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寿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江西人寿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一、江西寿险市场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朱梓瑜[1](2021)在《江西省人身保险高退保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27家人身保险公司的调研》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保险业自1979年复业以来发展迅速,40多年来始终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保驾护航,充分发挥了经济“减振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居民保险的保障需求也同步扩大,人身保险业市场规模近年持续扩大,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但由于责任缺失,监管缺位等因素,许多问题在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暴露出来,退保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而人身保险由于主要为长期险,退保问题尤为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退保金额每年保持超过20%的增速增长。且自2012年开始,由于人身保险公司盲目扩张规模,大肆销售年金险、分红险等中短期存续的高现价保险产品,实行“长险短做”的危险策略规避监管,人身保险退保率持续保持较快的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6.83%的历史高点,超过原保监会公布的5%警戒线,高退保率对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动、成本控制及偿付能力保持造成了巨大挑战。同时代理退保黑色产业链逐渐发展延伸至江西省,极大地提高了江西省人身保险退保率,严重扰乱了江西省人身保险市场的秩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退保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选取实务中的退保率定义,设计关于退保调研的问卷,运用问卷及座谈调研法对在江西省设有省分公司的全部27家人身保险公司的退保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归纳整理,总结分析出江西省人身保险的退保现状及代理退保黑色产业特征,发现江西省人身保险高退保率的成因主要是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未充分考虑投保人群体的保障需求、银保监管机构对于可回溯机制的管理不健全、展业人员流动性高导致内部认责追责无法对其进行管理、从投保人到保险公司及监管部门对于代理退保黑色产业的防范意识不足等。对此,本文提出加快产品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回溯流程与银保联动监管机制、加强保险代理人内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协作式”共治模式整治代理退保黑色产业的建议。本文共包含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调研前的背景,从而引至调研的目标以及基于本文的研究意义,自然引出了调研的设计与流程。包括调研方式的选择、调研执行过程等。基于此,进一步提出本文的创新特征和不足。第二部分为人身保险退保相关理论概述。介绍退保及退保率的定义,国内外关于退保动机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退保对投保人、保险人及保险业的危害和相互之间存在的负反馈效应。第三部分为江西省人身保险退保现状。通过调研统计数据,从退保件数、金额、渠道、险种、动机等方面对当前江西省人身保险的高退保现状进行多角度量化分析,并总结在江西省省内日益严重的代理退保特点。第四部分针对上一部分的现状,从产品服务设计、营销渠道、退保投诉、保险人内部管理、代理退保管理等角度分析江西人身保险高退保现状的成因。第五部分对针对第四部分的成因,提出从优化产品结构、平衡展业渠道、提高保险素养三方面加快产品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升双录效率、扩大适用范围、增强银保联动三方面健全回溯流程与银保联动监管机制,从规范队伍建设、改进激励机制、加强信用管理加强保险代理人内外管理体系建设,联合保险公司、银保监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公安部门共同建立“协作式”共治模式整治代理退保黑色产业的建议,建立联合治理新模式,对代理退保及潜在的新型恶性退保方式的精准打击提出建议,以标本兼治降低江西省人身保险退保率,坚决打击代理退保黑色产业,保障江西省人身保险市场的清朗与平稳健康的长远发展,助力保险公司转换发展动能,坚定发展理念,推动江西省更好更快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第六部分为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总结当前江西省人身保险市场发展及退保环境,对形成各方联合治理高退保乱象,完善退保政策,共筑良好市场环境进行展望。“十四五”时期是中国保险业,尤其是人身保险业发展由量转质的关键时期,希望本文的分析和对策建议能真正在实务中为降低江西省人身保险退保率,改善江西省人身保险高退保现状,打击代理退保黑色产业发挥作用,为其他省份退保研究提供经验,为人身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刘济美[2](2020)在《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保险市场愈加开放,各家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竞争形势也日趋严峻。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我国三线城市保定,他需要在当代保险市场中,优化营销策略,以达到既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在保险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目标。选取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营销现状进行了集中性研究,BDZY人寿作为寿险公司的后起之秀,自开业以来业绩斐然发展迅速,但是其发展后力不足。基于对BDZY人寿营销困境,本文以营销策略理论、7PS营销理论为理论支撑,基于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并结合当前保定寿险市场环境进行BDZY人寿营销策略研究。通过对BDZY人寿市场环境、行业环境、人员管理、产品体系、价格策略、营销渠道、促销策略、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的研究分析,并借助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式,深入分析阐述了BDZY人寿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并得出了其营销策略优化建议。本文从理论分析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立足于BDZY人寿的实际,致力于解决其营销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对中小型寿险公司的营销策略优化起到帮助作用。

朱洪立[3](2020)在《江西居民购买人身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保险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江西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年年增长,但是对标全国,江西省还处于落后阶段,其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低于全国均值。在这关键时刻,如何把握江西居民需求特点,调整布局结构,赢得市场认可,破除增长速度瓶颈是江西保险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江西省人身保险的发展现状,在外部经济、人口、政策既定的条件下,从内部个人方面、生活方面、社会方面因素对江西居民购买人身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11项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通过调查实证分析,找出各影响因素与江西居民购买人身保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再应用DEMATEL方法,从中找出既是关键影响因素,又是原因因素的因素。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江西人身保险公司提出保险宣传方面和保全服务方面的建议,对保险代理人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做出要求,并给出对客户选择方面的建议。希望以上建议能对江西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做用,同时也给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带来良好的借鉴。

