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一、磺酰脲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冯惠,石春玲,李靖,冯长君[1](2020)在《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除草活性的CoMFA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研究24种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Pyrimidinyl benzene sulfonylurea derivatives)除草活性(pIC50)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根据配体的原子契合叠合,获得具有统计显着性的训练集(含20个化合物) CoMFA模型。此3D-QSAR模型的主成分数为4,交叉验证系数(Q2)值为0.703,非交叉验证系数(R2)值为0.968,F检验值为114.614,统计质量和预测能力令人满意。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贡献率依次为79.1%和20.9%。基于CoMFA等高线图,在苯环的2-位上引入体积较大的负电性基团,有利于提高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除草活性。

熊超鹏[2](2020)在《三唑联嘧啶脲类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活性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唑及嘧啶类衍生物自然界范围很广,很多药物中间体的骨架都有它们的结构。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如除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因此,有关三唑和嘧啶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化学界和生物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研究高效杂环化合物,本文应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60种三唑联嘧啶脲衍生物。利用核磁、红外和质谱等分析测试方法分析确证产物结构,并做了相关的生物活性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总共合成了60个新化合物:I: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N-嘧啶-N-烷基脲类衍生物(30个);Ⅱ: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N-嘧啶-N-对甲氧苯基脲类衍生物(30个)。2.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除草活性实验,研究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和分子结构的联系。并选取了其中20个化合物对黄瓜进行IC50的测试。3.研究了部分目标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水稻DNA及乙酰乳酸合成酶的相互作用。

孟凡飞,魏巍,周沙,周莎,李正名[3](2020)在《磺酰脲类化合物在水稻田中的除草性能》文中指出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杂草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化学防除是治理水稻田杂草最有效的途径。文中设计合成了苯环2,6-取代和2,5-取代两个系列磺酰脲类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水稻田除草活性和安全性测试发现化合物在水稻田中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尤其是化合物10a对水稻田中的主要杂草稗草和醴肠除草活性(目测初筛防效大于90%)优于对照药醚苯磺隆和氯磺隆,安全性与之相当。

向兰香[4](2020)在《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在水稻田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的测定方法以及常规生化方法,对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的室内活性,并系统研究了化合物ZNQ-17130和ZNQ-17131的杀草谱、对不同叶龄稗草的除草活性、对不同品种水稻的安全性、作物和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施药适期和使用技术等,初步探讨了部分化合物对稗草的作用机理,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商品化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温室盆栽法结果表明,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在50 ppm浓度下,对稗草鲜重抑制率在87.31~93.18%之间。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稗草的IC50值在1.1237~8.7341 mg/L之间,表现出极高的毒力。稗草ALS离体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ZNQ-17117、ZNQ-17118、ZNQ-17123、ZNQ-17124、ZNQ-17130、ZNQ-17131和嘧啶肟草醚对稗草离体ALS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50值分别为6.68、21.40、5.28、18.07、18.12、63.09和39.51μM。杀草谱测定结果表明,ZNQ-17130和ZNQ-17131对稗草、狗尾草、异型莎草、陌上菜、反枝苋、马齿苋、青葙和龙葵的除草活性很好,且对稗草有特效,在4.69~75g a.i/hm2剂量下,对稗草的鲜重抑制率均为100%,而牛筋草和千金子对ZNQ-17130和ZNQ-17131的敏感性较差。不同叶龄稗草对ZNQ-17130和ZNQ-17131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叶期~5.5叶期稗草对ZNQ-17130和ZNQ-17131敏感,6.5叶期稗草在75 g a.i/hm2剂量下对ZNQ-17130和ZNQ-17131依旧敏感,其它剂量下敏感性有所下降。通过温室盆栽法测定ZNQ-17130和ZNQ-17131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75 g a.i/hm2剂量下,ZNQ-17130和ZNQ-17131对不同水稻品种株高和鲜重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水稻品种对其耐药性差异显着,绣占15和鄂荆糯6号耐药性较高,而秀水123则相对敏感。在1.17~37.5 g a.i/hm2剂量处理下,ZNQ-17130和ZNQ-17131对绣占15、鄂荆糯6号和秀水123抑制效果不明显,表现安全。ZNQ-17130和ZNQ-17131在三种水稻和稗草之间均有极好的选择性,对三种水稻的安全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绣占15>鄂荆糯6号>秀水12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5~60 g a.i/hm2剂量下,ZNQ-17130和ZNQ-17131对水稻安全性好,能够有效防除田间常见杂草,对稗草、陌上菜和异型莎草的防效优于千金子,因此,ZNQ-17130和ZNQ-17131可应用于水稻田防除稗草、阔叶类和莎草科杂草,于稗草2~3叶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2~4叶期,水稻3叶期施药。使用剂量为30~37.5 g a.i/hm2,用水量为600升/公顷。

