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9章“力与运动”测试题

物理第9章“力与运动”测试题

一、物理第九章《力和运动》测试题(论文文献综述)

肖晓川[1](2020)在《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合学习,是教育在“互联网+”视域下的研究热点,它针对传统线下教学中学情反馈滞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有机整合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以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效益,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为武汉市十一滨江初级中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校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和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分化的子课题,旨在探索混合学习模式在武汉市十一滨江初级中学物理课程实践中难以解决的学科适应性问题、可行适应性问题和课堂环节适应性问题,实现高效教学。本研究既能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又能深入到一线教学。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学习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了解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文献综述,界定了混合学习模式等与教学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校内八、九年级八百余名学生以及区内一线物理教师近百人做了问卷调查,同时对校内十三名物理教师,十五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反映出当前开展混合学习的整体情况,对不同维度所包含的不同问题进行数据对比和统计分析,找出当下混合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对应用效果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提出相应建议,提供教学研究经验。在未来数字化时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混合学习模式将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许贵翀[2](2020)在《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西宁市二十一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将以“学生主体”为核心进行改革,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采取更多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课堂早已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人文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的工作单位(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近四年也在尝试课堂模式的改革,学习借鉴了外省学校的课改理念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尝试并实践“四合一”教学模式已三年有余,通过不断探究和切身实践后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还没完善,但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一种大胆尝试。“四合一”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觉参与群体活动,自觉进入学习的各个环节,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四合一”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真正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的激励者、引导者和解惑者,能够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四合一”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过程中的低负高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方向性、目的性、策略性、方法性、可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独立,充分参与,学生完全主导学习,效率会很高,真正实现了低负高效率。本文以西宁市二十一中为载体,对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首先介绍“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四合一”教学模式,将“讲、学、练、评”四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其基本流程是将教师教学设计,学生预习学案,师生课堂评价,以及学生课后作业等四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堂课中。其中,师生课堂评价更多的侧重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等方面。具体到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四合一”教学模式是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诊断性评价、新知构建过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方面组成的一种以文稿为呈现形式的学习模式。讲:教师的“讲”起引导作用,推进课堂预设,认为应该对学生讲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思考教学目标是什么等等。学:在上述“讲”的指引下,学生可以通过“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载体“四合一”教学文稿自己学习,有指导性地进行课前自学,有依据性地进行课后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练:通过观察教师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开放性问题,提高物理学科素养。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积极向上,鼓励学生多做,更科学,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即时的形成性评价,并在每一章、每一节之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结合各种评价。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评估,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素养水平,从而更好的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最近发展区区域提升自己。其次是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四合一”教学模式的缘由分析,“四合一”教学模式是“绿色课堂”的呈现,四合一”教学模式符合西宁市二十一中学的办学理念,“四合一”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介绍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其中包括“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即主体性原则、问题化原则、层次化原则、趣味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最后介绍“四合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环节,即诊断性评价、新知构建过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第三部分是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案例及分析,选择典型的案例对“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做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从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学生成绩、学生调查问卷几个方面反馈效果评价。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反思,“四合一”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更轻松,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反思“四合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四合一”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不断积累经验,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今后和更多教育工作者结合在一起,将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四合一”教学模式得以发展与完善,并尝试推广,使更多学生受益,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邹璐[3](2018)在《物理概念教学效果分析 ——从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角度》文中研究说明在物理的学习中,学好物理概念是掌握物理定理、理论的基础,是进一步学好物理的前提。在经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对学生的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误区进行分析,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师和大学物理教师针对情况改变教学模式,使它更为有效。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不同阶段物理教学的衔接。本文利用揭示学生错误概念的测试题,对广西师范大学理工科的五个不同专业的平行班进行测试,分析了学生对静电学、磁场、电磁学、光学部分知识的概念的掌握程度。通过对每道测试题涉及的概念和学生的可能思路进行分析,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大学老师应重点对电磁学中的电通量、电势、电势能、电磁感应现象以及电场的矢量叠加讲解,而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并学得较好的库仑定律、磁通量、安培力、楞次定律等知识简要讲解;另外,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老师应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多鼓励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此外,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赵彩安[4](2018)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课程改革倡导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前提下,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知识并不单单是为了传递,更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传统的中学物理教育相比,物理教育生活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改革思潮,对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有大的帮助。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提出,物理教学内容和过程要体现生活中的物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活物理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访谈法、实践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生活化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师问卷”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学生问卷”,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其不足。(1)初中物理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对其作用和价值的认同度高;(2)落实生活化教学仍有欠缺,大多数教师只看到了生活化教学在学习方面的重要性,对生活和应用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3)生活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率有待提升,自制教具的使用值得教师关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环境有待改善;(4)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实施情况不理想,生活化教学设计有待完善。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分别从课堂引入,新课教学、课后延伸以及实验教学这四方面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并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例进行教案设计和课堂实录,也对弹力和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了教案设计,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流程。本研究为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何辉[5](2016)在《西双版纳地区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很多中学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物理学困生,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物理学困生数量更加庞大,如何帮助物理学困生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是全体物理老师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很多,但由于学科的不同,考试制度的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会有所不同,所要采取的转化策略自然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对于当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学困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是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物理学困生及民族教育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西双版纳地区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策略进行研究。本论文首先根据国内、外物理学困生的研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物理学困生进行了界定。接着结合西双版纳当地的教育,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与部分物理学困生交谈、与本校的物理老师交流等方式对西双版纳地区的物理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西双版纳的物理学困生主要是由于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畏惧心理严重;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主动;少数民族学生有语言障碍,数学基础太差;家长期望和自我期望不高;和尚学生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冲突等原因造成的。根据西双版纳物理学困生的成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本文提出了针对本地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转化策略。策略主要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改进老师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课堂管理,分层教学,加强家校联系;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等方面入手。最后根据在教学中遇到的物理学困生,运用以上策略对物理学困生的转化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这些转化策略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改变当地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状况。

