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一、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雨涵[1](2021)在《城市与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规划及设计手法——以洪泽湖湿地公园为例》文中认为湿地是城市的重要生态节点,滨水空间则是建立湿地与城市联系的重要空间。文章以洪泽湖湿地公园设计优化为例,通过对湿地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分析现存问题,并从湿地和城市、文化的关系入手,对湿地滨水设计、城市精神延续、城市与湿地整体规划三个方面提出设计建议,通过滨水空间的系统规划,将城市与湿地公园营造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城市经济发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以湿地生态资源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从而到达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秦添男[2](2021)在《洪泽湖自然保护对社区经济增长影响路径研究》文中指出

施官俊[3](2020)在《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的基础上,对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且从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三个层面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其次,从区位交通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等环洪泽湖区域的基本情况,对环洪泽湖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立足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优势以及不足等方面对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情况全方位的进行深度剖析;第三,根据当前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不足,阐述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定位、开发原则以及开发布局,对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产品进行设计,提出开发策略,并对其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大类,从生态旅游发展条件上而言,无论是区位交通、自然地理还是社会经济环境都为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现实基础。(2)目前,尽管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总体定位不明确、开发布局缺乏整体性、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和交通体系不完善等方面。(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从定位、开发原则、开发布局、产品设计、开发策略以及交通等方面提出了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议,考虑到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实际,提出在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坚持整体开发、统一协调。

龙昊宇[4](2020)在《洪泽湖湿地旱警水位确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极端水文气象事件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难题,近年来呈现出广发频发的态势,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21世纪以来,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和季风影响,洪泽湖区干旱事件频繁发生,作为苏北最重要的水源地和全国候鸟南北迁徙的密集交汇区,其在干旱事件下所受到的影响关系到周围区域水环境质量和动植物生存。本文选取洪泽湖湿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候鸟生境需求,考虑生态服务价值和缺水量的湖泊湿地最佳格局确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候鸟生存适宜水位。通过1984-2017年长序列Landsat卫星的TM/ETM+/OLI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线分析、统计分析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研究洪泽湖湿地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构建洪泽湖四季的植被覆盖度-水体面积-水位关系模型,分季确定湿地植被适宜水位,并综合航运、供水等限制水位,开展洪泽湖湿地旱警水位确定方法研究。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如下:(1)1984-2017年间洪泽湖湿地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07%,洪泽湖湿地的植被覆盖情况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约为668.8km2,其中不显着退化(72.9%)所占比重最大。构建1984-2017年洪泽湖四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水体面积-水位关系模型,根据三者关系模型得出四季洪泽湖湿地植被生长的最适宜水位为春季12.31m、夏季12.90m、秋季12.12m和冬季12.24m。(2)将湖泊湿地理想化的分为湖泊与沼泽两大块,内圈为湖区,外圈为沼泽。基于洪泽湖湖沼系统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缺水量最小的原则,结合重点保护候鸟的生境需求,确定夏候鸟最小生态水位为11m,冬候鸟最小生态水位为12.24m。(3)在湿地植被适宜水位和候鸟适宜水位的基础上,结合航运、供水等洪泽湖湿地用水需求,确定四个季度洪泽湖湿地Ⅰ、Ⅱ、Ⅲ三个级别的旱警水位分别为春季(3-5月)11.72m、12.09m和12.43m;夏季(6-8月)11.5m、11.68m和12.08m;秋季(9-11月)11.5m、11.85m和12.48m;冬季(12-2月)11.5m、12.19和12.52m。

陈伟卓[5](2017)在《洪泽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不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它一方面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有“地球之肾”、“生物基因库”之称。湿地公园具有多重功能,不同的湿地公园,根据不同的实际和区域需求,在多重功能中有主导功能来指导湿地公园的发展方向。生态保护功能是基础,合理利用功能是保障,科普宣教功能是目标。在保护区内的缓冲区或实验区内规划了不同意义上的湿地公园,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景观资源的平衡点。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消除湿地所受胁迫因子,减缓湿地退化趋势,对现有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较好的保护,并保护众多动植物的良好生境,保护物种基因库,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根据湿地公园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和生态承载力,开展一系列的湿地资源利用项目,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最终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本文以洪泽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对洪泽湖湿地公园现状,洪泽湖片区规划设计构思,设计原则,景观设计中的重点景观节点,洪泽湖湿地公园绿化规划及植物种植,洪泽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把景观设计中复杂性纳入考虑范围,有助于景观规划者把不可持续的传统渔业——农业景观转化为可持续的农业——生态景观,更有助于创造出更健康,舒适,迷人的生态景观圈。