杨靖华[5](2019)在《金属有机框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稳产。但随着长期使用且使用量逐年增加,带来了诸如环境危机及农药残留问题,因此亟需开发有效的检测该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样品中存在的浓度低且样品基质比较复杂,因此建立简单、快速、高灵敏、低检测限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类新型多孔晶体材料,由于特有的孔道结构、高表面积、多样的孔径分布及良好的吸附性能,因此在分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MOFs既可直接使用,也可设计修饰后用于样品采集、预浓缩、提取和色谱分离。在大量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论文针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理化性质及MOFs材料的特殊性,制备了MOFs复合材料,将其与样品前处理萃取技术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用于实际样品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萃取富集和检测。主要工作如下所述:1.在石英毛细管内以微波辐射的方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UIO-66(Zr)-NH2杂化整体柱,用扫描电镜表征发现其具有连续的3D网状结构和均匀的多孔结构。将合成的杂化整体柱用于固相微萃取,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作为检测手段,优化了影响萃取效果的几个重要的因素,如萃取溶剂的酸碱性、萃取时间、氯化钠浓度、解吸溶剂等,建立了环境水样和土壤样品中磺酰脲类除草剂萃取及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10-700μg/L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19-1.79μg/L。富集倍数能达到3.0-5.1倍(理论富集倍数为20倍)。用于水和土壤样品中四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测定,回收率为75.7%-95.3%,RSD小于11.3%。能用于实际环境土壤和水样的痕量极性物质的分析。2.建立了一种针对水样和土壤样品中五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搅拌吸附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SBSE-HPLC)联用的分析方法。在新型超顺磁性铷铁硼(Nd2Fe14B)表面修饰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并以其为磁性基质,采用热聚合的方式一步制备了磁性MOFs杂化的整体搅拌棒。考察影响MOFs杂化搅拌棒萃取效率的几个因素,包括萃取溶剂的pH值、盐浓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解吸溶剂等,在最优条件下,噻吩磺隆、甲磺隆、酰嘧磺隆的线性范围为10-700μg/L,磺酰磺隆和苯磺隆为10-800μg/L。检出限达到0.04-0.84μg/L。富集倍数高达10.6-19.5(理论富集倍数为25倍)。对环境水样和土壤样品中磺酰脲类除草剂测定,回收率为68.8%-98.1%。实现了MOFs杂化搅拌棒用于极性物质的搅拌萃取分析,证明这种方法的适用性。3.通过溶剂热法一步制备了SiO2-UIO-66(Zr)-NH2复合材料,并结合分散固相萃取和HPLC分析了土壤中五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详细考察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几个重要参数:复合材料的质量、萃取溶剂、萃取时间、解吸溶剂和解吸时间等。在最优萃取和解吸条件下,五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10-400μg/L线性良好,检出限为1.29-5.82μg/L。建立了实际土样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DSPE-HPLC方法,对小麦田土壤中五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添加回收率达到80.81%-92.17%,具备简单,灵敏度高的优点,适合用于实际土壤样品中痕量物质的分析。4.采用逐层包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Fe3O4@IRMOF-3磁性纳米粒子,其形貌和结构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XRD、振动样品磁力计和红外光谱表征。对萃取和解吸条件进行了优化,与HPLC-UVD联用,开展了梨样品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萃取富集。5种待测目标分析物线性范围为5-200μg/L,检测限达到0.19-1.79μg/L,回收率为75.36%-91.58%。此材料既具有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又具有IRMOF-3的吸附性能,实现了从样品中简便快速富集分离痕量物质。

