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乒乓球打法与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关系

论乒乓球打法与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关系

一、论乒乓球的打法与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琦[1](2021)在《新世纪以来东亚体育电影影像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对体育事业发展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特别是随着洲际运动会的举办,使影视作品数量也相应增加。的确,相比较而言,在影视作品研究中,人们对体育电影的关注度逊色于其他类型电影。我国对体育电影研究起步较晚,同时,体育电影的发展与我国日益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不相匹配,仍有很多待研究的空间。论文选取东亚地区中、日、韩三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体育电影文本进行剖析。历史上中、日、韩三国同属于同一文化圈,血脉相通,但近年来,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局面,三个国家在体育电影制作方面,存在相同之处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同。论文以我国体育电影为主,与日、韩对比,在比较中得出相应的启示,以期更好的发展我国体育电影。论文分为五个部分,从体育电影本体出发,结合影视美学和体育美学相关理论,研究体育电影的影像美学问题。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界定了体育电影相关概念,梳理了体育电影和体育美学相关文献,阐明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一章从体育美与体育电影出发,剖析体育美的属性及表现、体育电影的类别与功能,使体育美和影像美相碰撞,进而剖析东亚体育电影的可能性与意义;第二章从史论角度出发,探究21世纪以来东亚三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注重每一个国家的个性、影片亚类型的侧重点,为下文具体例证做铺垫;第三章从东亚体育电影影像共性角度出发,选择体育概念中核心三部分,运动项目、运动员、比赛画面进行剖析;第四章继续深度挖掘东亚体育电影内核,剖析东亚和而不同的体育精神;第五章针对我国体育电影未来发展提出具体建议,期望乘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风帆继续乘风破浪。

唐应娟[2](2021)在《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网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运动,网球运动具有独特的魅力,遵循美的发展规律,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被称之为“绿茵芭蕾”,网球运动美学要素丰富,也丰富和发展了运动本身的文化内涵,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通过对网球运动的深入研究,发现网球运动独特之美,挖掘网球美的特征和价值,有助于完善网球运动美学体系,挖掘出更多体育美的内容,增强体育美学的影响力,从审美高度来把握和认识网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网球运动的和谐发展,挖掘出网球运动的审美价值,对大众审美教育,增强审美意识具有积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视频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美学、体育美学、网球运动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网球运动的美起源于游戏,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赛前的准备必须是“真”、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比赛有输赢之分,追求功利性的同时牢记“善”,才能体现“美”,网球运动是求善、求真、求美的过程,体现出人类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2)网球运动美的本质是运动员参与比赛中的经历和体验,运动中身体表现出来的美、技战术、道德品质、意志美、现场美的冲击、见证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美、团队协作的精神之美、获得冠军,成功的豪迈之美;表现不佳失败的悲壮之美。(3)网球运动所具有的美学特征:网球运动中的身体美、运动美、人文美。其中身体美包括(身心愉悦、神采飞扬的健康美;身姿矫健、柔美婀娜的形态美);运动美包括(一舞剑器动四方的技术美;运筹策幄帐之中的战术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素质美;文化底蕴休止美的竞赛规则;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美);人文美包括(活力时尚、简约优雅的服装美;顽强拼搏、不骄不馁的精神美;自由优雅、浪漫温柔的环境美;谦恭有礼、文明高雅的礼仪美)。(4)网球运动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参与集体活动,促进人际沟通;转移不良情绪,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主体的审美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文化。针对上述分析提出的建议: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审美感受能力;要将美育运用在网球教学中,从美的角度去给学生讲授,理解网球运动美的内涵,引导学生的网球运动美的意识,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运动员不仅要提高技术,还需提高文化素质修养、智力水平,理解欣赏比赛;不可忽略对网球运动美学特征的传播,提高网球运动的影响,扩大群众参与。

宋晴[3](2020)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深入比赛现场,对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进行竞赛压力的评估、分析,通过运动员竞赛压力的整体情况了解与揭示参赛运动员压力水平。分析运动员的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到缓解和减轻压力的措施,为运动员竞赛压力的调控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竞赛状态”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查阅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研究的论文和着作。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现有的运动员竞赛压力量表,经过前期预发放和信度及专家效度检验后,先后两次深入比赛现场,采取现场发放问卷及现场访谈的方式获得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研回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运用观察法,现场观察观察运动员身体行为,生理特征等,获得理论支撑。赛前与大赛组委会取得联系,分别将量表电子版发送至各教练员,再由各教练员发给运动员进行填写。同时深入比赛现场,与运动员同吃同住,对上场前和刚下场的运动员进行现场访谈,获得每一天的真实有效的最新数据。本研究结论说明: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普遍存在,且来源丰富;男女运动员在竞赛压力水平上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运动员训练方法一致,目标相同,竞赛压力趋向一致,无明显差别;不同学历运动员在训练、学业、运动损伤、人际关系、社会期望与评价方面,没有显着差异,而在竞赛和自我期望维度上,有明显差异。由于所属阶段特殊性,本科四年级和硕士三年级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运动员参加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次数在竞赛维度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在训练和自我期待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首次参加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的运动员竞赛压力明显高于多次参加的运动员;运动员在适应场地前后,存在着非常显着性差异。适应场地前,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普遍较大,适应场地后,运动员的竞赛压力有所缓解,说明赛前适应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不同组别运动员,训练、运动损伤、自我期望、人际关系、社会期望与评价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竞赛和学业维度,超级组-运训组、高水平组之间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运训组-高水平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这两个维度中,超级组的竞赛压力水平明显低于运动训练组和高水平组。

