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

一、老年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神经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1](2021)在《特发性震颤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概述(一)定义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又称原发性震颤,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震颤频率为412 Hz,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 2, 3]。30%7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传统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是良性、家族遗传性的单症状性疾病,但目前认为它是缓慢进展的、可能与家族遗传相关的复杂

李宏宇,林雨洁,王凯,王钰,刘红[2](2021)在《特发性震颤非运动症状的相关病理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特发性震颤(ET)是一种临床表型多样、病因复杂的慢性神经系统综合征,以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表现。传统的观念认为ET是一种单一症状的良性运动障碍性疾病,无特异性病理学改变。近年的研究提示小脑-丘脑-皮质环路可能参与ET的发病。除典型的震颤外,特发性震颤亦可出现非运动症状,这些非运动症状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但常为人们所忽视。研究提示这些非运动症状可能与疾病的进展导致大脑区域(基底节、皮层)受累有关。深入了解ET相关的非运动症状的相关病理学机制,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李真岚[3](2021)在《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典型的临床特征之一,也是导致残疾和损伤的常见原因,表现为步速减慢、步幅短、拖曳步。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还会出现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日常活动需要步行的同时进行其他认知或运动任务,称为双任务。帕金森病患者在双任务活动中会发生步态的改变,出现步速降低、双支撑时间延长和步态变异性增加,从而增加跌倒风险,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本研究目的:(1)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筛选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主要步态参数,初步判断步态参数改变与认知资源需求关系;(2)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有冻结步态和非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与大脑前额叶活动的影响,确定步态参数改变与前额叶激活程度的关系;(3)比较12周五禽戏与拉伸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探讨运动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选取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各20人,要求受试者完成单任务(正常速度行走),以及在正常速度行走时分别完成跨障碍物、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及回答问题,共5项任务。运用PKMAS电子步道及配套软件对步态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比较受试者在完成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特点,筛选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相关步态参数,判断步态参数改变与认知需求的关系。第二部分:选取有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和非冻结步态(non-freezing of gait,N-FOG)的帕金森病患者各12人。采用同第一部分的步态测试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在5种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特点及双任务成本(dual task cost,DTC),同时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仪(f NIRS)测试在步行时大脑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Hb O2)的变化,确定步态参数改变与前额叶激活程度关系。第三部分:选取帕金森病患者40人,将其随机分配到五禽戏组和拉伸组,每组20人,每周训练2次,每次60分钟,共12周。在训练前后,采集患者完成5项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情绪等数据。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在5种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干预效果,以及是否能改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研究结果:(1)与健康老年人比,帕金森病患者在单任务活动中的步速(cm/s)(90.33±8.39 vs 107.23±12.08)、步幅(cm)(84.95±19.21 vs 111.96±11.85)、步宽(cm)(7.60±2.62 vs 9.32±3.29)显着下降(P<0.05),双支撑时间(sec)(0.37±0.12vs 0.27±0.0)和双支撑%(32.95±7.28 vs 25.30±2.84)要高于健康老年人(P<0.05),而步幅变异性与双支撑时间变异性在两组受试者中无显着性差异。帕金森病患者在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和回答问题活动中的步速(cm/s)(55.77±17.72 vs84.24±16.42,55.49±16.77 vs 76.63±18.67,52.99±16.21 vs 73.33±16.76)、步幅(cm)(69.55±19.65 vs 96.98±7.78,68.45±17.79 vs 93.54±9.04,66.23±18.07 vs90.16±8.75)低于健康老年人(P<0.05),而双支撑时间(sec)(0.51±0.20 vs0.38±0.15,0.53±0.21 vs 0.43±0.18,0.53±0.16 vs 0.38±0.07)和双支撑%(38.91±9.19 vs29.35±3.36,40.51±9.14 vs 30.17±3.83,40.90±8.43 vs 30.65±3.53)显着高于健康老年人(P<0.05)。(2)FOG组在单任务和双任务步行中的步速(cm/s)下降(73.50±24.29→50.69±23.66),步幅(cm)减少(84.86±20.48→65.73±23.51),双支撑%增加(34.18±9.09→43.21±15.12)。FOG组在倒背数字和减法计算中的DTC步速(%)(-31.78±25.76,-32.61±23.74),DTC步幅(%)(-23.84±18.95,-24.91±16.46)及DTC双支撑(%)(26.10±25.48,22.04±21.35)高于回答问题(-28.77±28.49,-21.80±18.99,20.84±21.79)。N-FOG组在减法计算中的DTC步速(%)(-20.20±14.07)要高于倒背数字(-15.77±17.35)和回答问题(-18.93±28.91),在回答问题中的DTC步幅(%)和DTC双支撑(%)(-16.93±20.17,27.29±43.40)要高于倒背数字(-10.38±11.73,13.69±12.89)和减法计算(-13.83±9.88,14.16±16.64)。FOG组在倒背数字和减法计算中PFC激活程度要高于其他任务(P<0.05),而N-FOG组在倒背数字中PFC激活程度显着增加(P<0.05)。(3)12周运动干预后,五禽戏组单任务的步速(cm/s)增加(91.03±9.34→97.42±10.85),步幅(cm)增加(101.92±11.57→107.78±10.57),跨障碍物中的双支撑%下降(26.19±4.59→24.15±3.60),减法计算中的步幅(cm)增加(77.69±13.03→82.73±10.39)。拉伸组单任务的双支撑%下降(33.27±7.79→31.36±8.19),跨障碍物中的步速(cm/s)增加(74.14±24.52→78.53±23.96)以及倒背数字中的步幅变异性下降(18.71±12.37→15.75±11.53)。五禽戏组中,PD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提高(20.05±7.18→24.52±4.20)、移动能力增加(11.43±3.48→10.05±2.01)、认知评分(28.90±1.67→29.00±1.14)、情绪评分降低(12.28±9.05→8.39±5.87)及生活质量评分降低(30.00±17.24→22.37±15.88),表明五禽戏能改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研究结论:(1)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执行减法计算、倒背数字和回答问题的步速、步幅、步频、双支撑时间和双支撑百分比变化要大于健康老年人,可作为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主要参数,且步态参数的改变可能与认知需求有关,(2)有冻结步态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双任务步行中的步速减慢,步幅缩短,双支撑百分比延长,在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及回答问题中的双任务成本明显增加,需激活前额叶的活动,以获得认知资源弥补步行功能的下降。(3)五禽戏能提高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单任务中的步速、步幅以及双任务中步幅、降低双支撑百分比,并且能改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拉伸训练能降低单任务中的双支撑百分比和双任务中的步幅变异性,应根据步态参数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干预方法。

