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种质资源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果树种质资源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一、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韦秋恩,李志瑛,张大鹏,石鹏,孙熹微,肖勇,王永[1](2022)在《热带作物组织器官超低温保存及解冻复苏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植物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的基础,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与应用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超低温保存具有保存时间长、节约空间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离体保存技术。对热带作物组织器官超低温保存技术的意义、原理、方法以及复苏检测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以及生物育种的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白晓雪[2](2020)在《‘魁绿’、‘绿王’等六份软枣猕猴桃资源超低温保存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是我国珍贵的抗寒果树之一,是猕猴桃品种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其果实富含Vc,营养丰富,是新兴的珍贵果品。目前,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基因库受到威胁,而常规保存方法如异地保存与组织培养等易受环境及人为影响,保存能力有限,且占用资源大,因此,探索新的中长期保存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最为理想且应用最为广泛的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方法。本研究分别以软枣猕猴桃休眠芽、茎尖和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休眠芽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组培苗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和花粉的离体保存,旨在建立简单、高效的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生产、育种和资源保存提供参考。1.建立了软枣猕猴桃休眠芽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魁绿’单芽茎段最佳的灭菌方法是茎段去皮后用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洗涤45次,然后用0.1%HgCl2灭菌30 min,无菌水洗涤45次。灭菌后剥取休眠芽放入0.3 mol·L-1蔗糖+1 mol·L-1甘油的MS预培养液中震荡培养2 d,常温下用2 mol·L-1甘油+0.4 mol·L-1蔗糖+MS的装载液处理20 min,0℃条件下用植物玻璃化保护液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 mol·L-1蔗糖+MS)处理120 min,换新鲜PVS2保护液后迅速投入液氮冻存。24 h后取出,立即浸入38℃水浴中解冻2 min,然后用含1.2 mol·L-1蔗糖的MS卸载液洗涤30 min,每10 min换一次卸载液。无菌滤纸吸干后将休眠芽接种到MS+2 mg·L-1 6-BA+0.02 mg·L-1 NAA恢复培养基上,暗培养3 d,转到正常光照下培养,成活率达86.30%。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再生植株倍性,没有发现差异。用SRAP分子标记法鉴定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未发现变异条带。2.建立了软枣猕猴桃组培苗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无菌条件下剥取23 mm的‘魁绿’茎尖,放入含0.3 mol·L-1蔗糖的MS预培养液中震荡培养2 d,常温下用装载液处理40 min,0℃条件下PVS2脱水4060 min。将茎尖转入铝箔条上的PVS2液滴中,直接投入液氮冻存24 h。取出后立即加入40℃预热的卸载液,待铝箔条上的液滴脱落后换新鲜卸载液洗涤30min。将茎尖用无菌滤纸吸干后接种到恢复培养基中,暗培养3天后转到光下培养,茎尖的成活率可达41.11%以上。3.以软枣猕猴桃‘绿王’的花粉为试材,筛选出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5%蔗糖+0.04%硼酸+1%琼脂,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钙对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20℃黑暗条件下培养,花粉萌发率最高。软枣猕猴桃‘绿王’、‘A14-5-2’、‘B6-1-1’、‘T7-3-3’和‘T7-6-3’等5份种质的花粉在不同低温条件下保存,花粉萌发率以-80℃为最高,-20℃次之,4℃最差。‘绿王’、‘A14-5-2’和‘T7-6-3’的花粉在-80℃条件下保存12个月,花粉萌发率与保存前无显着差异,萌发率均在84.96%以上。

张晓晨[3](2020)在《猕猴桃(Actinidia)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建立及其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评价》文中提出猕猴桃(Actinidia)隶属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对于猕猴桃属植物的遗传改良来说,不管是传统育种还是采用分子技术育种,丰富多样且易于获取的种质资源都十分重要。近些年来,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长期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理想方式。对猕猴桃属植物来说,目前仍缺乏简洁高效、适用性广的超低温保存方法,这极大的限制了猕猴桃属植物种质资源冷冻库的建立。同时,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需要对再生植株进行田间表现评价以及对基因组和表观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估,这些能够为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的冷冻库提供有价值的可靠信息。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美味猕猴桃(A.chinensis var.deliciosa)‘郁香’为试材,通过对不同着生位置芽、带芽茎段不同培养天数、茎尖预培养、茎尖大小、PVS2处理时长和后培养基等影响超低温再生植株再生情况的关键因素进行筛选,建立了一种小滴玻璃化法对猕猴桃茎尖进行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成功运用在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 var.chinensis)、美味猕猴桃等5个栽培品种上和大籽猕猴桃(A.macrosperma)、葛枣猕猴桃(A.polygama)以及对萼猕猴桃(A.valvata)三种砧木上。经超低温保存后,这5个种8个不同基因型猕猴桃的平均再生率为46.4%,其中再生率最高的是大籽猕猴桃(68.3%),再生率最低的是中华猕猴桃‘金猕’(22.5%)。2.在试管体系下,经过超低温保存的再生植株和未经超低温冷冻的对照之间在生根能力和营养生长方面都没有显着性差异。同样的,经过超低温保存的再生植株和未经超低温冷冻的试管苗对照转移到温室条件下培养,在存活率、营养生长等方面亦没有显着性差异。结果表明经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的猕猴桃再生植株在生根能力和营养生长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3.本研究使用内部简单序列重复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不管是在试管体系下还是移栽到温室后,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与对照相比,都没有检测到任何特异性条带。这些结果表明,经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的猕猴桃再生植株在基因组遗传特性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4.通过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检测发现,经过超低温保存后再生的试管苗以及移栽到温室环境下的再生植株与对照相比,分别发生了12.8%和1.6%的DNA甲基化改变。本研究建立的小滴玻璃化法可以被认为是目前猕猴桃属植物最适合的超低温保存方法,这为建立猕猴桃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冷冻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连朋,王丽娟[4](2019)在《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在草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植物种质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因此,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是指植物材料在液氮(-196℃)超低温环境中可以长期保存,以保持其遗传稳定性。