官步炜[4](2019)在《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奥运健儿们屡次夺魁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乒乓球属于隔网对抗型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项目,其具有旋转强、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刁钻等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化、深入化、科学化,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和完善。但是,相较于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改进,对运动员比赛心理的研究显得比较单薄。近几年国际乒联为了更好地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几项重要的改革,例如“38mm的小球改为40+mm”、“21分制改为11分制”、“无遮挡发球”和“有机胶水改无机胶水”等,目的是增强比赛的对抗性、观赏性。特别是球体变大后,球速变慢,旋转变弱,运动员需要消耗更多的体能;加上有些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心理素质不好、忌讳对手的名气、来自教练、家庭或社会的压力过大,他们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影响比赛,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原有的竞技水平。因此,如果运动员能够在赛前采取积极正确的应对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焦虑水平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比赛成绩。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结合问卷《竞赛状态焦虑问卷-2》和《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选取2018年福建省各个地市所有高校(本科、大专)乒协参赛队男女队队员,年级分别从大一到大四作为被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来研究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女运动员的比男运动员更焦虑,男运动员的应对方式要比女运动员好,这和男女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和性格等特点有关。(2)高水平运动员应对方式比普通运动员好,普通运动员比高水平运动员赛前焦虑均值比高水平运动员高。(3)运动等级越高的运动员的认知焦虑状态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越低;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4)大学生乒乓球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赛前焦虑水平和应对方式维度上都有显着性差异。(5)直拍运动员比横拍运动员相比,赛前焦虑水平稍高一些,横拍运动员的应对方式稍好一些,但都无显着性差异。(6)比赛成绩和状态自信心、集中处理情绪应对、解决问题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0.603*、0.540*、0.644*,说明他们之间的是关系是呈中度正相关;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回避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0.554*、-0.611*、-0.505*,说明他们之间的是关系是呈中度负相关;与超越应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是0.701*,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呈高度正相关。(7)状态自信心、集中处理情绪应对、解决问题应对和超越应对可以正向预测比赛成绩;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回避应对可以反向预测比赛成绩,两者共同能够解释其70.4%的变异。

陈琳[5](2019)在《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对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规律的探索,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所有对砂板乒乓球运动有兴趣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弥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并推动该运动的发展。本研究对乒乓球运动中,关于已有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的理论进行整理和分析,为砂板乒乓球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文献,并前往“中国第二届砂板乒乓球锦标赛”现场,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砂板运动员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的关系,运用访谈法,对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相关权威人士开展深入访谈,收集更多砂板相关领域信息。本研究对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进行选取,分析了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的重要性,对不同握拍方式、不同打法类型、不同专业经历运动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的因素间关系,同时了解到影响砂板乒乓球运动的其他因素。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落点、速度、力量、弧线、旋转;砂板乒乓球制胜因素:准、变、攻、稳、快、狠、低、转。落点是该运动最重要的竞技要素,“转”这一制胜因素在该运动中非常不重要。直握方式运动员更加要求速度。削球或削攻类打法不同于其他打法的砂板运动员,他们更注重“稳、变、准”。有过专业经历的运动员对“准、变、攻”较为看重,而没有过专业经历的运动员对“准、攻、稳”较为看重。除本研究中影响砂板乒乓球运动的因素外,节奏、稳定性、球性掌握、基本功、体能、心理素质、技战术、了解对手等因素,作为影响砂板乒乓球的其他因素而被一致认同。砂板乒乓球运动中,每一个竞技要素的出现都由一板球的击打而产生。每一个制胜因素都不是独立作为一种技术风格而在砂板乒乓球运动员身上所体现。结合砂板乒乓球运动员个人风格与特点,最终形成专属于某种类型或某打法甚至某个人专属的制胜因素特点。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将身体素质、心理因素、技战术等因素充分考虑。

