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6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高孝[1](2020)在《基于真实世界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滑膜细胞炎性增生、血管翳形成并,可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RA的手段均存在明显的问题,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中医虽然没有RA这一病名,但有许多论述与RA病名有关,如“顽痹”、“骨痹、“历节”等。在辨治RA也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控制复发方面也明显有优势。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就是在临床真实的条件下,受取多种数据,从而评价某种医疗手段对患者健康、疗效真实影响的研究,是流行病学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思路。研究目的:本课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基于一致性评价的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新药研发”的理论及临床前研究阶段,此研究结合古籍文献寻找与RA相关的“痹”、“历节”等的定义、治法和辨证论治,并综合分析现代文献治疗RA的研究,为全面探讨了中医对RA的认识;通过真实世界门诊病例研究,探讨RA证型特征、辨证施治、用药规律及疗效;并以整理高永翔教授治疗RA经验,从而共为中医辨证论治RA提供部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1.本研究进行查阅中医古籍、现代中医及越南传统医学研究,初步梳理和归纳RA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治法、论治,并查阅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将所文献进行分类,综合并分析古代对RA相关论述与现代文献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RWS特征,探讨中医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以RA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调查,探讨了RA的中医证治规律。2.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以临床门诊患者为核心,根据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回顾高永翔教授门诊2017年至2019年病例资料为基础,纳入符合RA诊断的302例,从此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了RA的中医证治规律及疗效。3.从上部分的综合、分析,进行整理高永翔教授对RA辨证论治的临证经验、用药所长及学术思想。研究结果:1.从文献初步总结,分析:(1)RA的发病因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治疗RA的手段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如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病情的发展,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等。(2)从古籍文献记载对RA相关的认识可看,RA的临床病机复杂,多样的治法,发展到清代时期已趋向成熟系统。续承几千年的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当代中医医家多从脏腑、虚实、经络、与痰瘀毒等各方面辨治,从而发挥了中医药治疗作用。(3)越南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受中国中医深厚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越南传统医学对RA的认识自有特点,治疗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已提供了中越两国间的传统医学治疗本病的成就。(4)RWS的思想与模式相合了中医诊疗模式特点。利用RWS可提高中医药研究效率,发现和提供中医学的新规律及新特征,从而增进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理论并中药临床评价方法的创新,最终可促进中医的传承和发展。2.真实世界的临床门诊病例研究结果显示:(1)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7.38:1。在年龄方面,患者在40-59岁为最多,RA病程多于5至10年。RA的合并疾病较多为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较多为干燥综合征。在就诊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35例,采用西药多为慢作用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等。(2)本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组,辨为肝肾亏虚证最多,共82例,占34.89%。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具有差距,体现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RA中医证型分型的依据。(3)在235例病例使用中西医结合,共1103诊次,有144种药物,出现总频数为16814次,其中祛风湿药占比例最大,为15.31%;其次为解表药占14.80%,补肝肾占13.92%,再次祛湿化痰药,活血药。结合常见中药配伍,总体现出用药规律为祛风除湿兼以补益肝肾,发散解表,祛湿活血。(4)结合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发现治疗RA的常用中药之效及现代医学对RA的治疗极为相符合,主要具备抗炎镇痛作用,调节免疫作用,防止骨关节破损。(5)进一步分析,纳入到165病例资料完整,并特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个月,其中治疗过程中西药减量有16例,维持剂量有149例,没有需要医药加量的病例。比较分析前后治疗发现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明显下降,症状显着缓解,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RA取得很好疗效。3.高永翔教授治疗RA的经验整理与研究:(1)病因病机:以肾虚为发病的基本病机;外邪侵犯为RA发病的重要因素;及痰瘀阻络为RA的病理基础。(2)辨证要领:强调辨明寒热,分清虚实。(3)治则治法:注重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提出补肾为主,结合开玄府,通经络;除痰化瘀;疏肝解郁,调和情绪;滋阴壮水,清热润燥等治法。(4)证治分类:分为6个证型。其中寒湿痹阻证,方以蠲痹汤、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加减;湿热痹阻证,方以当归拈痛汤、三仁汤、四妙散加减;寒热错杂证,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痰瘀痹阻证,方以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二陈汤加减;肝肾亏虚证,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减;阴虚燥热证,方以连梅汤加减。

陈铭慧,李万瑶[2](2019)在《蜂针优势病种治疗》文中研究说明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1.古代对蜂针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对被蜂蜇的反应作出记载"蜂蜇有毒可疗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第二十五-蛇虫等毒第二》中,其中复方"猪脂、蜜(各半升),蜡(二两)上三味,和煎如膏,