周阳海[6](2019)在《N-硝基-2,4,6-三氟苯胺及其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杂草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而单一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杂草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除草剂已迫在眉睫。含氟农药具有药效高、用量少、生物相容性较好等优点,已成为新型农药研发的热点。N-硝基-2,4,6-三氟苯胺由本课题组合成,初步确定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本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了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种子萌发、芽苗生长、秧苗根系发育的影响;并以N-硝基-2,4,6-三氟苯胺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系列N-硝基磺酰胺类衍生物,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活性的目标化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N-硝基-2,4,6-三氟苯胺的活性研究采用“TTC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5.0、7.5、10.0 mg/L)N-硝基-2,4,6-三氟苯胺浸种后对水稻种子生活力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 N-硝基-2,4,6-三氟苯胺能较好提高水稻种子的生活力和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采用“平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5.0、7.5、10.0 mg/L)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种子发芽、芽苗根长与茎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 N-硝基-2,4,6-三氟苯胺能显着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促进水稻芽苗根部的发育。采用“水培法”探究了不同浓度(0、2.5、5.0、7.5、10.0 mg/L)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秧苗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5-5 mg/L N-硝基-2,4,6-三氟苯胺处理后的水稻秧苗总根长、根系体积、表面积、根尖数量、根尖分支和根系交叉点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其对水稻最佳的作用浓度为2.5 mg/L。2.N-硝基磺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测定以N-硝基-2,4,6-三氟苯胺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15种N-硝基磺酰胺类衍生物,优化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以2,4,6-三氟苯胺为底物、三氯甲烷为溶剂、吡啶为缚酸剂,反应2.5 h后得中间体,发烟硝酸-乙酸酐体系硝化,目标化合物产率较高。产物结构经1H NMR、IR和HR MS等分析确证。初步测定了15种N-硝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对苏丹草、稗草、水稻、小麦的根和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N-硝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在作用浓度大于25 mg/L时,对苏丹草和稗草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水稻表现出明显的促长作用。其中化合物A-8对苏丹草和稗草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在较低浓度下对水稻和小麦有一定促进生长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闫忠忠[7](2019)在《嘧啶胺类农药分子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发现高活性、低毒性农药分子为目的,采用嘧啶胺结构作为模板设计合成一系列嘧啶胺类农药分子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选择了嘧啶胺类杀菌剂乙嘧酚为模板,对其进行了结构改造,引入了巯基、硫醚、亚砜和砜并合成了10个乙嘧酚衍生物A1A10。通过将杀菌剂氟嘧菌胺、杀螨剂嘧螨醚和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唑虫酰胺等农药分子的活性片段利用拼合原理拼合在一起设计合成了化合物B1B11、C1和D1。初步生物活性显示,化合物C1和D1具备作为先导化合物的潜力。(2)嘧啶胺衍生物的合成鉴于在拼合原理指导下所设计的化合物C1具有较好的杀虫和杀菌活性,通过取代、还原、嘧啶环合等反应继续合成了化合物C2C13,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鉴于化合物D1同样具有很好的杀虫和杀菌活性,通过插件法设计了苯基恶唑嘧啶胺衍生物并利用亲核加成消去、恶唑成环、取代、酮的肟化以及肟的还原等反应相继合成了苯基恶唑嘧啶胺系列化合物D2D25,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此外,在苯基恶唑嘧啶胺衍生物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以及骨架跃迁等原理实现了将恶唑环替换成噻唑环的分子设计,并利用亲核加成消去、酰胺的硫代、噻唑成环、取代、酮的肟化以及肟的还原等反应,合成了苯基恶唑嘧啶胺系列化合物E1E27,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3)嘧啶胺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设计合成的嘧啶胺类化合物具有中等到优秀不同程度的杀蚕豆蚜虫和棉红蜘蛛活性。其中,化合物C9具有略优于对照螺虫乙酯的杀螨活性;化合物D16、D18、D20、E6、E7、E9、E15、E17、E20和E22均具有优于对照吡虫啉的杀蚜虫活性。在杀菌活性方面,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活性均表现一般,但其活体活性中表现出对小麦白粉病和玉米锈病很高的防效。其中,化合物D4、D9、E15具有优于商品化杀菌剂氟硅唑的预防小麦白粉病活性;化合物D20、D23、E13、E15、E21、E23和E25对玉米锈病防效均优于商品化杀菌剂戊唑醇。此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E15具有相对更低的细胞毒性,具有进一步开发的前景。(4)嘧啶胺类农药分子构效关系与性质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嘧啶环和苯环上取代基团的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手性中心的引入会对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苯基恶唑嘧啶胺衍生物的杀蚜虫活性和苯基噻唑嘧啶胺衍生物的预防玉米锈病活性分别展开3D-QSAR研究发现: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和氢键供受体场分别对于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并且在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预测和接下来的深入结构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文中部分嘧啶胺衍生物进行理论计算发现:苯基恶(噻)唑结构片段对于生物活性至关重要;对含有手性中心的目标化合物而言,其R构型可能具有更加突出的生物活性。

孙毅[8](2019)在《苯磺酰三唑联嘧啶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活性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唑及嘧啶类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众多的药物中间体都有这样的骨架。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如杀虫、杀菌、除草、抗代谢、抗肿瘤等。因此,有关三唑和嘧啶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直是化学界和生物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寻找具有超高效除草活性的杂环化合物,本文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80种苯磺酰三唑联嘧啶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高分辨质谱、单晶衍射等分析测试方法确定了产物结构。同时,进行了相关的生物活性测试。详细研究如下:1.合成三个系列总计80种未见报道的苯磺酰三唑联嘧啶衍生物,确定产物结构。Ⅰ:5-{1-苯磺酰基-5-[(苯氧基)甲基]-1H-1,2,4-三氮唑}-2-烷硫基-6-(甲硫基)嘧啶-4-胺衍生物(41个);Ⅱ:5-{1-苯磺酰基-5-[(含氟苯氧基)甲基]-1H-1,2,4-三氮唑}-2-烷硫基-6-(甲硫基)嘧啶-4-胺衍生物(18个);Ⅲ:5-{1-[(含氟苯基)磺酰基]-5-苯氧甲基-1H-1,2,4-三氮唑}-2-烷硫基-6-(甲硫基)嘧啶-4-胺衍生物(21个)。2.以多种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对所有化合物进行初步的除草活性测试,筛选出了部分具有高效除草活性的化合物,研究了活性与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挑选部分除草活性高的化合物用黄瓜种子进行IC50测试。3.挑选部分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研究化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

