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

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

一、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论文文献综述)

李雅[1](2008)在《P2P系统开发工具研究》文中指出Internet的出现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带来了质的改变。目前,移动办公、娱乐异地化等远程通讯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人们需求的主流。早期的远程通讯模式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文本通讯(比如OA系统),或者通过远程服务器去访问其上部署的应用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这种通讯模式的局限性。P2P技术出现以后,为远程通讯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不需要架设专门的服务器,也不需要安装专门的应用程序,就能够实现任意网络应用的端到端的互通。本文在分析了对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UDP协议的穿孔技术和注入API Hook技术,并自行设计了一个P2P系统开发工具。本文首先对对等网络体系结构和NAT的穿越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了系统要采用的基本模型和穿越方法,及其对穿越方法的具体实现。对于在截获器的设计问题上,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各种技术之间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Socket截获器并予以部分实现。该截获器具有简单的通讯协议,目的性比较强,冗余率低等优点。所设计的P2P系统开发工具在用户与服务器之间采用了流行的客户/服务器架构,使用Delphi中提供的TIdUDPClient和TIdUDPServer组件实现底层通讯,底层利用UDP数据报协议进行通讯;并且用ADO技术对数据库实现管理和操作。同时,在实现底层通讯的基础上,本系统在客户端采用注入API Hook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包的截获,设计了一条可以支持任何通讯应用程序的端到端的通讯链路,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远程访问部署在局域网中的网络应用,感觉就像是在同一个局域网中一样。最后,在本文的末尾,总结了现阶段的工作,并提出了完善系统所需要的进一步工作,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做地展望。

金雅琨[2](2006)在《局域网文件自动分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局域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对计算机中软件的安装和管理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对局域网内计算机所使用的软件进行统一的安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局域网文件分发系统实现了高效、快捷的对局域网内机器用到的软件进行统一的安装。通过对局域网分发系统的研究,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文件分发方案。 首先对国内外分发软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和突出问题,对分发系统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比较了多种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和组件技术的开发模型,确定了系统为C/S运行模式。其次结合面向对象技术与设计模式实现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低耦合划分,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充性。整个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分为控制端、被控端和服务器端。针对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功能,讨论了分发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详细的实现流程。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运用Socket和Windows系统的钩子技术,实现了控制端对远程安装情况的实时控制。在版本判断比较模块中,结合Windows注册表技术,使软件分发过程更加准确。最后根据文件的传输特点,采用了分块传输的机制,从而保证了文件传输的完整性。 论文从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运用了网络通信、数据库、系统钩子、Socket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基于TCP/IP的局域网文件分发系统,系统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局域网中软件安装的时间,提高了软件安装版本的一致性。系统目前在企业中试运行良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兰昆[3](2005)在《内部网主机非法拨号外联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各行各业积极应用Internet技术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技术趋势,尽管网络安全早已是人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安全研究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方面,各种类型的网络安全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人们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事件却频频发生。造成网络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内部网的安全问题却异常突出,内部网安全问题包含很多方面,本文所探讨的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即内部网非法拨号外联。 通常主要的内部网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密码机制等等,可是采用这样的安全措施并不能真正完全保护内部网安全。当内部局域网上的计算机通过modem或其他方式非法外联到互连网时,网络入侵者就可以通过非法外联建立的连接入侵这台计算机,一旦这台机器被入侵者控制,就可以通过这台机器访问所在的内部网络,窃取涉密资料,甚至使整个网络瘫痪,由于这种方式不通过内部网出入口连接,而采用别的链路,所以防火墙对于这种方式的攻击无能为力;入侵者通过这台机器访问内网的其他机器,完全可以通过合法身份进行,对于这种访问,IDS也不会发现并报警,入侵者基本可以局域网合法用户的角色使用内部网资源并绕过大多数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并且值得注意是,当前接入互连网的技术具有多样性,可供人们选择的上网方式很多,例如RAS、ADSL、ISDN、Cable Modem等,这些技术本身无论在软件、硬件上都有一些显着差异,准确检测这些上网方式的存在并不容易,而且检测技术也各不相同,因此这是一个内部网管理重要的安全隐患。当前虽然有很多成型的非法拨号外联技术,但大多有很多局限性,目前并没有多少人开展对非法拨号外联检测技术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对内部网非法拨号外联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文主要集中对非法拨号外联检测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及研究。详细分析了当前主流拨号上网技术,重点在于结合作者在读研期间参与的一些项目经历,深入探讨了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内部网非法拨号外联检测技术,两条技术路线,给出项目预研中这两种技术路线的一些技术设计方案和代码实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NDIS HOOK检测非法拨号上网的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目前一般的非法拨号外联检测系统无法检测使用开发商自主研发的驱动程序进行ADSL拨号的难

