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环保电池——硅能源电池

一种绿色环保电池——硅能源电池

一、一种绿色环保蓄电池——硅能蓄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盖忠伟,张家贵,姚俊林[1](2022)在《一种舰船直流保护开关模拟短路试验装置》文中认为本文为了实现对舰船直流电力系统中直流保护开关的短延时、长延时保护特性进行试验,模拟短路过程恢复电压特性,在保护开关电弧熄灭后,提供恢复电压。特提出了一种直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模拟装置的设计方案,并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主要由电压模拟装置(蓄电池组)、可调电阻柜、开关柜(含电感、合闸后备开关、试验安全保护开关)、远程控制台(试验测控系统)组成。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功能可靠、测试准确的特点,达到了设计要求。

盛宇博[2](2021)在《氨氮野外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在吉林嘉恒地质环境测绘有限公司合作项目野外水质原位监测系统的资助下,围绕对重要水质污染指标氨氮在自然水域实时在线监测的需求,研制氨氮在线监测系统样机。为满足监测系统在开放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测量准确度要求,本文重点对氨氮的检测方法与传感器抗干扰技术进行研究,为建立实时高效的水质氨氮监测系统奠定理论基础。水质氨氮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水中氨氮超标将会造成鱼虾死亡、藻类大量增殖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实现野外水域氨氮远程、准确、快速实时在线监测,本课题基于铵离子选择性电极开发一套免化学试剂的氨氮在线检测系统。并针对电极易受环境因素干扰的问题,将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引入到检测算法的优化中,实现对氨氮监测方法的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系统在野外开放水域检测的抗干扰能力与精度。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氨氮检测方法的选择。分析各种现有氨氮测量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与适用场景,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实际使用要求,提出采用铵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作为系统的氨氮测量方法,并对该电极的性能参数、检测流程进行分析、验证。2)氨氮在线监测系统测量部分关键技术研究。针对野外环境下氨氮检测易受环境因素干扰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的问题,设计干扰实验,分析野外环境下影响氨氮检测的主要干扰因素。针对影响因子之间相互耦合并对结果影响表现为非线性的现象,提出将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应用在电极抗干扰检测中。并针对该算法输入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以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输入参数,提高了算法的科学性与建模的准确度。实验表明,该算法建立的氨氮抗干扰检测模型,决定系数为0.998,测试集平均误差1.88%,误差基本集中在4%以内,满足国标要求,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检测能力和较高的准确度与稳定性。3)氨氮在线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与整体机械结构设计。选用STM32F407ZGT6作为系统主控MUC设计了系统硬件控制电路;选用USR-G780型4G LTE DTU通过GPRS通讯技术实现系统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同时系统内部采用RS485总线与DTU连接通讯;设计系统机械结构,根据功能划分为供能模块、浮体和仪器仓;计算系统总体功耗,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设计了系统的供能模块。4)对系统总体性能进行测试。设计了稳定性、精度与实际水样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检测精度高、检测结果与国标法一致性较好,能够满足野外环境下对水质氨氮实时在线监测的要求。

李鑫[3](2020)在《野外水质原位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野外水质与人类的发展和众多生物的生存息息相关。随着工农业发展以及生活污水的大肆排放,野外水质的污染程度愈演愈烈,水质监测是预防野外水质污染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水质监测方式主要有采集水样后实验室分析、便携式仪器现场检测以及站房式自动在线检测等,存在建设成本高、维护量大和耗能大等缺点。使用传统的化学法检测水质不但耗时久,而且易发二次污染,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野外水质原位检测需求。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更绿色、更精准、更高效的水质监测系统,对提高水质检测技术、及时管理水污染情况以及健全水质监测制度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野外原位环境下进行的水质监测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水质监测现状,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pH、溶解氧、温度等水质指标的检测原理进行探究,从理论上重点分析了紫外光谱法和电位分析法的原理和测量技术;其次,根据目前野外环境下水质监测的实际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包括机械结构、光学部分和电控部分,同时对太阳能光伏供电的功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野外检测环境,在光学部分中设计了光纤传感探头;然后,针对本系统光学部分中所检测的水质指标COD的检测精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影响COD检测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波长、温度、浊度在测量中的影响,并予以消除。同时初步探究了干扰离子对COD检测的影响及解决方法;最后,对COD干扰因素及各水质指标检测的预测模型进行实际水样的验证,对比检测结果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检测准确度符合要求,具有普遍应用价值。选择长春伊通河河水对系统样机进行现场测试,验证系统设计可行性与适用性。本课题研制的野外水质原位监测系统具有智能化、原位化、绿色化等优点,适用于野外河流、湖泊的水质监测。

