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列车战略进展与我国发展战略

高速磁浮列车战略进展与我国发展战略

一、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战略进展与我国的发展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朝,路炳阳[1](2021)在《交锋高速磁悬浮》文中研究说明“原定于2022年6月前完成的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高速考核,也就是达速试验,现在肯定要推迟了。”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轨道交通工业140年峰会创新发展论坛上,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四方”)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做出上述表示。就推迟原因

熊嘉阳,沈志云[2](2021)在《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今后的发展》文中认为中国高速铁路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历史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全球视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延续)两方面重点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发展历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时间轴,阐述了4次世界工业革命不断催生交通运输技术的重大进步,指出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都要经历4个阶段:酝酿、探索、成熟、发展。美国最早提出建设高速铁路,但至今还在酝酿期。日本、法国、德国等仍然处于探索期。只有中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围绕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阐述了中国高速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阐明了中国高速铁路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从政策层面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吸收各国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统筹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资源优势,创建了轨道交通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层面看,主要原因是取得了技术突破、理论突破和试验突破三大重要突破。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论述了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后高铁时代轮轨高铁和磁悬浮高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智能高铁、智慧高铁、数字高铁等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中国交通强国伟大梦想的实现。

王祝堂[3](2021)在《中国磁浮线路现状与车厢铝材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磁浮列车是利用磁力或气流在离轨道面8mm~10mm的空间向前飞行,速度30 km/h~600 km/h,并在研发速度4 000 km/h的,中国是此领域研发、建设与运营的全球领跑者,截至2020年8月中国有每条长度不到40 km的5条磁浮线路投入营运。滋浮车厢是全铝的,对车厢结构铝材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特别对6N01及7N01铝合金的性能作了较多的介绍,希望中国能研制出性能全面超过6N01及7N01的磁浮车厢铝合金。中国将起动京广澳、沪广等高速磁浮线路建设,这可是天下磁浮线路建设最大的壮举,磁浮装备铝材也将成为一个专门的分支。

李文龙[4](2021)在《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系统的电磁设计与分析》文中指出针对目前常导磁吸式电磁悬浮系统中存在的常导线圈耗能严重、磁体易发热,悬浮间隙过小导致轨道造价过高等问题,结合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载流性能不断提升、制备成本不断降低的发展趋势,在长沙磁悬浮快线现有常导电磁铁结构的基础上,对常导电磁铁进行改进,提出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的设计方案。本文对应用于磁浮列车的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基本单元进行了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其悬浮性能进行电磁分析;设计并制作了混合悬浮电磁铁的实验装置,配套设计并搭建了悬浮力测量实验平台,对混合悬浮电磁铁实验装置进行了悬浮力的实验测量;通过将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混合悬浮电磁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介绍了两种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Maxwell的场计算器预判高温超导磁体临界电流的方法。通过对设计的混合悬浮电磁铁超导磁体表面垂直磁场的分布情况进行仿真求解,结合高温超导带材在垂直磁场下临界电流的衰减特性曲线,计算出超导磁体的临界电流,并得出结论:设定的超导磁体通流范围完全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此外,对设计的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的悬浮性能与能耗情况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得出结论:所设计的混合悬浮电磁铁可以完全满足系统的悬浮承载要求,且相较常导电磁铁其具备很大的节能优势。本文在设计混合悬浮电磁铁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铁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较U型铁芯结构性能更优的W型铁芯结构,W型铁芯相较U型铁芯在降低线圈材料使用、节约成本以及提升悬浮力等方面更具优势;设计并加工了一套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的实验装置,并对超导磁体的临界电流进行测量,通过将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Maxwell对超导磁体临界电流进行预判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本文设计并搭建了悬浮力测量实验平台,对特定悬浮工况下悬浮电磁铁的悬浮力进行实验测量,并将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及理论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了悬浮力理论计算公式,悬浮力有限元仿真计算以及悬浮力实验测量三者之间的相互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利用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来替代常导电磁铁具有较高可行性。综上,本文认为所提出的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方案有较高的可行性,有必要在未来进一步对其悬浮控制系统及背景磁场下的交流损耗等问题进行研究。

