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MAP的特点和效果

RGMAP的特点和效果

一、RGMAP的特色与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周佳如[1](2019)在《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分析》文中认为区域地质调查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对地质相关的状况,如岩体土层的性质及矿产资源等,展开一系列综合性调查研究的工作,是地质工作的基础环节。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使各个传统行业得到了新的发展活力。同样,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力量,可以有效的解决调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调查工作效率,促进地质调查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对当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促进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建设。

黄垒[2](2019)在《基于地质云的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各国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对野外数据采集精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水文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已逐渐无法应对海量调查数据的生产,其单机作业的模式既不利于调查数据的实时汇总和参考资料的及时获取,也制约了各调查小组协同作业的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持研发了一套综合性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地质云,旨在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和集成信息系统提升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汇聚、处理、分析、共享与服务能力,实现地质调查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贯彻中国地质调查局建设地质云平台的部署,满足新时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在线化的需求,本文在1:5万数字水文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全新研发了基于地质云的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本文在对Android开发、云计算和网络服务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后,结合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业务流程,对系统在云端和移动端的架构进行了设计,并确定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各类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组织结构,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各个模块分别展开了具体的开发工作。系统运行于Android平台,实现了调查点和调查路线的规划、各类调查点的定位、调查轨迹的自动记录、调查卡片的录入及这些点、线数据的管理和显示。并借助地质云平台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及网络传输的优势,实现了便捷的资源获取与及时的数据汇总,包括调查数据的上传、参考和规划数据的下载以及多源地图服务的调用等。此外,在项目内各调查小组实时上传当前工作状态和数据的基础上,项目组可对各小组的调查进展进行实时掌控:获取和查看各小组当前位置、当前调查轨迹及相关调查点的位置和信息,并据此对野外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各小组也可以通过互相了解调查状况,实现协同作业。在系统处于离线状态时,各小组仍能独自完成各自的调查工作,并利用数据线将移动端的调查数据汇总到项目中心数据库。系统利用地质云为海量调查数据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存储和管理平台,促进了地质资料的整合与共享,丰富了地质云的应用体系。同时还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实现了调查小组的协同作业,提高了野外人员的工作效率,推动了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的在线化进程。