利媛媛[6](2017)在《乒乓球运动的审美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乒乓球运动是在群众运动中开展最为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这与该项目自身存在的美是分不开的。以乒乓球运动的审美特征为切入点,挖掘出乒乓球运动中所含有的审美特征,并借助体育美学理论为观看乒乓球运动的观众开启一个美学视角去享受乒乓球运动所带来的美,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对乒乓球的鉴赏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对乒乓球运动的美的阐释、乒乓球运动的审美类型、乒乓球运动所具有的体育美学的共性美以及乒乓球运动的特性美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乒乓球技术美中的旋转美、落点美、弧线美、力量美以及速度美这几个方面所具有的美较突出。并从审美的视角与乒乓球教学或训练相结合,需要教师或教练员提高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从情感出发引导学生或运动员认识与感受美,学生和运动员也要养成体育美学基本理论、运动科学知识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乒乓球的审美价值,并彰显乒乓球审美的价值。

储小萌[7](2017)在《乒乓球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研究 ——以湖北省乒乓球女队运动员左玥、张梓煜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乒乓球是一项竞技运动,获取比赛的胜利是乒乓球竞赛的最终目的。乒乓球也是一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运动,它可以通过打法类型的不同,身体条件的差异,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创造出不同的技术风格,每一种技术风格之间相互克制,相互发展,正因为技术风格的多样性使得中国乒乓球的发展是全面的,创新的,超前的。因此,注重培养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形成是从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至专项提高阶段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在训练中应该被当作重点内容去对待。乒乓球技术风格培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乒乓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技术风格是乒乓球发展的标志,象征着每一个乒乓球发展的阶段,它促使乒乓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推动乒乓球这项运动更高、更快、更强地发展;从个人竞技能力来看,技术风格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也是个人技术能力的体现。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亲身实践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运动员技术风格的确立,本文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气质类型和特长技术三方面确立运动员技术风格。在身体素质方面,通过对运动员在耐力、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来测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为技术风格的确立提供参考依据。比如身体力量和爆发力较强的运动员更为适合主动进攻,凶狠的技术风格,而对于身体柔韧性和耐力性较好的运动员,则适合防守为主,稳健的技术风格。气质类型方面,首先要观察运动员外在气质的表现特点,再观察运动员在比赛中反映出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运动员外在的表现特点及内在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比对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判断出其拥有的气质类型,为运动员技术风格的确立提供参考依据。而特长技术方面,首先是对基本功进行全面的训练,明确运动员的特长技术,再围绕其特长技术进行集中的,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此阶段,运动员通过训练发现打法类型或者技术风格不合适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调整。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确立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方向。(2)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本文从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三方面进行研究。身体素质方面,以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结合技术风格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基础的训练,为技术风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技术训练方面,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技术,是整体技术的基础,二是技战术,要求根据运动员技术风格的需要,把各种技术有目的组织起来形成战术,三是个人训练计划,是针对性的练习特长或者特短技术,使技术能力更加突出。这三部分训练计划体现了基础性、战术性、目的性的技术训练方法。心理训练方面,首先对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分析出运动员是否具备其技术风格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最后通过心理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弥补不足,完善优点。(3)专项提高阶段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本文从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三方面进行研究。身体素质方面,以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结合运动员技术风格所需要的专项素质练习。技术训练方面,以技战术训练为重点,结合个人训练计划。技战术训练要根据运动员技术风格所需的战术特点来制定,全面的提高运动员技术能力和组织战术的能力,同时还要根据运动员个人技术特点安排个人计划,使运动员可以灵活的,有目的性的,加强个人特长技术。每一项训练计划上要求运动员针对个人不同的技术风格,在节奏、旋转、力量、速度上有意识的,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总的来说,技战术训练及个人训练计划体现了技术风格培养的全面性及因材施教的原则。心理训练上,分析运动员比赛各阶段的心理状态,通过相对应的心理训练方法,对运动员心理进行培养。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乒乓球女队运动员左玥、张梓煜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的培养方法是具有可行性的。通过对乒乓球技术风格的培养研究,也得出了建议:(1)针对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建议教练员在技术风格的确立上,可以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基本运动素质方面,从指距、克莱托指数(体质量/身高X1000)等身体形态方面,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考量,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身体素质测试内容。(2)针对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在专项提高阶段身体素质训练方面,建议教练员针对技术风格所需的专项素质进行突出的训练,注重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训练计划要具备全面性,训练方法要有针对性和区别性,具备因材施教的原则。