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加焦山山楂治疗秋季腹泻

白术加焦山山楂治疗秋季腹泻

一、苍术、焦山楂为主治疗秋季腹泻(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梅[1](2020)在《肠康健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脾虚泻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应用肠康健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脾虚泻,观察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肠康健颗粒)和对照组(酪酸梭菌活菌片、蒙脱石散),均治疗1疗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最后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其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76.66%。两组经治疗,在大便次数及次要症状方面均有改善,其改善情况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性状的改善两组均有效,两组未见明显差异。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肠康健颗粒在减少大便次数及改善次要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肠康健颗粒疗效显着,且无副作用,易为患儿家长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胡亚洁[2](2020)在《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从对药“泽泻-白术”入手,以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为研究对象,对其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探索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配伍理论和“病-证-方”关系的科学内涵,为相关制剂的研发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文献支持,同时也为方剂研究开发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利用文献学方法,梳理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古今临床应用情况,深入探索该类复方的历代传承与演变规律。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为基础,构建含对药“泽泻-白术”方数据库;借助SPSS软件,统计分析泽泻与白术的用法用量;运用数据挖掘方法、R软件平台,归纳分析含对药“泽泻-白术”古代复方的配伍规律、方证特点以及其现代复方的证治规律。结果:通过对含对药“泽泻-白术”方古代文献梳理,发现该类复方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临床主治病症范围随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主要治疗水肿、泄泻、暑热、伤寒、眩晕等症;疾病的病因病机基本保持一致,或是因寒、暑、湿、热等外邪入侵机体致病,或因情志不畅、过劳、饮食失宜等,导致机体脾胃气虚、脏腑失和而致病,最终形成寒湿阻滞、湿热内蕴、痰湿瘀滞、气滞血瘀等证。经统计,含对药“泽泻-白术”古代复方中生泽泻与生白术最为常用,最佳用量比例为1:1;其中泽泻的常用剂量范围为2.6~6.0g,白术的常用剂量范围为3.7~6.0g;而现代复方中泽泻和白术的常用剂量范围均为10.0~15.0g。经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对药“泽泻-白术”常与茯苓、猪苓配伍,其次为甘草、陈皮、肉桂、人参、黄连、苍术、桂枝等;与中药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腹泻、大便溏、小便短黄、小便不利等,证候有湿热内蕴证、膀胱湿热证和膀胱蓄水证,疾病有淋证、水肿和伤暑;归纳分析出与高频临床症状、证候、疾病关联密切的药组16个。对现代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归纳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证治规律,同时参考古籍论述,总结出其核心症候群和主治病症范围;其主要病机以湿热内蕴、气滞水停、痰湿瘀阻最为多见,病因常与风寒暑湿之外邪、痰饮、瘀血、过劳、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相关联,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肾;梳理现代临床观察类文献,归纳出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适宜病种,主要有美尼尔综合征、高脂血症、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腹泻、关节炎、肝炎、肝硬化、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结论:本研究运用文献学方法,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含对药“泽泻-白术”方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主治证候、病症、病因、病机、病位、适宜病种等,以及方中泽泻与白术的用法用量;通过分析其“病-证-方”之间关联,进一步明确了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核心适应证为水液病,其现代新用为血浊引发的病变,但核心病机自古至今是一致的;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发现常与对药“泽泻-白术”配伍的有9味高频中药,与相关高频症状、证候、疾病密切相关的有16个药组,其治则治法与温化法治疗水液病有共通之处。这在一定意义上补充了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发病机理并创新了临床辨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方剂配伍理论和“病-证-方”的科学内涵,并为其相关复方研发、配伍用药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张鹏宇[3](2020)在《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儿伤食泻,平胃保安丸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平胃散及清代《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之保安丸化裁而成,古方新用,在把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观察、统计、分析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伤食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将古方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为临床上小儿伤食泻的诊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及儿科门诊中于2019.02~2020.01就诊并诊断为泄泻~伤食泻的患儿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予免煎汤剂平胃保安丸治疗,对照组选用中成药保和丸(水丸)治疗,治疗5天后来院复诊,记录患儿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止泻具体时间,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共收集的伤食泄泻患儿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试验组有31例,对照组有30例。以下为实验分析结果:在31例试验组中有18例痊愈,4例有效,9例显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在30例对照组中有8例痊愈,3例有效,17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经过SPSS秩和检验发现,在治疗伤食泻的总有效率上,两组药物统计结果为P≤0.01,说明在治疗小儿伤食泻方面试验组药物要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药物在止泻时间的比较上,P<0.01,表明试验组药物在止泻时间上比较明显比对照组药物短。在改善症状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P<0.05,表明在改善小儿伤食泻症状体征等方面,试验组药物优于对照组药物,尤其是在其改善患儿大便性状、增加患儿食量、改善患儿精神状况及矢气嗳气等症状上。结论:整体疗效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止泻时间等方面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在治疗小儿伤食泻过程中平胃保安丸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除此之外,其没有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小儿伤食泻方面进行推广。

