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连续引流在开颅术后脑膨出中的应用

腰椎连续引流在开颅术后脑膨出中的应用

一、腰池持续引流在开颅术后脑膨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1](2021)在《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加重TBI后脑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激光散斑(LSCI)及磁共振技术,应用动物模型,观察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压迫状态下以及开颅术中血肿清除前后脑皮层血流的时空变化。探讨TBI继发颅内静脉循环改变及开颅减压对脑血流的影响。构建ASDH与颅内静脉循环受阻复合动物模型,从影像及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加重外伤后脑组织损害的病理机制,揭示外伤后脑静脉血液循环受阻与炎症反应及组织肿胀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LSCI、MR静脉及血管重建技术表征大鼠大脑静脉循环的解剖结构,明确大鼠颅内静脉流出颅腔的途径。根据大鼠颅内静脉特点,结扎大鼠左侧眼眶后静脉丛和左侧岩骨裂孔处的静脉丛,形成颅内静脉回流受阻,通过LSCI动态观察受阻后局部脑皮层血流变化,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改良Miller法创建ASDH大鼠模型,应用LSCI获取高分辨率的二维大脑皮层血流图,动态观察ASDH大鼠皮层脑血流的全场变化特征,通过磁共振SWI序列观察ASDH大鼠脑深部静脉回流情况,并结合颅内压、血压变化进一步分析ASDH对血管中血流参数特征影响。第三部分通过模拟ASDH大鼠开颅清除手术,应用LSCI监测ASDH大鼠血肿清除术中局部脑血流的动态变化,通过对比假手术组,探讨血肿压迫前后皮层动静脉及微循环顺应性改变,揭示脑静脉循环与术中脑肿胀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最后在ASDH动物基础上给予颅内静脉循环阻塞干预,形成复合模型。分别构建假手术组(Sham),CVO组,ASDH组,ASDH+CVO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和脑含水量的测定,Evans blue染色并测定含量,免疫荧光、Elisa实验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炎性因子表达及金属蛋白酶ADAM17、MMP9的表达水平。并对ASDH+CVO组大鼠进行XPro1595药物干预,对比抑制sol TNF前后NF-κB/MMP9通路变化,从影像及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加重外伤后的脑组织损害的病理机制。结果:通过应用LSCI、MRI血管重建技术对大鼠脑部成像可以看出大鼠颅内静脉主要通过颈外静脉回流,上矢状窦前端没有闭塞,通过端脑与嗅脑连接处的鼻喙窦向两侧与眼眶静脉丛相连,后端与双侧横窦相连形成汇点,经双侧横窦与岩骨裂隙静脉丛相连引流入颈外静脉系统。结扎大鼠一侧眼眶后静脉丛和岩骨裂孔处的静脉丛,可以使局部脑组织颅内静脉回流受阻。ASDH造成的颅高压引起压迫侧和对侧脑皮层静脉血液循环障碍。脑静脉血流与颅内压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在行ASDH开颅术时,相比于动脉及毛细血管区血流速度,皮层静脉血流延迟恢复。CVO加重ASDH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含量减少,MMP9表达升高,促进ADAM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ADAM17在颅内细胞定位主要于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Iba-1阳性),并伴随sol TNF的分泌增加。sol TNF/NF-κB/MMP9通路激活加重随后的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结论:TBI继发的颅高压可以引起脑皮层静脉循环障碍;颅内静脉循环障碍通过促进免疫细胞ADAM17表达水平升高,导致sol TNF分泌增加及下游NF-κB/MMP9通路的激活,加重TBI后炎症反应及脑组织肿胀。脑血管功能状态改变可能是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的基础。治疗策略上应从单纯强调改善脑灌注的目标向促使脉管系统动态平衡的转变。

游炜[2](2021)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从2015年01月-2020年10月收住入院的符合条件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患者217例,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开颅术后患者出现颅内感染临床症状、体征,分为颅内感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发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例数44例,非颅内感染的患者例数17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是否急诊手术、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是否去骨瓣减压、开颅骨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中动脉瘤夹数量、术中是否用硬脑膜补片、手术时长、术后放置外引流时间、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我们对17个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进一步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发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讨论。结果:对217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44例(占20.28%),非颅内感染的患者173例(占79.72%);通过单因素统计分析得出患者的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术前Hunt-Hess分级、开颅骨瓣大小、手术时长、术后放置外引流时间、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否急诊手术、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中出血量、术中动脉瘤夹数量、术中是否用硬脑膜补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前面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位置[OR=1.723,95%CI(1.027,2.889)]、手术时长[OR=0.378,95%CI(0.161,0.887)]、术后放置外引流时间[OR=0.238,95%CI(0.131,0.432)]是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与多种因素相关。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术前Hunt-Hess分级、开颅骨瓣大小、手术时长、术后放置外引流时间、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后提示动脉瘤位置、手术时长、术后放置外引流时间是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术后放置外引流时间与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关系紧密,为最相关的影响因素,随着放置外引流时间延长,颅内感染的风险也相应增高。