高培培[6](2016)在《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湿地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巨大作用。但是世界湿地面积都在缩减,湿地质量也在下降,使得人们必须以较大经济代价来维护湿地的持续存在。而随着观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看到一个发展契机,找到了一个既满足观光需求又可以获取保护湿地所需的经济来源的平衡点——发展湿地观光业,就是以湿地自身资源带动经济效益保证湿地持续发展。而作为苏北地区核心观光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泗洪洪泽湖湿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稀有珍禽保护、湿地水土资源保护以及观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区的旅游接待量与其本身观光价值的吸引力并不成正比,所占苏北旅游市场份额仍然很小,尚未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经济贡献率高的观光区。因此,对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泗洪洪泽湖湿地现有的开展的观光活动是依据南京林业大学提出方案而建设的。而本课题是以泗洪洪泽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依托对南京林业大学的规划方案——《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的分析研究,以实地考察、拍摄大量的图片资料和对相关人员的走访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手段,用文献查阅、案例分析、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来分析和条理化湿地的观光现状,梳理其发展脉络,发现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而展开的对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泗洪洪泽湖湿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次对泗洪洪泽湖湿地设计起源进行追述,整理出设计发展脉络,包括各个阶段的设计内容、特点和建设情况等,并对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设计建议、措施以及针对已有设计不足之处进行设计构思。通过对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的研究,探讨如何最大发挥自身优势并完善研究区观光设计方面的不足,从而给游客创造更好的观光体验,增加游客流量,最终达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来更好的保护湿地的目的。

戚亚青[7](2015)在《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工作压力增大、城市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人们对于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得到了越来越多公众的认可。本文以洪泽湖湿地保护区为例,实证调查部分生态旅游游客行为特征,并将统计分析的方法运用到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中,对洪泽湖湿地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当地政府发展洪泽湖湿地旅游,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首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其次,简要介绍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然后,采用SPSS 19.0和Excel2007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游客一般行为特征分析,从影响旅游地选择行为的原始变量中提取5个公因子,即形象因子、服务因子、成本因子、社会环境因子、外部影响因子,并进一步采用单因素方差法考察5个影响因子在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性,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公因子与出行意愿,即目的地选择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即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环保意识、提升管理能力,明确管理职能、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营销资源,形成品牌优势。

高方述[8](2014)在《典型湖区水环境承载力与调控方案研究 ——以洪泽湖西部湖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优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调控水环境承载能力是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准确评价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污染防治规划,对指导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水环境承载力相关概念、应用实例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洪泽湖西部湖滨区域,提出水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在某一时空尺度内,水环境满足自身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承载某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水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本文以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为研究典型,通过综合分析历史监测数据对洪泽湖西部湖滨水质污染现状及富营养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合理评价;依据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原则,针对洪泽湖西部湖滨区域生态环境特点,以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复合系统为对象,针对洪泽湖西部湖滨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将水环境容量、生态需水量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基于因子分析确定权重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解析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制约要素;设定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进行了水环境承载力预测,评估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过程,探讨了区域水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途径;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出水环境综合整治策略,特别是改善水环境承载状况的管理对策和建议,为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的良性发展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为:1.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分别对洪泽湖人湖河流与西部湖滨水质历史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西部湖滨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升高,水体污染程度为重污染,总体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逐渐由Ⅳ类水质逐渐转变为V类,78%的采样点不满足Ⅳ类水质管理目标。