田仕雄[3](2017)在《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部分模块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在水文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等方面深度融合,论文对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部分模块开发及应用实现了水文地质调查数字化、集成化、精细化,提高了地质信息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及时服务能力。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包括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和桌面处理分析系统,分别用于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工作阶段和室内整理阶段,分别对水文地质调查数据库进行不同的操作。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采用插件式开发方式,这种即插即用的开发方式,增强了程序的运行性及可维护性,一个模块即为一个插件,便于开发管理。论文开发内容包括数据库模块、数据成图及编辑模块与抽水试验模块。数据库模块依照《水文地质调查规范》建设的数据库为水文地质调查数据的快速获取、处理和服务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是水文地质调查信息化的基础。数据成图及编辑模块则基于DotSpatial开源类库开发了轻型GIS系统,实现了1:5万标准图框的绘制,野外地质调查路线的显示及人机交互编辑功能。抽水试验模块实现了基于Android的抽水试验时间-降深曲线的自动拟合及求参分析功能,避免了抽水试验耗时费力效率低的缺点。采用Mono for android进行开发,解决了跨平台及编程语言的限制问题。应用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对开发模块进行了测试,桌面系统实现了对水文地质调查数据的高效管理,成图速度快,可操作性高。手机端抽水试验模块以其方便携带、便于管理、拟合及求参准确的特点为野外抽水试验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验证了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于雷[4](2017)在《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研究现状与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也应该相应更新,逐步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其中,实现全过程信息化。本文主要针对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王杨刚[5](2016)在《基于数据驱动的基础地质图件更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选题依托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基础地质图件更新与数据库研发》相关研究工作,在追踪国际应用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更新技术理论,研发了基础地质图编制和数据建库的软件平台,建立了数据驱动的编图建库技术流程,利用编图实践与应用验证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基础地质图更新方法技术的可行性、适用性。论文首先对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的地质图编制更新情况做了回顾,介绍了国际上制图编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和我国地质编图与数据库建设工作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提出专家系统可以在地质图件更新中发挥积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地质编图建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研究基础地质图更新的关键技术内容及技术路线。在上述基础上,本文对数据驱动地质图更新技术理论框架进行了阐述,并且根据成熟的数据和信息技术条件,提出了建立基于数据驱动、人机交互式地由大比例尺地质图数据逐级更新小比例地质图数据两个技术通道,论述了数据驱动地质图更新关键技术由编图模型、软件平台、编图工艺流程3方面内容构成。论文着重研究了数据驱动地质编图模型,对地质图数据管理、编图过程实施模型、数据预处理、地质体模型及关系和处理方法、制图表达、符号化模型、自动注记、装饰元素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特别提出了地质图件更新中专家知识模型及具体应用;论证了按照地质演化过程顺序对面、线、点地质体进行处理,能够满足地质客观规律要求;提出了数据驱动环境下地质图更新的质量控制办法。按照数据驱动地质图编图框架和模型理论,研发了基础地质图编制和数据建库软件平台,实现了在我国已有地质图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地质图更新的关键算法和功能,展示实际地质数据综合与制图表达效果。基于数据驱动理论和软件程序,本研究详细阐述了数据驱动地质图更新技术流程,组织开展了编图建库实践技术验证工作,展示的地质图更新成果图件和数据库证明了方法技术能够满足一线生产要求,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提高50%的效率。论文最后总结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地质图更新的主要成果包括模型理论、方法与技术,其创新了地质图编图工作模式,提高了编图效率;指出了数据驱动地质图更新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吴志春,郑翔,张洋洋,罗建群,侯曼青[6](2015)在《数字地质填图数据构建断层面的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为准确构建浅地表复杂断层面,采用"地表填图数据为主,地下断层数据为约束"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断层面与地表断层数据和地下断层数据能够完全吻合,受地表产状可推测深度的限制,该方法仅适用于浅部断层面的构建.断层面的精度取决于地表填图数据的数量和精度,在断层产状变化大的部分需要适当增加产状数据.

刘琳琳[7](2015)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浙江漓渚铁矿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漓渚铁矿矿床位于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钦杭结合带的北东端,位于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带北西侧。该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漓渚铁矿主要有东矿、西矿两个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江藻-桃源背斜两翼定影组白云质硅质不纯灰岩之中。并且矿体赋存部位为长坞组或休宁组硅质岩与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的层间断裂面。其中铁矿石的类型主要分为金云母磁铁矿、大理岩磁铁矿(西矿)、石榴石磁铁矿等。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渗滤交代型矽卡岩矿床,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早期的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随着三维可视化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三维模型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复杂地质体简单、直接的三维表达,为勘查数据的分析及综合处理,矿床区域地质的研究,以及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等提供信息化、可视化的重要研究手段,而且对矿产勘查研究精度的提高,以及提高矿产勘查成果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论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现状,搜集分析浙江漓渚铁矿多年来积累的找矿勘查和生产勘查等地质矿产资料,研究了矿床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和三维建模过程,探讨了三维建模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组织,对比分析研究了现有三维建模软件的优缺点,基于DGSS软件采用剖面+轮廓线重构面的方法,建立了浙江漓渚铁矿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应用,采用剖面法进行了资源估算,结果显示,矿体铁矿石资源储量约TFe790万吨,平均品位TFe 30.39%。