(3)针对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在专项提高阶段心理训练方面,建议教练员把心理训练作为运动训练的重要部分,与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一同安排进整体训练计划。在心理训练上,分析运动员产生心理状态的根本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培养。同时根据技术风格所需要的心理品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陈怡静[8](2016)在《业余青年拉丁舞选手气质类型与舞蹈表演风格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气质作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影响着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那么不同的气质类型所呈现出的舞蹈表演风格也以不相同。通过研究气质类型与舞蹈表演风格之间的相关,在今后对业余青年拉丁舞选手的培养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通过研究气质类型与舞蹈表演风格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与综合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根据研究对象的气质类型分布情况上看,不仅有四类基本气质,还存在着混合质气质类型。2)关于舞蹈活动有着多种场景,且同一种场景下所呈现出多种行为表现。3)不同气质类型在舞蹈活动场景中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4)不同气质类型在技术表演风格上有着不同倾向。例如,胆汁质和胆汁多血质偏向于力量型,多血质和多血黏液质更适合灵巧型,黏液质倾向于速度型,抑郁质倾向于耐力型。5)不同气质类型在艺术表演风格上有着不同的倾向。例如,胆汁质以狂野派为主,胆汁-多血质和黏液质偏向于现代派,多血质更适合个性派,多血-黏液质和抑郁质更适合经典派。6)不同气质组成舞伴关系,融洽度亦不相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根据各气质类型的分布以及行为表现的情况,神经活动强的气质类型能更好的展示出拉丁舞的风采,而神经强度活动较弱的抑郁质气质类型的青年通过学习拉丁舞,在后天性格与个性的培养上提供一定的价值。2)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舞蹈表演风格的发展趋势,在今后对业余青年拉丁舞选手的人才培养时,有必要因材施教,以气质类型为出发点,选择与其相符合的舞蹈表演风格,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他们的先天优势,又能更好地与后天的肢体训练有机结合起来。3)拉丁舞是力与美的结合,在形成舞蹈表演风格上把握好技术性与艺术性两大方面,从这两大方面去完善自己的舞蹈表演风格。根据各气质类型的技术表演风格以及艺术表演风格的发展趋势,在余青年拉丁舞选手形成舞蹈表演风格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4)在舞伴配对上,同样需考虑到气质类型之间相处的和谐度,以及两者相结合,是否能扬长避短,更好的展示出来拉丁舞的风采。根据各气质类型与舞伴之间相处时所呈现出的行为表现以及搭配现状的评价,了解到各气质类型所表现出的相处方式以及气质类型之间搭配所呈现出的和谐度状况,今后,在舞伴配对及提完善舞伴间和谐度上做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潘文龙[9](2014)在《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乒乓球运动始于19世纪的后半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人类智慧的加工与创造,如今已成为一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运动项目,并于1967年,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罗伊·埃文斯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加入了奥运会这个世界竞技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大家庭。但是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运动项目进入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条件是,男子满足至少四个大洲并且七十五个国家或地区广泛开展,女子满足至少三个大洲并且至少四十个国家或地区广泛开展;运动项目进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必须满足至少25个国家或地区和3大洲广泛开展。纵观她的发展历程,欧洲时期的全盛,日本的称霸,而后中国乒乓球历史性的崛起,欧洲短暂的复兴之后彻底地进入了中国包揽的时期。乒乓球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乒乓球运动的区域间发展现状,成绩间发展现状,结构间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已经陷入了一个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中国的长盛不衰,别国的竞技低迷是目前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现状。分析结果如下:1、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各国区域间技术打法的发展、战术水平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发展失衡。2、乒乓球运动在奥运会、世乒赛、乒乓球世界杯三大国际乒乓球赛事的成绩上,以及乒乓球运动员的世界排名上发展失衡。3、乒乓球运动在结构间教练员、运动员、后备人才以及赛事的举办发展失衡。分析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失衡的演变过程,它整体上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各个国家体育体制的不同严重影响了各国乒乓球的竞技水平,不断涌现的技术打法,它们往往可以主导一个时期,器材的变革和规则的变化也能够左右一个时期的开始和结束。由此分析造成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原因如下:1、国家体制的影响,中国独特的自上而下的举国体制与外国自下而上的自由体制,金牌战略以及体育文化的影响。2、对于乒乓球运动制胜规律的认识,包括对乒乓球竞技要素、制胜因素以及二者结合的认识,技术打法类型及风格的影响。3、技术打法的革新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多技术打法的产生,是对旧的技术打法很大考验,有些技术打法更是引领了乒乓球运动的一个时代。4、乒乓球器材变革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具有重大影响,拥有先进体育器材在比赛的起点就高,往往占据着相当的优势。5、规则的改变,包括比赛中的用球、球拍、球台以及参与比赛运动员方面规则的变化影响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6、科研创新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它包括各个国家对乒乓球运动进行科研的数量、质量以及方向。