本文对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起源、研究现状、保存原理、具体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保存时间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概述了其在草莓种质资源保存、脱毒苗培育及草莓再生苗遗传稳定性方面的应用,提出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冻存机理、材料冻存前后生理状态和普适性技术体系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观点,并指出其在材料脱毒、抗性育种和遗传转化方面的广阔发展前景,旨在为该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黄天启[5](2018)在《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文中研究指明枇杷属植物(Eriobotrya Lindl.)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或与我国西南毗邻的几个东南亚国家,至少有31个种或变种。我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栽培枇杷和野生枇杷资源。枇杷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肝和神经系统,以及富含其他功能性物质,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野生枇杷的栖息地日益减少,栽培枇杷种质也日渐单一,因此,对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长期稳定的保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枇杷属植物5种材料为试材,研究了枇杷属植物的茎尖快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研究,包括超低温保护剂的探索和基于程序降温玻璃化法的枇杷属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枇杷属植物茎尖快繁体系的建立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对枇杷属植物的幼胚离体培养和茎尖快繁的影响,同时为研究枇杷属植物的茎尖超低温保存提供实验材料和实验基础。主要结果包括:进行了枇杷属植物4个种和1个杂交后代材料的胚离体培养,最佳的配方为:MS+6-BA 1.0 mg/L+KT 1.0 mg/L+NAA 0.1 mg/L,在此培养基中,所有试验的材料通过胚培养均得到了试管苗;同时,实验着重探索了实验所涉枇杷属植物的茎尖快繁体系,确定了MS+6-BA 1.0 mg/L+NAA 0.1 mg/L作为最适合枇杷属植物茎尖诱导的培养基,能大量繁殖丛芽,其中,台湾枇杷与‘解放钟’的杂交后代最高的茎尖增殖系数可达13.4。2.氧化三甲胺(TMAO)对枇杷属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与DMSO相比,TMAO作为超低温保护剂,具有对枇杷属植物毒害较小且有利于其恢复生长,冷冻前不需要更换保护液,操作步骤简单的特点,其主要成分由MS液体培养基+0.5 M蔗糖+15%(w/v)PEG 30%(w/v)甘油+10%(w/v)TMAO构成。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枇杷与‘解放钟’的杂交后代茎尖的超低温保存后的存活率达到73.41%。3.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本实验采用了几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野生枇杷和栽培枇杷作为外植体的来源,利用TMAO作为一种未曾在枇杷属植物中报道过的超低温保护剂,在枇杷属植物的茎尖超低温保存中效果明显,并对超低温保存的降温程序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区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在几种枇杷属植物的茎尖超低温保存都获得了一定成功,建立了一套可能适合大部分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体系。

朱东姿,宗晓娟,陈新,王甲威,徐丽,魏海蓉,谭钺,刘庆忠[6](2016)在《甜樱桃砧木吉塞拉离体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研究》文中指出为保持甜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的遗传稳定性和避免种质遗传资源丢失,以玻璃化法超低温冷冻保存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子设计正交试验,摸索适合吉塞拉的最佳保存体系;设计单因子试验,观察不同单因子对吉塞拉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取生长90 d的组培苗于4℃低温锻炼3周或4周,剥取茎尖放于含0.3 mol/L蔗糖的预培养液中预培养1 d,在装载液中渗透30 min,用PVS3玻璃化试剂0℃处理60min后投入到液氮中保存24 h,取出后经40℃水浴快速化冻1 min,卸载液洗涤两次,每次10 min,后置于恢复培养基上,茎尖的存活率最高且遗传稳定性好。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甜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为甜樱桃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王晗,雷秀娟,宋娟,尹红新,王英平[7](2015)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及遗传变异特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超低温保存是目前长期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最有效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数百种植物。综合国内、外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研究进展,从超低温的保存原理、保存程序、再生材料相对存活率测定及其遗传变异特性检测等方面对药用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王仁睿[8](2014)在《菊花、枣和马铃薯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与脱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质资源是培育植物新品种的先决条件。近年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及气候变暖使全球约1/3的植物种类面临生存的威胁。种质资源的保存已成为全球育种科学家关注的重点课题。植物病原体,如病毒、植原体等是阻碍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栽培无毒苗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病原体的有效方法,无毒苗的生产是实现无毒化栽培的核心技术。超低温保存是长期保持种质资源的最理想方法。超低温疗法具有脱毒率高、不受茎尖大小影响、容易操作等优点,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脱毒生物技术。本研究以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枣(Ziziphus jujuba)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三种无性繁殖的园艺植物为试材,建立了高效、广谱的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并利用超低温疗法有效地脱除了两种病原体:菊花B病毒(Chrysanthemum virus B, CVB)和枣疯病植原体(Jujube withches’broom phytoplasma,JWB)。研究结果如下:1.菊花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及CVB的脱除。以‘日本红’为试材,通过优化关键因素,建立的超低温保存体系是:从6周苗龄的母株上分别截取3-7节位的茎段(0.5cm),在MS培养基上光照培养12d,从伸长的腋芽上剥取2.0mm(5-6片叶原基)的茎尖,MS+0.5M蔗糖的培养基预培养1d,MS+2M甘油+0.4M蔗糖室温加载茎尖20min,0oC条件下PVS2处理茎尖30min,在铝箔条(2x0.8cm)上用PVS2(2.5μL)形成一个个小滴,茎尖逐个放入小滴中,将带有茎尖的铝箔条直接投入液氮保存1h,保存后将铝箔条迅速转入MS+1.2M蔗糖的卸载液中处理20min,茎尖在MS+0.05mg L-1GA3再生培养基上黑暗培养3d,再转至新鲜的相同培养基上,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建立的超低温保存体系用于测试其它5个基因型,6个基因型的平均成活率和再生率分别是84.7%和68.5%,再生率最高的是‘日本红’(83.6%),最低的是‘西子秋妆’(43.2%)。