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警务能力发展分析(续)

学生警务能力发展分析(续)

一、学生从警能力养成分析(续)(论文文献综述)

丁雁玲,吴斯,王彦伟[1](2021)在《借“图”之优 数往知来——“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统计与概率"作为小学数学四大板块之一,其彰显"用数据说话"的特征得到高度重视。"统计与概率"知识内容的育人价值重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自信而理智地面对充满信息和变化的世界"。[1]

董平平[2](2021)在《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以石河子市某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冯建华[3](2021)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任海燕[4](2021)在《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A、B、C三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将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事业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支撑,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不断开放和完善,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承担着学前教师教育的任务,其人才培养质量将关系到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水平,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如何、如何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培养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值得探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本研究选取三所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文本分析;采用目的性抽样,对大一至大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根据研究目的及问卷回收情况对三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以全面、深入了解三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首先,本研究对三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差异性检验结果中发现,三所大学虽都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但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习资源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且不同性别、年级和高考志愿选择的学生所感知的人才培养情况在整体上存在显着差异。其次,结合三所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访谈对当前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围绕研究的五个维度提出立足自身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设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健全教学制度,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各方合作,提高学习资源质量;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导向性作用的建议。

叶秋洁[5](2021)在《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及实施,以教育部实施的“一标多本”方针为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已审核通过,并进入部分省区使用。依据新课标,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法对四版新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从框架结构、案例编写、活动设计、图像设计方面分析四版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对比各自特色及不足,意在为教科书优化、使用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四版教科书编写存在以下特点:第一,都体现新课标理念,呈现不同编写体例,对新课标内容和顺序进行优化、调整,教科书知识宽而浅,学科逻辑较合理,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路径,完善地球科学知识,突出地理实践力素养。第二,案例选择具有时代性,注重案例的导入功能,但部分案例功能缺乏挖掘。第三,活动数量多,类型多样,活动设计新颖,直接指向学生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第四,图像类型丰富多样,图像与课文系统、作业系统有机结合,图像时代感强,但地图、示意图、漫画的数量偏少,地理景观图占比大,部分教科书图像质量偏低、图像内容不严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四版教科书各具特色。在框架结构方面,人教版章节数量较多,每章内容容量较小,章节顺序基本与新课标主题顺序一致,在章末设置“本章要点”和“问题研究”栏目,颇具特色;湘教版在节内引入“对话”栏目,独具匠心;中图版采取双系列(课文系列+探究系列)编写方式,突出探究性,设计新颖;鲁教版从圈层结构角度出发编排地理要素内容,在章末设计“单元活动”,侧重地理技能培养。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内容,鲁教版将此部分内容放在“单元活动”中呈现,人教版和中图版集中编排在一节内容中,湘教版则分散编排。在课文内容编排思路上看,人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按照“行星地球—自然地理要素—自然灾害”顺序编排课程内容,由远及近、层次清晰,湘教版则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编排在对应的自然地理要素中,在“自然地理要素”编排上,人教版以“大气—水—地貌—植被—土壤”的逻辑编排,每一要素都以前一要素为基础,遵循地理要素的演化规律,该编排逻辑较其他三版更优。在案例编写方面,人教版专门设计“案例”栏目,且部分案例能作为正文主干;湘教版使用大量案例,注重设计活动式案例,探究性较强;中图版设计“案例研究”专题,案例素材充足,但部分案例功能缺乏挖掘;鲁教版案例数量较少,素材简单,案例功能缺乏挖掘。在学生活动设计方面,人教版活动提供充足的素材,活动开放性较强,且设置“问题研究”活动专题;湘教版活动设计注重“递进性”,活动整体布局,促进地理素养螺旋式提升;中图版活动设计侧重“系列性”,“课题”贯穿整章内容,活动跨越的时间尺度长;鲁教版注重设计“单元活动”,侧重地理技能的培养,该板块重视“低起点”,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但其操作表达类活动占比大,难度较高,与学生认知逻辑不符。在图像设计方面,人教版引入思路导图,图幅较大,易于阅读,但部分图像有失严谨性,湘教版和中图版均引入概念图,湘教版图像设计较精美,中图版图像数量多,图幅较大,在地图中标注比例尺,鲁教版图像图幅偏小,图像色彩设计欠佳,清晰度有待加强。总体来看,人教版框架结构最优,人教版和湘教版案例设计、活动设计优于中图版和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图像设计优于人教版和鲁教版。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教科书编写、教学提供几点建议,在教科书编写方面:合理划分章节容量、优化案例编写方式、平衡图像类型比例及加强图像设计;在教学方面:把握好必修一与选择性必修一的关系、处理好活动栏目的主次关系、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培育地理实践力。

