [2]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辽宁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J]. 高溢鸿. 温带林业研究, 2021(04)
  • [3]自然解决方案背景下的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评估[J]. 许庭毓,牛香,王兵,宋庆丰. 水土保持通报, 2021(05)
  • [4]辽宁省朝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J]. 刘岩. 中国林业产业, 2021(10)
  • [5]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研究[D]. 刘海巍.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
  • [6]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及开发保护对策研究[D]. 姜立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7]转型期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 陈妍.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8]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估研究 ——以辽宁省三县(市)为例[D]. 李济任. 沈阳师范大学, 2019(09)
  • [9]基于GEP评估的辽宁省林地资源生态管理研究[D]. 李兆楠. 沈阳师范大学, 2019(09)
  • [10]本溪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SWOT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 程晓琳.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辽宁省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功能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