赵德献[6](2014)在《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 ——以寻甸县金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参与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方法和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就与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一致的;其次,参与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个目标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目标是相同的;再次,参与式教学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一目标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是进行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文献研究,查阅发现关于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很少。第二部分是参与式教学理论研究,基于参与式教学的教育理论有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这三个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知识建构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第三部分是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去年的九年级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相同县区的笔者所在学校和其它三所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第四部分是根据农村初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和困难构建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和成绩对比。第五部分是分析实践效果和反思提出参与式教学的策略。第六部分是总结论文。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出的现状是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物理成绩很低,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当差,大部分学生厌学物理,上物理课极度厌烦导致不听不学物理。基于这样的困境构建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改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实施参与式教学后,学生不学厌学物理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一大部分学生开始动手做实验,开始思考问题,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物理成绩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第二,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效率;第三,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第四,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使学生物理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些足以说明参与式教学对农村初中物理的教学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从实践效果看出,参与式教学对提升和改善农村初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对于农村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有借鉴意义的。

肖天举[7](2011)在《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正确规律,而无法用已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长期以往,会扼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在对学生情境学习指导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入,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学徒制的模仿中,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的表象,而没有认知到知识的本质。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情境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教师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积极地思考,主动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然后通过各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获取必要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展示了国内外对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物理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策略。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天津市双菱中学的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并采取测验、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得出结论。最后对本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前景展望。

龙锋[8](2009)在《初中物理情境教学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这一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并提问这一过程,达不到很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教师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引人入胜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积极地思考,主动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然后通过各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获取必要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提出了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物理情境实施原则和创设方法。结合物理思维的特征、分类和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了初二、初三部分章节的教案。对贵阳市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比较实验研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由此得出了重点中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于其余两所普通学校的结论,同时得出通过一学期的物理情境模式的教学确实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对本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前景展望。

李静[9](2007)在《初中力学教学促进概念转变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生在正式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建立在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存在一定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也就是存在一定的前概念。前概念是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解释和理解某些现象的宝贵工具,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原材料。虽然正确前概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但是错误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又会影响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甚至会产生物理学习障碍。因此概念转变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本研究首先对初二、初三各三个班近300名学生进行测试和个别访谈,调查了本地区初中学生力学方面普遍存在的前概念,然后汲取前人研究的成果,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受“随机通达教学”思想的启发,提出了进行概念转变的策略——创设多渠道概念转变的外部条件:让学生通过对某一物理现象或矛盾事件等的解释激发认知冲突;针对错误前认知产生的根源,灵活运用实验、类比等方法进行概念转变;采用不同情境的实践任务实现进一步的转变;利用协作学习、讨论、交流促进概念转变;通过自省环节加深理解,保证转变的持久性。调节内部因素:在转变过程中,要创设一种支持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的作用。并且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进行比较,验证了针对学生前概念设计实施的教学策略,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方面和科学概念的保持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宇文春燕[10](2007)在《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文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物理学习困难的状态中,这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认识自然规律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物理学习困难的症状、表现,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得出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情感方面的因素、认知结构不完整、缺乏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元认知策略)。本文根据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成因及特点提出物理学习困难转化具体教学策略:问题解释策略、变式训练策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策略。并在高二年级进行“物理学习困难生”转化的教学实验研究。在教学实验中,选取了实验班与对比班,对实验班应用物理学习困难转化策略,而对比班按常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策略训练,可以使学生物理知识得到有效内化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自我效能感明显增强,物理成绩显着提高。