曹志刚[3](2020)在《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术前的瘘口影像学定位诊断方法,探讨经鼻神经内镜下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瘘口修补技术和修补材料的选择。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21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8例。所有患者术前鼻腔漏出液均经糖定量检测,且应用不同体位的CT及MR检查来确定瘘口位置,采用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并采用多重修复技术修补脑脊液瘘口。对其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CT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颅底骨质缺损,16例患者通过仰卧位或俯卧位CT上窦腔内的液平面及经过骨质缺损位置连续的液体漏出影,确定了瘘口的位置。利用MRI T2加权像上脑脊液的高亮信号及脑膜脑膨出确定了14例患者瘘口的位置。CT和MRI共检出20例患者瘘口位置,且与术中探查的位置相符。另外1例通过内镜手术探查最终确定了瘘口位置。所有检出瘘口中,位于蝶窦10例,筛板9例,斜坡2例(表1)。3名患者发现合并有空蝶鞍。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21例病例中,19例治愈,复发2例经二次手术后治愈,没有手术并发症。一次手术闭合成功率为90.5%,二次手术闭合的成功率为100%。结论:1.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应用不同体位的颅底CT和颅脑MRI T2像检查,具有简便、准确、无创等优点,可作为瘘口定位诊断的重要参考。2.经鼻神经内镜手术及应用自体筋膜和组织的多重修补技术是修复瘘口的有效治疗方法。

金彪[4](2020)在《原位骨瓣在内镜扩大经蝶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原位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在扩大经蝶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应用目的:内镜扩大经蝶入路(EETA)切除颅底肿瘤后通常会形成较大的颅底骨质及硬膜缺损,并且往往伴有脑池或(和)脑室的开放,从而导致术中高流量脑脊液漏,成功地对其进行重建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类似于经颅手术中还纳骨瓣的原位骨瓣(ISBF)重建技术,对扩大经蝶入路术后颅底缺损进行重建,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接受EETA手术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ISBF重建技术,将患者分为ISBF组和非ISBF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SBF组中的4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2.1%),明显低于非ISBF组(6/38例,15.8%,P=0.042)。仅比较两组中合并脑积水的病例,ISBF组中脑脊液漏发生率为8.3%(1/12),明显低于非脑积水组的62.5%(6/8)(P=0.018)。两组中所有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均通过腰池引流成功治愈。两组中无颈内动脉或视神经损伤病例。结论:ISBF重建技术在内镜扩大经蝶入路中是安全可行的颅底骨性重建方法,通过结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PNSF),可有效地促进更稳定持久的颅底重建,并可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第二部分原位骨瓣联合游离中鼻甲黏膜瓣在扩大经蝶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初步应用目的:介绍原位骨瓣联合游离中鼻甲黏膜瓣重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蝶入路术后颅底缺损的方法,并初步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下扩大经蝶入路手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原位骨瓣联合游离中鼻甲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术后均采用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颅咽管瘤19例,鞍上蛛网膜囊肿2例。所有患者术后当日鞍区薄层CT均提示骨瓣无移位。术后视力改善11例,无变化10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明确颅内感染1例,疑似颅内感染2例,腰大池引流3例。无二次手术修补脑脊液漏的患者和死亡患者。21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4.9±2.1)月(310个月),均恢复良好,术后无鼻腔不适,鞍区CT显示骨瓣均有不同程度愈合,其中19例患者的鞍区增强MRI显示游离中鼻甲黏膜瓣强化,提示黏膜瓣生长良好。结论:应用原位骨瓣联合游离中鼻甲黏膜瓣重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蝶入路术后颅底缺损,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重建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鼻腔创伤,对降低二次手术风险亦有积极作用。