王博超[4](2019)在《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低留存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直接聚焦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低留存问题,在总公司统一政策制度下,H保险河北分公司连续3年寿险营销代理人留存率在系统排名末位,代理人流动性极高,严重限制了河北分公司的发展、公司营销运营陷入困境,寿险营销代理人低留存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形式掌握了有关人员流失及提高人员留存方面的理论支持;通过统计分析,阐述了H保险河北分公司目前管理现状,并对留存人员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与系统内及同地区系统外公司进行比较研究。发现H保险在晋升推动、代理人招聘、培训管理、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忠诚度方面存在问题。针对H保险河北分公司代理人留存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要全面推动晋升工程,充分启动全员晋升意愿,用晋升提高收入进而提高留存;其次,要进行增员选才,从源头控制好流入人员质量,排除后期留存率低隐患;再次,强化培训体系建设,从系统完善、师资配备、丰富培训内容及方式、新兵训练营改革几个方面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进而促进留存;最后,从精神需求出发,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工作满意度,倡导创业文化、提高职业忠诚度,健全荣誉体系、满足精神诉求,最后达到提高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留存目的。

蒋晓涵[5](2019)在《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银行保险主要是保险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和提供保险服务,与个人代理人渠道和团体渠道相比,银行保险销售方式实现了银行、保险公司和客户“三赢”。1997年青海省正式开始办理银行保险业务,经过多年发展,银行保险业务渠道已经成为青海省寿险市场主要销售渠道之一。虽然近些年来青海省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过程中保费收入增量和增速都很可观,但数据显示青海省银行保险业务发展与发达省市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在本次论文撰写中主要对青海省银保业务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提高其发展的途径,以期对提高青海省保险销售收入,促进青海省经济增长提供帮助。本文以青海省寿险市场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寿险市场银保业务的手续费、银保产品、合作模式以及银保业务需求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消费者市场需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青海省银保业务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在开展银行保险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收取手续费过高,在销售过程中银行员工存在销售误导;在寿险公司推出产品过程中,各寿险公司产品同质性过高,寿险公司对市场产品定位不准确;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消费者盲目购买银行保险产品,在产品出现问题时缺乏维权意识。为使青海省寿险市场银行保险业务长期健康发展,认为今后商业银行应丰富银行保险合作模式以及提升银行保险业务销售人员专业素养。寿险公司主要应将寿险产品回归保障功能,同时应加大银行保险渠道推广力度。消费者则需要加强保险知识科普,同时银行与寿险公司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张格[6](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乔凯[7](2018)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使数量众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是一类将住房与养老年金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寿险产品。其不仅能够弥补老年人收入的不足,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障能力,而且能够促进金融、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发展,因此具有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该产品的运营过程较为复杂,运营风险较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供需双冷”的尴尬局面。为此,论文从市场整体的角度,综合运用系统论、博弈论、优化理论、决策理论、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供需关系、运营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促进市场协同运营的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的概念、特征和运营流程;分析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主要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行为特征;进而据此构建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主体博弈模型,应用演化博弈方法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参与主体行为的互动特征,分析了市场的演化路径、演化均衡,揭示了市场的演化规律和演化机理,研究表明当保险公司成本收入比位于[0,1]区间,同时老年人的效用比大于1时,市场具有(申请,开展),(不申请,不开展)两个演化稳定均衡;老年人或保险公司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产品的初始接受程度超过特定阈值是市场收敛至(申请,开展)均衡的必要条件;市场收敛至(申请,开展)均衡的概率与博弈支付矩阵的结构和参数密切相关。(2)通过对现有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从供给主体、需求主体、监管主体及中介组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产品4个方面提取16项制约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解析了各制约因素间的逻辑层次关系,探索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的直接制约因素、间接制约因素和根本制约因素;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模型研究了各制约因素对市场协同运营的制约强度,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的根本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于制度环境方面,基于此构建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系统。