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玻璃行业新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微晶玻璃行业新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一、烧结微晶玻璃工业原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光瑜,杜永胜,张红霞,欧阳顺利,赵鸣[1](2021)在《共伴生多金属尾矿中重金属的高温固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尤其是含有微量重金属的共伴生多金属尾矿,其可能含有的Cu、Pb、Zn、Cd、Mn、As、Cr、Ni等无法降解且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迁移的重金属,属于持久性、高风险、难处理的污染源。因此对上述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并实现资源再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多种共伴生多金属尾矿的现存状态及现有处置方式,给出了共伴生多金属尾矿制备结构或功能型建筑材料的相关物化性能,并对其中重金属固化机理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比分析这些材料制备及使用过程中所展现的优缺点,本文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及展望。

刘赛余[2](2021)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不锈钢渣基微晶玻璃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一直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迄今为止仍需要解决,而利用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微晶玻璃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一是由于矿物的大量开采导致高品位原矿储备越来越少,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尾矿和矿渣的二次利用;二是由于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及相比发达国家来说较低的利用率,促使我国重视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开发和利用。据统计,我国目前矿渣的累计堆放超过30 Mt,而利用率仅为3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利用固体废弃物制备微晶玻璃的传统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其性能也已经达到瓶颈,寻找新的制备方法制备性能更优异的微晶玻璃材料,满足更为苛刻的服役环境是现在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对放电等离子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如保温时间,保温温度,施加压力大小等进行了研究,探究其对微晶玻璃烧结的影响机理。设置保温温度分别为700℃、750℃、800℃、85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微晶玻璃的结晶度提高,但过高的温度导致第二相钙长石的产生,不利于性能的提升。随着温度的升高微晶玻璃的网络结构趋于均一化,结构更加致密,玻璃相与晶体相之间的应力增大,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进一步研究了保温时间分别为0 min、5 min和10 min时微晶玻璃的烧结过程,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结晶度增加,玻璃相与陶瓷相之间的热失配应力增加,5min的保温时间有利于微晶玻璃中生成细小均匀的晶粒,而过长时间的烧结使得材料晶粒粗大,不利于性能的提升。本文同时研究了不同保温压力10 k N、30 k N、50 k N对微晶玻璃烧结的影响,压力的增加会增加烧结的致密性,提高材料的密度,减小孔隙率,这对于微晶玻璃性能的优化是有利的,同时研究发现,在不同压力场下生长的晶体,其晶胞参数有所不同,随着烧结压力的增加,制备的微晶玻璃材料相都是透辉石,但是通过XRD精修发现透辉石的晶格常数减小,同时β角增大,透辉石中电子云密度增加,键能增大,使得微晶玻璃的硬度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中的压力场对于微晶玻璃的烧结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不同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烧结压力下材料晶体生长和玻璃网络结构的表征分析,阐述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对微晶玻璃材料烧结过程的影响机理。

赵广凯[3](2021)在《微波热处理对含稀土(La)矿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一直以来是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由于技术的制约,尾矿的二次利用率难以提高,尾矿中含有许多宝贵的元素,蕴含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尾矿堆积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甚至污染地下水以及人类健康。因此,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截止至2019年初,矿山尾矿累计总量达170亿吨以上,金属尾矿占比超过90%,但我国的尾矿利用率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中包含的Ca、Mg、Al、Si等氧化物是制备微晶玻璃的基本组成。因此,使用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微晶玻璃成为解决固废堆积、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的一种新的途径。传统工艺制备微晶玻璃研究已较为成熟,而且传统工艺消耗大量能源、产生污染,找到一种绿色能耗低的新型制备方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于是微波烧结以其无污染、能耗低、烧结时间快的独特优势,成为制备微晶玻璃的新方式之一,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研究以传统法与微波法制备以白云鄂博尾矿为主要原料的矿渣微晶玻璃。通过外添La2O3的形式研究稀土La2O3对辉石相矿渣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微波效应与La2O3含量变化对矿渣微晶玻璃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影响,并以成分与白云鄂博尾矿成分相似的高铁尾矿为原料,采用微波晶化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氧化镧含量为0%-4%的CMAS体系矿渣微晶玻璃进行实验研究。以寻找微波加热工艺晶化热处理矿渣微晶玻璃的普适规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与拉曼光谱(Raman)对矿渣微晶玻璃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GSEM)以及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分析其微观结构特征与主要元素分布;并且对制备矿渣微晶玻璃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将实验结果汇总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成功制备了矿渣微晶玻璃,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生成了相似的主晶相,主晶相均为辉石相;稀土氧化物的添加可以抑制矿渣微晶玻璃主晶相的析晶倾向;微波加热制备的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与传统烧结相似,但微波法制备的微晶玻璃晶体结构更加致密并且晶粒更加均匀,稀土离子均匀的分布在样品中,微波加热具有体加热的特性;微波加热中硅氧四面体中非桥氧的对称伸缩振动更大,峰强更强,也可以进一步表明微波加热晶粒生长速度更快,析晶程度更深;随着稀土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微晶玻璃的密度整体成增大趋势,耐酸性整体下降,而耐碱性整体较高,可达98%左右。