高浓度的氮、磷和较适合的氮磷比具备了藻类生长的物质条件,由于湖水始终处于“泥沙型浊水状态”和“藻型浊水状态”的互变之中,不利于藻类生长,导致叶绿素a的浓度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2.考虑到区域降水情况和环保管理的要求,应以平水年作为洪泽湖湖西部湖滨水环境容量的控制要求。为此,依据水质达标要求和现有水质状况,采用OECD模型计算洪泽湖西部湖滨TN、TP的水环境容量及剩余水环境容量;基于入湖库口中的排污混合带大小为约束条件,通过入湖排污口污染物最大入湖量确定洪泽湖西部湖滨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量化模型,估算了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及剩余水环境容量。并通过污染负荷的测算,分析了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容量的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研究表明,区域平水年COD和氨氮的允许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89169.3t和9458.47t,TP和TN允许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9421.27t和971.06t。鉴于洪泽湖淮河流域城市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入湖污染物COD、TN和TP削减率需要分别达到100%、101.88%和98.15%才能满足现有水环境容量的要求。3.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针对作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动态的、复合系统的研究区域,综合考虑水环境的环境属性、生态功能属性和水资源属性以及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联系,从人口、经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和社会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结合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将水环境容量、水环境质量和生态需水量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反映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压力(人口、社会经济、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支持力(水资源与水环境容量和社会资源配置能力)两大类评价指标、含24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能够反应单项指标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洪泽湖西部湖滨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以期能较为全面的、准确的反映和评价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状态。4.依据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现状为“超载”。2004-2009年间,系统压力逐年降低,其中人口压力缓慢上升,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压力和社会经济压力逐年减小,压力指数由2004年的0.589降低到2009年的0.387,其中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压力是其主导压力,是造成系统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系统支持力发展缓慢并有进一步削弱的趋势,其中水资源量日益减小、水质污染严重、无水环境容量是导致支持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压力过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持力及社会资源配置力低下是导致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原因。功能区达标率、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和水资源供需比是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主要的限制性因素。5.根据影响区域社会发展目标及制约洪泽湖西部湖滨承载力的压力与支持力的主要指标,设置了现状发展模式和改进发展模式两种情景,以评估预测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年内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状况会有所好转,改进模式进一步减轻了系统压力,提高了系统支持力,水环境承载力由“十二五”的“超载”逐渐转变为“十三五”的“可载”,改善效果显着,而现状发展模式充分考虑未来10年内区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虽然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也有所下降,但始终处于“超载”状态。为此,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水环境承载状况的改善,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环保投资、降低COD排放强度/万元GDP、减小废水排放量、节约用水等综合措施提高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6.近年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协调度呈逐年好转趋势,但由于区域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污染物的排放量随经济总量的增加仍将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增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导致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发展水平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处于不协调状态。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将会导致洪泽湖西部湖滨的经济环境大系统失衡,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良性势头将难以实现。调控方案的仿真模拟表明,只有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才可以保证社会经济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管理控制目标、减轻系统压力、提升系统支持力是改善洪泽湖西部湖滨的主要途径。鉴于水环境系统的复杂性,水环境承载力以及总量控制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本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作者水平局限,有些问题的认知、分析、研究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裴海萌,管华,叶姣霓[9](2011)在《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生态质量为生态质量较好级别,但面临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面积萎缩、生境恶化和管理混乱等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关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实现洪泽湖湿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于堃[10](2011)在《典型平原湿地成因及近10年来植被变化研究》文中指出湿地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全球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防止自然灾害等独特的生态功能。