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注药防治杨树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

树干注药防治杨树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

一、树干注药防治意杨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邢乐[1](2011)在《古香樟白蚁和樟脊网蝽虫害调查与防治》文中提出为探讨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及影响其防治效果的因子,本试验选用古樟树作为主要试验材料,分别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技术,分期对其主要虫害进行调查及防治研究。试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试验选用宁乡县古香樟作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虫害—白蚁进行调查并采用不同方法技术进行防治研究;第二,采用自流式树干注射技术,选用不同注孔高度、注孔深度和注孔数量的注射因子,探讨树干注射对杀虫剂在樟树不同方位的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注干法注射不同浓度吡虫啉防治香樟樟脊网蝽,以探讨采用该方法防治古香樟樟脊网蝽的适当条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从2009年开始对白蚁危害进行为期15个月的调查发现:(1)武装部院内古樟树受到不同程度的白蚁危害,受害率为100%,其中,危害等级为+,受害率为10%;危害等级为++,占70%;危害程度为+++,受害率为13.3%;危害程度为++++,受害严重,濒临死亡的樟树为2株,占6.7%。(2)危害白蚁的种类有两种,分别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其危害症状及危害特点不尽相同,黑翅土白蚁一般先危害树干表皮和木栓层,后期再逐步向木质部深入;而黄翅大白蚁一般首先危害树木的根系,接着在树身上筑颗粒粗糙的泥被危害树干表皮和木栓层后期再逐步向木质部深入,一般黄翅大白蚁蛀蚀比黑翅土白蚁更深。本实验还对白蚁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方法分别采用:涂干包膜法+环沟施药法、涂干包膜法、涂干法+环沟施药法、涂干法。于2009年7-8月份,2010年6-10月份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发现,药效期长短顺序为:涂干包膜法+环沟施药法>涂干包膜法>涂干法+环沟施药法>涂干法。2.研究树干注射法中注药孔深度、注孔高度及注孔数量三因素的不同组合对农药在樟树体内传导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因素对不同方位吡虫啉传导速度影响不同。(2)三因素对树冠内不同方位吡虫啉浓度峰值大小的影响不同。三个因素对树冠6米南侧的吡虫啉含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深度>高度>个数;对树冠2米南侧的吡虫啉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深度>个数>高度;对树冠6米北侧吡虫啉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个数>深度>高度;对树冠2米北侧含量的影响顺序为:高度>个数>深度。(3)通过采用综合平衡的分析方法得到,高度(150 cm)深度(4 cm)个数(2个)是对每个方位的指标都尽可能好的一个共同的处理方案。通过研究树干注射不同浓度吡虫啉后对樟树网蝽的控制,结果表明,3种浓度的药剂对樟脊网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各药剂浓度在药后1-5天呈现出虫口减退率及防效随时间上升的趋势,直到药后19d时,虫口减退率和防效略有下降。防效强弱与施药浓度及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在0.006g/ml药剂浓度下,虫口减退率与防效最佳,持有较高水平。

熊大茂,熊新华[2](2006)在《沙洋县意杨病虫害的防治现状、潜在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湖北省沙洋县栽培的意杨病虫危害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认为当前意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并提出了有效降低意杨病虫危害程度的措施。

梁振普,张小霞,宋安东,彭辉银[3](2006)在《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杨树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对之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但是目前有关该害虫的综合报道尚十分少见。文献报道显示,该害虫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每年大多发生45代,58月份的2龄和3龄幼虫危害最重,老熟幼虫结茧越冬;其天敌大约有30种以上。目前害虫的防治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人工消灭方法、诱杀方法、树干内外施药方法、微生物方法、寄生蜂方法、生物导弹方法以及农业智能专家系统辅助方法。其中微生物方法、生物导弹方法以及农业智能专家系统辅助方法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骆有庆[4](2005)在《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光肩星天牛为主的杨树天牛是我国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控制难度最大的害虫类群。 在简要评述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产生背景和特点,我国杨树天牛灾害的发生及主要成因,并系统地综合评述杨树天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开展了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和时空稳定性,提出了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框架。 2、首次提出了划分森林有害生物新的思路和依据,根据有害生物和寄主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对寄主种类数量的依存关系,将森林有害生物分别划归于“单害单树”(SPST)、“同害异树”(SPDT)和“异害同树”(DPST)三大类群;依据有害生物和寄主的自然分布区域的关系,将森林有害生物划分为“外害外树”(EPET)、“外害本树”(EPIT)、“本害外树”(IPET)和“本害本树”(IPIT)四大类群;讨论了各类群的特点及相互的内在关系,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和分类治理的依据。鉴于我国的光肩星天牛灾害特点和发生区域,在一些区域(如华北部分地区)属典型的“本害本树”,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则属典型的“外害本树”;同时,又是典型的“同害异树”。 3、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人工林生物灾害理论基础的三大核心,即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风险分散和抗性相对论。在对杨树天牛灾害控制技术层次与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多树种合理配置控制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策略;并从控制天牛灾害的角度,按其树种结构配置和抗御天牛灾害的功能,界定了第1代林网、第2代林网和加强型2代林网的概念和特点。指出构建并科学经营多树种合理配置的防护林体系是控制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根本措施。 4、首次提出了加强型2代林网主要树种类群的划分,界定了非寄主树种、目标保护树种和诱饵树的特性,以及在生态调控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中的功能。系统地提出了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的原则,尤其是选择诱饵树的原则,即立地适生性、与目标保护树种生长上的“同步性”、诱集效果的阶段性和相对性;提出了诱饵树的诱集效果和管理技术;并对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5、首次提出了防护林生态阈值的概念,分析了生态阈值与经济阈值的区别和特点,对宁夏青铜峡市杨树防护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生态阈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牛羽化孔可以作为合作杨生态阈值的特征指标值;在甘城子乡,树龄为8-10年,合作杨与新疆杨的混交比例为1:3,并在其它病虫危害甚轻和非生物因素的不良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合作杨的光肩星天牛生态阈值是4.8个羽化孔,其区间值为[4,6]。