李艳军,张浩,韩跃新,柳晓,袁帅,高鹏[4](2021)在《赤泥资源化回收利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赤泥是生产氧化铝时排放的强碱性泥浆状废渣。我国赤泥堆存量已超过6亿t,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以每年高达1亿t的速度在增长。赤泥由于其复杂多变的物化性质而难以被回收利用,其大量排放与堆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将赤泥资源化回收利用已迫在眉睫。在概述国内外赤泥概况及赤泥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对赤泥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综述,将赤泥的资源化回收与利用大体上归纳为有价金属的回收(包括铁、铝、钛、钒和稀土元素等的回收,回收方法分为火法还原、湿法酸浸和物理选矿3种)、制备吸附剂(包括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和处理酸性废气)、制备水泥、生产砖(包括烧结砖、免烧砖、保温砖等)、生产路基材料、制备陶瓷和微晶玻璃、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等几个方面。然而,全球各地的赤泥成分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差异巨大,这给赤泥的大宗量资源化利用带来了难题。就目前研究来看,一个主要的趋势为:高铁赤泥用于回收铁、铝等金属,低铁赤泥用于建材。目前,赤泥作为掺加料在低附加值的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相对成熟,已有工业化成果,但仍然存在含碱高、放射性等许多问题;从赤泥中回收高附加值的有价金属的研究大多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分析了赤泥不同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未来对赤泥综合利用研究工作,应该以赤泥的减量化、高值化、无害化、全组分利用为目标,主要围绕大量消耗赤泥为主、以开发赤泥的高附加值产品为辅多途径综合开发,提高其综合利用率。

李畅[5](2020)在《江西省某铜尾矿资源化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尾矿是指铜矿石经过采选后剩余的固体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可再利用物质。对铜尾矿进行资源化处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江西省某地铜尾矿中SiO2的含量较高,可用于代替硅质原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多学者对铜尾矿资源化利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进行研究,为了使铜尾矿资源化技术更加绿色环保,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角度对铜尾矿生产建筑材料过程进行分析评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对铜尾矿资源化利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本研究在对江西省某地铜尾矿资源化利用于生产水泥熟料、蒸压加气混凝土和泡沫微晶保温材料过程进行现场调研和实际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LCA基础数据库CLCD(Chinese Reference Life Cycle Database)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在eFootprint在线系统上对铜尾矿复合建筑材料和普通建筑材料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通过量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影响累计贡献值等,对比分析两者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指标值的大小,确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严重的阶段和环境类别,明确铜尾矿资源化过程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生产相比,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各环境影响类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初级能源消耗PED(Primary Energy Demand)降幅最高达10.25%。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产工艺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PED>WU>GWP:煤粉制备过程对PED值贡献最大,占总PED的80.04%;铁粉制备和自来水过程对水资源消耗WU(Water Use)贡献较大,分别占总WU的45.05%和30.77%;熟料煅烧阶段对全球变暖潜值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贡献最大,占总GWP的89.31%。以上这几个过程是节能减排控制的重点环节。此外,铜尾矿替代粘土用于水泥熟料的生产不仅避免了铜尾矿堆存可能产生的生态毒性ET(Ecological Toxicity)、人体毒性-致癌/非致癌HT-cancer/non cancer(Human Toxicity)及占用土地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毒性和人体毒性,其中生态毒性值削减了5.7%。与传统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相比,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各环境影响类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GWP降幅最高达19.51%。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PED>WU>GWP:蒸压养护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水蒸汽和天然气,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最大,是节能减排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PED、GWP和WU,分别占各环境影响类型总值的57.31%、51.37%和38.30%。此外,铜尾矿替代35%的砂和10%的水泥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生产既避免了铜尾矿堆存可能产生的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及占用土地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毒性和人体毒性,其中生态毒性值削减了54.5%,人体毒性值削减了5.6%。