杨雨彤[6](2021)在《部编版初中古诗词助读系统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诗词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诗词中包含众多历史文化知识,对于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助读系统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材的编写中占据很大的篇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不可忽视。近年来,众多学者陆续关注到助读系统,对该方面的研究逐渐提上日程,但搜索相关课题文献可见,目前对古诗词助读系统的研究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对语文教材整体的助读系统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单对古诗词内容进行研究。由于古诗词篇幅较小且写作年代久远,对古诗词助读系统的研究不可与教材中其他文体的助读系统研究混为一体,总结统计结果得知学者们对古诗词的助读系统研究尚存在不足。本文将古诗词的助读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注释系统、插图系统和导读系统,其对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层面,既是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立的参考指标,帮助教师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制定出教学任务和教学重难点;又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辅助学生学习古诗词内容的角色,同时注释系统中古汉语文字的积累、插图系统中审美素质的培养以及导读系统中批判性思维的提升积极响应了教育部出台的“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参考依据,借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学习动机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陈寅恪“文化本位论”及视觉思维等理论对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助读系统展开研究。期间利用分类比较和数据调查法对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古诗词助读系统内容进行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实际教学中教师、学生对古诗词助读系统的利用情况,根据分析和统计结果提出相应教学策略。本文正文共包含四部分,绪论位于正文之前不作为正文内容。绪论主要对古诗词助读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及目的、研究现状和基本理论进行阐释。第一章为古诗词助读系统概述,其中包括相关概念界定;助读系统发展历史;助读系统分类及助读系统作用概述。第二章针对古诗词助读系统的编写进行研究,分节讨论助读系统的编写原则、与人教版教材的对比和编写优势,通过对两版本教材在注释系统、插图系统和导读系统三部分的内容、数量、位置、形式等方面的对比总结出部编版古诗词助读系统编写的系列优点:编排整齐、条理清晰;要求明确、主题突出;注重意境呈现,审美及批判思维的提升;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特点。第三章调查古诗词助读系统的教学现状,设置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根据问卷填写情况分层次对古诗词助读系统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其了解、研究及运用情况,并根据现状分析总结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对助读系统所含范围认知不清、对相关领域研究涉足不深,学生尚缺乏利用助读系统自主学习的意识等。第四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助读系统教学提出建议,教师层面应该拓展自身文化知识对课内注释系统进行补充;综合运用各类插图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利用主题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导读系统辅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解决学习重难点问题。学生层面加强语言文字积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逐步锻炼观察力与想象力、创造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

胡天娇[7](2021)在《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文中指出认知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不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环境下,由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元认知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出现了不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盐类的水解”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理论性强,微观抽象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学习困难和障碍。因此研究盐类水解学习中的认知障碍对改善学生整体的化学学习效果,提高化学教与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以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将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分为: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在阅读文献和对高中教师、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思维特点,编制了《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探查问卷》,以多段式问卷的形式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的34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探查,运用SPSS19.0和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处理,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维度的认知障碍程度不同。在一级维度中,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元认知分别存在较轻程度、中等程度和严重程度的认知障碍。(2)在二级维度中,关于“盐类的水解”关键字词和名称的表达障碍,概念、方程式的辨别障碍,元认知体验障碍维度存在较轻程度的认知障碍;“盐类的水解”规律习得障碍、“盐类的水解”的迁移应用障碍、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转化障碍维度存在中等程度的认知障碍;元认知知识障碍和元认知监控障碍维度存在较重程度的认知障碍。(3)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影响不同。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元认知障碍中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认知障碍,市级重点和县级重点学校学生,在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市级普通和县级重点学校相比,在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存在显着性差异;市级重点和县级重点在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均存在显着性差异。(4)“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成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为:知识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思维定势的影响、元认知能力不足等。外部原因为:知识本身复杂性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硬件设施的影响等。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教学建议:(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制定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2)运用多种呈现方式,构建“盐类的水解”知识结构。(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盐类的水解”的理解。(4)引导学生了解元认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5)加强“盐类的水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降低认知难度。

