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直流交流电机

仿直流交流电机

一、仿直流交流电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乐春阳[1](2019)在《直流电网在大型船舶中的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目前直流电网在船舶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工程技术人员需对其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介绍直流电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分析其在船舶特别是电力推进船中的配置和应用趋势,同时提到直流电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为今后接触和了解船舶直流电网提供开阔的思路。

王瑞阳[2](2016)在《基于DSP的交流变频器性能提升的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中,能源需求量超过能源供应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我国,由于生产技术上的不完善,在电能的应用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电能不能被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交流电动机的耗能在整个国家的电能消耗上占有很大比重。针对交流电动机电能利用率低的这一特性,研发出可以对其进行调速和节能的变频器。利用变频器对交流电动机进行调速,从而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变频器是利用内部电力半导体器件IGBT(半导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开断,来把工频电源调整为需要的电压和频率的一种控制设备。在家电、机床等领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本研究中的变频器采用了交-直-交的变频方式。通过整流电路将工频交流电源转变成直流电源,再把直流电转变成电压和频率都可控的交流电,输出给交流电动机。变频器有整流、直流、逆变和控制四个工作过程。完成上述的操作之后,利用外部的控制电路对变频器的输出进行调节,从而得到交流电动机工作所需的频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交流电机的应用情况,描绘了变频器在工艺和节能方面的前景。然后介绍了变频器设计中重要的PWM的控制技术,以及通过DSP芯片TMS320F2810实现SVPWM的方法,找到了电压矢量和磁链矢量之间的关系。再详细地对交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矢量控制的理论方法,推导出了坐标变换的矩阵方程。之后对变频器的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并对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进行选择;最后主要叙述了DSP的结构与算法,利用坐标转换完成数据的规格化处理,通过输出的波形图和温升测试作为对比,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李睿[3](2015)在《基于微分几何的交流电机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截至到20世纪末,大多数板带钢材卷取生产线采用直流电机作为核心引擎。近十几年来,随着液压传动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先进的电力电子变频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交流电动机成为带钢卷取机的主引擎。成品板带材的自动卷取是整个热轧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连续生产线高效率运作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国内外钢铁工业中对卷取机的卷动速度和转矩等多个指标的控制都有很高的要求。那么针对卷取机主卷筒内的交流电动机,设计出更先进的非线性控制算法便成为构造此类电力拖动系统的核心任务。这也正是本课题的工程背景:通过研制新型交流电机的非线性控制器,实现对卷取张力的高性能控制,保证整个带钢生产线的高效连续生产,确保良好的带钢产品产量和质量。本文在交流电动机非线性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涉及了当今非线性控制理论的两大分支。一个分支是“模型论”,即以已知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为前提,进行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开发。另一分支是“调节论”,对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依赖程度不高,而是重点关注如何消除受控系统某状态变量反馈值与设定值的误差,以“依偏差消除偏差”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动态调节系统的输入量,实现对整个系统输出值的跟踪控制。以下是本课题中的主要理论成果:1)以当前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的生产工艺特点为基础,研究含振动因素的带钢卷取张力控制模型,建立与热轧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恒张力控制相适应的卷取机转速规程。提出以微分几何非线性控制方法解决高速连续卷取过程中的张力/卷速间接控制问题。对于交流电动机这一类仿射型非线性系统,首次引入输入-状态稳定(Input-State Stability, ISS)的概念证明基于微分几何的电机非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提出将非线性控制律作用下的仿射非线性系统看作广义互联系统,然后对大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分别讨论ISS特性,再结合小增益定理推证整个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测试验证所述理论的正确性。2)在满足热轧带钢卷取张力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增加考察交流异步电机的铁芯能耗因素,建立了含铁耗因素的电机能耗模型。基于此模型设计卷取机的张力/速度控制系统,并设计出具体的实验配置及实现方案。重点是对于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多输入多输出仿射非线性系统,运用精确反馈线性化(Exact Feedback Linearization, EFL)算法设计出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律和最优控制器。实验数据表明将微分几何非线性控制应用于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系统,可以达到多目标优化控制的效果,在铁芯能耗动态可控的约束条件下,实现转速和转矩的解耦控制。3)提出基于自抗扰控制思想的主动转速补偿控制(Active Speed Compensation Control, ASCC)策略,以克服传统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中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系统的固有缺陷,解决因较大冲击性机械负荷导致的电机转矩脉动和转速降落问题。设计出交流电动机的主动补偿策略,并且在理论上做出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的稳定性论证。最后以仿真测试验证控制策略的良好性能。4)基于对两类非线性控制方法的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将微分几何非线性控制与自抗扰扩张状态观测器相结合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同样以交流异步电动机作为被控对象给出详细的控制算法设计过程,提出并且论证此类非线性控制律存在的理论条件。最后采用一种新颖的仿真技术:基于Saber和Simulink软件平台的联合仿真方法,进行电机控制的仿真研究,验证基于观测器的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EFL&ESO)方法的有效性。

