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结构人行桥的设计与施工

网架结构人行桥的设计与施工

一、网架结构人行天桥设计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姜岚[1](2020)在《多层大跨度空间钢网格结构动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素,提高工业与公共建筑用地效率最有效的措施是将传统单层大跨度建筑改为多层建筑。以钢空腹夹层板为楼板,以密柱网格墙为抗侧力构件的空间钢网格结构是一种在多层大跨度建筑中具有良好技术经济效益的新型结构体系。与一般框架结构相比,空腹夹层板空间钢网格结构具有跨高比大、竖向自振频率低、空间受力效应显着的特点。在正常使用及偶然作用下,结构的响应也与传统结构体系有较大的区别。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包括多层大跨度楼盖形式、空间钢网格结构静力性能研究、楼板人致激励分析方法及评价标准、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等。分析表明,空腹夹层板空间钢网格结构是一种在多层大跨度工业与公共建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结构体系,其静力性能研究较完善,但动力性能研究滞后,已成为制约其大范围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实测方法、数值方法、解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大跨度钢空腹夹层板开展了模态分析。分析了不同尺度数值模型对自振频率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中考虑了不同结构参数的改变对钢空腹夹层板自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钢空腹夹层板竖向基频的简化计算方法,并得到了数值方法的验证,该方法大幅度简化了设计选型阶段基频计算的工作量。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钢空腹楼板人致振动响应特点,提出了舒适度评估方法。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跨度钢空腹夹层板在人致荷载下的加速度响应特点。分析中考了结构阻尼、荷载参数、结构参数等对楼板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大跨度钢空腹夹层板在人致激励下的加速度峰值分布呈漏斗状,跨中响应极大,向周边急速衰减。针对此特点,提出了基于舒适性保证率的舒适度评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评估方法对大跨度钢空腹夹层板舒适度评估过于保守的问题。采用试验方法和数值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空腹夹层板节点的滞回性能。根据钢空腹夹层板剪力键节点受力特点,设计了拟静力试验装置,开展了往复加载试验,并进行了数值模型对比分析。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剪力键节点、空腹梁-柱节点的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性能,分析中考虑了节点几何参数对动力性能的影响。基于“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提出了节点构造设计建议。采用数值方法开展了空间钢网格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分析了不同尺度数值模型对剪力键节点的滞回性能的影响,表明多尺度模型计算结果精确但计算效率低,杆系模型虽然计算效率高但无法准确模拟无加劲肋节点的力学性能。针对无加劲肋剪力键受力特点,提出了弹簧-铰半刚性节点模型,并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推导了节点刚度表达式。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单榀空腹梁-柱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分析中讨论了壳单元模型、多尺度模型、半刚性节点杆系模型的计算效率与精度,验证了弹簧-铰半刚性节点模型的适用性。开展了空腹夹层板空间钢网格整体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表明空间钢网格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形成了四道抗震防线,具有良好的延性。此外通过计算分析,给出了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取值。总之,本文通过对空腹夹层板空间钢网格结构在人致激励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开展了研究工作,揭示了结构动力作用下的响应机制,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提出了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了工程设计建议。

张茜[2](2020)在《装配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力学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装配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为新型大跨楼盖,由表层混凝土楼板和双向交叉空腹肋梁组成。在钢筋混凝土空腹楼盖底部外包U形钢板提高了楼盖的抗拉强度,解决了下肋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实现更大楼盖跨度的同时节省了模板用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具有自重轻,整体刚度大,楼层净空高,管线穿越方便,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在大跨楼盖中应用广泛。大力发展多层大跨装配整体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现行规范无法指导装配整体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拆分与施工;针对装配整体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受力特征与变形机制,关键构件的内力分布规律,缺乏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跨度的增加导致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基频降低,人类活动下楼盖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需要对人致激励下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体系的振动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控制。结合装配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静动力足尺试验与国内首例多层大跨装配整体式组合空腹楼盖的建造,研究新型楼盖的力学特性与施工技术,为新型装配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设计与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连续化方法将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等效为考虑剪切变形的拟夹层板,确定楼盖的等代刚度,建立周边简支矩形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十阶偏微分方程,求解楼盖挠度、内力的计算公式;介绍了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简化实用算法的基本假定与计算方法;通过拟夹层板法、实用算法、有限元法对同一算例的对比分析,评价各种计算方法用于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静力计算的准确性。(2)开展两层装配整体式组合空腹楼盖静力足尺试验研究,跟踪楼盖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征,监测关键构件组合肋梁、剪力键、表层楼板的应变分布,验证有限元用于楼盖静力计算的准确性;对比设计荷载下有限元法与实用算法的楼盖配筋,指出实用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装配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简化计算的修改意见。(3)依据薄板理论与能量原理推导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自振频率的计算公式;采用环境激励获得楼盖的精确阻尼比、振型及频率,验证楼盖自振频率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研究了瞬态人致激励(落足、跳跃)与间歇性人致激励(步行、跑步)下楼盖的振动响应;按照现行国内外规范,采用频率限值与幅值限值对评价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试验楼盖的舒适度性能。(4)建立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有限元模型,对楼盖进行模态分析与人致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分析,现场测试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楼盖的跨度、跨高比、肋梁间距、空腹率、楼面荷载、阻尼比、楼板厚度、U形钢板厚度对楼盖动力特性的影响,评价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体系的舒适度性能,给出楼盖振动的控制方法。(5)采用装配整体式施工工艺建造国内首例多层大跨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在设计层面,依据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受力特点,充分考虑施工中制作、运输、安装、运输等关键环节对预制构件进行拆分;在施工层面,探讨装配整体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在施工过程中支撑体系、安装方法、节点连接等关键施工工艺的选择,为之后相同或类似装配整体式大跨楼盖工程的建造提供参考。