通过组织学观察‘日本红’和‘西子秋妆’超低温保存后茎尖的成活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型的成活细胞模式和数量相似,顶端分生组织和第1-3片叶原基细胞能成活,而茎尖基部和第4-6片叶原基的细胞死亡。SSR (simplesequence repeats,简单序列重复)和FCM(flowcytometry,流式细胞术)对两个基因型再生植株的检测结果表明,再生植株未出现变异性条带和倍性变异。超低温疗法对CVB有一定的脱除率,0.5-2.0mm的茎尖的脱毒率为21.9%-30.8%。茎尖培养(0.5-2.0mm)均不能脱除CVB。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VB在茎尖中的分布,CVB在茎尖中有两种分布情况:40%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及第1-2片叶原基没有CVB分布,60%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和第1-2片叶原基有CVB分布。超低温处理茎尖的成活细胞分布和病毒定位解释了超低温疗法脱除CVB的机理。2.‘骏枣’茎尖小滴玻璃化结合微型嫁接的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及枣疯病植原体的脱除。建立的超低温保存体系是:从6周苗龄的感染枣疯病植原体的‘骏枣’上切取顶芽,剥取1.0mm(5-6片叶原基)的茎尖,MS+0.5M蔗糖的培养基预培养1d,MS+2M甘油+0.4M蔗糖室温加载液处理20min,0oC条件下PVS2处理茎尖30min,铝箔条(2x0.8cm)上用PVS2溶液(2.5μL)形成一个个的小滴,茎尖逐个放入小滴中,将带有茎尖的铝箔条直接投入液氮保存1h。保存后,将铝箔条迅速放入MS+1.2M蔗糖的卸载液处理20min,茎尖在MS+0.5mg L-1BA+0.1mg L-1IBA再生培养基上黑暗培养3d,转到新鲜的相同再生培养基上光照培养4d,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的茎尖嫁接到酸枣(Ziziphus spinosa)实生苗的L型接口上,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超低温保存后的茎尖成活率为85%,嫁接后的再生率为75%。0.2mm(1-2片叶原基)、0.5mm(3-4片叶原基)和1.0mm(5-6片叶原基)的茎尖经过超低温保存后均能100%的脱除植原体。在对照(不经过超低温保存,直接微型嫁接)中,0.2mm的茎尖能100%的脱除植原体,0.5mm的茎尖仅有7%的脱除率,1.0mm的茎尖完全不能脱除植原体。细胞超微结构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及第1-2片叶原基的细胞体积小(24.7μm2)、总液泡体积小(0.5μm2)、核质比大(1.1),超低温保存后所受到的伤害小,能存活;茎尖基部和第3-4片叶原基的细胞体积是顶端分生组织的2-3倍(48.4-63.7μm2)、总液泡体积是顶端组织的9-89倍(4.5-44.7μm2),核质比更小(0.18-0.5),超低温保存后所受到的伤害大,不能存活。电镜结果表明,顶端分生组织及第1-2片叶原基细胞中没有植原体的分布,在茎尖基部及第3片和其他叶原基中有明显分布。因此,茎尖超低温处理后再生植株是健康的。FCM对脱毒再生植株的检测结果表明,再生植株未发生倍性变异。3.中国马铃薯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以‘紫花白’为试材,通过优化关键因素,建立的超低温保存体系是:从3周苗龄的母株上切取0.5cm的茎段,放置于MS培养基上光照培养7d,将萌发的腋芽(1-1.5cm)放到5oC黑暗条件下培养3周,取2mm的茎尖(5-6片叶原基),MS+0.3M蔗糖的培养基预培养1d,茎尖用2.5%(w/v)的硅藻酸钠溶液在0.1M CaCl2溶液形成小球,用MS+2M甘油+0.6M蔗糖的加载液处理小球90min,0oC条件下PVS2处理小球5h,将小球置入1.8mL冷冻管里(内含0.5mL PVS2),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1h,保存后将冷冻管迅速投入水浴(38oC)中解冻2min,将小球转至MS+1.2M蔗糖卸载液中处理20min,再将小球接种到MS+0.5mg L-1IAA+0.5mg L-1ZR+0.2mg L-1GA3再生培养基上黑暗培养3d,转到MS+0.8mg L-1ZR+2mg L-1GA3再生培养基上,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建立的超低温保存体系应用于验证其他7个主栽马铃薯基因型的保存效率,8个基因型的平均成活率和再生率分别为77.3%和41.2%。通过组织学观察超低温保存茎尖的成活细胞分布,结果表明,顶端分生组织及第1-3片叶原基细胞成活,其他部位的细胞死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c repeats,内部简单序列重复)和FCM对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的检测结果表明,再生植株未出现变异性条带和倍性变异。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为菊花、枣和马铃薯超低温基因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超低温疗法脱毒为无毒苗的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陈晓玲,张金梅,辛霞,黄斌,卢新雄[9](2013)在《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发布的世界各国的《第二份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现状报告》以及有关国际会议和相关文献资料,从超低温保存材料类型、基本程序、方法技术、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保存费用、保存策略和保存现状、实际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全球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应用前景,旨在加强非正常型种子植物种质资源的安全长期保存。文章最后分析了我国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今后努力方向和发展的建议。

李丽秀[10](2013)在《枇杷种质限制生长保存及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克隆及表达》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首先以“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进行胚培养及其试管苗保存条件的优化研究,并离体保存了21份枇杷资源的试管苗;同时,以“早钟6号”试管苗叶片为材料,克隆得到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TR、ERS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CAT的cDNA全长序列,并以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不同时期叶片为材料,进行ETR、ERS、CAT等3个基因及本实验室音建华(2010)已克隆的2个基因ACS和ACO在离体保存过程中表达量的qPCR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枇杷胚培养及试管苗的获得以早钟6号枇杷幼胚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GA3及光质对幼胚萌发率的影响。不同浓度GA3对幼胚的萌发影响较大,其中1/2MS+0.2mg·L-1NAA+0.5mg·L-16-BA+0.5mg·L-1GA3的萌发率最高;不同光质对枇杷幼胚对幼胚萌发率影响不大,红光、蓝光均促进幼胚萌发。在枇杷成熟胚培养中,6-BA对枇杷成熟胚萌发率影响最大,NAA影响最小,适合的萌发培养基为MS+0.5mg·L-12,4-D+1.0mg·L-16-BA+0.5mg·L-1NAA。2枇杷试管苗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将枇杷幼胚萌发得到的试管苗,接入添加不同浓度的TDZ或KT的增殖培养基中,研究TDZ或KT对枇杷试管苗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合枇杷试管苗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MS+0.1mg·L-1NAA+1.0mg·L-1TDZ或MS+0.1mg·L-1NAA+0.5mg·L-1KT。最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0.5mg·L-1NAA+0.2mg·L-1IBA+1/2MS,生根率为93.095%。321份枇杷种质资源试管苗的离体保存研究本试验将枇杷试管苗接入1/3MS+4.0mg·L-1PP333培养基上,分别置于4种不同光质下培养,探讨不同光质对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红光有利于枇杷试管苗的离体保存,枇杷试管苗在红光条件下,离体保存效果较好,保存11个月时,试管苗存活率仍有70%以上。另外,收集21份枇杷资源,将枇杷胚接种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并直接对21份枇杷资源进行离体保存,21份枇杷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存在差异。4枇杷试管苗叶片乙烯受体基因ETR基因的克隆以枇杷试管苗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得到3条ETR1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Ej-ETR1a、Ej-ETR1b、Ej-ETR1c,编码相同的741个氨基酸;4条ETR2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Ej-ETR2a、Ej-ETR2b、Ej-ETR2c、Ej-ETR2d,编码相同的741个氨基酸。