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葡萄平生方言词缀

阳朔葡萄平生方言词缀

一、阳朔葡萄平声话中的词缀(论文文献综述)

代婷婷[1](2021)在《桂林雁山灵口土话研究》文中认为桂北平话内部差异很大,语言情况复杂,方言的分区分片有赖于对语言事实的充分掌握。通过桂北平话方言点的语料收集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可以为平话的分区分片提供事实依据。论文以桂林市雁山区灵口村土话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灵口村的语音、词汇和词法系统进行细致地描写。第一部分描写灵口土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声韵调配合关系,并通过与中古音系的比较,总结归纳灵口土话的语音演变规律。第二部分描写灵口土话的词汇特点,通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发现许多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在灵口土话中为单音节词;不少词语的构成语素与普通话存在差异或语素序列与普通话正好相反;表示相同事物的词语,普通话和方言在造词理据上表现出差异,反映出灵口村人对事物的认知特点;词形相同的词汇,灵口土话大多比普通话的词义范围更广或者表现出与普通话不同的义项,只有个别词的词义缩小,如“碑”。第三部分描写灵口土话的构词特点。对名词、形容词着重描写其重叠式和附加式,灵口土话名词的重叠式有“AAB”“ABB”“AA”三种形式,形容词的重叠式有“AA”“A恁A”“A死(人)恁A”“AABB”四种形式;名词前缀主要有“老”“屘”“细”,后缀“头”“崽”“鬼”“佬”“婆”“法”“味”等,形容词的词缀有“里”。量词从其重叠式“AA”、“AA恁”及“A个A”和与普通话搭配不同两个方面来展现其特点。对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形式和用法则逐一进行了系统的描写。第四部分讨论灵口土话的系属,通过灵口土话与桂北平话方言点语音特征及核心词的比较,指出灵口土话与桂北平话众多方言点语音的一致性很高,当属于桂北平话。

崔山佳[2](2019)在《奉化方言的名词小称后缀“细”——兼及其他方言的“崽”“仔”“囝”等》文中研究说明奉化方言有名词小称后缀"细",既可用于表示小动物,也可用于表示小植物,个别的也用于表示人,"细"相当于其他方言的小称后缀"儿"等。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细"的这种小称后缀只有奉化方言独有。其他方言的"细"用在动物名词前,表示小,与奉化方言不同。其他方言也有"细"用在植物名词前,但"细X"表示植物有的只是一种名称,如"小白菜"只是菜中的一种,这与奉化方言又不同。其他方言又有小称后缀"仔""囝""崽",分布范围有的宽,有的窄,但都比"细"广,搭配能力也有同有异。一些方言还有小称后缀重叠用法,如"崽"有"崽崽"。"细"与"崽""仔""囝"同属小称后缀,显示家族象似性特征。

秦子梅[3](2020)在《灵川古东平话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田野调查获取详实的第一手语料的基础上,对古东平话语音、词汇、语法进行较为细致地描写,并与中古音系进行历时语音比较研究,梳理其语音发展脉络和特点;通过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方言点的横向比较研究,揭示彼此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通过古东平话与接触密切的桂林官话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与桂林官话接触交融的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揭示古东平话的面貌,为桂北平话深入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语料,为丰富语言接触理论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述灵川县的人文地理及语言概况,综述桂北平话及灵川平话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古东平话语音研究。首先描写古东平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声韵调配合规律,并与中古音系进行对比,总结其语音特点。其次,将古东平话与桂林朝阳、灵川潭下、永福桃城等其他桂北平话点进行横向比较,揭示彼此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最后,将古东平话与接触密切的桂林官话进行语音比较,揭示桂林官话接触影响下古东平话的变化及特点。第三章:古东平话词汇研究。通过古东平话与普通话词汇的对比,揭示古东平话在词义、词序、音节数量及古语词沿用等各方面的特点;将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其他桂北平话方言点进行计量比较研究,揭示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词汇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同时发现古东平话与接触密切的桂林官话在词汇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体现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深度接触与交融的特点。第四章:古东平话语法专题研究。在词法方面,重点对名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助词进行描写与分析,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从一些侧面揭示古东平话的词法特点。在句法方面,重点对古东平话的特殊语序、被动句、处置句、双宾句及疑问句进行描写与分析,发掘其特点。第五章:结语。对古东平话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古东平话是一种与桂林官话深入接触交融并受桂林官话影响渗透较深的桂北平话,其本身已有较为凸显的“混合语”痕迹。文章的最后附录古东平话的同音字汇。