宋玉双[5](2004)在《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文中提出

沈鸣铜,向守清[6](2003)在《树干注药防治意杨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在意杨树干基部钻眼 ,注射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的有机磷农药久效磷 ,经其木质部的导管、管胞输送到叶片 ,通过胃毒作用杀死意杨叶面害虫 ,效果好、持续时间长。

二、树干注药防治意杨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干注药防治意杨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古香樟白蚁和樟脊网蝽虫害调查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古树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
        1.1.1 古树概况
        1.1.1.1 我国古树的生长现状
        1.1.2 古树病虫害养护研究
        1.1.2.1 化学农药防治
        1.1.2.2 生物防治
        1.1.2.3 其他方法
        1.1.3 白蚁防治的研究进展
        1.1.3.1 我国林木白蚁的主要种类
        1.1.3.2 我国林木白蚁的危害特点
        1.1.3.3 林木白蚁的生物学及生态学
        1.1.3.4 我国白蚁的主要防治技术
        1.1.4 林木网蝽的研究进展
        1.1.4.1 樟树樟脊网蝽的形态特征
        1.1.4.2 樟树樟脊网蝽的生活习性及其危害特征
        1.1.5 树干注射施药法简介
        1.1.5.1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基本原理
        1.1.5.2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特点
    1.2 研究目的
2 古樟树群白蚁调查及综合防治
    2.1 试验地概况
    2.2 白蚁生活习性调查及其防治
        2.2.1 试验材料
        2.2.1.1 调查试验工具材料
        2.2.1.2 防治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2.1 调查试验方法
        2.2.2.2 防治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白蚁危害情况
        2.3.2 白蚁种类及生活习性调查结果
        2.3.3 白蚁综合防治结果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3 树干注射吡虫啉防治古香樟樟脊网蝽
    3.1 注干法中影响农药传导的因子研究
        3.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1 试验材料
        3.1.1.2 试验方法
        3.1.1.3 样品处理及测定
        3.1.1.4 数据分析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吡虫啉在树冠的分布规律及随时间变化趋势
        3.1.2.2 吡虫啉在樟树不同位置的分布规律
        3.1.2.3 综合平衡法
        3.1.3 小结与讨论
    3.2 树干注射吡虫啉防治香樟樟脊网蝽试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试验地概况
        3.2.1.2 试验材料
        3.2.1.3 试验方法
        3.2.1.4 调查方法
        3.2.1.5 数据处理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与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2)沙洋县意杨病虫害的防治现状、潜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意杨病虫害的防治现状
    1.1 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1.2 病虫害的防治情况
2 意杨病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认识不足
    2.2 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的不足
    2.3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掌握不足
    2.4 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药械不足
3 林业病虫害可能存在潜在的问题
4 加强杨树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4.1 加强杨树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4.2 加强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4.3 加强营林技术措施研究
    4.4 配齐配足林业病虫害防治药械
5 小结

(3)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与危害
2 生物学特征
    2.1 杨扇舟蛾的形态特征
    2.2 生活习性
    2.3 杨扇舟蛾的天敌
3 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
    3.1 物理学方法
        3.1.1 人工摘除卵块和虫苞以及销毁落叶和杂草:
        3.1.2 黑光灯诱杀成虫:
    3.2 化学防治方法
        3.2.1 树干外施药方法:
        3.2.2 树干内注药方法:
    3.3 生物防治方法
        3.3.1 细菌防治害虫方法:
        3.3.2 病毒防治害虫方法:
        3.3.3 赤眼蜂防治害虫方法:
        3.3.4 卵寄生蜂携带病毒防治害虫方法方法 (“生物导弹”) :
    3.4 利用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作为害虫防治的辅助手段
4 防治方法展望