与普通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相比,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过程中各环境影响类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WU降幅最高达70.35%。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工艺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WU>PED>GWP:硼砂属于高纯物质,其上游生产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最大,是节能减排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GWP、PED和WU,分别占各环境影响类型总值的75.33%、70.07%和39.38%。此外,铜尾矿替代石英砂和铝土矿用于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的生产不仅避免了铜尾矿堆存可能产生的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及占用土地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毒性和人体毒性,其中生态毒性值削减了29.3%,人体毒性值削减了25.85%。

尤皓,孙红娟,彭同江[6](2020)在《烧结温度对提钛渣微晶玻璃析晶及显微结构的影响》文中提出以攀枝花提钛渣为原料,通过直接烧结法制备了以钙镁黄长石、透辉石及钙钛矿为晶相的多相微晶玻璃。采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1170~1190℃)对微晶玻璃的析晶、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钙镁黄长石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透辉石含量先不变后减少;微晶玻璃中晶粒聚集程度增加,晶界延长,液相填充晶粒间的空隙并与晶粒相互咬合,显微结构致密;烧结温度能够影响微晶玻璃中液相的分布与含量;1185℃时微晶玻璃的线收缩率和体积密度达到最大,分别是14.41%和2.50g/cm3,吸水率为1.45%;过高的烧结温度(1190℃)会降低致密程度。

佟志芳,范佳乐,曾庆钋,贾志恒,林鑫[7](2020)在《利用金属尾矿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认为金属尾矿等工业废料属于可再利用的资源,其综合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的工艺,综述了以金属尾矿为主要原料的泡沫微晶玻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金属尾矿综合利用的角度,展望了金属尾矿泡沫微晶玻璃的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问题。

李浩[8](2019)在《CaO-Al2O3-MgO-SiO2系矿渣玻璃陶瓷粘温关系研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矿渣玻璃陶瓷是以各种工矿的尾砂、冶炼废渣和热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由于矿渣玻璃陶瓷对制备工艺要求比较高,需要有很高的熔制温度才能更好的熔融,所以降低其高温粘度是实现矿渣玻璃陶瓷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白云鄂博尾矿、粉煤灰及铬渣为主要原料,在确定的基础玻璃配方上分别外添不同量的Fe2O3、Cr2O3、La2O3,采用传统熔融-浇铸法制备CaO-Al2O3-MgO-SiO2(CAMS)系矿渣玻璃陶瓷。利用高温旋转粘度仪测量其高温粘度,利用差热分析(DSC)与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矿渣玻璃陶瓷的析晶行为和晶相种类;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其显微结构及微区成分;也对矿渣玻璃陶瓷的抗折强度、耐酸碱等理化性能进行了检测;针对工业生产中不同的高温粘度下对工艺的影响来研究粘度在产业化中的作用。外添不同量的Fe2O3、Cr2O3、La2O3对矿渣玻璃陶瓷熔融时的高温粘度和热处理后的理化性能均有影响,其中随着Fe2O3和La2O3外添量的增加熔体的高温粘度呈现下降的趋势,Cr2O3外添量的增加则提高了其高温粘度,三种成分外添量的改变对基础玻璃红外光谱图有不同的影响。Fe2O3、Cr2O3的添加整体上降低了基础玻璃的转化温度(Tg)和析晶峰温度(Tp),说明该两种成分促进了玻璃的析晶,使玻璃陶瓷的析晶强度逐渐增强,而La2O3的添加则推迟了基础玻璃主晶相的析出;对玻璃陶瓷主晶相的晶体结构没有影响,主晶相均为透辉石相(Diopside);对常规理化性能中的密度、耐酸碱性、莫氏硬度影响不明显,对抗折强度有明显的影响,添加Fe2O3时抗折强度有所降低最终稳定在200MPa,添加La2O3时抗折强度出现先降低后增大,Cr2O3的添加对抗折强度影响较大。通过对产业化现场的工艺过程和产品分析得出,不同的高温熔体粘度对离心浇铸成型时离心机参数的设定起决定性作用,如离心机转速、离心时间、浇口位置的选择。玻璃液粘度偏大时液体中的粘稠物容易附着在工件表面或进入工件内部导致成型失败;粘度偏小时会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产生偏析现象,最终导致热处理后的产品出现分层。高温熔体粘度会对后续产品的性能及成品率产生重要影响。

尤皓[9](2019)在《攀钢提钛渣微晶玻璃的生态化制备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提钛渣是含钛高炉渣经“高温碳化-低温氯化”工艺处理后形成的工业固废,兼具危害性与资源性。基于提钛渣的物相组成及化学成分,以提钛渣作为原料,不添加或少量添加辅料,采用直接烧结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微晶玻璃。系统研究了提钛渣的矿物学特征,提钛渣的物相组成及相转变,焙烧脱氯效率;研究了辅料添加量、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提钛渣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分析多项性能间的联系。旨在为提钛渣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利用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提钛渣中结晶相与玻璃相并存,结晶相为碳化钛及碳,主要化学成分为CaO、Al2O3、SiO2,同时含有部分Fe2O3、MgO、TiO2、Cl等,(2)焙烧温度300600℃时,焙烧渣的物相组成不发生变化;700℃时,碳的特征衍射峰彻底消失,钙钛矿衍射峰出现;800℃,钙镁黄长石、透辉石的特征衍射峰出现;9001100℃时焙烧渣中非晶相彻底消失。(3)经不同温度焙烧,焙烧渣中氯含量逐渐降低,1000℃时,焙烧渣中氯离子残余量为0.06%,除氯效率为98%。(4)焙烧过程中,管式炉管壁上附着一层白色粉粒,经定性分析,其结晶相为钾盐与石盐。(5)含氯尾气吸收液中氯离子浓度受焙烧温度影响较大,1000℃下吸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低,为9.26ppm。(6)以提钛渣为全部原料,采用直接烧结法,制备了结晶相为钙镁黄长石相、透辉石相及钙钛矿相的提钛渣全料微晶玻璃,提钛渣利用率为100%。热处理工艺变化,微晶玻璃的晶相组成不变,而微观结构与性能有较大变化。微观结构较好的微晶玻璃中能够观察到晶相与液相形成的交织结构,气孔尺寸较小且孤立分布。在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下,所制微晶玻璃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吸水率及抗弯强度分别为:14.41%、2.50g/cm3、1.45%及51.52MPa。(7)以提钛渣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碳酸钠作为辅料,采用直接烧结法制备了结晶相为钙镁黄长石相、透辉石相及钙钛矿相的提钛渣主料微晶玻璃,碳酸钠最佳添加量为3%;添加碳酸钠对透辉石晶体结构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抑制透辉石晶体生长与发育,添加量为10%时,透辉石相消失。不同烧结条件下,提钛渣主料微晶玻璃中晶相组成不变,烧结工艺参数变化对各晶相影响程度依次为:透辉石>钙镁黄长石>钙钛矿。最优烧结工艺下所制提钛渣主料微晶玻璃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抗弯强度分别为:15.89%、2.76g/cm3、56.93MPa,吸水率为0.08%。