张玲潇[5](2021)在《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文中指出本文从战略传播角度系统而深入地剖析了中国高铁产业自诞生以来12年间(2008—2019)开展的战略传播活动,试图从共识性与认同视角,考察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于建构产业认同和实现产业利益的价值。本文试图回答三个基本问题:1)高铁产业诞生以来开展了哪些战略传播活动,有什么特征?2)高铁产业战略传播与产业认同建构的关系如何?3)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在提升高铁品牌形象,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以及促进国内外受众对产业的理解与认同方面有哪些效果?本文主体部分有十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对相关概念、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关注于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战略传播活动,从战略传播背景、运行机制、传播手段、传播内容四个方面展开。第二章是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国内外背景回顾;第三章是对以铁道部为主导的战略传播运行机制的研究;第四章是对高铁产业早期阶段以报纸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和借力国际会议、展览等形式的组织传播的研究;第五章是从主题设置、叙事方式、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对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战略传播内容进行分析。第六章至第九章,关注于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战略传播。其中第六章聚焦高铁“走出去”的政治、经济、文化战略价值分析。第七章对“走出去”阶段的高铁多主体联动传播和多层级利益相关群体对话合作机制进行研究;第八章对政府和企业层面的高铁外交公关,与利益相关群体对话的组织传播和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大众传播三种战略传播手段进行了梳理;第九章对高铁战略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做了深入探究,这个阶段传播善用第三方视角讲故事,主题更贴近受众,话语方式也更吸引人。第十章,借鉴建构主义学派的国家间集体认同的形成与转化理论,分析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于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及未来改进策略。结语,对中国高铁产业早期阶段和“走出去”阶段两个时期的战略传播实践进行回顾,得出战略传播是增进国内外受众对产业的理解与认同的重要途径的结论。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多学科理论交叉运用的方法。在深度挖掘、收集、整理高铁诞生十余年以来的相关史实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大众传播媒体关于高铁的报道,以及高铁产业通过官方网站及社交媒体等发布的新闻文本,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同时,结合深度访谈法,选取高铁企业宣传部门负责人、轨道交通领域高校学者和高铁工程师等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一手资料,并运用多学科理论深入分析和总结高铁不同时期传播活动的战略性特征,对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历史进行整体勾画。本文创新点有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性。以往关于高铁产业的研究,大多是从经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理论视角进行的,而从战略传播角度关注高铁产业的比较少见,本文用战略传播理论考察高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是对前人研究的较好补充。第二,论文对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历史进行了整体勾画,分析并总结了其不同时期传播活动的战略性特征,并借用多学科理论对原始文献和调查材料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与解读。论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第三,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派的认同建构理论对高铁产业的战略传播实践进行分析,从认同视角考察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探究战略传播与认同建构的逻辑关系,对现有理论进行拓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在社会急剧转型、世界经济低迷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多重背景下,高铁产业正面临着国内认同和国际认同的双重建构任务。在认同的建构中,信息的传播是核心和关键,通过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有利于实现受众态度转变和行为转化。高铁产业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多元传播主体、整合各种传播手段和渠道,针对国内外受众开展的战略传播活动是实现高铁产业国内和国际认同的有效方式,同时对于产业利益的最终实现和国家整体形象的提升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刘志浩[6](2021)在《电磁式高速磁浮系统直线谐波发电机特性分析》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出行压力的骤增,目前世界各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仍是铁路运输占据最重要地位。