高玉花[10](2013)在《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诠释及其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节奏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们竞技活动方式和行为中最活跃的因素。竞技体育活动中无处不在的节奏不仅影响着竞技者的竞技方式和竞技表现,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运动成绩。进行关于“竞技节奏”基本理论探讨和实证应用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竞技者的竞技活动认知水平,而且通过分析与阐述竞技节奏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过程中节奏应用与控制等诸多实践问题,对竞技节奏理论的建立,对竞技体育学理论的发展,对竞技参赛学理论的完善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节奏理论、控制理论、竞技体育理论为基础,对竞技节奏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构架了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体系,重点解析竞技战术节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竞技战术节奏掌控策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排球运动实践,对优秀排球运动队的排球竞赛节奏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竞技节奏是竞技行为构成及竞技体育从业人员的竞技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变化。竞技节奏可以分为参训节奏、参赛节奏、赛事节奏、赛次节奏和赛场节奏等。也可以分为动作节奏、战术节奏、负荷节奏等。2、竞技战术节奏是运动项目特征制约下的竞技战术要素和竞技者战术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变化。竞技战术节奏的构成要素包括战术活动时间、强度、密度及其变化等。3、竞技战术节奏具有竞技者战术行为的快慢、攻防、真伪等性质。战术运行节奏和战术实施节奏是竞技战术节奏的基本运动形态。其主要表现方式为反复、对应、间歇和转换等。4、竞技战术节奏的内容体系庞杂,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其类别不同。以竞赛内容为标准,可分为速度节奏、位置节奏、远度节奏、高度节奏、出场节奏、重量节奏、环数节奏、编排节奏、进攻节奏、防守节奏、攻守转换节奏;以参加人员多少为标准,可分为个人竞技战术节奏、小组竞技战术节奏和集体竞技战术节奏;以比赛行为可控原理为标准,可分为主动与被动竞技战术节奏、主变与被变竞技战术节奏、本源性和适应性竞技战术节奏;以规律性、适用性和使用频率为标准,可分为有序和无序竞技战术节奏、常规和特殊竞技战术节奏、常用和偶用竞技战术节奏。5、竞技战术节奏具有周期性与阶段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复杂性与可控性、理想性与实施性、专项特异性与个体差异性等一般特征。6、竞技战术节奏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比赛规则与组织、己方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对手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和比赛进程的发展与变化。7、竞技战术节奏掌控的策略包括:目标导向策略、实力定位策略、扬长击短策略、善用规则策略和多径调整策略等。8、实证研究表明,伦敦奥运会男排四强比赛中,进攻战术实施时,正常时段发快球节奏是常用发球节奏;进攻扣球中多表现为扣慢球节奏;三点攻和四点攻的掩护配合进攻是集体进攻节奏的理想方式;防守战术实施中,慢后防守节奏和半快配合防守节奏是主要表现形式。9、实证研究表明,伦敦奥运会女排四强比赛中,进攻战术实施时,正常时段发半快球节奏是较多实施的发球节奏;进攻扣球时以扣快球节奏为主;三点配合与掩护是她们最佳的集体进攻节奏;防守战术实施中,慢后防守节奏和半快配合防守节奏是主要表现形式。

二、论乒乓球的打法与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乒乓球的打法与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以来东亚体育电影影像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世纪以来东亚地区体育电影创作多元化
        2.体育美学为理解体育电影提供支撑
    (二)研究现状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研究现状
    (三)研究问题及意义
        1.研究问题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体育美与东亚体育电影
    (一)体育美属性及表现
        1.体育美的历史溯源
        2.体育美的属性和分类
        3.体育活动中“真”“善”“美”表现
    (二)体育电影类别与功能
        1.体育与电影的历史溯源
        2.体育电影分类
        3.体育电影功能剖析
    (三)体育美和影像美相碰撞剖析体育电影的可能性与意义
        1.体育美剖析东亚体育电影文本内涵的可能性
        2.体育美对理解东亚体育电影创作的意义
二、新世纪以来东亚体育电影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剖析
        1.20 00 年—2007 年:青少年题材突出、教育意义先行
        2.20 08 年:层层递进式成长占主流
        3.20 09 年—2021 年:题材多元化映现
    (二)韩国体育电影的历史梳理
        1.黄金时期(2000—2010):打破题材壁垒、呈现亚类型
        2.平稳时期(2010—至今):注重视觉造型、延续亚类型
    (三)日本体育电影的历史探究
        1.零零年代(2000—2010):动漫体育电影、体育喜剧片突出
        2.一零年代(2010—至今):聚焦底层运动员职业成长
三、东亚体育电影影像美学的艺术建构
    (一)东亚体育电影中不同运动项目的影像表达特征
        1.拳击运动中摇摄镜头展示的暴力美
        2.球类运动中剪辑与声音节奏的视听通感
        3.残疾运动项目中特殊画面构图揭示内涵美
    (二)东亚体育电影中造型元素对运动员形象的影响
        1.画面色彩基调奠定运动员性格底色
        2.场面调度塑造运动员多元化形象
        3.女性与男性运动员身体意像表达
    (三)东亚体育电影中比赛场面的影像表现
        1.身体运动动作技能的运用与再造
        2.跟拍运动镜头和多机位拍摄还原比赛真实感
        3.动作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加强真实性
四、东亚体育电影影像美学的文化表征窥探
    (一)“和而不同”体育精神之“和”
        1.东亚三国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表达
        2.东亚三国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呈现
        3.东亚三国追求平等的体育精神诉求
    (二)“和而不同”的体育精神之“异”
        1.中、韩“小我”融“大我”与渴望南北统一不同的爱国表现
        2.中、韩自我觉醒与他者教育成长维度的不同表达
        3.中、日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不同侧重点的呈现
五、东亚体育电影影像美学对中国体育电影的启示
    (一)完善:结合本民族特色充分挖掘我国体育文化资源
    (二)品味:抓住新技术顺势而上增强观影体验
    (三)调和:平衡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娱乐化需求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问题来源
        1.1.2 网球运动美学要素丰富
        1.1.3 网球运动市场需求广阔
        1.1.4 国家战略层对体育美的引导和发展
        1.1.5 网球运动美学研究领域尚待扩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美学
        1.3.2 体育美学
        1.3.3 网球运动之美
        1.3.4 审美价值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美学的相关研究
        2.1.2 体育美学的相关研究
        2.1.3 网球运动美学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美学的相关研究
        2.2.2 体育美学的相关研究
        2.2.3 网球美学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观察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网球运动的起源及其美的本质
        4.1.1 网球运动美的起源
        4.1.2 网球运动美的本质
    4.2 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
        4.2.1 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的指标确定