二、物理第九章《力和运动》测试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第九章《力和运动》测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对比实验法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的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多元智能理论
        2.1.3 信息传播理论
        2.1.4 最近发展区理论
        2.1.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混合学习
        2.2.2 教学的有效性
    2.3 中学物理学科特点
3 武汉市十一滨江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现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3.2.1 对初中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3.2.2 对初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3 调查结果分析
4 混合学习模式下的物理教学策略
    4.1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1.1 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4.1.2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1.3 混合学习模式教学案例分析
    4.2 混合学习模式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性的评价体系
        4.2.1 评价体系设计
        4.2.2 评价过程
        4.2.3 评价结果分析
    4.3 混合学习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5 研究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混合学习模式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2 混合学习模式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3 教学设计:功和功率
附件1 当堂检测
致谢

(2)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西宁市二十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概述
    2.1 “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2.2 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四合一”教学模式的缘由分析
    2.3 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
第3章 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案例及分析
    3.1 力学典型案例分析——功
    3.2 电学典型案例分析——电功率
第4章 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
    4.1 “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总结
    5.2 反思“四合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5.3 期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3)物理概念教学效果分析 ——从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对教学内容衔接方面的研究
        1.2.2 对教学方式衔接方面的研究
        1.2.3 对考核模式衔接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理论
        1.4.2 学习迁移理论
    1.5 研究内容和对象
第2章 静电场部分知识分析
    2.1 电荷
    2.2 库仑定律
    2.3 电场和电通量
    2.4 电势和电势能
第3章 磁场部分知识分析
    3.1 磁通量
    3.2 安培力
    3.3 洛伦兹力
第4章 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
    4.1 电磁感应
    4.2 楞次定律
第5章 光学部分知识分析
    5.1 光的干涉
    5.2 光的衍射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实现物理课程标准和课程发展的要求
        1.1.2 当前教学方式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1.1.3 合理的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水平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课题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活化教学
        2.1.2 物理生活化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终身教育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第3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调查方法
    3.3 教师样本
        3.3.1 教师问卷测量标准细目表的确定
        3.3.2 教师问卷内容
        3.3.3 信度分析
        3.3.4 效度分析
    3.4 学生问卷
        3.4.1 学生问卷测量标准细目表的确立
        3.4.2 学生问卷内容
        3.4.3 信度分析
        3.4.4 效度分析
    3.5 差异性分析
        3.5.1 生活化的教学观念与生活化教学
        3.5.2 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与生活化教学
        3.5.3 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与生活化教学
        3.5.4 教师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看法与建议
    3.6 调查结论
        3.6.1 落实生活化教学仍有欠缺
        3.6.2 生活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率有待提升
        3.6.3 生活化教学设计有待完善
第4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4.1 课堂引入生活化
        4.1.1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4.1.2 生活中的趣味问答,创立物理问题情境
        4.1.3 讲述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或谜语,营造物理问题情境
        4.1.4 呈现形象生动的图例,营造物理生活情境
        4.1.5 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真实的物理情境
        4.1.6 巧用生活中的物理小制作、小实验,营造物理问题情境
    4.2 新课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
        4.2.1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
        4.2.2 引用生活实例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规律
        4.2.3 物理探究活动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2.4 用生活语言丰富物理课堂教学
    4.3 课后延伸生活化
        4.3.1 练习生活化
        4.3.2 体验型作业
        4.3.3 探究型作业
        4.3.4 调查型作业
        4.3.5 制作型作业
        4.3.6 论文型作业
    4.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4.4.1 实验设计来源于生活
        4.4.2 实验器材生活化
        4.4.3 实验过程生活化
        4.4.4 实验应用生活化
第5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例研究
    5.1 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思路与流程
    5.2 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案例研究
        5.2.1 阿基米德原理实例研究
        5.2.2 弹力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5.2.3 杠杆平衡条件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5.3 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的访谈调查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5)西双版纳地区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1.4.1 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界定
        1.4.2 本研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学习情况调查及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2.1 问卷对象及题目组成
        2.1.1 调查对象
        2.1.2 题目组成
    2.2 调查分析
        2.2.1 基本情况
        2.2.2 物理学习情况分析
        2.2.3 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2.3 调查问卷小结
    2.4 走访调查
        2.4.1 基诺山基诺族乡走访调查
        2.4.2 曼回索傣族村寨走访调查
        2.4.3 布朗山布朗族乡走访调查
        2.4.4 打洛中学、打洛中心小学走访调查
        2.4.5 勐海县勐遮镇和尚学生走访调查
    2.5 物理学困生成因
        2.5.1 缺乏物理学习兴趣,畏惧心理严重
        2.5.2 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主动
        2.5.3 教师教学方法不合适
        2.5.4 对物理学科或物理老师有偏见
        2.5.5 自制力差,物理学习缺乏动力
        2.5.6 汉语水平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2.5.7 和尚学生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
3 边疆少数民族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3.1 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3.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3.4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3.5 加强管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
    3.6 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7 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
4 策略的实施与案例
    4.1 布朗族学困生岩温叫
    4.2 结合西双版纳特色进行教学
    4.3 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4.4 策略的实施与效果
5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 ——以寻甸县金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参与式教学起源
        1.3.2 国外参与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参与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1.3.4 物理参与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1.3.5 研究状况总结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参与式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参与
        2.1.2 参与式教学
        2.1.3 参与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2.1.4 参与式教学方法
        2.1.5 参与式教学特点
        2.1.6 参与式教学模式
    2.2 参与式教学理论
        2.2.1 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2.2.2 理论分析
第三章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3.1 问卷调查
    3.2 结论和启示
第四章 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
    4.1 教学模式的构建
    4.2 教学实验方案
    4.3 教学方案实施
第五章 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实践效果的分析与反思
    5.1 实践效果
        5.1.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物理成绩比较
        5.1.2 学生的转变
    5.2 教师的反馈
    5.3 实践反思
    5.4 改进策略
第六章 总结
    6.1 总结论文
    6.2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题目陈述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物理情境教学的内涵、环节
    2.1 物理情境教学内涵
        2.1.1 情境
        2.1.2 情境教学
        2.1.3 物理情境教学
    2.2 物理情境教学环节
第三章 物理情景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3.1 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
    3.2 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
        3.2.1 情境认知论
        3.2.2 思维的问题性特征理论
        3.2.3 教育心理学基础
    3.3 物理情境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论基础
    3.4 物理情境教学的系统科学理论基础
    3.5 物理学科特征
第四章 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策略实例
    4.1 物理情境的实施原则
    4.2 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实例
第五章 物理情境教学模式对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研究
        5.1.1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5.1.2 实验对象的选取
        5.1.3 实验设计
        5.1.4 实验内容和方法
        5.1.5 实验的实施
    5.2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5.2.1 数据统计方法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访谈记录
    5.4 实验结论
    5.5 研究存在问题
    5.6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8)初中物理情境教学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和理论基础
    2.1 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2.2 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和创设方法
    3.1 物理情境的实施原则
    3.2 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切入点
    3.3 创设物理情境的方法
第四章 物理思维的定义及其分类
    4.1 物理思维的一般概念
    4.2 物理思维的分类
    4.3 物理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第五章 物理情景教学模式对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研究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研究结论
    5.4 研究存在的问题
    5.5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物理思维能力测试题
附录二 教学案例
致谢