宇文秀[8](2015)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航磁异常查证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航磁异常查证方面的应用。本次查证区由两个分区组成,分别为阿拉善左旗的72-124、125、126航磁异常查证区和阿拉善右旗的72-193航磁异常查证区,面积分别为36.12km2、39.25km2。本次查证的目的是为了复核航磁异常的位置,进一步圈定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范围,研究异常分布特征;通过对磁异常的定性和定量解释,初步了解引起异常磁性体的性质、规模、埋深、产状;采用钻探工程对异常进行深部验证,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在寻找铁矿床的同时,注意寻找与弱磁性地质体和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多金属矿产;对矿致异常的含矿性及矿(化)体规模进行大致控制,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在该区进行野外踏勘及区内资料的收集工作,了解了工作区的地质概况、地球物理特征及航磁异常特征。查证方法主要采用高精度磁法测量并辅以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激电测深,并应用钻探进行钻孔验证。野外施工设计了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75.37km2、1:2000磁测剖面20km、1:5000地质物探综合剖面30km、钻探1013.85m,并获取钻孔原生晕样103件。本次航磁异常查证工作共圈定六个地磁异常区,复核了航磁异常区的存在,并对异常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及解译推断。配合钻探验证,推断出区内的高磁异常是由蚀变岩类和变质岩类引起。原推测引起磁异常的铁矿床和与弱磁性有关的地质体以及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多金属矿产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唐金晶[9](2014)在《武定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地质学以实践性强为突出特点,地质教育由野外实践教学和室内课堂理论教学两大体系构成。地学实习基地在整个地学实践教学中具有“以弹丸之地造就地学奇兵”的重要地位,因而实习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开展我校地学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本文旨在综合我国地学教学建设经验,对昆明地学实习基地之一的武定实习基地进行建设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设方案。论文研究内容及取得成果如下:首先,本文搜集近几年来我国四次关于地学教育和地学实习基地的问卷调查及报告,综合前人资料,搜集、分析各高校地学实践教学资料及各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对我国目前地学实习基本情况和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做出了客观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然后,本文结合项目可行性和决策可行性分析方法,从交通、地理条件,地质教学资源及建设基础条件三个必要指标,对武定地质实习基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明确武定地区具备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最后,综合武定教学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各高校基地建设经验以及武定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地质填图及调研,考察地质实习路线和地质点,深度挖掘武定地区的教学资源,提出武定教学基地建设设想、制定新的教学方案以及地质教学路线、地质观察点。

刘畅,刘园园,李健强[10](2012)在《北斗卫星技术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的集成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在深入了解"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系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调查工作流程,研究"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系统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式以及系统的应用推广模式。研究表明,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系统与GPS的双模式位置报送机制,可以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提供稳定的位置服务;北斗终端与手机的短信互通,在无手机网络的艰险地区也可与外界保持实时沟通。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DGSInfo系统可实现驻地实时监控和指挥,有助于野外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在中心节点可实现全局监控,为管理部门指挥调度和决策提供依据。GSIGrid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可在固定节点实现对移动节点的移动轨迹和通讯信息实时监控,并能与野外驻地和移动目标进行互动通讯,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提供查询服务,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集成系统在东昆仑1∶50000区调项目示范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RGMAP的特色与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GMAP的特色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 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概述
3 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分析
    3.1 野外地质数据采集过程的信息化建设
    3.2 图形处理过程的信息化建设
4 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展望
5 结语

(2)基于地质云的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Android开发相关技术
    2.2 云计算相关技术
    2.3 RESTful Web Services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业务流程分析
    3.2 系统架构设计
    3.3 功能模块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开发与实现
    4.1 账号与项目管理
    4.2 地图管理与交互
    4.3 项目规划与野外调查
    4.4 数据管理与传输
    4.5 调查在线化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部分模块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概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总体设计
    2.1 水文地质调查桌面系统功能设计
    2.2 水文地质调查桌面系统插件开发
        2.2.1 插件开发技术
        2.2.2 插件运行机制
        2.2.3 插件开发与部署
        2.2.4 插件的功能划分
    2.3 桌面系统界面风格
    2.4 桌面系统运行环境
    2.5 桌面系统图示图例
第三章 数据库模块
    3.1 数据库建设依据
    3.2 数据库概念模型与数据内容
        3.2.1 数据库数据内容分类基本原则
        3.2.2 数据库数据信息分类与内容
        3.2.3 数据库概念模型
        3.2.4 GIS图层划分与属性表设置及命名规则
        3.2.5 点图元属性表关联与编码
    3.3 数据库结构设计
第四章 数据成图及编辑模块
    4.1 标准图幅框绘制
        4.1.1 需求分析
        4.1.2 开发思路
        4.1.3 关键问题
    4.2 调查路线编辑功能
        4.2.1 需求分析
        4.2.2 开发思路
        4.2.3 关键技术和算法
    4.3 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图管理及显示
第五章 移动端抽水试验模块
    5.1 需求分析
    5.2 Android构建基块
    5.3 开发环境
        5.3.1 Monoforandroid简介
        5.3.2 配置IDE
    5.4 开发思路
第六章 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的应用
    6.1 桌面系统模块应用
        6.1.1 数据库应用
        6.1.2 数据处理
    6.2 抽水试验模块应用
        6.2.1 抽水试验数据
        6.2.2 数据应用求参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4)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研究现状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研究现状
3 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的特点
4 结语