(3)利用经济外部性理论分析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中政府的补贴行为,阐述了政府可能的补贴手段和方式。针对“补供给还是补需求”的问题,应用优化理论和博弈论,分别在保险公司收益外生、保险公司收益内生以及政府不同的政策目标条件下,构建优化模型,求解政府的最优补贴结构。模型的解析解显示,在不同收益条件下,不同政策目标的政府的最优补贴结构具有巨大的差异。(4)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说明了政府建立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保障机制的必要性;考虑老年人脆弱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在住房反向抵押过程中相对弱势的地位,在其购买前、购买中及购买后分别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惩罚机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政府保障机制仿真模型,研究表明在仿真环境下,上述三个机制能够有效增强老年人的购买意愿;相较其他两个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对老年人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5)考虑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从人口、经济、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法律5个维度提取30项指标构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目的及指标体系的特征,应用一种基于熵权、直觉模糊数改进的混合TOPSIS方法,收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城镇的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具有巨大的差异,整体上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变差,且高高、低低集聚的特征,基于此提出各地促进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上述5个模型,系统阐述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演化机理,分析了制约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的根本因素,研究了政府对市场运营主体的补贴措施、保障措施以及市场的协同运营策略,研究结论对促进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范彬彬[8](2017)在《城镇居民投资型寿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显着得到提高,然而居民在市场上进行理财工具的选择时仍以银行的存款为主,理财方式过于单一,这造成了我国居民无法很好的将分散风险与提高收益进行有效的结合,所以居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科学合理的进行资金配置来提高自己的收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保险是金融三大行业之一,而保险从恢复至今只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投资型寿险作为新型保险理财产品也仅有十年之多,其被人们的熟悉程度较低。投资型寿险从2001年初次踏进国内市场以来发展速度居高不下,年度保费收入从最初的420亿元一跃增长到如今的6500多亿,规模成长了 15倍之多,年均增长率也高达20%以上,远远超出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同时在这市场上提供产品的保险公司有100多家,投资型寿险种类繁多,其产品特性也不近相同,在此背景下研究城镇居民需求意愿和意愿投资额度的影响因素是促进投资型寿险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苏州市为样本地区,通过对城镇居民进行实地问卷走访来分析投资型寿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投资型寿险的相关文献,在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整理后选取相应的变量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进而对苏州市投资型寿险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1)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GDP与投资型寿险的保费收入有较大的一致性,近八年中人均收入、GDP和保费收入总量翻了一倍之多;(2)投资型寿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24家发展到2015年的41家,同时通过细致分析发现,在供给主体中,前五大机构市场占比通常达到75%以上,存在较大的市场垄断情况;(3)投资型寿险险种市场结构不均衡,从2011年开始,分红保险市场占比高达99%以上,而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总和不足1%。其次,通过对投资型寿险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1)通过Logit模型对投资型寿险的投资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性别、学历、投资者职位、收入、年缴保费额度和产品收益率对投资意愿具有正向效应,而年龄、风险偏好程度、是否了解投资型寿险和产品最低投资额具有反向影响,另外发现人均收入和产品收益率对投资意愿影响较大,因此提高居民收入和产品收益率是促进人们进行投资的根本途径。(2)进一步通过OLS多元回归模型对居民意愿投资额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投资者的职位、个人收入、产品收益率和产品最低投资限额对居民的投资额度具有正向影响,而年龄、金融替代程度和是否了解投资型寿险具有反向效应。另外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金融替代率、是否了解投资型寿险、产品收益率和产品最低投资额的影响程度较大,由此可见,这些变量是影响居民意愿投资额的重要因素。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为了促进投资型寿险市场的良好发展分别对政府、保险公司和投资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政府应推进改革制度创新,提高行业活力;大力落实民生政策,努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加大保险宣传力度,提高保险普及水平。(2)保险公司应当优化保险业务结构,实现保险产品均衡发展;在保证稳定经营条件下适当提高产品收益率;设置合适的产品最低投资额,提高产品市场需求。(3)投资者应该加强学习能力,纠正认知偏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回报。

帅华平[9](2016)在《江西寿险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规模上,由小到大;在地位上,从一个基础薄弱、可有可无的行业迅速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发展方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作为保险业中最重要的寿险市场,它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前行的助推器。江西寿险市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恢复业务,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促市场呈现出稳中求进态势,新兴寿险企业陆续开业,人力规模不断扩张,保费收入实现翻番,寿险业已成为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在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过去的发展已取得不俗成绩,不仅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也因自身在金融领域内不可取代的职能地位。行业的发展,转移了社会公众因意外事故、健康风险等造成损失,让他们外出有保障,让他们健康有后盾,……从而使社会经济活动得到快速运转。