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饮片质量保障临床疗效——对某地区中药评价的反思

提高饮片质量保障临床疗效——对某地区中药评价的反思

一、提高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对某地区中药展评的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张伯杨[1](2021)在《采用循证方法科学评估某院神经内科专科基本用药目录与疾病谱相符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分两个章节概述了硕士期间研究的工作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某院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谱及其分类,第二章对某院神经内科用药进行了循证评估,此外,还对基于循证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目的(1)对某院神经内科在用药品目录结合疾病谱进行循证评估。(2)针对某院神经内科疾病谱给出循证用药遴选总目录和推荐用药目录,为下一步紧密型医共体建立统一药品目录提供选药的科学依据。(3)评估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和药品供应目录的相符性,并得出神经内科专科基本药物目录的选用合理性和可及性。(4)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1)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某院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谱。(2)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方法对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进行分类。(3)对某院现有相关药品目录进行分析、整理和评价(4)根据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谱查询相关循证。(5)对疾病谱和药品目录的相符性进行评估(按照证据级别分类)。(6)评价某院住院患者神经内科疾病谱和现行药品供应目录的相符性,并得出神经内科专科基本药物目录的可及性和短缺药品目录。结果(1)某院2019年全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028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中前三位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偏头痛,此三种疾病占疾病总例数的71.52%;(2)疾病谱循证推荐神经内科专科一线用药药品92种,其中推荐频次大于2的药品有17种,神经内科在用药品16种,疾病谱推荐药品短缺1种,神经内科一线推荐药品使用相符率为94.1%;疾病谱循证推荐神经内科专科二线用药药品78种,其中推荐频次大于2的药品有13种,神经内科在用药品10种,疾病谱推荐药品短缺3种,疾病谱推荐和在用品种相符率76.9%;某院神经内科在用品种78种,但疾病谱未推荐的在用药品有7种;(3)某院神经内科与循证一、二线药物推荐相符性较高,在用目录除部分进口药外,多数为国家基本目录用药,基本保证了神经内科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但由于临床疾病诊断的某些不合理性,部分疾病临床医生未严格按照相关循证指南进行合理用药。结论在某院常见疾病院内在用药物与循证依据所列举的一、二线用药相符性有所差异,其中多数为国家基本目录用药,基本保证了神经内科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部分疾病由于临床医师诊断不严谨,缺乏合理性,用药合理性有待商榷。随着各学科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循证医学的证据在不断完善前提正确运用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下,为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撰写奠定了基础,更规范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节约医疗成本,促进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

冯思琪[2](2021)在《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医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先天不足和竞争不对称原因,大多数中医医院以西补中求发展,淡化特色求生存,照搬综合性医院的管理模式,中医医院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以医疗质量三级结构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和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为理论依据,研究中医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改善中医医院内部管理难题,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界定医疗质量管理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国内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再通过政策研究了解有关医院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评审标准和医疗质量管理法规等政策文件;接下来,选取M三甲中医医院作为案例,通过研究分析该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效果,总结分析该院值得借鉴学习的管理经验,并找出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问卷调研法对湖北省11家不同级别中医医院进行调研,了解这些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吸收、运用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和中医医疗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医疗质量管理、中医医院管理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中医特色,构建一套科学全面、适合中医医院内部日常管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考评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5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内包含若干规范和要求,而且每个子体系都具有中医元素和中医特点,从而形成立体网状式全面科学、具有中医特色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论:医疗质量管理是通过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就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目前中医医院照搬综合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医医院西医化运行,中医特色优势不明显,导致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减弱,中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健全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中医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方法。一套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制度、医疗质量监督控制机制、医疗质量考评评价方案以及医疗质量支撑保障措施。本文在立论分析过程中,力求探索和寻求解决中医医院的实际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医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期望能够为中医医院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依据。

刘嘉楠[3](2021)在《药占比与医疗费用控制的关系及其调控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鉴于我国医疗费用尤其是药品费用长期不合理增长的现实,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6月发布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重(不包括中药饮片,下文简称“药占比”)做出明确要求,即力争在2017年将医院药品收入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以此达到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患者用药经济负担的目的。自2012年起,原浙江省卫计委组织实施阳光用药工程,各县级卫生医院须按照要求上报每一季度药品收入占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门诊和住院病人均次医疗费用及药品费用等至少9项指标,并在医院官网或者别的官方渠道对外进行公示。基于数据可获得性,文章以浙江省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药占比管控政策实施后,患者均次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的变化、药占比的变化情况和变动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药占比管控对医疗费用以及药品费用所带来的影响,探究药占比管制的作用机制与原理,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即判断药占比管制是否真正起到了控制药品费用尤其是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目标。最后,文章基于评估结果,同时结合其他地区医疗费用控制经验,进一步评价药占比和医疗费用控制的关系,并为我国未来医疗费用控制政策建言献策。首先,文章从内涵和测度角度出发,在明晰药占比定义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药占比的因素及其实现管控的基本手段,同时结合我国医疗费用控制公共政策目标,进一步构建药占比与医疗费用控制的理论模型,分析药占比与医疗费用控制的内在机理及联系,从理论层面研究药占比管控在医疗费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对比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在药占比管控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的前提下,采取双重差分模型对描述性统计结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尽管政策实施后药占比呈现显着的下降趋势,但实证结果表明药占比管控对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并未起到降低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对政策前后医疗费用结构进行剖析,证明了药占比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除药品费用外其他费用的上涨,药占比作为一个相对指标,对于医疗费用管控的影响有限,需要更为精细化的配套措施进行管理。接着,文章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在介绍其医疗费用控制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总结其管控措施的特点以及其中可以运用至我国的相关举措: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在控费中的作用,真正将医药分开做到实处。最后,基于上文分析,文章从供需角度对我国当前医疗费用控制政策进行了梳理,并通过收集、整理、归纳我国中文数据库中有关医疗费用控制及其相关文献,构建政策选择策略工具包,为下一步规制改革的优先策略选择提供指引,同时,分政府部门、医保部门、医疗机构、患者和企业五个角度,就医疗费用控制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措施。