苏文畅[8](2021)在《初中化学新手-熟手-专家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所拥有的,面对具体的主题教学时,根据主题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有效地呈现主题内容,组织学习活动的一种专门知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情境性和主题特异性。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核心研究问题:初中化学新手、熟手和专家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是否具有显着性差异?各处于什么水平?有何特征表现?参考史红霞学者构建的TSPCK模型,确定本研究主题PCK的构成要素为主题目标知识、主题内容知识、主题学生知识、主题教学策略知识和主题评价知识,编制《初中化学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学科教学知识调查问卷》,对30名新手教师、30名熟手教师和30名专家教师进行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各选取2名教师进行访谈,得到研究结论,丰富化学学科特定主题教师PCK的研究内容,为初中化学新手、熟手和专家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新手、熟手和专家教师在“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及其主题目标知识、主题内容知识、主题学生知识、主题教学策略知识和主题评价知识五个二级维度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且专家教师明显优于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熟手教师明显优于新手教师,即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主题学科教学知识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增长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CK-3、SK-1和MK-2三个维度上,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在CK-3和CK-4两个维度上,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不具有显着性差异。(2)新手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处于“有限”水平,在“主题目标知识”维度表现最佳,“主题学生知识”维度表现次之,“主题内容知识”“主题教学策略知识”和“主题评价知识”维度表现最差。(3)熟手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处于“基本”水平,在“主题目标知识”维度表现最佳,“主题内容知识”“主题学生知识”和“主题教学策略知识”维度表现次之,“主题评价知识”维度表现有待进一步发展。(4)专家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处于“熟练”水平,在“主题目标知识”和“主题学生知识”维度表现最佳,“主题内容知识”“主题教学策略知识”和“主题评价知识”维度次之。(5)初中化学新手、熟手和专家教师在“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不同维度有不同程度的特征表现。在对初中化学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学科教学知识差异性及水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师关于该主题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建议:(1)关注学科本体性知识,夯实内容知识根基;(2)加强学情研究,深入理解学生知识;(3)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教学策略知识;(4)更新评价理念,丰富评价知识。