张书霖[4](2018)在《一种绿色太阳能采储光遮阳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设计了一种绿色太阳能采储光遮阳系统。该系统由条状软质太阳能板、滑槽连杆、连接扣、采光器、硅能电池组成。系统运行时,打开寻光器开关,自动捕捉太阳位置,使软质太阳能板与太阳成角适当,最大面积、最久时长采光。利用硅能电池提高储电效率,解决了以往太阳光板只能固定角度、单一角度采光和电池储电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当关闭寻光器开关时,用户可手动调节叶片角度,起到百叶窗的作用,满足用户对于室内光照的需求。有效提高太阳能板的产电效率,进而实现家庭用户以及各类酒店、办公写字楼的各窗户产电、利用清洁太阳能能源的设计目标。

王筱璇[5](2017)在《变电站直流电源硅能蓄电池智能监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蓄电池是直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做为后备电源自上世纪以来普遍用于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尤其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直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变电站的蓄电池作为继电保护装置、信号、通信、事故照明等重要负荷的供电电源,它的供电的可靠性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保证变电站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供电可靠性,对变电站蓄电池组的状态进行实时有效监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今变电站对直流电源的监控仅仅是对整体电池组的温度,端电压进行监测,并没有对单体蓄电池状态进行具体监测,这样很容易造成单体蓄电池的损伤,从而影响直流电源的运行。本文以现今变电站的蓄电池运行状态为背景,首先研究了阀控式硅能蓄电池的原理、特性,较铅酸蓄电池的优点;然后对直流电源的充电方式进行分析,在Buck变换器加闭环控制实现对蓄电池组充电过程的控制,最后实现通过对单个蓄电池的电压、电流、整体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单体蓄电池进行荷电状态的预测。本文采用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来预测变电站蓄电池的荷电状态。随后,在比较传统型LMBP神经网络和改进型LMBP神经网络在蓄电池荷电状态预测上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改进型LMBP神经网络的蓄电池的荷电状态预测模型,并用MATLAB建模和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设计了直流系统监控的上位机并搭建实验样机,可以在监控页面上监控到蓄电池的状态并且可以预测荷电状态,对电压和荷电状态出现问题的蓄电池及时的故障检测。

