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青霉素胶囊过敏致喉水肿1例报告

氨苄青霉素胶囊过敏致喉水肿1例报告

一、氨苄青霉素胶囊过敏导致喉水肿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兰媛媛,路晓钦[1](2015)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4917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重庆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3年重庆市ADR监测中心接收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致4 91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 917例报告中,老年患者与儿童患者比例较高;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2.15%;含舒巴坦复合制剂引起的ADR居首位,占74.27%;所涉及药品前3位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 077例(42.24%)、阿莫西林/舒巴坦698例(14.20%)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652例(13.26%);ADR累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ADR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王维忠,马莹,禇文静[2](2012)在《306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报告306例,按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种类、给药方式、ADR发生时间、ADR损害器官、主要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等,进行信息汇总、分析。结果 306例报告中,男145例,女161例。2~20岁发生率最高(39.21%)。涉及6类β-内酰胺类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169例,占55.23%),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次之(80例,占36.14%)。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280例,占91.5%)。ADR主要损害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5.23%;新的、严重的ADR报告62例,占20.26%。关联性评价都为"可能"以上,其中"肯定"报告22例。结论加强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及时总结有价值的ADR报告信息并通报给临床,可以避免或减少其ADR的重复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节约患者的治疗成本。

王盼[3](2012)在《基线模型在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ADR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应用以来,为了增强药物疗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同时也给同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多一种选择,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情况在临床应用中普遍存在。为了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能够进行正确的药物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本研究引用基线模型方法对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药品不良反应进行ADR风险信号挖掘,以期能从一定程度上推进现有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风险信号检测研究方法的进展,从而为现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今后中药注射剂进行正确的联合用药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研究方法:检索已发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文献,利用基线模型方法,进行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ADR风险信号检测,初步筛选出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中风险信号高的“药物A—药物B—不良反应C”组合;通过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基线模型方法中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初步筛选的可疑风险信号进行统计学检验,最终获取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中确切的统计学关联信号;采用PRR法检测ADR信号;运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基线模型(包括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进行差异性的统计学检验,确保两种模型中药物组合风险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以及检验基线模型与PR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基线模型及统计学分析显示,初步筛选出可疑ADR信号62例次,经过统计学检验后,挖掘出四组"Drug A-Drug B-DR"统计学相关风险信号组合。分别为“清开灵注射液—头孢噻肟钠—寒战”、“清开灵注射液—头孢呋辛—腹泻”、“清开灵注射液—克林霉素—血尿”、“清开灵注射液—青霉素钠—瘙痒”。(2)配对卡方检验显示,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X2=0.1538,P=0.6949, kappa=0.672,显示两种基线模型计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基线模型信号筛选结果一致;基线模型与PRR:X2=0.200, P=0.6547, kappa=0.4285,表示这两种方法ADR信号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即基线模型的检出率与PRR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基线模型检测的ADR信号在结果解释中具有利用客观的风险数值,从公共卫生角度进行解释的优越性,同时其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两者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运用信号检测可早期发现信号检测有助于在早期从众多不良反应数据中发现突出的、可能的药物安全性问题。

顾玉红,杜佳新[4](2012)在《双黄连致不良反应236例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双黄连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双黄连致ADR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致ADR主要累及肌肉系统,其次为消化系统、皮肤、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双黄连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向世芬[5](2011)在《綦江县2008—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药品安全监管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重庆市綦江县2008—2009年上报的711例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报告及所涉及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归类、综合分析。结果发生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类药物,其中头孢曲松钠报告数量第一,ADR发生最多的剂型为注射剂。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各类药品的安全性监测,不断完善基层监测体系,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王瑛琦,张业象,江静[6](2009)在《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监测的报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2005~2007年深圳市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中有关抗生素类不良反应监测报表,了解深圳市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深圳市2005~2007年3年所上报的所有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深圳市发生的抗生素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数量逐年递增,多发生于19~29岁青年,并集中于粉针剂、注射剂剂型,易导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等。结论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药品。

冯丽萍[7](2008)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我省部分医院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病人具体情况;使用药品的具体情况;分析使用药品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归纳出用药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为临床系统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方法:采用统计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省13个地区44家医院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女性患者ADR发生例次略高于男性,其中以19-6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②死亡病例都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品所引起的;③ADR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的比例最高;④ADR累计的系统及器官中,其中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最多;⑤ADR状态中以一般的所占比例最多;⑥新的严重的ADR主要是头孢哌酮引起的;⑦发生ADR的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多;⑧注射剂型最容易引起ADR;⑨发生ADR的β-内酰胺类药物以头孢曲松最多;⑩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的临床表现以皮疹最多。结论:①19-69岁的人群发生ADR最多,这可能与该人群用药数量最多,且与其免疫应答能力强有关;②ADR的治愈结果中有2例死亡病例,都是使用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这可能与医生在不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或既往ADR史就给患者用药有关;③剥脱性皮炎是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的最严重表现,应隔离治疗并要注意保温;④静脉给药相对于其他途径更容易发生ADR,可能与药物没有经过肝首过效应直接到达血液有关;⑤第三代头孢菌素类长期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而引发二重感染;⑥有些病毒性感染使用抗生素,但这些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没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⑦有些医生对细菌的耐药性变迁不熟悉,只是采用固定的治疗方案⑧有些医生忽略了新、老各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选用抗生素求新、求贵、求广谱;⑨盲目联合用药,医生必须掌握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和免疫作用,才能采用合理的联合用药;⑩常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但有价值的仅占少数。