曾逸思[3](2020)在《城市立交桥下空间利用研究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文中指出在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由立交桥限定形成的桥下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常因缺乏足够的关注、缺少政策法规引导等原因,使其暂无统一的规划设计与利用。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土地空间资源匮乏的典型区域,对于桥下空间的利用亦存在以上问题;因此,如何挖掘该区域桥下空间的利用潜力,探究桥下空间的利用策略,使桥下空间得到更高效、适当的利用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在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桥下空间相关基础理论和优秀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深圳市南山区立交桥下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整体摸查与个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桥下空间的现状、类型及利用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深圳市南山区中可实地调研的50座立交桥的桥下空间进行整体摸查,通过对已调研桥下空间的使用现状、周边环境、与人行道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了解桥下空间的现存状态;通过对不同空间类型、组合方式的桥下空间进行分类分析,客观归纳各类桥下空间的利用优势与劣势。然后,根据空间类型、组合方式的不同,选取其中3座立交桥的桥下空间作为研究个例展开进一步研究,通过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桥下空间的限定要素、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实地测绘了解空间尺度;通过观察计数了解空间中的行为类型与通行流量;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访谈了解市民对桥下空间的实际需求;以此,考虑不同桥下空间个例的利用可能性。最后,基于以上方面的研究,对桥下空间的利用原则进行梳理,对桥下空间的空间组织、利用限制两个方面,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设计策略,对桥下空间的利用方式进行归纳,对桥下空间的利用意义进行总结。目前,我国对桥下空间利用的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深圳市南山区立交桥下空间利用可能性的探讨,希望对我国的桥下空间利用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以期桥下空间能得到适宜的利用。

夏瑞晗[4](2020)在《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口日益增长,人与车的矛盾越发严重。全国各大城市在不断完善交通网络的同时,城市人行天桥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成为城市建设的热门话题。城市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的重要界面,在如今的城市发展中承载的不再只是行人,还有城市的文化与精神,为城市地域文化的传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迫于城市化建设的急切,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人们逐渐淡化了在城市空间中延续地域文化的意识,导致一些城市的人行天桥形式单一,千桥一面,较为缺乏特色与内涵。重庆作为中国的桥都,桥梁数量多、建桥技术佳、建桥历史悠久,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作为城市重要界面的城市人行天桥,却一直具有“零识别性”,缺乏重庆地域特色和文化寓意。因此,在趋同化问题突显的今天,通过重庆地域文化符号与设计的碰撞,是用于提升城市人行天桥可识别性和文化内涵较为便捷和快速的方式。鉴于此,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以重庆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城市人行天桥为载体,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着力于探讨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界面中的视觉表达,总结出一套将地域文化符号化,并应用于城市人行天桥设计实践的可行途径。强调区别于以往设计而关注行人在行进中从远景、中景、到近景视点,对地域文化的可观、可知、可感。以期在千城一面的背景下为塑造出与重庆本地文化相契合、与环境相融合,内涵丰富、表征突出、具有桥都特色的天桥形象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在城市空间中实现了本土文化的延续。本文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对研究背景的阐述,明确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对城市人行天桥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从“近景”“中景”“远景”视点阐述行人对人行天桥的形态感知。在符号学理论的介入下,对地域文化符号进行相关概述,分析地域文化符号与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之间的关系。为下文重庆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析与应用起到支撑作用;第三部分分析研究:对重庆市概况和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概述,借助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解析出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地域文化符号,总结其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归纳其目前在城市人行天桥中的应用现状;第四部分方法提出:基于前文理论研究作为基础指导,提出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符号转变的方法,并结合前文行人对近景、中景、远景视点的形态感知,推导出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第五部分实践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中山一路人行天桥、磁童路人行天桥、壮志路人行天桥的更新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可实施性;第六部分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展望。

赵远征[5](2020)在《6082-T6铝合金偏压、受弯构件力学性能研究及可靠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铝合金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维护简便、外形优美等特点。6×××系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值接近甚至高于Q235钢,但密度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因此该系列铝合金构件在工程和建筑结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目前,国内现行《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的相关规定,主要是基于6061-T6铝合金构件的试验数据与研究成果所制定,然而对于6×××系铝合金中较新且强度较高的牌号——6082-T6铝合金构件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另外,国内在偏压和受弯构件的稳定与受力性能、铝合金构件的承载力可靠度分析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试验分析和理论研究的补充。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多种截面6082-T6铝合金偏压和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数值仿真以及承载力分析,总结出铝合金构件的失稳破坏规律,并研究了长细比、截面尺寸、偏心率等因素对构件偏压和受弯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对中国规范的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精度验证,而后开展构件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此外也对美国和欧洲铝合金规范以及直接强度法、连续强度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和可靠度评估,并与中国规范进行了对比,以期为后者的修订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偏心受压构件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分析开展了59根6082-T6铝合金偏心受压构件的试验研究,包括13根矩形截面构件(rectangular hollow section,简称RHS),16根角型截面构件(L-type),11根方型截面构件(square hollow section,简称SHS)和19根圆管构件(circular hollow section,简称CHS),获得了偏压构件的稳定承载力及变形能力;正则化长细比?较小构件易出现局部屈曲失稳破坏,?较大构件则只发生整体屈曲失稳。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4种截面偏压构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绝大多数构件的承载力模拟误差低于5%,且荷载—位移(应变)曲线吻合程度极好;同时分析了初始弯曲幅值、网格大小等因素对承载力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开展扩大参数分析获得了3850个模拟结果;随着构件?的增大,其端部轴力—弯矩曲线斜率越低,构件的失稳破坏由端部轴力控制向端部弯矩控制转变。(2)简支受弯构件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分析进行了47根6082-T6铝合金简支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包括10根RHS构件、10根SHS构件、10根工字型截面构件(H-type)和17根CHS构件,根据构件的截面类型设计了不同的支座与加载装置,获得了构件跨中和四分点处的挠度、应变及端部转动能力随受弯承载力的变化特征。长细比y?较小的RHS和SHS构件及径厚比D/t较大的CHS构件易出现局部屈曲现象,反之构件易发生强度破坏失效;H-type构件均发生整体弯扭屈曲失稳。基于ABAQUS建立了受弯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模拟误差控制在5%以内,且荷载—位移(应变)模拟曲线基本与试验曲线基本重合;同时考察长细比、截面宽厚比、径厚比等因素对构件受弯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规律。通过扩大参数分析获得2400个模拟结果,RHS、SHS和CHS构件的受弯稳定承载力随截面柔度系数λl的增大呈下降趋势,H-type构件承载力则随弯扭稳定相对长细比bt?的增大而降低。(3)偏压、受弯构件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对比与验证对中国(GB 50429-2007)、欧洲(Eurocode 9)和美国(AA-2015)等三本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将直接强度法(Direct Strength Method,简称DSM法)和连续强度法(Continuous Strength Method,简称CSM法)引入到铝合金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中,提出了基于两种方法的偏压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考虑了构件的有效形心偏移。利用本文6082-T6铝合金构件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评估并对比了以上5种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其中中国规范的偏压和受弯稳定承载力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平均误差分别约为25%和30%。基于评估结果,分别修正了中国规范中构件偏压和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相关参数,修正后公式的计算精度提高了10%~40%不等。(4)轴压、偏压、受弯构件稳定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收集整理了截至2019年,国内所有公开发表的铝合金构件试验数据,建立了不同铝合金型号、截面类型和受力条件的试验数据库,得到了国产铝合金构件材料强度和几何尺寸不定性的统计参数;确定了5种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计算模式不定性所服从的最佳概率分布类型,多数服从Lognormal和Normal分布,并有少数服从Weibull和Gumbel分布。建立了能同时考虑构件材料强度、几何尺寸和计算模式不定性的统计参数及概率分布的功能函数,并基于5种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了铝合金轴压、偏压与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可靠指标,开展了多目标参数的可靠指标敏感度分析;美国规范的整体可靠度水平最低,中国和欧洲规范水平相近并处于中等位置,DSM法和CSM法的可靠度水平最高。针对刚颁布实施的2018版《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分析了标准中有关荷载分项系数与荷载效应组合的修订内容,对铝合金构件承载力可靠指标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中国规范抗力分项系数R?的修正,建议6061-T6和6082-T6铝合金构件的R?分别取值1.30和1.25,可保证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指标满足目标要求。