陆成龙[10](2018)在《不同高岭土原料合成堇青石的机理及其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堇青石(2MgO·2Al2O3·5SiO2)是具有低热膨胀系数和低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堇青石陶瓷材料不断地被发掘出新功能和新应用,可用作优质的耐火材料、高温结构陶瓷、电子封装材料、催化剂载体、泡沫陶瓷、印刷电路板和低温热辐射材料,因此,堇青石陶瓷用途广泛,需求量巨大。但是,可大量利用的天然堇青石资源几乎没有,堇青石的人工合成与制备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堇青石高温稳定性较差,因而堇青石陶瓷的制备过程需要精细控制。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因原料来源广泛、合成温度低、合成堇青石的品质高,成为制备堇青石材料的主流体系。高岭土因成矿类型较多、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成为影响堇青石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合成堇青石的机理,阐明高岭土原料对合成堇青石的过程及晶体结构的影响,本文分别以4种不同类型的高岭土作为原料变量,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堇青石,系统地开展了5个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探讨:高岭土的原料特征及其高岭石晶体结构的研究;堇青石陶瓷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合成堇青石机理及反应过程的研究;利用固体核磁共振对合成堇青石结构和机理进行研究;堇青石陶瓷粉体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煤系高岭土、北海高岭土、茂名高岭土和澳洲高岭土的原料组成、显微结构及工艺性能,和解析4种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对4种高岭土原料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SEM显微形貌、流变性和可塑性进行了分析,利用XRD(基于不同扫描速率)、FTIR和TG-DSC表征了高岭石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性。研究发现,4种高岭土原料化学组成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主组分SiO2/Al2O3质量比和杂质组分含量的不同。其中鄂尔多斯高岭土、北海高岭土、茂名高岭土和澳洲高岭土的SiO2/Al2O3质量比依次为1.36、1.59、1.45和1.44,杂质含量依次为2.11 wt%、5.25 wt%、2.14 wt%和0.58 wt%。通过Hinckley Index指数、3695 cm-1和3620 cm-1处红外吸收峰比值、脱羟基吸热峰的对称性定性分析了4种高岭石的结构有序性,其结构有序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澳洲高岭土、鄂尔多斯高岭土、茂名高岭土和北海高岭土。高岭土中杂质含量与晶体结构有序性具有相关性,高岭土中杂质组分越少,高岭石的晶体结构越有序。以4种具有特征差异的高岭土作为原料变量,对于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研制优良性能的堇青石陶瓷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2)为了研究不同高岭土原料对堇青石陶瓷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高温显微镜、SEM、光学膨胀仪等先进的表征手段,深入研究了以不同高岭土配方制备的堇青石陶瓷的烧结制度、显微结构、热膨胀系数和电学性能。研究发现,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合成堇青石的烧成过程分为4个阶段:1)试样出现较小线收缩的烧结初期阶段(约10001200 oC);2)试样重膨胀阶段(约12001360 oC);3)试样致密化阶段(约13601420 oC);4)试样迅速变形阶段(约14201460 oC)。试样重膨胀过程温度范围较宽,使堇青石陶瓷的烧结温度范围急剧变窄。含不同高岭土原料的堇青石坯体是否在1200 oC前完成烧结直接影响试样的烧结温度范围。在高岭土原料中,K2O+Na2O含量决定了堇青石晶粒的大小和长径比,液相含量决定了显微结构中气孔的演变,并进而决定了堇青石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和电学性能的变化。低品位高岭土原料制备的堇青石陶瓷具有原料成本低,烧结温度范围宽,抗折强度高等优点,综合性能满足耐高温的电绝缘材料的使用要求。高品位的高岭土原料制备的堇青石陶瓷热膨胀系数小,气孔率高,适合应用于多孔材料领域。(3)为了研究不同高岭土原料对合成堇青石的反应过程的影响,利用XRD分析了不同烧成温度下的物相组成和含量,确定了物相的演变和反应过程,并进行了合成堇青石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从化学反应过程的角度揭示了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合成堇青石的机理,并与纯化学试剂合成堇青石的机理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合成的堇青石的主要源自莫来石、顽火辉石和方石英的反应,而少量堇青石由镁铝尖晶石和方石英反应合成合成,两种堇青石所占的比例由高岭土原料的SiO2/Al2O3质量比决定。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合成堇青石的温度范围窄(11001200 oC),起始温度低,合成速率快。4种高岭土原料及纯氧化物对最终合成堇青石的物相组成无影响,但高岭土原料对合成堇青石的温度产生约20 oC的影响。纯氧化物体系合成堇青石的温度高和范围宽。两组体系合成堇青石的速率均主要取决于二氧化硅相的存在形式。纯氧化物体系合成堇青石的过程由石英和方石英的相转变过程控制,方石英的存在显着提高合成堇青石的温度。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合成堇青石的过程由富硅玻璃相的控制,并伴随着的液相烧结过程,液相烧结类型属于流动传质中的粘性流动。液相烧结过程的速率决定于富硅玻璃相的含量,其由高岭土组分的SiO2/Al2O3质量比和杂质组分含量决定。二氧化硅相是影响合成堇青石速率和温度的关键因素,合成堇青石过程的调控需控制石英、方石英和富硅玻璃相的转变。(4)为了研究以不同高岭土原料合成堇青石的晶体结构,并从结构演变过程的角度揭示合成堇青石的机理,本文利用29Si NMR研究了合成堇青石晶体结构中的Si/Al有序性,利用27Al NMR研究合成堇青石的结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29Si NMR是分析堇青石的晶体结构中Si/Al有序性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对29Si NMR图谱进行Pearson-VII函数拟合,计算出了硅氧四面体的聚合状态SiT1(nAl)和SiT2(nAl)峰的相对强度值,构建了一种29Si NMR图谱计算堇青石晶体结构的Si/Al有序性的数学公式。高岭土-滑石-氧化铝体系合成堇青石的结构式为Mg2Al3-xSix[Al1+xSi5-xO18](x=0.70.9),纯氧化物合成堇青石的结构式为Mg2Al0.8696Si2.1304[Al3.1304Si2.8696O18]。通过29Si NMR图谱计算出晶体结构中Al-O-Al键的数量,能定量地判断不同高岭土原料制备的堇青石结构Si/Al有序性。合成堇青石中间产物的晶体结构基因会遗传到合成堇青石的过程中,并决定了Si/Al有序性。高岭土的SiO2/Al2O3质量比越小,合成堇青石Si/Al有序性越差。