王小芳[4](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及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验案进行统计分析,挖掘证型、症状、方药等相关信息,构建网络关系图,实现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的可视化,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小儿泄泻、中医药基础研究、中药成方制剂的研发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式,检索CNKI等三个数据库中名中医应用中药治疗小儿泄泻验案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制定“小儿泄泻中医文献调查表”,将筛选出的研究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对症状、证型、中药名称及用量等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后,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平台后,利用平台自带的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对研究医案的证型、症状及处方用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别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聚类、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出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1.总体:研究共纳入157篇文献,264例医案,证型以脾虚泻、湿热泻、伤食泻为主,治法以健脾、理气、消食、清热为主,药物四气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五味以甘味、辛味、苦味居多,归经以脾经、胃经、肺经为主,核心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陈皮,共挖掘出13个新处方。2.层次:脾虚泻常用药物的核心组合为: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常用补气药、理气药、消食药、化湿药等,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为主,共挖掘出10个新处方。湿热泻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芩连汤组成,药物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共挖掘出8个新处方。伤食泻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麦芽、山楂、苍术、陈皮、神曲、木香,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2个新处方。脾肾阳虚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茯苓、肉桂、陈皮,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6个新处方。气阴两伤证核心药物组合为:乌梅、人参、甘草、石斛、荷叶、天花粉、山药,气味以寒、甘为主,共挖掘出5个新处方。风寒泻核心药物组合为:苍术、茯苓、藿香、木香,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4个新处方。肝脾不调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痛泻要方组成,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挖掘出1个新处方。结论:本研究结果与中医理论及临床对小儿泄泻的认识基本一致,且挖掘出总体新处方及各证型新处方,既提示了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挖掘临床数据的可靠性,又为临床诊治及研究小儿泄泻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

黄素伟[5](2020)在《王垂杰教授治疗泄泻用药规律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和SPSS22.0分析挖掘王垂杰教授治疗泄泻用药规律,以期为今后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资料与方法:通过收集筛选导师王垂杰教授于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出诊时诊治的泄泻相关医案处方,将符合纳入范围的140个医案中医证型及处方药物依次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统计方法以确定导师治疗泄泻的中医证型频次、处方药物性味归经频次、单味药物频次、核心药物组合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1.处方证型统计结果:共收录140个泄泻医案,证型分类为7型,按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脾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寒热错杂证。2.药物性味归经统计结果:处方药物共124味,记2124次。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四气依次温性922次、平性648次、寒性399次、热性76次、凉性56次;五味依次为甘1068次、苦921次、辛801次、酸332次、涩197次、咸23次;归经以脾经1613次、胃经1045次、肺经880次、心经609次、肾经576次、肝经517次为主。3.单味药物频次统计结果:其出现频数≥10次的药物有50味,总用药频次1876次,频次占比为88.32%。频次较多的前15味药物分别为甘草、白术、陈皮、茯苓、党参、白芍、木香、苍术、五味子、砂仁、黄连、薏苡仁、厚朴、黄芪、干姜。4.首选5味药物常用剂量统计结果:甘草10g-15g、白术10g-15g-20g、陈皮12g-15g、茯苓15g-20g、党参10g-15g-20g。5.药物功效分类统计结果:药物功效类别分为11类,主要为补虚类25味(602次)、化湿、利水渗湿类13味(427次)、收涩类13味(266次)、理气类9味(248次)、清热类23味(184次)、消食类5味(92次)、温里类5味(89次)、解表类5味(84次)。6.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统计结果(支持度为55,置信度0.95):得到32组核心药对,其3、4、5味药物组合36个、19个、5个。7.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统计分析(设置相关系数为5,惩罚系数为2)得出候选药物组合22个。结论:1.导师认为泄泻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水湿不运,与肝、肾、大肠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常夹湿、热、滞等。治疗以益气健脾、理气化湿为基本原则,重视调理脾胃气机以运湿,兼顾肝、肾、大肠等脏腑,配合应用疏肝理气、温肾暖脾、温中散寒、清化湿热、固肠止泻等治法。2.导师所治疗泄泻以脾胃虚弱、肝脾不和、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寒热错杂等证为主。3.导师治疗泄泻所用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入脾胃经为主,药物功效归类主要为补虚药、化湿、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体现了“益气健脾、理气化湿”的治疗原则。4.导师治疗泄泻核心药物有:甘草、白术、陈皮、茯苓、党参、白芍、木香、苍术,其次五味子、砂仁、黄连等。核心药对组合有:白术-甘草、陈皮-甘草、甘草-茯苓、陈皮-白术、白术-茯苓、党参-甘草、党参-白术、陈皮-茯苓、甘草-白芍、党参-茯苓。5.通过平时跟师出诊总结及统计分析得出导师治疗泄泻常用配伍药物:脾胃虚弱证:配伍黄芪、薏苡仁、莲子、芡实、诃子、山药、扁豆、鸡内金、焦三仙等,肝脾不和证:配伍白芍、柴胡、香橼、防风、香附、陈皮、木香等,脾胃虚寒证:配伍黄芪、附子、干姜、高良姜、升麻、小茴香、五味子、金樱子、乌梅等,脾胃湿热证:配伍黄连、黄芩、黄柏、藿香、砂仁、蒲公英、连翘等,脾肾阳虚证:配伍附子、肉桂、益智仁、菟丝子、肉豆蔻、杜仲、淫羊藿、补骨脂、五味子、金樱子、乌梅等。