张俊光[6](2018)在《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盘式节点的刚度与变形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将铝合金材料与钢材料进行对比可发现,铝合金材料在自重轻、免维护、易回收等特性中凸显优势,且更符合绿色特性,故在倡导绿色建筑的今天,铝合金材料得到大量的应用和推广。在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中,国内学者对于盘式节点受力机理、破坏模式、应力分布特点及各种工况下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相关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本文运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有限元参数分析计算方法,对铝合金网壳结构盘式节点刚度与变形性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对5个盘式节点试件(包括外伸六根长肢杆件的试件、两个外伸单根长肢箱型杆件的试件、两个外伸单根长肢工型杆件的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通过应变片测量节点区域的应力应变情况,并将位移计布置在节点区域以及杆件上,进而通过计算得到节点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弯矩转角曲线,最终分析节点试件的刚度与变形性能。(2)通过大型通用的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5个足尺试件非线性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对应的试验节点进行结果对比分析,以此验证有限元模型分析的可靠性。另外通过建立理想的刚性节点模型与对应的试验节点试件进行对比,研究节点的刚度与变形性能。(3)基于外伸六根长肢杆件的有限元非线性模型,通过建立不同参数的盘式节点模型,对其采取静力加载方式,以此分析节点盘厚度、截面高度、翼缘厚度、腹板厚度对铝合金盘式节点刚度与变形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获得节点试件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传力机理、破坏模式以及应力分布的特点。各节点试件在破坏时均为脆性断裂,破坏较突然,无明显征兆。(2)通过比较各节点试件的初始转动刚度与对应刚性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可知各试件皆有较高的刚度,皆为半刚性连接节点。(3)从参数分析结果来看,通过增加箱型和工型杆件的截面高度、腹板厚度及翼缘厚度是可以提高铝合金盘式节点的刚度和变形性能。

张宁[7](2018)在《人行天桥车工作状态下强度与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日益扩张,跨越快速交通道路的人行天桥也日益增多,其中钢结构人行天桥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样式,因为具备钢结构的优点,切合城镇的发展需求,近几年来得到了大量的布置。然而,由于行人越来越密集,钢结构人行天桥的负载程度日益增大,其强度以及稳定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不得而知。因此,为了针对这一现状,以钢结构人行天桥车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对人行天桥车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为此类结构在桥梁中的应用以及类似桥梁的评估提供了参考。具体内容如下:介绍钢结构人行天桥的发展以及使用近况,指出对钢结构人行天桥车进行强度以及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表述了目前海内外有关钢结构人行天桥的研究近况,提出了钢结构人行天桥车安适性的分析方式。在钢结构人行天桥有关的评估规范基础上,确定了人行天桥车在钢材上的选用、模型的尺寸以及钢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分析标准。利用MIDAS软件,对工作状态下的人行天桥车进行静力分析,研究整车在静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设计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人行天桥车箱体结构底部横杆最大组合应力小于构件极限应力,不会发生强度破坏以及失稳损坏。再针对箱体钢板厚度、箱体底部长杆截面尺寸以及箱体底部横向杆截面尺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钢板以及不同截面尺寸的底部横向杆对于箱体框架所承受的应力影响明显,但是应力结果都小于钢材的极限应力,而不同截面尺寸的底部长杆对于箱体框架所承受的应力影响不大。最后使用ABAQUS软件对30mm厚钢板箱体和10mm厚钢板箱体的局部最不利位置的构件进行进一轮的对比研究,并对构件进行了受力状况下的承载力分析。研究成果显示,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人行天桥车的局部构件能够完全承受结构受力以及使用功能等设计要求。

孙玉颖[8](2018)在《建筑美学视角下的人行天桥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的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日益加剧的人车矛盾,人行天桥被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建设使用当中。人行天桥的首要目的是进行人车分流,让行人能够安全快速地穿越马路并不影响机动车的通行,从而提高通行效率。虽然目前国内的人行天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由于相关理论的缺少以及审美意识的不到位,大多数的人行天桥都是一种程式化的建设状态,仅侧重功能方面的建设,导致我国大多数人行天桥千篇一律,造型单一乏味,毫无美感可言。本文针对当前人行天桥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出发对人行天桥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手法和策略。借助建筑美学理论,并结合设计实践,为设计出真正美的人行天桥提供可行的设计思路和途径,让人行天桥不再停留在功能层面,而是作为一件城市艺术品来美化城市,丰富城市的内涵。本文共有6个章节,分为三大部分:理论研究、策略探索以及设计实践。第一部分为第1章和第2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和论文研究框架。第2章为理论研究部分,分析研究了建筑美学的特征要素及重要意义,为后文人行天桥设计方法策略的探寻提供了切入点。介绍了人行天桥的结构组成和分类,对其审美和存在的争议进行了思考,并列举了一系列国内外优秀的人行天桥案例并进行思考与总结。第二部分为第3章和第4章。第3章对目前人行天桥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长沙市人行天桥进行调研进一步验证。第4章承接建筑美学的特征要素,提出人行天桥整体设计原则,并从造型艺术、结构技术、文化传承、人性化表达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提出人行天桥设计策略。第三部分为第5章和结论部分。第5章通过对长沙市阜埠河路人行天桥的设计实践,将前文探索的人行天桥美学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着重从造型艺术和文化传承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论部分归纳了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以及对人行天桥未来的展望。

