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孔子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实践

语言教育:孔子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实践

一、言语教育:孔子的施教目的与教学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杨红[1](2021)在《孔子“仁学”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

郑静霞[2](2020)在《中学语文古诗词对话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诗词作为经典的汉语文学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学习中国语文最基本的材料,因而历来被选入语文教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古诗词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使命,必须确保质量。然而,据笔者调研其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就在于课堂对话不够充分,师生之间缺少高质量的交流与沟通。发端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明确写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与“对话教学”,为革新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对话教学与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对话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期改进中学古诗词教学。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以及课例分析法,试图为提高中学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寻求一种有效的对话策略,引导中学古诗词对话教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根据对话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古诗词的特点,以霍军老师的公开课《登高》为例,从对话的原则、对话的方法、对话的类型、对话的内容和对话的评价这五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话教学在古诗词教学当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同时,也对初高中古诗词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对比分析,指出了相关策略在不同教学阶段中的侧重点。全面审视对话教学,明确了对话教学的相关要素,使“对话”在古诗词教学当中的运用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有效进行古诗词教学提供方法指导,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心灵上进行沟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对话,促进“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

阮宁宁[3](2020)在《以学生为中心视野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基于改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盛行串讲的教学实际,本研究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研究思路,以人本主义哲学为理论支撑,通过梳理辨析核心概念,结合调查数据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从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尝试设计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案。绪论部分,通过整理国内外所能获得的关于“以学生为中心”视野下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文献材料,辩证分析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明晰本研究问题和构建本研究框架。第一章依次论述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深度学习方法作为本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指导。第二章通过分析问卷、访谈、课堂教学记录来揭示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发现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疲于讲授、学生乏于学习,教学方式以教师单一输送知识、不断练习强化为主导模式,很少见到热衷于文言文和独立自主学习的学生。从理论方法、角色关系、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造成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低的深层次原因。第三章将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置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域中,为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的提高和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从教学设计观念、教学运行策略、教学方案示例进行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案设计的尝试。提出了以学生主体的学习为旨归的目的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深度学习文言文文本的过程观,双向平等互动支持的师生观,立足发展、多元评价、尊重差异的评价观。形成了文言文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文言文阅读教学生成策略、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文言文的评价策略。

