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及意义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及意义

一、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丛羽,季康寿,李小娟[1](2022)在《中药汤剂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近五年中药汤剂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用药规律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1月—2020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药汤剂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英文随机对照研究,导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含203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或单用中药汤剂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可显着降低总胆固醇[MD=-0.88,95%CI(-1.19,-0.58),P<0.000 01],降低三酰甘油[MD=-0.45,95%CI(-0.48,-0.42),P<0.000 01],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38,95%CI(-0.68,-0.08),P=0.01],降低空腹血糖[MD=-1.02,95%CI(-1.41,-0.63),P<0.000 01],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MD=-1.50,95%CI(-1.99,-1.02),P<0.000 01],降低糖化血红蛋白[MD=-1.15,95%CI(-1.46,-0.83),P<0.000 01],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11,95%CI(0.01,0.20),P=0.03]及临床综合疗效[MD=1.23,95%CI(1.16,1.30),P<0.000 01]。所用最多的为补益药,丹参为使用频次最高的单味药。结论以补益药为主的中药汤剂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疗效显着,安全性尚不明确,仍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支持。

张苏[2](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在证型分布间的关系与差异,寻找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T2DM合并血脂异常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248例,由研究人员使用统一拟定的调查量表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和相关临床理化指标。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肺胃热盛证>脾肾阳虚证。2.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及常见并发症在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1)性别:男性以湿热内蕴证为主,气阴两虚证、肺胃热盛证次之,女性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次之;(2)年龄:呈肺胃热盛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分布的趋势;(3)病程:呈肺胃热盛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分布的趋势;(4)BMI:呈湿热内蕴证>肺胃热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分布的趋势;(5)吸烟史:以湿热内蕴证为主,气阴两虚证次之;(6)饮酒史:以湿热内蕴证为主,气阴两虚证次之;(7)常见并发症:发生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次之;发生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次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以肝肾阴虚证为主,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次之;发生糖尿病性肾病的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次之。3.理化指标:(1)血糖指标:仅空腹血糖(FPG)在证型分布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经两两比较未见组间存在显着差异;(2)血脂指标:湿热内蕴证甘油三酯(TG)水平显着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湿热内蕴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着高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P均<0.05;湿热内蕴证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着低于肝肾阴虚证,P<0.05;(3)血栓前状态指标:肺胃热盛证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着低于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湿热内蕴证的FIB水平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P均<0.05;肺胃热盛证的D-二聚体水平显着低于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均<0.05;(4)其他指标:脾肾阳虚证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着高于肺胃热盛证和肝肾阴虚证,P均<0.05;脾肾阳虚证的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显着高于其余四组,肝肾阴虚的U-m ALB水平亦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均<0.05;肺胃热盛证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小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均<0.05。4.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1)肺胃热盛证与湿热内蕴证:年龄、病程、吸烟史、糖尿病性肾病病史、LDL-C、HDL-C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2)肺胃热盛证与气阴两虚证:病程、糖尿病性肾病病史、FPG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3)肺胃热盛证与肝肾阴虚证:年龄、病程、糖尿病性肾病病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4)肺胃热盛证与脾肾阳虚证:年龄、饮酒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5)湿热内蕴证与气阴两虚证:吸烟史、TG、LDL-C、HDL-C、IMT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6)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LDL-C、HDL-C、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7)湿热内蕴证与脾肾阳虚证:饮酒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8)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9)气阴两虚证与脾肾阳虚证:饮酒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10)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T2DM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肺胃热盛证>脾肾阳虚证。2.中医证型分布在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病程、BMI、吸烟史、饮酒史及常见并发症病史间存在显着差异。3.FPG、TG、LDL-C、HDL-C、FIB、D-二聚体、Hcy、U-m ALB、IMT在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显着差异。4.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性肾病病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史、FPG、TG、LDL-C、HDL-C、U-m ALB、IMT为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

张继发[3](2021)在《T2DM患者血脂异常调查及探讨宋平教授治疗T2DM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分析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第二部分通过数据挖掘探究国医堂专家宋平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组方规律。第二部分要点如下: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宋平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作为参考。方法:收集符合诊断及纳排标准的患者性别、年龄、化验、处方等资料,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处理,输出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高频药物及常用组合,分析组方用药规律和特色,并通过熵聚类分析新方的临床意义,并用图、表等形式展示。结果:(1)四气五味归经:四气以寒性药物最多,其次是温性、平性药物;五味以甘味药物最多,其次是苦味、辛味药物;归经以肝经药物最多,其次是肺经、脾经、心经、胃经和肾经药物。(2)高频药物: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等为主,代表药物有黄精、天花粉、玉竹、五味子、白术、丹参、绞股蓝、虎杖、荠菜花。(3)常用组合:天花粉-玉竹-黄精、天花粉-白术、玉竹-黄精-五味子、葛根-天花粉-黄精、天花粉-生地黄、白术-五味子、丹参-茯苓、白术-茯苓。(4)熵聚类新方:A旋覆花_白花蛇舌草_白及_白茅根_荠菜花,B知母_磁石_青皮_黄柏_车前子,C枳壳_莱菔子_厚朴_竹茹_陈皮_半夏,D金樱子_金银花_蝉蜕_桑白皮,E凌霄花_地骨皮_白鲜皮_地肤子_苏木,F生地黄_玉竹_天花粉_白术_山药_降香_远志_三七_合欢皮_郁金_首乌藤。结论:通过对宋平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总结本病的核心病机为“气阴两虚、湿热瘀阻”,临床用药以甘寒为主,寒以清热,甘以养阴,适当加入温通经络血脉之品,以活血化瘀。从归经上看,入肝经、肺经、脾经最多,重在调理全身上中下三焦气机,以通为用,气机通畅则无以聚湿生痰生瘀。常用药物及药物组合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符合气阴两虚、湿热瘀阻的基本病机。通过熵聚类分析得出新方以湿热瘀阻主要病机兼夹其他症状表现时的治法,值得参考选用。

