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语言实验室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语言实验室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睿[1](2021)在《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文中提出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整合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广受关注已成趋势。综合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可以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基于“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的研究在现状调查基础上,总结已有实验室建设的相关经验,针对上海市科学学习领域与技术学习领域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展开了研究。本研究目标:(1)调查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学习实验室现状;(2)开发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路径;(3)打造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4)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在D、Z小学、F初中、H高中开展配套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在“建设-使用-反馈-调整”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将综合实验室建设、配套课程开发、综合实验室应用有机整合,以真实教学需求促进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室功能推动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形成良性循环。(5)建设成功一批综合实验室样例,开发、积累一批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且在应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论文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并提出研究设计方案。第二章介绍调查研究开展情况,对中小学科学与技术领域实验室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四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介绍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第五章从课程要素、开发思路、课程类型、课程开设实例四个角度介绍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的研究情况。第六章从行动研究的四个阶段介绍综合实验室环境带来的教学变革。第七章简述本研究结论、创新及对未来展望。

付扬[2](2016)在《如何对数字化语言自主学习系统进行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的建设为自主学习语言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着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利用数字化语言试验室的功能,优化外语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建立一个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赵涛涛[3](2015)在《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实验室作为一种辅助文科教学,特别是辅助语言类课程教学的多功能化实验室,在高校中被广泛应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念、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语言实验室也在不断向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等方面发展,也使得讲述的内容更形象、明了。为保证语言实验室的平稳运行,提高使用效率,更加科学地为师生服务,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根据目前高校语音实验室管理的状况,结合当前语言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人员、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不足,从规范化管理的角度,对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语言实验室制度建设和使用管理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介绍了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在加强科学化管理过程中取得的一些实践经验。

赛里买木·尼亚孜[4](2015)在《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库车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已成为全国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交流情感、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工具。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汉语素养,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自1984年新疆教育厅提出“民汉兼通”目标以来,新疆地区的汉语教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民族中学汉语科目教学当中,不仅有助于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目前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如何?如何才能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本文以新疆库车县的5所民族中学为样本,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等方法,对信息技术在新疆库车县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论文由五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对象与实施情况。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梳理了国内研究现状、界定了相关概念、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第三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主要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第四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笔者从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教材、领导、教师及信息技术培训体系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五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郭彦,王春晖,吉淑娟,钟永江[5](2014)在《数字化教室的分类及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化教室伴随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纷纷建成并已投入使用,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升级,数字化教室的教学功能不断完善,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乏理论阐述,但这些经验和做法推广局限性大,对教学效果改善甚微。为了提高数字化教室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效率,本文重新探讨了数字化教室概念,从技术的角度对其分类,并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建设思路、原则,以期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提供借鉴。