李定雄[9](2018)在《几个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活性测试与理论分析》文中提出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是当前除草剂中最合适的作用靶标酶之一。由于ALS不存在于人体及哺乳动物体内,仅存在于植物、细菌、真菌与藻类体内,故对人和哺乳动物安全。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市场上比较成功的ALS抑制剂,它是由磺酰脲类除草剂作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生物等排的原理研究得到。而五氟磺草胺是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中最成功的商品化品种,其主要用于水稻田的除草,因其杀草谱广、除草活性高、对水稻安全、药效时间长,被人们广泛使用,其商品名为“稻杰”。但五氟磺草胺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寻求结构简单、活性高的新型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与合成磺酰脲工作的基础上,以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结构为基础,参照五氟磺草胺的合成方法,合成了三个新型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1)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氯-4-硝基苯磺酰胺(代号:Cl-NO2)、(2)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甲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代号:ME-NO2)、(3)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乙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代号:EF-NO2)。对合成的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苗前与苗后的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Cl-NO2在300 ppm(9克/亩)的浓度下,其对苋菜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5%以上,并对水稻表现安全,但其活性依然低于五氟磺草胺。分子对接不仅可用于确定靶标结合口袋内配体的结合构象,还可用于预测靶标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使用两种对接软件AutoDock 4和Auto Dock Vina对三个目标化合物与靶标ALS酶的结合构象及其在活性中心与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进行细致的理论分析,并比较了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和磺酰脲化合物与靶标ALS酶结合模式的差异,为进一步研发活性更高的三唑并嘧啶磺酰胺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石慧慧,王美怡,李正名[10](2018)在《新型苯环5位修饰甲磺隆类似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文中认为为开发新型苯环5位取代的苯磺酰脲类化合物,以甲磺隆为前体,保持三嗪环不变,合成了8个新型苯环5位取代甲磺隆类似物。经1HNMR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了结构,经油菜平皿法和盆栽法测试了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经苯环5位取代基改造后,甲磺隆类似物的除草活性与甲磺隆相比均有所降低。当5位取代基为三氟乙酰胺基或乙酰胺基时,除草活性较好;当5位取代基为体积更大的取代苯甲酰胺基时,活性降低的更多。

二、磺酰脲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磺酰脲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除草活性的CoMFA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建模方法
        1.2.1 化合物药效活性构象的确定及分子叠合
        1.2.2 CoMFA模型的建立
2 结果与讨论
    2.1 CoMFA模型
    2.2 CoMFA等势图
    2.3 分子设计
3 结论