蒲静[4](2019)在《桂林市区船上话语音语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实地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语料进行归纳、比较、分析,揭示了桂林市船上话的语音、语法面貌和发展规律,得出桂林市区的船上话应当归属桂北平话的结论,希望为广西疍家话、桂北平话的研究补充较详实的语言材料,为丰富语言类型学和语言接触理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第一章将桂林市区的船上话与中古音的进行音系比较,归纳船上话的语音特征,主要表现在:古全浊声母全部清化为同部位清音,其中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大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古微母部分字与明母相混,读[m];知庄章合并与精组合流;古知组部分口语常用字今读舌音,读同端组;中古见组(疑母除外)在开口二、三、四等前部分字没有腭化;疑母字洪音多读[?],与来自影、云、以和日母的字相混;匣母部分合口字为零声母;果摄一等开合合流,今多读[uo];部分用字存留歌麻不分的层次;有自成音节的鼻化韵[??],主要来自模韵疑母字;遇摄合口一等与庄组、非组三等字合流,读[u];蟹摄开口一二等合流多读[?]、[a]、[?i];效摄开口一二等、二三四等呈相混之势;平、上、去、入四声依古声母的清浊各分两类;全浊上今多读阳去;清入自成一类,浊入多归阳去;入声保留调类,无塞音韵尾。第二、三章对船上话的语法进行了专题性描写,着重对有特色的语法现象作相关讨论和解释,具体表现在:桂林船上话的“嘚[te44]”作为名词后缀,使用频率高、范围广;船上话指示代词可三分,基本词形为近指“□[na24]”、中指“个[kuo44]”、远指“那[nuo53]”,“个[kuo44]”还可表示定指;简要阐述了完成体标记“去”、持续体标记“□luo21”的语法化过程;助词“□[lio21]”兼有“总括”、“完成”两重语法意义;“嘅”经历了量词“个[kuo24]”>指示词“个[kuo44]”>结构助词“嘅[k?44]”的演变过程,体现出语义的虚化伴随着语音的弱化;兼类词“得”字可以作动词、介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表达反复问三种形式的使用频率情况是:C式“x+pio21”>A式“X还不X”>B式“x不x”,体现出“正反问”向“是非问”过渡的趋势。文章还重点讨论了桂林船上话的归属问题,通过以桂北平话内部语音特征、语法特点为参照,比较船上话与桂北平话的音系和语法现象,发现二者存在诸多一致性,语音上存在的差异性能得到解释且不足以影响其归属的判定。故笔者认为桂林市区的船上话应归属桂北平话。船上话与桂北平话的一致性表现在,语音上: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基本都念为不送气清音;古微母字部分与明母相混,读[m-];古知组部分字与端组相混,读[t-][t?-];非组部分字读如晓组;古邪母字多读为塞擦音,与从母相混;古疑母洪音字多读[?],细音则多读[??]、[n]或[?]不等;古匣母部分合口一二等字今读为零声母;假、蟹、效、咸、山、江诸摄开口二等见系字未腭化;蟹合一灰韵帮组与止开三支韵帮组字不混;效开一豪韵与开二肴韵基本不混;鼻韵尾普遍弱化,没有闭口韵[-m]和塞尾韵[-p-t-k];都有自成音节的[??]韵母;调类六至七个不等,平声、去声都依古声母的清浊而各分阴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多归阳去。语法上:定中式名词的语序采用“定语+中心语”结构;小称形式主要用后缀“崽/崽崽[??44]”;词缀大致相同,桂北平话个别方言点的“子”缀语音形式与桂林船上话一致,声母塞音为[t/d]的词缀是其塞擦音[?/?]的擦音成分减弱演变而来的,桂北平话其他方言声母为边音[l]的词缀,是塞音成分进一步减弱、浊音成分增加的结果;平话中的疑问代词其形式和船上话一样,多以“哪……”提问,与白话的“边”不同;桂北平话个别方言中助词“的”的对应成分其语音形式与船上话同;正反问发展较快,由“是非问”表达“正反问”的形式十分普遍;多用“把”字句表示处置意义;被动句式基本一致,只是所用介词不同,桂北平话用“挨、分、着”,船上话常用“得[ta35]”、“[?a24]”;差比句形式一致,比较标记“比”要比“过”更常用;状语的位置都和普通话基本一致,在个别副词和形容词上有些许不同的表现,如“先”直接放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还可置于句末;形容词“多、少、早、晚”等也放在动词后。在文章的最后附上了桂林市区船上话同音字汇和部分语料的转写材料。

王金婵[5](2019)在《广西荔浦杜莫寨话研究》文中指出荔浦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居柳州、桂林、梧州、贺州四市之间,处于多语多方言过渡地带。本文以荔浦杜莫寨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的调查研究,力求全面揭示其方言特征,并为广西粤语比较研究提供第一手鲜活的材料,同时揭示处于多方言接触地带的杜莫寨话与其他方言接触交融的特点与规律。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主要介绍荔浦县人文地理概况、广西粤语和蒙山话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意义、方法、语料来源以及发音人概况。第二章,杜莫寨话语音研究。对杜莫寨话语音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并与中古音进行了纵向比较,揭示杜莫寨话语音历时演变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进行了杜莫寨话与蒙山新圩话之间的语音横向比较,揭示彼此之间语音特征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第三章,杜莫寨话词汇研究。本章主要探讨寨话的词汇特点和造词理据;并进行了寨话与荔浦官话、蒙山新圩话之间的词汇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寨话词汇与荔浦官话、蒙山新圩话词汇之间存在很高的相似性,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第四章,杜莫寨话语法专题研究。本章重点对杜莫寨话的词缀、代词、量词、副词,以及杜莫寨话的比较句、疑问句、双宾句等特定句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与分析,力求从一个侧面揭示杜莫寨话的词法和句法特点。第五章,结语。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结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是附录,附录了寨话的同音字汇。