因此湿地又被称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生物基因库”。由于其处于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相互作用的敏感区域,对湿地研究既有助于人类更深入的认识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助于人类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文章依据我国湿地分类系统选取我国的三种典型的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湿地(洪泽湖湿地)、滨海湿地(盐城湿地)、河口湿地(崇明东滩湿地),以及美国的沼泽湿地(Everglades;显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对比分析了四种湿地的成因、发展、现状以及四种湿地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强度。利用近10年来各个研究区的共计1821景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250 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各个研究区的植被进行长时间序列的连续监测,分析评价了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和Floating Algae Index (FAI)对不同区域的适应性。选取最优指数计算各个区域的累计植被面积指数AVCAs (accumulated vegetative coverage area)以及高植被覆盖天数SVCDs (significant vegetative coverage days),结合区域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区域耕地面积统计资料,分析、评价了近10年来四种湿地类型的植被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的演化动因和趋势,针对不同湿地类型的特殊地理环境,提出不同湿地类型的植被开发及保护建议,并得出如下结论:(1)洪泽湖国家自然湿地保护区是江淮地区典型的湖泊湿地,受河流、湖泊及古海洋的共同作用。历史上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第四纪海侵以及淮河入海不畅是洪泽湖湿地形成的自然因素,而大规模的屯垦以及治水工程则是洪泽湖湿地形成的人为因素。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滨海湿地保护区,受河流及海洋的共同作用。历史上海岸线变迁是影响盐城湿地形成及演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改道黄河以及引种米草则是促使盐城湿地演化的人为因素。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是一处典型的快速演替的河口潮滩湿地,受河流及海洋的共同作用。历史上河海交互作用下的长江泥沙沉积是影响崇明东滩湿地形成及演化的主要自然因素。Everglades沼泽湿地保护区东临大西洋,西面墨西哥湾,背靠佛罗里达州最大的Okeechobee;淡水湖,受河流、湖泊及海洋的共同作用。历史上地壳运动引起的佛罗里达地台不断抬升所形成的北高南低的特殊地貌是Everglades召泽湿地形成及演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工渠道的修建以及疏干计划的实施是影响该湿地演化的人为因素。(2)2000-2009年间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全域以及其核心区的AVCAs和SVCDs总体趋于下降。其中2000-2008年间下降速度最快,表现为保护区全域的AVCAs由2000年的13.63×104km2 d降低至2008年的13.17×104km2d, SVCDs由2000年的360 d降低至2008年的282 d。核心区的AVCAs由2000年的3.62×104km2d降低至2008年的3.18×104km2d, SVCDs由2000年的78 d降低至2008年的23 d。对于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全域而言,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降水与AVCAs和SVCDs呈显着负相关,年日照时数与AVCAs和SVCDs呈显着正相关,年耕地面积与AVCAs和SVCDs呈显着负相关。对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而言,年日照时数与AVCAs和SVCDs呈显着正相关,而年耕地面积与AVCAs和SVCDs无显着相关性。同时,对比核心区与其周边农田的FAI值发现,近10年间洪泽湖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内无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活动。另,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而洪泽湖湿地核心区紧邻洪泽湖畔,因此洪泽湖湿地的AVCAs和SVCDs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这也在2003年的洪水事件中得以证实,并且洪水对该湿地AVCAs和SVCDs的影响在其后的若干年里一直持续。这说明湖泊湿地植被演化除气象因素以及人类农业活动的影响外,也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3)2000-2009年间盐城湿地保护区全域以及其核心区的AVCAs和SVCDs总体趋于下降。表现为AVCAs由2000年的200.15×104 km2 d降低至2009年的188.84×104 km2 d,SVCDs由2000年的142 d降低至2009年的81 d。核心区的AVCAs由2000年的12.54×104km2 d降低至2009年的11.72×104 km2d, SVCDs由2000年的27 d降低至2009年的5 d。对于盐城湿地保护区全域而言,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降水与SVCDs呈显着正相关,年耕地面积与SVCDs呈显着负相关。对盐城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而言,年积温与AVCAs和SVCDs呈显着正相关,而年耕地面积与AVCAs和SVCDs无显着相关性。同时,对比核心区与其周边农田的FAI值,发现近10年间盐城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内无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活动。另,盐城湿地濒临黄海,其岸线目前总体上处于侵蚀状态。岸线的蚀退导致的土地面积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沿岸滨海湿地的AVCAs和SVCDs值的变化。因此,除气象因素以及人类农业活动外,岸线变迁也是影响滨海湿地植被演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2000—2009年间崇明东滩湿地保护区全域的AVCAs和SVCDs总体趋于下降。表现为AVCAs由2000年的11.20×104km2 d降低至2009年的10.90×104km2d, SVCDs由2000年的124 d降低至2009年的109 d。而崇明东滩湿地保护区核心区的AVCAs由2002年的2.34×104km2 d上升至2009年的2.39×104km2d, SVCDs由2002年的216d上升至2009年的280 d。对于崇明东滩湿地保护区全域而言,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降水与AVCAs和SVCDs呈显着正相关,年耕地面积与AVCAs和SVCDs无显着相关性。对崇明东滩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而言,气象要素及年耕地面积均与AVCAs和SVCDs无显着相关性。同时,对比核心区与其周边农田的FAI值,发现近10年间崇明东滩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内无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活动。另,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受河海交互作用影响,由于长江泥沙的不断淤积,崇明岛仍然继续着每年平均约150-230 m的速度向东海延伸的势头。湿地面积的淤涨使得该湿地全域的AVCAs和SVCDs的降幅要明显缓于其他几个湿地,同时该湿地的核心区的AVCAs和SVCDs是所选湿地类型中唯一趋于增长的湿地类型。