沈佳莹[3](2019)在《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影响。方法:将7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予甲氨蝶呤治疗;2组均治疗24周后统计疗效,根据VAS评分、DAS28改善情况评价2组治疗后病情活动度控制情况;根据US7标准进行超声下对滑膜炎、骨侵蚀的判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侵蚀的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包括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比较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CCP、RF、外周血清中OPG、RANK、RANKL、IL-1、IL-6、IL-17、TNF-α数值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VAS、DAS28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骨侵蚀分级无明显改善;2组治疗后关节超声下能量多普勒血流信号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减少(P<0.05);2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中医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RP、ESR、RANK、RANKL、IL-1、IL-6、IL-17、TNF-α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OPG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提高临床治疗达标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赵越,晏菁遥,黄闰月,陈秀敏,王茂杰,吴晓东,黄清春[4](2019)在《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文献,探讨RA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与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知网"数据库2008—2018年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系统提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分型、舌脉表现、方药使用等信息,进行规范并归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舌脉、方剂、中药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9494篇,纳入研究247篇;共出现9种舌质,8种舌苔,21种脉象;经规范证候名称后,获得共计15种证候,最常见的前五位证型为风湿痹阻、肝肾不足、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瘀血痹阻;在证候分布的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得到10种证素,居于前6位的为风、寒、湿、肾虚、瘀;除自拟方外,治疗RA方剂共计37首,主要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中医经典;共使用了171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524次,平均每处方使用13.6味中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肾壮骨药、利湿药为最常用。结论:综合证候分型与方药使用两方面,得出RA的核心病理要素为(肾)虚、湿、瘀。

许崇卿[5](2019)在《“防己黄芪汤”联合莫比可治疗着痹型膝骨关节炎的RCT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OA)是指膝关节以疼痛、肿胀,甚至活动困难、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症状和表现的一种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其病理变化纷繁复杂,包括软骨损伤,骨重塑,滑液过度分泌,关节囊肿胀,滑膜中的炎症(滑膜炎),骨髓病变,肌肉无力和萎缩导致的软骨下骨结构异变和骨赘形成,最终妨碍关节的运动。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防己黄芪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中医经典方,始创于东汉张仲景。其具有对抗风湿的功能,即中医所谓“祛风除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目的评价防己黄芪汤治疗着痹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防己黄芪汤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单中心(龙华医院)招募膝骨关节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给予防己黄芪汤颗粒剂+莫比可口服,对照组予防己黄芪汤安慰剂+莫比可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月,结束后继续服用莫比可至12周。2组均于基线0周、治疗后2周、4周、12周进行VAS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SF-36评分,观察询问并记录患者服药后的不适主诉及症状,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图。结果(1)经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对膝骨关节炎的VAS、WOMAC评分有一定的改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2周和4周对患者VAS评分改善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2周、4周和12周时对患者WOMAC评分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Lequesne指数均无明显改善。(3)治疗组在治疗后对患者的SF-36评分(PF、HT)有一定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对患者的SF-36评分(RP、BP、VT)均有一定的改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2周、4周、12周时对患者的SF-36评分(RP、VT)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2周、4周时对患者的SF-36评分(BP)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患者的SF-36评分(GH、SF、RE、MH)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防己黄芪汤治疗着痹型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贺志力[6](2017)在《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方法:临床选取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RULAR)2010年联合推出RA分类诊断标准且病情处于中度以上活动期(DAS28评分>3.2)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8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后关节压痛计数、关节肿胀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病情的总体评估(Pt GA)、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估(Ph GA)、健康评估问卷(HAQ)及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两组治疗后ACR20、ACR50、ACR70缓解率及治疗前后DAS28平均值的变化。研究结果: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6周的研究,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组以下称治疗组及甲氨喋吟联合来氟米特组以下称对照组各39例。在疾病疗效方面,两组在疗程8周、16周时无显着性差异,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如:ESR、CRP、RF方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抗CCP两组在治疗8周后无显着性差异,但在治疗16周后治疗组抗CCP平均值较对照组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肝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比较无显着差异。