毛志萍[6](2019)在《汉语方言名量词研究》文中提出汉语方言的名量词纷繁复杂,历史层次交叠不一,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分类范畴极具特色,通用量词地域性特点突出,量词重叠语义多样,量词表量形式类型繁芜,量名结构中多种解读,可见汉语方言的量词“功能显赫”,因此为了更系统地观察汉语方言中名量词的异同,本文从跨方言的视角,以量词的显赫功能为经、各方言区为纬对汉语名量词的整体面貌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调查、描写、分析、比较和解释,以期呈现出汉语方言中名量词的共性及个性特征。鉴于汉语方言的名量词如此庞杂,我们选取了汉语方言名量词最为显赫的五个功能进行专题研究。第一是名量词的语义分类:量词是给名词语义分类的一种形式,可见汉语量词的类别和数目的设立并非是随意的,而是深刻的反映了汉语认知上的范畴化。范畴化又叫类别化,认识事物就是划分范畴,量词属于语义分类范畴。在方言中不同的分类范畴选取的量词有所不同。具有普遍意义的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分类层级是,第一层级按生命度分为有生物和无生物,第二层级有生物分为人类、动物和植物,无生物按形状属性分为条状细长物、块状扁平物和圆状颗粒物,以此分类范畴为基础,从跨方言的角度来考察方言中的量词语义分类表现,从而了解量词语义分类参项在各方言中是否区分,如何区分,揭示不同方言量词的语义分类范畴差异和共性,最终明确汉语方言量词普遍意义的语义层级分类并不明确,并非按照“范畴化导向”形成量词,而是以象似性思维方式按照形状对事物进行分类,这是是汉语方言量词的一大特点。第二是汉语方言的通用量词:通用量词是指可以称量不同语义范畴的事物,没有语义分类功能,使用频率极高使用范围极广的量词。首先对通用量词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进行了界定和介绍,然后梳理出汉语方言中“个、只、块、条”等通用量词的方言分布特征,并论证了通行于晋语和四川灌赤片的“块”类读音的通用量词,可能是量词“个”的上古音存留。此外对通用量词“个”的在方言中的语法语义功能进行了考察,提出南方方言“只”的兴起与“个”的语法化有关,随着南方方言中“个”不断语法化不断虚化,最终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只”取代了“个”成为了新的通用量词。第三汉语方言量词重叠:考察了量词重叠的历史、形式、性质、语义四个方面。量词重叠经历了 AA式到一 AA(AXA)再到—A—A历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层次。然后我们考察了量词构词重叠的方言分布、语音变化及其词汇意义的特点。量词的构形重叠从广义上说包括量词重叠和数量词重叠,其量词重叠的形式有“AA”式、AAA(AAAA)式、AXA式、数AA;其数量词重叠有:一 AA式和一 A—A式,我们也梳理了不同形式的方言分布,并归纳量词重叠的六种语义类型,即表周遍、次序、大量、小量、计量单位、离散状态。同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了量词重叠语义的动因,既有语言的“象似性”动因,也有模仿儿语的动因。第四对量词表量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量词作为量范畴,表量是它非常重要的功能。我们把量词表量首先分为表小量和表大量,既包括数量多少,也包括维度的大小,还包括语气量的大小。汉语方言中量词表小量(即数量小称)的语法形式主要有:音变型、加缀型、重叠型和混合型这四种形式,不同类型其方言点分布各不相同,附加型是方言中最为普遍的量词表小量的方式,附加的后缀主要有“儿”“子”“仔”“囝”“叽”缀等,其本义都和“人子”有关,蕴含着[+小]这一语义特征,最终虚化表示量小的后缀。汉语方言中量词表大量的情况比其表小量的情况要少得多,可见量词表量的不对称性。量词通过加缀、重叠、加缀重叠、重叠后加缀等的形式上的增长和叠加,表现了量上的加大或叠加,正是语言的“象似性”的表现。最后对量名结构的数量解读和指称解读进行了梳理,归纳出量名结构句位和指称关系之间的7种的不同类型,并对定指“量名”结构的方言分布、类型、音变进行全面的描写和梳理,并对“量名”结构的定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同类型的量名结构定指义来源不一,指示词型量名结构定指义来源于指示词的省略,这种结构往往带有指示词省略的痕迹即量名结构发生语音的变化;可独用的准冠词型量名结构来源于指示词省略后的准指示词量名结构的进一步需要而来;不可独用的准冠词型量名结构定指义来源量词的个体化功能和量词前限定性修饰语。

文婕[7](2018)在《灵川三街话研究》文中指出三街镇位于灵川县中北部,镇上使用语言为三街话,属于桂北平话。三街镇从唐朝龙溯二年始为县治,长期作为灵川县城所在地使得三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重要的影响力,三街话的辐射力也就自然很强,且三街话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全面地研究三街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对整个灵川平话甚至桂北平话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三街话为研究对象,希望在前人和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尽量全面地描写和分析三街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揭示其语言特点。论文共5章。第一章为背景资料的介绍。第二章是三街话的语音研究,描写了三街话的音系、总结了三街话的语音特点、将三街话音系与中古音系和普通话音系做了比较、归纳了三街话的文白异读现象。第三章是三街话的词汇研究,从词义、造词特点、古语词几方面总结了三街话的词汇特点,并列举了 6000多条三街话常用词汇。第四章是三街话的语法研究,从词法、虚词和常见句式几方面从较为全面地描写了三街话的语法现象及特点。第六章总结全文。

