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洗剂发泡相关问题探讨

铜洗剂发泡相关问题探讨

一、对铜洗液起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老藤[1](2021)在《铜行里》文中指出《铜行里》,是一幅描绘百年沈阳社会文化大变迁的风俗画;《铜行里》,是一部为沈阳大国工匠精神溯源追踪的铜匠史;《铜行里》,是一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核心价值观的浮雕墙。楔子如今许多人不知沈阳城曾经有一处铜心,金银铜铁锡的铜,若在街上问行人,十人有十人会摇头,这让富发诚铜雕艺术有限公司的创办人石国卿十分不悦,才多少年哪,一座城市就如此健忘。据说当年四贝勒皇太极登基后,下令把城内外制作铜器的店铺均集中于内城中心,形成了一条铜行胡同,又将分散市井的铁匠铺置于城垣四周,由此赋予了盛京城所谓的"铜心""铁胆"。这么大的事能轻易忘记吗?

边瑞[2](2020)在《延长气井多效泡排剂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因延长气井产水而导致的积液腐蚀等问题,必须定期地进行排水采气。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由于其施工方便,成本低,符合气田低成本开发的基本原则,已经成为气田排水采气的主体措施。因此,对于容易积液的气井需要投加泡排剂,排除井底的水与油,由于积液井均含水量较大,存在设备腐蚀问题,因此,研究一种多效泡排剂达到一剂多效,即在排液的过程起到防止腐蚀的作用。本文初期经过对11种泡排剂单剂的筛选评价,醇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月桂酰胺基丙基甜菜碱3种单剂相比于其他单剂,起泡能力及稳定性较强。在以上三种泡排剂的复配以及性能评价筛选实验中,选定泡排剂14作为多效泡排剂的基础配方。在喹啉季铵盐酸化缓蚀剂与泡排剂14的复配以及性能评价实验中,泡排剂15的起泡能力、稳定性、抗温性、抗凝析油能力以及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较泡排剂14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泡排剂15的缓蚀性能评价实验中,腐蚀速率相比空白实验均有所降低,缓蚀率均在50%以上;将泡排剂15定为最终的多效泡排剂。