各基因cDNA序列GenBank检索号分别为JX307084、JX307087、JX996185、JX307089、JX307090、JX307091、KC709505。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两类ETR蛋白均是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在N-端疏水区存在3个跨膜区,属于跨膜蛋白;有一个螺旋卷曲结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膜中,具有8个保守结构域,均属于ethylene sensor家族;ETR1蛋白具有30个功能位点,32个磷酸化位点,ETR2蛋白有28个功能位点,35个磷酸化位点,两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28%,均属于乙烯受体ETR1亚家族5枇杷试管苗叶片乙烯受体基因ERS基因的克隆从枇杷试管苗叶片中克隆得到1条ERS cDNA序列,全长2170bp,编码673个氨基酸,GenBank检索号为JX307088。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该蛋白为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膜;除了近N-端的3个跨膜区域外,Ej-ERS蛋白还有294-315aa及320-341aa两处跨膜区;该蛋白有1个螺旋卷曲结构,28个功能位点,26个磷酸化位点,与枇杷ETR1、ETR2同属于乙烯受体ETR1亚家族。6枇杷试管苗叶片CAT基因的克隆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枇杷试管苗叶片中得到6条CAT cDNA序列全长,其中1条CAT1序列、5条CAT2序列,分别命名为Ej-CAT1、Ej-CAT2、Ej-CAT2-2、Ej-CAT2-3、Ej-CAT2-4、Ej-CAT2-5。GenBank检索号分别为:JX307086、JX307085、JX996184、JX996186、JX996187、JX996188。对CAT1及CAT2推到的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两个蛋白均编码492个氨基酸,是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螺旋卷曲结构,是非跨膜蛋白,亚细胞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CAT1及CAT2蛋白分别有18、17个功能位点,22、19个磷酸化位点,是以Ser为主,Thr、Tyr为辅发生磷酸化反应。7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表达的qPCR分析本试验以在1/3MS+4.0mg·L-1PP333培养基上离体保存的不同时期枇杷试管苗叶片为材料,以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qPCR方法分析枇杷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TR、ERS、ACS、ACO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CAT在离体保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5个基因在6个不同保存时期均有表达。其中,ETR基因整体表达量先降低后上升,最后趋向平稳,保存1个月时表达量最高,保存5个月表达量最低;ERS基因表达量呈“W”状,保存7个月表达量最高,保存5个月时表达量相对最低;ACS基因表达量变化较复杂,整体趋势先上升后下降,之后又有所上升,最后又开始下降直至降到最低值(保存11个月);ACO基因的表达量在保存1个月及4个月时较高,其后的4个时期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而CAT基因表达量的整体趋势呈字母“W”形状,保存1个月时表达量最高,7个月时表达量最低。在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的整个过程中,乙烯受体基因ETR、ERS与ACS表达模式基本相似,但在保存4个月、11个月时ACS表达量与受体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反,4个月ACS表达量增加,而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则降低;11个月时,ACS表达量下降,ETR、ERS表达量则略升。枇杷ACO基因除了在4、7个月表达量动态变化不一致外,其余几个时期的变化规律几乎与ETR、ERS表达量变化趋势类似。ACS与ACO表达量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ACS每个时期表达量均高于ACO的表达量。前2个时期表达量增加,可能是由于试管苗生长发育进入叶片成熟和衰老阶段,乙烯合成量增加;而在离体保存后4个时期,试管苗新的侧芽开始生长,抽出新的枝叶,并慢慢发育成熟,但ACO表达量却无明显变化,乙烯生成量趋于稳定,这可能跟乙烯受体表达量变化有关。ACS处于ACO的上游,每个时期的ACS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ACO基因的表达量,说明经ACS合成的ACC可能除了生成乙烯外,还转化成N-丙二酰-ACC进行分流,从而调节乙烯的生物合成。离体保存条件下,乙烯受体基因ETR和ERS基因表达量整体变化具有类似的规律。而且两个受体基因ETR、ERS可能除了结合乙烯外,还起到调节乙烯敏感性的作用。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热带作物组织器官超低温保存及解冻复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超低温保存的应用与意义
2 超低温保存原理
3 保存流程
    3.1 保存材料的选择
    3.2 预处理
    3.3 冷冻保护剂的选择
    3.4 超低温保存方法
        3.4.1 快冻法
        3.4.2 两步冷冻法
        3.4.3玻璃化法
        3.4.4包埋干燥法
        3.4.5 包埋玻璃化法
    3.5 解冻复苏
    3.6 存活率鉴定
4 展望

(2)‘魁绿’、‘绿王’等六份软枣猕猴桃资源超低温保存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概述
    1.2 茎尖和休眠芽的超低温保存
        1.2.1 超低温保存的原理
        1.2.2 超低温保存的方法
        1.2.3 超低温保存的程序及影响因素
    1.3 花粉的生活力测定及保存
        1.3.1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1.3.2 花粉的保存方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软枣猕猴桃休眠芽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方法对休眠枝条灭菌效果的影响
        2.2.2 玻璃化法对冻后休眠芽成活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休眠芽灭菌
        2.3.2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2.4 小结
第三章 软枣猕猴桃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预培养对超低温保存后茎尖成活率的影响
        3.2.2 降温冷冻过程对超低温保存后茎尖成活率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花粉的长期保存及生活力的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培养基组分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4.2.2 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4.2.3 花粉保存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猕猴桃(Actinidia)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建立及其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1.2 超低温保存植物种质资源
        1.2.1 植物超低温保存的几种方法
        1.2.2 影响超低温保存的关键因素
    1.3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
    1.4 猕猴桃超低温保存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试管苗的建立
        2.3.2 猕猴桃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建立
        2.3.3 超低温保存后茎尖成活细胞的定位
        2.3.4 小滴玻璃化法在其它七个猕猴桃基因型上的应用
        2.3.5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和对照在生根和营养生长方面的比较
        2.3.6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评价
        2.3.7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表观遗传变化评价
        2.3.8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猕猴桃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建立