袁鑫[8](2016)在《广西平乐县同安镇客家话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平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临钟山县,南接昭平县,西邻荔浦县,西北与阳朔县接壤,东北与恭城县交界。平乐县是一个多民族(民系)聚居的地方,境内有汉、壮、瑶、回、苗、侗、满、仫佬、毛南、塔塔、普米尔、黎、布依、朝鲜、土家等15个民族。人们南来北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得这片土地语言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对平乐县语言资源的调查主要集中在汉语方言官话、粤语、土话和少数民族语言壮语、瑶语,对客家话的调查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鉴于此,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可信的方言材料,运用计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描写与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同安镇客家话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描写和分析,力图理清其声韵调系统,明晰其词汇内容和语法面貌,也为后续的研究做好材料上的准备。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广西客家话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材料来源以及文中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进行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第一章。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平乐县及同安镇的人文地理概况,包括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客家人的分布来源和平乐县的语言概况。第三部分,第二章。该部分主要对同安镇客家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描写,并将其与中古音进行比较,观察声韵调的今读分化情况,归纳出同安镇客家话的语音特点。由于同安镇客家话在族源地、迁徙地和居住地上语音的多样性,本章将其与梅县客家话、桂岭镇客家话和平乐官话进行了比较,观察其保留的客家话语音特征,并判断其在语音上是否受到官话的影响,同时梳理各方言点的异同点。第四部分,第三章。该部分主要通过横向比较的方式从词形和词义两方面概括同安镇客家话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再与梅县、桂岭镇客家话进行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展示,以期展现同安镇客家话的整体面貌。并对同安镇客家话所保留的特征词进行考察,由于特征词较多传承了古汉语词的语音和词义,在考察特征词的同时兼具用字上的辨析,以期明确部分有音无义的字。最后结合客家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同安镇客家话词汇所展示的文化内容进行简单归纳。第五部分,第四章。该部分主要以专题的形式对同安镇客家话常见的九种句式与普通话相比较,进行描写和讨论,分别有比较句、被动句、处置句、双宾句、判断句、存现句、否定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第六部分,第五章。该部分为本文的结语,主要对同安镇客家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简要总结,并对同安镇客家话可能存在的语言接触情况和该客家话的归属问题进行简单讨论。第七部分,附录。同安镇客家话同音字汇和词汇分类词表。

莫水艳[9](2015)在《桂北平话名词后缀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系列丛书中十一个桂北平话(土话)的名词后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十一个方言点词汇材料的综合分析,全面描写桂北平话名词后缀的形式、构词、语义特点,并结合词汇数据统计,探讨各方言点间的亲疏关系。根据“-子”缀的相关性,桂北平话大致可分为三片,其中全州文桥、资源延东、兴安高尚、灌阳观音阁、阳朔葡萄、富川秀水为文秀片,临桂两江、临桂义宁、永福塘堡为两塘片,贺州钟山、贺州九都为钟贺片。全文共七章。第一章为概述,简单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桂北平话地区的概况,梳理词缀研究现状以及不足,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并对文章的材料来源、研究方法、常用术语进行说明。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二、三、四、五章,分别对桂北平话的“-子”缀、“-儿”缀、“-头”缀、性别标记词缀(-公、-牯、-婆、-娘、-母)进行全面描写,列举大量词汇材料,从语音形式、构词特点、语义演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六章以“-子”缀名词为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为桂北平话内部的分片区提供参考。最后一章为结语。

蒋协众[10](2014)在《湘方言重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能产的语法手段,重叠极为广泛地运用于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之中。汉语方言中的重叠现象丰富多彩,各方言的重叠现象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湘方言中的重叠现象也很丰富,有些用法非常特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既有利于全面认识湘方言的重叠现象和语法特点,也可为总结汉语方言重叠现象的规律,为推动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和汉语重叠现象的方言类型学研究等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的研究,综合运用调查法、比较法、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类型学的理论方法,对湘方言中的主要词类、短语的重叠现象和一些重叠句式(包括次生重叠)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分析,并将其在湘方言内部、在湘方言与湖南省境内非湘语方言、湖南省境外其他方言之间以及与古代汉语之间,进行共时、历时的多角度比较,努力寻求湘方言内部、湘方言与共同语和其他方言的共性与差异,挖掘汉语方言重叠现象的类型学意义,了解湘方言重叠现象的历史发展和源流关系。研究表明,一方面,在重叠问题上,湘方言体现了汉语乃至人类语言重叠的某些普遍共性。以湘方言重叠为材料基础,通过跨方言的比较,本文可以提炼出十来条有关重叠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蕴含共性。另一方面,湘方言从古代汉语中继承了不少重叠形式,也在后来的发展中产生出一些创新用法,因而,在某些方面又表现出其较强的个性。湘方言重叠的共性与差异的形成,既有人类语言普遍共性的因素,也有对古代汉语继承和创新的因素,此外,方言的接触、语言自身的发展等因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全文除绪论和结语以外,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湘方言重叠的相关研究概况,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意义、运用的理论方法以及调查布点、语料来源、发音合作人简况等。从第一章开始至第四章,研究湘方言中主要词类的重叠现象。分别对湘方言中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的重叠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结构类型、语法、语义功能等方面对湘方言各词类重叠现象进行描写、分析,并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对其进行比较。第五章研究湘方言中的短语重叠。对湘方言中的量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等三大类短语重叠现象进行概述性描写、分析,重点从句法语义功能、内部构成等方面讨论湘方言中的‘’VXVX"式动词短语重叠,并结合湖南省境内非湘语方言及省外其他汉语方言中"VXVX"式的使用情况,对其作跨方言的比较。第六章关注湘方言中的某些重叠句式。主要对湘方言中的重叠式反复问句和拷贝式话题结构等两类重叠句式进行描写、分析,并通过与其他方言的比较,对重叠式反复问句的共性与类型及湘方言的语序类型等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结语部分在前面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湘方言重叠的内外部共性与内部差异性,分析这种共性与差异的形成原因,并对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二、阳朔葡萄平声话中的词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阳朔葡萄平声话中的词缀(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林雁山灵口土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桂林市雁山区概况
        1.人文地理
        2.语言情况
    (二)桂北平话研究概况
        1.语音研究方面
        2.词汇研究方面
        3.语法研究方面
        4.系属方面的讨论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2.描写法
        3.比较法
        4.统计法
    (五)与本文有关的说明
        1.发音人简介
        2.行文说明
第一章 灵口土话语音研究
    (一)灵口土话声韵调系统
        1.声韵调
        2.声韵调配合关系
    (二)灵口土话的语音演变规律
        1.声母演变
        2.韵母演变
        3.声调演变
        4.文白异读
第二章 灵口土话词汇研究
    (一)灵口土话与普通话词汇词形的差异
        1.音节数量差异
        2.构词语素差异
    (二)对古语词的沿用
    (三)造词理据分析
        1.摹声命名
        2.语源型命名
        3.特征型命名
        4.替代型命名
        5.禁忌型命名
    (四)灵口土话与普通话词汇意义的差异
        1.土话词义范围大于普通话
        2.土话词义范围小于普通话
        3.土话词义与普通话不同
第三章 灵口土话词法研究
    (一)灵口土话的实词研究
        1.名词
        2.形容词
        3.量词
        4.代词
        5.副词
    (二)灵口土话的虚词研究
        1.介词
        2.连词
        3.助词
第四章 灵口土话与其他桂北平话的比较
    (一)灵口土话与桂北平话语音的比较
        1.语音特征的一致性
        2.语音特征的差异性
    (二)灵口土话与桂北平话词汇的比较
        1.词汇的内部一致性
        2.词汇的内部差异性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附录A 灵口土话同音字汇
致谢