王昊伟[3](2017)在《云南香格里拉铜钼矿选矿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斑岩型铜矿床是铜和钼金属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世界上约有75%的铜出自于斑岩型矿床中,本世纪以来我国已发现10余处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中,便包含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云南香格里拉铜矿。目前,斑岩铜矿中铜和钼的回收一直面临着药剂选择性差、精矿品位差、铜钼分离困难等技术难题,其高效回收与利用是选矿研究的一大难点也同时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论文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共伴生关系以及嵌布粒度等特征,同时通过工艺流程与药剂制度的对比研究,以寻找适合该矿石资源高效回收的技术路线。对试验矿样进行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铜含量为0.58%,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多数与长石、石英连生;矿石中钼含量为0.015%,主要钼矿物为辉钼矿,总体嵌布粒度在0.025~0.1mm之间,利于回收。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钼混浮试验,采用C5460为捕收剂,F425为起泡剂,石灰为调整剂,通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的开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9.64%,铜回收率69.17%,钼品位0.795%,钼回收率71.54%的混合精矿。铜钼分离试验中,采用煤油作为钼的捕收剂,硫化钠和D610混合抑制黄铜矿,水玻璃作为调整剂,通过一次粗选五次精选一次扫选的开路试验,获得了钼品位48.91%,钼作业回收率65.33%的钼精矿以及铜品位29.11%,铜作业回收率87.82%的铜精矿。在以上开路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产率为1.77%,铜品位28.63%,铜回收率87.54%的铜精矿和产率为0.02%,钼品位45.03%,钼回收率73.07%的钼精矿。在小型试验的流程结构和药剂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处理量为0.72t/d混合浮选闭路连续试验,72h连续试验获得了产率1.68%,铜品位27.95%,铜回收率82.37%,钼品位0.75%,钼回收率84.14%,与实验室小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张景绘[4](2013)在《复杂难处理氧化铜矿制备高纯电积铜的新工艺及理论研究》文中认为新疆滴水氧化铜矿石属于一种高钙镁、高氧化率、高含泥的氧化铜矿石。设计建厂的技术路线为"浮选预富集脱钙镁-酸浸-萃取-电积"。建成投产后发现浮选技术指标低,其选矿回收率<70%,尤其受气温影响较大,最低回收率为55%,致使工厂无法正常运行。基于上述现状,拜城滴水铜矿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昆明理工大学开展全浮选和全湿法两条技术路线研究。其中,全湿法技术路线的技术指标:电积铜纯度≥99.95%,电积铜回收率≥80%。论文基于上述研究目标,提出采用"氨浸-萃取-电积"全湿法工艺处理该矿石,该工艺避免了浮选预富集脱钙镁的浮选工艺,有助于简化现场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论文通过矿石工艺特性、影响铜浸出率的关键因素、高效萃取剂的选择等内容的系统研究,解决了铜的高效浸出、高效萃取等关键技术问题,获得了铜浸出率86.65%、铜萃取率≥99%、电积铜纯度99.95%,总铜回收率83.21%的试验指标。实现了该铜矿石高效利用的研究目标。原矿的多元素、物相和XRD等分析结果表明:矿石氧化程度高、泥化严重,脉石钙镁含量高,有价金属单一,属于一种典型的高氧化率、高钙镁、高含泥的氧化铜矿石。该矿石不适宜直接酸浸。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氨浸体系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氨浸热力学分析表明采用氨浸处理该氧化铜矿是可行的,铵盐在氨浸体系中对氧化铜矿石的浸出率影响显着,发现了用氨-氨基甲酸铵浸出体系浸出该类氧化铜矿石的铜浸出率最高,达到86.65%。氨-铵盐浸出体系对该铜矿石铜的浸出率影响顺序是氨-氨基甲酸铵>氨-碳酸铵>氨-氯化铵>氨-氟化铵>氨-碳酸氢铵>氨-硫酸铵。动力学分析表明:浸出过程受残留固体膜层护散控制模型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0.75kJ/mol,属典型的扩散控制动力学规律,其动力学方程为:1-3(1-x)2/3+2(1-x)=k0c0.19(L/S)0.11(dp)0.0005e-0.09/Tt铜氨溶液萃取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萃取过程受萃取剂浓度、萃取相比、萃取时间、料液pH值及反萃硫酸浓度、反萃时间、反萃相比的影响。并对萃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萃取剂起作用的主要基团为-OH。