王清华[9](2021)在《自尊在本科医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医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源自尊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以积极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理论为依托进行干预对照实验,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自尊水平降低其学习倦怠水平的措施,为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研究方法:1.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连榕基于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并结合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中国本科医学生群体中使用的信效度进行全面检验。该部分的样本为来自两所医科院校的本科一年级医学生,统计方法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法、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法、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皮尔逊相关分析法、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法。2.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以1499名来自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医学生为样本,对消极完美主义、自尊和学习倦怠三个心理学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检验自尊在本科医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是否有中介作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分析。3.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对医科大学本科一年级共374名医学生进行干预对照实验,干预手段是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量研究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对干预手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否有效提升医学生自尊水平降低学习倦怠水平进行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和事后最小显着差异组间比较法对干预的持续效果进行检验;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了解实验组被试对干预手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满意度及接受课程培训后的收获体会。定性研究方法:采用主题分析法对实验组被试的开放式问题作答反馈进行主题提取,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在医学院校更好地开设此类课程提供建议和借鉴。结果:1.对连榕根据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改编的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医学生群体中使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为: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的三个公因子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一共可以解释42.595%学习倦怠的总方差,所有20个题项的因子负荷均大于0.30。其中,因子“情绪低落”能够解释28.783%学习倦怠的总方差,因子“行为不当”能够解释7.957%学习倦怠的总方差,因子“成就感低”能够解释5.855%学习倦怠的总方差。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一阶结构方程模型和二阶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各项指标均达标(χ2/df=2.240,CFI=0.919,TLI=0.907,GFI=0.935,AGFI=0.918,RMSEA=0.047,SRMR=0.049)。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应用于本科医学生群体时的聚合效度良好(每个题项与其所属的分量表高度相关:r值均大于0.45);区分效度良好(每个题项与其所属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均高于与其它两个分量表的相关系数);重测信度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CC达到0.70以上)。2.本科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和学生性别与学生母亲的学历显着相关: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倦怠问题(53.90±12.49 vs.52.45±11.70,P=0.024);与母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医学生相比,母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医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54.95±10.84 vs.52.02±13.01,P=0.003);与母亲学历为中学的医学生相比,母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医学生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54.95±10.84 vs.53.01±11.68,P=0.035)。医学生的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38,P<0.001);医学生的自尊与学习倦怠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48,P<0.001);而医学生的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习倦怠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30,P<0.001)。消极完美主义对自尊有显着的负向效应(a=-0.385,95%CI:-0.433,-0.338,P<0.001),自尊对学习倦怠有显着的负向效应(b=-0.417,95%CI:-0.465,-0.369,P<0.001),消极完美主义对学习倦怠的总效应为正向且显着(c=0.306,95%CI:0.257,0.355,P<0.001),加入中介变量自尊后消极完美主义对学习倦怠的正向直接效应依然显着(c’=0.145,95%CI:0.097,0.194,P<0.001),自尊在本科医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a*b=c-c’=0.161,BCa 95%CI:0.132,0.191,P<0.001)。3.干预对照类实验结果:实验组被试在接受为期8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后,自尊水平显着高于其干预前的基线自尊水平(31.13±3.90 vs.29.81±3.85,t=-5.997,P<0.001,Cohen’s d=0.44),而学习倦怠水平则显着低于其干预前的基线学习倦怠水平(42.85±9.94 vs.51.16±8.26,t=19.997,P<0.001,Cohen’s d=1.46);与对照组被试相比,实验组被试的自尊水平在干预结束后测中显着高于对照组被试的自尊水平(31.13±3.90 vs.29.23±3.61,t=4.909,P<0.001,Cohen’s d=0.51),而其学习倦怠水平在干预结束后测中则显着低于对照组被试的学习倦怠水平(42.85±9.94 vs.50.08±10.64,t=-6.792,P<0.001,Cohen’s d=0.70);实验组的医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整体满意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表示该课程对情绪管理、改善心理状况和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定性数据主题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仍需改进。干预结束6个月后的跟进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干预手段其干预效果的有效性持续存在。结论:1.连榕根据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改编的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医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医学生学习倦怠水平的有效工具。2.本科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和学生性别与学生母亲的学历密切相关,自尊在本科医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贯穿积极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疗法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自尊水平并降低其学习倦怠水平,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陈韶勇[10](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培养途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责任”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评价是衡量课堂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分析了生物核心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新课标中有关社会责任的要素以及新课标中有关社会责任的维度划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结合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的内涵设计出高中生社会责任现状水平调查问卷,对其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在黄州区某高二年级学生中进行社会责任现状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第三,在对新修订的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三中社会责任教育素材的挖掘、梳理以及内涵、层次结构和发展阶段分析基础之上,结合上述调查结果,选择社会责任中的“生态环保”及“科学实践”2个维度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实践过程采用前测和后测评价,并利用SPSS24.0对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教学效果。为本研究提供实例支撑。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内涵的再细化,更加清晰地认识其内涵以及学生应达到的标准,为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准确定位。(2)调查统计发现:在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中,学生的平均得分率均在3.0-4.0分之间,说明其社会责任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其中“科学实践”维度得分最高,表明学生在该方面素养相对较好;而“社会议题”维度得分最低,表明学生在该方面的素养亟待加强。(3)在对不同层次两个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社会责任素养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前测和后测的课堂评价发现,通过教学,两个班级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均有所提高,其中平行班提高更加明显,说明教学效果显着。(4)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中在教学中实施课堂评价是落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为一线生物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二、学生从警能力养成分析(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从警能力养成分析(续)(论文提纲范文)

(1)借“图”之优 数往知来——“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现实问题——从现实情境中凝聚统计问题
二、立足数据意识——从制图技能走向读图能力
三、注重价值导向——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
    1. 用“数学的方式”彰显学科内在的育人力量
    2. 借真实的情境实现学科综合育人的功能