(2)奉化方言的名词小称后缀“细”——兼及其他方言的“崽”“仔”“囝”等(论文提纲范文)

(3)灵川古东平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灵川县人文地理及语言概况
        (一)人文地理
        (二)语言概况
    二、桂北平话研究现状
        (一)平话的系属争论
        (二)桂北平话的其他研究
        (三)灵川县平话研究概况
    三、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四、调查点概况及发音合作人简介、其他相关语料来源
    五、凡例
第二章 古东平话语音研究
    一、古东平话声韵调系统
        (一)声韵调
        (二)声韵调拼合关系
        (三)声韵调配合关系表
    二、古东平话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比较
        (二)韵母比较
        (三)声调比较
    三、古东平话的语音特点
        (一)声母特点
        (二)韵母特点
        (三)声调特点
    四、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语音定性比较
        (一)声母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二)韵母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三)声调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五、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语音比较
        (一)桂林官话声韵调
        (二)桂林官话与古东平话语音的一致性
        (三)桂林官话与古东平话语音的差异性
        (四)桂林官话对古东平话的语音影响
    六、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语音亲疏关系计量比较分析
        (一)音值比较
        (二)音类分混特征比较
    七、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东平话词汇研究
    一、古东平话与普通话词汇比较
        (一)同形异义词
        (二)同素异序
        (三)音节差异
        (四)古东平话保留较多的古语词
    二、古东平话与其他桂北平话词汇计量比较
        (一)词汇比较
        (二)区域性共通词
        (三)从常用词的相似度看古东平话与相关桂北平话的亲疏关系
        (四)古东平话特色词
    三、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词汇比较
        (一)完全一致的词语
        (二)有差异的词语
        (三)古东平话与桂林官话词汇接触交融的特点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古东平话语法研究
    一、词类特点
        (一)名词
        (二)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三)数量词
        (四)代词
        (五)副词
        (六)介词
        (七)助词
    二、句法特点
        (一)特殊语序
        (二)被动句
        (三)处置句
        (四)双宾句
        (五)疑问句
第五章 结语
    一、古东平话的语言特点
        (一)语音方面的特点
        (二)词汇方面的特点
        (三)语法方面的特点
    二、古东平话的性质讨论
    三、文章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桂林市区船上话语音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
    二、桂林市概况
        (一)桂林市地理概况
        (二)桂林市建制沿革
        (三)桂林市人口及分布
        (四)桂林市语言概况
    三、“船民”历史
    四、船上话研究现状
    五、本文研究目的意义、方法与材料来源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及材料来源
    六、与本文有关的说明
        (一)调查点简介
        (二)发音合作人简介
        (三)行文说明
第一章 桂林船上话的语音研究
    第一节 桂林船上话语音系统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二节 桂林船上话与中古音的音系比较
        一、声母比较
        二、韵母比较
        三、声调比较
        四、语音特点
    第三节 桂林船上话与桂北平话的音系比较
        一、船上话与桂北平话语音特征的一致性
        二、船上话与桂北平话语音特征的差异性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桂林船上话的词类研究
    第一节 桂林船上话的实词研究
        一、桂林船上话的名词
        二、桂林船上话的代词
    第二节 桂林船上话的虚词研究
        一、副词
        二、介词
        三、连词
        四、助词
        五、语气词
        六、兼类词“得”
        七、小结
第三章 桂林船上话的句式研究
    第一节 疑问句
        一、是非疑问句
        二、选择疑问句
        三、正反疑问句
        四、特指疑问句
    第二节 处置句
    第三节 被动句
        一、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句
        二、无被动标记的被动句
    第四节 比较句
        一、等比句
        二、差比句
    第五节 状语后置句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语与余论
    一、桂林市船上话的特征与归属
    二、桂林市船上话研究中的不足
    二、桂林船上话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方志类
    专着类
    期刊论文类
    学位论文类
附录A:桂林市船上话同音字汇
附录B:桂林市船上话语料
致谢