方建军[5](2009)在《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高效利用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文中提出铜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力、通讯、交通、运输、轻工、建筑、机械等行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推进,对铜的消费需求急剧膨胀。从2002年起,我国铜消费首次超过美国,达到260万吨,2003年铜的消费量是290万吨,2004年329万吨,2005年为475万吨。2006年铜的消费量近500万吨,但是自给率只有24%左右,自产精矿含铜仅有65万吨。目前我国可供工业开采和利用的铜矿资源严重短缺,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铜精矿和废杂铜。铜资源短缺,硫化矿和含铜富矿日益减少,在国外许多铜矿的开采品位降到了0.4%。而在我国已探明的铜矿资源当中,相当大的部分是低品位难处理的氧化铜矿,因缺乏高效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这些低品位难处理的氧化铜矿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北、广东、新疆、内蒙、四川和黑龙江等省区。云南东川汤丹铜矿是目前全国已探明的储量最大的氧化铜矿,保有储量约100万吨铜金属,平均地质品位0.88%。本论文即以难处理氧化铜矿为对象,进行高效选冶新技术的研究,可为其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对云南东川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主要处理方法有浮选法、氨浸法和各种形式的联合流程。浮选法由于矿石物性的原因,致使选矿指标低,经济效益差。原矿加压氨浸工艺以及氨浸-硫化沉淀-浮选和水热硫化-浮选等形式的联合流程,都因高温高压浸出,设备复杂、设备磨蚀严重、能耗高、固液分离工序庞大、铜氨溶液蒸氨时蒸馏塔的氧化铜结疤和连续操作性差等问题,未能实现工业化应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原矿高温高压氨浸—萃取—电积流程,对铜氨浸出液的处理采取萃取和电积,生产电解铜。这是一项重要的进展,但依然没有解决高温高压过程所带来的能耗高及连续操作性差等方面的问题。对低品位原矿的处理,很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故也未能实现工业化应用。论文在全面总结氧化铜矿加工处理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汤丹低品位难处理氧化铜矿的物性,吸取前人研究的经验与教训,在不改变其物性并顺应和利用其物性,以全新的理念,提出了创新性的技术方案“原矿常温常压氨浸-萃取-电积-渣浮选”,系统全面地完成了工艺矿物学及浸出工艺、萃取工艺、固液分离工艺、电积工艺、浸渣浮选工艺的小型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产业化过程研究并成功实现了稳定的工业生产,综合解决汤丹高钙镁难处理氧化铜矿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论文研究得到了国家财政部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工艺矿物学的深入研究表明:汤丹高钙镁难处理氧化铜矿石结构复杂,铜矿物种类多,嵌布粒度极细,有用金属单一,原矿品位低,难选铜矿物含量高,原生矿泥对选别不利,加工工艺的选择必须高度重视其物性。(2)发明的原矿“常温常压氨浸—萃取—电积—渣浮选”的选冶联合新技术,顺应并利用了汤丹高钙镁难处理氧化铜矿石的物性。它一方面通过氨浸有效地回收易浸难浮的氧化铜矿物,另一方面又通过浮选有效回收了难浸易浮的硫化铜矿物和伴生贵金属。(3)所发明的选冶联合新技术,对矿石的适应性强,产品方案灵活,可根据矿石性质灵活生产铜精矿和电铜。(4)所发明的选冶联合新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技术可靠,节能减排,环境友好。(5)成功用LIX84-Ⅰ取代了LIX54-100,解决了氨性溶液中铜萃取的关键技术难题。(6)NH3-CO2体系使用萃取剂LIX84-Ⅰ萃取铜,CO2的浓度的控制非常关键,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7)选冶联合新技术实现了稳定的工业生产,原矿1500吨/日规模的连续生产统计指标为:原矿品位1%-1.2%,氧化率55%-65%,铜精矿品位17-18%,铜总回收率达到76-77%,年创利税1.24亿元。(8)选冶联合新技术比常规浮选可提高铜回收率10-15个百分点。论文研究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说明论文的创新性突出。主要创新点如下:(1)通过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汤丹高钙镁难处理氧化铜矿的加工技术研究应以物性为依据,顺应和利用其物性。(2)发明了高钙镁难处理氧化铜矿石“常温常压氨浸—萃取—电积—渣浮选”的选冶联合新技术,成功实现了产业化。(3)首次采用XLD型搅拌槽,实现了低品位氧化铜矿的高效浸出。(4)首次用LIX84-Ⅰ取代了LIX54-100,解决了氨性溶液中铜萃取的关键技术难题。(5)首次发现了NH3-CO2铜萃取体系中CO2浓度的重要性,并提出存在临界CO2浓度。(6)在选冶联合新技术产业化过程及工业生产上,首次采用旋流器、浓密机和水平带式过滤机联合工艺,实现了细物料的高效固液分离。

周大明,李孟璐[6](2005)在《合成氨几种原料气净化工艺浅析》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铜洗、联醇、双甲、醇烃化等几种原料气净化的方法及其特点。

徐冬柏[7](2005)在《规整填料在铜液塔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周寿祖,赵鲁侠,张宗华[8](2001)在《对铜洗液起泡有关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铜洗液的组成、铜洗的基本原理、铜洗液起泡原因、起泡原因的界定方法以及起泡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周寿祖[9](2001)在《铜洗液起泡原因分析与处理》文中研究指明