王慧[6](2017)在《居住建筑新型通风窗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窗是建筑重要的组成构件之一,它影响着建筑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采暖三大方面。由于窗体容易散热,造成的热损失较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自然通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使用空调设备成为导致当前环境、能源和室内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当下社会,能源危机亟待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雾霾情况频繁发生,综合以上各因素,急需对建筑的窗体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得出一种既能应对当前环境危机又能有效满足人们室内环境需求的窗体设计方案。本文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现在的室内外的空气环境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目前自然通风技术(通风器、通风窗、双层玻璃幕墙、中央新风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在当前环境下,需要考虑新的建筑自然新风技术。这种技术既能为室内提供健康干净的新鲜空气,又要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本文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通风器和中央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以及优缺点进行简单的描述。通风器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但是由于独立存在,需要进行整合设计。中央新风系统能为室内提供良好的风环境,但是更适用于新建建筑,施工工艺较复杂。对通风窗技术和双层玻璃幕墙的工作原理和分类以及典型案例的应用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得出这两种技术通风效果不明显,而且受季节和天气因素影响,并不能随时按使用者的需求达到满意的通风换气量。最后提出一种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并针对目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即:建筑通风与节能的关系——光伏系统;建筑通风与除霾——复合功能HEPA过滤系统。同时考虑和如何对新型通风窗进行一体化设计。本文第三章对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说明,然后又对组成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的各构件的应用现状进行市场调研,对家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转化率、蓄电池的使用性能、直流横流风机的通风量、以及复合功能HEPA滤网的过滤效果进行调研研究。然后根据居住建筑的房间参数和人居使用面积以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对建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的要求,设计和计算出典型案例的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的各个构件的尺寸与选型,制作用户设备选择表。本文第四章对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的采光性能进行计算,得出它能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对居住建筑采光的要求。然后用CFD对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的热工性能进行模拟和分析。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模拟了双层通风窗的热工性能。用PHOENICS对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的通风性能进行分析,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分别模拟了开窗通风和空调技术通风的效果。得出对比试验结果,在夏季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比空调技术和普通开窗通风的效果好。但是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最后一章,根据模拟和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新型通风窗的改进方式提出建议。

李志阳[7](2015)在《多功能小型光伏充电站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如今智能手机、Ipad、广场舞音箱等电子设备日益普及,但其耗电快的通病也让使用者倍感困扰。尤其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校园等大家驻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却罕有可应急充电的设施。这些设备的供电电源一般为5V、6V、12V直流,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集充电和LED照明功能的太阳能光伏小型充电站,作为户外休闲座椅的配套设施。

韩志凌,张胜宝[8](2014)在《纳米硅胶体蓄电池在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较短、维护复杂、回收困难,限制了其在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中的应用。而纳米硅胶体蓄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经过技术改进的铅酸蓄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介绍纳米硅胶体蓄电池的材料特点、结构特点及与其他类型的蓄电池的特性比较,可知纳米硅胶体蓄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运行温度、维护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等方面有优势,较符合对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环保要求和苛刻环境下保障设备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钟奇振[9](2009)在《探营香港国际环保博览会》文中指出周日约上三五好友去打高尔夫球,是许多成功人士的休闲首选。然而,在优雅的挥杆中,你是否知道,那个小小的用来支撑和垫高高尔夫球的木制高尔夫球钉,却耗费了

黄晓辉[10](2007)在《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潜艇蓄电池充电系统是潜艇电力推进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潜艇的动力性能、隐蔽性能和续航能力。而这些都与潜艇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密切相关,如何设计出可靠、安全的充电控制系统使之能够最大程度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增加潜艇的续航能力一直是潜艇蓄电池充电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潜艇混合电力推进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较之传统推进系统的优越性,随后介绍了现有各种蓄电池的优缺点以及潜艇推进系统对蓄电池的要求,指出了选择硅能蓄电池作为潜艇充电系统所用蓄电池的原因。详细分析了各种现有的蓄电池充电方法后,指出了选择分级恒流充电方法作为潜艇蓄电池充电方法的原因。讨论并分析了蓄电池的几种模型,提出一种针对硅能蓄电池的建模方法:实验法,并给出了实验法建立模型的步骤,最后建立了硅能蓄电池的实验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系统仿真软件建立了蓄电池充电系统各个部分的仿真模型,并针对实际系统的几种典型工况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仿真波形及理论分析。完成了以TMS320LF2407 DSP为控制核心的潜艇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对系统的软硬件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分别作了详细的阐述。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开发了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器,并在模拟试验平台上验证了设计的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的具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其控制性能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二、一种绿色环保蓄电池——硅能蓄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绿色环保蓄电池——硅能蓄电池(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舰船直流保护开关模拟短路试验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直流保护开关短路特性检测现状
2 直流保护开关模拟短路试验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电压模拟装置(蓄电池柜)设计
4 开关柜设计
    4.1 开关选型
    4.2 电感
    4.3 电压电流检测
5 可调电阻柜设计
6 远程控制台(试验测控系统)设计
7 结论