两组中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在白细胞下降发生方面,治疗组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出现显着脱发6例,治疗组无脱发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吴志强[7](2010)在《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都伴有严重的关节疼痛,以对称性、进行性和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导致不同程度残废(约1/3会发展为残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为世界公认的临床常见的难治病证,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据世界关节基金会报道,类风湿的发病率在1%~3%之间,调查显示深圳市RA患病率为0.44%,略高于国内结果,但明显低于白种人2.0%,且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约1:39,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25-50岁的青壮年为本病的好发年龄。目前西医治疗RA抗炎止痛效果显着,但毒副作用大,几乎没有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是绝对安全的;中医中药汤剂一般以毒性中药抑制免疫为主,但煎煮服用时间均久;针刺疗法虽简单、安全但亦需要病人较久时间的坚持,为此寻找一种结合了药物、经络穴位双重作用且能节省时间的绿色疗法迫在眉睫。研究目的:本课题以50例符合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R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脊灸治疗组(观察组)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对照组),以评定脊灸治疗RA的临床疗效;同时以细胞因子IL-1、IL-15、类风湿因子(RF)、血红蛋白(H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为实验指标观察每组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以期探讨脊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是否与改善RA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关,为脊灸治疗RA提供临床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以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收集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观察病例分为脊灸治疗组(25例)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25例),其中脊灸组嘱病人裸背俯卧于床上,沿脊柱从第一胸椎下至第五腰椎自上而下常规消毒皮肤后,沿脊柱正中按条状涂抹姜汁(宽约10cm,高约2cm),其上均匀撒下自制脊灸散(按麝香:公丁香:茺蔚子:威灵仙比例为1:15:15:15进行纳米磨粉),呈线状,然后再贴敷约18cm宽的桑皮纸1条,纸上铺宽5cm、厚2cm上窄下宽的梯形姜泥,最后在姜泥的上面顺次放置手搓梭形艾炷。以线香点燃艾炷的头、身、尾三点,任其自燃自灭。1壮灸完后再换1壮,连续灸完3壮后移去姜泥,用湿热毛巾轻轻揩净。灸后局部皮肤红润,4h-6h后起泡(泡的大小、多少因个体略有差异),24h后将泡液放掉,让其自然结痂脱落。每4周1次为1疗程,连续做3个疗程,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嘱病人裸背俯卧于床上,沿脊柱从第一胸椎下至第五腰椎自上而下常规消毒皮肤后,从颈部华佗夹脊穴向棘突斜刺至平第五腰椎棘突下,施平补平泻法,施提插捻转泻法,加TDP照射,留针30分钟,每天1次,第四周休息一周后继续下一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将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得分和实验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组患者(脊灸治疗组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患者对对疼痛的总体评估、患者及医生对关节炎的总体评估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脊灸治疗组ACR70为6例(24%),ACR50为14例(56%),ACR20为4例(16%),无效1例(4%);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对照组)ACR70为3例(12%),ACR50为9例(36%),ACR20为11例(44%),无效2例(8%);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红蛋白,IL-1,IL-15、RF、ESR、CRP比较,两组治疗后IL-1、IL-15、RF、ESR、CRP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Hb值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除CRP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灸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有效,脊灸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能使患者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对该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降低IL-I、IL-15、RF、ESR、CRP水平,提升血红蛋白水平,论证了脊灸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均可改善RA患者的免疫系统,且脊灸治疗更简单,更有效,为推广脊灸治疗RA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聂伟[8](2008)在《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清热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定性总结清热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应用情况,定量比较不同清热方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运用清热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结果:经文献检索及三次筛选,纳入合格研究37篇,涉及清热方药25种。37项全部为低质量研究。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清热方药共16种。经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的有3种。IL-1水平改善的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清热方药为痹速清合剂。结论:本系统评价认为风湿Ⅰ号、痹速清合剂、四妙丸清热方分别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三种方案的首选清热方药。痹速清合剂对IL-1水平的改善最有效。其它研究尚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杨梅玉[9](2008)在《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易致畸致残,是造成我国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西药治疗本病尚无特异的疗法,尽管非甾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和糖皮质激素等可以减轻症状,但疗效难以令人满意,且副作用较多。而中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其疗效及安全性尚待验证。目的:对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检索策略:使用包含所有类型的关节炎结合中药的术语,以“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痹证”、“草药”、“中药”、“中医”、“传统医学”为关键词和题名进行检索。搜索了下列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78—2007.