邱治春[5](2020)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疗效差异,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01月2018年0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共收集63例病例,分为两组:血肿穿刺引流组(33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3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丘脑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半年的ADL与GOS评分情况等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设计调查表。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相关编码、录入、核实和复查。以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GOS评分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釆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分别以ADL评分和GOS评分为标准进行预后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同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术后再出血情况方面,血肿穿刺引流组再出血2例,占6.1%,小骨窗手术组再出血3例,占10.0%,采用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两种手术方式再出血率无显着差异(P>0.05)。在死亡率方面,住院期间血肿穿刺引流组死亡4例,死亡率12.1%,小骨窗手术组死亡5例,死亡率16.7%,采用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两种手术方式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半年随访,血肿穿刺引流组死亡7例,死亡率21.2%,小骨窗手术组死亡9例,死亡率30.0%,采用Pearsonχ2检验,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半年的总死亡率也无显着差异(P>0.05)。2.在其他预后影响因素方面:以ADL评分为标准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抽烟、饮酒、术前GCS评分、丘脑血肿量、术后并发症等与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长短、糖尿病病史、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超重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1.378,95%CI:1.96865.782);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相对于大于8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7.404,95%CI:3.29791.882);以GOS分为标准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抽烟、饮酒、糖尿病史、术前GCS评分、丘脑出血量等与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手术治疗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长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超重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4.761,95%CI:0.87026.070);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相对于大于8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5.897:95%CI:2.54899.175)。结论:1.血肿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半年的预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手术方式的再出血风险及死亡风险也无统计学差异。2.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中,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术前GCS评分、丘脑血肿量、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其中,体重超重和术前GCS评分低于8分是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晓亮,朱端权,蒋向东[6](2018)在《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4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分析》文中提出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严重颅内高压的重要方法,但去骨瓣减压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膨出,少部分顽固性脑膨出因突出的脑组织不断膨出、嵌顿、坏死、感染,继而又造成邻近脑组织的瘀血、水肿及坏死,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1]。2014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采取4种方法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脑膨出患者84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84例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25例;

杨生河[7](2018)在《腰大池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对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该院神经外科80例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腰大池置管引流:40例)和对照组(间断腰穿排放脑脊液:40例),对比观察两组疝出脑组织回纳时间,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统计脑膨出复发率。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回纳时间(5.4±1.6)d短于对照组(8.9±2.2)d,术后3个月ADL评分(20.8±3.7)分低于对照组(24.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1、4.093,P<0.05)。实验组脑膨出复发(2.5%)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0,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陈四方[8](2018)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率位居脑血管意外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常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死亡率可达20-30%,而幸存者仍可在短期内再次发生出血,再出血的死亡率高达70-90%。因此,有专家提出预防动脉瘤出血是降低其死亡率的最有效方式,建议在动脉瘤破裂出血之前,即对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应给予积极的预防性干预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是指没有破裂出血史或与以前颅内出血没有关系的动脉瘤,可分为3类:1、真正偶发的无症状动脉瘤;2、引起占位效应、不适和梗死等症状的未破裂动脉瘤;3、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被发现的多发动脉瘤中的非责任动脉瘤。目前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病例是在破裂出血后才得以诊断和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和治疗率仍较低。近20年来,随着放射影像设备、手术显微镜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显微手术技术的普遍提高,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已显着提高,但目前国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比率仍较低,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仍以已经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破裂动脉瘤为主。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动脉瘤手术作为有创性的治疗手段,其手术风险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术者与患者在面对未破裂动脉瘤,决定手术干预与否时,常常顾虑到手术风险而采取保守观察。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风险中,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夹闭手术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动脉瘤破裂时由于急剧的出血常迅速淹没出血点和术野,甚至出现脑组织的急剧膨出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其后果可以是“灾难性”的,可导致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术中动脉瘤破裂,以及破裂后的如何采取恰当的处理成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通过总结前期工作的初步研究结果,筛选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将术者的手术经验纳入研究因素,评估颅内动脉瘤患者及术者因素与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发生率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顾分析开颅夹闭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病例的相关资料,对两个医疗中心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与处理(第一部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开颅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与处理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医疗中心3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第一组病例为术者年均动脉瘤夹闭手术例数大于100例/年,第二组术者年动脉瘤手术例数20-40例/年。结合文献对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防、处理经验和技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第一组病例术中有6例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其中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第二组病例术中有13例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其中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Hunt-Hess分级为0~3级患者术中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低于Hunt-Hess分级为4~5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P=0.014)。颈内动脉背侧壁血泡样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率显着高于其它部位动脉瘤术中破裂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动脉瘤的术中破裂出血发生率高于未破裂动脉瘤的术中破裂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0,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出血病史为影响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P<0.001),有出血病史的患者发生术中动脉瘤出血的风险是无出血病史患者的10.518倍。术中破裂出血的患者与未发生术中破裂出血的患者之间愈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经验组之间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05)。第一组中无打开硬膜前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例,但发生在动脉瘤分离过程中破裂比例高于第二组,第二组发生在夹闭过程中的破裂率高于第一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Fisher检验)。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动脉瘤的既往出血病史。术中破裂出血如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并不影响患者的愈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仍难以完全避免,经验的积累无法完全避免其发生率,经验较少的术者通过严格的指征把握和合理地选择病例,亦可降低术中破裂出血的发生率。第二部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开颅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目的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开颅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风险,探讨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医疗中心162例177枚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手术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动脉瘤部位、大小、术者经验与患者愈后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手术的经验。结果第一组治疗150例患者夹闭165枚未破裂动脉瘤。第二组治疗12例患者夹闭12枚未破裂动脉瘤。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瘤构成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409,P<0.001),第一组倾向于偶发动脉瘤,第二组倾向于症状性动脉瘤。年龄小于60岁的病例与大于等于60岁的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愈后良好率为98.1%,高于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愈后良好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愈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小动脉瘤或一般动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病例中136例患者半年随访时恢复良好132例(97.1%),第二组12例患者半年随访时恢复良好11例(91.7%)。第一组病例的随访恢复良好率高于第二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动脉瘤的大小、后循环动脉瘤是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愈后的危险因素。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以及后循环动脉瘤是开颅夹闭手术愈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手术例数少的中心未破裂动脉瘤治疗愈后相对差,对未破裂动脉瘤进行外科夹闭手术干预时,应更谨慎地衡量外科干预的利弊。