周寿祖,赵鲁侠,张宗华[10](2000)在《小氮肥厂铜洗液起泡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简述了铜洗液的组成、铜洗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铜洗液起泡原因,并介绍了起泡原因的界定方法以及起泡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二、对铜洗液起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铜洗液起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铜行里(论文提纲范文)

楔子
第一章软铜册
第二章葑菲
第三章软绣
第四章九佬
第五章门外徒
第六章十八匠
第七章街坊(上)
第八章街坊(下)
第九章号嘴
第十章老雪
第十一章令狐平
第十二章韩干部
第十三章下西南
第十四章七七级
第十五章泥稿
第十六章陶金
第十七章活墙
尾声

(2)延长气井多效泡排剂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泡沫排水技术的工作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泡排剂及缓蚀剂类型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主要药品介绍
    2.3 实验仪器
    2.4 主要实验方法及步骤
        2.4.1 井底积液分析实验方法步骤
        2.4.2 泡排剂性能评价方法
        2.4.3 缓蚀剂的评价方法
第三章 泡排剂性能评价
    3.1 延长气井井底积液分析
        3.1.1 气井井底积液成分分析
        3.1.2 硫化氢、二氧化碳相对含量对腐蚀的影响
    3.2 泡排剂单剂筛选实验
        3.2.1 实验步骤
        3.2.2 阴离子泡排剂评价
        3.2.3 两性离子泡排剂评价
        3.2.4 非离子泡排剂评价
        3.2.5 特殊类型泡排剂评价
    3.3 泡排剂配方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实验
    3.4 泡排剂配方的性能评价
        3.4.1 泡排剂配方配伍性评价
        3.4.2 泡排剂配方抗温性评价
        3.4.3 泡排剂配方抗油性能评价
        3.4.4 泡排剂配方表面张力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多效泡排剂的研究评价
    4.1 缓蚀剂及评价方法
        4.1.1 缓蚀剂的分类
        4.1.2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4.2 多效泡排剂实验与评价
        4.2.1 缓蚀剂对泡沫性能的影响实验
        4.2.2 多效泡排剂配伍性评价
        4.2.3 多效泡排剂抗温性评价
        4.2.4 多效泡排剂抗油性评价
        4.2.5 多效泡排剂表面张力测试
    4.3 多效泡排剂的缓蚀性评价
        4.3.1 挂片挂前处理
        4.3.2 高温高压反应釜实验
        4.3.3 挂片取出后处理
        4.3.4 平均腐蚀速率与缓蚀率计算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云南香格里拉铜钼矿选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钼资源概况
        1.1.1 铜资源概况
        1.1.2 钼资源概况
    1.2 铜钼浮选技术现状
        1.2.1 混合浮选
        1.2.2 优先浮选
        1.2.3 部分优先浮选
    1.3 铜钼矿选矿药剂研究现状
        1.3.1 铜钼捕收剂研究现状
        1.3.2 黄铜矿抑制剂研究现状
    1.4 论文提出的背景和研究内容
        1.4.1 论文提出的背景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样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药剂
    2.4 试验研究方法
        2.4.1 矿石物理性质测定
        2.4.2 实验室浮选试验
        2.4.3 连续浮选试验
第三章 矿石性质
    3.1 矿石的物理参数
    3.2 矿石化学成分组成
    3.3 矿石的结构构造
        3.3.1 矿石的构造
        3.3.2 矿石的结构
    3.4 矿石的铜物相分析结果
    3.5 矿石矿物组成及嵌布粒度
    3.6 铜、钼的赋存状态
        3.6.1 铜的赋存状态
        3.6.2 钼的赋存状态
    3.7 主要矿物嵌布特征
        3.7.1 黄铜矿的嵌布特征
        3.7.2 辉钼矿的嵌布特征
    3.8 小结
第四章 实验室小型浮选试验
    4.1 铜钼混浮试验
        4.1.1 粗选磨矿细度试验
        4.1.2 粗选石灰用量试验
        4.1.3 粗选捕收剂种类试验
        4.1.4 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4.1.5 粗选起泡剂种类试验
        4.1.6 粗选起泡剂用量试验
        4.1.7 精选Ⅰ捕收剂用量试验
        4.1.8 混合浮选开路试验
        4.1.9 混合浮选闭路试验
        4.1.10 混合浮选小结
    4.2 铜钼分离试验