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网络版(CBMWEB)、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并依据所收集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检索。纳入标准:我们收集了所有中药与安慰剂、西药、空白对照比较的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盲法和非盲法研究均纳入。排除标准: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设置不合理者。非平行对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两个评价者独立地进行数据提取并对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共检索出2675篇文献,最后共纳入110篇中药干预或中药联合西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所获得的文献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其中有5篇高质量研究,其余105篇均为低质量研究。2.纳入的110篇文献中,有8篇研究的总有效率的比较进入Meta分析,包括2篇白芍总甙+甲氨喋呤与甲氨喋呤比较、2篇雷公藤多苷片与甲氨喋呤比较、2篇痹速清合剂与吲哚美辛比较、2篇风湿仙丹与消炎痛比较。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总甙联合甲氨喋呤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1.05,95%CI为[0.92,1.20],表明白芍总甙联合甲氨喋呤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疗效相当;雷公藤多苷片与甲氨喋呤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15,95%CI为[1.01,1.30],表明雷公藤多苷片比甲氨喋呤疗效好;风湿仙丹与消炎痛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21,95%CI为[1.04,1.41】,表明风湿仙丹比消炎痛疗效好;痹速清合剂与吲哚美辛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35,95%CI为[1.05,1.73】,表明痹速清合剂比吲哚美辛疗效好。其余50篇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比较的研究中,有29篇研究提示前者治疗并不比后者效果好,其余21篇研究表明前者并不比后者疗效差。其余52篇中药与单独西药比较的研究中,有27篇研究提示中药并不比西药效果好,其余25篇研究表明前者并不比后者疗效差。由于试验干预措施复杂,有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汤剂等,存在明显异质性,故无法进行汇总分析。3.纳入的110篇文献中,51篇文献详细报道了不良事件情况。其中,有4篇研究的不良反应的比较进入Meta分析,包括2篇白芍总甙+甲氨喋呤与甲氨喋呤的比较、2篇雷公藤与甲氨喋呤的比较,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总甙联合甲氨喋呤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0.80,95%CI为[0.49,1.31】,表明白芍总甙联合甲氨喋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单独使用甲氨喋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雷公藤多甙片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0.81,95%CI为[0.48,1.38】,表明雷公藤多甙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单独使用甲氨喋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余23篇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比较的研究中,13篇提示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后者低,其余10篇提示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后者低。其余24篇中药与西药比较的研究中,12篇文献提示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后者低,其余12篇提示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4.有5篇高质量研究均报道了总有效率,其中有2篇提示中药联合西药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其余3篇则提示中药(或联合西药)并不比单纯西药效果好。有4篇高质量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1篇研究提示中药联合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纯中药治疗的低,其余3篇提示中药(或联合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比单纯西药低。评价者的结论:由于原始报告质量较低,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仍旧不能确定,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得出肯定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盛辉[10](200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文中提出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真实世界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写词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类风湿关节炎现状与问题
        1 临床流行病学
        2 RA的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
        2.2 感染因素
        2.3 性别、年龄因素
        2.4 其他因素
        3 发病机制
        4 西医治疗RA
        4.1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4.2 慢作用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
        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中医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策略文献分析
        1 RA的相关病名
        2 关于历代医家的部分古籍对RA认识汇总
        2.1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2.2 隋唐时期
        2.3 宋金元时期
        2.4 明代时期
        2.5 清代时期
        3 当代中医医家对RA的论治
        3.1 从脏腑论治
        3.2 从虚实论治
        3.3 从络论治
        3.4 从痰、瘀、毒论治
    三、越南传统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1 越南传统医学认识RA的特点
        2 越南传统医学治疗RA的研究
    四、中医药在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1 RWS定义与起源
        2 RWS特点
        3 RWS数据采集及分析
        4 术语标准化
        5 伦理审查
        6 RWS的优势及局限性
        7 中医在RWS的应用现状
        7.1 中医开展RWS的优势
        7.2 中医在RWS的研究现状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真实世界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信息采集
        3.2 记录时间
        3.3 建立标准化语句
        3.4 统计分析
        3.5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情况分析