        3.1.1 带芽茎段不同培养天数对超低温保存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3.1.2 不同着生位置芽对超低温保存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3.1.3 高糖预培养处理对超低温保存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3.1.4 茎尖大小对超低温保存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3.1.5 PVS2处理时长对超低温保存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3.1.6 后培养基对超低温保存茎尖生长情况的影响
    3.2 成活细胞定位
    3.3 小滴玻璃化法在其它七个猕猴桃基因型上的应用
    3.4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和对照在生根和营养生长方面的比较
        3.4.1 试管条件下
        3.4.2 温室条件下
    3.5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评价
        3.5.1 ISSR分析
        3.5.2 AFLP分析
    3.6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表观遗传变化评价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在草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
    1.1 原理及现状概述
    1.2 方法
        1.2.1 慢冻法
        1.2.2 快冻法
        1.2.3 包埋脱水法
        1.2.4 玻璃化法
        1.2.5 包埋玻璃化法
    1.3 影响因素
        1.3.1材料特性
        1.3.2 预培养方法
        1.3.3 冷冻保护剂
        1.3.4 冷冻方法
        1.3.5解冻方法
    1.4 保存时限
2 超低温保存技术在草莓植物中的应用
    2.1 草莓种质资源现状
        2.1.1 野生品种资源
        2.1.2 栽培品种资源
    2.2 超低温保存技术在草莓种质资源保存上的应用
    2.3 超低温保存技术在草莓脱毒苗培育上的应用
    2.4 超低温保存后草莓再生苗遗传稳定性分析
3 超低温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5)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1 研究背景
    1.1 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简介
    1.2 超低温保存简介
    1.3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方法
        1.3.1 降温速率法
        1.3.2 玻璃化法
    1.4 超低温保存的关键因素
        1.4.1 玻璃化液装载
        1.4.2 玻璃化转变温度
        1.4.3 预培养
        1.4.4 外植体
        1.4.5 恢复生长
    1.5 枇杷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枇杷属植物离体培养和茎尖快速扩繁体系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枇杷属植物不同种的胚离体培养差异性研究
        2.4.2 不同细胞分裂素对台×解茎尖离体培养的影响
        2.4.3 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茎尖快繁效率比较
    2.5 讨论
3 氧化三甲胺对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超低温保护剂和再生培养基的配制
        3.1.3 超低温保护液的装载时间优化和超低温降温程序设置
        3.1.4 恢复培养和恢复情况统计
    3.2 实验结果
        3.2.1 TMAO与DMSO对枇杷属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3.2.2 不同TMAO装载时间对枇杷属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3.3 讨论
4 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剂的配制
        4.1.3 超低温保存的基本步骤
        4.1.4 玻璃化转变温度前后降温速率优化
        4.1.5 外植体长度对枇杷属植物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1.6 若干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
    4.2 实验结果
        4.2.1 玻璃化转变温度前后的降温速率优化
        4.2.2 外植体长度对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2.3 几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
    4.3 分析与讨论
        4.3.1 玻璃化转变温度前后降温速率
        4.3.2 外植体大小
        4.3.3 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
5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甜樱桃砧木吉塞拉离体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
    1.3 正交设计
    1.4 吉塞拉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步骤
    1.5 吉塞拉茎尖超低温保存后再生苗生长情况调查
    1.6 吉塞拉茎尖超低温保存后遗传稳定性的分子检测
        1.6.1 组培苗材料基因组DNA的提取
        1.6.2 SSR分子标记分析
        1.6.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
    2.2 单因子对吉塞拉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2.3 吉塞拉超低温冷冻保存后遗传稳定性检测
3 讨论
4 结论

(7)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及遗传变异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
    2. 1 材料的选择
    2. 2 材料预处理
    2. 3 冷冻处理
    2. 4 材料的化冻洗涤及相对存活率测定
3 遗传变异特性研究
    3. 1 形态学方面的研究
    3. 2 细胞学方面的研究
    3. 3 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4 现状与展望

(8)菊花、枣和马铃薯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与脱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现状
    1.2 传统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及优缺点
    1.3 超低温保存种质资源
        1.3.1 概念
        1.3.2 特点
        1.3.3 主要方法
        1.3.3.1 程序降温法(controlled rate cooling)
        1.3.3.2 玻璃化法(Vitrification)
        1.3.3.3 包埋干燥法(Encapsulation-dehydration)
        1.3.3.4 包埋玻璃化法(Encapsulation-vitrification)
        1.3.3.5 小滴玻璃化法(droplet-vitrification)
        1.3.4 影响基于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的主要因素
        1.3.4.1 母株材料(Stock cultures)
        1.3.4.2 预培养(Preculture)
        1.3.4.3 加载(Loading)
        1.3.4.4 玻璃化处理(Vitrification)
        1.3.4.5 卸载(Unloading)
        1.3.4.6 后培养(Post-culture)
        1.3.5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1.4 超低温疗法
        1.4.1 概念
        1.4.2 研究现状
        1.4.2.1 发展历史
        1.4.2.2 脱毒机理
        1.4.3 优点
        1.4.3.1 脱毒率高
        1.4.3.2 脱毒率不受茎尖大小的影响
        1.4.3.3 脱毒率不受超低温方法的影响
        1.4.3.4 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且周期短
        1.4.3.5 可同时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与脱毒