        4.2.1 粗选抑制剂种类试验
        4.2.2 粗选抑制剂用量试验
        4.2.3 粗选煤油用量试验
        4.2.4 粗选水玻璃用量试验
        4.2.5 铜钼分离浮选开路试验
        4.2.6 铜钼分离浮选闭路试验
        4.2.7 铜钼分离小结
    4.3 矿石全流程闭路试验
    4.4 精矿产品性质考察
    4.5 选矿产品沉降试验
        4.5.1 铜精矿沉降试验
        4.5.2 钼精矿沉降试验
        4.5.3 尾矿沉降试验
    4.6 小结
第五章 混合浮选连选试验
    5.1 连选试验系统
        5.1.1 连选试验设备配置
        5.1.2 连选试验流程
    5.2 工艺条件探索
        5.2.1 处理量试验
        5.2.2 石灰用量试验
        5.2.3 捕收剂C5460用量试验
    5.3 闭路连选试验
    5.4 尾矿斜板盒浓密机浓缩试验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4)复杂难处理氧化铜矿制备高纯电积铜的新工艺及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的性质、用途和矿物种类
        1.1.1 铜的性质
        1.1.2 铜的用途
        1.1.3 铜的矿物种类
    1.2 铜的资源储量和分布现状
        1.2.1 世界铜资源储量及分布现状
        1.2.2 我国铜资源储量及分布现状
    1.3 铜的矿床类型和矿石特点
        1.3.1 氧化铜矿主要矿物及矿石特点
        1.3.2 氧化铜矿物可浮性
    1.4 氧化铜矿浮选的研究现状
        1.4.1 氧化铜矿浮选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1.4.2 氧化铜矿浮选药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5 氧化铜矿化学处理方法
        1.5.1 氧化铜矿硫酸浸出
        1.5.2 氧化铜矿氨法浸出
        1.5.3 细菌浸出法
        1.5.4 氧化铜矿的"选-冶"联合法
    1.6 铜的溶剂萃取技术
        1.6.1 铜现有萃取剂概述
        1.6.2 溶剂萃取技术的新进展
        1.6.3 酸性萃取剂
        1.6.4 中性萃取剂
        1.6.5 碱性萃取剂
        1.6.6 螯合萃取剂
    1.7 本论文选题依据、技术关键及内容
        1.7.1 本论文选题依据
        1.7.2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关键
        1.7.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试样、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2 试验试剂及试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试验研究方法
        2.3.2 分析与检测方法
第三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的化学成分
    3.2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物相分析
    3.3 主要矿石矿物的嵌布特征
    3.4 原矿粒度组成分析
    3.5 矿泥性质的研究
        3.5.1 矿泥成分分析
        3.5.2 矿泥形貌分析
        3.5.3 矿泥比表面积测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铜矿氨浸基础理论研究
    4.1 浸出热力学分析
        4.1.1 热力学分析概述
        4.1.2 不同浸出体系的热力学比较
    4.2 低品位氧化铜矿的浸出动力学研究
        4.2.1 低品位氧化铜矿的浸出原理分析
        4.2.2 试验方法
        4.2.3 低品位氧化铜矿在氨性溶液中的浸出动力学研究
        4.2.4 动力学分析
        4.2.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萃取体系基础理论研究
    5.1 萃取剂和稀释剂的选择
    5.2 萃取铜原理
    5.3 萃取理论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原矿常温常压氨浸-萃取-电积工艺研究
    6.1 浸出试验
        6.1.1 不同浸出体系对浸出率的影响
        6.1.2 浸出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6.1.3 氨浸最佳条件试验
        6.1.4 不同浸出体系氧化铜矿的浸出规律研究
    6.2 萃取试验
        6.2.1 萃取剂的选择
        6.2.2 萃取条件试验
        6.2.3 反萃条件试验
    6.3 电积试验
        6.3.1 电积槽电压选择的理论依据
        6.3.2 氨含量对电积铜的影响
        6.3.3 添加剂对电积铜的影响
        6.3.4 阴极铜的质量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创新
    7.1 结论
    7.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件C 发明专利