        4.2.2 网球运动中的身体美
        4.2.3 网球运动中的运动美
        4.2.4 网球运动中的人文美
    4.3 网球运动的审美价值
        4.3.1 网球运动审美价值的含义
        4.3.2 网球运动的审美价值体现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件三
附录四

(3)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1 竞赛压力来源的相关研究
        2.1.2 竞赛压力管理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竞赛压力源的相关研究
        2.2.2 竞赛压力分类的相关研究
        2.2.3 竞赛压力反应与评价机制的相关研究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压力
        2.3.2 竞赛压力
        2.3.3 压力源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观察法
    3.3 本研究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基本信息分析
    4.2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现状分析
        4.2.1 运动员竞赛压力的总体情况
        4.2.2 竞赛压力各维度情况
    4.3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基本特征
        4.3.1 竞赛压力来源的多元性
        4.3.2 竞赛压力反应的差异性
    4.4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影响因素
        4.4.1 性别对运动员压力的影响情况
        4.4.2 学历对运动员的影响情况
        4.4.3 大乒赛参赛经历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因素
        4.4.4 适应性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
        4.4.5 竞赛组别对运动员竞赛压力的影响情况分析
    4.5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动态分布情况
    4.6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所产生的反应
        4.6.1 身体行为反应
        4.6.2 心理活动反应
        4.6.3 生理现象反应
        4.6.4 社会交往反应
    4.7 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的调控策略
        4.7.1 归因方式调控策略
        4.7.2 任务目标设置调控策略
        4.7.3 呼吸放松调控策略
        4.7.4 暗示训练调控策略
        4.7.5 音乐舒缓调控策略
        4.7.6 谈话交流调控策略
        4.7.7 分析对手调控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赛前焦虑的概念界定
        1.1.2 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赛前焦虑的研究概述
        1.2.2 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概述
        1.2.3 国内外关于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研究概述
    1.3 研究假设及相关变量
        1.3.1 研究假设
        1.3.2 相关变量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赛前焦虑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与分析
        3.1.1 赛前焦虑的性别差异结果分析
        3.1.2 赛前焦虑的组别差异结果分析
        3.1.3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等级差异结果分析
        3.1.4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训练年限结果分析
        3.1.5 赛前焦虑的运动员握拍方式结果分析
    3.2 应对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与分析
        3.2.1 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结果分析
        3.2.2 应对方式的组别差异结果分析
        3.2.3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等级差异结果分析
        3.2.4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训练年限结果分析
        3.2.5 应对方式的运动员握拍方式结果分析
    3.3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3.4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关系的回归分析
    3.5 讨论分析
        3.5.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差异分析
        3.5.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3.5.3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相关分析
        3.5.4 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第五章 研究创新、局限与展望
    5.1 研究创新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1 关于竞技制胜规律的相关研究
        2.1.2 关于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的相关研究
        2.1.3 关于砂板乒乓球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砂板乒乓球
        2.3.2 乒乓球竞技要素
        2.3.3 乒乓球制胜因素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的确定
        4.1.1 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的选取
        4.1.2 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重要性分析
        4.1.3 砂板乒乓球不同握拍方式的竞技要素分析
        4.1.4 砂板乒乓球不同打法类型的竞技要素分析
        4.1.5 砂板乒乓球不同专业经历运动员的竞技要素分析
        4.1.6 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关系分析
    4.2 砂板乒乓球制胜因素的确定
        4.2.1 砂板乒乓球制胜因素的选取
        4.2.2 砂板乒乓球制胜因素重要性分析
        4.2.3 砂板乒乓球不同握拍方式的制胜因素分析
        4.2.4 砂板乒乓球不同打法类型的制胜因素分析
        4.2.5 砂板乒乓球不同专业经历的制胜因素分析
        4.2.6 砂板乒乓球制胜因素关系分析
    4.3 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关系分析
        4.3.1 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相关分析
        4.3.2 不同握拍方式的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相关分析
        4.3.3 不同打法类型的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相关分析
        4.3.4 不同专业经历的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相关分析