        4.2 中医证治规律
        4.3 疗效分析
    5 讨论
        5.1 病历资料分析
        5.2 病因病机分析
        5.3 症状,舌脉分析
        5.4 中医证型分析
        5.5 用药规律分析
        5.6 证型与用药规律
        5.7 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8 疗效分析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高永翔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1 RA的病因病机
        1.1 以肾虚为发病的基本病机
        1.2 外邪侵犯为RA发病的重要因素
        1.3 痰瘀阻络为RA的病理基础
    2 辨证要领
        2.1 辨明寒热
        2.2 分清虚实
    3 治则治法
        3.1 治病求本,重视补肾
        3.2 开玄府,通经络
        3.3 除痰化瘀,标本兼顾
        3.4 疏肝解郁,调和情绪
        3.5 滋阴壮水,清热润燥
    4 证治分类
        4.1 寒湿痹阻证
        4.2 湿热痹阻证
        4.3 寒热错杂证
        4.4 痰瘀痹阻证
        4.5 肝肾亏虚证
        4.6 阴虚燥热证
    5 注重调摄
        5.1 饮食有节
        5.2 调节情志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附表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记录表
综述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病例标准
        2.3 排除病例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和终止治疗标准
        2.6 受试者权益保护说明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主要疗效标准
        2.1 VAS评分
        2.2 DAS28评分
        2.3 关节超声评分
    3 次要疗效标准
        3.1 关节肿胀数
        3.2 关节压痛数
        3.3 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4 实验室指标
        4.1 血沉
        4.2 CRP
        4.3 抗CCP
        4.4 RF
        4.5 外周血清OPG、RANK、RANKL、IL-1、IL-6、IL-17、TNF-α数值水平
    5 不良反应
讨论
    1 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机制研究
    2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认识
    3 中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治疗
    4 补肾解毒通络方的配方解读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5 关节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评估作用
    6 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评价及目标治疗
    7 实验结果分析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伦理证明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血清及实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中药内服外治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参考文献

(4)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数据录入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舌象分布特征
    2.3 脉象分布特征
    2.4 证候类型分布特征
    2.5 证候要素分布特征
    2.6 用方分析
    2.7 用药分析
3 讨论

(5)“防己黄芪汤”联合莫比可治疗着痹型膝骨关节炎的R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样本量估算
        1.3 随机分配
        1.4 盲法
        1.5 药物的制备
    2.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2 登记编号
        2.3 介绍项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4 病例选择
        2.5 随访安排
        2.6 研究病例的终止
        2.7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8 病例的剔除
    3.治疗方案
        3.1 研究用药
        3.2 合并用药
    4.观察项目
        4.1 一般资料
        4.2 观察指标
        4.3 疗效指标
        4.4 安全性观察指标
    5.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5.1 疗效评定
        5.2 安全性评估
    6.试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6.1 研究培训
        6.2 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6.3 质控与质量保证体系(机构内部的质量监控、研究的督查)
    7.数据管理与记录
        7.1 数据管理
        7.2 数据记录
        7.3 研究病历的审核
    8.伦理问题
    9.受试者的医疗和保护
    10.统计分析
        10.1 分析数据集
        10.2 统计处理
    11.研究结果
        11.1 总体病例基本信息
        11.2 病例基本信息分析
        11.3 病例基线及治疗后总体数据分析
        11.4 治疗结果
        11.5 药物的安全性的评价
        11.6 脱落病例
    12.分析与讨论
        12.1 疗效指标
        12.2 评价分析
        12.3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2.4 膝骨关节炎的中药治疗
        12.5 防己黄芪汤的相关认识
    13.结论
    14.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15.本研究的前景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01年制定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
附录2 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断标准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痹”证外邪的现代理解
    参考文献

(6)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特点
        1.3 病因和发病机制
        1.4 临床表现
        1.5 治疗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
        2.1 古代医家对痹证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痹证的认识
    3 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第2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地点
    3 临床研究方案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病例标准
        3.5 病例脱落标准
        3.6 病例的选择
        3.7 试验设计和方法
        3.7.1 随机对照法
        3.7.2 非盲法观察
        3.7.3 干预措施
    4 研究结果
        4.1 治疗前两组基线指标比较情况