所以除气象因素外,河海交互作用导致的湿地面积淤涨是影响河口湿地植被演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5)近10年间Everglades湿地保护区的SVCDs始终稳定在365 d—366 d,而AVCAs则由2000年的155.06×104 km2 d降低至2009年的153.77×104km2 d。相关性分析表明,年积温和年降水均与其AVCAs呈显着正相关。同时,对比Everglades湿地保护区与其周边农田的FAI值,发现近10年间湿地Everglades保护区内无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活动。另,Everglades沼泽湿地沿岸多为红树林,起到了一定的护岸作用,所以近年来Everglades沼泽湿地的面积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气象因素是影响该湿地的植被演化的一个重要因素。(6)四种不同类型湿地近10年的AVCAs和SVCDs曲线趋势线斜率表明,对于四种湿地全域而言,盐城湿地全域的AVCAs和SVCDs曲线下降速度最快,而崇明东滩湿地全域的AVCAs和SVCDs曲线下降速度最缓。对于核心区而言,洪泽湖湿地核心区的AVCAs和SVCDs曲线下降速度最快,崇明东滩湿地核心区AVCAs和SVCDs曲线则表现为上升趋势。同时FAI指数表明,我国的三种类型湿地的核心区内均无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活动,而核心区以外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农业种植活动。(7)对三种植被指数(NDVI、EVI、FAI)的评价结果表明,EVI指数在农田以及包含农田的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区域表现最为优越,因此EVI更适合用于评价洪泽湖湿地全域、盐城湿地全域以及崇明东滩湿地全域的植被。而对于以天然植被为主以及植被盖度相对较低的区域,FAI表现最为优越,因此FAI更适合用于评价洪泽湖湿地核心区、盐城湿地核心区、崇明东滩湿地核心区以及Everglades湿地全域。(8)针对不同湿地的演化动因并结合开发现状,提出如下湿地植被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策略。洪泽湖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策略包括:退耕还湿,稳定湿地面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严格限制洪泽湖核心区开发;适度开发洪泽湖湿地的旅游资源;改善入湖水质。盐城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策略包括:优化农业结构;科学维护植物物种多样性;严格控制污染源;适度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崇明东滩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策略包括:动态划分湿地生态安全界线;增强植被多样性;合理利用及保护湿地水资源。Everglades;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策略包括:调控水资源;恢复地表水流自然流通;改善水质。

二、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与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规划及设计手法——以洪泽湖湿地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湿地与城市
2 洪泽湖湿地公园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3 湿地滨水空间设计与城市规划
    3.1 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设计
        3.1.1 观赏区
        3.1.2 科教区
        3.1.3 休闲区
    3.2 空间规划延续城市精神
    3.3 湿地与城市整体规划
    3.4 良好的湿地滨水空间与城市相互作用
4 结语

(3)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生态旅游的介绍和理论基础
    2.1 生态旅游的介绍
        2.1.1 生态旅游的概念
        2.1.2 生态旅游的特点
        2.1.3 生态旅游的功能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学理论
        2.2.2 景观生态学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
    3.1 环洪泽湖区域基本情况
        3.1.1 区位交通条件
        3.1.2 自然地理条件
        3.1.3 社会经济环境
    3.2 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3.2.1 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资源
        3.2.2 环洪泽湖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3.3 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3.1 总体定位不明确
        3.3.2 开发布局缺乏整体性
        3.3.3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色
        3.3.4 交通体系不完善
4 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4.1 明晰环洪泽湖区域发展总体定位
        4.1.1 发展方向定位
        4.1.2 性质定位
        4.1.3 市场定位
    4.2 确立环洪泽湖区域开发原则
        4.2.1 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4.2.2 保护性开发原则
        4.2.3 特色突出原则
        4.2.4 整体性原则
    4.3 完善环洪泽湖区域开发布局
        4.3.1 三圈
        4.3.2 两带
        4.3.3 五区
    4.4 环洪泽湖生态旅游产品差异化设计
        4.4.1 设计思路
        4.4.2 旅游产品设计
    4.5 确定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4.5.1 可持续发展策略
        4.5.2 差异化策略
        4.5.3 品牌化策略
        4.5.4 精品化策略
    4.6 完善环洪泽湖区域旅游交通网络体系
        4.6.1 完善陆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6.2 完善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 论文总结及局限和未来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局限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洪泽湖湿地旱警水位确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库旱限水位研究进展
        1.2.2 湖泊湿地旱警水位研究进展
        1.2.3 干旱指标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干旱演变特征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2.4 河网水系
    2.5 生物资源概况
    2.6 社会经济
    2.7 干旱演变特征及旱灾概况
        2.7.1 干旱指数计算
        2.7.2 多尺度干旱特征
        2.7.3 洪泽湖湿地旱灾概况
3 湿地植被适宜水位确定
    3.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3.2 研究方法
        3.2.1 归一化植被指数
        3.2.2 植被覆盖度
        3.2.3 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
        3.2.4 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3.3 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
        3.3.1 年内变化