出行交通工具的低污染、高速化、安全性成了追求的目标,而磁悬浮列车正是由于其速度快、爬坡能力强、环保舒适、噪音低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各国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磁悬浮列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轨道交通车辆轮轨相互粘着的结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机械磨损等问题,实现了列车和轨道间的悬浮分离、高速行驶。目前正在运营中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可达到400 km/h-500 km/h甚至更高,但是传统的接触式供电方式阻碍了速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一种新型非接触式供电技术应运而生。常导电磁吸引式(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EMS)和超导电动排斥式(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EDS)磁悬浮列车均研发出各自的车载直线发电机系统,在列车低速行驶时采取接触轨供电和车载蓄电池供电,当达到一定速度后直线发电机产生的电量即可供应车上用电并向蓄电池充电。本论文主要针对常导型磁悬浮列车直线发电机进行仿真和解析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磁悬浮技术的发现,回顾了磁悬浮列车的起源、应用及其发展,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各国已经投入运营的磁浮交通工具做简单分类和介绍。对磁悬浮列车采取非接触供电的优点进行阐释,证明对车载直线发电机所做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简单介绍目前的几种非接触供电方式。其次,介绍了直线电机的演变过程、分类以及特点。针对EMS型磁悬浮列车,详细介绍其推进、悬浮、导向的运行原理,以上海磁悬浮示范线为例介绍了列车编组情况、车型数据、电磁系统等,详细阐述车载直线谐波发电机的发电原理,为后面的分析打下基础。接着,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对车载直线发电机特性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列车在不同运行条件即不同速度、不同悬浮高度、不同定子电枢电流、不同励磁电流下,气隙磁场的变化规律和直线发电机发电特性,并研究发电绕组不同连接方法下发电的差异。然后,利用电磁解析的方法对车载直线发电特性进行研究,与ANSYS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数学方法对公式进行修正使得在磁场饱和后误差仍能在合理范围之内,两种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得以互相验证,为之后直线发电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最后,研究直线谐波发电机对列车整体性能的影响,并对发电机槽进行优化设计,兼顾电磁力和良好的发电特性。

高雨晴[7](2021)在《多姿态工况下高速磁浮系统直线发电机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之间长距离的人员交往和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并且对交通工具的时效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磁浮列车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节能环保、机械噪声小等优点,成为近年来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磁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传统的接触供电方式会产生严重的摩擦发热,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供电方式——直线发电机成为高速超导磁浮列车的优先选择。本文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多姿态工况下高速超导磁悬浮列车直线发电机的特性变化规律。首先,总结了各种列车供电方式的优缺点,确定了利用直线发电机供电的可行性。回顾了磁悬浮列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导向原理与推进原理,归纳了磁悬浮列车的优缺点,并对直线发电机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次,对直线发电机的拓扑结构进行了说明,介绍了车载供电系统的结构与优缺点,利用解析法与有限元法探讨了直线发电机的发电原理和发电所利用的磁场谐波次数。利用ANSYS Maxwell建立了直线发电机的三维瞬态模型,分析了直线发电机气隙磁场的分布特点,给出了气隙磁场中的主要谐波分量,确定了谐波发电的次数。然后,利用ANSYS Maxwell对不同运行速度、不同悬浮高度以及不同俯仰角下的直线发电机进行仿真分析,详细研究了上述工况对直线发电机的发电特性与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悬浮线圈的感应电流与气隙磁场、集电线圈的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直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列车的总悬浮力以及集电线圈在不同方向上所受的电磁力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最后,研究了杜瓦外壳上产生的涡流对直线发电机发电特性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杜瓦外壳的优化设计方案,评估了该优化方案对直线发电机性能提升效果。

张俊博[8](2021)在《基于流固耦合的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传热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突破现有开放大气环境下列车的速度极限,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被人们寄予厚望。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在理论上能够实现更高的列车运行速度,但是也带来了活塞效应和散热等新问题。尽管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相关研究工作已日渐展开,但多集中于管道内流场、压力场和气动热的研究,考虑管道内热源的传热研究相对较少。这些传热问题会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本文基于流固耦合,以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管道内传热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在三维可压缩条件下建立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主要对不同阻塞比(0.15、0.2、0.25、0.3、0.35、0.4)、不同真空度(0.01atm~1atm)和不同列车运行速度(400~1000km/h)条件下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稳态运行时产生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磁悬浮列车在低真空管道中高速运行时列车表面的温升问题,研究了在阻塞比、管道真空度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下主要发热部件表面温升变化规律;对阻塞比为0.3,管道真空度为0.01atm、0.1atm和列车运行速度为600km/h、800km/h、1000km/h的条件下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间隔10分钟发车和制动时产生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间隔发车和制动两种工况下列车表面的温升问题。