27Al NMR谱证实了堇青石结构中的[AlO4]四面体由莫来石中的[AlO6]六面体转变而来,Mg原子促进了六面体向四面的转化。因此,莫来石是影响合成堇青石结构变化的关键物相,堇青石结构的调控需控制莫来石生成和含量的变化。(5)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堇青石复合粉体,采用HF-HNO3混合酸处理堇青石陶瓷粉体,制备出了无定形二氧化硅包裹堇青石的复合粉体。采用SEM-EDS、XRD、FTIR等手段对复合粉体表面的二氧化硅进行了表征,利用SEM和29Si NMR研究了堇青石陶瓷粉体向非晶态转变的形貌和晶体结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HF的作用是溶解堇青石陶瓷粉体表面的玻璃相,但不破坏堇青石的晶体结构。HNO3通过除去晶体结构中Mg2+和Al3+,破坏堇青石的晶体结构,形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在堇青石晶体结构中,T1位置的[AlO4]更容易与硝酸反应。经混合酸改性后,堇青石复合粉体的耐高温性能得到了改善,熔融温度提高了30 oC。采用HNO3-HF混合酸处理低品位堇青石陶瓷粉体的方法,为获得高品质的堇青石复合粉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烧结微晶玻璃工业原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烧结微晶玻璃工业原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共伴生多金属尾矿中重金属的高温固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共伴生多金属尾矿简介
2 共伴生多金属尾矿的再利用
    2.1 陶瓷砖
    2.2 陶粒
    2.3 发泡陶瓷
    2.4 尾矿砖
    2.5 尾矿/矿渣微晶玻璃
3 重金属固化机理
4 重金属固化效果对比分析
    4.1 重金属固化效果定量分析
    4.2 重金属浸出含量对比分析
5 展望

(2)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不锈钢渣基微晶玻璃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钢渣在全世界的产出和利用现状及其理化性能
        1.1.1 钢渣的产出和利用现状
        1.1.2 钢渣的理化性能
    1.2 微晶玻璃的制备和研究进展
        1.2.1 微晶玻璃传统的制备方法
        1.2.2 矿渣微晶玻璃
        1.2.3 高性能微晶玻璃制备的研究进展
    1.3 放电等离子烧结
        1.3.1 放电等离子烧结简介
        1.3.2 放电等离子烧结原理
        1.3.3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陶瓷材料现状
        1.3.4 实验所用放电等离子装备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所用原料
    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2.3 实验流程
        2.3.1 玻璃粉末料的制备
        2.3.2 放电等离子烧结
    2.4 表征和检测
        2.4.1 差热分析(DTA)
        2.4.2 体积密度测试
        2.4.3 维氏硬度测试
        2.4.4 抗折强度测试
        2.4.5 耐酸碱测试
        2.4.6 XRD物相分析
        2.4.7 SEM显微结构、EDS能谱分析
        2.4.8 拉曼(Raman)光谱分析
        2.4.9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3 放电等离子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制备的影响
    3.1 微晶玻璃烧结温度的确定
    3.2 微晶玻璃的制备
    3.3 微晶玻璃的物相分析
    3.4 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分析
    3.5 微晶玻璃的模量分布
    3.6 拉曼光谱分析微晶玻璃的网络结构与应力
    3.7 微晶玻璃理化性能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烧结时间对微晶玻璃制备的影响
    4.1 微晶玻璃的制备
    4.2 微晶玻璃的物相分析
    4.3 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分析
    4.4 微晶玻璃的耐腐蚀性能分析
    4.5 拉曼光谱网络结构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烧结压力对微晶玻璃制备的影响
    5.1 微晶玻璃的制备
    5.2 压力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分析
    5.3 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分析
    5.4 AFM分析
    5.5 拉曼光谱分析网络结构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微波热处理对含稀土(La)矿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微波技术
    1.3 矿渣微晶玻璃及其制备基本原理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2 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微晶玻璃微观结构分析以及性能测试
        2.4.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4.2 显微结构分析(SEM)及能量色散光谱(EDS)
        2.4.3 物相分析(XRD)
        2.4.4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2.4.5 维氏硬度测试
        2.4.6 体积密度测定
        2.4.7 耐腐蚀性分析
        2.4.8 热膨胀性能分析
3 传统法对矿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3.1 基础玻璃配方设计
    3.2 矿渣微晶玻璃玻璃析晶热动力学分析
    3.3 矿渣微晶玻璃物相结构分析
    3.4 微观结构分析
    3.5 拉曼光谱分析
    3.6 矿渣微晶玻璃热稳定性与性能分析
        3.6.1 La_2O_3对矿渣微晶玻璃热稳定性的影响
        3.6.2 矿渣微晶玻璃机械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微波场与La_2O_3耦合作用对矿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4.1 基础玻璃配方设计
    4.2 物相分析
    4.3 微观结构分析
    4.4 拉曼光谱分析
    4.5 微波法制备矿渣微晶玻璃热稳定性与性能分析
        4.5.1 热膨胀系数
        4.5.2 性能检测
    4.6 本章小结
5 原料成分对微波法制备矿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5.1 配方及微晶玻璃样品的制备
    5.2 差热分析
    5.3 物相分析
    5.4 拉曼光谱分析
    5.5 微观形貌分析
    5.6 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赤泥资源化回收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赤泥概况及赤泥研究统计
2 赤泥的物理化学性质
3 赤泥的资源化回收与利用
    3.1 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研究
        3.1.1 从赤泥中回收铁(铝)的研究
        3.1.1. 1 还原焙烧—磁选法