阮书坤[4](2005)在《PCI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备驱动程序是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驱动程序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数据采集系统的效率。 在分析某飞机供电参数测试系统的PCI数据采集卡的基础上,论文描述了数据采集卡设备驱动程序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的实现过程。全文主要包含如下内容,首先论文概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课题的来源,紧接着在结合分析PCI总线协议规范的基础上论文对PCI数据采集卡的硬件系统结构进行了描述。然后论文对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内核结构以及WDM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之后,针对PCI数据采集卡的工作特点,给出了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编码、编译、调试、测试以及发布的过程。最后,论文概述了本次课题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以及不足。

郭晓辉[5](2004)在《PCI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微软最新的驱动程序构架(WDM)的体系结构,阐述了WDM驱动程序在Windows2000平台下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采集卡的驱动程序进行了研究,编写了可重用的设备驱动程序基本类库,解决了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中用户软件访问硬件的问题。 论文中根据数据采集系统中驱动程序设计的特点,在Windows2000内核模式下探讨了WDM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说明了如何访问PCI的配置空间、物理内存、I/O端口。同时还介绍了软件工程的思想和驱动程序调试的基本原则。

吕继兴[6](2003)在《嵌入式系统中汉字的数字输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中国作为移动通信设备拥有量的大国,也是移动通信设备制造的强国,因此对于移动通信设备上中文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当前在移动通信设备上应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 CE、Plam和EPOC等。Windows CE是Microsoft公司在移动通信领域推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联网能力、强劲的实时性和小内存体积占用以及丰富的多媒体和Web浏览功能,这使得此操作系统可在各种小型嵌入式系统中使用,且因其功能强大,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此嵌入式操作系统在中文信息输入方面只是集成了汉字的手写输入,而对于应用更为广泛的键盘输入则没有提供。本文就根据移动通信设备上常见的数字键盘,为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汉字的数字键盘输入技术及其实现方面作了必要的研究;并使用了一种在查找时空间复杂度为O(n)、时间复杂度为O(n)的树形结构来存储中文信息,使用这种存储技术作为码表内存存放方式的汉字输入法具有输入速度快、占用空间少的优点。为了加快汉字的输入速度,根据常用汉字优先选择的原则,对常用的汉字频率作了统计,并且按照在相同编码下汉字频率的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显示汉字。最后提出了在嵌入式系统中与汉字使用频率结合的方法,共同生成汉字频率的排序列表。本输入技术的研究,为Windows CE系统在中文信息处理的汉字输入方法上添加了键盘输入,并且为其它嵌入式系统的汉字数字输入技术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唐剑[7](2002)在《分布式协同综合虚拟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文中研究指明分布式协同综合虚拟试验与测试技术(IVEMT)是一项能够实现本地或异地不同部门的多系统或整机试验与测试要求的综合技术,对提高试验与测试行业的综合能力、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已被列入国防科工委“十五”国防基础研究计划的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借鉴与利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分布式协同综合虚拟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系统开发支持平台展开深入研究。 论文针对分布式协同综合虚拟试验与测试系统(IVEMS)功能描述体系和方法,提出和建立了系统的分层可视化功能描述模型,并设计了的解释程序将功能描述变为用户程序;提出一种工具调用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类库的可复用分布式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 论文详细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常用测控系统应用软件平台,研究并提出了由三级结构框架、四个功能层次构成的分层可视化功能描述模型,模型更适合分布式协同综合虚拟试验与测试系统特点。 在研究基于二进制代码可复用的分布式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并利用构件库和中间件设计实现了工作站级的开发支持平台软件。论文在详细研究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的软件产品LabWindows/CVI后,提出了一种使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能够使用现有软件LabWindows/CVI中的所有工具的方法,为分布式测控系统开发平台构件库的进一步完善与扩充提供必要的基础。 通过论文研究,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试验与测试系统工作站软件,缩短系统开发时间,为企业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今后分布式协同综合虚拟试验与测试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