王玥[4](2021)在《改良Epley手法对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改良的Epley手法对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的复位治疗,评估这种改良手法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53例。患者的主诉症状是眩晕、头晕、跌倒、不稳等。所有患者治疗前先进行颈部活动度的测量。所有的手法复位均由同一医生进行,水平半规管耳石的诊断和治疗沿用经典的滚转试验和Barbecue法复位。后半规管耳石的诊断采用改良Dix Hallpike试验,治疗采用改良Epley手法。上述操作的每一体位至少保持30-60秒或维持到眼震消失为止,若治疗一个循环后眼震或眩晕未消失,则再重复治疗过程。嘱患者首次复位一周后复诊,仍有典型眩晕及眼震者再次行复位治疗,并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行脑部影像学检查(CT/MRI)排除有无脑梗塞的情况。治疗后的随访时间节点为首次复位完、一周及半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分别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的评估。数据结果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共5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8例;病史时间的中位数为45天;发病类型上,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1例,后半规管BPPV30例,上半规管BPPV6例,多管6例;BPPV位于左侧18例,右侧35例;其中27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1例患者在首次复位后由单管耳石变成多管耳石;30例患者在复位后存在残余头晕。所有患者的脑部影像学均未提示合并有脑梗塞。在首次就诊复位后,42例患者治愈,11例患者仍存在眩晕和/或眼震,首次治愈率为79.2%;嘱患者一周后复诊,34例患者行体位试验时未诱发出眩晕及眼震,但仍有19例患者体位试验阳性,短期复发率为35.8%;38例患者半年没有出现复发,15例患者在半年后再次因BPPV就诊,远期复发率为28.3%。所有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颈部不适或颈痛的副损伤。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性别、发生侧别、高血压、糖尿病对老年BPPV患者的远期复发的影响,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DHI总分较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将此改良Epley手法应用到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没有产生副损伤。