黄文广[9](2015)在《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一般工程结构的建造过程都是按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的,大型钢结构也不例外。随着施工的进行,结构的力学行为也会随着结构整体刚度的大小,所承受施工阶段的荷载以及构件的支承情况等条件的改变呈动态变化。本文在分析研究施工力学理论及施工仿真分析理论基础上,以Midas Gen有限元软件为分析工具,对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施工全过程的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定量描述施工过程“未完成”结构的工作状态,以指导施工过程并确定最终施工方案,力图为大型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做出有效的探索。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常规大型钢结构施工方法及其对应的技术特点,并分析其主要优缺点,研究影响大型钢结构整体施工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施工方案选择的原则最终确定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的施工流程。(2)分别从施工力学概念、施工分析理论说明结构施工仿真分析的理论基础,并结合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阐述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仿真模拟功能及原理。(3)以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激活”与“钝化”原理,并充分考虑了该天桥主体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真实形成过程,即仿真分析过程与真实施工过程一致,确保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4)依据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选取关键结构构件,定量描述各施工阶段结构构件受力状态及整体结构的变形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判定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与合理性。

林海[10](2013)在《人行天桥结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实现行人过街、人车分流,人行天桥等结构将会在城市中大量修建。然而随着新材料、新结构形式的广泛应用,人行天桥的设计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与传统的人行天桥相比,新建的人行桥梁体型更加优美,受力更加复杂,对桥梁的美学和环保要求也更高。所以必须通过细致的计算分析,才能保证人行天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本文以成都市的肖家河沿街路口过街天桥和金沙车站人行天桥为例,对钢结构人行天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计算。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成都市的交通现状和人行天桥所发挥的作用,然后简述了肖家河沿街路口过街天桥的结构设计;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Civil对桥梁结构整体的强度、刚度、自振频率进行了分析验算。对只考虑主通道和副通道的主桥和考虑梯、坡道在内的全桥分别建模计算,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结构在偶然作用下进行了验算,偶然作用包括抗震作用和车辆撞击作用。为了保证结构不发生失稳破坏,对结构的整体和局部进行了稳定性验算。为了满足局部受力的要求,对桥梁结构的支座、横隔板、加劲肋等局部构造进行了验算。考虑到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桥面的排水系统和桥面铺装等附属设施进行了设计。最后,本文对人行天桥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展望了钢结构人行天桥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前景。