王卉[8](2001)在《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三)》文中研究说明 利用注册表进行个性化修改1. 删除“网上邻居”、“收件箱”、“回收站”1. 进入主键: 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 rosoftWindowsCurrentVersjoexplorer DesktopNameSpace; 2. 双击“Name Space”,在下拉项中出现几个数字域。如:HKEYLOCALMACHINE

王卉[9](2001)在《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二)》文中研究表明 改动注册表前一定要进行备份,当Windows98不能正常启动时,可在DOS状态下运行Scanreg/Restore恢复注册表。利用注册表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禁用注册表编辑工具1.打开注册表,进入主键: HKEYCURRENT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

王卉[10](2001)在《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文中提出 隐藏“显示属性”1.在注册表中找到主键: HKEYCUR-RENT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二、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论文提纲范文)

(1)P2P系统开发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发展概况
        1.1.1 国外P2P研究现状
        1.1.2 国内P2P研究现状
    1.2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对等网络
    2.1 对等网络的概念
    2.2 对等网络关键技术
    2.3 对等网络技术的特点
    2.4 P2P技术与现有互联网技术的比较
    2.5 对等网络的拓扑结构
    2.6 对等网络的应用
    2.7 P2P技术平台
    2.8 P2P存在的问题
    2.9 小结
第三章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的研究
    3.1 NAT产生的背景
    3.2 NAT技术概述
    3.3 NAT地址术语介绍
    3.4 NAT的分类
    3.5 NAT技术对P2P应用的影响
    3.6 基于UDP协议P2P通信的实现方式及原理
    3.7 TCP连接下的NAT的穿透
    3.8 小结
第四章 截获器的设计
    4.1 网络层截获器
    4.2 Socket截获器
        4.2.1 注入API Hook
        4.2.2 Socket代理协议
    4.3 小结
第五章 P2P系统开发工具设计
    5.1 系统设计原则
        5.1.1 拓扑结构无关性
        5.1.2 系统的透明性
        5.1.3 系统的安全性
        5.1.4 系统的强壮性
        5.1.5 系统的独立性
    5.2 P2P系统开发工具的总体需求
        5.2.1 系统总体概述
        5.2.2 服务器端的工作流程
        5.2.3 客户端的工作流程
    5.3 系统的体系结构
        5.3.1 通讯层
        5.3.2 处理层
        5.3.3 Socket层
    5.4 模块的主要功能
        5.4.1 用户上线
        5.4.2 用户离线
        5.4.3 文字通信
        5.4.4 多线程技术
        5.4.5 数据库的设计
        5.4.6 系统中的主要结构
    5.5 系统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2)局域网文件自动分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计算机网络与TCP/IP参考模型
        1.1.2 Socket通信机制
        1.1.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1.2 课题的提出和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1.4 本论文的研究任务
    1.5 论文内容安排
2 域网分发技术综述
    2.1 Window Sockets规范技术
    2.2 组播技术
        2.2.1 IP数据包传输类型
        2.2.2 组播的地址
        2.2.3 IGMP协议及其应用
        2.2.4 组播的路由
        2.2.5 交互式的IP组播
    2.3 PUSH和PULL
    2.4 本章小结
3 域网文件分发系统设计
    3.1 分发系统的设计目标