(4)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A、B、C三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受到重视
        1.1.2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详细要求
        1.1.3 地方综合性大学肩负培养优秀学前教育人才使命
        1.1.4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概念界定
        1.4.1 地方综合性大学
        1.4.2 学前教育专业
        1.4.3 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本分析法
        2.3.2 问卷法
        2.3.3 访谈法
    2.4 研究工具
        2.4.1 《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2.4.2 访谈提纲
    2.5 研究实施过程
        2.5.1 预调查
        2.5.2 正式调查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3.1.1 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3.1.2 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感知的人才培养差异性分析
    3.2 基于三所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访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人才培养目标
        3.2.2 课程设置
第四章 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
    4.1 培养目标细化但定位不够清晰
    4.2 课程内容丰富但设置不够合理
        4.2.1 课程内容过多
        4.2.2 实践课程的安排质量有待提高
    4.3 教学注重启发学生但方式较为单一
    4.4 学习资源较为丰富但质量不一
    4.5 评价较为合理但仍有不足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 立足自身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5.1.1 统筹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
        5.1.2 综合利用本校资源
    5.2 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5.2.1 压缩整合课程,广泛开设选修课程
        5.2.2 重审艺术技能课程,定向设置课程
    5.3 健全教学制度,丰富教学形式
        5.3.1 实行“双导师”制
        5.3.2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5.4 加强各方合作,提高学习资源质量
    5.5 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导向性作用
        5.5.1 建立畅通评价反馈机制
        5.5.2 丰富评价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数据分析附表
    附录2 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5)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需要
        2.推进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3.基于实际教学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1.地理教学论
        2.比较研究理论
        3.“教育即生活”理论
    (五)研究内容与方案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案
    (六)相关概念界定
二、四版地理教科书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一)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1.章级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2.节级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二)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1.章级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2.节级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三、四版教科书案例设计比较分析
    (一)案例数量分析
    (二)案例篇幅分析
    (三)案例编写分析
    (四)案例功能挖掘分析
    (五)案例的探究度分析
四、四版教科书活动设计比较分析
    (一)活动数量与类型比较分析
        1.活动数量比较分析
        2.活动类型比较分析
    (二)活动设计方式比较分析
        1.活动材料丰富程度比较分析
        2.活动设计特色比较分析
    (三)活动设计指向的核心素养分析
五、四版教科书图像设计比较分析
    (一)四版教科书图像数量与类型分析
        1.图像数量分析
        2.图像类型分析
    (二)图像呈现方式分析
        1.图像组合情况分析
        2.图文结合情况分析
    (三)图像表现力分析
        1.图像名称及注记分析
        2.图像负载信息密度分析
        3.图像色彩及清晰度分析
        4.图幅大小分析
    (四)图像优缺点分析
        1.图像优点
        2.图像缺点
六、四版教科书比较结果与建议
    (一)四版教科书比较结果
    (二)建议
        1.教科书编写建议
        2.教学建议
七、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四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科书编写体例一览表
    附录二:四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科书章节内容一览表
    附录三:四版教科四版教科书使用的案例一览表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部编版初中古诗词助读系统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目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现状
        (一)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研究
        (二)不同版本间的助读系统内容研究
        (三)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研究
    四、基本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三)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学
        (四)文化本位论
第一章 古诗词助读系统概述
    第一节 古诗词助读系统的含义
        一、古诗词
        (一)概念
        (二)新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
        二、助读系统
        (一)概念
        (二)助读系统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古诗词助读系统的分类
        一、注释系统
        二、插图系统
        三、导读系统
    第三节 古诗词助读系统的作用
        一、加深文本内容理解
        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三、注重语言文字积累
        四、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第二章 部编版古诗词助读系统的编写概述
    第一节 部编版古诗词助读系统的编写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人文性原则
        (一)思想性
        (二)文化性
        (三)审美性
        三、明确性原则
    第二节 助读系统的编写对比——以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注释系统
        (一)内容分析
        (二)数量分析
        (三)位置分析
        二、插图系统
        (一)内容分析
        (二)色彩分析
        (三)位置分析
        三、导读系统
        (一)单元分析
        (二)课前预习
        (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节 部编版古诗词助读系统的编写优点
        一、注释类
        (一)编排整齐,可视化高
        (二)内容合理,可量化高
        二、插图类
        (一)注重意境呈现
        (二)培养审美能力
        (三)完善插图类型
        三、导读类
        (一)要求明确,主题突出
        (二)内外结合,形式多样
        (三)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
第三章 部编版古诗词助读系统教学现状
    第一节 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被试学校及被试年级的选择
        四、调查问卷回收
    第二节 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问卷
        (一)客观题
        (二)主观题
        二、学生问卷
        (一)客观题
        (二)主观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
        (二)学生层面
第四章 部编版古诗词助读系统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师教学策略
        一、合理利用注释系统,适当进行课外补充
        (一)人名由来
        (二)典故意象
        (三)礼仪习俗
        二、合理利用插图系统,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
        (一)人物类插图
        (二)环境类插图
        (三)字画类插图
        三、合理利用导读系统,提炼教学重点
        (一)单元分析
        (二)课前预习
        (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四、引导学生利用助读系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第二节 学生学习策略
        一、结合课下注释,注重语言文字积累
        (一)做好笔记整理,优化内容梳理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阅读课外文学,促进文化积累
        二、结合课文插图,提升艺术审美素质
        (一)欣赏与评价共存,借鉴与批判兼具
        (二)观察力与表达力共存,想象力与创造力兼具
        三、结合导读系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一)重视导读系统,培养自学能力
        (二)预设学习目标,促进发现学习
        (三)强化目录意识,丰富目录主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问卷
    附录二 学生问卷
    附录三 教学设计——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
    附录四 表格详析
后记