二、网架结构人行天桥设计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架结构人行天桥设计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大跨度空间钢网格结构动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多层大跨度楼盖及其发展
        1.1.1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
        1.1.2 组合网架
        1.1.3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
        1.1.4 空腹网架与空腹夹层板
        1.1.5 其他楼盖
        1.1.6 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空腹夹层板钢网格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钢空腹夹层板的静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
        1.2.2 钢网格墙的力学性能研究
        1.2.3 空腹夹层板钢网格结构整体力学性能
        1.2.4 应用情况
    1.3 大跨度空腹夹层板钢网格结构中的动力学问题
        1.3.1 人致振动舒适度研究现状
        1.3.2 大跨度结构抗震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2 研究思路及流程
        1.4.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空腹夹层板钢网格结构组成及构造
    2.1 钢空腹夹层板构造
        2.1.1 网格形式
        2.1.2 网格构造
        2.1.3 节点构造
    2.2 钢空腹夹层板设计选型
    2.3 结构体系
        2.3.1 框架结构
        2.3.2 筒体结构
        2.3.3 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
第3章 钢空腹夹层板模态分析
    3.1 模态分析与实测
        3.1.1 模态分析理论与参数识别方法
        3.1.2 钢空腹夹层板工作模态测试
        3.1.3 有限元分析及模型验证
    3.2 钢空腹夹层板自振频率影响因素分析
        3.2.1 分析模型及计算条件
        3.2.2 影响因素分析
        3.2.3 基频分析
    3.3 楼板竖向基本频率简化计算方法
        3.3.1 楼板竖向基本频率计算理论模型
        3.3.2 钢空腹夹层板竖向基频简化计算方法
        3.3.3 频率简化计算公式数值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空腹夹层板人致振动响应特点及评估方法研究
    4.1 人致楼盖振动舒适度基本理论
        4.1.1 人致荷载模型及参数
        4.1.2 人致楼板振动分析方法
        4.1.3 人对结构振动的感知及评价标准
    4.2 钢空腹夹层板人致激励振动特点及影响因素
        4.2.1 分析模型及方法
        4.2.2 钢空腹夹层板人致振动响应特点
        4.2.3 阻尼的影响
        4.2.4 荷载参数的影响
        4.2.5 结构参数的影响
    4.3 钢空腹夹层板人致振动响应分布模型构建
        4.3.1 高斯分布模型
        4.3.2 参数估计
    4.4 基于舒适性保证率的舒适度评估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钢空腹夹层板节点滞回性能研究
    5.1 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5.1.1 试验概况
        5.1.2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5.1.3 破坏模式
        5.1.4 滞回曲线
        5.1.5 刚度及延性
        5.1.6 耗能性能
        5.1.7 应变分析
        5.1.8 试验小结
    5.2 有限元分析模型及验证
        5.2.1 分析模型与方法
        5.2.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5.3 剪力键节点的滞回性能分析
        5.3.1 分析参数设计
        5.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3.3 分析小结及设计建议
    5.4 钢空腹梁-柱节点滞回性能
        5.4.1 分析参数设计
        5.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4.3 分析小结及设计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空腹夹层板钢网格盒式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6.1 各种有限元模型在钢网格盒式结构中的适用性分析
        6.1.1 多尺度有限元建模的关键问题
        6.1.2 多种有限元模型验证
        6.1.3 剪力键半刚性节点弹簧-铰模型
    6.2 空腹梁-柱框架抗震分析
        6.2.1 分析模型
        6.2.2 计算结果分析
    6.3 钢网格盒式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性能
        6.3.1 分析模型及参数
        6.3.2 弹塑性变形特征
        6.3.3 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2)装配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力学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新型大跨楼盖结构体系研究现状
        1.2.1 拟梁式新型楼盖
        1.2.2 拟板式新型楼盖
    1.3 装配整体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
        1.3.1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
        1.3.2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构造
        1.3.3 装配整体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静力计算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连续化分析
        2.2.1 连续化分析模型和基本假定
        2.2.2 等代刚度的确定
        2.2.3 基本方程式的推导
        2.2.4 矩形简支空腹楼盖的求解
    2.3 U形钢板组合空腹楼盖实用分析方法
        2.3.1 实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2.3.2 实用分析方法构件截面设计
    2.4 三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2.4.1 算例概况
        2.4.2 有限元分析
        2.4.3 实用算法分析
        2.4.4 连续化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装配整体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静力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静力试验方案
        3.2.1 试验模型概况
        3.2.2 钢材和混凝土材性试验
    3.3 楼盖整体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3.3.1 试验装置
        3.3.2 测点布置
        3.3.3 试验加载方案
    3.4 试验现象与数据分析
        3.4.1 试验现象分析
        3.4.2 挠度测试分析
        3.4.3 应力、应变测试结果
    3.5 有限元对比分析
        3.5.1 有限元分析模型
        3.5.2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5.3 简化计算方法的修正
    3.6 本章小结
4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动力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模型概况
    4.3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基频计算公式
        4.3.1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自振频率的计算
        4.3.2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刚度的计算
    4.4 模态特性试验
        4.4.1 模态试验测试方案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3 基于频率的楼盖舒适度评价
    4.5 瞬时性人致激励试验
        4.5.1 瞬时性人致激励试验方案
        4.5.2 落足激励
        4.5.3 跳跃激励
        4.5.4 试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4.5.5 瞬态激励下楼盖的舒适度评价
    4.6 间歇性人致激励试验
        4.6.1 间歇性人致激励试验方案
        4.6.2 步行激励
        4.6.3 跑步激励
        4.6.4 试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4.6.5 间歇性人致激励下楼盖的舒适度评价
    4.7 本章小结
5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体系振动评估与控制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楼盖的有限元模拟
        5.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2 楼盖振型分析
        5.2.3 步行激励下楼盖振动响应分析
    5.3 参数化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4 楼盖动力特性的参数化分析
        5.4.1 肋梁间距
        5.4.2 楼盖跨高比
        5.4.3 楼盖空腹率
        5.4.4 表层楼板与U形钢板厚度
        5.4.5 楼面荷载
        5.4.6 楼盖阻尼比
    5.5 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体系的振动评估与控制
        5.5.1 中小型大跨楼盖的幅值控制
        5.5.2 特大跨楼盖的频率控制
    5.6 本章小结
6 装配整体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施工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装配整体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工程实例
    6.3 预制构件的拆分
        6.3.1 预制构件的构造及连接
        6.3.2 预制构件的加工
        6.3.3 预制构件的脱模吊装验算
    6.4 装配整体式空腹楼盖的施工
        6.4.1 安装方法选择
        6.4.2 支撑体系的选择
        6.4.3 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
        6.4.4 新型楼盖施工过程及注意事项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城市立交桥下空间利用研究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3.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第2章 城市立交桥下空间的基础研究
    2.1 桥下空间的定义
    2.2 桥下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其意义
        2.2.1 桥面对桥下空间的意义
        2.2.2 桥面的影响要素及其对桥下空间的影响
        2.2.3 柱墩对桥下空间的意义
        2.2.4 柱墩的影响要素及其对桥下空间的影响
    2.3 桥下空间的属性
        2.3.1 桥下空间的消极属性