温欣[4](2019)在《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构 ——试论潘新和“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观》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人类必须终身培育的核心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针对目前阅读课堂教学低效、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等问题,本文对潘新和的语文阅读教学观进行了研究。潘新和教授在对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中西阅读学进行比较、对各个学科进行视界融合后,提出以涵养内涵为本,以立言和创造为终极目的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其核心是“表现与存在”。潘新和阅读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言语表现方面具有潜能,言语生命有自我生长、成熟的内在性。阅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习得文本知识,更要围绕“五大素养”激发、呵护、滋养学生的言语生命活力,养育表达素养,唤醒创造热情,为言语生命的自我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与氛围。与灌输性、工具性阅读观不同,潘新和的语文阅读教学观是在“写作与表达”本位下所建构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阅读评价、师生关系等要素。本文通过研究比较梳理总结发现,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阅读观倡导动力内发、注重养育过程、着眼长久发展、重视批判创造等新亮点,这些无疑将为我国的阅读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俞姣[5](2019)在《一位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求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把德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2018年1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教师明确师德底线,规范职业行为。教师课堂教学在伦理道德上的正当性和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师课堂教学伦理。教师课堂教学伦理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教师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包括教学责任、教学民主、教学平等、教学自由和教学关怀。实习时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教师专业伦理生长的关键时期,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水平,将直接影响其日后的教育教学生涯的发展。本文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以笔者本人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浙江省N市W小学历时一年的教学实习经历,对实习过程中教学行为与反思以及学生的互动反应进行细致的描述与呈现,力图揭示以笔者为代表的小学实习教师群体课堂教学伦理实践及其反思的实际状况。通过详细深入实践研究与分析,发现:其一,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的敏感性偏低,呈现阶段性不平衡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是:与指向自身的伦理内容相比,教师对指向学生的伦理内容的敏感性更高,且主要涉及后果意识和道德情感;授课的学生学段越高,教师课堂教学伦理的敏感性越低。其二,小学实习教师未形成正确系统的课堂教学伦理观。其核心价值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教学目标上重视整体教学效益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充分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惩罚较多,在教学评价上偏重分数而忽视学生发展,形成了既民主又权威的不稳定师生关系。其三,基于小学实习教师面临的课堂教学伦理困境具有突发性、情境性、反复性的特征,以低、中、高段为划分标准,依次列举了笔者在各个学段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典型的课堂教学伦理冲突的决策与成效。其中低段课堂教学伦理冲突集中表现在教学责任与教学关怀,中段课堂教学伦理冲突较多主要有:教学权威与教学民主、教学平等与教学责任、教学自由与教学责任,高段课堂教学伦理冲突集中表现在教学自由与教学责任。其四,小学实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伦理反思能力偏低,主要是针对个人行为错误之处的自我反思和指向将来行为准则的反思结果。笔者的教育叙事是实习教师学校教学“学、思、行”三者融合一体的完整历程,其中蕴涵的情感是真实的。基于此,笔者详细分析了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内外影响因素。内部因素而言主要有:实习教师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和个人性格。外部因素而言主要有学校、家长和社会。在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的敏感性、价值追求与决策形式、实践水平及其反思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得出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具有情境性、阶段性、综合性、矛盾性和发展性五大特点。针对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及其反思的状况,本文尝试为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新手型教师提供一些个人的启示与经验,如,提高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建立系统的教学伦理观、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曾婷凤[6](2019)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是指中小学语文教育主体需要与满足其需要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范畴,受主观因素影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认识通过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诉求表现出来。并且,一切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都是特定价值取向下的产物,因而造成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活动出现偏误的原因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出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对各种价值取向缺乏科学评价而致使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认识出了问题。因此,从价值视角认识中小学语文教育成为必要,不仅要客观认识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关系,还要推动形成正确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取向以指导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本文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演变历程出发,探索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以揭示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误,进而试图建立一套科学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以避免在各种主观倾向影响下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产生错误认识。第一章在概述中小学语文教育演进历程中发现古代中小学语文教育以儒家伦理教化为取向,现代中小学语文教育受制于政局多变的时代环境而长期以政治思想为取向,发展到当代中小学语文教育时则出现了注重科学理性的工具主义取向和强调人文素养的人文性取向。第二章分析出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偏误背后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偏误具体反映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小学语文研究这三个活动领域,也分别体现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目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和中小学语文教育方法这三个方面。而造成中小学语文教育目的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主流意识形态干扰、只有教学实践而无课程意识以及语文教育活动一贯凭借直觉推动而非依靠科学理论推进;导致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出现偏误的关键原因在于长期脱离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是什么”经常由行政职权来决定;致使中小学语文教育方法出现偏误的原因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方法论体系缺失,一切中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展开完全只是为了应对语文教育实践之需而从无科学的方法论证之举。第三章建立中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以达到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分别通过中小学语文研究评价标准、中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标准和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来确保对中小学语文研究领域、中小学语文课程领域和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最终以正确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取向推动中小学语文教育各个活动领域的发展。

孙海涛[7](2019)在《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理念落后和学生写作内驱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致使写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灾区。为更新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笔者发现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理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笔者通过检索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现阶段写作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发现写作教学的两端都存在问题,即教师写作教学理念落后与学生写作内驱力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从写作教学的本体论、发展论和实践论三个方面回答了新时期“何谓写作”、“为何写作”、“怎样写作”的问题。本篇论文的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原理论,即对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存在论进行阐释并与传统写作教学进行区别,突出强调潘新和写作教学原理论所倡导的非功利性和超越现实性写作,以及对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评价,一方面肯定了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对写作本位教学观提出了质疑;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即潘新和写作教学观中的教学理念、写作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改方式对当下写作教学值得借鉴之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即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写作教学策略,通过写作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内驱力。