此外,寿险业还带动了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增加砝码。虽然江西寿险市场在过去很长时间都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面临诸多困难:保险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靠后,销售误导现象普遍存在,粗放式发展仍占主导地位等诸多问题都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为促进江西寿险业保持良性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转变粗放式营销模式、实现多元化营销模式、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法制建设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加快江西寿险业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并助推江西地方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张世慧[10](2016)在《中国近代破产制度的孕育与建立(1750-1935)》文中研究表明破产,是债务人全部资产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一种经济状况。唐以降历代王朝律令中对破产导致的债务违约问题有所规范,但实际司法审判中政府往往视为“细故”。18世纪中期,商业活动中新出现的破产案,打破了固有的债法体系,清政府开始通过增订律例的方式,规范商业活动中的破产案件。新增订的律例把部分商业活动中的破产案,从普通债务规范中分离出来,使破产案开始走出细故。19世纪中后期,主要通商口岸出现了严重的倒帐案,使以往集中于局部行业的破产问题扩展整个商业领域。相比清代前中期部分区域及行业的破产案,通商口岸爆发的倒帐案规模大、影响范围广,严重影响了地方社会秩序稳定。地方政府积极应对倒帐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处理破产案的举措。与此同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频繁,域外破产法知识也开始传入中国。20世纪肇始,清政府开始转变对破产等钱债案的审理观念,破产案彻底走出了细故。新式商人团体——商会也积极介入到破产清理中,改变以往破产审理、分配过程中,商人的被动局面。清末经济风潮的爆发导致破产案频繁发生,在实践需求的刺激下,近代破产制度初现端倪。但在此期间成文破产法——《破产律》颁布后,引起社会各界争议,最终被迫夭折,也成为中国近代破产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重要挫折。民国建立后,成文破产法并未颁布,且由于纯泰破产案纠纷,《破产律》也正式被司法部废止。为弥补成文法建设的缺憾,大理院通过“判例”、“解释例”的形式,融合中西法律与习惯,对中国近代破产制度进行建构。同时,商业实践中,伴随着政体转型、司法改革建设全面展开,破产案审理更加法制化,清理程序日益规范,清偿方式进一步公平化。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成文破产法,民初商业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纷争。另外,民初商会还被赋予合法的商事公断权,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破产纠纷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破产法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重要法规,也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破产法立法依赖于整体法制建设的完善,因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破产法的立法工作并未提上立法日程。直到1934年,随着司法建设的完备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破产法立法才正式展开。1935年7月《破产法》的颁布,标志着统一的近代破产法在中国正式建立。从立法内容看,1935年《破产法》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破产法案,不仅吸纳域外破产法立法理论,也充分考虑到近代中国具体经济环境和社会习惯。但也不容忽视的是,该法案侧重维护社会秩序为出发点,对债权人权益保护存在诸多漏洞。综上所述,早期全球化开启了中国大转折时代,中国近代破产制度也随之开始孕育成长。总体看,在全球化、政治转型等制度环境变迁的影响下,商业活动中破产案的频繁发生,进而促使中国近代破产制度不断吸收、融合域外破产制度,最终建立了一部具有鲜明地中国特色,深受传统力量影响的近代破产法。

二、江西寿险市场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寿险市场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人身保险高退保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27家人身保险公司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调研背景
        1.1.1 人身保险市场前景广阔
        1.1.2 人身保险退保率居高不下
        1.1.3 代理退保影响日益恶劣
    1.2 调研目的及意义
    1.3 调研方法
    1.4 调研报告内容与结构
    1.5 调研实施过程
    1.6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人身保险退保理论概述
    2.1 退保及退保率定义
    2.2 退保动机理论
    2.3 退保危害概述
第3章 江西省人身保险高退保现状
    3.1 总体情况
        3.1.1 全额退保持续增长
        3.1.2 退保率两极分化
        3.1.3 退保形式多样化
    3.2 渠道退保分析
        3.2.1 个险渠道普遍偏高
        3.2.2 银邮渠道大相径庭
        3.2.3 团险渠道独善其身
        3.2.4 电销渠道低额高频
    3.3 险种退保分析
        3.3.1 理财型险种占比较高
        3.3.2 保障型险种增长明显
    3.4 退保动机分析
        3.4.1 个人原因占据主导
        3.4.2 销售误导低频高额
        3.4.3 自互保件变化不一
    3.5 退保投诉分析
        3.5.1 内部投诉与日俱增
        3.5.2 监管转办压力加大
        3.5.3 代理投诉问题凸显
    3.6 代理退保特征分析
        3.6.1 “运营”手段
        3.6.2 “接单”流程
        3.6.3 “业务”模式
第4章 江西省人身保险高退保成因分析
    4.1 产品设计供求不匹配
    4.2 销售回溯机制不健全
    4.3 展业人员管理不到位
    4.4 退保黑产防范不重视
第5章 江西省人身保险高退保治理建议
    5.1 加快产品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优化产品结构
        5.1.2 平衡展业渠道
        5.1.3 提高保险素养
    5.2 健全回溯流程与银保联动监管机制
        5.2.1 提升双录效率
        5.2.2 扩大适用范围
        5.2.3 增强银保联动
    5.3 加强保险代理人内外管理体系建设
        5.3.1 规范队伍建设
        5.3.2 改进激励机制
        5.3.3 完善信用管理
    5.4 建立退保黑产“协作式”共治模式
        5.4.1 保险公司——完善自查,警惕代理
        5.4.2 银保监管部门——明确态度,主动出击
        5.4.3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联合行动,整治市场
        5.4.4 公安部门——合作立案,打击黑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研数据收集表
附录二:调研材料补充填写表
附录三:各月疑似或认定为代理退保监管转办投诉量统计表
附录四:代理退保案例模板
致谢

(2)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研究评价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营销相关概念
        2.1.1 营销策略
        2.1.2 7Ps营销理论
    2.2 基本模型和方法
        2.2.1 波特五力模型
        2.2.2 PEST分析法