        3.3.2 年际变化特征与动态变化趋势
    3.4 植被覆盖度与水位的关系
    3.5 小结
4 候鸟生存适宜水位确定
    4.1 数据来源及运算流程
        4.1.1 数据来源
        4.1.2 运算流程
    4.2 候鸟保护目标及其生境需求
    4.3 湖沼系统缺水量计算
    4.4 湖沼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4.4.1 计算公式
        4.4.2 湖沼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分类及计算
    4.5 候鸟生存适宜水位
        4.5.1 夏候鸟生存适宜水位
        4.5.2 冬候鸟生存适宜水位
    4.6 小结
5 洪泽湖湿地旱警水位确定
    5.1 旱警水位确定方法
    5.2 洪泽湖水位需求分析
        5.2.1 蒋坝站水位特征值统计及其频率分析
        5.2.2 基于生境需求的水位分析
        5.2.3 基于用水需求和防洪需求的水位分析
        5.2.4 基于通航保障的水位分析
    5.3 洪泽湖湿地旱警水位确定
    5.4 旱警水位合理性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表

(5)洪泽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及价值
        1.1.1 立题依据
        1.1.2 立题价值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行性分析
    1.4 预期成果
    1.5 预计困难及解决办法
第二章 湿地公园景观相关概念及实践现状
    2.1 湿地相关概念辨析
        2.1.1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2.1.2 美国的定义
        2.1.3 湿地公约中的定义
        2.1.4 中国湿地的定义
        2.1.5 中国湿地的分类
    2.2 湿地公园相关概念
        2.2.1 湿地公园的定义
        2.2.2 湿地公园的分类
        2.2.3 湿地公园的功能
    2.3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践现状
        2.3.1 湿地公园景观国外案例
        2.3.1.1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国外理论研究
        2.3.1.2 国外案例
        2.3.2 湿地公园景观国内案例
        2.3.3 国内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总结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湿地保护发展理念
    3.1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
        3.1.1 生态文明总体要求
        3.1.2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
    3.2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3.2.1 当前中国资源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2.2 绿色发展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3.2.3 绿色发展的含义
        3.2.4 绿色发展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
    3.3 湿地保护与恢复相关的法规和导则
        3.3.1 与湿地保护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3.3.2 与湿地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3.3.3 国家规划与导则中的湿地保护
第四章 洪泽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4.1 项目建设背景
        4.1.1 项目条件分析
        4.1.1.1 自然地理资源
        4.1.1.2 水文地质资源
        4.1.1.3 野生动植物资源
        4.1.1.4 社会经济资源
        4.1.1.5 旅游资源
        4.1.1.6 存在的问题
        4.1.2 区位分析
        4.1.2.1 用地构成分析
        4.1.2.2 功能区划分
        4.1.2.3 交通分析
    4.2 洪泽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与设计
        4.2.1 发展定位
        4.2.2 建设目标
        4.2.3 核心理念
        4.2.4 指导原则
        4.2.5 功能分区
    4.3 洪泽湖湿地公园景观整体营造
        4.3.1 设计理念
        4.3.2 各分区规划分布
        4.3.2.1 生态水景苑规划布局
        4.3.2.2 下草湾古地质公园规划布局
        4.3.2.3 环湖生态缓冲林规划布局
    4.4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规划
        4.4.1 水域生态规划
        4.4.1.1 水质净化措施
        4.4.1.2 增强规划区域地表的雨水渗透能力
        4.4.1.3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4.4.2 土壤改良规划
        4.4.2.1 去除现状覆盖在土壤表面的水泥硬质铺装
        4.4.2.2 处理基址现状残留的工业及生活垃圾
        4.4.2.3 处理油污对湿地沿岸的土壤造成的污染
        4.4.2.4 处理工业用地残留的轻度重金属污染
        4.4.3 生态驳岸规划
        4.4.4 生物多样性规划
        4.4.4.1 鸟类生物多样性
        4.4.4.2 鱼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4.4.4.3 其他野生动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4.4.5 环境保护规划
        4.4.5.1 大气环境保护
        4.4.5.2 水环境保护
        4.4.5.3 土壤环境保护
        4.4.5.4 声环境保护
        4.4.5.5 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
        4.4.5.6 景观资源保护
        4.4.6 旅游污染规划
    4.5 湿地公园生态水景苑局部景观设计
        4.5.1 生态水景苑景观建筑设计
        4.5.2 生态水景苑景观节点设计
        4.5.2.1 鱼苑
        4.5.2.3 荷苑
        4.5.2.4 芦苑
        4.5.2.5 蟹趣岛
        4.5.2.6 生态休闲村
        4.5.2.7 入口景区
        4.5.2.8 环生态水景苑亲水休闲风光带
    4.6 植被规划
        4.6.1 现状植被分析
        4.6.2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4.6.3 植物景观规划措施
        4.6.4 规划植被的种类
        4.6.4.1 乡土植物
        4.6.4.2 湿生植物群落选择
    4.7 交通系统与组织规划
        4.7.1 交通系统组织
        4.7.3 道路系统规划
        4.7.4 水上交通规划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总结
    5.2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6 论文创新点
2 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现状
    2.1 区域与交通
    2.2 气候条件
    2.3 构成特点
    2.4 观光资源类型及评价
        2.4.1 资源类型
        2.4.2 资源特色评价
    2.5 研究区主要存在的问题
    2.6 小结
3 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起源与发展研究
    3.1 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起源