刘琳[4](2020)在《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的重大药害事件频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药品安全正处在严峻的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有必要加强和改进药品安全监管能力。西方国家从上世纪初就开始对药品及其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其针对某项具体监管方案或某项具体药害事件进行评价的较多,而从整体上对于药品安全事故的实质以及监管体制运行的内在机制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理论家开始关注药品安全监管问题,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尚有不足,实证研究更是比较匮乏。基于此,本文在剖析当前我国药品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提出促进药品产业健康发展与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共同目标,借助风险社会治理理论,对药品产业及监管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内在机理进行探究,进而从体制、机制、法制的层面对药品安全监管的路径进行探讨,最终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药品安全监管的基础理论。何谓“药品安全”?与其说是基于“安全”来界定内涵,不如说是围绕安全问题的根源——“风险”来诠释定义,即如何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将药品风险降低至人们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可见,药品安全监管不仅包含许可、审批、退出、价格等经济性监管机制,还包括产品标准、质量、安全、权益保障等社会性监管机制。有效的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内涵是有关药品安全监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其外延还包括明确的监管主体、科学的职权划分,以及良好的监管环境。基于此,笔者从药害典型事件、政府监测与检查数据、消费者认知三个层面,对药品安全态势开展实证考察,并得出药品市场需求和供给水平总体偏低,“大产业—弱监管”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多元药品安全风险交织并存的结论。第二章是药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药品安全问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并非单一的法律问题。因此,研究药品安全问题应综合运用跨学科的方法与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观察。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药品安全具有负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药品安全问题无法根治的原因在于利益的内在驱动,找准药品市场中各方利益均衡点并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提升才是药品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官僚制、新公共理论和治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药品安全治理组织体系构建模型,当前我国以官僚制为基础的药品安全治理组织结构正在向协调治理、整合治理、多中心治理发展,并着力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风险治理闭环。从法学角度来看,药品安全治理带有明显的经济法属性,既涉及到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不同企业内部之间的秩序调整,这提示了我们如何在尊重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有限度地进行国家干预,同时激发社会参与活力,以确保社会整体利益的有效提升。第三章是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就监管法律制度的静态框架而言,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建立的是“以中央为主导,以地方为基础,省级以上单设药监,省级以下综合监管的分级管理体制”。监管权的配置呈现“统一、权威、高效”的新特征,同时面临着协调性不足、专业性弱化的可能。与此同时,国家逐步建立起以《药品管理法》为核心的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但基于法律的不完备性,立法层次不够高、部分概念不够明晰、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责任体系不够健全等难题仍待解决。就监管法律制度的动态运行而言,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执行、适用、遵守和社会监督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国家越来越重视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并更多地从风险治理角度来重新审视药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风险控制问题。具体到监管政策层面,中国初步具备了药品风险识别能力,建立起了较为科学的药品风险评估体系,基本建立起了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制,促进了药品风险信息的公开化。但由于中国医药产业规模较大,多小散乱的局面多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领域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四章是国外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美国、欧盟、英国、德国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地区)代表,已构建起较为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成熟的监管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从纵向事权划分来看,日本、英国属于单一制国家,药品监管由中央专属行使;德国、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药品实行联合监管。从横向事权划分来看,美国、日本等国家药品监管表现为一元制模式,即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的全过程、全环节监管;而英国、德国等国家药品监管则表现为多元制模式,除了药品监管部门以外,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作为重要补充,共同参与对药品行业的监管。这对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我国现有监管机构的纵向设置更接近于双轨制,如何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职能,建立相应沟通协调机制,成为今后的改革方向;同时,现有的监管机构横向安排是属于多元制的模式,今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根据政府间横向事权和职能,科学调整机构设置,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对健康产品进行统一市场监管。第五章是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变革。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重塑,首要是厘清监管机构的设置及监管权的配置。在借鉴各地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之上,有必要树立统一市场监管理念,精简政府机构,理顺上下关系,打破“职责同构”。并且,科学设置部门内和部门间职责和事权,保证监管的公正性和相对独立性。在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动态运行中,首先,科学立法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法过程中既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又要重视发挥立法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其次,严格执法是关键。这就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建立健全事前预警制度、事中处置制度和事后应急制度,尽最大可能减少与药品相关风险。再次,公正司法是防线。这就要求在司法过程中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对施害者分施以惩罚,同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对受害者实现救济。最后,全民守法是基础。这就要求建立风险交流机制,为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协作、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共治体系奠定基础。最后一章是结语。目前,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如果将药品安全监管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宏观背景下,放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中观环境下,放在多元微观主体的复杂诉求中,不难发现,计划时代遗留的“运动式”行政管理风格难以适应市场时代医药企业的百花齐放;药品生产经营与使用环节的“错位”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目标的实现构成挑战;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冲突、药品供需方的利益分歧,并非药监部门的单一职权本身能够解决的。因此,要实现改革与法治的同步,建立有限、有效、有为的法治政府,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环境中对监管权限及监管制度进行综合考量。进一步,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更大的政治担当,加快构建统一权威的药品监管体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一是构建横向集中、纵向一致的监管体制。在纵向事权划分上,强化药品安全的中央集中监管力量,为药品安全的地方属地监管指引方向、开辟道路;落实药品安全的地方属地监管责任,让药品安全统一监管的政策在地方上生根开花。在横向事权划分上,按照“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实行统一监管,既体现执法的协调性,又保证高风险环节的专业化。二是构建效率和安全相平衡的监管法制。加强药品安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法,及时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做到科学立法;设置权力清单,做到严格执法;保障合法权益,做到公正司法;加强诚信建设,实现全民守法。三是构建风险管理全覆盖的运行机制。这就需要以风险治理理念为指引,实现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处理好风险预警、风险干预与风险分担的关系,以及处理好风险交流与社会共治的关系。