赵文婷,伊新艳,闫琳琳,张璇[5](2021)在《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ease,PD)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ET是由于小脑浦肯野细胞丢失,传递抑制性γ-氨基丁酸的神经递质及受体减少,导致小脑抑制作用减弱,活跃信号过度输出[1],进而表现出以双上肢运动性震颤为主的孤立性震颤综合征,但无运动迟缓、僵直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2]。PD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导致纹状体中多巴递质浓度降低,从而表现出运动迟缓、僵直等锥体外系症状[3]。

李涵怡[6](2021)在《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便秘的相关性分析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和便秘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到目前为止,这些症状之间的关系仍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探讨RBD与便秘之间的关系。同时对RBD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本研究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3名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受教育程度、帕金森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目前所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探讨RBD的影响因素。同时完成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二、三部分(MDS-UPDRSII,III)以及Hoehn-Yahr分期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完成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一部分(MDS-UPDRSI),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膀胱过度活动量表(OABSS)评价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使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价生活质量。使用RBD筛查问卷(RBD screening questionnaire,RBDSQ)评价RBD发生情况,RBDSQ评分≥5分评价为可能的RBD。使用罗马IV诊断标准诊断便秘。采用便秘评分系统(CSS)评估便秘的严重程度。2.将全部患者分为可能的RBD组(PD+p RBD组)与不伴有RBD组(PD-RBD组),分析伴有可能的RBD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分析与可能的RBD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3.将全部便秘患者分为同时伴有便秘及RBD组(PD+p RBD+C组)和伴有便秘无RBD组(PD-RBD+C组),探究可能的RBD与便秘严重程度,便秘的病程,以及便秘的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在本研究纳入的113名PD患者中,可能的RBD的发生率为39.8%,便秘的发生率为60.2%。2.与PD-RBD组相比,PD+p RBD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更高,非震颤为主亚型更为多见,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评分,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I,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量表评分以及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中认知相关部分评分得分更高,帕金森病睡眠量表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p RBD组嗅觉减退以及便秘的发生率高于PD-RBD组。对患者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病程混杂因素后,显示便秘(OR=3.936,95%CI(1.51,10.263),p=0.005)是可能的RBD的影响因素。3.对PD+p RBD+C组与PD-RBD+C组进行对比,发现PD+p RBD+C组便秘评分系统(CSS)评分更高(10.63±3.75vs8.82±3.414,p=0.042),便秘病程更长(7(4,10)vs 3(1.75,10),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PD+p RBD+C组患者更多在疾病前驱期即存在便秘(74.29%vs54.55%,p=0.089),这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RBD和便秘是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2.伴发RBD的PD患者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更高,非震颤为主亚型更为常见。3.伴发RBD的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多见,容易伴发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此外便秘和嗅觉减退在此类患者中更为常见。这类患者在与认知功能有关的生活质量方面更容易受到影响。4.便秘与RBD具有关联,而与不伴有RBD的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相比,伴有RBD的帕金森病便秘患者,便秘的严重程度更重,同时该类患者便秘持续时间更长。