(5)广西荔浦杜莫寨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荔浦县人文地理概况及语言概况
        一、人文地理概况
        二、荔浦语言分布概况
    第二节 广西粤方言研究现状
        一、广西境内广府片粤方言研究现状
        二、邕浔片粤方言研究现状
        三、广西境内勾漏片粤方言研究现状
        四、钦廉片粤方言研究现状
    第三节 蒙山话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文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及语料来源及发音人简介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及发音人简介
        四、调查点简介
第二章 杜莫寨话语音研究
    第一节 杜莫寨话语音系统
        一、声韵调系统
        二、声韵调配合关系
    第二节 杜莫寨话与中古音的比较
        一、声母比较
        二、韵母比较
        三、声调比较
        四、杜莫寨话语音特点
    第三节 杜莫寨话与蒙山新圩话的语音比较
        一、声母的共同特征与差异
        二、韵母的共同特征与差异
        三、声调的共同特征与差异
第三章 杜莫寨话词汇研究
    第一节 寨话词汇构成的特点
        一、常用词以单音节词为主
        二、保留了一批古语词
    第二节 寨话的造词理据
        一、根据属性造词
        二、根据颜色造词
        三、根据形状造词
        四、根据功能造词
        五、根据时间、处所造词
        六、根据动作、声音造词
    第三节 寨话与周边方言词汇比较
        一、寨话与荔浦官话的词汇比较
        二、寨话与新圩蒙山话的词汇比较
第四章 杜莫寨话语法专题研究
    第一节 词法
        一、词缀
        二、代词
        三、量词
        四、副词
        五、介词
    第二节 句法
        一、比较句
        二、双宾句
        三、疑问句
第五章 结语
    一、杜莫寨话的语言特点
    二、杜莫寨话的归属及与周边汉语方言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杜莫寨话同音字汇
致谢