    3.2 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概况
        3.2.1 设计范围与期限
        3.2.2 设计目标与定位
        3.2.3 主要设计内容
        3.2.4 总体布局——“一脉”串“三线”、“两环”“四片”“六洲”共相连
    3.3 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发展脉络
        3.3.1 第一阶段观光设计分析
        3.3.2 第二阶段观光设计分析
        3.3.3 第三阶段观光设计概述
    3.4 总结与建议
4 结论
    4.1 结论
    4.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7)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态旅游及湿地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2.1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2.1.1 生态旅游的的概念及特点
        2.1.2 生态旅游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2 湿地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2.2.1 湿地的界定与分类
        2.2.2 湿地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
        2.2.3 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
    2.3 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地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3.1 生态学理论
    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3.3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理论
    3.4 旅游决策行为理论
第四章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4.1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4.1.1 自然条件
        4.1.2 保护区区划状况
    4.2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分类
        4.2.1 分类的原则及依据
        4.2.2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分类
    4.3 洪泽湖湿地开发条件分析
        4.3.1 区位条件优势
        4.3.2 社会经济条件
        4.3.3 旅游业现状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5.1 研究模型和假设
        5.1.1 研究模型
        5.1.2 提出假设
    5.2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5.2.1 问卷设计
        5.2.2 数据收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游客一般行为特征分析
    6.1 基本人.统计特征
    6.2 旅游者心理特征
    6.3 旅游者行为特征
        6.3.1 信息来源
        6.3.2 出游方式
        6.3.3 交通方式
        6.3.4 出游时间段及目的地停留时间
    6.4 消费者行为偏好
        6.4.1 消费行为偏好
        6.4.2 住宿行为偏好
        6.4.3 餐饮偏好
第七章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
    7.1 基本人.统计特征
    7.2 因子分析
        7.2.1 描述性分析
        7.2.2 信度和效度分析
        7.2.3 主成分分析
    7.3 方差分析
        7.3.1 影响因子与性别分析
        7.3.2 影响因子与年龄分析
        7.3.3 影响因子与教育程度分析
        7.3.4 影响因子与职业分析
        7.3.5 影响因子与收入水平分析
    7.4 回归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8)典型湖区水环境承载力与调控方案研究 ——以洪泽湖西部湖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1.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1.2.2 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系统研究
    2.1 系统动力学模型
        2.1.1 建模步骤
        2.1.2 模型构建与主要方程
    2.2 指标体系
        2.2.1 指标选取原则
        2.2.2 指标体系构建
        2.2.3 指标选取
        2.2.4 指标处理
    2.3 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模型
        2.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2.3.2 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洪泽湖西部湖滨环境污染概况
    3.1 入湖污染负荷
        3.1.1 计算方法
        3.1.2 结果分析
    3.2 水环境质量现状
        3.2.1 采样点布设
        3.2.2 水质评价方法
        3.2.3 结果分析
        3.2.4 洪泽湖西部湖滨的环境污染会造成蓝藻爆发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容量研究
    4.1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4.1.1 水文特征
        4.1.2 水质参数选取
        4.1.3 计算模型
        4.1.4 设计条件
        4.1.5 降解系数推求方法
    4.2 计算结果
        4.2.1 COD和氨氮
        4.2.2 总氮和总磷
    4.3 污染负荷消减量计算
        4.3.1 客水污染
        4.3.2 洪泽湖西部湖滨
    4.4 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4.4.1 计算方法
        4.4.2 计算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洪泽湖西部湖滨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5.1 指标参数值的确定
        5.1.1 指标计算
        5.1.2 理想值确定
        5.1.3 权重确定
    5.2 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价
        5.2.1 承载现状评价
        5.2.2 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分析
    5.3 水环境承载力动态预测
        5.3.1 模型校验
        5.3.2 中远期情景预测分析
    5.4 水环境综合整治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调控研究
    6.1 社会经济增长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6.1.1 研究方法
        6.1.2 研究结果
    6.2 水环境承载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
        6.2.1 研究方法
        6.2.2 结果分析
    6.3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方案
        6.3.1 方案设计
        6.3.2 参数设计