(2)氨氮野外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氨氮在线监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智能算法在氨氮含量监测中的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第2章 氨氮检测方法研究
    2.1 光学法检测
        2.1.1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2.1.2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1.3 气相分子吸收色谱法
        2.1.4 荧光法
    2.2 电化学法检测
        2.2.1 滴定法
        2.2.2 选择性电极法
    2.3 基于铵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氨氮测量
        2.3.1 铵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原理
        2.3.2 铵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际响应分析
    2.4 铵离子选择性电极干扰因素分析
        2.4.1 温度影响分析
        2.4.2 pH值影响分析
        2.4.3 一价阳离子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铵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氨氮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1 氨氮在线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3.1.2 氨氮在线监测系统总体方案
        3.1.3 系统工作原理
    3.2 系统硬件设计
        3.2.1 主控模块选择
        3.2.2 STM32 最小系统
        3.2.3 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
        3.2.4 AD转换模块
        3.2.5 数据传输
        3.2.6 电源模块设计
    3.3 系统结构设计
        3.3.1 结构设计
        3.3.2 供能模块设计与选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铵离子选择性电极抗干扰检测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氨氮抗干扰检测研究
        4.2.1 支持向量回归机理论研究
        4.2.2 SVR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4.3 氨氮抗干扰检测模型建立
        4.3.1 确定模型输入
        4.3.2 建模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4.3.3 建立PSO-SVR抗干扰测量模型
        4.3.4 模型测量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5.1 各辅助测量模块实际检测实验
        5.1.1 pH值测量模块测试
        5.1.2 溶解氧检测模块测试
    5.2 数据传输测试
        5.2.1 Modbus通讯协议
        5.2.2 系统在线监测平台
    5.3 系统总体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3.1 系统测量准确度与精密度实验
        5.3.2 系统稳定性实验
        5.3.3 实际水样对比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野外水质原位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水质监测技术与产品研究进展
        1.2.2 国内水质监测技术与产品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质指标的检测原理
    2.1 水质COD紫外光谱法检测原理
        2.1.1 光学分析法基础
        2.1.2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机理
        2.1.3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s Law)
        2.1.4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特性
    2.2 水质PH电位分析法检测原理
        2.2.1 原电池理论
        2.2.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
        2.2.3 pH直接电位法测定原理
    2.3 溶解氧电化学法检测原理
    2.4 温度热电偶法检测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1 系统基本要求
        3.1.2 系统组成
        3.1.3 系统工作原理
    3.2 系统结构方案设计
        3.2.1 机械结构设计
        3.2.2 系统供电部分的选型及功耗计算
    3.3 光学系统设计
        3.3.1 光学系统构架设计
        3.3.2 光源的选择
        3.3.3 光学探测仪器的选择
        3.3.4 光纤传感探头设计
    3.4 电路系统设计
        3.4.1 电路系统总体设计
        3.4.2 最小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3.4.3 水质监测模块电路设计
        3.4.4 GPS模块电路设计
        3.4.5 4G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4.6 电源模块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质COD检测的干扰因素探究与消除
    4.1 波长研究
        4.1.1 波长对COD检测的影响
        4.1.2 最佳检测波长的选取
    4.2 温度研究
        4.2.1 温度对COD检测的影响
        4.2.2 温度补偿模型的建立
        4.2.3 误差分析
    4.3 浊度研究
        4.3.1 浊度对COD检测的影响
        4.3.2 浊度补偿模型的建立
    4.4 干扰离子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质指标检测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野外测试实验
    5.1 COD预测模型的建立
    5.2 COD干扰因素野外验证实验
        5.2.1 波长实验
        5.2.2 温度实验
        5.2.3 浊度实验
    5.3 PH预测模型的建立
    5.4 溶解氧预测模型的建立
    5.5 野外水质测试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及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一种绿色太阳能采储光遮阳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简述
二、基于现状研发的一种绿色太阳能采储光遮阳系统
    (一) 整体安装与设备特色
    (二) 软质太阳能板部分
    (三) 硅能电池部分
    (四) 寻光器部分
三、产品相关测试数据
四、结语