郑昕[5](2020)在《北京市中医类医院不同级别医生中医疗法使用情况研究》文中提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且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深受百姓喜爱,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尽管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医传统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并不充分。因此根据中医疗法的特点深入研究其实践中的使用规律,可为探索适合中医发展的政策环境提供线索。中医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它们在应用中各有特点。例如药物疗法中,中药饮片针对性更强,但往往口感不佳,服用不便,且对于中医师的辩证论治能力要求更高;而中成药适应症范围广、使用方便;非药物疗法中,针灸疗法对治疗环境要求相对其他方法更高,且往往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推拿按摩治疗比较费时费力等。在临床实践中,除其本身特点外,中医疗法的使用还会受其他多种因素如疾病种类、就诊科室、患者接受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规律。本研究将利用北京市医改监测上报平台数据,重点探讨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和推拿按摩等几种主要中医疗法在不同门诊级别医生间的使用差异,并试图发现其呈现的规律和可能原因。研究目的:利用北京市39家中医类医院2018年1月份-12月份门诊量及门诊各类收入数据,通过建立恰当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级别门诊服务量对各中医疗法收入的边际贡献大小,据此从费用的角度分别推断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四种中医疗法在不同门诊级别医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差异,并通过查阅文献及访谈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不同门诊级别医生、不同中医疗法的特征及差异。研究方法:(1)通过建立恰当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北京市2018年医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选取其中北京市39家中医类医院2018年1月份-12月份门诊量及门诊各类收入情况。并对可能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收入,解释变量为不同级别门诊量。通过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分析不同门诊级别医生在提供诊疗服务时对几种主要中医治疗方法的使用情况。(2)专家访谈。结合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文献研究所得信息,设计访谈提纲,选取不同中医类医院中的6名中医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中包括2名主治中医师(普通门诊),2名副主任中医师(副主任医师门诊),2名主任中医师(主任医师门诊/知名专家门诊),以此了解其在门诊服务中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分别以中药饮片收入、中成药收入、针灸治疗收入作为因变量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模型1至模型3;以按摩推拿治疗收入作为因变量建立随机效应模型,模型4。回归结果显示,在模型1中,普通号门诊量x1、副主任医师门诊量x2、主任医师门诊量x3、知名专家门诊量x4的系数分别为131.66、130.96、781.40、383.56;模型2中四个自变量的系数分别为82.06、281.29、-205.85、-2.75;模型3中四个自变量的系数分别为30.46、-36.44、-14.46、52.35;模型4中四个自变量的系数分别为9.63、27.93、-25.72、-21.64。回归结果显示,医院门诊诊疗服务中对于中药饮片的使用,相对高级别的门诊提供较多;对于中成药的使用,呈现的趋势与中药饮片相反,相对低级别的门诊提供较多;对于针灸治疗的使用,知名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提供较多,呈现一个U型趋势;对于按摩推拿治疗的使用,主要由相对低级别的门诊提供。研究结论:(1)中医诊疗水平更多依靠资历的增长与经验的积累,患者在寻求中医类诊疗的过程中,更愿意选择经验比较丰富、从医时间长的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就诊,对于年轻中医师信任度缺失。(2)在用药方面,相对高职称的中医师随着资历和经验的增长,对于中医遣方用药的能力较强,且面对的患者群体病情往往相对复杂,在诊疗中往往会更多地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而相对低职称和资历的中医师面临的患者群体病情往往也相对单一,更多地使用适应症范围广、疗效确切及副作用小的中成药。(3)对于针灸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两种中医非药物诊疗手段。在针灸治疗中,取穴技巧及针药并用能力对于医师水平要求较高,患者倾向于寻求经验丰富的高级别门诊,但针灸治疗针对的常见病多为慢性病,往往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治疗,较高级别门诊的排班频次与针灸持续治疗的特性往往不相符,而低级别门诊排班规律且频繁的特性恰好符合。按摩推拿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不管是学科地位还是在医院门诊中的地位都较低,科研和临床发展受限,且按摩推拿技术手段费时与费力等特性,造成了高水平高级别学者与医师的紧缺。政策建议:根据以上结论,建议挖掘中医本质;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重视中医非药物疗法,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生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提高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使用,突出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为百姓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付高爽[6](2020)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的负担。缺血性中风是中风病最常见的类型,在中国占中风病的69.6%~70.8%。WHO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在中国,缺血性中风对健康寿命损失年(YLDs)的贡献居于首位。因此,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尤为重要。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病具有丰富的经验,中药注射液作为中成药的一种剂型,使用方便,疗效确切,随着制剂工艺的改良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受到临床医师的欢迎。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用中药注射剂,在各级医疗机构和院前抢救环节广泛使用,然而许多情况并非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方证”的对应关系用药,不符合中成药的用药原则。并且通过临床工作观察和相关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的疗效存在差异,其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若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明确醒脑静注射液的适应证候与不适应证候,并且以确切的症状组合表达出来,则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筛选适应人群,从而加强临床用药的针对性,提高用药疗效。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现代医学及中医症状为表现,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的一种概念,是指在某种疾病的某个阶段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的一组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组合,这些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相关且同时发生共同影响着药物疗效,以指导中成药临床的合理运用,既包括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药,也包括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用药。明确中成药的临床适应症状群,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分析醒脑静注射液针对缺血性中风的适应证候,包括适合用药的情况与不适合用药的情况。探讨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模式,为其他中成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共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筛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与不适应症状。咨询专家条目是否为醒脑静注射液的适应症状或不适应症状,并对适应症状条目采用Likert分级法进行评价,同时设置开放性问题请专家对条目内容进行补充。以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评价适应症状条目的重要性,以“界值法”筛选出最终条目。以“过半率”筛选出不适应症状条目,即认为条目存在时不适用醒脑静注射液的专家数超过50%时,对条目予以保留。第二部分为回顾性病历分析,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住院记录作为研究资料,基于德尔菲法的结果采集信息,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以临床疗效为标准,分析适应症状群。根据疗效标准将病例分为“有效”与“无效”两组,首先通过卡方检验筛选出对用药疗效有影响的指标。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临床适应症状群相关的指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利用决策树模型构建用药疗效的预测模型,分析临床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将二元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进行了 3轮,其中适应症状部分进行了 3轮咨询,不适应症状部分进行了 2轮咨询。最终筛选出40个适应症状条目,31个不适应症状条目,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合并疾病、理化检查等方面内容。以治疗是否有效为标准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于醒脑静注射液疗效起正向影响的指标有:红舌(OR=1.772;95%CI:1.101-2.853)、滑脉(OR=1.844;95%CI:1.239-2.743);对醒脑静注射液疗效起负向影响的指标有:神疲(OR=0.511;95%CI:0.311-0.840)、面色萎黄(OR=0.544;95%CI:0.318-0.929)、少苔(OR=0.410;95%CI:0.176-0.954)。根据回归系数建立用药疗效的预测模型,用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利用C5.0决策树和C&RT决策树构建了疗效预测模型,C5.0决策树引入了少苔、神疲、C-反应蛋白升高、细脉、滑脉、言语謇涩或不语作为预测指标,生成了 7项规则。C&RT决策树引入了弱脉、黄苔、少苔、困倦思睡、C-反应蛋白升高、口苦、痴呆、细脉、反应迟钝、红舌作为预测指标,生成了 8项规则。但是二者与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准确率低,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过拟合情况,最终未予以采纳。结论1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具备以下特征:红舌、滑脉。2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不适用有以下特征的人群:神疲、面色萎黄、少苔。3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痰热证。4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不适应的证候为:气虚证、阴虚证、气阴两虚证。