        3.1.1. 2 酸浸法回收铁
        3.1.1. 3 物理法回收铁
        3.1.1. 4 其他方法回收铁
        3.1.2 从赤泥中回收钛、钒的研究
        3.1.3 从赤泥中回收稀土元素的研究
    3.2 用于制备吸附剂
        3.2.1 赤泥作吸附剂处理重金属离子
        3.2.2 赤泥作吸附剂处理酸性污染气体
    3.3 作为建材的生产原料
        3.3.1 作为水泥生产原料
        3.3.2 作为制砖原料
        3.3.3 生产路基材料
    3.4 生产陶瓷和微晶玻璃的研究
    3.5 制备新型功能性材料
4 结语与展望

(5)江西省某铜尾矿资源化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尾矿的产生及对环境的影响
        1.2.1 尾矿的产生
        1.2.2 尾矿对环境的影响
        1.2.2.1 大气污染
        1.2.2.2 水体污染
        1.2.2.3 土壤污染
        1.2.2.4 地质灾害
    1.3 尾矿资源化利用的几种方法
        1.3.1 作为原料再选
        1.3.2 提取有价金属
        1.3.3 用于矿坑回填
        1.3.4 制作土壤肥料
        1.3.5 生产建筑材料
    1.4 铜尾矿生产建筑材料产生的环境问题
    1.5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1.5.1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国外的发展
        1.5.2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国内的发展
    1.6 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3 研究内容
        1.6.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应用
    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2.2 生命周期评价的内容
        2.2.1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2.2.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2.2.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2.2.4 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2.3 生命周期评价工具简介
第三章 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3.1 铜尾矿用于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可行性分析
    3.2 目标与范围定义
        3.2.1 目标定义
        3.2.2 范围定义
        3.2.2.1 系统边界
        3.2.2.2 数据取舍原则
        3.2.2.3 环境影响类型
        3.2.2.4 数据质量要求
        3.2.2.5 软件与数据库
    3.3 清单分析
    3.4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3.4.1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3.4.1.1 铜尾矿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3.4.1.1.1 目标与范围定义
        3.4.1.1.2 清单分析
        3.4.1.1.3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3.4.1.2 铜尾矿复合水泥熟料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3.4.2 清单数据灵敏度分析
    3.5 生命周期解释
        3.5.1 数据完整性说明
        3.5.2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3.6 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4.1 铜尾矿用于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可行性分析
    4.2 目标与范围定义
        4.2.1 目标定义
        4.2.2 范围定义
        4.2.2.1 系统边界
        4.2.2.2 取舍原则
        4.2.2.3 环境影响类型
        4.2.2.4 数据质量要求
        4.2.2.5 软件与数据库
    4.3 清单分析
    4.4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4.4.1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4.4.1.1 铜尾矿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4.4.1.1.1 目标与范围定义
        4.4.1.1.2 清单分析
        4.4.1.1.3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4.4.1.2 铜尾矿蒸压加气混凝土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4.4.2 清单数据灵敏度分析
    4.5 生命周期解释
        4.5.1 数据完整性说明
        4.5.2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4.6 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5.1 铜尾矿用于生产泡沫微晶保温材料可行性分析
    5.2 目标与范围定义
        5.2.1 目标定义
        5.2.2 范围定义
        5.2.2.1 系统边界
        5.2.2.2 取舍原则
        5.2.2.3 环境影响类型
        5.2.2.4 数据质量要求
        5.2.2.5 软件与数据库
    5.3 清单分析
    5.4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5.4.1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5.4.1.1 铜尾矿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5.4.1.1.1 目标与范围定义
        5.4.1.1.2 清单分析
        5.4.1.1.3 生命周期影响分析
        5.4.1.2 铜尾矿泡沫微晶保温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5.4.2 清单数据灵敏度分析
    5.5 生命周期解释
        5.5.1 数据完整性说明
        5.5.2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5.6 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与建议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烧结温度对提钛渣微晶玻璃析晶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2 实验步骤
    2.3 样品分析与性能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热处理温度的确定
    3.2 物相组成
    3.3 表面结构与显微形貌
    3.4 样品性能测试
        3.4.1 线收缩率与体积密度
        3.4.2 吸水率
4 结论