(5)变电站直流电源硅能蓄电池智能监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硅能蓄电池发展现状
        1.2.2 变电站直流电源智能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硅能蓄电池储能系统研究
    2.1 硅能蓄电池简介
        2.1.1 硅能蓄电池的基本特性
        2.1.2 硅能蓄电池的基本概念
        2.1.3 蓄电池特性曲线
    2.2 硅能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2.3 蓄电池模型的建立
    2.4 直流电源储能系统结构与控制策略
        2.4.1 BUCK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2.4.2 Buck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2.5 系统的工作原理
    2.6 本章小结
3 变电站蓄电池荷电状态的预测
    3.1 BP神经网络
        3.1.1 BP神经网络理论
        3.1.2 BP神经网络算法
    3.2 Levenberg-Marquardt最优化方法BP算法
    3.3 改进型LMBP算法
    3.4 预测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4 直流系统的仿真分析
    4.1 直流电源储能系统仿真分析
        4.1.1 仿真模型搭建
        4.1.2 储能系统仿真结果
    4.2 SOC预测仿真结果分析
    4.3 检测电路设计
    4.4 通讯电路设计
    4.5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试验样机及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5.1 系统设计
        5.1.1 组态王介绍
        5.1.2 软件平台的设计
    5.2 样机设计
    5.3 监控系统界面
        5.3.1 系统登录界面
        5.3.2 监控主页面
        5.3.3 蓄电池监控情况柱状图显示界面
        5.3.4 蓄电池历史数据显示界面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居住建筑新型通风窗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来源与背景
        1.1.1 研究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3.1 通风窗研究发展动态
        1.3.2 中央新风系统研究现状
        1.3.3 通风器研究现状
        1.3.4 总结与评价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自然新风技术类型、原理及应用
    2.1 自然新风技术简介
    2.2 通风器
        2.2.1 通风器分类
        2.2.2 通风器的工作原理
        2.2.3 通风器的优缺点
    2.3 中央新风系统
        2.3.1 中央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2.3.2 中央新风系统的分类
        2.3.3 中央新风系统的优缺点
    2.4 通风窗
        2.4.1 通风窗分类
        2.4.2 通风窗的工作原理
        2.4.3 通风窗的优缺点
    2.5 双层玻璃幕墙
        2.5.1 双层玻璃幕墙分类
        2.5.2 双层玻璃幕墙的工作原理
        2.5.3 双层玻璃幕墙的优缺点
    2.6 双层光伏通风窗
        2.6.1 双层光伏通风窗的构造
        2.6.2 双层光伏通风窗的工作原理
        2.6.3 双层光伏通风窗的应用现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自然通风技术—光伏动力通风窗设计
    3.1 济南市居住情况调研
        3.1.1 济南市居住条件问卷
        3.1.2 济南市市民室内环境满意状况问卷
        3.1.3 济南市居住建筑室内风环境测试
        3.1.4 调研小结
    3.2 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
        3.2.1 工作原理
        3.2.2 基本构造
        3.2.3 光伏动力通风窗电路原理
        3.2.4 通风器部分控制要求
    3.3 新型通风窗设备使用情况调研
        3.3.1 太阳能电池组件
        3.3.2 蓄电池组
        3.3.3 直流横流风机
        3.3.4 HEPA净化过滤网
        3.3.5 吸声材料
    3.4 本研究中新型通风窗的选型
        3.4.1 新型通风窗的尺寸
        3.4.2 直流横流风机
        3.4.3 光伏蓄电池
        3.4.4 太阳能电池组件
    3.5 设备选择则表
        3.5.1 本研究中各设备型号
        3.5.2 用户选择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的性能计算与模拟—以济南地区为例
    4.1 济南的气候条件
        4.1.1 光气候条件
        4.1.2 风气候条件
    4.2 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采光性能计算
        4.2.1 天然照度计算
        4.2.2 窗户的采光计算
    4.3 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通风性能模拟
        4.3.1 通风模型建立
        4.3.2 模拟结果数据分析
        4.3.3 模拟结论
    4.4 新型光伏动力通风窗热工性能模拟
        4.4.1 实验模型参数
        4.4.2 实验数据分析
        4.4.3 实验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5.2.1 创新点
        5.2.2 研究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济南市市民室内环境调查问卷
    附件二:济南市市民人均使用面积问卷
    附件三:网络图片网址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7)多功能小型光伏充电站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设计
2 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的选择
3 主要电路模块设计
    3.1 稳压电路模块设计
    3.2 LED驱动模块设计
4 结语