韩小玲,江晓鸣[7](2021)在《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病案举隅》文中提出特发性震颤,又名原发性震颤,属于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在震颤病症患者中多见,约60%患者有家族史,为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为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罕见静止性震颤,其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极少为下肢,西医多认为本病与小脑橄榄核节律紊乱有关,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中医学认为特发性震颤属"颤证"范畴,多因肝肾不足,肝风内动,筋脉失养所致,因肝主风,风为阳邪,阳主动,肝木气太过克脾土,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末,木气鼓之,故动,治疗当滋补肝肾、抑木扶土、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本例在临床上运用针刺结合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

李婷,金富蓉,魏欢,战丽萍[8](2020)在《帕金森病震颤的认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帕金森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震颤是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四大症状之一,由于其他疾病存在相似体征,临床诊断多基于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经验,使得准确识别帕金森病震颤存在一定难度,认识帕金森病震颤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帕金森病。本文综述近十余年关于帕金森病震颤及其他存在相似体征疾病的研究情况,以助于帕金森病震颤的认识及与其他震颤的鉴别。

常钰[9](2020)在《头部透穴治疗肝肾阴虚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析头部透穴法治疗肝肾阴虚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本课题依据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肝肾阴虚型特发性震颤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头部透穴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各26例。每日1次,每次40分钟,连续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共计6个治疗周期。对中医证候积分、肢体震颤及任务评分总积分、6项任务评分、震颤分级及HAMD评分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中医证候总积分显着降低;头部透穴组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震颤及任务评分总积分均有所降低,头部透穴组优于普通针刺组,具有显着差别,P<0.0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项任务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头部透穴组优于普通针刺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震颤分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头部透穴组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头部透穴组优于普通针刺组,HAMD量表积分经检验具有明显差别,P<0.05;6.治疗后疾病疗效评价头部透穴组总有效率为92.31%,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77%,头部透穴组优于普通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头部透穴治疗肝肾阴虚型特发性震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控制肢体震颤、改善情绪的作用。2.头部透穴法治疗肝肾阴虚型特发性震颤疗效显着优于常规针刺,可临床广泛推广。

王博[10](2020)在《汉族散发性帕金森病候选风险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MassARRAY质谱测序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分析散发性帕金森病(SPD)相关易感基因的多态性,为早期识别易感者及进一步探讨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总医院共398例中国汉族SPD,和430例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DNA并行质量检测,结合前期研究及其他相关文献,选择30个SPD最可能相关的候选SNPs,利用质谱MassARRAY平台检测和DNA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并对其基因型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一步对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结果:(1)通过质谱分析及一代测序确认rs863108、rs80315856、rs28499371和rs2270568多态性与汉族血统SPD的发病机制有关。(2)rs863108的T等位基因为SPD的保护性等位基因,其A/T基因型降低了SPD的患病风险;rs80315856的T等位基因是SPD的危险位点,其G/T基因型是增加患SPD的风险;rs28499371的T等位基因为SPD的保护性等位基因,其C/T基因型降低患SPD的风险;rs2270568的T/T基因型增加SPD的风险。(3)这些SPD相关的SNPs参与核受体结合位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LncRAN的二级结构和结合位点和/或蛋白质结构的改变。结论:1、在中国汉族SPD人群中,验证了rs863108、rs80315856、rs28499371和rs2270568多态性与SPD的发病机制有关;2、进一步验证了我们课题组先前报道的rs863108和rs80315856的SNP;3、这4个SNP多态性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性激素的代谢、异常铁离子沉积和缺氧反应,增加神经元细胞凋亡、神经髓鞘缺失,从而在中国汉族人群SPD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二、老年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2)特发性震颤非运动症状的相关病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脑-丘脑-额叶通路与认知功能障碍
2 小脑-丘脑-皮质-旁边缘系统通路与精神神经症状
    2.1抑郁和焦虑
    2.2 冷漠
    2.3 人格特征
3 感觉障碍
    3.1 耳蜗前庭系统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
    3.2 嗅球与嗅觉障碍
4 脑干蓝斑路易小体与睡眠行为障碍(RBD)
5 脑干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6 展望