    1.5 菊花超低温保存及脱毒研究进展
        1.5.1 重要价值
        1.5.2 超低温保存研究现状
        1.5.3 脱毒研究
        1.5.3.1 感染菊花的主要病毒
        1.5.3.2 CVB 的特点及危害
        1.5.3.3 CVB 的脱毒研究
    1.6 枣种质资源保存及脱毒研究进展
        1.6.1 重要价值
        1.6.2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1.6.3 枣疯病的研究进展
        1.6.3.1 特点及危害
        1.6.3.2 脱除研究现状
    1.7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
        1.7.1 重要价值
        1.7.2 超低温保存现状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菊花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及脱除 CVB 的研究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试管苗的建立与培养
        2.2.2 影响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关键因素
        2.2.2.1 蔗糖预培养
        2.2.2.2 加载液
        2.2.2.3 PVS2 脱水时间
        2.2.2.4 再生培养基
        2.2.2.5 茎尖大小
        2.2.2.6 超低温保存再生率的提高
        2.2.2.7 建立的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广谱性验证
        2.2.2.8 生根及移栽
        2.2.3 超低温保存茎尖中成活细胞的分布
        2.2.4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2.2.4.1 SSR(简单序列重复)
        2.2.4.2 FCM(流式细胞术)
        2.2.5 超低温疗法对 CVB 脱除效率的研究
        2.2.5.1 茎尖大小
        2.2.5.2 病毒检测
        2.2.5.3 CVB 在茎尖中的分布
        2.2.5.4 成活细胞定位
        2.2.6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影响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关键因素
        2.3.1.1 蔗糖预培养
        2.3.1.2 加载液成份
        2.3.1.3 PVS2 处理
        2.3.1.4 茎尖大小
        2.3.1.5 再生培养基
        2.3.1.6 试管苗苗龄与芽着生的位置
        2.3.1.7 菊花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体系的建立
        2.3.1.8 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广谱性验证
        2.3.1.9 茎尖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的移栽情况
        2.3.2 超低温保存茎尖中成活细胞的分布
        2.3.3 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2.3.3.1 SSR(内部序列重复)
        2.3.3.2 倍性检测
        2.3.4 超低温疗法对 CVB 的脱毒效率
        2.3.4.1 母株的带毒情况
        2.3.4.2 茎尖大小对超低温疗法脱除 CVB 的效率的影响
        2.3.5 CVB 在茎尖的分布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枣茎尖超低温保存及超低温脱除枣疯病植原体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试管苗建立与保存
        3.2.2 影响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关键因素
        3.2.2.1 蔗糖预培养
        3.2.2.2 PVS2 脱水时间
        3.2.2.3 茎尖大小
        3.2.3 微型嫁接
        3.2.4 植原体的检测
        3.2.5 超低温保存茎尖中成活细胞的分布
        3.2.6 茎尖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3.2.7 超低温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鉴定
        3.2.8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关键因素
        3.3.1.1 蔗糖预培养
        3.3.1.2 PVS2 处理时间
        3.3.1.3 茎尖大小
        3.3.2 微型嫁接的再生率
        3.3.3 超低温疗法对植原体的脱除效率
        3.3.3.1 母株的带毒情况
        3.3.3.2 茎尖大小对超低温疗法脱除植原体效率的影响
        3.3.4 超低温保存茎尖中成活细胞的分布
        3.3.5 茎尖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3.3.6 植原体在茎尖中的分布情况
        3.3.7 超低温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马铃薯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影响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关键因素
        4.2.1.1 蔗糖预培养
        4.2.1.2 加载液成份及加载时间
        4.2.1.3 PVS2 脱水时间
        4.2.1.4 再生培养基
        4.2.1.5 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广谱性的验证
        4.2.2 超低温保存茎尖中成活细胞的分布
        4.2.3 茎尖超微结构的观察
        4.2.4 超低温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4.2.4.1 ISSR(内部简单序列重复)
        4.2.4.2 FCM (流式细胞术)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关键因素
        4.3.1.1 蔗糖预培养
        4.3.1.2 加载液成份
        4.3.1.3 加载时间
        4.3.1.4 PVS2 处理时间
        4.3.1.5 再生培养基
        4.3.1.6 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广谱性的验证
        4.3.1.7 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
        4.3.2 超低温保存茎尖中成活细胞的分布
        4.3.3 茎尖超微结构的观察
        4.3.4 超低温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鉴定
        4.3.4.1 ISSR(内部简单序列重复)
        4.3.4.2 FCM (流式细胞术)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9)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1.1 超低温保存外植体材料类型
    1.2 超低温保存基本程序
        1.2.1 材料选择与准备
        1.2.2 预处理
        1.2.3 降温冰冻
        1.2.4 化冻
        1.2.5 存活鉴定
        1.2.6 遗传稳定性分析
    1.3 超低温保存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1.3.1 超低温保存方法技术的发展
        1.3.2 超低温保存方法的基本原理
    1.4 超低温保存影响因素
    1.5 超低温保存机理研究
        1.5.1 低温物理学研究
        1.5.2 冷冻生物学研究
        超低温保存对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超低温保存对膜脂的影响
        超低温保存对细胞含糖量的影响
        超低温保存对蛋白表达的影响
    1.6 超低温的“永久”保存问题
2 超低温保存费用
3 超低温保存的其他用途
    3.1 超低温脱毒
    3.2 抗性育种
    3.3 遗传转化
4 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策略
5 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现状
    5.1 各国超低温库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情况
    5.2 中国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及研究现状
6 小结