对比仿真结果得出:在列车运行速度和阻塞比一定时,列车表面温度随着管道真空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在管道真空度较高和管道真空度较低但列车运行速度较低两种情况下,列车表面温度随阻塞比的增大逐渐降低。管道真空度较低但列车运行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列车表面温度随阻塞比的增大逐渐升高。在阻塞比一定,管道真空度较高时,列车表面温度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逐渐降低;管道真空度较低时,列车表面温度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逐渐升高。在本文600km/h及以上速度级的多个稳态仿真工况下,真空度0.01atm、车速600km/h,阻塞比0.15的参数组合下列车表面温度最高,为630.8766K。若无外加降温措施,在列车运行和制动的情况下,管道内发热设备表面温度随间隔发车的车次近似呈正比例函数形式的增大趋势。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对车上设备发热、轨道发热、气动生热和阻塞作用进行综合考虑,对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传热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管内的温升变化规律;对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间隔发车和列车制动过程的温升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了在间隔发车和制动过程管内温升的变化规律,为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传热理论研究、设计制造以及工程建设等工作提供参考。

邵佳丽[9](2021)在《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析》文中提出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化、高科技的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和导向。列车内外有较多的电气、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能量可通过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两种方式发射干扰到车内设备和电缆,以及在铁路附近的仪器或设备。因此,研究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磁场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电磁发射源包括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车载设备及强电线缆。本文以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为例,研究了由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时,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进而分析了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磁场分布情况。本文首先建立直线电机的分层解析计算模型,基于解析变量法计算了气隙磁场的分布规律;在Maxwell中建立了直线电机的三维模型,仿真后得到气隙中磁场的分布规律,反映了直线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经对比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直线电机产生的气隙磁场强度在0-1T范围内呈周期变化,周期距离约为0.2m。其次,研究了高速磁悬浮列车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分布情况。根据脉冲宽度调制原理,详细阐述了SPWM和SVPWM的调制机理及方法,并基于Simplorer搭建了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的电路模型及控制模块,将电路与Maxwell中搭建的直线电机模型进行结合,实现了场路联合仿真。得到了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的输出电流,对其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低速运行状态下,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输出电流的高次谐波主要分布在6k Hz、12k Hz、18k Hz和24k Hz上;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输出电流的高次谐波在5.72k Hz和6.24k Hz上。这些高次谐波分量会随着牵引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出,从而影响直线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最后,本文分析了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布。在Maxwell中建立列车的整车模型,经Simplorer与Maxwell联合仿真,研究了直线电机由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时,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车底附近磁场和车底表面电位差分布情况,并以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为例,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单元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在车底附近产生的谐波场,为完善磁悬浮列车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参考。