(3)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假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帕金森病的概述
        1.1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帕金森病步态特点
    2 帕金森病双任务步态障碍的特点
        2.1 双任务步态的概念及双任务步态缺陷的表现
        2.2 双任务步态损害的机制
    3 步态评估方法
        3.1 惯性传感器评估
        3.2 可穿戴加速度计评估
        3.3 快速双向360 度转身试验
        3.4 步态分析系统评估
        3.5 其他评估方法
    4 脑功能成像运用于帕金森病步态的研究
        4.1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对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研究
        4.2 影像学对帕金森病步行功能的研究
    5 帕金森病步行功能障碍的干预方法
        5.1 药物治疗
        5.2 手术治疗
        5.3 运动干预方法
        5.3.1 抗阻训练
        5.3.2 有氧训练
        5.3.3 拉伸训练
        5.3.4 平衡训练
        5.3.5 提示疗法
        5.3.6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
        5.3.7 瑜伽
        5.3.8 舞蹈
        5.4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5.5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
        5.6 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5.7 水疗
        5.8 帕金森病双任务步态训练
    6 总结与展望
第三部分 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设备
        2.3 测试指标
        2.3.1 受试者基本情况、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2.3.2 步态参数
        2.4 测试过程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受试者的基本特征
        3.2 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在不同任务中步态参数比较
    4 讨论
        4.1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单任务步态参数的比较
        4.2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单任务和双任务步态参数的比较
    5 小结
第四部分 不同任务活动对有冻结步态和非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与大脑前额叶激活程度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流程
        2.3 数据采集与统计学分析
        2.3.1 数据采集
        2.3.2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基本特征比较
        3.2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比较
        3.3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HbO_2)变化的比较
    4 讨论
        4.1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步态参数与双任务成本的比较
        4.2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前额叶激活程度的比较
    5 小结
第五部分 五禽戏与拉伸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方法
        2.2.1 测试设备
        2.2.2 测试指标
        2.3 测试流程
        2.4 干预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的基线特征比较
        3.2 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事件情况
        3.3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干预前后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3.3.1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单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2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跨障碍物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3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倒背数字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4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减法计算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5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回答问题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4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4 讨论
        4.1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单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4.2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4.3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5 小结
全文总结
    1 研究总结
    2 研究结论
    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大学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
    附录三: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经历

(4)改良Epley手法对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改良Epley手法在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3.3 改良Epley手法在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中的远期疗效的单因素分析和DHI量表对比分析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2 遗传因素
    2.1 LINGO1基因突变
    2.2 LRRK2基因突变
    2.3 Parkin基因突变
3 病理
4 影像学
5 总结与展望

(6)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便秘的相关性分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入选患者的基本资料
    3.2 PD+pRBD和PD-RBD组的人口学特征比较
    3.3 PD+pRBD和PD-RBD组的运动症状比较
    3.4 PD+pRBD和PD-RBD组的非运动症状比较
    3.5 PD+pRBD和PD-RBD组的生活质量比较
    3.6 可能的RBD的影响因素
    3.7 PD+pRBD+C和PD-RBD+C组便秘临床特征比较
4 讨论
    4.1 便秘
    4.2 非运动症状
    4.3 疾病亚型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
5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起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病案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医案资料
2 治疗
    2.1 针灸治疗
    2.2 中药方剂
    2.3 疗效观察