唐禄俊[7](2020)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上至人们的精神世界,下至具体的药方器具。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对中医药人才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展开了研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有以下几个要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探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典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第一章梳理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仁”的内涵是天道为仁、医为仁术、慈悯万物、医不嗜利,“和”是天人和合、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调和疾病,“精”是医术之根,“诚”是医品之本。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意涵是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第一步。第二章讨论了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有密切关系的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中医的理想人格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塑造的。古代医家的从医动机是多样的、复合的,可归纳为:口实之需、追名逐利、举业而医、传承家学、疗养君亲、保身逸志、格物致知、修德济世。古代中医的行医境界有三个等级,分别是理想之境、中上之境、不足之境。综合来看,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可谓“大医”“良医”“上医”,典型人物可推孙思邈。第三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探讨。第一节以问卷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公众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3732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众最认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表述是“仁和精诚”,其次为“阴阳中和”和“医道自然”;大众最认可的三个中医药文化符号是依次是太极图、针灸铜人像、杏林;大众最喜欢三个中医药品牌符号依次为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平均分是59.72分;虽然人们对中医药了解水平自我评分不高,但是对中医药的未来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对中医药未来的信心评分的平均分是76.96分。第二节分析了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精神”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最新诠释,此精神不仅是国医大师群体的个性精神,更是中医药行业的精神。以《人民日报》“走近国医大师”系列为基础,使用人格心理学研究以词汇学为基础的思想与方法,提出国医大师精神为涵盖了大家与我、人与我、我的三层次结构,最终提炼“国医大师精神”为仁爱承新、和善谦诚、严研静廉。中医药技术可有高下之别,精神却可人人秉持、代代承传。因此,弘扬“国医大师精神”对于中医药人塑造中医的完美人格,促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增加文化自信,改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是关于中医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全国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重要实践地。为了解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在全国中医医院的践行现状,本文以网络调查的方式查询了 477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门户网站,结果发现有54家医院将“仁、和、精、诚”四字直接作为院训或医院精神或医院价值观等,至少直接使用“仁、和、精、诚”一字的中医院比例达到了 82.22%。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点思考:完善门户网站,突出医院精神文化;全方位把握“仁、和、精、诚”四个维度,精准定位;结合地域名医及其文化,打造区域特色。第四节是关于医院文化建设个案调查的思考。在中国传统视域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家庭不仅是全体家庭成员的情感所系,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小细胞单位。现今中国,儒家“家”文化的实践地由传统家庭转向了组织文化,作用于组织的归属感、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以医院文化为例,儒家“家”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新时代医院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医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一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讨论。此部分主要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践行的外部的政策和文化环境,提出了树立信仰,抑扬结合,众人拾柴,互利双赢、全媒体呈现的建议。总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融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承载,以时代为契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鹄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

蔡梦鸽[8](2019)在《中老年群体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研究》文中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目前,我国已进入慢性病活跃期,面对持续上升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日益加重经济负担,现代医学在慢性病健康服务方面的局限性愈加明显,而中医药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确切的临床疗效以及“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中老年群体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为提出促进中医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健康服务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1171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我国慢性病流行现状、慢性病健康服务及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研究概况,提出本文研究思路;梳理近十年来的相关政策,研究中医药理论体系,分析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结合访谈内容,设计调查问卷。最后,对问卷进行发放与回收,运用SPSS21.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为89.3%,人均患病2.53±1.77种,年龄越大,患慢性病数量越多。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对象对现阶段慢性病管理效果做出负面评价,仅50.5%的研究对象对慢性病健康服务表示满意。在中老年群体中医药知识水平的调查中,调查对象的认知得分为7.13±2.75,属于一般水平,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月收入水平与中医药认知显着相关(P<0.05)。中医药的态度方面,90.4%的研究对象持相信中医药科学性的观点,91.7%的研究对象认可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优势,86.6%的研究对象认为近些年来人们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被调查者的中医药服务总体满意度分数为3.63±0.81,价格满意度分数最低(3.20±1.05),是五个评价条目中对总体满意度分数影响最大的因素。仅36.7%的研究对象半年内使用过中医药适宜技术,其中,中成药(63.0%)、中药饮片(47.9%)的利用率较高。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中,84.7%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用中医药的方法来防治慢性病,总需求度前三位的是养生保健服务(55.8%)、用药指导(50.9%)、中医药适宜技术(49.6%)。88.8%的研究对象表示希望获得中医药知识,研究对象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与其是否患有慢性病显着相关(P<0.05)。67.9%的研究对象非常希望中医药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专业性,55.4%的研究对象非常希望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健康体检,64.6%的研究对象认为需要政府加大对中医药的资金投入。依据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率高,现阶段慢性病服务不能满足其健康需求;(2)中老年群体中医药认知水平有一定提升空间;(3)中老年群体对中医药信任度较高,满意度有待提高;(4)中老年群体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利用率较低,认可度高;(5)中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健康服务有多方面需求;(6)中老年群体对中医药服务供方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根据结果结论,本文提出对策如下:(1)加大中医药科普力度,提升中老年群体中医药文化素养;(2)加大中医药财政支持,保持中医药价格优势;(3)均衡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技术水平;(4)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率,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健康服务中的优势;(5)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体系,满足中老年慢性病健康需求。