        2.2.3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第三章 BDZY人寿市场环境与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保险市场环境
        3.1.1 人口环境
        3.1.2 政治环境
        3.1.3 经济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1.5 市场环境对BDZY人寿的影响
    3.2 我国保险行业环境
        3.2.1 同行业竞争者
        3.2.2 潜在竞争者
        3.2.3 替代品或服务
        3.2.4 购买者
        3.2.5 供应商
        3.2.6 行业环境对BDZY人寿的影响
    3.3 BDZY人寿经营现状
        3.3.1 公司概况
        3.3.2 主要业绩
    3.4 BDZY人寿营销现状
        3.4.1 人员管理
        3.4.2 产品体系
        3.4.3 价格策略
        3.4.4 营销渠道
        3.4.5 促销策略
        3.4.6 服务过程
        3.4.7 有形展示
第四章 BDZY人寿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BDZY人寿现行营销策略情况问卷调查
        4.1.1 确定调查对象
        4.1.2 调查问卷设计
        4.1.3 调查结果分析
    4.2 BDZY人寿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
        4.2.1 BDZY人寿人员管理不成熟
        4.2.2 BDZY人寿产品体系不合理
        4.2.3 BDZY人寿价格策略不完善
        4.2.4 BDZY人寿营销渠道不健全
        4.2.5 BDZY人寿促销策略不丰富
        4.2.6 BDZY人寿服务过程不到位
        4.2.7 BDZY人寿有形展示不充分
    4.3 BDZY人寿营销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4.3.2 产品体系定位不清晰
        4.3.3 价格策略缺少主观能动性
        4.3.4 营销渠道市场嗅觉不敏感
        4.3.5 促销策略落地困难
        4.3.6 服务过程缺乏新意
        4.3.7 有形展示不够完善
第五章 BDZY人寿营销策略优化对策
    5.1 树立良好的人员管理模式
        5.1.1 重视企业文化和团建活动
        5.1.2 设置有效的激励措施
    5.2 科学定位产品体系
        5.2.1 准确把握市场和客户需求
        5.2.2 调整现有产品定位
    5.3 主动采取价格策略
        5.3.1 差异化定价
        5.3.2 主动采取优惠补贴
    5.4 积极扩展营销渠道
        5.4.1 完善营销渠道
        5.4.2 开辟营销渠道
    5.5 督促落地促销策略
        5.5.1 增加促销活动形式和频次
        5.5.2 提供方案助力落地
    5.6 敢于创新服务过程
        5.6.1 丰富服务形式注重个性化
        5.6.2 关爱特殊人群
    5.7 加快完善有形展示
        5.7.1 展业工具多样化专业化
        5.7.2 增设个性化厅堂设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BDZY 人寿现行营销策略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3)江西居民购买人身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消费者购买决策
    2.2 人身保险基本原理
    2.3 DEMATEL方法综述
3 人身保险发展现状
    3.1 行业现状
    3.2 需求现状
    3.3 消费现状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人身保险购买全过程
    4.2 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4.2.1 个人方面
        4.2.2 生活方面
        4.2.3 社会方面
    4.3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1 问卷设计
        4.3.2 研究变量设置
        4.3.3 问卷回收情况
        4.3.4 问卷统计情况
        4.3.5 调查结果分析
5 基于DEMATEL方法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5.1 DEMATEL模型构建
    5.2 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5.2.1 数据来源
        5.2.2 数据处理
    5.3 结果分析
        5.3.1 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
        5.3.2 关键影响因素
6 策略建议
    6.1 保险公司建议
        6.1.1 保险宣传方面
        6.1.2 保全服务方面
    6.2 保险代理人建议
        6.2.1 业务能力培训
        6.2.2 个人素质要求
        6.2.3 客户选择建议
7 研究结论、不足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4)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低留存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增员选才及培训留人方面的研究
        1.2.2 关于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
        1.2.3 关于公司文化及代理人自身影响因素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内容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员工流动的涵义及相关概念
        2.1.1 员工流动的涵义
        2.1.2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参与者决策”模型
        2.2.2 Price-Mueller(2000)模型
        2.2.3 Steers和 Mowday(1981)模型
        2.2.4 现代管家理论
        2.2.5 格雷欣法则
第三章 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留存现状及问题
    3.1 H保险河北分公司公司简介及管理现状
        3.1.1 H保险河北分公司简介
        3.1.2 H保险河北分公司管理现状
        3.1.2.1 组织发展规划
        3.1.2.2 增员管理
        3.1.2.3 职业生涯规划
        3.1.2.4 薪酬机制
        3.1.2.5 培训管理
        3.1.2.6 激励制度
        3.1.2.7 考核制度
    3.2 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留存现状
        3.2.1 人员流动性高,连续三年留存率系统排名末位
        3.2.2 寿险营销代理人影响留存的自身因素分析
        3.2.2.1 代理人13 个月留存率在年龄方面的差异分析
        3.2.2.2 代理人13 个月留存率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
        3.2.2.3 代理人13 个月留存率在学历方面的差异分析
        3.2.2.4 代理人13 个月留存率在薪资方面的差异分析
        3.2.2.5 代理人13 个月留存率在晋升方面的差异分析
        3.2.2.6 各职级人员薪资差异
    3.3 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留存问题
第四章 系统内外不同公司管理方式比较研究
    4.1 系统内管理方式比较研究
        4.1.1 整体规划比较研究
        4.1.2 增员管理比较研究
        4.1.3 培训管理比较研究
        4.1.4 激励制度比较研究
    4.2 系统外管理方式比较研究
        4.2.1 ZG人寿保险管理方式研究
        4.2.2 PA人寿保险管理方式研究