滕士涛[8](2017)在《传统儒家“乐教”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文中指出先秦儒家倡导的"乐教"是较为健全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教育主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教育目的等从根本上讲都是一种快乐教育,这对当代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还要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教并善于从教,在快乐轻松的教育实施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与职业满足,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乐教"与"乐学"相辅相成。

蔡惠君[9](2017)在《立人为本 立言为魂 ——黄玉峰语文教育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玉峰崇尚的是“立人”教育,认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人的确证,因此教师应当具有自主精神,从“重分数”向“重人格”实现教育转向。黄玉峰将“立人”的理念渗透在“大语文”教学观: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在生活的“大活水”中养育学生的“言语生命”。这是借语文教育独有的“立言”功能,达成教育“立人”的目标。因此,他的阅读教学观本质上是在为“立言”奠基:重视大量积累和经典阅读以为“言语生命”培根;倡导以独立意识处理教材,并从对教材大胆进行“增”与“删”、为课堂引入优质资源、立足于培育“思想者”三方面加以实施;不以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来规约课堂,主要是基于文本特性开展教学,在学生的自我领悟中达成教学目的,经常对文本开展批判性阅读;借读后感、模仿写作连接读写的桥梁。而他的写作教学观本质上是在培育“立言者”:重视写作内在动力的激发,强调教师个体“言语生命”对学生的“召唤”;尊重学生的言语个性,从思想与形式放开对学生的写作束缚;倡导论文写作,引领学生攀登“言语生命”的高峰;通过各种平台使学生的作品得以流通、发表。黄玉峰是个“学者型教师”,研究目的就是从他身上抽象出共性的可供语文教师提升素养的路径,主要有:坚持做学问和保持个人操守、养护学生的言语生命、热爱每一个学生。

仝璐鑫[10](2017)在《儒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宁夏固原市某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儒家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越来越受到中外教育者的关注。儒家教育思想从孔子首创,后经历代儒学大家传承、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独特完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占据教育的主流位置。儒家教育思想丰富的人文性、人文关怀,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对现代的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性。笔者在固原市某小学实习时,发现小学语文老师对儒家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认识较为浮浅,应用更不娴熟。便留心阅读整理儒家教育思想,深入访谈、设计问卷,按照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和师生关系五个方面对儒家教育思想进行分类,结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地观察调研,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认为“存其心、养其性”束之高阁;“当仁不让于师”心有顾虑;“温故知新”停在口头;“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流于形式;“仁者爱人”难以和谐互动。针对这些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结合对现代教学影响重大的儒家教育思想内容,促进儒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观;志存高远、长善救失的学生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观;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的学习观;仁者爱人的和谐师生观的策略。