    4.4 影响砂板乒乓球的其他因素
5.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致谢

(6)乒乓球运动的审美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美学的起源与发展
        1.2.2 体育美学的相关研究
        1.2.3 其他运动项目中对体育美学的研究
        1.2.4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发展
        1.2.5 乒乓球运动中美的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专家访谈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乒乓球运动的美学阐释
        3.1.1 文化视角下乒乓球运动的美学阐释
        3.1.2 生命美学视角下乒乓球运动的美学阐释
    3.2 乒乓球运动的审美类型
        3.2.1 乒乓球运动的美属于社会美的范畴
        3.2.2 乒乓球运动的美具有艺术美的特征
    3.3 乒乓球运动具有的体育美学的共性美
        3.3.1 形象性
        3.3.2 感染性
        3.3.3 社会功利性
        3.3.4 成绩表现性
        3.3.5 戏剧性
        3.3.4 悬念性
    3.4 乒乓球运动的特性美
        3.4.1 乒乓球运动的技术美
        3.4.2 乒乓球运动的战术美
        3.4.3 乒乓球运动中人文精神美
        3.4.4 乒乓球运动的服饰美
        3.4.5 乒乓球比赛的场地美
        3.4.6 从审美的角度看乒乓球比赛规则的变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乒乓球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研究 ——以湖北省乒乓球女队运动员左玥、张梓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的依据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乒乓球技术风格的研究
        1.3.2 关于乒乓球训练各阶段的研究
        1.3.3 关于乒乓球打法类型的研究
    1.4 技术风格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技术风格
        1.4.2 打法类型
    1.5 论文创新点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经验总结法
        2.2.3 亲身实践法
        2.2.4 个案分析法
        2.2.5 专家访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乒乓球技术风格的重要性
    3.2 影响乒乓球运动员技术风格因素的分析
        3.2.1 身体素质
        3.2.2 气质类型
        3.2.3 技术训练
        3.2.4 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
    3.3 运动员技术风格的确立与培养
        3.3.1 运动员技术风格的确立
        3.3.2 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
    3.4 目前乒乓球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3.4.1 技术风格的确立阶段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缺乏全面性
        3.4.2 技术风格培养的专项提高阶段缺乏对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整体培养
        3.4.3 技术风格培养的专项提高阶段缺乏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整体培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业余青年拉丁舞选手气质类型与舞蹈表演风格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表演风格的研究
    2.2 舞蹈表演风格相关研究
    2.3 气质类型与技术表演风格的研究
    2.4 气质类型与舞蹈风格的研究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基本思路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的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数理统计法
        3.3.3 测验法
        3.3.4 观察法
        3.3.5 问卷调查法
        3.3.6 德尔菲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相关理论阐述
        4.1.1 舞蹈表演风格相关阐述
        4.1.2 气质类型特点及行为表现
        4.1.3 关于气质类型与拉丁舞各舞种特点的相关理论分析
    4.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4.2.1 研究对象掌握舞种的情况
        4.2.2 研究对象的训练时长情况
        4.2.3 研究对象对舞种的偏爱情况
    4.3 研究对象气质类型的测试结果
        4.3.1 气质类型测试结果评价方式解读
        4.3.2 研究对象气质类型的分布基本情况
        4.3.3 气质类型与训练时长的统计情况
        4.3.4 气质类型与舞种偏爱统计情况
        4.3.5 四种基本气质类型体育舞蹈选手的一般行为特征
    4.4 不同气质类型与舞蹈活动情景下的行为特征
        4.4.1 不同气质类型在平时训练时的行为特征
        4.4.2 不同气质类型在竞赛时的行为特征
    4.5 气质类型与舞蹈表演风格的相关分析与评价
        4.5.1 舞蹈表演风格的行为特征
        4.5.2 气质类型与舞蹈表演风格的相关性分析
    4.6 不同气质类型选手搭配方案的探究
        4.6.1 研究对象实际气质类型搭配现状
        4.6.2 不同气质类型与舞伴之间相处时的行为特征
        4.6.3 教练员对研究对象实际搭配现状的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附件

(9)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失衡”概念的内涵
    2.2 有关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述
    2.3 有关影响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因素的综述
    2.4 有关解决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对策的综述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研究的思路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观察统计法
        3.2.4 比较分析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形成过程分析
    4.2 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现状分析
        4.2.1 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区域间发展的失衡现状分析
        4.2.2 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成绩间发展失衡的现状分析
        4.2.3 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结构间发展失衡的现状分析
    4.3.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4.3.1 举国体体制、金牌战略、文化体制等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影响分析
        4.3.2 制胜规律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影响分析