(9)初中力学教学促进概念转变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课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 理论依据
    一.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
    二.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部分 前概念与概念转变的有关内容
    一. 概念界定
    二. 前概念的特点
    三. 前概念的作用
    四. 前概念产生的根源
    五. 概念转变的综述
第四部分 克服前概念消极影响的实施策略
    一. 总体概述
    二. 具体说明
第五部分 实验研究与结论
    一. 总体设计
    二. 具体研究
第六部分 研究的反思与教学建议
    一. 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二. 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对物理学习困难的界定和调查
    一、 学习困难的界定
    二、 物理学习困难的含义
    三、 关于“物理学习困难”的调查
    四、 物理学习困难的症状和表现
第二章 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一、情感、意志方面的因素
    二、个体认知结构的缺陷
    三、程序性知识不足的影响
    四、解决问题能力差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直观表现
第三章 物理学习困难转化的教学策略
    一、提升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情感、意志因素水平
    二、掌握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策略
    三、习得程序性知识的策略
    四、复习的策略
    五、问题解决的策略
    六、元认知策略
第四章 物理学习困难转化的教学实践
    一、和学生沟通,提升学生的情感因素水平
    二、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策略
    三、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束语
    一、主要结论
    二、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普通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习困难调查统计表
附录三 《简谐运动》教案
后记

四、物理第九章《力和运动》测试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D]. 肖晓川. 西南大学, 2020(05)
  • [2]初中物理“四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西宁市二十一中学为例[D]. 许贵翀. 西南大学, 2020(01)
  • [3]物理概念教学效果分析 ——从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角度[D]. 邹璐. 广西师范大学, 2018(12)
  • [4]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 赵彩安.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9)
  • [5]西双版纳地区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D]. 何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4)
  • [6]农村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 ——以寻甸县金源中学为例[D]. 赵德献.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7]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D]. 肖天举. 天津师范大学, 2011(10)
  • [8]初中物理情境教学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龙锋. 贵州师范大学, 2009(12)
  • [9]初中力学教学促进概念转变的策略研究[D]. 李静.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6)
  • [10]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D]. 宇文春燕.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物理第9章“力与运动”测试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