二、言语教育:孔子的施教目的与教学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言语教育:孔子的施教目的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2)中学语文古诗词对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对话教学的研究
        1.3.2 古诗词对话教学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对话教学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对话
        2.1.2 对话教学
        2.1.3 古诗词对话教学
    2.2 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对话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2.2.2 对话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2.3 对话教学的特点分析
        2.3.1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人文性
        2.3.2 过程为主,结果开放——过程性
        2.3.3 以问促答,以答促问——生成性
        2.3.4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层次性
    2.4 对话教学的意义分析
        2.4.1 营造和谐氛围,增添课堂活力
        2.4.2 关注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2.4.3 注重启发思考,形成独立思想
        2.4.4 强调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3.古诗词对话教学的运用标准和目标期待
    3.1 古诗词对话教学的运用标准
        3.1.1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是基于言语的教育
        3.1.2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是基于思维的教育
        3.1.3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是基于体验的教育
        3.1.4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是基于情感的教育
    3.2 古诗词对话教学的目标期待
        3.2.1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3.2.2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文字功力
        3.2.3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3.2.4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4.古诗词对话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古诗词对话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方法与内容
        4.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古诗词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对话的过程流于形式
        4.2.2 对话的内容不够深入
        4.2.3 对话的主体不够平等
    4.3 古诗词对话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4.3.1 教师的对话水平不高
        4.3.2 学生的自我定位不清
        4.3.3 实施的客观条件不足
5.古诗词对话教学的运用策略分析——以霍军教学《登高》为例
    5.1 把握对话原则,提高对话水平
        5.1.1 对话要有宽度——拓展诗词内容
        5.1.2 对话要有深度——挖掘诗词内涵
        5.1.3 对话要有厚度——承载诗词精神
        5.1.4 对话要有温度——体现人文情怀
    5.2 探索对话方法,注重学生主体
        5.2.1 生本对话——通过文本,发现诗词问题
        5.2.2 师生对话——通过引导,探索诗词问题
        5.2.3 生生对话——通过讨论,解决诗词问题
        5.2.4 自我对话——通过梳理,总结诗词问题
    5.3 了解对话类型,重视对话质量
        5.3.1 问答型对话——以问促答,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5.3.2 理解型对话——精思熟虑,建立学生与文本的联系
        5.3.3 启发型对话——以小见大,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内化
        5.3.4 反思型对话——举一反三,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5.4 明确对话内容,形成知识系统
        5.4.1 诗词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世
        5.4.2 诗词的基础知识——字词句读
        5.4.3 诗词的核心知识——景意情理
        5.4.4 诗词的关联知识——群文阅读
    5.5 进行对话评价,定位学习方向
        5.5.1 学生提高了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5.5.2 学生达成了古诗词的学习目标
        5.5.3 学生形成了古诗词的学习思维
        5.5.4 学生内化了古诗词的人文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书籍类
    二、期刊类
    三、博硕士论文类
    四、标准类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以学生为中心视野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件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设计
第一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界定支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基础
    第一节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 建构主义教学观
    第三节 深度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貌合神离: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滞后的教学实际
    第二节 缘木求鱼:重“言”轻“文”的教学内容
    第三节 独尊讲授: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
    第四节 角色失衡:“控制与服从”的课堂互动
    第五节 两个误区:重复机械练习和无差别反馈指导
    第六节 反求诸己:高中生文言文阅读学习的困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声玉振:以学生为中心视野下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节 “以学生为中心”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观念
    第二节 “以学生为中心”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运行的策略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动机、方法与策略问卷调查数据一览表
    附录4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动机、方法与策略访谈提纲
    附录5 文言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互动教师决策模型
    附录6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预习导学案
    附录7 《学生学习反思表》和《教师学习反思表》示例
    附录8 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调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构 ——试论潘新和“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表现—存在论”语文阅读教学观概述
    第一节 “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理念
    第二节 “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内容
    第三节 “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方法
第二章 “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观学理背景
    第一节 语文性质之辩
    第二节 工具论语文教学范式反思
    第三节 对古今阅读教学观念的梳理与扬弃
    第四节 动力学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引入
    第五节 中西诗学、存在主义哲学启发
    第六节 后现代教学观影响
第三章 “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观比较性评析
    第一节 与古代“立言”不朽论比较
    第二节 与儒家“以读AI写作”、“述而不作”观比较
    第三节 与科举时期“为写择读”之比较
    第四节 与民国语文学家“应付生活观”之比
    第五节 与王尚文、李海林“语感论”比较
    第六节 与潘涌“指向表达”的“语用”阅读观比较
第四章 “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观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阅读教学渗透辩论为主的口语交际教学
    第二节 言语生命互动消解传统强势教师
    第三节 鼓励文本“误读”、“审丑”创造个人言语
    第四节 改善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一位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伦理提出新要求