(2)三唑联嘧啶脲类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活性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发展
    1.2 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发展
    1.3 三唑联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 嘧啶脲类衍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1.5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N-嘧啶-N-烷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
    2.1 合成路线
    2.2 实验仪器,试剂
    2.3 中间体和产物的合成
        2.3.1 二硫缩醛Ⅱ-1 的制备
        2.3.2 4-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Ⅱ-2的制备
        2.3.3 4-乙氧基亚甲基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Ⅱ-3的制备
        2.3.4 取代苯氧乙(丙)酰肼的合成
        2.3.5 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嘧啶-4-胺Ⅱ-4的制备
        2.3.6 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N-嘧啶-N-烷基脲类衍生物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合成反应
        2.4.1.1 二硫缩醛Ⅱ-1的制备
        2.4.1.2 4-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Ⅱ-2的制备
        2.4.1.3 4-乙氧基亚甲基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Ⅱ-3 的制备
        2.4.1.4 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嘧啶-4-胺Ⅱ-4的制备
        2.4.1.5 目标化合物Ⅱ-5 的制备
    2.5 目标产物的Ⅱ-5 图谱解析
第三章 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N-嘧啶-N-对甲氧苯基脲类衍生物的合成
    3.1 合成路线
    3.2 仪器与试剂
    3.3 中间体与产物的合成
        3.3.1 合成二硫缩醛Ⅱ-2
        3.3.2 4-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Ⅱ-2 的制备
        3.3.3 4-乙氧基亚甲基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Ⅱ-3的制备
        3.3.4 合成取代苯氧乙(丙)酰肼
        3.3.5 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嘧啶-4-胺Ⅱ-4的制备
        3.3.6 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N-嘧啶-N-烷基脲类衍生物的制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合成反应
        3.4.1.1 二硫缩醛Ⅱ-1的制备
        3.4.1.2 4-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Ⅱ-2的制备
        3.4.1.3 4-乙氧基亚甲基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Ⅱ-3的制备
        3.4.1.4 2-烷硫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甲基-1H-1,2,4-三唑]嘧啶-4-胺Ⅱ-4的制备
        3.4.1.5 目标化合物Ⅲ-5的制备
    3.5 目标产物的Ⅲ-5图谱解析
第四章 三唑联嘧啶脲类衍生物除草活性及IC50测试
    4.1 目标产物除草活性实验
        4.1.1 实验材料用品
        4.1.2 实验步骤
        4.1.3 结果与讨论
    4.4 目标产物的黄瓜IC_(50) 测试
        4.4.1 实验材料用品
        4.4.2 实验步骤
        4.4.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三唑联嘧啶脲类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
    5.1 引言
    5.2 实验器材与样品
    5.3 实验步骤
        5.3.1 溶液的配制
        5.3.2 测试步骤
    5.4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三唑联嘧啶脲类衍生物与水稻DNA相互作用研究
    6.1 实验仪器与药品
    6.2 实验步骤
        6.2.1 水稻DNA提取
        6.2.2 测定吸光度
    6.3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三唑联嘧啶脲衍生物与乙酰乳酸合成酶相互作用
    7.1 实验仪器与药品
    7.2 实验步骤
        7.2.1 蛋白质含量测定
        7.2.2 化合物ALS酶的抑制检测
    7.3 结果与讨论
        7.3.1 蛋白质含量测定
        7.3.2 IC_(50)值测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磺酰脲类化合物在水稻田中的除草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试剂和仪器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2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3目标化合物在水稻田的除草活性
3结论

(4)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在水稻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3 除草剂生物测定研究进展
    1.4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1.5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第2章 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的室内活性测定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部分化合物对稗草ALS酶活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ZNQ-17130和ZNQ-17131 的除草活性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田间药效试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本论文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金属有机框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概述
        1.1.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现
        1.1.2 磺酰脲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1.1.3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理化性质
        1.1.4 磺酰脲类除草剂特点
        1.1.5 磺酰脲类除草剂作用机理
        1.1.6 作物的选择性
        1.1.7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缺点
        1.1.8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
    1.2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1.2.1 分类
        1.2.2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特点
        1.2.3 合成方法
        1.2.4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
        1.2.5 MOFs在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处理中的应用
    1.3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金属有机框架UIO-66(Zr)-NH_2杂化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
    2.1 试验材料
        2.1.1 试剂与仪器
        2.1.2 试剂纯化处理方法
        2.1.3 色谱条件
    2.2 试验方法
        2.2.1 UIO-66(Zr)-NH_2 的合成
        2.2.2 整体柱的制备
        2.2.3 固相微萃取的过程
        2.2.4 样品制备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整体柱的形貌特征
        2.3.2 萃取条件的优化
        2.3.3 杂化整体柱与聚合整体柱的萃取能力的对比
        2.3.4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及精密度
        2.3.5 实际样品的测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金属有机框架UIO-66(Zr)-NH_2杂化磁性搅拌棒的制备及应用
    3.1 试验材料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色谱条件
    3.2 试验方法
        3.2.1 UIO-66(Zr)-NH_2 的合成
        3.2.2 Nd-Fe-B磁粉的修饰
        3.2.3 UIO-66(Zr)-NH_2杂化搅拌棒的制备
        3.2.4 搅拌吸附萃取的过程
        3.2.5 样品制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MOFs搅拌棒涂层的选择
        3.3.2 UIO-66(Zr)-NH_2杂化磁性搅拌棒的表征
        3.3.3 搅拌吸附萃取条件的优化
        3.3.4 MOFs杂化搅拌棒和聚合搅拌棒萃取效率的比较
        3.3.5 方法分析性能的评价
        3.3.6 方法的适用性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SiO_2-UIO-66(Zr)-NH_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在分散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4.1 试验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UIO-66(Zr)-NH_2 的合成
        4.2.2 SiO_2-UIO-66(Zr)-NH_2的合成
        4.2.3 吸附解吸过程
        4.2.4 样品制备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合成的silica-UIO-66(Zr)-NH_2材料的表征
        4.3.2 分散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4.3.3 SiO_2-UIO-66(Zr)-NH_2、SiO_2和UIO-66(Zr)-NH_2萃取性能的比较
        4.3.4 分析方法的评价
        4.3.5 实际样品的测定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Fe_3O_4@IRMOF-3 的制备及其应用
    5.1 试验材料
        5.1.1 试剂
        5.1.2 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Fe_3O_4纳米粒子的合成
        5.2.2 Fe_3O_4@巯基乙酸的制备
        5.2.3 Fe_3O_4@IRMOF-3 的制备
        5.2.4 IRMOF-3的制备
        5.2.5 萃取解吸过程
        5.2.6 样品制备
        5.2.7 分析条件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合成的Fe_3O_4@IRMOF-3 的表征
        5.3.2 萃取条件的优化
        5.3.3 分析性能的测定
        5.3.4 实际样品的测定
        5.3.5 与其它萃取方法的比较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及中文对照
致谢
作者简介