罗坤[4](2014)在《关于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受到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集成电路发展的影响。在多方面的影响下,交流电动机调速性能越来越强。这其中鼠笼式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性能已经达到较高成绩。此功能所具备的主要优势为:简单的结构、较小的体积、较轻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功能性质较高、操作以及维护方便等等。同时与直流电动机相比较,交流电动机功率、转速、电压的允许值都是较高的。所以说,交流变频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

黄耀群[5](2014)在《交流电动机故障分析与维护保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动机作为动力设备,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可以看到,根据性能、用途以及特点等因素,电动机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直流、交流电动机等。本文主要针对交流电动机的日常应用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维护和保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王雪娇[6](2014)在《交流电动机变速负载跟踪控制》文中认为交流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动力装置,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结实耐用,在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交流电机运行时所带的负载往往不是恒定不变的,当电机轻载或空载运行时其效率和功率因数都较低,电能浪费现象严重,因此电动机的能耗控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交流电动机的相关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对交流电动机的功率平衡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变频调速的特性以及负载变化时各运行参数的关系,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负载的变化对电动机运行参数的影响,研究了交流电动机跟踪负载变化的控制方法。其次,分析了SPWM调制技术原理及逆变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完成了基于DSP(TMS320F2812)逆变控制器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包括其逆变主电路、驱动电路以及DSP控制电路的设计,能够实现输出电压、频率以及相位可调节,能够满足对交流电动机的控制需要。最后,搭建了交流电动机负载跟踪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包括逆变器控制电路以及各电动机相关参数的检测电路,力求简单、可靠,通过此平台做了相关控制实验,测得了输出波形与实验数据。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交流电动机变速负载跟踪控制策略是可行的,能实现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通过负载变化调节电动机的输入电压,让它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点,提高了电机运行的效率。对于交流电动机节能控制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苏长胜[7](2013)在《矿井提升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国内外直流、交流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双三电平拓扑结构下3种变频调速系统,即定子侧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同步电动机双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交-直-交电压型双三电平SVPWM变频调速系统在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指出交-直-交电压型双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节能效果较好,最适用于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

李勇,杨耀东,马飞[8](2010)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的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国内外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的发展概况、生产和使用情况,并阐述了国内矿用电动轮自卸因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市场分析预测了发展趋势。

赵亮[9](2010)在《电力推进船舶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电力推进是依靠自身配备的发电设备来获得推进动力的推进方式。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交流电力推进已经成为船舶推进的首选方式,并出现了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同步电机、以及永磁电机多种推进方式并存的局面,而永磁同步电动机以其自身的优势在船舶推进上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近年来交流电机控制技术不断完善,交流电机的多项控制指标均能与直流电机控制性能相媲美。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是继交流电机矢量控制技术之后的又一种新型高效的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它以其自身的众多优点为人们所接受,应用并不断完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直接控制电机转矩,具有优良的静、动态调速性能。本文采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DTC)技术的现状、发展,在分析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PMSM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动机定子磁链轨迹接近圆形,电动机转速、转矩都能够快速、及时的跟踪给定值,系统的静、动态性能都能满足很高的要求;本文在搭建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过程中,未采用传统的在旋转坐标系下来实现PMSM直接转矩控制,而是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实现的。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明了、易于实现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PMSM直接转矩控制同样具有优良的静、动态调速性能;对于电动机转矩的闭环控制采用了零电压矢量,零电压矢量的应用改善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脉动大的缺点。接着本文根据Matlab仿真结果设计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硬件,包括三相整流电路,逆变器电路,电动机定子三相电压、电流的检测电路,功率器件隔离驱动电路,并以TI公司的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对一台额定功率为2.2Kw的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直接转矩控制。