        2.实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伦理的发展对其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实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伦理现状不容乐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实习教师
        2.教学伦理
        3.课堂教学伦理实践
        4.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对教师教学伦理的研究
        2.国内关于对教师教学伦理的研究
        3.教师教学伦理研究的研究评述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实习学校及指导教师的选择
    (三)叙事研究维度的确定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
二、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叙事分析
    (一)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的敏感性
        1.指向教师自身的伦理内容的敏感性
        2.指向学生的伦理内容的敏感性
        3.阶段性变化的特点
    (二)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观
        1.在核心价值上,以学生为中心
        2.在教学目标上,重视整体教学效益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充分发展
        3.在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惩罚较多
        4.在教学评价上,偏重分数而忽视学生发展
        5.在师生关系上,既民主又权威
    (三)实习教师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伦理冲突的决策与成效
        1.低段课堂教学伦理冲突的决策与成效
        2.中段课堂教学伦理冲突的决策与成效
        3.高段课堂教学伦理冲突的决策与成效
    (四)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反思
        1.针对个人行为错误之处的自我反思
        2.指向将来行为准则的反思结果
三、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影响因素与运作特点
    (一)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影响因素
        1.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内部因素
        2.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的外部因素
    (二)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运作特点
        1.情境性
        2.阶段性
        3.综合性
        4.矛盾性
        5.发展性
四、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启示与经验
    (一)提高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
        1.重视教学伦理案例剖析
        2.创设学校的隐形德育文化
    (二)形成正确系统的教学伦理观
        1.建立完善的伦理规范
        2.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境界
    (三)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1.制定并执行人性化课堂管理制度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提高教师课堂管理反思的能力
    (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1.开展开放的师生对话
        2.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D小学作息时间表
    附录2 :D小学部分班级、教师课程表
    附录3 :部分学生被罚抄写的字条与保证书
    附录4 :我的部分课程的《教学设计》
    附录5 :我的部分《听课记录》
    附录6 :我的部分会议记录
    附录7 :203 班母亲节贺卡作品
    附录8 :部分微信沟通片段
    附录9 :部分QQ沟通片段
    附录10 :部分学生送我的礼物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小学语文教育演变历程概述
    第一节 古代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演变历程
        一、自发的语文教育活动阶段
        二、专门的学校语文教育形成
        三、科举制施行后的语文教育
    第二节 现代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演变历程
        一、语文教育正式独立设科
        二、迈进语文课程标准时代
        三、建国三十年的曲折前行
    第三节 当代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状况
        一、急速发展的语文教育
        二、遭遇世纪末的大批判
        三、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
    小结
第二章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中小学语文教育目的的偏误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偏误
        二、中小学语文课程目的的偏误
        三、中小学语文研究目的的偏误
    第二节 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偏误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偏误
        二、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偏误
        三、中小学语文研究内容的偏误
    第三节 中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的偏误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偏误
        二、中小学语文课程方法的偏误
        三、中小学语文研究方法的偏误
    小结
第三章 中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
    第一节 中小学语文研究评价标准
        一、中小学语文研究过程评价标准
        二、中小学语文研究结果评价标准
    第二节 中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标准
        一、中小学语文课程开发评价标准
        二、中小学语文课程实施评价标准
    第三节 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中小学语文课外学习评价标准
    小结
余论
附:中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一)认知重构
        (二)实践指导
        三、选题意义
        (一)合理的知识传授
        (二)符合学情的活动探究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写作教学史的研究
        二、写作教学理论研究
        三、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四、写作教学评价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检索法
        2.比较分析法
        3.观察法
第一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概述
    第一节 言语生命动力学
        一、“立言”不朽说
        二、寓于存在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语文表现存在论
        一、表现本位的实质
        二、“我写故我在”的写作动机
    第三节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与传统写作教学观的区别
        一、“功利性”与“诗意性”
        二、“模仿”与“创造”
    第四节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评价
        一、超越现实的非功利性写作
        二、写作情意的追溯与重构
        三、写作本位理念的质疑
第二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贴近生命意识的教学理念
        一、贴近生活的写作
        二、贴近心灵的写作
    第二节 “立人”的写作目的
        一、言语人格的习得
        二、言语生命的实现
    第三节 “隐性”的教学内容
        一、学生言语素养的“养成”性
        二、教师言语生命的“表率”性
    第四节 “无”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贵“无”
        二、教学尚“有”
    第五节 多维的写作评改
        一、评改主体多元化
        二、评改方式多样化
第三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活动中的“教”
        一、教学的实施:突破教案的枷锁
        二、教学的延续:课后的反思与追思
    第二节 学生:写作教学活动中的“学”
        一、写作学习的阶段目标
        二、写作学习的持久动力
    第三节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实施建议
        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以学生写作基础为依托
        三、以师生言语共建为纽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传统儒家“乐教”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乐教”“四科”的主旨教育
二、“乐教”“学问”的态度教育
三、“乐教”“喻范”的方法教育
四、“乐教”“修己”的隐喻教育
五、“乐教”思想的当代教育启示