黄馥桦[4](2021)在《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预测模型的构建及综合代谢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低收入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及综合代谢现状,揭示影响低收入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低收入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线数据库,为循证医学提供依据,实现糖尿病患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中顺序性解释策略,按照量性-质性的研究顺序进行,首先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糖尿病健康知识及行为能力量表》、《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人口基本信息资料、既往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情况、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行为管理能力、心理痛苦现状;患者综合的生化代谢指标,探讨患者血糖管理的影响因素;对于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再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入分析。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按%为界分为两组,制定访谈提纲,对各组的个案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最后结合量性研究的结果和质性访谈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客观揭示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影响因素。收集数据经双人编码、核对、数据录入、校对,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正态性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绘制ROC曲线等。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和11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量性研究的结果:(1)低收入2型糖尿患者知识行为量表得分的达标率只有22.14%,23.69%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在中等及以上,需要引起临床关注。(2)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的达标率极低: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为26.41%、血压的达标率为20.39%,血脂的达标率为18%,BMI的达标率为58.44%,综合代谢均达标的患者只有5位,占比0.97%。(3)经单因素及进一步的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知识量表得分、行为量表得分、心理痛苦量表得分是Hb A1c达标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进一步计算知识量表、行为量表得分、心理痛苦量表得分在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与否中的临界点,得出三个量表对于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与否中的临界点分别为44.5、47.5、36.5。(4)68.7%的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参加过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培训,81.6%的患者最希望通过医生的介绍来获取疾病的相关知识,最希望得到的糖尿病管理知识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以及患病时的护理,他们无法坚持饮食、运动、及药物等自我管理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知识。2.质性访谈的结果:(1)血糖控制的保护因素:规范的自我管理,包括药物、监测血糖、获取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坚持运动、严格管理好饮食、定期复查以及综合控制;患者优秀的个人品、个体特征、患者对待疾病的心态、心情的调节;良好的环境因素的支持。(2)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患者缺乏规范的、综合的自我血糖管理,血糖控制率低下;患者缺乏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有关,对血糖管理、控制的知晓率低下;患者个人的品质、对待疾病的态度等自身因素相关;缺乏患者周围的环境因素如家庭、社区等的支持。结论:1.低收入2型糖尿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较低,存在与糖尿病相关的心理痛苦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关注。2.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达标率极低,血糖、血压、血脂综合代谢均达标的患者只占0.97%。3.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知识量表得分、行为量表得分、心理痛苦量表得分是影响Hb A1c达标与否的主要因素。患者规范的自我管理、优秀的个人品质及良好的环境支持是促进糖化达标的保护性因素;相反,患者缺乏规范的、综合的自我管理、消极地应对疾病的态度及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是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4.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的知识非常欠缺,并且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这也是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