        2.3.2 桥下空间的积极属性
    2.4 桥下空间的利用可行性
        2.4.1 桥下空间的相关政策与规范
        2.4.2 桥下空间的相关实践
        2.4.3 桥下空间的使用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立交桥下空间的现状与类型研究
    3.1 桥下空间的研究范围
    3.2 桥下空间的现状分析
        3.2.1 桥下空间的使用现状
        3.2.2 桥下空间的周边环境
        3.2.3 桥下空间与人行道的空间关系
    3.3 桥下空间的类型分析
        3.3.1 起坡空间
        3.3.2 线性空间
        3.3.3 交错空间
        3.3.4 环岛空间
        3.3.5 边角空间
    3.4 桥下空间的组合方式
        3.4.1 线式组合
        3.4.2 组团式组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立交桥下空间的个例研究
    4.1 单一类型桥下空间个例研究——滨海科苑立交桥
        4.1.1 桥下空间的空间概况
        4.1.2 桥下空间的调研分析
        4.1.3 桥下空间的利用可能性
    4.2 线式组合桥下空间个例研究——地铁五号线立交桥
        4.2.1 桥下空间的空间概况
        4.2.2 桥下空间的调研分析
        4.2.3 桥下空间的利用可能性
    4.3 组团式组合桥下空间个例研究——深南南海立交桥
        4.3.1 桥下空间的空间概况
        4.3.2 桥下空间的调研分析
        4.3.3 桥下空间的利用可能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立交桥下空间的利用策略研究
    5.1 桥下空间的利用原则
        5.1.1 尊重立交桥现状,发掘场所特质
        5.1.2 注重整体化设计,修复城市问题
        5.1.3 注重人性化设计,了解实际需求
        5.1.4 注重可持续设计,保护城市环境
        5.1.5 避免过度化开发,适用空间资源
    5.2 桥下空间的组织策略
        5.2.1 空间围合策略
        5.2.2 空间划分策略
        5.2.3 空间关系策略
    5.3 桥下空间的利用限制及应对策略
        5.3.1 空间安全性
        5.3.2 空间可达性
        5.3.3 空间舒适性
    5.4 桥下空间的利用方式
        5.4.1 便民商业空间
        5.4.2 公共休闲空间
        5.4.3 市政服务空间
    5.5 桥下空间的利用意义
        5.5.1 优化土地空间资源利用
        5.5.2 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形象
        5.5.3 扩展城市公共生活边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附录2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3 深圳南山区立交桥下空间调查问卷
附录4 南山区立交桥下空间使用现状
附录5 南山区立交桥下空间周边环境
附录6 南山区立交桥下空间与人行道关系
附录7 南山区立交桥下空间类型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风貌的趋同
        1.1.2 城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及绿色交通的兴起
        1.1.3 桥都重庆城市人行天桥的“零识别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相关概念
        2.1.1 形态
        2.1.2 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
    2.2 不同视点感知城市人行天桥的形态
        2.2.1 远景视点—轮廓线的感受
        2.2.2 中景视点—形色质的配合
        2.2.3 近景视点—细节的点缀
    2.3 地域文化符号及其相关理论
        2.3.1 符号学理论
        2.3.2 地域文化符号概念
        2.3.3 地域文化符号的特性
        2.3.4 地域文化符号分类
    2.4 地域文化符号与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庆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析及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3.1 重庆地域文化概述
        3.1.1 重庆地区概况
        3.1.2 重庆特色地域文化
    3.2 重庆地域文化代表性符号提取
        3.2.1 巴山渝水符号
        3.2.2 青铜兵器及纹样符号
        3.2.3 巴渝建筑符号
        3.2.4 红岩符号
    3.3 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3.3.1 传承和延续地域文化
        3.3.2 增强市民场所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
        3.3.3 加强城市景观空间的文化性与可识别性
    3.4 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3.4.1 无使用意识—人行天桥形象单一乏味
        3.4.2 照搬乱用—人行天桥形态与环境不相协调
        3.4.3 简单堆砌—文化体验感较弱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与方法
    4.1 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1.1 保证功能,安全通行
        4.1.2 挖掘特征,求根溯源
        4.1.3 文化传承,彰显风采
        4.1.4 适宜尺度,均衡比例
        4.1.5 注重整体,协调环境
    4.2 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转变方法
        4.2.1 直接引用
        4.2.2 抽象凝练
        4.2.3 象征表达
        4.2.4 解构重组
        4.2.5 母题重复
    4.3 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4.3.1 远景视点—勾勒立面轮廓,体现地域特色
        4.3.2 中景视点—把控形态结构,彰显地域情怀
        4.3.3 近景视点—刻画局部细节,烘托文化氛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5.1 中山一路人行天桥形态设计研究
        5.1.1 基地概况
        5.1.2 符号提取与转变——抽象凝练
        5.1.3 “远景”、“中景”、“近景”视点方案呈现
    5.2 磁童路人行天桥形态设计研究
        5.2.1 基地概况
        5.2.2 符号提取与转变——解构重组
        5.2.3 “远景”、“中景”、“近景”视点方案呈现
    5.3 壮志路人行天桥形态设计研究
        5.2.1 基地概况
        5.2.2 符号提取与转变——象征表达
        5.2.3 “远景”、“中景”、“近景”视点方案呈现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5)6082-T6铝合金偏压、受弯构件力学性能研究及可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铝合金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1.1.2 铝合金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1.2 铝合金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材料本构关系
        1.2.2 偏压构件受力性能
        1.2.3 受弯构件受力性能
        1.2.4 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1.2.5 铝合金构件承载力可靠度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6082-T6铝合金偏心受压构件稳定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6082-T6铝合金本构关系
        2.2.1 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
        2.2.2 铝合金材料拉伸试验
        2.2.3 力学参数统计及本构模型验证
    2.3 偏压构件设计
    2.4 初始缺陷测量
    2.5 试验方案
        2.5.1 加载控制系统和加载制度
        2.5.2 刀铰支座
        2.5.3 测量内容及方法
    2.6 试验加载过程及结果分析
        2.6.1 箱型截面(RHS)构件
        2.6.2 角型截面(L-type)构件
        2.6.3 方型截面(SHS)构件
        2.6.4 圆管(CHS)构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铝合金偏心受压构件有限元模拟与参数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1 ABAQUS软件在铝合金构件模拟中的应用
        3.2.2 材料属性
        3.2.3 边界条件与荷载
        3.2.4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3.2.5 初始弯曲及局部缺陷的引入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
        3.3.1 失稳模式和稳定承载力对比
        3.3.2 荷载-变形曲线对比
    3.4 有限元建模参数影响分析
        3.4.1 初弯曲幅值
        3.4.2 网格尺寸大小
        3.4.3 构件端板厚度
    3.5 偏压承载力参数分析
        3.5.1 参数设置
        3.5.2 承载力参数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6082-T6铝合金受弯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受弯构件设计
    4.3 试验加载装置
        4.3.1 SHS和RHS构件
        4.3.2 CHS构件
        4.3.3 H-type构件
    4.4 测量系统和加载制度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箱型截面(RHS)构件
        4.5.2 方型截面(SHS)构件
        4.5.3 圆管(CHS)构件
        4.5.4 H型截面(H-type)构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铝合金受弯构件有限元模拟和参数分析
    5.1 引言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2.1 材料属性
        5.2.2 边界条件与荷载
        5.2.3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5.2.4 初始缺陷的引入
    5.3 有限元模型验证
        5.3.1 失效或失稳模式和稳定承载力对比
        5.3.2 荷载-变形曲线对比
    5.4 模型参数影响分析
        5.4.1 截面高宽比的影响
        5.4.2 截面宽厚比(径厚比)的影响
        5.4.3 构件长细比的影响
    5.5 受弯承载力参数分析
        5.5.1 参数设置
        5.5.2 承载力参数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偏压、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铝合金偏压、受弯构件设计理论
        6.2.1 偏压构件理论分析
        6.2.2 受弯构件理论分析
    6.3 偏压、受弯构件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6.3.1 中国规范(GB50429-2007)
        6.3.2 欧洲规范(Eurocode9)
        6.3.3 美国规范(AA-2015)
        6.3.4 直接强度法(DSM)
        6.3.5 连续强度法(CSM)
        6.3.6 DSM法和CSM法在铝合金构件设计中的应用
    6.4 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验证结果对比
        6.4.1 中国规范(GB50429-2007)