杨涛[9](2018)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海昆肾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例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系统综述和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评价海昆肾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由此探讨DKD“微型症瘕”病理假说和“化结消症”治法。方法:(1)系统综述:①检索5个主要的电子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英文数据库包括:Medline),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17年8月;②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资料提取;③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海昆肾喜胶囊治疗DN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此过程由同样由双人独立完成;④对文献基本特征、方法学质量、观察指标进行定性分析。采用Meta分析对肾功能和尿蛋白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2)倾向评分匹配研究:①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两大电子信息系统获取病例,检索条件为2012年至2017年,于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②处理数据,剔除数据信息不完整的病例,并对相关信息项目名称进行标准化,用SPSS建立数据库;③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针对SCr、BUN和FIB筛选协变量;④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卡钳值0.2,比例1:1)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得匹配样本并进行分析。结果:(1)系统综述:海昆肾喜胶囊对于改善DKD患者Scr(MD=-52.92 umol/L,95%CI=[-61.25,-44.58],I2=0%)、BUN(MD=-1.66mmol/L,95%CI=[-2.52,-0.80],I2=0%)、24hUTP(MD=-14.84mg,95%=[-21.42,-8.26],I2=0%)和 mAlb(MD=-1.8mg,95%=[-2.42,-1.19],I2=0%)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2)倾向评分匹配研究:观察指标为FIB的89个病例,共成功匹配7对样本,匹配前肾康注射液(p=0.001)、金水宝胶囊(p=0.002)和肾炎康复片(p=0.001)组间分布不均,匹配后各变量分布均衡。匹配后分析结果显示,海昆肾喜组治疗前后FIB差值为-0.88±0.52,对照组为0.19±1.0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1)通过系统综述分析,海昆肾喜胶囊长期干预DK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SCr、BUN、24hUTP、mAlb水平,其效力值得肯定;通过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真实世界”研究,海昆肾喜胶囊在短期内对DKD患者肾功能改善不明显,但可有效改善患者FIB的水平;(2)通过对海昆肾喜治疗DKD的疗效评价,证实“微型症瘕”病理假说和“化结消症”治法对临床DKD的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孙骐[10](2018)在《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公立中医医院是以中医药特色为优势,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康复保健服务为一体的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地。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逐步进入深水区,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中医医院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场改革大潮中。中医医院的建设发展模式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有所不同,决定了其管理方式存在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中医医院既能以其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服务,又能维持生存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医院与一般综合性医院相同的是,投入的生产资料是各种类型的人、财、物,产出的成果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评价中医医院是否能实现“投入-产出”最优化,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维护公平性,提高效率,就必须使用经济量化指标。绩效评价在经济管理中的目的便是达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医医院通过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建立符合中医医院特色的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促进中医医院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为人民群众更好的中医药服务。也能为中医医院自身提供对照指标,采取措施,提升管理能力。可以说,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像是建立一面“镜子”,让中医医院在运营过程中“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发现发展中的不足,改善服务水平。目前关于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综合一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尝试性地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界定方式,利用“米切尔评分法”对中医医院经济管理不同维度和指标进行赋值,评定维度,还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方式将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维度及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进行糅合,设计了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的绩效评价维度,制成专家咨询表。通过向业内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最后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确立了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有7个一级指标:1、预算管理;2、财务资金管理;3、成本管理;4、医药费用管理;5、医疗效率;6、医疗质量;7、中医药特色服务。一级指标下还包括了 33个二级指标。因地区和规模的差异,不同中医医院的经济管理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本研究也旨在提炼出较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来作为参考。中医医院经济管理与综合医院的经济管理也存在差别,评价的指标也不一样,所以本研究的指标体系适合于中医医院自身纵向的研究。本研究不可避免存在不足之处,因研究中咨询的专家人数有限,没有形成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采取四轮咨询,没有进行更多次数的咨询,不可避免会形成专家固定思维,也可能导致指标不全面。

二、提高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对某地区中药展评的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对某地区中药展评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采用循证方法科学评估某院神经内科专科基本用药目录与疾病谱相符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某院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谱及其分类
    前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二章 某院神经内科用药的循证评估
    前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基于循证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安全性研究进展
    1、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2、神经系统用药安全性问题
    3、循证医学在用药指导中的优势
    4、循证医学在神经内科用药安全中的应用
    5、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1.2 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1.1.3 中医医院在新医疗改革大环境下面临较多困难
        1.1.4 中医医院套用综合医院管理模式,偏离中医医院宗旨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疗质量
        2.1.2 医疗质量管理
        2.1.3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医疗质量三级结构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3 中医学理论体系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3.2 国内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3.3 研究评述
    2.4 构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1 重要性分析
        2.4.2 必要性分析
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调查
    3.1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3.1.1 M中医医院简介
        3.1.2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3.1.3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3.1.4 M中医医院的管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3.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3.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1.3 设计依据
        4.1.4 体系框架
    4.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
        4.2.1 健全四级中医组织架构
        4.2.2 组织层级职责分工
    4.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体系
        4.3.1 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
        4.3.2 标准体系的内容设计
    4.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监控体系
        4.4.1 建立质控网络
        4.4.2 完善质控流程
        4.4.3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4.4.4 开展多样化监控方式