(6)N-硝基-2,4,6-三氟苯胺及其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除草剂的概述
        1.2.1 除草剂的发展历程
        1.2.2 化学除草剂面临的问题
        1.2.3 含氟除草剂简介
    1.3 N-硝基取代苯胺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3.1 N-硝基取代苯胺类化合物国外研究进展
        1.3.2 N-硝基取代苯胺类化合物国内研究进展
        1.3.3 N-硝基-2,4,6-三氟苯胺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1.4 磺酰胺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4.1 磺酰胺类除草剂的概况
        1.4.2 N-取代磺酰胺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1.4.3 N-硝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1.5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及目的
第二章 N-硝基-2,4,6-三氟苯胺的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
        2.2.2 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种子生活力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3.2 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2.3.3 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生长调节活性的测定
        2.3.4 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秧苗根系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N-硝基磺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
        3.2.2 仪器
        3.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3.2.4 目标化合物生物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中间体的结构与表征
        3.3.2 目标化合物的的结构表征
        3.3.3 目标化合物结构的确认
        3.3.4 合成路线的优化
        3.3.5 磺酰化反应条件优化
        3.3.6 N-硝化反应条件的选择
        3.3.7 N-硝基磺胺类衍生物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3.4 结论
第四章 总结
    4.1 N-硝基-2,4,6-三氟苯胺的活性研究
    4.2 N-硝基多取代磺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1H NMR图
附录Ⅱ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IR谱图
附录Ⅲ 部分化合物HR MS谱图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7)嘧啶胺类农药分子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概况与发展趋势
        1.1.1 农药概况
        1.1.2 农药发展趋势
    1.2 嘧啶胺类农药分子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1 嘧啶胺类农药分子在杀菌方面的应用
        1.2.2 嘧啶胺类农药分子在杀虫方面的应用
        1.2.3 嘧啶胺类农药分子在除草方面的应用
    1.3 课题的选择与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选择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嘧啶胺先导化合物设计与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5-丁基-2-(乙氨基)-6-甲基嘧啶-4-醇(乙嘧酚)衍生物的合成
        2.2.3 嘧啶-4-胺中间体及目标分子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硫醚的氧化反应
        2.3.2 环合反应
        2.3.3 氨基亲核取代反应
    2.4 结构表征
        2.4.1 ~1H NMR分析
        2.4.2 ~(13)C NMR分析
        2.4.3 IR谱图分析
        2.4.4 GC-MS分析
    2.5 初步活性反馈
    2.6 小结
第3章 4-苯氧基苯嘧啶胺衍生物设计与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嘧啶中间体的合成
        3.2.3 苯氧基苄胺中间体的合成
        3.2.4 4-苯氧基苯嘧啶胺衍生物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羟基卤化反应
        3.3.2 氰基还原反应
    3.4 结构表征
        3.4.1 ~1H NMR分析
        3.4.2 ~(13)C NMR分析
        3.4.3 IR谱图分析
        3.4.4 GC-MS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苯基恶唑嘧啶胺衍生物设计与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2-取代苯基恶唑-4-基)甲胺(4-c)的合成
        4.2.3 1-(2-苯基恶唑-4-基)乙-1-胺(4-f)的合成
        4.2.4 苯基恶唑嘧啶胺衍生物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恶唑成环反应
        4.3.2 氨基亲核取代反应
    4.4 结构表征
        4.4.1 ~1H NMR分析
        4.4.2 ~(13)C NMR分析
        4.4.3 IR谱图分析
        4.4.4 HPLC-MS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苯基噻唑嘧啶胺衍生物设计与合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2 目标化合物E1和E2 的合成
        5.2.3 目标化合物E3和E4 的合成
        5.2.4 目标化合物E5~E26 的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酰胺硫代化反应
        5.3.2 噻唑关环反应
    5.4 结构表征
        5.4.1 ~1H NMR分析
        5.4.2 ~(13)C NMR分析
        5.4.3 IR谱图分析
        5.4.4 GC-MS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嘧啶胺类农药分子的生物活性研究
    6.1 引言
    6.2 杀虫活性
        6.2.1 供试靶标
        6.2.2 试验方法
        6.2.3 先导化合物发现过程合成化合物的杀虫活性
        6.2.4 4-苯氧基苯嘧啶胺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6.2.5 苯基恶唑嘧啶胺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6.2.6 苯基噻唑嘧啶胺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6.3 杀菌活性
        6.3.1 供试菌种
        6.3.2 试验方法
        6.3.3 先导化合物发现过程合成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6.3.4 4-苯氧基苯嘧啶胺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6.3.5 苯基恶唑嘧啶胺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6.3.6 苯基噻唑嘧啶胺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6.4 除草活性
    6.5 细胞毒性试验
    6.6 小结
第7章 嘧啶胺类农药分子构效关系与性质研究
    7.1 引言
    7.2 初步构效关系
        7.2.1 4-苯氧基苯嘧啶胺衍生物初步构效关系
        7.2.2 苯基恶唑嘧啶胺衍生物初步构效关系
        7.2.3 苯基噻唑嘧啶胺衍生物初步构效关系
    7.3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7.3.1 3D-QSAR方法模型的建立
        7.3.2 CoMFA和 CoMSIA结果分析
    7.4 性质研究
        7.4.1 参数的获取
        7.4.2 参数的分析
        7.4.3 分子几何构型分析
        7.4.4 前线轨道分析
        7.4.5 静电势分析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附录 B:目标化合物一览表
附录 C:部分化合物谱图
致谢