杨明皓[10](2021)在《600km/h高温超导电动磁浮车载YBCO超导磁体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磁悬浮列车克服了传统列车轮轨之间摩擦的问题,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另外,它还具有能耗低、舒适性高等优点,因此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超导电动磁悬浮具有更大的悬浮间隙以及更快的运行速度,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车载超导磁体是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的核心部件,为了降低冷却难度及成本,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制备车载超导磁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论文将对超导电动磁悬浮系统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超导磁体自身的电磁特性,在此基础上,完成对高温超导磁体的研制。首先,介绍了磁悬浮列车以及车载高温超导磁体的研究现状,在高温超导磁体的研制过程中,面临着环氧固化带来磁体性能退化的问题。然后,完成了对于超导电动磁浮系统的建模,包括车载超导磁体和地面线圈的建模。进一步完成了该系统的有限元仿真计算,包括车载超导磁体的磁场空间分布,以及列车悬浮力、导向力和驱动力的分析计算。分析了悬浮力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关系、导向力与列车横向偏移距离的关系以及驱动力与驱动线圈电流的关系,为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进一步地,完成了对于车载超导磁体的电流安全裕度的分析。为了保证磁悬浮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降低磁体工作温度、采用更宽带材或是降低工作电流、采用多根超导带材并联来提高磁体安全裕度的设计方法,并完成了对这几种改进方法的分析。最后,在文献调研与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高温超导磁体电磁设计与工装设计,并最终完成了三个采用不同绝缘材料和固化材料的高温超导磁体的制备,测试结果显示磁体在固化后与冷热循环后并没有发生性能退化。图77幅,表12个,参考文献49篇。

二、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战略进展与我国的发展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战略进展与我国的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今后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中国高铁的崛起和迎接数字时代
    1.1 交通运输技术随人类社会重大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历史观点)
        1.1.1 世界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1.1.2 交通运输重回铁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速度要提高,当时提出速度要达到280
        (2)动力要分散,不能集中在机车上。
        (3)轨道要精准,宜采用整体道床。
        (4)高铁要成网,线路上不能高速客车和重载货车混合跑。
    1.2 世界高铁颠覆性技术革命进程(全球视野)
        1.2.1 中国高铁在全球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1.2.2 数字化是高铁颠覆性发展的趋势
2 中国高铁发展的演进——中国高铁技术的三大突破
    2.1 技术突破(创新主体)
        2.1.1 最高运营速度是高铁技术水平的综合指标
        2.1.2 中国高铁技术突破的历程
    2.2 理论突破(核心技术)
        2.2.1 科学理论指导对高铁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2.2.2 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的建立
    2.3 试验突破(研究手段)
        2.3.1 建成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
        2.3.2 虚实结合的弓网动力学试验
        2.3.3 实现实际动态服役条件下的结构强度和疲劳试验
        2.3.4 高速列车运营中的跟踪测试试验
3 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
    3.1 高铁核心技术创新发展
        3.1.1 一系自适应被动悬挂技术
        (1)用频变刚度橡胶节点代替传统轴箱转臂定位节点
        (2)用频变阻尼减振器代替抗蛇行阻尼器
        3.1.2 二系半主动控制悬挂技术
        (1)用磁流变减振器代替抗蛇行阻尼
        (2)二系稳定性半主动控制器
        3.1.3 弹性侧架
        3.1.4 架悬式齿轮箱
        3.1.5 轴箱内置转向架
        3.1.6 流线型转向架
        3.1.7 降噪车轮
    3.2 绿色节能环保
        3.2.1 提高牵引制动效率
        3.2.2 减轻列车质量
        3.2.3 减小列车运行阻力
        3.2.4 智能运行控制
        3.2.5 降低设备能耗
        3.2.6 减振降噪
    3.3 高铁数字化
        3.3.1 智能高铁
        (1)智能建造
        (2)智能装备
        (3)智能运维
        3.3.2 智慧高铁
        (1)发展方向:
        (2)集中调度中心的智慧化:
        (3)高铁站的智慧化:
        (4)建议研发智慧“复兴号”:
        (5)建设更加全面的高铁云:
    3.4 关于后高铁时代
4 结 语

(4)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系统的电磁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磁悬浮列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2.1 德国磁浮列车的发展概况
        1.2.2 日本磁浮列车的发展概况
        1.2.3 韩国磁浮列车的发展概况
        1.2.4 我国磁浮列车的发展概况
    1.3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技术
        1.3.1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的提出
        1.3.2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系统
    2.1 超导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2.1.1 超导材料的特性
        2.1.2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2.2 YBCO超导带材临界电流的各向异性
    2.3 混合悬浮电磁铁悬浮特性的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悬浮电磁铁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3.1 有限元法及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概述