    6.1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
    6.2 超低温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6.3 中国作物种质超低温保存努力方向和建议

(10)枇杷种质限制生长保存及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克隆及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1.1 植物离体保存的优缺点
        1.2 植物离体保存方法
        1.2.1 限制生长保存
        1.2.2 低温保存
        1.2.3 超低温保存
    2 植物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
        2.1 乙烯代谢
        2.2 ACS 和 ACO 基因研究
        2.3 乙烯受体基因 ETR 和 ERS
    3 植物 CAT 基因研究进展
        3.1 CAT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3.2 CAT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4 枇杷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4.1 枇杷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4.1.1 胚培养
        4.1.2 茎尖培养
        4.1.3 花药培养
        4.1.4 原生质体培养
        4.1.5 胚乳培养
        4.2 枇杷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4.3 枇杷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5.1 本研究的意义
        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枇杷离体培养
    第一节 枇杷胚培养与试管苗的获得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枇杷幼果的处理
        1.2.2 枇杷胚萌发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GA3对枇杷幼胚萌发率的影响
        2.2 光质对枇杷幼胚萌发率的影响
        2.3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枇杷成熟胚萌发的影响
        3 讨论
        3.1 GA3有利于枇杷幼胚的萌发
        3.2 红光能够促进幼胚萌发
    第二节 枇杷试管苗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枇杷试管苗的增殖培养
        1.2.2 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TDZ 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2 KT 对枇杷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3 枇杷试管苗的生根
        3 讨论
        3.1 适当浓度的 TDZ 或 KT 有利于枇杷试管苗的增殖
        3.2 枇杷试管苗生根培养中激素的作用
第三章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21 份枇杷资源在同一培养基离体保存的时间差异
        1.2.2 不同光质条件对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21 份枇杷资源在同一培养基离体保存的时间差异
        2.2 不同光质条件对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基因型枇杷试管苗的保存时间存在差异
        3.2 红光有利于枇杷试管苗保存
第四章 枇杷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一节 枇杷 ETR 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剂
        1.2 方法
        1.2.1 总 RNA 的提取和检测
        1.2.2 cDNA 第一链合成及 5’RACE cDNA 合成
        1.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4 目的片段的扩增
        1.2.5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转化及序列测定
        1.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试管苗总 RNA 的提取
        2.2 枇杷 ETR 基因 cDNA 保守区的克隆
        2.3 枇杷 ETR 基因 3’RACE 扩增
        2.4 枇杷 ETR 基因 5’末端的获得
        2.5 枇杷 ETR 基因全长序列 ORF 及分析
        2.6 枇杷 ETR 不同成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6.1 蛋白质理化性质的预测与分析
        2.6.2 蛋白质亲疏水特性预测
        2.6.3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2.6.4 蛋白质跨膜结构预测与分析
        2.6.5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与分析
        2.6.6 蛋白质卷曲螺旋结构的预测与分析
        2.6.7 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和分析
        2.6.8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
        2.6.9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与分析
        2.6.10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2.6.11 蛋白质家族及保守结构域分析
        2.6.12 蛋白质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与分析
        3 讨论
        3.1 枇杷总 RNA 提取的技术关键
        3.2 Ej-ETR1a、Ej-ETR2a 预测结果符合已报道 ETR1 结构和功能
        3.3 枇杷 ETR 蛋白的功能多样性
    第二节 枇杷 ERS 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总 RNA 的提取和检测
        1.2.2 cDNA 第一链合成和 5’RACE cDNA 的合成
        1.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4 目的片段的扩增
        1.2.5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转化及序列测定
        1.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 ERS 基因 cDNA 全长的克隆
        2.2 枇杷 ERS 基因 ORF 分析
        2.3 枇杷 ERS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 Ej-ERS 蛋白理化性质预测
        2.3.2 Ej-ERS 蛋白亲疏水特性预测与分析
        2.3.3 Ej-ERS 蛋白跨膜结构预测
        2.3.4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2.3.5 蛋白质卷曲螺旋结构的预测
        2.3.6 蛋白质信号肽的预测
        2.3.7 蛋白质功能位点的预测
        2.3.8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
        2.3.9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
        2.3.10 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预测
        2.3.11 蛋白质家族及保守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
        2.3.12 氨基酸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3 讨论
        3.1 Ej-ERS 的结构与功能
        3.2 Ej-ERS 蛋白可能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
第五章 枇杷 CAT 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cDNA 第一链合成和 5’RACE cDNA 的合成
        1.2.2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1.2.3 目的片段的扩增
        1.2.4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转化及序列测定