        6.4.2 不同设计方法验证结果对比
    6.5 中国规范参数修正建议
        6.5.1 偏压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
        6.5.2 受弯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
        6.5.3 修正结果汇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铝合金构件承载力可靠度分析
    7.1 引言
    7.2 可靠度分析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7.2.1 可靠度指标
        7.2.2 目标可靠指标
        7.2.3 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
    7.3 试验数据库的建立及不定性参数统计
        7.3.1 国产铝合金构件试验数据库建立
        7.3.2 抗力不定性参数统计分析
        7.3.3 荷载不定性参数统计分析
        7.3.4 轴压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7.4 国产铝合金构件承载力可靠指标计算
        7.4.1 可靠指标的计算方法
        7.4.2 中国规范可靠指标计算结果
        7.4.3 不同设计方法可靠指标对比
    7.5 中国规范可靠度水平的深入分析
        7.5.1 新标准修订内容对可靠度水平的影响
        7.5.2 可靠指标敏感度分析
        7.5.3 抗力分项系数修正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欧规、美规、DSM法和CSM法验证结果
    A.1 欧洲规范(Eurocode9)
        A.1.1 偏压构件承载力验证结果
        A.1.2 受弯构件承载力验证结果
    A.2 美国规范(AA-2015)
        A.2.1 偏压构件承载力验证结果
        A.2.2 受弯构件承载力验证结果
    A.3 直接强度法(DSM)
        A.3.1 偏压构件承载力验证结果
        A.3.2 受弯构件承载力验证结果
    A.4 连续强度法(CSM)
        A.4.1 偏压构件承载力验证结果
        A.4.2 受弯构件承载力验证结果
附录B 不同设计方法的计算模式不定性KP
    B.1 欧洲规范(Eurocode9)
    B.2 美国规范(AA-2015)
    B.3 直接强度法(DSM法)
    B.4 连续强度法(CSM法)
附录C 不同工况下可靠指标计算结果
    C.1 欧洲规范(Eurocode9)
    C.2 美国规范(AA-2015)
    C.3 直接强度法(DSM法)
    C.4 连续强度法(CSM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盘式节点的刚度与变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铝合金网格结构的优缺点
        1.2.1 铝合金网格结构优点
        1.2.2 铝合金网格结构缺点
        1.2.3 铝合金结构的适用范围
    1.3 铝合金结构在建筑中应用
        1.3.1 铝合金非网格结构在建筑中应用
        1.3.2 铝合金网格结构在建筑中应用
    1.4 铝合金结构节点
        1.4.1 铝合金非网格结构节点
        1.4.2 铝合金网格结构节点
    1.5 铝合金盘式节点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盘式节点整体刚度与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
    2.1 工程简介
    2.2 试件设计及材性
        2.2.1 试件设计
        2.2.2 材性试验
    2.3 试验概况
        2.3.1 试验装置及加载设计
        2.3.2 测点布置及量测内容
    2.4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2.5 试验结果分析
        2.5.1 应力分析
        2.5.2 节点承载能力分析
        2.5.3 节点刚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盘式节点整体刚度与变形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
        3.1.1 材料本构关系选取
        3.1.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对比分析
        3.2.1 节点破坏形式
        3.2.2 节点应力分布
        3.2.3 节点承载力对比分析
        3.2.4 节点刚度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盘式节点单肢刚度与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
    4.1 试件设计及材性
        4.1.1 试件设计
        4.1.2 材性试验
    4.2 试验概况
        4.2.1 试验装置及加载设计
        4.2.2 测点布置及量测内容
    4.3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4.4 试验结果分析
        4.4.1 应力分析
        4.4.2 节点承载力分析
        4.4.3 节点刚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盘式节点单肢刚度与变形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
        5.1.1 材料本构关系选取
        5.1.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2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对比分析
        5.2.1 节点破坏形式
        5.2.2 节点应力分布
        5.2.3 节点承载力对比分析
        5.2.4 节点刚度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盘式节点整体刚度与变形性能的参数分析及设计建议
    6.1 有限元模型及参数选取
    6.2 参数计算结果及分析
        6.2.1 节点盘厚度的影响
        6.2.2 截面高度的影响
        6.2.3 箱型腹板厚度的影响
        6.2.4 工型腹板厚度的影响
        6.2.5 箱型翼缘厚度的影响
        6.2.6 工型翼缘厚度的影响
    6.3 设计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人行天桥车工作状态下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人行天桥的研究现状
    1.4 钢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研究近况
        1.4.1 钢结构强度研究近况
        1.4.2 钢结构稳定性研究近况
    1.5 非线性分析
        1.5.1 荷载增量法
        1.5.2 Newton-Raphson算法
        1.5.3 弧长法
    1.6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2章 人行天桥车设计简述
    2.1 人行天桥简述
    2.2 整体概况
    2.3 钢材选用
    2.4 箱体设计
    2.5 箱体侧板设计
    2.6 荷载情况
        2.6.1 荷载取值
        2.6.2 荷载组合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行天桥车强度与稳定性分析
    3.1 人行天桥车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1 几何模型建立
        3.1.2 材料选用与网格划分
        3.1.3 边界条件以及荷载的施加
    3.2 一辆人行天桥车工作后的整体稳定性
    3.3 两辆人行天桥车工作后的强度分析
        3.3.1 箱体结构变形分析
        3.3.2 箱体框架结构强度分析
    3.4 两辆人行天桥车工作后的稳定性分析
        3.4.1 箱体结构平面内稳定性分析
        3.4.2 箱体结构平面外稳定性分析
    3.5 两辆人行天桥车工作后的应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行天桥车箱体侧板构件的分析
    4.1 箱体侧板构件模型的建立
        4.1.1 侧板构件的部件建立以及属性设置
        4.1.2 侧板构件的装配、分析步以及相互作用的定义
        4.1.3 侧板构件的边界条件施加、载荷施加以及网格划分
    4.2 箱体侧板构件变形分析
    4.3 箱体侧板构件强度分析
    4.4 箱体侧板构件侧板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行天桥车箱体结构方案修改及对比分析
    5.1 箱体侧部钢板尺寸改变对比分析
        5.1.1 箱体结构变形结果对比分析
        5.1.2 梁单元应力结果对比分析
        5.1.3 板单元应力结果对比分析
    5.2 箱体底部长杆尺寸改变对比分析
        5.2.1 箱体结构变形结果对比分析
        5.2.2 梁单元应力结果对比分析
        5.2.3 板单元应力结果对比分析
    5.3 箱体底部横向杆尺寸改变对比分析
        5.3.1 箱体结构变形结果对比分析
        5.3.2 梁单元应力结果对比分析
        5.3.3 板单元应力结果对比分析
    5.4 箱体侧板构件变形分析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建筑美学视角下的人行天桥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国内外发展概况
        1.4.1 国内发展概况
        1.4.2 国外发展概况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对建筑美学和人行天桥的基本认识
    2.1 相关概念
        2.1.1 美学
        2.1.2 建筑美学
        2.1.3 人行天桥
    2.2 对建筑美学的认识和思考
        2.2.1 建筑美学的特征要素
        2.2.2 建筑美学的意义
    2.3 对人行天桥的概述及优秀案例分析
        2.3.1 人行天桥的结构组成
        2.3.2 人行天桥的分类
        2.3.3 人行天桥的审美
        2.3.4 人行天桥的争议
        2.3.5 国内外优秀人行天桥案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行天桥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调研
    3.1 人行天桥设计存在的问题
    3.2 长沙市人行天桥调研的目的
    3.3 长沙市人行天桥调研的结果及分析
        3.3.1 长沙市人行天桥发展概况
        3.3.2 长沙市人行天桥实地调研
        3.3.3 问卷调查与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美学导入人行天桥设计
    4.1 人行天桥整体设计原则
    4.2 人行天桥造型艺术之美
        4.2.1 多样与统一
        4.2.2 韵律与节奏
        4.2.3 均衡与稳定
        4.2.4 比例与尺度
        4.2.5 与环境相协调
    4.3 人行天桥结构技术之美
        4.3.1 梁式桥
        4.3.2 拱桥
        4.3.3 刚构桥
        4.3.4 人行天桥结构技术的创新
    4.4 人行天桥文化传承之美
    4.5 人行天桥人性化设计
        4.5.1 竖向交通
        4.5.2 无障碍设施
        4.5.3 顶棚
    4.6 人行天桥精细化设计
        4.6.1 人行天桥桥墩设计
        4.6.2 人行天桥桥面装饰设计
        4.6.3 人行天桥栏杆设计
        4.6.4 人行天桥附属设施设计
        4.6.5 人行天桥色彩设计
        4.6.6 人行天桥亮化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美学视角下人行天桥设计实践
    5.1 设计背景
        5.1.1 城市背景
        5.1.2 项目背景
        5.1.3 区位分析
        5.1.4 环境分析
    5.2 现状问题分析
    5.3 设计方案
        5.3.1 整体定位
        5.3.2 改造策略
        5.3.3 改造成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
致谢