(4)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发展历程
        1.1.2 杨树天牛的界定
        1.1.3 杨树天牛危害类群的划分
        1.1.4 主要杨树天牛种类、分布与寄主
        1.1.5 杨树天牛灾害的发生及主要成因
    1.2 杨树天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杨树天牛控制基础研究
        1.2.2 杨树天牛控制技术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森林有害生物类群与控制策略
    2.1 问题的提出
        2.1.1 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Sustainable Pests Management in Forestry,SPMF)
        2.1.2 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层次
    2.2 森林有害生物类群的传统划分方法
        2.2.1 以危害部位为依据
        2.2.2 以生物系统的分类阶元依据
        2.2.3 以产地为依据
        2.2.4 以有害生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为依据
    2.3 森林有害生物类群划分的新思路及管理策略
        2.3.1 有害生物与寄主协同进化过程中的数量依存关系
        2.3.2 有害生物和寄主植物的自然分布、区域关系
    2.4 各类群的控制思路
3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策略
    3.1 问题的提出
        3.1.1 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3.1.2 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生物灾害的发生现状
        3.1.3 西北地区森林生物灾害严重的主要成因
    3.2 西北地区森林有害生物灾害控制的主要策略
        3.2.1 强化几点认识
        3.2.2 控制技术对策
    3.3 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人工林生物灾害的理论基础
        3.3.1 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
        3.3.2 风险分散理论
        3.3.3 抗性相对论
    3.4 现有杨树天牛控制措施的层次与评价
        3.4.1 针对害虫个体的技术
        3.4.2 针对单株被害木的技术
        3.4.3 针对整个害虫种群或林分的技术
    3.5 多树种合理配置控制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策略
        3.5.1 第1代林网
        3.5.2 第2代林网
        3.5.3 加强型2代林网
4 杨树天牛生态阈值的初步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1.1 林木害虫ET的主要特点
        4.1.2 制定林木蛀干害虫经济阈值需考虑的因素
        4.1.3 林木生态阈值的概念和特点
    4.2 研究方法与材料
        4.2.1 调查试验区
        4.2.2 调查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调查结果
        4.3.2 各病虫害因素与合作杨枯梢程度的回归分析
        4.3.3 生态阈值的确定
    4.4 结论与讨论
        4.4.1 结论
        4.4.2 讨论
5 光肩星天牛成虫寄主选择“记忆”效应的初步研究
    5.1 研究意义
        5.1.1 补充营养和种群发展的相互关系
        5.1.2 取食、产卵寄主的选择行为
        5.1.3 在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天牛灾害中的指导作用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研究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栖息状态
        5.3.2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刻槽情况
        5.3.3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产卵情况
        5.3.4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交配情况
        5.3.5 不同来源寄主树天牛在各寄主树种上取食情况
    5.4 结论与讨论
6 防护林杨树主要钻蛀性害虫群落结构与生态位
    6.1 调查林地情况及调查方法
        6.1.1 调查林地情况
        6.1.2 调查方法
        6.1.3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镇北堡新疆杨纯林带中钻蛀性害虫的空间格局
        6.2.2 镇北堡主要钻蛀性害虫危害与新疆杨生长指标的关系
        6.2.3 镇北堡新疆杨钻蛀性害虫不同时期的生态位变化
        6.2.4 甘城子乡杨树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群生态位研究
        6.2.5 不同树种配置林带中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群数量变化
        6.2.6 主要钻蛀性害虫在不同年龄枝条上的分布
        6.2.7 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群的幼虫体长结构
        6.2.8 不同树种上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程度比较
        6.2.9 混交林带中不同害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6.2.10 天敌控制作用评价
    6.3 主要结论
7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技术与效果评价
    7.1 背景
    7.2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关键技术
        7.2.1 加强型2代林网的主要树种划分
        7.2.2 多树种合理配置须综合考虑的因素
        7.2.3 加强型2代林网的主要树种合理配置技术
    7.3 诱饵树的诱集效果和管理技术
        7.3.1 诱饵树的诱集效果
        7.3.2 诱饵树管理技术
    7.4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效果
    7.5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技术体系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
    8.3 展望
        8.3.1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8.3.2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自控的思路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获得成果及论着目录
致谢

(6)树干注药防治意杨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叶面害虫发生情况
    1.1 意杨叶面害虫发生情况
    1.2 暴发成因分析
        1.2.1 意扬规模发展, 为叶面害虫大发生提供了条件
        1.2.2 管理粗放
2 试验方案
    2.1 试验方案的选择
    2.2 试验方案的科学依据
3 试验方法
    3.1 被试地点及树木
    3.2 试验农药剂量
    3.3 施药方法
    3.4 试验时间
    3.5 试验数据计算说明
4 试验效果分析
5 结果
    5.1 结果
    5.2 作用速度
    5.3 残效时间

四、树干注药防治意杨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古香樟白蚁和樟脊网蝽虫害调查与防治[D]. 邢乐.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2]沙洋县意杨病虫害的防治现状、潜在问题与对策[J]. 熊大茂,熊新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06(10)
  • [3]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J]. 梁振普,张小霞,宋安东,彭辉银. 昆虫知识, 2006(02)
  • [4]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D]. 骆有庆.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5]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J].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04(04)
  • [6]树干注药防治意杨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J]. 沈鸣铜,向守清. 湖北林业科技, 2003(04)

标签:;  ;  ;  ;  ;  

树干注药防治杨树叶面害虫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