(8)苯磺酰三唑联嘧啶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活性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嘧啶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发展
        1.1.1 嘧啶环的构建
        1.1.2 嘧啶衍生物的合成与发展
        1.1.3 嘧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1.2 1,2,4-三唑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发展
        1.2.1 1,2,4-三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1.2.2 1,2,4-三唑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1.3 三唑联嘧啶衍生物的研究与发展
    1.4 含氟1,2,4-三唑、嘧啶化合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1.4.1 含氟1,2,4-三唑化合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1.4.2 含氟嘧啶化合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1.5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5-{1-苯磺酰基-5-[(苯氧基)甲基]-1H-1,2,4-三氮唑}-2-烷硫基-6-(甲硫基)嘧啶-4-胺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测试
    2.1 合成路线
    2.2 仪器与试剂
    2.3 中间体与产物的合成
        2.3.1 取代苯氧乙、丙酰肼的合成
        2.3.2 中间体Ⅱ-1 的合成
        2.3.3 中间体Ⅱ-2 的合成
        2.3.4 中间体Ⅱ-3 的合成
        2.3.5 中间体Ⅱ-4 的合成
        2.3.6 目标产物Ⅱ-5 的合成
    2.4 目标产物表征数据
    2.5 目标产物谱图解析
    2.6 结果与讨论
    2.7 目标产物II-5 的除草活性测试
        2.7.1 实验器材与药品
        2.7.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7.3 除草活性测试结果分析
第三章 5-{1-苯磺酰基-5-[(含氟苯氧基)甲基]-1H-1,2,4-三氮唑}-2-烷硫基-6-(甲硫基)嘧啶-4-胺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测试
    3.1 合成路线
    3.2 仪器与试剂
    3.3 中间体与产物的合成
        3.3.1 对氟苯氧乙酰肼的合成
        3.3.2 间三氟甲基苯氧乙酰肼的合成
        3.3.3 中间体Ⅲ-4 的合成
        3.3.4 目标产物Ⅲ-5 的合成
    3.4 目标产物表征数据
    3.5 目标产物谱图解析
    3.6 结果与讨论
    3.7 目标产物Ⅲ-5 的除草活性测试
        3.7.1 实验器材与药品
        3.7.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7.3 除草活性测试结果分析
第四章 5-{1-[(含氟苯基)磺酰基]-5-苯氧甲基-1H-1,2,4-三氮唑}-2-烷硫基-6-(甲硫基)嘧啶-4-胺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测试
    4.1 合成路线
    4.2 仪器与试剂
    4.3 中间体与产物的合成
        4.3.1 中间体的合成
        4.3.2 目标产物Ⅳ-5 的合成
    4.4 目标产物表征数据
    4.5 目标产物谱图解析
    4.6 结果与讨论
    4.7 目标产物Ⅳ-5 的除草活性测试
        4.7.1 实验器材与药品
        4.7.2 实验方法与结果
        4.7.3 除草活性测试结果分析
第五章 苯磺酰三唑联嘧啶衍生物IC50 测试
    5.1 实验器材与样品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苯磺酰三唑联嘧啶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研究
    6.1 实验仪器与药品
    6.2 实验步骤
        6.2.1 溶液的配制
        6.2.2 测试步骤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几个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活性测试与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ALS抑制剂
    1.2 不同种类除草剂的简要介绍
        1.2.1 磺酰脲类除草剂
        1.2.2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1.2.3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
        1.2.4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
    1.3 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1.4 三唑并嘧啶环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4.1 三唑并嘧啶的抗菌活性
        1.4.2 三唑并嘧啶的除草活性
        1.4.3 三唑并嘧啶的其它活性
    1.5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试剂、药品与仪器
    2.2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4-胺基-5-氯苯磺酰胺的合成思路及反应路径
        2.2.1 2-氯-4-硝基苯磺酰氯的合成
        2.2.2 2-氨基-4-硝基苯磺酰氯产物表征
        2.2.3 2-氨基-4-硝基苯磺酰氯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2.2.4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氯-4-硝基苯磺酰胺的合成
        2.2.5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氯-4-硝基苯磺酰胺产物表征
        2.2.6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氯-4-硝基苯磺酰胺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2.3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甲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的合成思路及反应路径
        2.3.1 2-氨基-5-硝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2.3.2 2-氨基-5-硝基苯甲酸甲酯产物表征