(9)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大型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本文选题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施工方案比选
    2.1 大型钢结构常用施工方法概述
        2.1.1 原位拼装法
        2.1.2 分段(块)安装法
        2.1.3 整体吊装法
        2.1.4 整体提升法
        2.1.5 整体顶升法
        2.1.6 高空滑移法
    2.2 大型钢结构施工新技术简介
        2.2.1 整体张拉法
        2.2.2 无支撑安装法
        2.2.3 外扩安装法
    2.3 大型钢结构施工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
    2.4 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工程概况
    2.5 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方案的选择
        2.5.1 某大型人行天桥安装方案的初选
        2.5.2 方案可行性比较与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型钢结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理论
    3.1 施工过程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
    3.2 施工力学与常规分析方法的差异
        3.2.1 结构成型呈动态变化
        3.2.2 荷载作用呈动态变化
        3.2.3 约束边界呈动态变化
    3.3 施工力学理论
        3.3.1 快速时变结构力学
        3.3.2 慢速时变结构力学
        3.3.3 超慢速时变结构力学
        3.3.4 施工阶段分析步奏
    3.4 施工分析理论
    3.5 激活与钝化技术在仿真分析的应用
        3.5.1 激活与钝化技术简介
        3.5.2 激活与钝化技术原理
        3.5.3 激活与钝化技术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4.1 某钢结构人行天桥的施工安装概述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基本假定
        4.2.2 Midas Gen简介
        4.2.3 单元类型
        4.2.4 结构材料特性
    4.3 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
        4.3.1 全过程轴力仿真分析
        4.3.2 全过程应力仿真分析
        4.3.3 全过程位移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10)人行天桥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成都市交通状况概述
        1.1.1 路口交通拥堵问题
        1.1.2 解决方案
    1.2 人行天桥的形式
    1.3 人行天桥方案优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肖家河沿街路口过街天桥设计及计算分析
    2.1 工程实例概况
        2.1.1 主要技术标准
        2.1.2 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
        2.1.3 工程地质
        2.1.4 桥型总体布置及结构特点
    2.2 设计荷载及组合
        2.2.1 永久荷载
        2.2.2 可变荷载
        2.2.3 偶然荷载
        2.2.4 荷载组合
    2.3 肖家河沿街路口过街天桥结构设计
        2.3.1 只考虑主副通道的主桥模型
        2.3.2 考虑梯坡道在内的全桥模型
    2.4 肖家河沿街路口过街天桥强度计算分析
        2.4.1 荷载计算
        2.4.2 主桥模型下结构的受力分析
        2.4.3 全桥模型下结构的受力分析
        2.4.4 主桥模型和全桥模型下结构的受力比较
    2.5 肖家河沿街路口过街天桥刚度计算分析
        2.5.1 主桥模型下变形计算
        2.5.2 全桥模型下变形计算
        2.5.3 主桥模型和全桥模型下结构的变形比较
        2.5.4 预拱度设置
        2.5.5 天桥频率的计算
    2.6 全桥焊接对结构的影响
        2.6.1 全桥焊接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2.6.2 全桥焊接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2.6.3 全桥焊接对结构频率的影响
    2.7 小结
第3章 天桥在偶然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3.1 天桥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3.1.1 动力反应谱法
        3.1.2 建模原则
        3.1.3 抗震分析
        3.1.4 减震措施
    3.2 天桥在车辆撞击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3.2.1 桥墩立柱在车辆撞击力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3.2.2 上部结构在车辆撞击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3.2.3 防撞措施
    3.3 小结
第4章 天桥稳定性计算分析
    4.1 整体稳定计算
    4.2 局部稳定计算
    4.3 小结
第5章 天桥局部计算分析
    5.1 拉压支座
        5.1.1 拉压支座的设置
        5.1.2 拉压支座的验算
    5.2 箱梁横隔板
        5.2.1 横隔板的设置
        5.2.2 横隔板的验算
    5.3 支座承压计算
    5.4 加劲肋
        5.4.1 加劲肋的设置
        5.4.2 加劲肋的验算
    5.5 小结
第6章 金沙车站天桥的设计分析
    6.1 网架结构形式概述
        6.1.1 网架结构的模型建立
        6.1.2 网架计算荷载
        6.1.3 网架结构的受力计算
    6.2 网架结构的刚度分析
        6.2.1 网架结构变形计算
    6.3 网架结构自振频率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天桥的排水系统及建筑装饰设计
    7.1 排水系统
    7.2 建筑装饰
        7.2.1 桥梁栏杆及无障碍的设置
        7.2.2 桥面铺装的设置
        7.2.3 梁体外观装饰
    7.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及主要工作经历

四、网架结构人行天桥设计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大跨度空间钢网格结构动力性能研究[D]. 姜岚. 湖南大学, 2020(09)
  • [2]装配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力学研究与应用[D]. 张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3]城市立交桥下空间利用研究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D]. 曾逸思. 深圳大学, 2020(01)
  • [4]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人行天桥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夏瑞晗. 四川美术学院, 2020(02)
  • [5]6082-T6铝合金偏压、受弯构件力学性能研究及可靠度分析[D]. 赵远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盘式节点的刚度与变形性能研究[D]. 张俊光.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9)
  • [7]人行天桥车工作状态下强度与稳定性分析[D]. 张宁. 燕山大学, 2018(05)
  • [8]建筑美学视角下的人行天桥设计策略研究[D]. 孙玉颖. 湖南大学, 2018(01)
  • [9]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D]. 黄文广. 南昌航空大学, 2015(04)
  • [10]人行天桥结构设计研究[D]. 林海.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2)

标签:;  ;  ;  

网架结构人行桥的设计与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