(7)利用金属尾矿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泡沫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
2 泡沫微晶玻璃制备过程中发泡与析晶机理
3 泡沫微晶玻璃的应用
4 金属尾矿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
    4.1 以铁尾矿为原料制备泡沫微晶玻璃
    4.2 以钼尾矿为原料制备泡沫微晶玻璃
    4.3 以铜尾矿为原料制备泡沫微晶玻璃
    4.4 以铅锌尾矿为原料制备泡沫微晶玻璃
    4.5 以其它金属尾矿为原料制备泡沫微晶玻璃
5 总结与展望

(8)CaO-Al2O3-MgO-SiO2系矿渣玻璃陶瓷粘温关系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
    1.1 .包头市固废和白云鄂博尾矿概述
        1.1.1 .包头市工业固废概述
        1.1.2 .白云鄂博尾矿概述
    1.2 .矿渣玻璃陶瓷
        1.2.1 .矿渣玻璃陶瓷定义
        1.2.2 .矿渣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
        1.2.3 .尾矿玻璃陶瓷的分类
        1.2.4 .矿渣玻璃陶瓷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玻璃陶瓷粘度方向研究现状
        1.3.1 .玻璃陶瓷粘度的定义
        1.3.2 .粘度在玻璃生产中的作用
        1.3.3 .粘度的计算方法
        1.3.4 .粘度的测量方法
        1.3.5 .玻璃陶瓷粘度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配方确定
    2.2 .样品的制备
    2.3 .实验设备
    2.4 .尾矿玻璃陶瓷制备工艺
    2.5 .测试与表征
3.成分调整对矿渣玻璃陶瓷高温粘度及结构性能的影响
    3.1 .添加Fe_2O_3对玻璃陶瓷高温粘度及性能的影响
        3.1.1 .Fe_2O_3添加量对基础玻璃晶化行为的影响
        3.1.2 .Fe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高温粘度的影响
        3.1.3 .Fe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化学键组合类型的影响
        3.1.4 .Fe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物相的影响
        3.1.5 .Fe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显微形貌的影响
        3.1.6 .Fe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理化性能的影响
    3.2 .La_2O_3对矿渣玻璃陶瓷粘度及结构性能的影响
        3.2.1 .La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晶化行为的影响
        3.2.2 .La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高温粘度的影响
        3.2.3 .La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化学键组合类型的影响
        3.2.4 .La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析晶类型的影响
        3.2.5 .La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显微形貌的影响
        3.2.6 .La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物化性能的影响
    3.3 .Cr_2O_3对矿渣玻璃陶瓷粘度及结构性能的影响
        3.3.1 .Cr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晶化行为的影响
        3.3.2 .Cr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高温粘度的影响
        3.3.3 .Cr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化学键组合类型的影响
        3.3.4 .Cr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析晶类型的影响
        3.3.5 .Cr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显微形貌的影响
        3.3.6 .Cr_2O_3添加量对玻璃陶瓷物化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高温粘度对玻璃陶瓷制备工艺的影响研究
    4.1 .高温粘度对工件成型的影响
    4.2 .高温粘度对产品缺陷影响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攀钢提钛渣微晶玻璃的生态化制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提钛渣的研究现状
        1.1.1 提钛渣的除氯研究
        1.1.2 提钛渣制备建材的研究
        1.1.3 提钛渣的其他研究
    1.2 矿渣微晶玻璃
        1.2.1 矿渣微晶玻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矿渣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技术
        1.2.3 矿渣微晶玻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成果
    1.5 主要创新点
2 提钛渣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2.1 样品描述
    2.2 化学成分分析
    2.3 烧失量及含水率的测定
    2.4 颗粒粒径分布
    2.5 物相组成分析
    2.6 微观形貌分析
    2.7 红外光谱分析
    2.8 热学属性分析
    2.9 本章小结
3 提钛渣焙烧及脱氯研究
    3.1 实验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焙烧温度下焙烧渣的物相组成
        3.2.2 氯离子质量分数及焙烧除氯效率
        3.2.3 管壁附着物的定性分析
        3.2.4 吸收液中氯离子浓度
    3.3 本章小结
4 直接烧结法制备提钛渣全料微晶玻璃
    4.1 实验
        4.1.1 原料与仪器
        4.1.2 工艺流程及实验步骤
        4.1.3 测试方法
    4.2 热处理制度对提钛渣全料微晶玻璃的影响
        4.2.1 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的影响
        4.2.2 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的影响
        4.2.3 烧结时间对微晶玻璃的影响
        4.2.4 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直接烧结法制备提钛渣主料微晶玻璃
    5.1 配方设计
    5.2 实验
        5.2.1 工艺流程及实验步骤
        5.2.2 样品测试
    5.3 碳酸钠添加量对提钛渣主料微晶玻璃的影响
        5.3.1 物相组成及晶相含量
        5.3.2 不同配方所制微晶玻璃的性能
    5.4 热分析与工艺优化
        5.4.1 热分析
        5.4.2 晶化温度的确定
        5.4.3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及正交实验
    5.5 烧结工艺对提钛渣主料微晶玻璃的影响
        5.5.1 物相组成及晶相含量