(7)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意义
        1.1.1 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1.1.2 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1.1.3 从学科的角度,丰富了认知障碍的研究理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认知障碍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盐类的水解”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确定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问题的确定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认知障碍
        2.1.2 化学认知障碍
        2.1.3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
    2.2 理论基础
        2.2.1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2.2.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2.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3 “盐类的水解”教学内容的课标要求
    2.4 不同版本教材“盐类的水解”的内容分析
    2.5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研究框架
3 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调查设计
    3.1 探查问卷的编制
        3.1.1 问卷编制前期访谈
        3.1.2 探查问卷的设计
        3.1.3 探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3.1.4 探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3.2 探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 探查问卷数据的处理方法
4 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探查结果分析
    4.1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分析
        4.1.1 认知障碍判断标准的确定
        4.1.2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整体分析
    4.2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各维度分析
        4.2.1 言语信息认知障碍统计结果与分析
        4.2.2 智慧技能障碍统计结果与分析
        4.2.3 元认知障碍统计结果与分析
    4.3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差异性分析
        4.3.1 不同性别学生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4.3.2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4.4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探查结论
        4.4.1 高二学生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存在认知障碍
        4.4.2 高二学生学习“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存在差异
5 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成因分析
    5.1 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5.1.1 言语信息障碍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5.1.2 智慧技能障碍成因统计分析
    5.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5.3 认知障碍的形成原因分析
        5.3.1 认知障碍形成的内部原因
        5.3.2 认知障碍形成的外部原因
6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维度的认知障碍程度不同
        6.1.2 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盐类的水解”的影响不同
        6.1.3 认知障碍的形成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6.2 教学建议
        6.2.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制定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6.2.2 运用多种呈现方式,构建“盐类的水解”知识结构
        6.2.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盐类的水解”的理解
        6.2.4 了解学生的元认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6.2.5 加强“盐类的水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降低认知难度
7 研究反思与展望
    7.1 研究反思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盐类的水解”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探查问卷
附录3
后记