任丽[6](2013)在《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于山东省三所高等院校的教学调查》文中指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各校纷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快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着传统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环境、师与生的关系,极大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各高校在推行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与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新教学模式进行的实验和探讨,较少有研究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更鲜有研究去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因而也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研究尝试从生态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考察探究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教学后,大学英语教学到底发生了何种变化,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寻根求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步骤,以推动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生态学视角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各生态因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磨合,已经处于相对兼容、稳定的状态。然而,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教学之后,必然使传统的教学目标、模式、教材、课程等因子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诸多失调现象。因此本研究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失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优化措施,创设生命化、生活化的生态氛围,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以求重新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基于这一目标,本研究梳理并尝试回答了以下问题:第一,信息技术这一生态因子是否引起大学英语教学这一生态系统的变化?第二,如果信息技术引起了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变化,那么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发生变化、产生失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第四,如何解决这些失调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使之重新达到生态平衡?为了探讨与解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的三所高等院校(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和聊城大学)为研究背景,并有针对性的选取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的51名教师,以及随机抽样选取的4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来收集研究所需的文字、录音及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考察。通过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各生态因子较之传统教学在如下方面发生了变化: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估、课程设置、师生角色和生态环境等。这些变化打破了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了很多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规定、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失调(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形式、评估方式等方面);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失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的失调;教学模式与教学条件的失调;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失调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失调等方面。针对这些失调现象的根源与表象,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此做出了全面分析并指出这些失调现象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的生态位混乱、生态链受损以及无法准确把握生态规律等因素造成的。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试图从生态学视角提出如何处理并解决这些失调现象的建议和对策,探索如何优化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生态,以协调各因子间的关系,使失调的教学系统重新进入各生态因子能够兼容而且能动态、良性的发展轨道。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1)架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优化模式,强调学生是这一模式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教师、教学要素、信息技术、环境等因子在适宜的生态位上发挥作用、协同变化,并通过系统内外各因子间循环往复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2)确立要实践这一优化模式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策略,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原则的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生态位、自组织和群体效应原理发展学生种内关系,关注其生命成长以促进种群的良性发展;根据共生协变和限制因子定律处理好种间(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信息技术等)关系,实现协同进化,达到兼容状态。(3)强调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优化模式,以人为本,就要以教师为关键因素,一方面,在正确定位教师生态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建设,实现教师生态位的拓展;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激发内部动力,实现教师种群的生态化建设。由于实验样本选择的局限性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复杂性,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和措施,不可能完全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全部问题,但笔者期望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能对他人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推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李明[7](2013)在《加强语言实验室规范管理的举措》文中提出高校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言喻、有目共睹的。科学规范管理好语言实验室,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设备资源优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张飞雁[8](2010)在《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此来完成高职教育现代化目标。教育信息化浪潮带给了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关于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研究中,陕西高职积极探索并取得来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资金的匮乏等原因导致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只停留在相关问题的表面研究上,在针对本省本校特点,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和盲区。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以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为研究背景,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具体的调研问卷,选取对象进行调研,并在对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制约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的因素,至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实施方案。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提出与研究概述,包括研究背景、相关文献综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概述、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数据的分析。第二部分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关键概念界定。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并对所涉及到的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是具体的调研与分析。包括了整个调研过程的设计以及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分析得出制约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的因素。第四部分是提升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的解决对策与实施方案,共提出了八项建议。第五部分是研究成果应用案例。主要介绍和分析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应用案例。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反思。主要是研究结果的综述以及总结本次研究的局限和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刘天坤[9](2009)在《利用网络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标准网络环境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既具备传统语音室的功能,又全面满足了教育部新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互动学习环境。本文讨论了现代CALL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及利用网络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黄慕雄,刘广[10](2009)在《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教育传播互补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出现新的应用特征。数字化的常规媒体、移动媒体及基于web2.0的新媒体增强了教育信息存储与传递的能力,丰富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对话和交互。但这些媒体都不是全能媒体,应通过建立多种媒体支持的混合教育媒体系统、共享数字资源及教学活动的设计等策略来提高教育传播效果。

二、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二、实验室作为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三、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工具设计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二节 调查结果
        一、实验室及配套情况
        二、实验室教学使用情况
    第三节 调查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
    第一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前提条件
        一、实验安全
        二、灵活匹配
        三、便于学习
        四、环境舒适
        五、活动开放
    第二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重点突破
        一、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三、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四、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五、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一、实验室的基础要求分析
        二、可移动实验室环境的打造
        三、实验室装备的功能
        四、实验室器材的配备
    第二节 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一、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确定
        二、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建设
    第三节 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一、无线网络
        二、无线投影
        三、移动终端
        四、视频系统
        五、物联设备
    第四节 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一、根据数字化实验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配备
        二、提升综合实验室数字化实验设备的配备效率
    第五节 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一、实验环境的整体建设
        二、实验室配套用房的整体规划
        三、实验员的整体配备
        四、综合实验室管理的配套跟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
    第一节 课程要素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方式
        四、课程评价
    第二节 课程开发思路
        一、从内容出发建设课程
        二、从仪器配备出发建设课程
        三、从环境支持出发建设课程
    第三节 课程类型
        一、替代式课程
        二、主题式课程
        三、系列式课程
    第四节 课程开设实例
        一、D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二、Z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三、F初中课程开设实例
        四、H高中课程开设实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实验室教学应用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计划研究阶段
    第二节 初步实践探索阶段
        一、结合课内外教学实践,体现工程教育新思想
        二、高度整合信息化环境,打开教学实践新天地
    第三节 深入实践探索阶段
        一、大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体现整合与学习进阶思想
        二、功能区自由转场切换,促进教学过程适配与灵活
        三、系列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四、主题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跨学科拓展应用思维
    第四节 实施效果评价阶段
        一、促进教师行为变化
        二、促进学习方式变化
        三、促进教研活动变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校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简历
    二、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2)如何对数字化语言自主学习系统进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
2 评价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3 数字化语言自主学习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
4 结论