王安然[9](2017)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Larg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LDC)术后并发脑膨出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的认识,为预防和减少术后脑膨出的发生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5例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81例发生术后脑膨出,对其相关临床因素:术前GCS、基底池消失、中线移位>1cm、术中人工硬膜减张缝合、术后迟发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术后脑积水对比分析,术后脑膨出对半年患者预后GOS评分的影响。结果1、265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膨出者181例,发生率约为68.30%(181/265)。年龄膨出组(42.90±16.22)、未膨出组(43.73±16.68),P=0.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膨出组男140(77.35%)、未膨出组63(75.00%),P=0.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组卡方检验患者术前GCS评分、中线移位>1cm、基底池消失、迟发型颅内出血、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缺损硬膜、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DTICH)、术后感染为术后脑膨出的危险因素(P<0.05)。2、两组患者的6个月后GOS评分对比显示:膨出组患者预后差于非膨出组(P<0.05)。3、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OR=1.837,95%CI为1.021-3.304,P=0.042)、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OR=1.892%,95%CI为1.072-3.340,P=0.028)、迟发型出血(OR=2.147%CI为1.130-4.079,P=0.020)是术后脑膨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GCS评分低、术中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术后迟发型出血增加术后脑膨出的发生。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脑膨出半年预后较未出现脑膨出者差。