戚成龙[10](2010)在《使用变频技术对我公司节能工作的影响》文中认为我公司2008年推广变频技术以来,每年冬季可节电368.6万千瓦时,全公司可少支出电费258.8万元。

二、仿直流交流电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仿直流交流电动机(论文提纲范文)

(1)直流电网在大型船舶中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船舶直流电网的基本构成
2 船舶直流电网的配置演变
3 船舶直流电网的实船应用
4 船舶直流电网的关键点
5 结论

(2)基于DSP的交流变频器性能提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3 变频器与节能
        1.1.4 变频器与工艺控制
        1.1.5 前景广阔的中国变频器市场
    1.2 电力电子器件的现状与前景
        1.2.1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1.2.2 数字处理器的发展
    1.3 交流变频器的简要工作原理
    1.4 课题研究现状与方案选择
        1.4.1 变频器研究现状
        1.4.2 方案选择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DSP变频器的PWM的控制技术
    2.1 PWM技术在变频控制中的应用
        2.1.1 SPWM技术
        2.1.2 SVPWM技术
    2.2 TMS320F2810简介
        2.2.1 TMS320F2810的特性
    2.3 对称PWM波形的产生
    2.4 空间矢量PWM波形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交流电动机的变频矢量控制原理
    3.1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1.1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的转矩
        3.1.2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VVVF控制
    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
        3.3.1 产生旋转磁场的三种方法
        3.3.2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3.3.3 矢量控制的坐标变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频器硬件电路设计
    4.1 变频器硬件组成
    4.2 功率电路设计
        4.2.1 整流部分
        4.2.2 逆变电路
        4.2.3 光耦驱动电路
    4.3 控制电路的设计
        4.3.1 数码管显示
        4.3.2 按键扫描电路
        4.3.3 片外存储器
        4.3.4 采样电路
        4.3.5 DSP存储于仿真接口电路
    4.4 电源设计
        4.4.1 功率电路电源
        4.4.2 DSP控制电路电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频器系统的软件结构与系统验证
    5.1 变频器控制系统
        5.1.1 变频器控制系统原理
        5.1.2 DSP编程结构
    5.2 规格化处理
        5.2.1 电流规格化处理
        5.2.2 sinθ和cosθ的计算与规格化处理
    5.3 转子磁链位置计算
    5.4 PI控制算法
        5.4.1 PI控制原理
        5.4.2 数字PI调节算法
        5.4.3 数字PI控制器的参数选择
        5.4.4 采样周期的选择
    5.5 SVPWM的实现方法
        5.5.1 通过软件实现电压空间矢量PWM的编程方法
        5.5.2 t0、t1、t2的确定
    5.6 数字滤波抗干扰技术
    5.7 系统验证
        5.7.1 整机输出波形的测试
        5.7.2 整机温度测试
    5.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T255温度与电阻对应关系