(9)头部透穴治疗肝肾阴虚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特发性震颤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研究
    2 现代医学对ET的认识
        2.1 流行病及遗传病学
        2.2 病理机制
        2.3 临床特征
        2.4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5 现代医学对ET的治疗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试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试验材料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ET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2.7 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资料比较与分析
        3.2 两组患者治疗观察指标比较与分析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疗效评价与分析
        3.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评价
结果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理论及立法依据
    3 治疗手段选取依据
    4 腧穴选取依据
    5 采用观察指标HAMD评分的探讨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ET临床分级标准
    附表二:52例患者随机分组表
    附表三: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附表四:肢体震颤及6项任务评分量表
    附表五:HAMD量表
致谢
硕士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汉族散发性帕金森病候选风险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1 帕金森病概述
    1.2 帕金森病临床表现
    1.3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1.3.1 DA及性激素与PD相关
        1.3.2 异常铁沉积与PD发病相关:
        1.3.3 神经营养因子、线粒体功能与PD发病相关:
    1.4 帕金森病目前诊断研究热点
        1.4.1 帕金森病目前生物标志物研究热点
        1.4.2 帕金森病目前影像诊断研究热点
        1.4.3 帕金森病目前基因诊断研究热点
    1.5 帕金森病治疗的发展
        1.5.1 帕金森病的传统治疗
        1.5.2 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
    1.6 帕金森病遗传生物学研究进展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实验对象来源及分组收集
    2.2 单核苷酸(SNPs)的选择
        2.2.1 功能区域SNP的筛选
        2.2.2 有效或热点SNP的筛选
        2.2.3 对候选SNP进一步优化
    2.3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2.3.1 主要试剂
        2.3.2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2.3.3 主要使用的数据库及软件
    2.4 DNA的提取
    2.5 Massarray SNP分型实验流程
        2.5.1 引物设计及合成
        2.5.2 引物稀释及注意事项
        2.5.3 PCR扩增反应
        2.5.4 产物碱性磷酸酶处理
        2.5.5 单碱基延伸反应
        2.5.6 树脂纯化
        2.5.7 芯片点样
        2.5.8 质谱检测及数据输出
        2.5.9 利用Sequenom平台分析单核苷酸的基因分型
    2.6 DNA Sanger测序
    2.7 rs863108,rs28499371,rs2270568 and rs80315856 的功能预测
        2.7.1 rs80315856
        2.7.2 rs863108 内含子突变点研究方法
        2.7.3 rs28499371 错义突变点分析研究方法
        2.7.4 rs2270568 同义突变点分析研究方法
    2.8 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运用质谱MassARRAY平台检测技术分析30 个单核苷酸与sPD之 间的基因关联
    3.2 运用DNASanger一代测序技术确认质谱MassARRAY平台检测的结论
    3.3 rs863108,rs28499371 and rs2270568 的功能预测
        3.3.1 rs863108 的一般突变信息,核受体结合位点预测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
        3.3.2 rs28499371 的一般突变信息、致病性预测、结构域分析、蛋白家族进化分析和结构建模分析
        3.3.3 rs2270568 突变的一般信息、致病性预测及结构建模
第4章 讨论
    4.1 rs863108与SPD的关系
    4.2 rs80315856与SPD的关系
    4.3 rs28499371与SPD的关系
    4.4 rs2270568与SPD的关系
第5章 总结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远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老年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特发性震颤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神经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10)
  • [2]特发性震颤非运动症状的相关病理学研究进展[J]. 李宏宇,林雨洁,王凯,王钰,刘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13)
  • [3]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D]. 李真岚.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4]改良Epley手法对颈部活动受限的老年特发性BPPV患者的疗效分析[D]. 王玥.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 赵文婷,伊新艳,闫琳琳,张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02)
  • [6]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便秘的相关性分析的临床研究[D]. 李涵怡.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病案举隅[J]. 韩小玲,江晓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01)
  • [8]帕金森病震颤的认识研究进展[J]. 李婷,金富蓉,魏欢,战丽萍.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07)
  • [9]头部透穴治疗肝肾阴虚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D]. 常钰.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02)
  • [10]汉族散发性帕金森病候选风险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D]. 王博.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老年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