    3.2 局域网分发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3.2.1 B/S结构与C/S结构的选择
        3.2.2 软件开发方法和开发语言的选用
        3.2.3 系统运行环境
        3.2.4 后台数据库
    3.3 分发系统功能模块
        3.3.1 控制端
        3.3.2 被控目的端
        3.3.3 服务器端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关键功能模块的研究与实现
    4.1 Socket模式选择与API封装
        4.1.1 连接模式的选择
        4.1.2 套接字模式的采用
        4.1.3 Socket API封装
    4.2 截取屏幕的实现
        4.2.1 找到需要取得控制权限的机器
        4.2.2 截取屏幕的具体实现
    4.3 无人职守自动安装模块
        4.3.1 控制端生成脚本
        4.3.2 被控制端执行脚本
        4.3.3 鼠标和键盘的控制
    4.4 版本判断比较模块
        4.4.1 注册表
        4.4.2 注册表编辑器
        4.4.3 功能实现方法
    4.5 文件传输模块
        4.5.1 文件传输模块的功能
        4.5.2 TCP/IP协议
        4.5.3 实现原理
        4.5.4 相关结构体定义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3)内部网主机非法拨号外联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课题背景与内部网主机非法拨号外联检测的技术现状
2. 内部网主机非法拨号外联检测两种可行的技术路线分析
3. 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研究
    3.1 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的核心技术原理简介
    3.2 主机系统在拨号前后的网络配置变化分析
    3.3 主机路由选择原理概述
    3.4 如何构造合适的网络监听协议数据包
    3.5 如何发送网络监听协议数据包
        3.5.1 使用 TCP/IP堆栈发送数据包技术简介
        3.5.2 使用 NDIS接口发送数据包技术简介
        3.5.3 两种发送数据包的技术机制比较
    3.6 网络嗅探技术及响应分析方法简介
        3.6.1 网络嗅探技术原理概述
        3.6.2 使用 TCP/IP堆栈接收返回数据包技术分析
        3.6.3 使用 NDIS接口接收返回数据包技术分析
        3.6.4 两种接收数据包技术比较
    3.7 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存在的缺陷
    3.8 相应解决措施
4. 基于主机的拨号检测技术研究
    4.1 ADSL和 RAS等拨号上网技术介绍
        4.1.1 ADSL技术综述
        4.1.2 RAS拨号技术综述
    4.2 基于主机的内部网非法拨号外联检测程序开发的技术路线研究
        4.2.1 RAS程序开发要点
        4.2.2 RAS连接过程分析
        4.2.3 ADSL应用程序开发的特点
        4.2.4 Windows系统核心编程
        4.2.5 使用拦截Windows拨号API函数Rasdial()不能检测ADSL拨号上网的原因分析
        4.2.6 Windows API函数
        4.2.7 拦截Windows系统对 WIN32 API函数调用的编程技术研究
        4.2.8 网络驱动程序编程分析
    4.3 DETOURS技术研究
        4.3.1 DETOURS技术的原理分析
        4.3.2 DETOURS技术检测非法拨号外联存在的缺陷
    4.4 对使用虚拟网卡进行ADSL拨号方式的检测
        4.4.1 虚拟网卡ADSL拨号检测技术的主要思想与可行性分析
        4.4.2 PPPoE协议概述
        4.4.3 用 NDIS拦截 PPPoE数据帧的方法简介
        4.4.4 NDIS HOOK原理概述
        4.4.5 基于主机的检测技术可能存在的缺陷
    4.5 代理程序防卸载技术
5. 基于主机的拨号检测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5.1 使用 RASAPI32.DLL库函数拦截主机RAS拨号
        5.1.1 RASAPI32.DLL库函数拦截主机 RAS拨号程序实现流程设计
        5.1.2 RASAPI32.DLL库函数拦截主机 RAS拨号程序关键代码展示
    5.2 使用 DETOURS技术检测内部网非法拨号外联的实现
    5.3 虚拟网卡 ADSL拨号检测技术实现
    5.4 将代理程序注入远程 Explorer的代码实现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独创性声明
致谢