        3.1.1 有限元法简介
        3.1.2 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概述
    3.2 混合悬浮电磁铁的设计基础
    3.3 混合悬浮电磁铁的结构设计
        3.3.1 超导线圈设计
        3.3.2 冷却系统设计
    3.4 超导线圈临界电流约束条件验证
    3.5 混合悬浮电磁铁的性能分析
        3.5.1 悬浮性能分析
        3.5.2 线圈能耗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混合悬浮电磁铁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4.1 悬浮电磁铁铁芯结构的优化设计
    4.2 常导电磁悬浮系统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加工
    4.3 超导电磁铁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加工
        4.3.1 超导电磁铁的结构设计
        4.3.2 基于ANSYS Maxwell场计算器的超导磁体临界电流判定
    4.4 超导电磁铁的部件加工与组装
    4.5 超导磁体临界电流测试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装置悬浮性能的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5.1 悬浮性能的仿真分析
    5.2 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5.3 悬浮力测量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概念、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
    第—节 概念界定
        一、高铁与高铁产业
        二、战略传播
    第二节 战略传播理论探讨
        一、战略传播机制的整体性与协同性
        二、战略传播内容彰显软实力
        三、战略传播手段多样与整合
        四、战略传播受众具有针对性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高铁产业的多面向研究
        二、国家和企业层面的战略传播研究
        三、企业声誉管理、品牌形象等相关研究
第二章 中国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发展背景
    第—节 中国高铁诞生前的国内铁路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高铁发展相关问题的论争与博弈
        一、关于高铁建设时间的论争
        二、关于高铁建设技术的论争
        三、关于高铁建设路线的论争
    第三节 中国高铁在挫折中负重前行
第三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机制
    第—节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一、高度集中的全行业整体协同体制
        二、高度集中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运行机制
        一、铁道部主导的战略传播议程设置机制
        二、新媒体环境下产业内部舆情处置机制
第四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手段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意见领袖二次传播
    第二节 借力国际会议和展览扩大影响力
    第三节 与各种国际组织互动交流
第五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内容
    第一节 主题设置:官方主导议题
        一、中国高铁建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
        二、中国高铁建设的国际影响
        三、中国高铁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成就
        四、高铁建设中争议问题的回应
    第二节 叙事方式:官方叙事、以我为主
        一、叙事宏大、秀成就
        二、借媒体采访传达高铁产业观点
    第三节 表现形式:相对传统与单一
        一、话语风格体现“优越感”
        二、视觉符号略显”单一化”
第六章 中国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国际环境
    第三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的战略优势分析
第七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机制
    第一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一、企业主导与多主体合作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二、多主体合作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运行机制
        一、顶层设计下的多主体联动机制
        二、多层级的利益相关群体对话合作机制
第八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手段
    第一节 致力于关系建立的人际传播
        一、国家领导人的高铁外交
        二、企业领导的高铁公关
    第二节 与各团体和机构对话的组织传播
        一、参加或主办各种国际展览、展会
        二、与各种国际组织、团体开展交流
        三、利用企业自营媒体开展传播活动
    第三节 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大众传播
        一、企业借力国内主流媒体外宣平台开展传播
        二、借力国际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及本土媒体
第九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内容
    第—节 主题设置:有高度、有温度
        一、展示企业实力,善于“借嘴说话”
        二、分享合作成果,彰显共赢理念
        三、履行社会责任,回应国际关切
    第二节 叙事方式:受众视角,故事呈现
        一、主动讲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二、借第三方之口讲故事体现可信性
    第三节 表现形式:诉诸视觉与互联网语言
        一、视听元素多彩呈现
        二、话语内容吸引力强
第十章 中国高铁产业国际认同建构
    第—节 战略传播对于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
        一、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认同建构
        二、相互依存、社会互动与认同建构
        三、第三方身份再现共同命运情景