(6)汉语方言名量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对象和目的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目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结构安排和语料来源
        1.4.1 结构安排
        1.4.2 语料来源
    1.5 关于量词的几个问题
        1.5.1 量词是否表量
        ].5.2 量词和分类词
        1.5.3 量词与方言分区
第二章 量词的语义分类
    2.1 语义分类范畴
    2.2 称量有生物量词
        2.2.1 称人量词
        2.2.2 动物量词
        2.2.3 植物量词
    2.3 称量无生物量词
        2.3.1 条形细长状量词
        2.3.2 块形团扁状量词
        2.3.3 圆形颗粒状量词
    2.4 小结
        2.4.1 量词语义分类的南北差异
        2.4.2 量词语义分类的主要标准
第三章 通用量词
    3.1 通用量词的界定
        3.1.1 通用量词的定义
        3.1.2 通用量词的特征
        3.1.3 通用量词的分类
    3.2 通用量词“个
        3.2.1 方言分布
        3.2.2 历史考察
        3.2.3 语法功能
        3.2.4 小结
    3.3 通用量词“只
        3.3.1 方言分布
        3.3.2 历史考察
        3.3.3 “只”的兴起
        3.3.4 小结
    3.4 通用量词“块”
        3.4.1 方言分布
        3.4.2 历史考察
        3.4.3 语源探索
    3.5 通用量词“条
        3.5.1 方言分布
        3.5.2 历史考察
        3.5.3 读音问题
        3.5.4 小结
    3.6 其他通用量词
        3.6.1 通用量词“枚”
        3.6.2 通用量词口[naη]
    3.7 小结
        3.7.1 北“个”南“只
        3.7.2 通用量词的地域分布特征
        3.7.3 “个”的语法化损耗是“只”成为通用量词的动因
        3.7.4 通用量词“个”的分布不断扩大
第四章 量词重叠
    4.1 量词重叠的历史
        4.1.1 量词重叠的起始时间
        4.1.2 量词重叠的历史层次
        4.1.3 量词重叠形式的来源
    4.2 量词重叠的性质
        4.2.1 量词的构词重叠
        4.2.2 量词的构形重叠
    4.3 量词重叠的形式
        4.3.1 量词单纯重叠AA和AAA (AAAA)
        4.3.2 数词加量词重叠“数AA”
        4.3.3 量词加缀重叠“AXA”
        4.3.4 数量词重叠—AA(—A—A)
    4.4 量词重叠的语义
        4.4.1 语义类型
        4.4.2 量词重叠的语义
        4.4.3 数量词重叠的语义
        4.4.4 量词重叠的语义动因
        4.4.5 小结
    4.5 小结
第五章 量词表量功能
    5.1 量范畴和量的分类
        5.1.1 “量”和相关概念
        5.1.2 量的分类
        5.1.3 量值系统
        5.1.4 小结
    5.2 量词表小量
        5.2.1 小量与小称
        5.2.2 音变型数量小称
        5.2.3 加缀型数量小称
        5.2.4 重叠型数量小称
        5.2.5 混合型数量小称
    5.3 量词表大量
        5.3.1 大量与大称
        5.3.2 量词基式表大量
        5.3.3 量词加后缀表大量
        5.3.4 量词变声重叠表大量
        5.3.5 量词重叠加后缀表大量
        5.3.6 量词加缀重叠表大量
        5.3.7 数量词重叠表大量
    5.4 小结
        5.4.1 数量小称语法形式
        5.4.2 数量小称的共性
        5.4.3 量词表大量的方言特色
        5.4.4 量词表量的南北差异
第六章 量名结构
    6.1 量名结构的两种解读
        6.1.1 量名结构的数量解读
        6.1.2 量名结构的指称解读
    6.2 量名结构的句位和指称
        6.2.1 全面型
        6.2.2 无谓后定指型
        6.2.3 无谓前不定指型
        6.2.4 互补型
        6.2.5 无谓前型
        6.2.6 全无型
        6.2.7 谓后不定指型
        6.2.8 小结
    6.3 定指量名结构
        6.3.1 定指量名结构的分布
        6.3.2 定指量名结构的类型
        6.3.3 定指量名结构的音变
        6.3.4 定指量名结构的来源
    6.4 定指名量结构
        6.4.1 定指名量结构的类型
        6.4.2 定指名量结构的性质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本文的主要观点
    7.2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灵川三街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灵川县概况
        1.1.1 灵川县地理、人口、历史概况
        1.1.2 三街镇概况
        1.1.3 语言概况
    1.2 桂北平话研究现状
        1.2.1 上世纪60年代
        1.2.2 上世纪80年代
        1.2.3 上世纪90年代
        1.2.4 21世纪以来
    1.3 三街话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1.6 调查材料来源说明
    1.7 本文所使用的符号说明
    1.8 主要合作发音人情况
2 三街话的语音研究
    2.1 三街话的音系
        2.1.1 声母(20个,包括零声母)
        2.1.2 韵母(36个,包括自成音节的辅音韵母(?))
        2.1.3 声调(6个)
        2.1.4 三街话的连读变调
    2.2 三街话的语音特点
        2.2.1 声母特点
        2.2.2 韵母特点
        2.2.3 声调特点
    2.3 三街话的声韵调配合表
        2.3.1 声韵配合特点
        2.3.2 声韵配合关系表
    2.4 三街话的语音比较研究
        2.4.1 三街话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2.4.2 三街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
    2.5 三街话的文白异读
    2.6 三街话的同音字汇
3 三街话的词汇研究
    3.1 三街话词汇的特点
        3.1.1 音节特点
        3.1.2 词义特点
        3.1.3 构词特点
        3.1.4 词汇来源
    3.2 三街话的分类词表
        3.2.1 说明
        3.2.2 分类词表
4 三街话的语法研究
    4.1 三街话的词法
        4.1.1 词内语序
        4.1.2 名词词缀
        4.1.3 重叠形式及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4.2 三街话的词类
        4.2.1 代词
        4.2.2 量词
        4.2.3 动词的特殊小类
        4.2.4 副词
        4.2.5 介词
        4.2.6 结构助词
        4.2.7 体貌助词
    4.3 三街话常见的句法形式
        4.3.1 语序
        4.3.2 比较句
        4.3.3 被动句
        4.3.4 疑问句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三街话语料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8)广西平乐县同安镇客家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广西客家话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人材料的来源及发音人简介
    第五节 凡例
第一章 平乐县人文地理概况
    第一节 平乐县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
        一、地理位置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平乐县客家人的来源及分布
    第三节 平乐县语言概况
第二章 同安镇客家话语音研究
    第一节 同安镇客家话语音系统
        一、声韵调系统
        二、声韵调配合关系
    第二节 同安镇客家话音系与中古音音系的比较研究
        一、声母比较
        二、韵母比较
        三、声调比较
        四、语音特点
    第三节 同安镇客家话与周边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一、声母比较
        二、韵母比较
        三、声调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同安镇客家话词汇研究
    第一节 同安镇客家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一、词义相同,词形不同
        二、词形相同,词义不同
    第二节 同安镇客家话与梅县、桂岭镇客家话词汇的比较
        一、与梅县、桂岭镇客家话词汇的一致性
        二、与梅县、桂岭镇客家话词汇的差异性
    第三节 同安镇客家话方言特征词考察兼用字辨析
        一、方言特征词的分布
        二、同安镇客家话特色词
    第四节 同安镇客家话词汇的文化内涵
        一、自然环境的意蕴
        二、饮食习惯的体现
        三、风俗传统的反映
        四、文化教育的重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安镇客家话语法专题研究
    一、比较句
    二、被动句
    三、处置句
    四、双宾句
    五、判断句
    六、存现句
    七、否定句
    八、疑问句
    九、祈使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同安镇客家话特点的总结
    第二节 同安镇客家话的语言接触及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同安镇客家话同音字汇
附录二 同安镇客家话分类词表
致谢