蒋丹[5](2021)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关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variation index,HGI)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布的临床特点,探讨HGI与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685例。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等。同时,对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测,其中包含空腹血糖值(FP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等指标。同时收集患者的血压指标,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同时依据动脉硬化指数(AI)计算公式来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对685例入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者HGI计算后,采用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高HGI组(H-HGI)、低HGI组(L-HGI)、中HGI组(M-HGI),分析各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血压和动脉硬化指数等中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GI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危险度。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FPG 与 HbA1c 呈正相关(r=0.489,p<0.01),FBG 与 HbA1c线性回归方程为:预测HbA1c=0.3×FPG+5.94,三分位法划定HGI的区间,分为H-HGI(HGI≥0.368%)、L-HGI(HGI≤-0.516%)、M-HGI(-0.516%<M-HGI<0.368%)。(2)2型糖尿病患者中三组在性别、年龄、BMI、饮酒史、吸烟史、TC、BUN、Scr、ALT、BUN/Scr的比较中,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患者中H-HGI组的糖尿病病程、FPG、HbA1c、TG、LDL-C、AI、舒张压、收缩压、谷草转氨酶(AST)、AST/ALT显着高于M-HGI和L-HGI患者;H-HGI组2型糖尿病患者HDL-C显着低于M-HGI和L-HGI患者(p<0.05)。(3)三组患者中HGI与TG、LDL-C、AI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H-HGI组患者中HGI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较M-HGI和L-HGI患者更显着。(4)三组患者中HGI与AST、AST/ALT呈正相关,H-HGI组患者中HGI与肝功能的相关性较M-HGI 和 L-HGI 患者更显着。(5)糖尿病病程(OR=1.267、95%CI=1.036~1.652、p<0.05)、BMI(OR=1.583、95%CI=1.173~1.986、p<0.05)、HbA1c(OR=1.092、95%CI=0.915~1.931、p<0.05)、HGI(OR=1.149、95%CI=1.029~1.328、p<0.001)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6)M-HGI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是L-HGI组的1.629倍,H-HGI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是L-HGI组的2.931倍。(7)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FPG、HbA1c、HGI、舒张压、收缩压、AST、AST/ALT显着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结 论]1.H-HGI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脂异常风险增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高血压的风险升高、肝损伤增加等特点。2.HGI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3.高HGI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血脂水平上升,从而使得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迅速提升。4.HGI与T2DM患者慢性肝损伤关系密切。5.HGI可作为临床预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管并发症潜在指标之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6](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曾山容,邓小敏,易倍吉,丘树林,卢江丽,张欣[8](2021)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85%,往往伴随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近几年,大量的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临床症状,调控血糖和血脂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应用。文章主要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9](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侯宇方[10](2020)在《健脾化湿方对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脾虚湿困型患者在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健脾化湿方,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血糖和血脂数据,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健脾化湿方对本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脾虚湿困型患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方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糖和血脂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统计学意义,评价健脾化湿方对于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进行观察,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一般性资料上,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有降低血糖及血脂的作用,其中,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单项症状中,除形体肥胖症状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善,其余各项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72.72%、21.2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课题研究可表明,健脾化湿方可明显改善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并可增加西药降低血糖、血脂的效果。安全性高,可更深入探究并推广使用。

二、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汤剂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胆固醇
        2.4.2 三酰甘油
        2.4.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4.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4.5 空腹血糖
        2.4.6 餐后2h血糖
        2.4.7 糖化血红蛋白
        2.4.8 临床综合疗效
        2.4.9 不良反应
    2.5 偏倚分析
    2.6 用药规律分析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
    3.2 研究的局限性

(2)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排标准
    2.4 前期准备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合并病情况
    3.3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4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3.5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BMI的关系
    3.6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
    3.7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的关系
    3.8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
    3.9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的关系
    3.10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关系
    3.11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3.12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分布
    2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2.1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BMI的关系
        2.2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吸烟史、饮酒史的关系
        2.3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
    3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关系
        3.1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
        3.2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的关系
        3.3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关系
        3.4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4 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学研究进展
    2 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简历

(3)T2DM患者血脂异常调查及探讨宋平教授治疗T2DM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回顾性调查分析
    1 样本采集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3 统计方法
        1.4 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2.2 2 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情况
        2.3 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分布情况
    3 结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宋平教授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用药规律
    1 目的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采集
    6 研究方法
        6.1 录入数据
        6.2 数据处理
    7 研究结果
        7.1 一般资料
        7.2 中药数据统计
        7.3 组方规律
        7.4 熵聚类新方
讨论
    1 性别年龄分析
    2 四气五味分析
    3 药物归经分析
    4 高频药物分析
    5 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6 新方分析
    7 临床验案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2 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预测模型的构建及综合代谢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现状)
    1.2 相关定义(相关概念)
    1.3 理论依据(理论框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控制现状及血糖管理的量性研究
    2.2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质性研究
第三章 结果
    3.1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控制现状及血糖管理的量性研究
    3.2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质性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及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分析
    4.2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的心理痛苦现状分析
    4.3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控制现状及并发症现状分析
    4.4 糖尿病知识及行为能力量表总、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总分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相关行分析
    4.5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分析
    4.6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结果对临床的启示
    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5.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的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量性研究)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质性研究)
附录三
附录四 糖尿病健康知识及能力评估量表
附录五 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
附录六 质性访谈提纲
附录七 简易智力检测量表(Abbreviated Mental Tes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治疗方式
    3.1 单味中药治疗
    3.2 中药复方治疗
    3.3 中成药治疗
    3.4 针刺治疗
4 结束语

(9)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10)健脾化湿方对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诊断标准
    试验病例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研究现状及分析
    立法遣方
    疗效结果
    临床研究过程中的思考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表1.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表2.临床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介

四、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汤剂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疗效的Meta分析[J]. 丛羽,季康寿,李小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01)
  • [2]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张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T2DM患者血脂异常调查及探讨宋平教授治疗T2DM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用药规律[D]. 张继发.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预测模型的构建及综合代谢现状调查[D]. 黄馥桦. 汕头大学, 2021(02)
  • [5]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关系分析[D]. 蒋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8]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J]. 曾山容,邓小敏,易倍吉,丘树林,卢江丽,张欣. 大众科技, 2021(04)
  • [9]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10]健脾化湿方对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D]. 侯宇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