(3)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2 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现状
    2. 1 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2. 2 管理规程和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2. 3 使用目的和应用范围需进一步规范
3 建立语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体系
    3. 1 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3. 1. 1 建立科学的管理人员引进制度
        3. 1. 2 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的规范化
        3. 1. 3 管理人员梯队建设的规范化
        3. 1. 4 管理人员保障体系的规范化
    3. 2 规程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3. 2. 1 基本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3. 2. 2 专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3. 2. 3 操作规程的规范化
        3. 2. 4 设备维护保障制度的规范化
        3. 2. 5 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3. 3 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3. 3. 1 明确语言实验室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向
        3. 3. 2 授课教师使用语言实验室的管理
        3. 3. 3 语言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人员的互动
        3. 3. 4 语言实验室使用的总结评估
4 结语

(4)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库车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给汉语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1.1.2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汉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1.1.3 新疆双语教育给汉语教学赋予了新的任务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对象与实施情况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信息技术
        2.1.2 民族中学
        2.1.3 汉语教学
    2.2 本研究的理论前提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3 国内研究现状
3 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3.1 新疆库车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3.2 新疆库车县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现状
    3.3 教师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3.1 被调查教师的基本信息
        3.3.2 教师信息技术基础情况
        3.3.3 对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与态度
        3.3.4 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具体措施
        3.3.5 汉语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3.3.6 信息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3.3.7 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成效
        3.3.8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影响因素
        3.3.9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需求情况
    3.4 学生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4.1 被调查学生基本信息
        3.4.2 被调查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与使用目的
        3.4.3 学生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与态度
        3.4.4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汉语学习的影响因素
4 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4.1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层面
    4.2 教材层面
    4.3 领导层面
    4.4 教师层面
    4.5 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层面
5 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5.1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层面
    5.2 教材层面
    5.3 领导层面
    5.4 教师层面
    5.5 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调查问卷
    附录2 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5)数字化教室的分类及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数字化教室的概念
数字化教室的分类及作用
    1.数字化教室的分类
    2.数字化教室的作用
        (1) 数字化教室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2) 数字化教室对教师教学的作用
        (3) 数字化教室对教学管理的作用
数字化教室的建设
    1.数字化教室建设思路
        (1) 转变教育理念
        (2) 熟悉教育设备功能、特点
        (3) 以整合信息技术的角度分析学科内容
    2.数字化教室建设原则
总结

(6)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于山东省三所高等院校的教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1.2.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历程
        1.2.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1.3 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传统学习理论的反思
    2.2 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有关概念和原理
        2.2.1 基本概念
        2.2.2 基本原理
    2.3 生态化教学与生态外语教学观
        2.3.1 生态化教学
        2.3.2 生态外语教学观
    2.4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2.4.1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分析
        2.4.2 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功能
        2.4.2.1 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4.2.2 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4.2.3 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5 小结
第三章 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研究现状
    3.1 生态学发展概述
    3.2 国外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发展
    3.3 国内教育生态学研究
        3.3.1 我国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
        3.3.2 我国学者对外语教育生态的研究
        3.3.2.1 国内研究的主要着作
        3.3.2.2 国内研究文献
    3.4 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问题、变量和内容
        4.2.1 研究问题
        4.2.2 研究变量和内容
    4.3 研究方法和过程
    4.4 小结
第五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5.1 调查结果与发现
        5.1.1 对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的调查与发现
        5.1.1.1 教学目标的变化
        5.1.1.2 教学要求的变化
        5.1.1.3 教学模式的变化
        5.1.1.4 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变化
        5.1.1.5 教学内容的变化
        5.1.1.6 教学评估的变化
        5.1.1.7 课程设置的变化
        5.1.1.8 师生角色的变化
        5.1.2 生态环境的变化
        5.1.2.1 物质环境的变化
        5.1.2.2 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5.1.2.3 精神环境的变化
    5.2 调查结果的分析
        5.2.1 规定、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失调
        5.2.2 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的失调
        5.2.3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的失调
        5.2.4 教学模式与教学条件的失调
        5.2.5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失调
        5.2.6 生态环境的失调
    5.3 大学英语教学失调现象的生态解读
        5.3.1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的生态位混乱
        5.3.2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链受损
        5.3.3 无法准确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规律
    5.4 小结
第六章 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化
    6.1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优化模式
    6.2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优化原则
        6.2.1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2.2 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原则
        6.2.3 遵循生态系统开放性的原则
        6.2.4 遵循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原则
    6.3 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策略
        6.3.1 以人为本,观念先行
        6.3.2 关注学生种群内部的生命成长
        6.3.3 重视种间的协同进化
    6.4 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的关键因子——教师
        6.4.1 教师生态位的建设
        6.4.2 教师的生态化发展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内容回顾
    7.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3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7)加强语言实验室规范管理的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实验室管理
    1. 本校外语实验室基本情况:
    2. 制定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3. 抓好设备的自修与维护:
    4. 规范设备的管理与建档工作:
    5. 做好实验室的卫生, 安全管理:
二、强化实验室的过程管理
    1. 重视教师课前培训工作:
    2. 语言室学生学习的管理:
    3. 加强实验队伍的管理:

(8)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概述
    (一) 研究背景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 问题提出
    (四) 研究概述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数据的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关键概念界定
    (一) 理论依据与启示
        1、课程理论与启示
        2、教学理论与启示
        3、学习理论与启示
        4、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启示
        5、创新推广理论与启示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及其启示
    (二) 本课题研究关键概念辨析
        1、信息技术
        2、教育信息化
        3、信息化教学
        4、信息化教学资源
        5、信息素养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调研与分析
    (一) 调研过程
        1、调查对象选取
        2、调查问卷的设计
        3、调查问卷发放与统计
        4、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二) 制约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原因分析
        1、教师因素
        2、学生因素
        3、学校领导因素
        4、教学环境因素
        5、教学方法与模式因素
        6、教学评价因素
        7、教材因素
        8、制度政策因素
四、提升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的解决对策与实施方案
    (一) 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学理念的革新
        1、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学理念改革的必要性
        2、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学理念的革新思路
    (二)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落实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
        1、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师面临的形势
        2、更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教师教学观念,彻底转变教师角色
        3、提升陕西高职教师信息素质和教学能力
        4、加强高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5、制订各项激励政策,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6、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 肯定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信息化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1、肯定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信息化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 完善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1、重视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2、重视信息化软件基础设施建设
        3、重视基于硬件、软件、教育信息资源基础上的校园网建设
        4、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5、学校政策方面的指导
    (五) 有效开发和建设高职教育信息资源
    (六) 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的有效整合
        1、信息技术与我省高职课程整合现状分析
        2、高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层次和思路
    (七) 将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模式信息化,并在其基础上创新
    (八)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和沟通,学习借鉴其信息化教学经验
五、研究成果应用案例
    (一)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二) 案例实施过程简介
    (三) 案例实施效果
六、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与分析
    (二) 研究不足之处与改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科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学校领导调查问卷
后记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教育传播互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新发展
    (一) 原有常规教育媒体的数字化
    (二) 移动媒体及其教育应用
    (三) 基于web2.0的新媒体及其教育应用
二、数字教育媒体的传播功能和特性分析
    (一) 数字教育媒体的信息存储与传递功能
        1.数字教育媒体信息存储与传递能力大幅提高。
        2.数字教育媒体能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传递。
        3.数字教育媒体能提供不同抽象程度的学习经验。
    (二) 数字媒体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应用
三、各种数字教育媒体的传播互补机制
    (一) 基于内容与学习者特点建立混合教育媒体系统
    (二) 建立多种媒体形态支持的共享数字资源
    (三) 使用多种媒体支持教与学的活动有效开展

四、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D]. 徐睿.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2]如何对数字化语言自主学习系统进行评价[J]. 付扬. 时代教育, 2016(07)
  • [3]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探索[J]. 赵涛涛. 实验室科学, 2015(06)
  • [4]信息技术在民族中学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库车县为例[D]. 赛里买木·尼亚孜.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8)
  • [5]数字化教室的分类及建设[J]. 郭彦,王春晖,吉淑娟,钟永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09)
  • [6]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于山东省三所高等院校的教学调查[D]. 任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7]加强语言实验室规范管理的举措[J]. 李明. 考试周刊, 2013(32)
  • [8]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张飞雁. 延安大学, 2010(05)
  • [9]利用网络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初探[J]. 刘天坤.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9(06)
  • [10]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教育传播互补机制研究[J]. 黄慕雄,刘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数字语言实验室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