(9)立人为本 立言为魂 ——黄玉峰语文教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真语文”大讨论与教师专业化问题
        二、黄玉峰的影响力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一、黄玉峰自我总结
        二、学界的研究现状
        三、黄玉峰研究的空间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理论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观察法
        五、比较法
第一章 语文教育理念:“立人”与“立言”
    第一节 “人”的确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第二节 教育使命:还原真正的“人”
        一、教师的“不随”精神
        二、培育学生的能力与人格
    第三节 “大语文”观:涵养人文底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为“立言”莫基的阅读教学观
    第一节 回归经典阅读:“还我琅琅书声”
    第二节 超越课本:“我即教材”
        一、大胆增删的教材观
        二、为课堂引入优质资源
        三、立足于培育“思想者”
    第三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一、回归学生“自悟”的基点
        二、文本特性是教学法之“魂”
        三、批判性阅读:从膜拜文本向客观审视转换
    第四节 “读”的终极指向是“写”
        一、读后感:搭建读写的桥梁
        二、模仿写作:让阅读为写作初阶服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指向“立言”的写作教学观
    第一节 召唤“潜开启”的言语生命
        一、多管齐下触碰心灵的情思
        二、师生言语生命的相互激活
    第二节 “写要轻松”:给言语表现松绑
    第三节 论文写作:引领“立言”
    第四节 作品发表:让生命之作广为流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玉峰对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的启示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命根”:学问与操守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养护言语生命
    第三节 教学相长的前提:热爱所有学生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儒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宁夏固原市某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弘扬儒家先进教育理念的需要
        (二)实现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三)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处理
    四、文献综述
        (一)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
        (二)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
        (三)儒家教育思想对学科教学的启示
        (四)儒家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第二章 儒家教育思想简述
    一、概念界定
        (一)儒家思想
        (二)儒家教育思想
    二、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简述
        (一)教师观
        (二)学生观
        (三)学习观
        (四)教学观
        (五)师生关系
第三章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儒家教育思想应用现状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存其心、养其性”束之高阁
        (二)“当仁不让于师”心有顾虑
        (三)“温故知新”停在口头
        (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流于形式
        (五)“仁者爱人”难以和谐互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儒家教育思想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二)学校方面
        (三)教师方面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儒家教育思想应用策略研究
    一、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观
        (一)树立教师威信
        (二)持身自正,为人师表
        (三)自我教育,充实自身
    二、树立志存高远、长善救失的学生观
        (一)正确认识学生
        (二)正确认识学生所犯错误
    三、构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观
        (一)积极备课,把儒家教育思想和上课内容有机结合
        (二)循序渐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三)把握时机,做好课后工作
    四、培养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习观
        (一)课外阅读出实招
        (二)追根溯源求甚解
        (三)课堂练习需慎思
        (四)共同研讨寻学法
        (五)晨规晚思需笃行
    五、建立仁者爱人的师生观
        (一)爱生尊师
        (二)教学相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言语教育:孔子的施教目的与教学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孔子“仁学”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研究[D]. 杨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1
  • [2]中学语文古诗词对话教学研究[D]. 郑静霞.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3]以学生为中心视野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D]. 阮宁宁.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构 ——试论潘新和“表现-存在论”阅读教学观[D]. 温欣.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一位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伦理实践的叙事研究[D]. 俞姣.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中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研究[D]. 曾婷凤. 三峡大学, 2019(04)
  • [7]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研究[D]. 孙海涛.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8]传统儒家“乐教”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J]. 滕士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16)
  • [9]立人为本 立言为魂 ——黄玉峰语文教育观研究[D]. 蔡惠君. 福建师范大学, 2017(12)
  • [10]儒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宁夏固原市某小学为例[D]. 仝璐鑫. 宁夏师范学院, 2017(08)

标签:;  ;  ;  

语言教育:孔子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