刘祺[6](2019)在《复方车前健脾利湿止泻散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车前健脾利湿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各45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液体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并服用思密达及布拉氏酵母菌散,研究组加用复方车前健脾利湿止泻散,治疗3天。治疗前后对患儿相关症状的程度进行评价,对比2组呕吐、腹泻及发热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和大便恢复正常、脱水纠正时间,记录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及88.89%,均高于常规组(P <0.05)。2组粪便性质、排便次数、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神疲体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呕吐、腹泻、发热的改善时间及大便恢复正常、脱水纠正时间均较常规组缩短(P <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车前健脾利湿止泻散对秋季腹泻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显着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改善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对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恢复正常具有重要意义,且该药物安全性较高。

刘博[7](2019)在《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银葛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型)的临床观察,并与蒙脱石散对比,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均来自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儿科病房(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选择符合小儿秋季腹泻(湿热型)纳入标准的72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3岁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试验研究,其中治疗组(银葛止泻散组)36例,对照组(蒙脱石散组)36例,疗程5天。依据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计分标准(包括中医证候各项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止泻时间分布、临床总有效率、RV转阴率、安全性等方面,观察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应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儿分别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病情、症状及体征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2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痊愈21例(占51%)、显效9例(占31%)、有效3例(占11%)、无效2例(占6%),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痊愈13例(占29%)、显效6例(占34%)、有效8例(占17%)、无效8例(占20%),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总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儿在缩短止泻时间方面,经治疗1d后、2d后、3d后、4d后、5d后的累计例数,治疗组分别为8例、14例、19例、23例、26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6例、13例、19例、21例。两组患儿在缩短止泻时间方面,经治疗1d后、2d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3d后、4d后、5d后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症状、体征比较,在改变大便次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大便性状、腹胀、不思乳食、恶心呕吐、精神状况、发热、小便短黄、肛门红赤、舌苔、指纹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在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V检测变化方面,治疗组的转阴率80.00%,对照组的转阴率57.1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因患儿不配合治疗各脱落1例,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良好,其总体疗效优于蒙脱石散组。2银葛止泻散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2d内缩短止泻时间方面疗效突出,在改善大便性状、腹胀、不思乳食、恶心呕吐、精神状况、发热、小便短黄、肛门红赤、舌苔、指纹、提高RV转阴率方面均有显着疗效,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图0幅;表12个;参109篇。

杨秀娟,祁波[8](2016)在《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总结》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近15年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的文献作出Meta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文献35篇,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优于西医组{OR值为5.42,95%CI[4.37,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48,P<0.01)};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核心配伍为葛根、黄芩、黄连、苍术、白术、茯苓、藿香、车前子、泽泻、焦山楂、木香、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炎疗效确切;其核心配伍尚需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