(3)基于微分几何的交流电机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插图清单
1 绪论
    1.1 课题的工程背景
    1.2 非线性控制理论综述
        1.2.1 非线性控制理论分为两大分支
        1.2.2 微分几何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发展
        1.2.3 非线性控制理论的不足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2 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生产工艺及数学模型
    引言
    2.1 热连轧带钢卷取工艺
    2.2 卷取速度规程计算模型
        2.2.1 卷取机各工作时段的卷径计算
        2.2.2 卷筒旋转速度及角加速度计算
    2.3 卷取张力控制模型
        2.3.1 间接型卷取张力控制方法
        2.3.2 卷取机的直接转矩调节器原理
        2.3.3 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模型
        2.3.4 交流异步电动机转矩控制分析
    2.4 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的控制系统仿真
    小结
3 基于微分几何的非线性控制及稳定性分析
    引言
    3.1 微分几何非线性控制理论基础
    3.2 非线性系统精确反馈线性化原理
        3.2.1 相对阶等于系统的维数的情况
        3.2.2 相对阶不等于系统的维数的情况
    3.3 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的稳定性论证
        3.3.1 ISS稳定性理论
        3.3.2 电动机子系统的ISS稳定性证明
        3.3.3 级联型EFL控制系统的ISS稳定性
    3.4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非线性控制器仿真
    小结
4 微分几何非线性控制在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中的应用
    引言
    4.1 交流异步电机的能耗效率模型
    4.2 交流电机系统的精确反馈线性化
    4.3 非线性鲁棒控制器设计
    4.4 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能耗效率控制仿真测试
    4.5 交流电机驱动的卷取机控制系统实验
    小结
5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主动转速补偿控制
    引言
    5.1 自抗扰控制理论在DTC控制系统的应用
    5.2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扩张观测器设计
        5.2.1 非线性扩张观测器模型
        5.2.2 交流电动机转速扩张观测器的设计
    5.3 基于ESO的主动速度补偿控制
    5.4 高阶非线性观测器的稳定性证明
    5.5 基于ASCC的卷取机DTC系统仿真分析
    小结
6 基于扩张观测器的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
    引言
    6.1 结合主动补偿控制的精确反馈线性化策略
    6.2 异步电机系统的自抗扰精确反馈线性化设计
    6.3 基于ESO的非线性控制律存在性证明
    6.4 SaberRD Simulink联合仿真方法
    6.5 仿真测试与结果分析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总结与思考
    7.2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关于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交流电机具体分类
二、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基本控制形式
    (一) 变频调速的基本要求
    (二) 变频调速主要方式
三、电动机使用变频技术之后所具备的功能
    (一) 升速功能的提升
    (二) 使用过程中保护功能
四、结语

(5)交流电动机故障分析与维护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1 交流电动机运行机理
    1.1 单相交流电动机技术工作原理
    1.2 三相交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2 交流电动机故障问题分析
    2.1 电动机过热
    2.2 电动机无法启动
    2.3 电动机负载条件下的转速缓慢、有异响
    2.4 其他一些故障问题及原因
3 交流电动机故障问题应对策略
    3.1 正确应对电动机单相运转故障问题
    3.2 绕组接地、短路故障处理
    3.3 转子笼条以及端环断裂故障处理
4 结语

(6)交流电动机变速负载跟踪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机节能技术的发展
        1.2.2 DSP 在电力电子与交流电机控制中的发展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交流电动机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2.1 交流电动机工作原理与控制模型
        2.1.1 交流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2.1.2 交流电动机数学模型
        2.1.3 交流电动机功率平衡关系
    2.2 交流电动机变速负载跟踪技术研究
        2.2.1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
        2.2.2 交流电动机负载跟踪节能技术原理
        2.2.3 交流电动机负载跟踪节能技术仿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流电动机逆变控制技术研究
    3.1 SPWM 逆变控制技术
        3.1.1 SPWM 逆变原理与算法
        3.1.2 SPWM 逆变控制算法的仿真
    3.2 交流电动机逆变控制器设计
        3.2.1 逆变控制器的主电路设计
        3.2.2 逆变器驱动电路设计
        3.2.3 DSP控制电路设计
    3.3 逆变控制器输出参数控制
        3.3.1 逆变控制器输出电压调节
        3.3.2 逆变控制器输出频率调节
        3.3.3 逆变控制器输出相位调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流电机变速负载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4.1 交流电动机变速负载跟踪控制系统结构
    4.2 系统运行参数检测
        4.2.1 定子电压检测
        4.2.2 定子电流检测
        4.2.3 功率因数检测
    4.3 交流电动机负载跟踪控制系统软件流程
        4.3.1 负载跟踪控制软件流程
        4.3.2 电机转速计算软件流程
        4.3.3 功率因数计算软件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5.1 交流电动机起动实验
        5.1.1 交流电动机起动方式的选择
        5.1.2 交流电机起动实验条件与数据分析
    5.2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实验
        5.2.1 交流电动机调速实验条件
        5.2.2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实验数据与分析
    5.3 交流电动机负载跟踪控制实验
        5.3.1 交流电机负载跟踪控制实验条件
        5.3.2 交流电动机恒定负载控制实验数据与分析
        5.3.3 交流电动机变负载控制实验数据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交流电动机变速负载跟踪控制系统硬件实物图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矿井提升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直流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现状与进展
2 交流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现状与进展
    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2.1.1 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
        2.1.2 高压变频器的发展
    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
    2.3 双三电平拓扑结构下3种变频调速系统
        2.3.1 定子侧高压变频调速系统
        2.3.2 同步电动机双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
        2.3.3 电压型双三电平SVPWM变频调速系统
        (1) 能量由三相交流电网流向电动机负载
        (2) 电动机再生能量馈入三相交流电网
3 结语