        4.2.3 XH人寿保险管理方式研究
第五章 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留存率低的原因分析
    5.1 晋升工程推动不力
    5.2 人员招聘流于形式
    5.3 培训管理不健全
    5.4 代理人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忠诚度欠缺
第六章 提高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留存率的策略与措施
    6.1 推动晋升工程
        6.1.1 持续晋升规划面谈
        6.1.2 充分营造晋升氛围
        6.1.3 做好晋升典范经营
        6.1.4 健全晋升荣誉表彰机制
    6.2 提倡增员选才
        6.2.1 明确增员标准
        6.2.2 严格面试把关
        6.2.3 启动架构式增员
    6.3 完善培训体系
        6.3.1 强化讲师队伍,完善培训体系
        6.3.2 丰富培训内容,改善培训方式
        6.3.3 做实做细新兵训练营
    6.4 提升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忠诚度
        6.4.1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工作满意度
        6.4.2 倡导创业文化,强化职业忠诚度
        6.4.3 健全荣誉体系,满足精神需求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工作
    7.2 论文的结论和不足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5.1 特色与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我国寿险市场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2.1 我国寿险市场发展现状
        2.1.1 我国寿险市场发展概况
        2.1.2 我国寿险产品销售情况
        2.1.3 我国寿险市场营销渠道
    2.2 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状况
        2.2.1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阶段
        2.2.2 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第三章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状况
    3.1 青海省寿险市场发展现状
        3.1.1 青海省寿险市场主体发展状况
        3.1.2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3.2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3.2.1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基本情况
        3.2.2 青海省银保业务手续费
        3.2.3 青海省银行保险业务市场产品分析
        3.2.4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合作模式
第四章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1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行保险业务需求分析
        4.1.1 消费者群体基本情况
        4.1.2 消费者对银行保险的认知情况
        4.1.3 消费者对银行保险的满意度及维权意识
    4.2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需求实证分析
        4.2.1 模型选择
        4.2.2 变量选取和假设
        4.2.3 银行保险需求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五章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存在的问题
    5.1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发展中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5.1.1 银行收取手续费过高引起恶性竞争
        5.1.2 银行人员存在销售误导
    5.2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发展中寿险公司存在的问题
        5.2.1 寿险公司产品同质性高
        5.2.2 寿险公司产品定位不准确
    5.3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发展中消费者面临的问题
        5.3.1 消费者盲目选择产品
        5.3.2 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
第六章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对策
    6.1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发展中银行发展对策
        6.1.1 丰富银行保险合作方式
        6.1.2 提高销售人员业务素养
    6.2 青海省寿险业务发展中保险公司发展对策
        6.2.1 合作产品应回归保障功能
        6.2.2 加大银行保险渠道推广力度
    6.3 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发展中消费者发展对策
        6.3.1 加强消费者保险知识科普
        6.3.2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6)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小结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小结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小结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小结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小结
结语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7)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主体与演化机理分析
    2.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特征与运营流程
        2.1.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相关概念
        2.1.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的特征
        2.1.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的运营流程
    2.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主体分析
        2.2.1 供给主体分析
        2.2.2 需求主体分析
        2.2.3 监管主体分析
        2.2.4 相关中介组织分析
    2.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演化机理分析
        2.3.1 博弈基础理论
        2.3.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主体博弈模型构建
        2.3.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主体博弈模型分析
        2.3.4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演化模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系统研究
    3.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相关概念
        3.1.1 协同和协同学