        4.4.5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反馈机制
    4.5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考评体系
        4.5.1 制定中医考评方案
        4.5.2 实施医疗质量考核评价
        4.5.3 建立考评督查机制
        4.5.4 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奖惩
        4.5.5 不断完善医疗质量考评体系
    4.6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
        4.6.1 中医内涵建设
        4.6.2 建立健全中医医院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
        4.6.3 中医人才梯队建设
        4.6.4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
        4.6.5 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
        4.6.6 推进信息化建设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2.1 创新之处
        5.2.2 不足之处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问卷
    附录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药占比与医疗费用控制的关系及其调控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依据
        1.1.3 拟解决的问题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药占比管控政策传导路径与实施效果分析
        1.2.2 我国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及调控政策研究
        1.2.3 发达国家医疗费用管控基本经验研究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药占比与医疗费用控制的机理分析
    2.1 药占比的概念与功能实现
        2.1.1 药占比的内涵与测度
        2.1.2 药占比的影响因素
        2.1.3 药占比管控的基本手段
    2.2 医疗费用控制的公共政策目标
    2.3 药占比与医疗费用控制理论模型
        2.3.1 “四方三体”医疗费用控制模型
        2.3.2 医疗费用产生过程模型
        2.3.3 药占比管控与医疗费用控制综合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药占比管控与医疗费用控制关系研究
    3.1 药占比管控与医疗费用数量变化关系分析
        3.1.1 样本与数据来源
        3.1.2 药占比管控与医疗费用数量变化的统计分析
        3.1.3 药占比管控与医疗费用数量变化关系的回归分析
    3.2 药占比管控与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关系分析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结果
    3.3 药占比降低的途径分析
        3.3.1 药占比降低的理论途径
        3.3.2 基于数据分析的药占比降低途径
    3.4 药占比在医疗费用控制中的地位分析
        3.4.1 从需求角度看医疗费用控制
        3.4.2 从供给角度看医疗费用控制
    3.5 药占比管控在医疗费用控制中的局限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医疗费用控制政策实施国际经验
    4.1 美国医疗费用控制及药品费用控制方法借鉴
        4.1.1 管控型医疗保险
        4.1.2 医疗救助计划中的药品费用控制
    4.2 加拿大药品费用控制方法借鉴
        4.2.1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4.2.2 医疗费用控制
        4.2.3 药品费用控制
    4.3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 我国医疗费用控制政策路径
    5.1 医疗费用控制政府政策梳理
        5.1.1 需方医疗费用控制政策
        5.1.2 供方医疗费用控制政策
    5.2 控费政策选择策略工具包构建
        5.2.1 医疗费用控制文献分析整理
        5.2.2 医疗费用控制政策策略工具包
    5.3 医疗费用控制对策
        5.3.1 政府部门
        5.3.2 医保部门
        5.3.3 医疗机构
        5.3.4 患者
        5.3.5 企业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药品安全监管的基础理论
    2.1 药品安全与监管的内涵
        2.1.1 药品安全的定义
        2.1.2 药品安全监管的界定
        2.1.3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2.2 药品安全态势的实证考察
        2.2.1 基于药害事件典型案例的分析
        2.2.2 基于政府检查监测数据的分析
        2.2.3 基于消费者问卷调查的分析
        2.2.4 药品安全总体态势
    2.3 本章小结
3 药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3.1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3.1.1 药品安全外部性理论
        3.1.2 药品安全内部性理论
        3.1.3 药品安全供求中的成本收益
    3.2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管理学基础
        3.2.1 官僚制理论视野下的药品安全
        3.2.2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的药品安全
        3.2.3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药品安全
    3.3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社会学基础
        3.3.1 风险社会中药品安全风险放大
        3.3.2 社会规范的缺失诱发药品风险
        3.3.3 企业的越轨行为引发药品风险
    3.4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法学基础
        3.4.1 适度干预与药品安全
        3.4.2 社会本位与药品安全
        3.4.3 实质正义与药品安全
    3.5 本章小结
4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4.1 药品安全监管权的配置
        4.1.1 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从垂直、分类走向分级、统一
        4.1.2 新时期“三合一”背景下的药品安全监管权配置
        4.1.3 药品安全监管权配置的缺陷
    4.2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框架
        4.2.1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从单一走向完善
        4.2.2 以《药品管理法》为核心的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4.2.3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
    4.3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执行
        4.3.1 建立贯穿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监管网络
        4.3.2 建立药品安全监管事中干预机制
        4.3.3 建立药品安全监管事后应对机制
        4.3.4 药品安全执法过程中的困境
    4.4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适用
        4.4.1 药品安全的刑事处罚
        4.4.2 药品安全的民事救济
        4.4.3 药品安全司法适用中的困境
    4.5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遵守
        4.5.1 药品企业对法律的遵守
        4.5.2 行业协会对法律的遵守
        4.5.3 药品安全守法过程中的困境
    4.6 药品安全监管的社会监督
        4.6.1 药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
        4.6.2 药品安全社会监督中的困境
    4.7 本章小结
5 国外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比较分析
    5.1 奉行多元主义的美国药品监管法律制度
        5.1.1 集中监管的美国药品监管机构
        5.1.2 风险立法的美国药品监管制度
        5.1.3 多元合作的美国药品监管模式
    5.2 强调多元统一的欧盟药品监管法律制度
        5.2.1 分级监管的欧盟药品监管机构
        5.2.2 统一立法的欧盟药品监管制度
        5.2.3 统一灵活兼具的欧盟药品监管模式
    5.3 主张法团主义的英国药品监管法律制度
        5.3.1 多元监管的英国药品监管机构
        5.3.2 柔性立法的英国药品监管制度
        5.3.3 政社合作的英国药品监管模式
    5.4 奉行国家主义的德国药品监管法律制度
        5.4.1 联合监管的德国药品监管机构
        5.4.2 以责任立法为主的德国药品监管制度
        5.4.3 强调政府干预的德国药品监管模式
    5.5 强调政府主导的日本药品监管法律制度
        5.5.1 整体监管的日本药品监管机构
        5.5.2 严格立法的日本药品监管制度
        5.5.3 主张政府干预的日本药品监管模式
    5.6 国外药品监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5.6.1 国外药品监管法律制度之比较
        5.6.2 对我国药品监管法律制度的启示
    5.7 本章小结
6 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变革
    6.1 药品安全监管权配置之变革
        6.1.1 借鉴各地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经验
        6.1.2 构建科学合理的药品监管体制
        6.1.3 优化药品监管体制的运作机制
    6.2 药品安全监管之科学立法
        6.2.1 明确立法价值取向
        6.2.2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6.2.3 完善药品标准体系
        6.2.4 健全药品责任体系
    6.3 药品安全监管之严格执法
        6.3.1 健全药品安全事前预警制度
        6.3.2 完善药品安全事中干预制度
        6.3.3 优化药品安全事后应对制度
    6.4 药品安全监管之公正司法
        6.4.1 健全药品安全刑事处罚制度
        6.4.2 完善药品安全民事救济制度
    6.5 药品安全监管之自我规制
        6.5.1 提高药品企业自律能力
        6.5.2 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6.5.3 培育企业社会责任软法规制机制
    6.6 药品安全监管之社会共治
        6.6.1 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理念
        6.6.2 畅通社会公众参与渠道
        6.6.3 发挥舆论媒体监督作用