        5.5.2 不同烧结工艺所制微晶玻璃的性能
        5.5.3 不同烧结工艺所制微晶玻璃的显微形貌
        5.5.4 微晶玻璃各项性能之间的联系
    5.6 本章小结
6 提钛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生态化评价
    6.1 经济效益评价
    6.2 环境效益评价
    6.3 制备技术能耗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申请发明专利
    参与科研课题及学术活动

(10)不同高岭土原料合成堇青石的机理及其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高岭土资源分布特点和高岭石晶体结构的研究进展
        1.2.1 高岭土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1.2.2 高岭石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性
    1.3 堇青石矿物学和晶体结构中Si/Al有序性研究进展
        1.3.1 堇青石的矿物学和晶体结构
        1.3.2 堇青石晶体结构中Si/Al有序性的研究方法
    1.4 堇青石的合成、性能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1.4.1 堇青石的合成研究进展
        1.4.2 堇青石的性能研究进展
        1.4.3 堇青石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4种高岭土原料特征及其高岭石晶体结构分析
    2.1 实验
        2.1.1 实验用原料
        2.1.2 测试样品制备
        2.1.3 性能与结构表征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2.1 4种高岭土的化学成分和外观分析
        2.2.2 4种高岭土颗粒的显微形貌分析
        2.2.3 不同高岭土流变性能和可塑性能分析
        2.2.4 利用XRD分析高岭石结构的有序/无序性
        2.2.5 利用FTIR分析高岭石结构的有序/无序性
        2.2.6 利用TG-DSC分析高岭石结构的有序/无序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堇青石陶瓷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3.1 实验
        3.1.1 配方组成设计
        3.1.2 样品制备
        3.1.3 性能与结构表征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1 利用高温显微镜研究合成堇青石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3.2.2 堇青石陶瓷的制备和烧结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3.2.3 不同高岭土原料制备的堇青石陶瓷中堇青石含量的分析
        3.2.4 合成堇青石陶瓷显微结构的研究
        3.2.5 堇青石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的研究
        3.2.6 堇青石陶瓷电学性能的研究
        3.2.7 影响堇青石陶瓷使用性能的因素分析
        3.2.8 堇青石陶瓷的使用性能评价和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堇青石合成机理及反应过程的研究
    4.1 实验
        4.1.1 样品制备
        4.1.2 性能与结构表征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堇青石合成过程中物相转变分析
        4.2.2 堇青石合成的反应过程和热力学分析
        4.2.3 堇青石合成过程的烧结动力学
        4.2.4 堇青石合成过程的机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合成堇青石的晶体结构及合成机理
    5.1 实验
        5.1.1 样品制备
        5.1.2 结构与性能表征
    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5.2.1 合成堇青石晶体结构的XRD分析
        5.2.2 合成堇青石晶体结构的FTIR分析
        5.2.3 合成堇青石晶体结构的~(29)Si NMR分析
        5.2.4 合成堇青石结构Si/Al有序性原因分析
        5.2.5 合成堇青石机理的固体核磁共振的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堇青石陶瓷粉体改性的研究
    6.1 实验
        6.1.1 配方组成及设计
        6.1.2 样品制备
        6.1.3 结构与性能表征
    6.2 结果分析与讨论
        6.2.1 堇青石陶瓷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6.2.2 改性后合成堇青石粉体的外观和显微形貌分析
        6.2.3 SEM-EDS分析
        6.2.4 XRD分析
        6.2.5 FTIR分析
        6.2.6 ~(29)Si NMR分析
        6.2.7 HF-HNO_3 混合酸处对合成堇青石粉体的作用机理探讨
        6.2.8 改性后粉体耐高温性能研究
        6.2.9 改性粉体烧结后试样的显微结构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下一步研究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烧结微晶玻璃工业原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共伴生多金属尾矿中重金属的高温固化研究进展[J]. 王光瑜,杜永胜,张红霞,欧阳顺利,赵鸣. 中国陶瓷, 2021(09)
  • [2]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不锈钢渣基微晶玻璃及其性能研究[D]. 刘赛余.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1
  • [3]微波热处理对含稀土(La)矿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D]. 赵广凯.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1
  • [4]赤泥资源化回收利用研究进展[J]. 李艳军,张浩,韩跃新,柳晓,袁帅,高鹏. 金属矿山, 2021(04)
  • [5]江西省某铜尾矿资源化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 李畅.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6]烧结温度对提钛渣微晶玻璃析晶及显微结构的影响[J]. 尤皓,孙红娟,彭同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03)
  • [7]利用金属尾矿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佟志芳,范佳乐,曾庆钋,贾志恒,林鑫.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20(02)
  • [8]CaO-Al2O3-MgO-SiO2系矿渣玻璃陶瓷粘温关系研究及其应用[D]. 李浩.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9]攀钢提钛渣微晶玻璃的生态化制备技术研究[D]. 尤皓. 西南科技大学, 2019(11)
  • [10]不同高岭土原料合成堇青石的机理及其改性研究[D]. 陆成龙.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微晶玻璃行业新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