        3.1.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相关概念
    3.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制约因素分析
        3.2.1 ISM/DEMATEL模型相关理论
        3.2.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制约因素识别
        3.2.3 基于ISM/DEMATEL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制约因素分析
    3.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系统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政府补贴模型研究
    4.1 相关理论基础
        4.1.1 财政补贴的概念
        4.1.2 经济外部性理论
    4.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政府补贴分析
        4.2.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政府补贴的经济分析
        4.2.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政府补贴的手段
    4.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政府补贴结构模型构建
        4.3.1 模型假设
        4.3.2 收益外生条件下政府补贴结构模型构建与解析
        4.3.3 收益内生条件下政府补贴结构模型构建与解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政府保障仿真模型研究
    5.1 保障机制概述
        5.1.1 保障机制的必要性
        5.1.2 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系统保障机制
    5.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系统保障机制仿真模型
        5.2.1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5.2.2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
        5.2.3 模型因果关系分析
        5.2.4 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系统保障机制系统动力模型构建
        5.2.5 算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评价模型研究
    6.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1.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影响因素分析
        6.1.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2 基于混合TOPSIS的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评价模型构建
        6.2.1 直觉模糊数相关概念
        6.2.2 TOPSIS评价模型
        6.2.3 基于混合TOPSIS的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评价模型
        6.2.4 基于混合TOPSIS的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运营环境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6.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相关政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成果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主体博弈模型仿真程序
附录B 解释结构模型计算程序
附录C 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模型计算程序
附录D 混合TOPSIS模型计算程序
附录E 综合评价矩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8)城镇居民投资型寿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投资型寿险相关概念和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投资型寿险的定义
        2.1.2 投资型寿险的种类
        2.1.3 投资型寿险的特征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生命价值角度
        2.2.2 不确定性角度
        2.2.3 保险产品角度
        2.2.4 金融替代角度
    2.3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第三章 苏州市投资型寿险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3.1 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3.2 苏州市投资型寿险市场供给主体分析
    3.3 苏州市投资型寿险保费收入分析
    3.4 苏州市投资型寿险险种市场结构分析
    3.5 苏州市投资型寿险市场深度和密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苏州市城镇居民投资型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4.1.1 数据来源
        4.1.2 变量选取
    4.2 苏州市城镇居民投资型寿险需求的统计分析
    4.3 模型的设定
    4.4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相关的政策建议
        5.2.1 对政府的相关建议
        5.2.2 对保险公司的建议
        5.2.3 对投资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江西寿险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寿险的内涵与特征
    2.2 寿险的种类
    2.3 寿险的意义
    2.4 寿险业的发展模式
    2.5 理论基础
        2.5.1 生命周期理论
        2.5.2 需求理论
        2.5.3 精算理论
3 江西寿险业发展历程与成效
    3.1 江西寿险业的发展历程
        3.1.1 江西寿险发展起步阶段(1982 年-1994 年)
        3.1.2 引入试点阶段(1995-1996 年)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97-1998 年)
        3.1.4 稳步发展阶段(1999 年至今)
    3.2 江西寿险业发展成效
        3.2.1 市场主体数量迅速增多
        3.2.2 保费收入屡创新高
        3.2.3 居民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3.2.4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加大
4 江西寿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江西寿险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寿险代理人素质偏低
        4.1.2 销售误导普遍存在
        4.1.3 品牌认可度偏低
        4.1.4 寿险市场法制建设不完善
    4.2 江西寿险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营销人员诚信缺失
        4.2.2 片面追求高利润增长
        4.2.3 领导层经营管理手段落后
        4.2.4 监管水平落后
5 解决江西寿险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5.1 转变营销模式
        5.1.1 转变粗放式营销模式
        5.1.2 实现多元化营销模式
    5.2 引导寿险代理人转变经营思路