(4)PCI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 课题来源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PCI总线协议与系统硬件结构
    2.1 PCI总线简介
    2.2 PCI总线的特点
    2.3 PCI总线协议概述
        2.3.1 PCI数据传输机制
        2.3.2 PCI编址
        2.3.3 PCI配置空间
    2.4 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2.4.1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要求
        2.4.2 系统的硬件方案
        2.4.3 QL5032接口芯片简介
        2.4.4 QL5032的特点
        2.4.5 数据传输流程
    2.5 小结
第三章 WDM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技术
    3.1 WINDOWS NT系统结构概述
        3.1.1 系统硬件特权等级
        3.1.2 系统内核环境组成
    3.2 WDM驱动程序模型分析
        3.2.1 WDM驱动程序的设计思想与原则
        3.2.2 WDM驱动程序的工作机制
        3.2.3 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
        3.2.4 WDM驱动程序中主要例程
    3.3 WDM驱动程序开发环境的构建
    3.4 小结
第四章 PCI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4.1 驱动程序的功能模块
    4.2 关键部分的实现
        4.2.1 重要的数据结构
        4.2.2 驱动程序初始化
        4.2.3 中断处理过程
        4.2.4 DMA数据传输
        4.2.5 PnP模块
        4.2.6 驱动程序的卸载
        4.2.7 一些注意事项
    4.3 小结
第五章 调试和测试设备驱动程序
    5.1 驱动程序的调试
        5.1.1 使用SoftICE调试设备驱动程序
        5.1.2 设备驱动程序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5.2 设备驱动程序的测试
        5.2.1 设备驱动程序的测试内容
        5.2.2 设备驱动程序的测试过程
    5.3 小结
第六章 设备驱动程序的发布
    6.1 驱动程序的安装发布
        6.1.1 INF文件介绍
        6.1.2 驱动程序INF文件
    6.2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SOURCES文件实例
附录Ⅱ MAKEDRV.BAT文件实例