(9)桂北平话名词后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桂北平话概述
        一、桂北平话地区概况
        二、桂北平话研究现状
    第二节 词缀研究概述
        一、词缀研究的发展
        二、词缀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本文的材料来源
        二、本文“名词后缀”的界定
        三、本文研究的名词后缀的范围
        四、本文常用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桂北平话的“-子”缀
    第一节 “-子”缀的形式特点
        一、“-子”缀的文白异读
        二、“-子”缀的音变
        三、“-子”缀的语音对应
    第二节 “-子”缀的构词特点
        一、“-子”缀构词的音节特点
        二、“-子”缀构词的语义分布
    第三节 “-子”缀的语义演变
第三章 桂北平话的“-儿”缀
    第一节 “-儿”缀的形式特点
        一、桂北平话“-儿”缀形式特点
        二、汉语方言“-儿”缀形式特点
    第二节 “-儿”缀的构词特点
    第三节 “-儿”缀的语义演变
第四章 桂北平话的“-头”缀
    第一节 “-头”缀的形式特点
    第二节 “-头”缀的构词特点
        一、表人体部位
        二、表人、动物
        三、表物体、器具
        四、表方位
    第三节 “头”缀的语义演变
第五章 桂北平话的性别标记词缀
    第一节 性别标记词缀的形式特点
    第二节 性别标记词缀的构词特点
        一、表人名词
        二、表动物名词
        三、动物的泛称
        四、植物名词
        五、无生名词
    第三节 性别标记词缀的语义演变
        一、同类属泛化
        二、跨类属泛化
        三、动植物名词中的虚化
        四、非生命体物名词中的虚化
第六章 桂北平话“-子”缀计量分析
    第一节 词缀分布及数量统计
    第二节 词汇相关性分析
        一、方言点之间的词汇一致性数据分析
        二、方言点之间的词汇差异性数据分析
        三、方言点之间的词汇相关性数据分析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0)湘方言重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湘方言、重叠及相关研究概述
        一、湘方言的范围及其分区
        二、重叠的性质、范围与分类
        三、相关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一、本文的语料来源
        二、关于本文标音的说明
        三、符号体例说明
第一章 湘方言中的名词重叠
    第一节 湘方言名词重叠的结构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与ABCC式
        三、AAB式与AABC式
        四、AABB式
    第二节 湘方言重叠式名词的变调
        一、邵阳话重叠式名词的变调
        二、益阳话重叠式名词的变调
        三、湘方言其他点重叠式名词的变调
    第三节 湘方言名词重叠的语法、语义功能
        一、湘方言名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二、湘方言名词重叠的语义功能
    第四节 湘方言名词重叠的共时历时比较
        一、湘方言名词重叠的共时比较
        二、湘方言名词重叠的历时考察
        三、名词重叠表小称的跨方言考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湘方言中的量词重叠
    第一节 湘方言量词重叠的结构形式
        一、湘方言中量词的AA式重叠
        二、湘方言中量词的AXA式重叠
    第二节 湘方言量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一、湘方言量词重叠的组合功能
        二、湘方言量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第三节 湘方言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主观性
        一、湘方言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二、湘方言量词重叠的句法、语义互动关系
        三、湘方言量词重叠的主观性
    第四节 湘方言量词重叠的共时历时比较
        一、湘方言量词重叠的共时比较
        二、湘方言量词重叠的历时考察
        三、量词重叠的类型学考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湘方言中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湘方言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与语法功能
        一、湘方言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
        二、湘方言动词重叠的共同语法特征
    第二节 湘方言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与语用功能
        一、湘方言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二、湘方言动词重叠的语用功能
    第三节 湘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历时比较
        一、湘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比较
        二、湘方言动词重叠的历时考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湘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
    第一节 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结构形式
        一、单纯型重叠
        二、扩展型重叠
        三、加缀型重叠
    第二节 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一、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组合功能
        二、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三、湘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的名词化
    第三节 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语义、语用功能
        一、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程度量
        二、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主观感情色彩
        三、湘方言形容词重叠语义、语用功能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共时历时比较
        一、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共时比较
        二、湘方言形容词重叠的历时考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湘方言中的短语重叠
    第一节 湘方言中的短语重叠现象概述
        一、湘方言中的量词短语重叠
        二、湘方言中的动词短语重叠
        三、湘方言中的形容词短语重叠
    第二节 湘方言中的“VXVX”式动词短语重叠
        一、湘方言“VXVX”式短语重叠的句法、语义功能
        二、湘方言“VXVX”式短语重叠的内部构成
        三、“VXVX”式短语重叠的跨方言考察
        四、湘方言“VXVXV”式短语重叠的历时考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湘方言中的重叠句式
    第一节 湘方言中的重叠式反复问句
        一、湘方言反复问句概说
        二、湘语邵阳话的重叠式反复问句
        三、重叠式反复问句的类型学再探
    第二节 湘方言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一、湘语邵阳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二、湘方言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内外部比较
        三、从拷贝式话题结构等看湘方言的语序类型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湘方言重叠的共性
        一、湘方言重叠的内部一致性
        二、湘方言重叠所体现的类型学共性
    第二节 湘方言重叠的内部差异
        一、湘方言各片之间的差异
        二、湘方言单点之间的差异
    第三节 湘方言重叠的共性与差异的成因探析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邵阳话的声韵调系统
附录二:邵阳县行政区划简图
附录三: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阳朔葡萄平声话中的词缀(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林雁山灵口土话研究[D]. 代婷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奉化方言的名词小称后缀“细”——兼及其他方言的“崽”“仔”“囝”等[J]. 崔山佳. 中国方言学报, 2019(00)
  • [3]灵川古东平话研究[D]. 秦子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桂林市区船上话语音语法研究[D]. 蒲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5]广西荔浦杜莫寨话研究[D]. 王金婵.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6]汉语方言名量词研究[D]. 毛志萍.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灵川三街话研究[D]. 文婕. 广西大学, 2018(12)
  • [8]广西平乐县同安镇客家话研究[D]. 袁鑫.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3)
  • [9]桂北平话名词后缀研究[D]. 莫水艳. 广西大学, 2015(03)
  • [10]湘方言重叠研究[D]. 蒋协众.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8)

标签:;  ;  ;  ;  

阳朔葡萄平生方言词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