        4.2 治疗8周后两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4.3 两组治疗16周后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4.4 两组在治疗8周、16 周后ACR20、ACR50、ACR70缓解率情况比较
        4.5 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情况
第3章 讨论
    1 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喋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2 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安全性
    3 补肾通阳、化痰活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4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1、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诊断标准
        4 、治疗现状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1 、历代中医名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的认识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
    第三节、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沦研究
        1 、艾灸疗法的理论依据
        2 、脊灸的理论依据
        3 、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报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4 、临床疗效评定
        5 、指标检测
        6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和比较
        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比较
        3 、疗效比较
    第三节 、讨论
        1、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的认识
        2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认识
        4 、脊灸的作用机理
        5 、实验室指标的选择
        6 、研究结果
        7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清热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一、清热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 临床疗效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思路
        (一) 清热法的概念
        (二)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念
        (三) 笔者研究思路
    三、古今医家对清热法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四、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中医治法学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循证医学及系统评价
        (二)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清热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三)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清热法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评价
    一、系统评价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 文献纳入标准总指导路线
        (二) 临床研究的收集方法
        (三) 系统评价过程
    二、结果
        (一) 文献检索、分类、选择结果
        (二) 排除文献一般情况
        (三)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四)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五) Meta -分析结果
        (六) 临床终点指标比较
        (七) 敏感性分析
    三、讨论
        (一) 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二) 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 后续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9)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检索文献
        1.3 查阅文献
        1.4 资料提取
        1.5 评价文献
        1.6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3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2.4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率
        2.5 不良反应
        2.6 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2.7 "倒漏斗"图形分析
    3、讨论
    4、结论
文献综述:中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资料提取表
    附录二:不良反应情况
        中药+西药VS西药
        中药VS西药
    附录三:纳入本研究的文献
    附件四:总有效率统计表
        中药+西药VS西药
        中药VS西药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真实世界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 黄高孝.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蜂针优势病种治疗[A]. 陈铭慧,李万瑶.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3]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影响研究[D]. 沈佳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近十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中医证候分布与遣方用药规律分析[J]. 赵越,晏菁遥,黄闰月,陈秀敏,王茂杰,吴晓东,黄清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9)
  • [5]“防己黄芪汤”联合莫比可治疗着痹型膝骨关节炎的RCT研究[D]. 许崇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补肾抗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D]. 贺志力. 南昌大学, 2017(03)
  • [7]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吴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8]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清热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D]. 聂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9]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D]. 杨梅玉. 首都医科大学, 2008(08)
  • [10]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J]. 盛辉. 内蒙古中医药, 2007(01)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