(5)基于数据驱动的基础地质图件更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基础地质图编制与更新
        1.2.2 我国基础地质图编制与更新
        1.2.3 制图编图技术及发展
        1.2.4 专家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数据驱动地质图更新技术理论
    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2 数据驱动的地质编图模式
        2.2.1 现行编图模式
        2.2.2 数据驱动编图
        2.2.3 数据驱动地质编图特点
    2.3 技术框架
        2.3.1 数据通道与平台
        2.3.2 技术构成
3 数据驱动模型研究
    3.1 地质空间数据管理模型
    3.2 地质体概念模型
    3.3 专家知识库原型
    3.4 编图过程基本模型
        3.4.1 编图实施逻辑模型
        3.4.2 地质数据预处理与拼接
        3.4.3 地质体关系与处理
        3.4.4 制图表达模型与符号管理
    3.5 要素综合
    3.6 地质体单位代号模型与自动标注
    3.7 质量控制
4 地质图更新编制软件平台研究
    4.1 依据与原则
    4.2 运行环境
    4.3 功能结构
    4.4 主要功能
        4.4.1 数据预处理
        4.4.2 要素综合
        4.4.3 制图与表达
        4.4.4 质量控制
    4.5 关键技术与算法
        4.5.1 编图工程文件及I/O
        4.5.2 地质界线赋值
        4.5.3 地质代号标注
        4.5.4 地质体边界线化简算法
        4.5.5 图幅接边
        4.5.6 属性溯源
        4.5.7 属性综合
    4.6 系统特色
5 编图实践与技术流程研究
    5.1 试点应用选区
    5.2 技术流程研究
        5.2.1 源数据
        5.2.2 目标区域数据选取
        5.2.3 空间数据预处理
        5.2.4 地质资料研究与细则制定
        5.2.5 编图模型
        5.2.6 专家知识库
        5.2.7 图形要素处理
        5.2.8 要素属性更新
        5.2.9 库图一体化与整饰元素
        5.2.10成果形成
    5.3 应用效果
        5.3.1 1∶5 万更新 1∶25万
        5.3.2 1∶25万更新 1∶50万
        5.3.3 实践结论
6 结论
    6.1 主要成果与创新
        6.1.1 提出了数据驱动的地质图编图方法
        6.1.2 建立了数据驱动模型与专家知识库
        6.1.3 研发了基础地质图编制与建库软件
        6.1.4 建立了生产技术流程
    6.2 特点
    6.3 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工作
        6.3.1 存在问题
        6.3.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数字地质填图数据构建断层面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断层数据特征
2断层面创建流程
3结论