        2.3.3 2-氨基-5-硝基苯甲酸甲酯实验结果与讨论
        2.3.4 2-甲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氯的合成
        2.3.5 2-甲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氯产物表征
        2.3.6 2-甲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氯实验结果与讨论
        2.3.7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甲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合成
        2.3.8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甲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产物表征
        2.3.9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甲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乙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的合成思路及反应路径
        2.4.1 2-氨基-5-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2.4.2 2-氨基-5-硝基苯甲酸乙酯产物表征
        2.4.3 5,5'-二硝基-2,2'-二硫代双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2.4.4 5,5'-二硝基-2,2'-二硫代双苯甲酸乙酯产物表征
        2.4.5 5,5'-二硝基-2,2'-二硫代双苯甲酸乙酯实验结果与讨论
        2.4.6 2-乙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氯的合成
        2.4.7 2-乙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氯产物表征
        2.4.8 2-乙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氯实验结果与讨论
        2.4.9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乙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的合成
        2.4.10 N-(4,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乙氧羰基-4-硝基苯磺酰胺产物表征
第3章 生物活性测试
    3.1 活性测试所需样品及材料
    3.2 活性测试方法
        3.2.1 溶液的配制
        3.2.2 盆栽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子对接技术辅助药物设计
    4.1 分子对接方法的的阐述及意义
    4.2 分子对接的原理
    4.3 分子对接的分类
        4.3.1 刚性对接
        4.3.2 半柔性对接
        4.3.3 柔性对接
    4.4 分子对接软件
    4.5 分子对接面临的问题
第5章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与ALS酶的分子对接
    5.1 引言
    5.2 本课题研究使用的计算软件
        5.2.1 采用不同的对接软件的原因
    5.3 计算方法-AutoDock4.
        5.3.1 分子优化
        5.3.2 分子对接
        5.3.3 准备受体(lock)pdbqt格式文件
        5.3.4 准备配体(key)pdbqt格式文件
        5.3.5 准备格子参数文件(GPF)及运行autogrid程序的得到相应的map文件
        5.3.6 准备Docking参数文件(dpf)及分子对接map文件的条件下,运行autodock程序得到对接结合能量
        5.3.7 AutoDock4对接结果分析
    5.4 计算方法-AutoDockVina
        5.4.1 AutoDockVina对接结果分析
    5.5 结论与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新型苯环5位修饰甲磺隆类似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合成
    1.3 生物活性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理化数据
    2.2 除草活性
3结论

四、磺酰脲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除草活性的CoMFA模型[J]. 冯惠,石春玲,李靖,冯长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0(03)
  • [2]三唑联嘧啶脲类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活性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 熊超鹏.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3]磺酰脲类化合物在水稻田中的除草性能[J]. 孟凡飞,魏巍,周沙,周莎,李正名. 应用化学, 2020(04)
  • [4]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在水稻田的应用研究[D]. 向兰香. 长江大学, 2020(02)
  • [5]金属有机框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中的应用[D]. 杨靖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6]N-硝基-2,4,6-三氟苯胺及其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D]. 周阳海.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7]嘧啶胺类农药分子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 闫忠忠. 湖南大学, 2019(07)
  • [8]苯磺酰三唑联嘧啶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活性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 孙毅.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几个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活性测试与理论分析[D]. 李定雄. 深圳大学, 2018(07)
  • [10]新型苯环5位修饰甲磺隆类似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J]. 石慧慧,王美怡,李正名. 化学试剂, 2018(05)

标签:;  ;  ;  ;  ;  

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