李芳,赵坤[9](2012)在《赵坤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赵坤教授认为小儿秋季腹泻病因病机乃外邪侵犯,脾虚湿盛而致。以从"湿"治泄为基本原则,并辨虚实寒热。根据症候表现将秋季腹泻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胃虚弱四型。分别用藿香正气散加味、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自拟健脾止泻汤加味、参苓白术散或七味白术散加减,临床疗效显着。

罗菲[10](2012)在《苍苓散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及临床证候改善情况等角度着眼,客观规范地评价中药苍苓散治疗小儿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并观察苍苓散对肠道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疗效显着、安全可靠地复方新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的目标人群为6个月~2岁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中心随机化分配系统分为中药苍苓散组和思密达组,分配比例1:1,治疗组口服中药苍苓散(药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一剂,3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予以思密达口服,<1岁,1/3包,每天3次;6月~1岁,1/3包,每天3次;-2岁,1/2包,每天3次,3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等。2.实验研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前后粪便中SIgA含量,以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技术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前后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含量。结果:1.治疗后苍苓散组的总有效率为96.16%,思密达组总有效率为79.17%,二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2.苍苓散组、思密达组止泻时间分别为2.53±1.35天、4.37±1.68天,两者的止泻时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3.苍苓散组、思密达组腹胀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54天、5.42±1.93天。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4.苍苓散组、思密达组饮食恢复时间分别为3.47±1.52天、5.86±1.81天。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5.治疗后两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的SIgA含量数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O.05);治疗后两组SIgA含量数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苍苓散组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有显着性差异。6.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分别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对乳酸菌与大肠杆菌比值、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分别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SIgA分别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进行相关分析,治疗前后SIgA含量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之间无显着相关关系(P>0.05),治疗前后SIgA含量与乳酸杆菌之间有显着相关关系(P<0.05)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苍苓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临床疗效可靠,苍苓散能迅速起到止泻,消除腹胀,改善患儿食欲,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2.治疗三天,苍苓散可能具有促进轮状病毒感染急性期肠粘膜SIgA分泌作用;苍苓散早期治疗机制可能并非直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起作用,可能存在其他作用靶点。也可能与标本采集时间节点的选取有关;3.在轮状病毒肠炎中乳酸杆菌可能对SIgA的分泌具有刺激作用。

二、苍术、焦山楂为主治疗秋季腹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苍术、焦山楂为主治疗秋季腹泻(论文提纲范文)

(1)肠康健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脾虚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4. 中止标准
    四、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案
        3. 观察项目
        4. 疗效观测指标
        5. 不良事件记录
        6. 资料统计及处理
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分析
        1. 患儿性别比较
        2. 患儿年龄比较
        3. 病程分布比较
        4. 两组患儿病情轻重比较
        5. 两组患儿治疗前总积分比较
        6. 两组患儿治疗前大便次数积分比较
        7. 两组患儿治疗前大便性状积分比较
        8. 两组患儿治疗前次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二、治疗后分析
        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2. 治疗前后大便次数积分变化比较
        3. 治疗前后大便性状积分变化比较
        4. 治疗前后次要症状总积分变化比较
    三、不良反应及完成情况
讨论
    一、结果分析
        1. 病例构成比较
        2. 症状、体征的比较
        3. 疗效比较
    二、对照组用药依据
    三、本病中医治疗思路
    四、治疗组方剂分析
        1. 方剂研究
        2. 处方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迁延性腹泻脾虚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对药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发展演变
    1. 秦汉时期
    2. 晋唐时期
    3. 宋金元时期
    4. 明清时期
    5. 小结
第三部分 泽泻与白术在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中的炮制与剂量
    1. 药物炮制
        1.1 泽泻不同炮制品的应用
        1.2 白术不同炮制品的应用
    2. 药物的剂量
        2.1 泽泻的剂量
        2.2 白术的剂量
        2.3 泽泻与白术的用量比例
    3. 小结
第四部分 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数据挖掘
    1. 配伍规律
    2. 方证特点
    3. 小结
第五部分 现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临床应用的数据挖掘
    1. 基于现代医案的证治规律分析
    2. 现代临床适宜病种
    3. 讨论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3)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病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治疗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于小儿泄泻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婴幼儿腹泻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家对婴幼儿腹泻病治疗的认识
二、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历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实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观察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方法
    3.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基线比较
        3.2 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三、讨论
    1.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分析
    2.导师“运脾为健”学术思想浅析
    3.立题依据
    4.方义分析
        4.1 对照组药物保和丸(水丸)方义分析
        4.2 试验组药物平胃保安丸方义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小儿腹泻病中医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1 技术路线图
附录 2 小儿泄泻临床研究观察表
附录 3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 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小儿泄泻的中医源流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溯源
        1.3 病机溯源
        1.4 证治溯源
    2 小儿泄泻的现代中医研究
        2.1 现代名中医论治经验
        2.2 中医内治法研究概况
        2.3 中医多种疗法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选择标准
        1.3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制定文献调查表
        2.2 数据的规范化
        2.3 分析软件
        2.4 录入数据库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总体挖掘结果
        3.2 层次挖掘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总体挖掘结果分析
    2 层次挖掘结果分析
        2.1 脾虚泻挖掘结果分析
        2.2 湿热泻挖掘结果分析
        2.3 伤食泻挖掘结果分析
        2.4 脾肾阳虚证挖掘结果分析
        2.5 气阴两伤证挖掘结果分析
        2.6 风寒泻挖掘结果分析
        2.7 肝脾不调证挖掘结果分析
    3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优缺点
    4 创新与不足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王垂杰教授治疗泄泻用药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泄泻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复方车前健脾利湿止泻散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组
    2.2 研究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4.3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4.4 2组相应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4.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 讨论