        1.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 CAT 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2.2 枇杷 CAT 基因 3’RACE
        2.3 枇杷 CAT 基因 5’端扩增
        2.4 枇杷 CAT 基因 ORF 验证及分析
        2.5 枇杷 CAT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枇杷 CAT 蛋白理化性质预测
        2.5.2 蛋白亲疏水性预测与分析
        2.5.3 蛋白质跨膜结构预测
        2.5.4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
        2.5.5 蛋白质卷曲螺旋结构预测
        2.5.6 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
        2.6.7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2.6.8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
        2.6.9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2.6.10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2.6.11 蛋白质家族与保守结构域预测与分析
        2.6.12 氨基酸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3 讨论
        3.1 枇杷 CAT 在试管苗离体保存中可能的作用机理
        3.2 枇杷 CAT 蛋白质的可能翻译后修饰方式
        3.3 枇杷 CAT2 基因 3’UTR 的多态性调控
第六章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枇杷叶片总 RNA 的提取及 cDNA 的合成
        1.2.2 引物设计
        1.2.3 Real Time PCR 反应
        1.2.4 标准曲线的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叶片不同时期总 RNA 提取
        2.2 各目的基因 qPCR 引物特异性及扩增效率分析
        2.3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ACS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2.4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ACO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2.5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ETR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2.6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ERS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2.7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CAT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的 ACS、ACO 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互联系
        3.2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ETR、ERS 表达量具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3.3 枇杷 CAT 基因在试管苗离体保存中的作用
第七章 小结
    1 枇杷胚培养及试管苗的获得
    2 枇杷试管苗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
    3 21 份枇杷种质资源试管苗的离体保存研究
    4 枇杷试管苗叶片乙烯受体 ETR 基因的克隆
    5 枇杷试管苗叶片乙烯受体 ERS 基因的克隆
    6 枇杷试管苗叶片 CAT 基因的克隆
    7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表达的 qPCR 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1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 2 枇杷 Ej-ETR1a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3 枇杷 Ej-ETR1b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4 枇杷 Ej-ETR1c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5 枇杷 Ej-ETR2a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6 枇杷 Ej-ETR2b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7 枇杷 Ej-ETR2c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8 枇杷 Ej-ETR2d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9 枇杷 Ej-ERS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0 枇杷 Ej-CAT1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1 枇杷 Ej-CAT2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2 枇杷 Ej-CAT2-2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3 枇杷 Ej-CAT 2-3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4 枇杷 Ej-CAT 2-4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5 枇杷 Ej-CAT 2-5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6 枇杷离体保存过程中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 qPCR 分析相关曲线图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与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四、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热带作物组织器官超低温保存及解冻复苏研究进展[J]. 韦秋恩,李志瑛,张大鹏,石鹏,孙熹微,肖勇,王永.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 [2]‘魁绿’、‘绿王’等六份软枣猕猴桃资源超低温保存方法研究[D]. 白晓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猕猴桃(Actinidia)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建立及其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评价[D]. 张晓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4]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在草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连朋,王丽娟. 天津农业科学, 2019(10)
  • [5]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D]. 黄天启.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甜樱桃砧木吉塞拉离体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研究[J]. 朱东姿,宗晓娟,陈新,王甲威,徐丽,魏海蓉,谭钺,刘庆忠. 山东农业科学, 2016(10)
  • [7]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及遗传变异特性研究进展[J]. 王晗,雷秀娟,宋娟,尹红新,王英平. 特产研究, 2015(02)
  • [8]菊花、枣和马铃薯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与脱毒的研究[D]. 王仁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9]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 陈晓玲,张金梅,辛霞,黄斌,卢新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03)
  • [10]枇杷种质限制生长保存及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克隆及表达[D]. 李丽秀.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果树种质资源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