        6.3.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尚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2 洪泽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2.2 评价模型的建立
    2.3 评价指标权重与赋值标准的确定
    2.4 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标准的确定
3 评价结果分析
4 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4.1 洪泽湖湿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4.1.1 降低捕伐强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
        4.1.2 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4.1.3 严格控制上游水质, 建立动态监测系统
        4.1.4 统一规划、完善体制
    4.2 洪泽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4.2.1 合理利用洪泽湖湿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4.2.2 适度开发洪泽湖湿地的旅游资源
        4.2.3 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 加强宣传教育
        4.2.4 采取退田还湖等措施确保蓄洪 、分洪功能
        4.2.5 以科学为依据, 合理开发利用湿地
        4.2.6 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和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0)典型平原湿地成因及近10年来植被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际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湿地研究进展
        1.2.2 国内湿地研究进展
        1.2.3 不同湿地类型的变化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洪泽湖国家自然湿地保护区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构造
        2.1.3 水文及气候状况
        2.1.4 生物多样性
    2.2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质构造
        2.2.3 水文及气候状况
        2.2.4 生物多样性
    2.3 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
        2.3.1 地理位置
        2.3.2 地质构造
        2.3.3 水文及气候状况
        2.3.4 生物多样性
    2.4 Everglades美国沼泽湿地保护区
        2.4.1 地理位置
        2.4.2 地质构造
        2.4.3 水文及气候状况
        2.4.4 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概述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预处理
    3.2 植被指数计算
        3.2.1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3.2.2 增强植被指数EVI
        3.2.3 浮藻指数(FAI)
    3.3 图像裁切
    3.4 图像掩膜
    3.5 云掩膜
    3.6 植被指数的评价
第四章 不同类型湿地成因、演化及现状
    4.1 洪泽湖湿地
    4.2 盐城湿地
    4.3 崇明东滩湿地
    4.4 Everglades沼泽湿地
第五章 湿地植被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分析
    5.1 洪泽湖湿地
        5.1.1 洪泽湖湿地全域植被评估
        5.1.2 洪泽湖湿地核心区植被评估
        5.1.3 洪泽湖湿地适应性植被指数评价
    5.2 盐城湿地
        5.2.1 盐城湿地全域植被评估
        5.2.2 盐城湿地核心区植被评估
        5.2.3 盐城湿地适应性植被指数评价
    5.3 崇明东滩湿地
        5.3.1 崇明东滩湿地全域植被评估
        5.3.2 崇明东滩湿地核心区植被评估
        5.3.3 崇明东滩湿地适应性植被指数评价
    5.4 Everglades沼泽湿地
        5.4.1 Everglades沼泽湿地植被评估
第六章 不同湿地植被变化动因及对比分析
    6.1 洪泽湖湿地
    6.2 盐城湿地
    6.3 崇明东滩湿地
    6.4 Everglades湿地
    6.5 不同类型湿地间的对比
第七章 不同湿地植被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7.1 洪泽湖湿地植被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7.1.1 洪泽湖湿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1.2 洪泽湖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7.2 盐城湿地植被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7.2.1 盐城湿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2.2 盐城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7.3 崇明东滩湿地植被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7.3.1 崇明东滩湿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3.2 崇明东滩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7.4 Everglades湿地植被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7.4.1 Everglades湿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4.2 Everglades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及学术成果

四、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与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规划及设计手法——以洪泽湖湿地公园为例[J]. 吴雨涵. 城市建筑, 2021(32)
  • [2]洪泽湖自然保护对社区经济增长影响路径研究[D]. 秦添男.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3]环洪泽湖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 施官俊.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4]洪泽湖湿地旱警水位确定方法研究[D]. 龙昊宇.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5]洪泽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陈伟卓. 东南大学, 2017(04)
  • [6]泗洪洪泽湖湿地观光设计研究[D]. 高培培.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8)
  • [7]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 戚亚青. 南京林业大学, 2015(02)
  • [8]典型湖区水环境承载力与调控方案研究 ——以洪泽湖西部湖滨为例[D]. 高方述.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1)
  • [9]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保护研究[J]. 裴海萌,管华,叶姣霓.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0]典型平原湿地成因及近10年来植被变化研究[D]. 于堃. 南京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