(8)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的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电动轮自卸车概况
    1.1 国外电动轮自卸车早期发展
    1.2 电传动技术的发展
        1.2.1 电传动分类
        1.2.2 电传动驱动系统
    1.3 国外电动轮自卸车现状
    1.4 国外电动轮自卸车使用情况
2 国内电动轮自卸车概况
    2.1 国内电动轮自卸车早期发展
    2.2 国内电动轮自卸车近况
    2.3 国内电动轮自卸车市场分析
    2.4 国内存在问题和差距
3 矿用电动轮自卸车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4 结语

(9)电力推进船舶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永磁同步电动机在电力推进船舶上的应用
    1.3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直接转矩控制理论
    2.1 直接转矩控制(DTC)技术简介
        2.1.1 直接转矩控制(DTC)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1.2 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的特点
    2.2 直接转矩控制(DTC)理论基础
        2.2.1 直接转矩控制(DTC)基本思想
        2.2.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2.3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2.4 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
        2.4.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类型与结构
        2.4.2 空间矢量概念
        2.4.3 坐标变换与变换矩阵
        2.4.4 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2.5 逆变器数学模型及电压空间矢量
    2.6 电压空间矢量对定子磁链的影响
    2.7 电压空间矢量对永磁电动机转矩的影响
第三章 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3.1 系统建模仿真软件介绍
    3.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各组成模块建模
        3.2.1 逆变器及坐标变换模型
        3.2.2 PMSM定子磁链观测器模型
        3.2.3 定子磁链扇区判断
        3.2.4 转矩观测模块
        3.2.5 调节器模块
        3.2.6 电压空间矢量表
    3.3 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结果
    3.4 电力推进船舶DTC的特殊性
第四章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主电路
    4.2 驱动电路
        4.2.1 驱动电路隔离单元
        4.2.2 IGBT驱动电路
    4.3 检测电路单元
    4.4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4.1 TMS320F2812及其集成开发环境CCS概述
        4.4.2 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软件编写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电动机参数及硬件电路
    5.2 实验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使用变频技术对我公司节能工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变频器概况
2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
3 变频器的经济运行

四、仿直流交流电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 [1]直流电网在大型船舶中的发展趋势[J]. 乐春阳. 造船技术, 2019(04)
  • [2]基于DSP的交流变频器性能提升的研究[D]. 王瑞阳.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1)
  • [3]基于微分几何的交流电机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D]. 李睿.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9)
  • [4]关于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探讨[J]. 罗坤. 科技风, 2014(20)
  • [5]交流电动机故障分析与维护保养[J]. 黄耀群. 科技风, 2014(08)
  • [6]交流电动机变速负载跟踪控制[D]. 王雪娇. 沈阳工业大学, 2014(10)
  • [7]矿井提升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J]. 苏长胜. 工矿自动化, 2013(02)
  • [8]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的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J]. 李勇,杨耀东,马飞. 矿山机械, 2010(14)
  • [9]电力推进船舶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D]. 赵亮.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9)
  • [10]使用变频技术对我公司节能工作的影响[J]. 戚成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5)

标签:;  ;  ;  ;  ;  

仿直流交流电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