        5.2.1 提高寿险代理人的素质
        5.2.2 帮助寿险代理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
        5.2.3 建立和完善江西寿险代理人信用评级制度
    5.3 产品创新与市场改革
    5.4 加强监管体系,促寿险市场合规经营
        5.4.1 对江西寿险代理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5.4.2 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5.4.3 加强对寿险公司的管理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2.1 发展机遇
        6.2.2 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江西寿险业发展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10)中国近代破产制度的孕育与建立(1750-193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被割裂的近代史与商业制度史研究
        (一) 历史分期与近代性的割裂
        (二) 中国近代商业制度史研究
        (三)中国近代商业制度史研究的不足
    二、中国近代破产制度史研究
        (一) 中国近代破产法的研究
        (二) 法令之外:中国近代破产案的研究
    三、主要概念辨析及研究时段界定
    四、研究思路、重难点及主要资料
第一章 清代前中期债法的局部调整
    第一节 唐以降“负债违契不偿”问题的法律规范
        一、政府对债权的承认与保护机制
        二、政府对放贷者索债的限制机制
        三、错位的平衡:唐以降“负债违契不偿”制度解析
    第二节 牙行侵欠客商案及法律调整
        一、垄断性“官牙制”的确立与牙行侵欠客商案
        二、从地方到朝堂:早期关注与初步应对
        三、牙行侵欠客商例的制定与颁布
    第三节 京城钱铺关闭案及法律规范
        一、清代前中期钱铺的发展
        二、“京城钱铺关闭例”的制定
        三、19世纪前中期京城钱铺关闭例的修订
        四、地方案件对“京城钱铺关闭例”的援引
    第四节 广州行商商欠案及清理措施
        一、行商贸易体制与行商商欠案
        二、主要商行商欠案债务清理状况
        三、从广东行商案看清代前中期的债务清理制度
    小结
第二章 19世纪中后期倒帐案与域外破产知识引介
    第一节 19世纪中后期的倒帐案
        一、倒帐案的主要表现
        二、倒帐案爆发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倒帐案的应对与清理
        一、倒帐问题的社会建议与地方性宏观政策
        二、地方政府对不同类型倒帐案的审理
        三、政务思维下倒帐案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中西语境中破产与域外破产知识引介
        一、19世纪前中西语境中的“破产”
        二、19世纪中后期域外破产知识的引介
    小结
第三章 清末破产制度建设的尝试与顿挫
    第一节 商政改革与破产案审理的转变
        一、破产案审理观念的新变化
        二、商部(农工商部)、商务局与破产案审理
        三、商事审判制度变革与破产案审理
    第二节 制定法的尝试:《破产律》颁布与夭折
        一、《破产律》的酝酿与颁布
        二、《破产律》的立法纲领、内容与特点
        三、《破产律》颁布后的舆论及商界争议
        四、《破产律》夭折及原因探析
    第三节 商会与破产纠纷的调处与规范
        一、商会对破产案件介入的合法性
        二、商会与破产案的和解
        三、商会参与官府(审判厅)破产案审理
        四、商会与破产案中商人权益的保护
    第四节 清季商业实践中新式破产制度的孕育
        一、清季经济风潮中的破产案
        二、破产专门清理机构的初步设立
        三、破产公平清偿制度的尝试
        四、破产“重整制度”的雏形
        五、独特清理制度:彩票与破产案清理
    小结
第四章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破产制度的新旧过渡与纷争
    第一节 民初纯泰钱庄案与《破产律》适用的争议
        一、民初部分地区对《破产律》的援用
        二、纯泰钱庄破产案的争议
        三、《破产律》的废止
    第二节 大理院与破产制度的建构
        一、关于破产发生、法源及法律效力的界定
        二、破产财团及相关特别权利的规定
        三、破产清偿制度的规范
    第三节 商业实践中近代破产制度的萌芽
        一、司法改革与破产案审理的变革
        二、破产清理程序的规范化
        三、破产清偿的公平、合理化
    第四节 商会与破产纠纷的公断及审判
        一、商会与破产案的公断
        二、破产案审判中商会与司法机关的合作
    第五节 破产案中新旧制度的冲突与争议
        一、破产抵押权、撤销权的纷争——以敦康颜料案为中心
        二、破产案中股东责任的争议——以民生伞厂案、新世界案为中心
    小结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成文破产法的建立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破产案审理的新变化与纷争
        一、法制建设与破产制度相关规范的颁布
        二、新式企业破产清理与破产制度进一步孕育
        三、商业实践中破产案的新纷争
    第二节 商会商事仲裁权调整与破产案的清理
        一、商会商事公断机构存废之争
        二、商会参与破产纠纷的新变化
        三、商会参与破产纠纷新变化的解析
    第三节 1935年《破产法》的立法背景及过程
        一、破产法立法条件的成熟
        二、破产法立法的紧迫经济需求
        三、破产法的立法过程及各方争议
    第四节 1935年《破产法》立法内容与总体特点
        一、《破产法》的主要内容
        二、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破产法》立法的总体特点
    小结
结语: 中国近代破产制度的成长逻辑
附录一: 《破产律》
附录二: 《大理院判例全书·破产法》
附录三: (商人债务清理暂行条例》
附录四: 《中华民国破产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江西寿险市场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人身保险高退保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27家人身保险公司的调研[D]. 朱梓瑜.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2]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D]. 刘济美. 河北大学, 2020(03)
  • [3]江西居民购买人身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D]. 朱洪立.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4]H保险河北分公司寿险营销代理人低留存问题研究[D]. 王博超. 河北地质大学, 2019(10)
  • [5]青海省寿险市场银保业务发展研究[D]. 蒋晓涵. 青海大学, 2019(04)
  • [6]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7]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协同运营模型研究[D]. 乔凯.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8]城镇居民投资型寿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D]. 范彬彬.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9]江西寿险业发展问题研究[D]. 帅华平.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7)
  • [10]中国近代破产制度的孕育与建立(1750-1935)[D]. 张世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江西人寿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