        四、扩大共识以形成同质性认知
    第二节 中国高铁产业国际认同现状
        一、中国高铁产业的朋友认同现状
        二、中国高铁产业的竞争对手认同现状
    第三节 中国高铁产业认同层次提升策略
        一、朋友关系认同的建构与维系
        二、竞争对手关系的认同转化策略
结语
    一、高铁产业战略传播机制由集中到协同
    二、高铁产业战略传播手段由单一到多元化
    三、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内容的受众视角转向
    四、战略传播是高铁产业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深度访谈受访者基本情况
附录二: 访谈提纲

(6)电磁式高速磁浮系统直线谐波发电机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磁悬浮列车的起源及发展
        1.2.1 磁悬浮列车国外发展历史
        1.2.2 磁悬浮列车国内发展历史
    1.3 磁悬浮列车分类及应用
    1.4 非接触供电方法概述
    1.5 本文所做工作
2 EMS直线电机的理论基础
    2.1 直线电机分类
    2.2 直线同步电机特点
    2.3 EMS型磁悬浮列车运行原理
    2.4 列车基本数据及电磁系统结构
    2.5 直线发电机原理及车载电网
    2.6 本章小结
3 直线谐波发电机特性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原理
    3.2 直线同步电机建模
    3.3 直线发电机的磁场分析
        3.3.1 气隙磁场分析
        3.3.2 气隙磁场谐波分析
        3.3.3 饱和磁场谐波分析
    3.4 直线发电机的发电特性
        3.4.1 不同绕组连接方式
        3.4.2 不同速度影响
        3.4.3 不同定子电流影响
        3.4.4 不同励磁电流影响
        3.4.5 不同气隙高度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直线谐波发电机特性解析法分析
    4.1 气隙导磁系数求解
    4.2 定动子磁动势解析
    4.3 气隙磁密计算
    4.4 直线发电机感应电动势
    4.5 不同状态下发电机特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直线发电机对列车性能的影响
    5.1 发电机电流的影响
    5.2 发电机开槽的影响
    5.3 发电机槽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多姿态工况下高速磁浮系统直线发电机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
    1.3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介绍
        1.3.1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3.2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特点
    1.4 直线发电机研究现状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
2 直线发电机的理论分析与建模
    2.1 直线发电机的结构
    2.2 车载供电系统的结构及优缺点
    2.3 直线发电机的原理分析
    2.4 直线发电机的有限元模型
        2.4.1 有限元分析法简介
        2.4.2 直线发电机的三维建模
    2.5 直线发电机的磁场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不同工况下直线发电机的特性分析
    3.1 不同速度下直线发电机的特性分析
        3.1.1 悬浮线圈的感应电流与气隙磁场
        3.1.2 集电线圈的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
        3.1.3 速度对列车悬浮力的影响
        3.1.4 集电线圈在不同方向上的受力分析
    3.2 不同悬浮高度下直线发电机的特性分析
        3.2.1 悬浮线圈的感应电流与气隙磁场
        3.2.2 集电线圈的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
        3.2.3 悬浮高度对列车悬浮力的影响
        3.2.4 集电线圈在不同方向上的受力分析
    3.3 俯仰时直线发电机的特性分析
        3.3.1 集电线圈的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
        3.3.2 俯仰对列车悬浮力的影响
        3.3.3 集电线圈在z方向上的受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直线发电机在涡流影响下的电磁特性分析
    4.1 涡流对直线发电机的不良影响
    4.2 杜瓦外壳的优化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流固耦合的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传热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流固耦合传热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2.1 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
        2.1.1 连续性方程
        2.1.2 动量守恒方程
        2.1.3 能量守恒方程
        2.1.4 状态方程
    2.2 湍流模型
    2.3 流固耦合传热计算基本原理
        2.3.1 流固耦合界面处理
        2.3.2 流固耦合传热求解方法
    2.4 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软件介绍
    2.5 本章小结
3 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数值模型
    3.1 基本假设
    3.2 数学模型
    3.3 物理模型
        3.3.1 模型建立
        3.3.2 网格划分
    3.4 计算过程的相关设定
        3.4.1 初始条件
        3.4.2 边界条件
        3.4.3 热源及发热功率
    3.5 网格无关性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仿真计算过程验证
    4.1 稳态下计算过程验证
        4.1.1 仿真工况及仿真条件
        4.1.2 仿真计算结果对比验证
    4.2 瞬态下计算过程验证
        4.2.1 仿真工况及仿真条件
        4.2.2 仿真计算结果对比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稳态下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传热数值分析
    5.1 阻塞比对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温度场的影响