(5)PCI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PCI总线的发展背景
    1.2 PCI驱动程序的设计与研制
        1.2.1 设备驱动程序概述
        1.2.2 驱动程序的开发环境
    1.3 系统组成及任务要求
        1.3.1 课题来源
        1.3.2 系统组成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1 论文的研究工作
        1.4.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PCI总线概述
    2.1 PCI总线概述
    2.2 PCI总线的系统结构
    2.3 PCI总线的特点
    2.4 PCI总线信号组及其命令
    2.5 PCI总线协议基础
        2.5.1 PCI数据传输机制
        2.5.2 PCI编址
    2.6 PCI总线数据传输
    2.7 传送终止
    2.8 配置空间
第三章 WDM驱动程序模型分析
    3.1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概述
    3.2 Windowds 2000驱动程序的分类
    3.3 WDM内核模式驱动程序的特性
    3.4 WDM驱动程序的工作机制
    3.5 WDM设备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
    3.6 驱动程序的结构和主要例程
        3.6.1 WDM驱动程序的主要工作如下:
        3.6.2 WDM驱动程序入口点
        3.6.3 WDM驱动程序的回调例程
        3.6.4 I/O系统服务分发例程
    3.7 WDM驱动程序所实现的功能
第四章 设备驱动程序类库的设计及实现
    4.1 WDM驱动类库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2 WDM设备驱动程序代码类库的设计与实现
        4.2.1 驱动类(KDriver)
        4.2.2 设备类(KDevice)
        4.2.3 即插即用设备类(KPnpDev)
        4.2.4 物理设备对象类(KPdo)
        4.2.5 I/O请求类(KIrp)
        4.2.6 物理地址类(KPeripheralAddress)
        4.2.7 寄存器空间类(KMemSpace)
        4.2.8 中断类(KInterrupt)
        4.2.9 分发对象类(KDispatcherObject)
        4.2.10 列表类(Klist)、自旋锁列表类(KinterlockedList)、安全中断列表类(KinterruptSafeList)
        4.2.11 自旋锁类(KSpinLock)和取消自旋锁类(CancelSpinLock)
第五章 驱动程序的设计与测试
    5.1 设备驱动程序的编译环境
        5.1.1 设备驱动程序编译环境的建立
        5.1.2 设备驱动程序编译环境的使用
    5.2 设备驱动程序的调试环境
    5.3 PCI数据采集卡的驱动程序设计
        5.3.1 驱动程序的结构分析
        5.3.2 驱动程序的工作流程分析
        5.3.3 PCI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实现
    5.4 驱动程序的安装
        5.4.1 驱动程序的安装过程
        5.4.2 INF文件
        5.4.3 Windows2000服务注册表项
    5.5 驱动程序的调试
        5.5.1 测试驱动程序的常规方法
        5.5.2 调试驱动程序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嵌入式系统中汉字的数字输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绪论
    1.1 汉字与电脑的关系
        1.1.1 计算机处理汉字的主要环节
        1.1.2 计算机处理汉字困难的原因
        1.1.3 汉字输入计算机的主要途径
    1.2 汉字输入法的分类
        1.2.1 语音识别
        1.2.2 手写体汉字识别
        1.2.3 扫描输入
        1.2.4 键盘输入
    1.3 汉字编码的意义
    1.4 汉字编码设计的目标
2 嵌入式系统的选择和编码方案
    2.1 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系统介绍
    2.2 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系统选择
    2.3 编码方案
        2.3.1 系统环境介绍
        2.3.2 本输入法的编码方案
        2.3.3 编码方案的改进方案
        2.3.4 本输入法的进一步改进
        2.3.5 改进方案的设想
    2.4 汉字的内部存储结构
        2.4.1 树形存储结构
        2.4.2 树形存储结构的优点
3 WINDOWS平台上汉字输入法采用的技术
    3.1 动态数据连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
        3.1.1 动态数据连接库(DLL)的特点
        3.1.2 动态数据连接库(DLL)的进入点函数
        3.1.3 动态数据连接库(DLL)进入点函数详解
    3.2 内存映射文件
        3.2.1 内存映射文件的特点
        3.2.2 内存映射数据文件
4 输入法的基本概念
    4.1 消息
    4.2 输入法编辑器IME
    4.3 输入法管理器IMM
    4.4 动态数据连接库
    4.5 内存映射文件
    4.6 输入法上下文
        4.6.1 缺省输入上下文
        4.6.2 输入上下文与窗口的交互
        4.6.3 使用输入上下文
    4.7 输入法的消息
        4.7.1 在ImeToAsciiEx函数中使用消息缓冲区
        4.7.2 使用消息缓冲区
        4.7.3 WM IME COMPOSITION消息
5 IMM/IME输入法的工作过程
    5.1 输入法的安装
        5.1.1 安装路径
        5.1.2 将相应的输入法文件拷贝到系统目录中
        5.1.3 通知系统要安装输入法
        5.1.4 注册表项的添加
    5.2 输入法的使用
        5.2.1 输入法的打开
        5.2.2 本输入法的汉字输入
6 汉字输入法的构成
    6.1 IME转换界面(IME CONVERSION INTERFACE)
    6.2 IME用户界面(IME USER INTERFACE)
        6.2.1 缺省的IME窗口(Default IME window)
        6.2.2 用户界面窗口(UI Window)
        6.2.3 用户界面窗口的组件
7 IME的实现
    7.1 IME转换界面的接口实现
    7.2 IME用户界面的实现
8 安装程序设计
    8.1 安装路径
    8.2 安装输入法
    8.3 注册表项的添加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与其它输入法的不同
    9.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英文摘要
致谢