(7)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浙江漓渚铁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分析
    2.1 三维数据模型及其建模方法
        2.1.1 数据模型分析
        2.1.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2.1.3 海量三维空间数据处理
    2.2 DGSS与其他三维建模软件
        2.2.1 国外三维建模软件
        2.2.2 国内三维建模软件
        2.2.3 DGSS与几款主流三维软件的应用情况对比
    2.3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特点
    2.4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领域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大地构造位置
    3.2 区域地层
        3.2.1 元古界双溪坞群
        3.2.2 元古界河上镇群
        3.2.3 震旦系(Z)
        3.2.4 寒武系(∈)
        3.2.5 奥陶系(O)
        3.2.6 泥盆系(D)
        3.2.7 侏罗系(J)
        3.2.8 第四系(Q)
    3.3 区域构造
        3.3.1 褶皱
        3.3.2 断层
    3.4 区域岩浆岩
    3.5 区域矿产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区地质概况
        4.1.1 地层岩性
        4.1.2 构造
        4.1.3 岩浆岩
    4.2 矿体特征
第5章 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模型
    5.0 DGSS地质体模型构建原理
    5.1 DGSS剖面+轮廓线重构面三维建模方法
    5.2 矿床三维模型的建立流程及成果
        5.2.1 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与资源量估算无缝结合的流程
        5.2.2 数据组织
        5.2.3 三维模型的建立流程
    5.3 剖面法资源量估算
        5.3.1 块段体积计算公式
        5.3.2 矿石平均品位计算
        5.3.3 资源量估算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航磁异常查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2 选题方法概述及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查证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1 查证区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
        2.3.3 构造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2.3.2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
    2.4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物探方法理论概述
    3.1 高精度磁法勘探基本理论
    3.2 激电中梯剖面法基本理论
    3.3 激电测深法基本理论
    3.4 钻探基本理论
第四章 异常查证工作方法技术
    4.1 测量工作
        4.1.1 资料收集
        4.1.2 测网测量
    4.2 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4.2.1 仪器设备
        4.2.2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
        4.2.3 资料整理
        4.2.4 质量评述
    4.3 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4.3.1 仪器设备
        4.3.2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
        4.3.3 质量评述
    4.4 激电测深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4.4.1 仪器设备
        4.4.2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
        4.4.3 质量评述
    4.5 钻探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4.6 采样及测试工作质量评述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解释
    5.1 数据处理
        5.1.1 高精度磁法测量数据处理
        5.1.2 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数据处理
        5.1.3 激电测深数据处理
    5.2 异常的解释推断
        5.2.1 72-124、125、126 航磁异常查证区
        5.2.1.1 磁异常综述
        5.2.1.2 磁异常解释
        5.2.1.3 钻孔验证
        5.2.2 72-193 航磁异常查证区
        5.2.2.1 磁异常综述
        5.2.2.2 磁异常解释
        5.2.2.3 综合剖面及激电测深异常解释
        5.2.2.4 钻孔验证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参加的科研生产项目
致谢

(9)武定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地质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1.2 可行性分析研究现状及其方法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质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 概述
    2.2 我国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现状
    2.3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现存问题及分析
    2.4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发展意见及趋势预测
    2.5 昆明理工大学地学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武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3.1 良好的交通、地理条件
    3.2 丰富的地质教学资源
    3.3 较好的建设基础条件
    3.4 小结
第四章 武定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4.1 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4.2 教学基础建设
    4.3 武定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及安排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北斗卫星技术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的集成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研发与关键技术实现
    1.1 数字填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Rgmap)
        1.1.1“北斗一号”与GPS双模式位置报送机制
        1.1.2 紧急短信的快速发送
        1.1.3 北斗终端与手机的短信互通
        1.1.4 信息查询服务
    1.2 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 (DGSInfo)
    1.3 GSIGrid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
    1.4 蓝牙北斗定位通讯终端
2 应用模式研究与示范
    2.1 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多级动态组网模式
    2.2 示范应用案例
3 结论

四、RGMAP的特色与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分析[J]. 周佳如. 中国金属通报, 2019(06)
  • [2]基于地质云的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垒.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9(07)
  • [3]数字水文地质调查系统部分模块开发及应用[D]. 田仕雄. 河北地质大学, 2017(03)
  • [4]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研究现状与特点[J]. 于雷. 中国高新区, 2017(18)
  • [5]基于数据驱动的基础地质图件更新关键技术研究[D]. 王杨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6]数字地质填图数据构建断层面的方法[J]. 吴志春,郑翔,张洋洋,罗建群,侯曼青.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 [7]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浙江漓渚铁矿中的应用[D]. 刘琳琳.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5)
  • [8]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航磁异常查证研究[D]. 宇文秀.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5(11)
  • [9]武定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研究[D]. 唐金晶.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10]北斗卫星技术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的集成开发与应用[J]. 刘畅,刘园园,李健强. 地质力学学报, 2012(03)

标签:;  ;  ;  ;  

RGMAP的特点和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