(8)初中化学新手-熟手-专家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师PCK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1.2 教师的PCK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1.3 PCK具有情境性和主题特异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PCK研究现状
        1.2.2 国内PCK的研究现状
        1.2.3 “质量守恒定律”主题教学相关研究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访谈法
2 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新手教师
        2.1.2 熟手教师
        2.1.3 专家教师
        2.1.4 质量守恒定律主题
        2.1.5 学科教学知识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3 质量守恒定律主题相关分析
        2.3.1 课程标准对“质量守恒定律”主题的要求
        2.3.2 各版本教科书“质量守恒定律”主题知识内容分析
        2.3.3 “质量守恒定律”主题内容价值分析
3 初中化学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调查研究设计
    3.1 问卷调查过程
        3.1.1 问卷的编制
        3.1.2 问卷的修正
        3.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3.1.4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
        3.1.5 问卷结果的处理
    3.2 访谈调查过程
        3.2.1 访谈的目的
        3.2.2 访谈提纲
        3.2.3 访谈对象的确定
        3.2.4 访谈过程及结果处理
4 初中化学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调查结果分析
    4.1 新手-熟手-专家教师整体PCK分析
    4.2 新手-熟手-专家教师具体维度分析
        4.2.1 主题目标知识分析
        4.2.2 主题内容知识分析
        4.2.3 主题学生知识分析
        4.2.4 主题教学策略知识分析
        4.2.5 主题评价知识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初中化学新手-熟手-专家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发展建议
        5.2.1 关注学科本体性知识,夯实内容知识根基
        5.2.2 加强学情研究,深入理解学生知识
        5.2.3 观摩专家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教学策略知识
        5.2.4 更新评价理念,丰富评价知识
6 研究反思与展望
    6.1 研究反思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化学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学科教学知识调查问卷
附录2 多选题评分细则表
致谢

(9)自尊在本科医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医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检验
    1 前言
    2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测量工具
        2.2 方法
        2.3 结果
        2.3.1 学习倦怠量表描述性统计分析
        2.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2.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2.4 讨论
    3 聚合效度、区分效度与重测信度
        3.1 材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测量工具
        3.2 方法
        3.3 结果
        3.3.1 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
        3.3.2 重测信度
        3.4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自尊在本科医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量工具
        2.2.1 社会人口学因素问卷
        2.2.2 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2.2.3 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2.2.4 Rosenberg单维自尊量表
        2.3 统计学分析
        2.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社会人口学因素
        3.2 连续型变量之间的相关
        3.3 分层线性回归分析
        3.4 中介效应检验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有效提升医学生自尊水平从而降低学习倦怠水平的干预对照实验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材料
        2.2.1 研究对象
        2.2.2 测量工具
        2.2.3 干预手段
        2.3 分析方法
        2.4 伦理和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水平比较
        3.2 实验组干预前后心理学变量水平比较
        3.3 对照组前测后测心理学变量水平比较
        3.4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心理学变量水平比较
        3.5 实验组课程满意度调查定量数据分析
        3.6 实验组课程反馈定性数据分析
        3.7 实验组前测、后测、跟进测心理学变量水平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研究中使用的问卷及量表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
    参考文献
    本综述核心内容导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培养途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行动研究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高中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编制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落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教材分析
    第一节 人教版(2019 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分析
    第二节 人教版(2020 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三教材分析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实践目的和对象
    第二节 人教版(2019 版)必修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人教版(2020 版)选择性必修三——《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五章 落实社会责任培养途径的教学评价
    第一节 落实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生物学习题设计
    第二节 实施教学前的教学评价
    第二节 纸笔测验前测所得成绩分析
    第三节 实施教学后的教学评价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生物社会责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评价习题(前测)
    附录三 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评价习题(后测)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学生从警能力养成分析(续)(论文参考文献)

  • [1]借“图”之优 数往知来——“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J]. 丁雁玲,吴斯,王彦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1(11)
  • [2]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以石河子市某中学为例[D]. 董平平. 石河子大学, 2021
  • [3]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为例[D]. 冯建华. 河北北方学院, 2021
  • [4]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A、B、C三所大学为例[D]. 任海燕. 河北大学, 2021(02)
  • [5]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D]. 叶秋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部编版初中古诗词助读系统的教学研究[D]. 杨雨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7]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D]. 胡天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初中化学新手-熟手-专家教师“质量守恒定律”主题PCK调查研究[D]. 苏文畅.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自尊在本科医学生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D]. 王清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培养途径的研究[D]. 陈韶勇. 黄冈师范学院, 2021

标签:;  ;  ;  ;  ;  

学生警务能力发展分析(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