余宇星,梅景河[10](2014)在《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穿放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佳,可显着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状态,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腰池持续引流在开颅术后脑膨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池持续引流在开颅术后脑膨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加重TBI后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基于LSCI、MRV观察SD大鼠脑静脉回流及其受阻后皮层血流变化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及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LSCI观测正常SD大鼠脑皮层静脉血液循环
        2.2 MRI平扫及MRV重建SD大鼠头部及颈部静脉
        2.3 基于LSCI观察CVO大鼠脑静脉回流
    3 结果
        3.1 LSCI显示正常SD大鼠脑皮层静脉回流
        3.2 MRI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大鼠脑静脉窦及颈部静脉
        3.3 CVO干预后大鼠脑皮层静脉血流动态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ASDH大鼠脑皮层静脉血流变化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及耗材
        1.3 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改良Miller法制作大鼠ASDH模型及实验分组
        2.2 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记录观察窗的皮层血流值
        2.3 MRI平扫及SWI序列扫描
        2.4 心脏灌注及留取脑组织标本
        2.5 HE染色病理观察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显示ASDH大鼠脑皮层血流动力学变化
        3.2 MRI 扫描结果
        3.3 HE 染色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基于激光散斑观察ASDH大鼠开颅术中脑皮层血流动力学变化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术前基础脑皮层血流监测
        2.2 大鼠ASDH模型制作及模拟手术
        2.3 激光散斑监测数据处理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生命体征及颅内压变化情况
        3.2 开颅术中显微镜下观察脑皮层血管
        3.3 基于LSCI观察皮层脑血流速度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颅内静脉回流障碍加重颅脑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及脑水肿的机制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及耗材
        1.3 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实验模型制作及分组
        2.2 实验标本的获取
        2.3 神经功能学评分
        2.4 脑水含量测定
        2.5 Nissl染色评估神经元损伤情况
        2.6 脑组织Evans blue染色及含量测定
        2.7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观察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结构变化
        2.8 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大鼠皮层中ADAM17、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Iba-1、星形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共定位监测以及p-65、MMP-9在皮层细胞中的表达
        2.9 大鼠脑组织内TNF-α,IL-1β,IL-6,IL-10 以及HMGB1的ELISA检测
        2.10 Western blot检测脑皮层蛋白水平表达
        2.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CVO加重ASDH大鼠神经功能障及脑组织水肿
        3.2 CVO干预后加重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
        3.3 ADAM17在CVO干预后ASDH大鼠损伤脑皮层细胞定位
        3.4 CVO干预后促进ASDH大鼠炎性因子的表达
        3.5 特异性抑制solTNF-α抑制 CVO干预后TNFR/NF-κB通路
        3.6 XPro1595 干预对ASDH+CVO大鼠脑皮层MMP-9 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创伤性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机制及处理策略进展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1.3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1.4 分组
    2.研究方法
        2.1 收集患者住院相关资料
        2.2 相关因素定义
    3.术前、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
    4.术后治疗方案
        4.1 一般治疗
        4.2 药物治疗
        4.3 颅内感染治疗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临床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检查方法
    3 术前准备
    4 手术方法
    5 术后治疗
结果
    1 定位诊断结果
    2 手术修补结果
    3 术后随访结果
讨论
    1 病因讨论
    2 诊断讨论
        2.1 定性诊断
        2.2 定位诊断
    3 治疗讨论
        3.1 一般治疗
        3.2 手术治疗
        3.3 修补材料的及多重修补技术
        3.4 腰大池引流的应用
        3.5 抗生素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原位骨瓣在内镜扩大经蝶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原位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在扩大经蝶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原位骨瓣联合游离中鼻甲黏膜瓣在扩大经蝶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内镜经鼻入路颅底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4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
    5 统计学分析
    6 结果
        6.1 颅内压、NIHSS评分
        6.2 疗效与并发症
讨论

(7)腰大池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分组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数据内容
        2.3 数据指标
        2.4 治疗方法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动脉瘤特征
        3.3 手术时机
        3.4 术中动脉瘤破裂情况及应对措施
        3.5 术中动脉瘤夹闭结果及影像随访结果
        3.6 出院时临床评估结果
        3.7 统计学分析
        3.8 特殊病例
    4 讨论
        4.1 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定义
        4.2 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3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
        4.4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出血的处理
        4.5 术者经验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关系
        4.6 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夹闭手术治疗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分组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数据内容
        2.3 治疗方法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动脉瘤特征
        3.3 动脉瘤夹闭情况
        3.4 术后并发症
        3.5 随访结果
    4 统计分析
        4.1 两组动脉瘤的组成差异分析
        4.2 患者的年龄与愈后的关系
        4.3 动脉瘤部位与愈后的相关性分析
        4.4 动脉瘤大小与随访愈后的相关性分析
        4.5 术者经验与愈后的关系
    5 特殊病例
        5.1 逆向抽吸减压法辅助夹闭左侧颈内动脉大型动脉瘤(第一组病例)
        5.2 直接穿刺抽吸减压法辅助夹闭左侧颈内动脉大型动脉瘤(第二组病例)
    6 讨论
        6.1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
        6.2 未破裂动脉瘤的自然病史
        6.3 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6.3.1 动脉瘤的大小
        6.4 未破裂动脉瘤外科治疗的风险
        6.5 未破裂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策略
        6.6 随访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9)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
致谢

(10)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腰池持续引流在开颅术后脑膨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加重TBI后脑损伤的实验研究[D]. 王成.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2]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D]. 游炜.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3]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D]. 曹志刚. 青岛大学, 2020(01)
  • [4]原位骨瓣在内镜扩大经蝶入路颅底重建中的应用[D]. 金彪.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D]. 邱治春.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6]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4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分析[J]. 张晓亮,朱端权,蒋向东. 创伤外科杂志, 2018(10)
  • [7]腰大池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膨出的临床研究[J]. 杨生河. 中外医疗, 2018(27)
  • [8]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治疗的临床研究[D]. 陈四方. 厦门大学, 2018(08)
  • [9]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D]. 王安然. 郑州大学, 2017(02)
  • [10]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J]. 余宇星,梅景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22)

标签:;  ;  ;  ;  ;  

腰椎连续引流在开颅术后脑膨出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