(7)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脱落指标
        1.1.6 剔除指标
        1.1.7 试验中止指标
        1.1.8 治疗方法
        1.1.9 观测指标
        1.1.10 疗效判定标准
        1.1.11 统计学方法
    1.2 研究结果
        1.2.1 一般资料对比及分析
        1.2.2 临床疗效观测及对比
        1.2.3 相关安全性项目观测
    1.3 讨论
        1.3.1 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理论基础
        1.3.2 银葛止泻散组方用药分析
        1.3.3 银葛止泻散剂型特点
        1.3.4 蒙脱石散(思密达)
        1.3.5 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研究结果分析
        1.3.6 疗程及其它
    1.4 问题及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学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认识
        2.1.1 病名及概念
        2.1.2 病因病机
        2.1.3 辨证论治
    2.2 现代医学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认识
        2.2.1 概念及病因
        2.2.2 流行病学
        2.2.3 发病机制
        2.2.4 西医治疗
    2.3 相关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病历资料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疗效标准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1.7 发表性偏倚的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评价
    2.2 总有效率分析
    2.3 漏斗图分析
3 中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用药规律总结
    3.1 资料来源
    3.2 数据库建立及统计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9)赵坤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赵坤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学术思想
    1.1 对秋季腹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秋季腹泻治则的运用
    1.3 重视秋季腹泻的辨治
        1.3.1 寒湿泻
        1.3.2 湿热泻
        1.3.3 伤食泻
        1.3.4 脾胃虚弱型
2 典型病例
3 体会

(10)苍苓散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
        一、古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
        (一) 病名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中医治疗的认识
        (四) 病后调护的重视
        二、现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中医的内外治疗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研究
        三、发病机制
        四、治疗
        五、小结
    第三节 粘膜免疫的研究进展
        一、粘膜免疫对机体感染的防治机制
        二、粘膜免疫的主效因子——SIgA
        三、中医药对肠粘膜免疫的调节作用
        四、小结
    第四节 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一、肠道微生态研究概述
        二、主要肠道细菌
        三、微生态研究方法
        四、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第五节 述评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实验记录
        四、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
        一、一般数据比较
        二、疗效分析
        三、实验结果
    第三节 讨论
        一、湿邪致病
        二、苍苓散组方的理论依据
        三、苍苓散对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的调节
        四、苍苓散对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调节
        五、SIgA与肠道菌群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苍术、焦山楂为主治疗秋季腹泻(论文参考文献)

  • [1]肠康健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脾虚泻的临床研究[D]. 杨晓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D]. 胡亚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D]. 张鹏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D]. 王小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王垂杰教授治疗泄泻用药规律探析[D]. 黄素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复方车前健脾利湿止泻散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研究[J]. 刘祺. 新中医, 2019(09)
  • [7]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D]. 刘博.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总结[J]. 杨秀娟,祁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6)
  • [9]赵坤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经验[J]. 李芳,赵坤. 中医临床研究, 2012(24)
  • [10]苍苓散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罗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白术加焦山山楂治疗秋季腹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