    5.2 真空度对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温度场的影响
    5.3 速度对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温度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瞬态下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传热数值分析
    6.1 间隔发车情况下发热设备温升数值计算
    6.2 制动过程发热设备温升数值计算
    6.3 温度控制的合理化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磁浮交通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直线电机的研究现状
        1.2.3 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布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直线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
    2.1 直线电机的结构及运行原理
    2.2 直线电机的解析计算分析
    2.3 直线电机的电磁发射特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分析
    3.1 牵引供电系统的概述
        3.1.1 工作原理
        3.1.2 供电方式
    3.2 变流器单元的概述
        3.2.1 整流器结构
        3.2.2 逆变器结构
        3.2.3 变流器调控方式
    3.3 基于Simplorer的场路联合仿真
        3.3.1 基于Simplorer和 Matlab的电路联合仿真
        3.3.2 基于Simplorer和 Maxwell的场路联合仿真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特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磁场仿真分析
    4.1 高速磁浮列车的建模与磁场分析
        4.1.1 磁悬浮列车整车模型的建立
        4.1.2 列车低速运行状态下的磁场分析
        4.1.3 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的磁场分析
    4.2 谐波场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600km/h高温超导电动磁浮车载YBCO超导磁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铁路磁悬浮研究现状
        1.2.2 超导电动磁悬浮高温超导磁体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作的工作
2 高温超导电动磁悬浮电磁耦合分析
    2.1 高温超导电动磁悬浮电磁耦合分析建模
        2.1.1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概况
        2.1.2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车载超导磁体与“8”字线圈、驱动线圈建模
    2.2 有限元仿真基本原理
    2.3 高温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悬浮与导向力分析
        2.3.1 车载高温超导磁体电磁分析
        2.3.2 600 km/h高温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悬浮力与导向力分析
    2.4 高温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驱动力分析
        2.4.1 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
        2.4.2 高温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驱动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600 km/h高温超导电动磁浮列车超导磁体
    3.1 高温超导磁体的分析建模
    3.2 高温超导磁体的电磁分析
        3.2.1 单个高温超导线圈电磁分析
        3.2.2 实尺寸车载高温超导磁体电磁分析
        3.2.3 车载高温超导磁体安全裕度分析与电磁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高温超导磁体的研制
    4.1 高温超导磁体的设计
        4.1.1 高温超导磁体的电磁设计
        4.1.2 高温超导磁体的工装设计
    4.2 高温超导磁体的制作
    4.3 高温超导磁体的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战略进展与我国的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交锋高速磁悬浮[N]. 孙丽朝,路炳阳. 中国经营报, 2021
  • [2]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今后的发展[J]. 熊嘉阳,沈志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1(05)
  • [3]中国磁浮线路现状与车厢铝材进展[A]. 王祝堂. 2021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湖州)铝加工绿色智造高峰论坛论文集(下册), 2021
  • [4]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电磁悬浮系统的电磁设计与分析[D]. 李文龙.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5]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D]. 张玲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6]电磁式高速磁浮系统直线谐波发电机特性分析[D]. 刘志浩.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7]多姿态工况下高速磁浮系统直线发电机特性分析[D]. 高雨晴.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8]基于流固耦合的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传热仿真研究[D]. 张俊博.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9]高速磁悬浮列车磁场分析[D]. 邵佳丽.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10]600km/h高温超导电动磁浮车载YBCO超导磁体设计研究[D]. 杨明皓.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标签:;  ;  ;  ;  ;  

高速磁浮列车战略进展与我国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