(7)分布式协同综合虚拟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 试验与测试系统软件的传统开发方法
        1.2.2 试验与测试系统软件的通用开发平台
        1.2.3 试验与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支持平台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开发支持软件系统功能结构描述方法及解释方法研究
        1.3.2 工具包调用与组件调用
        1.3.3 虚拟设备加载及管理技术
        1.3.4 丰富的画面显示及组态功能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IVEMS开发支持平台框架模型
    2.1 传统MCS与现代MCS分析比较
        2.1.1 传统MCS特点
        2.1.2 现代MCS特点
    2.2 IVEMS的特点
        2.2.1 IVEMS是一种实时系统
        2.2.2 IVEMS是异构系统
        2.2.3 IVEMS是多触发机制系统
    2.3 分布式虚拟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架构
        2.3.1 IVEMS的三级结构框架模型
        2.3.2 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的层次化功能模型
        2.3.3 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VEMS开发支持平台的描述模型
    3.1 分层可视化描述模型
        3.1.1 系统的描述方法分类与比较
        3.1.2 描述模型建立符号集的原则
        3.1.3 IVEMS的分层可视化描述模型
    3.2 多层结构的中间件
    3.3 利用中间件构筑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3.4 描述模型的关键技术
        3.4.1 组态软件技术
        3.4.2 分布式系统的同步
        3.4.3 可视化技术
        3.4.4 数据管理技术
        3.4.5 构件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源代码复用的IVEMS开发支持平台类库设计
    4.1 面向对象的分析及设计方法概述
        4.1.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4.1.2 面向对象程序开发原则
        4.1.3 对象的设计
    4.2 IVEMS开发支持平台类库设计时需解决的问题
        4.2.1 软件实时性
        4.2.2 多任务,多进程和多线程
        4.2.3 进程间时钟同步
        4.2.4 线程间同步与互斥
        4.2.5 内存管理
        4.2.6 工具调用
        4.2.7 容错处理
    4.3 IVEMS的开发支持平台中数据管理
        4.3.1 数据管理方式研究
        4.3.2 数据管理应解决的问题
    4.4 程序代码类库的实现
        4.4.1 AD控制类
        4.4.2 DA控制类
        4.4.3 DI控制类与DO控制类
        4.4.4 数据采集类
        4.4.5 通信管理类
        4.4.6 通信处理类
        4.4.7 显示处理类
        4.4.8 验后处理类
        4.4.9 邮箱管理类
        4.4.10 工作站资源管理类
        4.4.11 运行期管理类
        4.4.12 用户界面代理
        4.4.13 数据管理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二进制代码复用的IVEMS开发支持平台设计
    5.1 程序的开放性与软件复用技术分析
        5.1.1 程序的开放性与软件复用
        5.1.2 软件复用的关键技术
    5.2 基于DLL的分布式测控平台描述模型类库
        5.2.1 基于DLL的代码复用
        5.2.2 利用LabWindows/CVI的工具构造测控平台
        5.2.3 LabWindows/CVI的工具调用
    5.3 基于COM的分布式IVEMS开发支持平台
        5.3.1 关于COM的基本概念
        5.3.2 COM的基本特性
        5.3.3 建立基于COM的IVEMS开发支持平台的方法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类库的IVEMS开发支持平台实现
    6.1 基于DLL的LABWINDOWS/CVI工具调用程序实现
        6.1.1 LabWindows/CVI环境下创建DLLs
        6.1.2 程序流程
    6.2 基于类库的IVEMS开发支持平台平台程序实现
        6.2.1 系统级(子系统级)
        6.2.2 工作站级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论文参考文献)

  • [1]P2P系统开发工具研究[D]. 李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S1)
  • [2]局域网文件自动分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金雅琨.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4)
  • [3]内部网主机非法拨号外联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D]. 兰昆. 四川大学, 2005(02)
  • [4]PCI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研究与开发[D]. 阮书坤.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 [5]PCI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的研究与设计[D]. 郭晓辉. 西北工业大学, 2004(03)
  • [6]嵌入式系统中汉字的数字输入技术研究[D]. 吕继兴. 河北农业大学, 2003(03)
  • [7]分布式协同综合虚拟试验与测试系统开发支持平台[D]. 唐剑. 西北工业大学, 2002(01)
  • [8]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三)[J]. 王卉. 家庭电子, 2001(03)
  • [9]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二)[J]. 王卉. 家庭电子, 2001(02)
  • [10]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J]. 王卉. 家庭电子, 2001(01)

标签:;  ;  ;  ;  ;  

Windows98注册表修改大全(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