(8)纳米硅胶体蓄电池在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米硅胶体蓄电池材料及结构特点
    1.1 材料特点
    1.2 结构特点
2 纳米硅胶体蓄电池性能特点
3 纳米硅胶体蓄电池在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3.1 纳米硅胶体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宽
    3.2 纳米硅胶体蓄电池的设备定检次数少
    3.3 纳米硅胶体蓄电池的维护工作量小
4 结语

(9)探营香港国际环保博览会(论文提纲范文)

吃剩不浪费——厨余分解器
小小水力发电站——微水力发电装置
蓄电池新概念——硅能蓄电池
香港国际环保博览瞄准绿色大珠三角

(10)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课题所研制的系统在混合电力推进系统中的地位
    1.3 蓄电池充电技术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充电系统所用蓄电池的选型
    1.5 课题介绍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蓄电池充电基础理论及其数学模型
    2.1 硅能蓄电池基本特性
    2.2 电池快速充电基础理论
    2.3 课题研究的充电系统采用的快速充电方案
    2.4 蓄电池浮充充电
    2.5 蓄电池组充电程度的判定
    2.6 蓄电池模型的建立
3 潜艇蓄电池充电系统仿真
    3.1 潜艇蓄电池充电系统各子系统建模
    3.2 潜艇蓄电池充电系统的仿真算法选择
    3.3 潜艇蓄电池充电系统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4 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硬件总体框图
    4.2 TMS320LF2407 DSP 芯片的基本特征
    4.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 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功能及其结构
    5.2 主程序的编写
    5.3 程序编写及调试中的细节处理
6 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模拟测试实验
    6.1 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模拟测试平台介绍
    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一种绿色环保蓄电池——硅能蓄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舰船直流保护开关模拟短路试验装置[J]. 盖忠伟,张家贵,姚俊林.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2(01)
  • [2]氨氮野外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盛宇博.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2)
  • [3]野外水质原位监测系统研究[D]. 李鑫.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4]一种绿色太阳能采储光遮阳系统[J]. 张书霖. 科技风, 2018(33)
  • [5]变电站直流电源硅能蓄电池智能监控的研究[D]. 王筱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6]居住建筑新型通风窗设计研究[D]. 王慧. 山东建筑大学, 2017(10)
  • [7]多功能小型光伏充电站的设计与实现[J]. 李志阳. 电子制作, 2015(08)
  • [8]纳米硅胶体蓄电池在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中的应用[J]. 韩志凌,张胜宝.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9]探营香港国际环保博览会[J]. 钟奇振. 环境, 2009(12)
  • [10]潜艇蓄电池分级恒流充电控制系统的研究[D]. 黄晓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一种绿色环保电池——硅能源电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