林聪丽,叶仕远,石大伟[8](2007)在《抗微生物药物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我院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医师和护士在用药时能及时、准确作出判断并处理,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方法:将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于2005年1月2006年7月收集到的1 360份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严重不良反应定义进行筛选、分析、讨论。结果: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为111例(含死亡2例),占不良反应总例数的8.2%,涉及到抗微生物药物44种。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尤其是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合理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杜绝滥用,以保证抗微生物药物用药安全、有效。

王素芹[9](2005)在《新生儿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与皮试》文中提出

赵军[10](2003)在《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氨苄青霉素胶囊过敏导致喉水肿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苄青霉素胶囊过敏导致喉水肿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306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与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情况
    2.2 ADR涉及药物品种统计
    2.3 给药途径
    2.4 新的、严重的ADR
    2.5 既往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2.6 报告者及转归情况
    2.7 ADR的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
    2.8 ADR发生时间统计
    2.9 关联性评价结果
3 分析
4 体会
    4.1 合理选择、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4.2 规范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标准
    4.3 选择合理给药途径
    4.4 规范医院ADR报告与监测工作

(3)基线模型在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ADR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1 研究对象的确定
    2 概念界定
        2.1 联合用药
        2.2 联合用药交互作用
        2.3 药品不良反应
        2.4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
    3 研究现状
        3.1 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现状
        3.2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用药现状
        3.3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
        3.4 当前研究的不足
    4 立题依据
        4.1 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ADR信号检测尚未有相关研究
        4.2 基线模型已被WHO采纳用于挖掘联合用药ADR信号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
        4.1 国内外联合用药ADR信号检测研究的现状
        4.2 构建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ADR信号检测基线模型
        4.3 运用基线模型对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ADR信号进行检测
        4.4 运用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法)对基线模型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检验
    5 研究方法
        5.1 文献研究
        5.2 ADR信号检测方法
        5.3 统计学方法
    6 创新点
    7 技术路线
1 研究资料基本信息描述
    1.1 资料来源
    1.2 流行病学信息统计
2 基本原理
    2.1 数据标准化与拆分
    2.2 模型构造
3 基线模型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用药ADR信号检测中的实例分析
    3.1 数据来源和方法
    3.2 剔除和纳入标准
    3.3 数据标准化与拆分
    3.4 指标说明
    3.5 分析数据集
    3.6 信号初步筛选
    3.7 乘法模型与加法模型检出率
    3.8 ADR信号统计学检验
    3.9 实例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实例分析结果验证
    4.2 基线模型结果解释的优越性
    4.3 两种基线模型信号筛选的一致性
    4.4 基线模型信号检测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4.5 信号检测具有早期预警作用
5 结论
6 局限与展望
    6.1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6.2 本课题研究前景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双黄连致不良反应236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原患疾病与不良反应史
    2.3 ADR出现时间及给药途径
    2.4 ADR临床表现类型
    2.5 ADR转归及时间
3 讨论

(6)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监测的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报表来源
    1.2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005~2007年深圳市抗生素类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2.2 病例报告表统计分析
        2.2.1 人口学特征
        2.2.2 用药情况
        2.2.3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情况
    2.3 死亡病例情况
3 讨论
    3.1 ADR报告表的总体分析
    3.2 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3.3 ADR与药品剂型、种类、用药途径的关系
    3.4 对ADR类型、ADR转归、涉及全身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的分析

(7)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研究概况
    1.1 国外控制抗生素滥用采取的措施
    1.2 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以及采取的措施
第二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2.1 研究设计
        2.1.1 调查对象的确定
        2.1.2 问卷设计
        2.1.3 数据收集
        2.1.4 数据处理
        2.1.5 研究路线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对1447 份有效ADR 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
        3.1.1 样本分布情况
        3.1.2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3.1.3 患者的情况
        3.1.4 用药情况
    3.2 871 例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的有效调查表分析
        3.2.1 性别、年龄与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
        3.2.2 给药途径与药品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的关系
        3.2.3 药品种类与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的临床表现
    3.3 对头孢曲松纳所致的ADR 进行综合的分析
        3.3.1 一般情况
        3.3.2 年龄与性别
        3.3.3 ADR 与结果
        3.3.4 ADR 因果关系
        3.3.5 ADR 累及的系统及器官
        3.3.6 ADR 的状态
        3.3.7 药品剂型与ADR
        3.3.8 给药途径与ADR
        3.3.9 头孢曲松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的表现类型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ADR)/事件调查问卷
附录 2 访谈提纲
附录 3 访谈结果
致谢

(10)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2.3 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分布
    2.4 药物剂型及用药途径
3 讨论

四、氨苄青霉素胶囊过敏导致喉水肿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4917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兰媛媛,路晓钦.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5(07)
  • [2]306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王维忠,马莹,禇文静.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05)
  • [3]基线模型在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ADR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王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4]双黄连致不良反应236例文献分析[J]. 顾玉红,杜佳新. 中国药房, 2012(16)
  • [5]綦江县2008—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向世芬. 中国药业, 2011(04)
  • [6]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监测的报告分析[J]. 王瑛琦,张业象,江静. 今日药学, 2009(03)
  • [7]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D]. 冯丽萍. 广东药学院, 2008(01)
  • [8]抗微生物药物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J]. 林聪丽,叶仕远,石大伟. 药学实践杂志, 2007(06)
  • [9]新生儿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与皮试[J]. 王素芹. 实用医技杂志, 2005(09)
  • [10]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的分析[J]. 赵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3(06)

标签:;  ;  ;  ;  ;  

氨苄青霉素胶囊过敏致喉水肿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