        4.3.3 技术打法的革新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影响分析
        4.3.4 乒乓球器材变革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影响分析
        4.3.5 规则变化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影响分析
        4.3.6 科研创新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影响分析
    4.4 解决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主要对策研究
        4.4.1 国家体制转变策略
        4.4.2 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认知、把握策略
        4.4.3 乒乓球技术打法创新策略
        4.4.4 器材变革策略
        4.4.5 乒乓球规则修订策略
        4.4.6 乒乓球运动科研团队组建及科研创新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10)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诠释及其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节奏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1.2 竞技体育领域大量存在的节奏现象
        1.1.3 节奏及其掌控对竞技者竞赛过程和比赛结果的影响
        1.1.4 竞赛理论和节奏理论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1.2 文献综述
        1.2.1 节奏、生物节奏(节律)研究
        1.2.2 竞技运动节奏含义研究
        1.2.3 竞技运动节奏表现形式研究
        1.2.4 以竞技运动节奏为标准划分运动项目的研究
        1.2.5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3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基本思路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调查研究法
        2.2.3 典型案例分析法
        2.2.4 录像解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的技术思路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技节奏及其要素诠释
        3.1.1 节奏与竞技运动
        3.1.2 竞技节奏现象
        3.1.3 竞技节奏体系的时间要素解析
        3.1.4 竞技节奏体系的内容要素解析
        小结
    3.2 竞技战术节奏及其构成要素和形态
        3.2.1 战术与竞技战术解析
        3.2.2 竞技战术节奏及其价值
        3.2.3 竞技战术节奏构成要素
        3.2.4 竞技战术节奏的形态
        小结
    3.3 竞技战术节奏的分类及其特征
        3.3.1 竞技战术的分类依据
        3.3.2 竞技战术节奏的分类
        3.3.3 竞技战术节奏特征
        小结
    3.4 竞技战术节奏的影响因素
        3.4.1 影响竞技战术节奏因素指标
        3.4.2 确定指标体系
        3.4.3 比赛规则与组织
        3.4.4 己方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
        3.4.5 对手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
        3.4.6 比赛进程的发展与变化
        小结
    3.5 竞技战术节奏的掌控策略与方法
        3.5.1 竞技战术节奏掌控与方法的意义
        3.5.2 竞技战术节奏掌控策略与方法分述
        小结
    3.6 排球竞赛竞技战术节奏基本理论
        3.6.1 排球运动概述
        3.6.2 排球竞赛的竞技战术节奏及其分类
        3.6.3 排球运动竞技战术节奏理论分析
        小结
    3.7 伦敦奥运会排球比赛男女四强的竞技战术节奏运用分析
        3.7.1 伦敦奥运会排球比赛概况
        3.7.2 伦敦奥运会男女排个人进攻竞技战术节奏分析
        3.7.3 伦敦奥运会男女排个人防守竞技战术节奏分析
        3.7.4 男女排集体进攻战术节奏分析
        3.7.5 男女排集体防守节奏分析
        小结
    3.8 竞技战术节奏掌控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3.8.1 目标导向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3.8.2 实力定位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3.8.3 扬长击短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3.8.4 善用规则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3.8.5 多径调整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小结
4 结论
    4.1 关于竞技节奏的有关概念
    4.2 关于竞技战术节奏及其构成要素和形态
    4.3 关于竞技战术节奏类型和特征
    4.4 关于竞技战术节奏的影响因素
    4.5 关于竞技战术节奏的掌控策略
    4.6 关于排球竞技战术节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活动参与情况
附件
致谢

四、论乒乓球的打法与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以来东亚体育电影影像美学研究[D]. 王思琦.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网球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的初步研究[D]. 唐应娟.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3]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竞赛压力研究[D]. 宋晴.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方式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D]. 官步炜.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砂板乒乓球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研究[D]. 陈琳.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乒乓球运动的审美特征研究[D]. 利媛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7]乒乓球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培养研究 ——以湖北省乒乓球女队运动员左玥、张梓煜为例[D]. 储小萌. 武汉体育学院, 2017(11)
  • [8]业余青年拉丁舞选手气质类型与舞蹈表演风格的关系研究[D]. 陈怡静. 成都体育学院, 2016(03)
  • [9]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潘文龙.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8)
  • [10]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诠释及其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D]. 高玉花. 苏州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论乒乓球打法与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