        6.6.4 强化消费者组织监督力量
        6.6.5 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共治
    6.7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主要发现
        7.1.1 宏观制度环境:市场与制度反向演进
        7.1.2 中观制度环境:医药产业上下游错位
        7.1.3 微观制度环境:主体多元诉求复杂
    7.2 政策建议
        7.2.1 体制变革:构建纵向分级、横向整合的监管体制
        7.2.2 法制变革:构建效率和安全相平衡的监管法制
        7.2.3 机制变革:构建风险管理全覆盖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A.我国药品安全状况及规制调查问卷
    B.我国药品安全状况及规制调查报告
    C.我国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目录
    D.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E.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北京市中医类医院不同级别医生中医疗法使用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概念界定
    1 不同级别医生
    2 中医疗法
文献综述
    1 中医疗法特点及在医院使用现状的相关研究
        1.1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
        1.2 针灸
        1.3 按摩推拿
        1.4 中医类科室整体情况
    2 不同职称医生诊疗行为差异的相关研究
    3 医生诊疗行为的相关研究
        3.1 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
        3.2 医生诊疗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4 面板数据模型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标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6 技术路线
研究假设与理论基础
    1 中医疗法使用差异的相关研究与假设
    2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2.1 面板数据
        2.2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2.3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类
        2.4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设定检验
实证研究
    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1.1 数据来源
        1.2不平衡面板数据
        1.3 变量选取
        1.4 变量描述性分析
    2 模型检验与建立
        2.1 F检验
        2.2 Hausman检验
        2.3 面板异方差和序列相关
    3 模型回归结果
        3.1 中药饮片收入模型
        3.2 中成药收入模型
        3.3 针灸治疗收入模型
        3.4 按摩推拿治疗收入模型
    4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4.1 中药饮片
        4.2 中成药
        4.3 针灸治疗
        4.4 按摩推拿治疗
    5 医师访谈
        5.1 设计访谈提纲
        5.2 实施访谈
        5.3 访谈结果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挖掘中医本质
        2.2 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2.3 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
        2.4 重视中医非药物疗法
    3 创新与不足
        3.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风病的中医内涵与表现
        2 中药辨证治疗
        3 针刺治疗
        4 中成药治疗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
        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炎
        4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
        5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毒性疾病
        6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
        7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症状群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2 中医方证思想研究现状
        3 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与精准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德尔菲法症状条目筛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成立工作小组
        2 建立条目池
        3 专家遴选
        4 德尔菲法问卷设置
        5 统计分析及指标
    三、研究结果
        1 条目池建立结果
        2 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
        3 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
        4 第3轮专家咨询结果
    四、讨论
        1 德尔菲法的应用
        2 适应症状群的条目特点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临床数据的适应症状群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方案设计
        2 研究资料
        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4 信息采集
        5 数据录入
        6 统计分析方法
        7 质量控制
    三、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
        2 临床相关情况
        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状群筛选
    四、讨论
        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
        2 醒脑静注射液适应证候分析
        3 中风病疗效评价标准的选择
        4 中成药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附录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1轮
    附录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2轮
    附录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3轮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
    1.1 医心“仁”
        1.1.1 天道为仁
        1.1.2 医为仁术
        1.1.3 慈悯万物
        1.1.4 医不嗜利
    1.2 医道“和”
        1.2.1 人天和合
        1.2.2 人际和谐
        1.2.3 形神合一
        1.2.4 调和疾病
    1.3 医术“精”
    1.4 医品“诚”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
    2.1 习医动机
        2.1.1 口实之需
        2.1.2 追名逐利
        2.1.3 举余而医
        2.1.4 传承家学
        2.1.5 疗养君亲
        2.1.6 保身逸志
        2.1.7 格物致知
        2.1.8 修德济世
    2.2 行医境界
        2.2.1 理想之境
        2.2.2 中上之境
        2.2.3 不足之境
    2.3 “大医”理想人格
        2.3.1 特色辨析
        2.3.2 现代启示
3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
    3.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
        3.1.1 对象与方法
        3.1.2 结果分析
        3.1.3 讨论
    3.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典范
        3.2.1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出
        3.2.2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炼
        3.2.3“国医大师精神”评析
        3.2.4 “国医大师精神”的当代价值
    3.3 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调查
        3.3.1 对象与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3.3 讨论
        3.3.4 问题与思考
    3.4 儒家“家”文化视角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反思
        3.4.1 传统儒家“家”本观念
        3.4.2 新儒家“家”文化
        3.4.3 和谐医院文化建设
        3.4.4 医院“家”文化建设实例
4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
    4.1 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
        4.1.2 文化环境
    4.2 策略分析
        4.2.1 树立信仰
        4.2.2 抑扬结合
        4.2.3 众人拾柴
        4.2.4 互利双赢
        4.2.5 全媒体呈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8)中老年群体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我国慢性病健康服务研究现状
        1.2.2 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
        1.4.1 相关政策梳理
        1.4.2 中医药慢性病健康服务的理论基础
    1.5 相关概念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研究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
        2.2.2 访谈研究
        2.2.3 问卷调查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录入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信息
    3.2 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及健康服务情况
        3.2.1 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情况