(5)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高效利用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氧化铜矿资源概况
    1.2 氧化铜矿的矿石特点
    1.3 国内外氧化铜矿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概况
        1.3.1 浮选法
        1.3.2 浸出法
        1.3.3 其它方法
    1.4 云南东川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矿石性质
    1.5 云南东川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加工利用技术述评
        1.5.1 浮选
        1.5.2 湿法冶金
        1.5.3 浮选—湿法冶金联合法
        1.5.4 其他工艺和药剂研究
    1.6 小结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1 东川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的加工难点分析
        2.1.1 矿石性质分析
        2.1.2 矿石性质的新认识
        2.1.3 加工工艺难点探讨
    2.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2.1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2.2.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
    3.1 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3.1.1 试样采集
        3.1.2 试样的制备
    3.2 试验研究的试剂、设备和方法
        3.2.1 试验试剂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3 汤丹难选氧化铜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3.3.1 矿石物理性质
        3.3.2 矿石化学性质
        3.3.3 矿石矿物组合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3.3.4 矿石化学组成及伴生元素测定结果与分析
        3.3.5 矿石构造和结构鉴定结果与分析
        3.3.6 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与讨论
        3.3.7 工艺矿物学研究结论
第四章 浮选工艺研讨
    4.1 浮选工艺研究分析与探讨
    4.2 浮选工艺研究小结
第五章 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冶选新技术试验研究
    5.1 常温常压氨浸试验研究
        5.1.1 浸出体系选择
        5.1.2 氨浸主要化学反应
    5.2 浸出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5.2.1 磨矿细度与磨矿时间的关系
        5.2.2 氨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5.2.3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5.2.4 粒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5.2.5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5.2.6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5.2.7 活化剂氟化氢铵对浸出率的影响
        5.2.8 氨浸最佳条件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5.2.9 氨浸过程热力学分析
        5.2.10 氨浸试验研究结论
    5.3 萃取动力学
        5.3.1 羟肟萃取铜的动力学和机理探讨
        5.3.2 铜氨溶液常用萃取剂动力学性质
        5.3.3 萃取的协同效应
    5.4 铜氨溶液萃取试验研究
        5.4.1 萃取剂的选择
        5.4.2 平衡pH值对铜萃取率的影响
        5.4.3 氨浓度对铜萃取率的影响
        5.4.4 相比对铜萃取率的影响
        5.4.5 反萃液(硫酸)酸度与反萃率的关系
        5.4.6 串级试验
        5.4.7 氨性铜溶液连续萃取试验
    5.5 电积试验
        5.5.1 电积槽电压选择的理论依据
        5.5.2 氨对电积铜质量的影响
        5.5.3 添加剂对电积铜质量的影响
    5.6 浸渣浮工艺研究
        5.6.1 浸渣物相结果及分析
        5.6.2 试验流程选择
        5.6.3 硫化钠用量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
        5.6.4 捕收剂用量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
        5.6.5 起泡剂用量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
        5.6.6 磷酸乙二胺盐对浸渣铜回收率的影响
        5.6.7 氨浓度对渣浮选的影响
        5.6.8 浸渣浮选闭路试验
        5.6.9 原矿全浮选闭路试验结果
        5.6.10 新技术的试验结果与全浮选闭路验结果对比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冶选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6.1 固液分离工艺与流程
        6.1.1 固液分离方法的分类
        6.1.2 固液分离工艺与流程选择
    6.2 铜氨溶液工业萃取
        6.2.1 连续相的选择
        6.2.2 减少夹带
        6.2.3 间污物的产生和处理
        6.2.4 减少相间污物的途径
    6.3 混合澄清萃取箱的设计
        6.3.1 混合室的计算
        6.3.2 搅拌器尺寸与搅拌功率的确定
        6.3.3 澄清室的设计
    6.4 50t/d扩大试验
        6.4.1 50t/d扩大试验工艺流程
        6.4.2 50t/d扩大试验工艺条件
        6.4.3 50t/d扩大试验的主要设备
        6.4.4 矿样性质和主要技术指标
        6.4.5 50t/d扩大试验的主要材料消耗
        6.4.6 50t/d扩大试验结果分析与探讨
        6.4.7 50t/d扩大试验结论
    6.5 300t/d工业试验
        6.5.1 300t/d工业试验的工艺流程
        6.5.2 300t/d工业试验的工艺操作条件
        6.5.3 300t/d工业试验的主要工艺设备
        6.5.4 300t/d工业试验的矿样性质和主要技术指标
        6.5.5 300t/d工业试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6.5.6 300t/d工业试验结论
    6.6 1500t/d规模产业化应用
        6.6.1 工艺流程与设备联系图
        6.6.2 1500t/d示范工厂的工艺设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6.3 1500t/d示范工厂与全浮选生产指标比较
        6.6.4 1500t/d示范工厂经济效益分析
        6.6.5 1500t/d示范工厂社会效益分析
        6.6.6 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探讨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2 (攻博期间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及工程情况)
附件3 (攻博期间专利申请情况)
附件4 (攻博期间获奖情况)