        3.2.2 慢性病患者就医、用药情况
        3.2.3 慢性病健康服务情况
    3.3 中医药认知、态度、行为情况
        3.3.1 中医药认知情况
        3.3.2 中医药态度情况
        3.3.3 中医药行为情况
    3.4 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3.4.1 中医药防治慢性病需求
        3.4.2 中医药知识需求
        3.4.3 中医药服务需求
        3.4.4 中医药从业人员需求
        3.4.5 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
        3.4.6 政府支持的需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中老年群体慢性病健康服务成效分析
    4.2 中老年群体中医药认知水平分析
    4.3 中老年群体中医药态度分析
        4.3.1 中医药信任度、接受度分析
        4.3.2 中医药健康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4.4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情况分析
    4.5 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分析
    4.6 中医药健康服务供方需求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中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率高,现阶段慢性病服务不能满足其健康需求
        5.1.2 中老年群体认知水平有一定提升空间
        5.1.3 中老年群体对中医药信任度较高,满意度有待提高
        5.1.4 中老年群体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利用率较低,认可度高
        5.1.5 中老年群体对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有多方面需求
        5.1.6 中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健康服务供方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5.2 建议
        5.2.1 加大中医药科普力度,提升中老年群体中医药文化素养
        5.2.2 加大中医药财政支持,保持中医药价格优势
        5.2.3 均衡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5.2.4 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率,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健康服务中的优势
        5.2.5 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体系,满足中老年慢性病健康需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老年群体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海昆肾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 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病名探讨
    2 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3 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循证医学的研究进展
    1 循证中医药的发展
    2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3 “真实世界研究”和“倾向评分匹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海昆肾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纳入文献标准
    2 文献检索
    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4 文献质量评价
    5 统计学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设计
    2 数据来源
    3 数据标准化
    4 观察信息
    5 纳入标准
    6 排除标准
    7 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分析
结果
    1 数据提取结果
    2 拟纳入模型协变量
    3 匹配后结果分析
讨论
    1 疗效分析
    2 理论探讨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
        二、国家中医药政策要求
        三、中医药技术发展需要
        四、公立中医医院属性要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米切尔评分法
        三、德尔菲法
        四、实证研究法
        五、统计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经济管理相关理论
        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现状研究
    第一节 公立中医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发展规模概况
        二、公立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概况
        三、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效率概况
        四、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情况分析
    第二节 公立中医医院管理研究
        一、医院管理现状
        二、绩效管理现状
        三、经济管理现状
    第三节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概况
        二、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分析
        三、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在要求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利益相关者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必要性
        一、利益相关者范畴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必要性
    第二节 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来源
        二、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分类
    第三节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核心利益相关者
        二、潜在利益相关者
        三、边缘利益相关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候选指标
    第一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来源
        一、医院财务管理指标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三、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指标
    第二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筛选分析
        一、医院财务管理指标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三、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指标
    第三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的确立
        一、绩效评价候选指标评价维度分析
        二、绩效评价候选指标评价指标归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思路
        一、基本目标
        二、总体思路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和内容
        二、研究过程及质量控制
        三、专家咨询结果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构建完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分类结果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分析
        一、未纳入体系的指标分析
        二、已纳入体系的指标分析
    第五节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一、第一轮权重专家咨询情况
        二、第二轮权重专家咨询情况
        三、权重确定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T市中医医院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T市中医医院基本情况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方法
    第三节 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结果
        二、结果分析
    第四节 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相关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提高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对某地区中药展评的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用循证方法科学评估某院神经内科专科基本用药目录与疾病谱相符性的研究[D]. 张伯杨. 大理大学, 2021(09)
  • [2]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冯思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2)
  • [3]药占比与医疗费用控制的关系及其调控政策研究[D]. 刘嘉楠.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4]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刘琳. 重庆大学, 2020
  • [5]北京市中医类医院不同级别医生中医疗法使用情况研究[D]. 郑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D]. 付高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D]. 唐禄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中老年群体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研究[D]. 蔡梦鸽. 河南大学, 2019(01)
  • [9]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海昆肾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病例回顾性研究[D]. 杨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孙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提高饮片质量保障临床疗效——对某地区中药评价的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