(6)合成氨几种原料气净化工艺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铜洗净化工艺的不足
    1.1 铜洗是合成氨生产事故的易发工序
    1.2 铜洗法净化物耗高
    1.3 铜洗是生产现场环境较差,污染多的工序
2 联产甲醇减轻了铜洗净化的生产负荷
    2.1 联产甲醇的工艺
    2.2 联醇的生产运行
    2.3 联醇的综合效益
3 低压甲烷化净化技术
    3.1 甲烷化工艺流程
    3.2 甲烷化净化的生产操作及效益分析
4“双甲”净化工艺技术
    4.1“双甲”工艺的压力选择
    4.2“双甲”净化的几种工艺流程
5 醇烃化是“双甲”工艺的重大进步
6 液氮洗涤法简介
7 结束语

(8)对铜洗液起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最终净化方法简介
2.铜洗液的组成
3 铜洗的基本原理
4 铜洗液起泡原因分析
5 起泡原因的界定方法
6 预防及处理措施
7 结 语

(9)铜洗液起泡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铜洗的基本原理
2 铜洗液起泡原因分析
3 起泡原因的界定方法
4 预防及处理措施

四、对铜洗液起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铜行里[J]. 老藤. 芒种, 2021(06)
  • [2]延长气井多效泡排剂的评价研究[D]. 边瑞.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3]云南香格里拉铜钼矿选矿试验研究[D]. 王昊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4]复杂难处理氧化铜矿制备高纯电积铜的新工艺及理论研究[D]. 张景绘.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6)
  • [5]汤丹难处理氧化铜矿高效利用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D]. 方建军.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1)
  • [6]合成氨几种原料气净化工艺浅析[J]. 周大明,李孟璐. 小氮肥设计技术, 2005(04)
  • [7]规整填料在铜液塔中的应用[J]. 徐冬柏. 中氮肥, 2005(04)
  • [8]对铜洗液起泡有关问题的探讨[J]. 周寿祖,赵鲁侠,张宗华. 化工设计通讯, 2001(04)
  • [9]铜洗液起泡原因分析与处理[J]. 周寿祖. 化肥设计, 2001(02)
  • [10]小氮肥厂铜洗液起泡原因分析[J]. 周寿祖,赵鲁侠,张宗华. 小氮肥设计技术, 2000(02)

标签:;  ;  ;  ;  

铜洗剂发泡相关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