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灯的保养和维修措施

矿灯的保养和维修措施

一、矿灯的维护修复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敏[1](2020)在《煤矿井下4G+5G融合调度通信网络的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大省,产业规模巨大,战略地位突出。近两年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大力支持智慧矿山建设,全力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要求以5G通信、先进控制技术为牵引推进智能煤矿建设,实现煤炭开采“无(少)人化、减损化”变革,已成当前煤炭行业改革趋势。本文聚焦煤炭行业政策引领趋势以及井下作业的实际需求,研究依托“超高速率、超低延迟、超高可靠性”等优良特性的井下5G网络打造智能矿井,进一步促进智能综采面、智慧运输面、智慧掘进面等方案落地,探索5G趋势下的智慧矿山应用。本文根据长期规划和井下移动通信应用的需要,建设进行井上地面5G信号覆盖以及万兆环网升级和井下的5G覆盖,以支撑下一步智能化工作面的改造应用。通过分期建设,实现成本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通过子帧比参数的调整,实现网络上下行带宽比例的分配,满足井下工业环境中上行带宽大下行带宽小的需求,充分将5G网络的大带宽特性应用在煤矿环境中。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通过与运营商网络结合,进一步减少用户业务交互的端到端时延;通过业务数据本地化处理,进一步增强用户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NB-Io T直接部署于现有LTE网络,应用于小数据量的远距离传输。通过在原有传感器基础上加装NB-Io T通信模组进行改造,实现井下传感器的全无线接入,解决传统传感器安装维护中的痛点,提高整个监测系统的可扩展性。

李荣荣[2](2020)在《徐州夹河废弃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很多老旧煤矿逐渐关停并转,大量的工业建筑由于失去生产功能而被闲置,从而造成城市用地资源的浪费,废弃煤矿区的更新改造已成为许多资源型城市特别关注的问题。从废弃煤矿区内的既有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入手,抓住要点,破局求解,既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工业遗产,延续历史情感,进而带动整个废弃煤矿区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本文以曾经辉煌,现已衰败的徐州夹河煤矿为研究对象,聚焦其在1970年代建成的生产区既有工业建筑,通过文献资料整理、案例分析比较、实地踏勘调研等多种方式,归纳总结出适用于废弃煤矿区规划和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废弃矿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成功案例,借鉴学习其设计层面的思路、要点和手法。结合笔者所参与的四校联合教学毕业设计课程,选取了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具有代表性的三类既有建筑:浴室福利楼、灯房和副井联合建筑、煤仓建筑和单层厂房仓库建筑,进行资料梳理和实地调研,分析建筑及周边环境的使用现状和问题,确定了废弃煤矿区空间环境和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目标、原则和思路,然后,从园区规划到建筑单体层面,论述了生产区内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策略,同时,通过笔者参加的方案设计,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对生产区既有建筑的新老结合的室内外空间设计进行了深入探索。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的更新改造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共分为6章。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等方面,并构建整体框架;其次,提出了废弃煤矿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理论方法;然后,通过分析国内外实际案例,结合徐州夹河废弃煤矿生产区的项目实践,制定了符合该片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的目标、思路和策略;接着,基于前文的理论方法与现状分析,对徐州夹河废弃煤矿生产区三类既有建筑进行改造设计表达;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创新点,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全文字数69217字,图表149幅(其中图138幅,表11幅)及附录4个。

公文礼[3](2019)在《煤矿井下照明安全性分析与节能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爆矿井下引发照明安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有效解决方法。

张思齐[4](2019)在《基于视频图像的煤矿井下烟雾检测》文中提出煤矿火灾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基于视频图像的自动火灾探测技术已成为当前监测和火灾预警的重要手段,对煤矿工作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但井下环境潮湿多尘,并且人工巡逻产生的光束与火灾早期阶段产生的烟雾特征极度相似,易造成计算机误判。本文针对煤矿井下的复杂环境,研究烟雾检测方法,进而判断矿井火灾。针对井下巷道雾气会使采集到的图像模糊不清,井下光照强度低且不均匀的情况,本文对暗原色去雾增强算法进行了改进,先滤除巷道中的雾气,再使用CLAHEE算法对图像进行亮度增强,恢复巷道原貌,使视频监控中的煤矿图像对比度增加,烟雾轮廓清晰,细节信息更为丰富。对运动目标检测为法进行研究,采用基于混合高斯模型建模的方法提取视频频序列中的运动目标,将烟雾连同其他运动目标一并提取出来。然后对提取的运动区域进行颜色分析,统计煤矿井下烟雾图像的颜色规律,建立井下烟雾颜色的判决条件,进一步排除不具有烟雾颜色特征的运动物体,由此分割出疑烟区域。对烟雾的多种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烟雾检测的准确率。本文先使用主运动方向阈值滤除与烟雾运动方向不一致的运动光束,然后使用烟雾的纹理特征,形状不规则特性和平均梯度三个特征,训练生成SVM烟雾分类器,用于排除伪烟物的干扰。通过对大量烟雾和伪烟雾干扰视频进行检测分析,表明本文的算法能够有效滤除井下图像的雾气,还原巷道面貌,并能够及时、有效地检测出视频图像中的烟雾,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李雷雷[5](2019)在《煤矿瓦斯爆炸灾区次生爆炸规律及应急决策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瓦斯爆炸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往往对煤矿造成重大破坏,有效的应急救援手段是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煤矿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复杂而多变。空间受限、高温、黑暗、含有有毒有害气体、不稳定的岩层、冒落区等相互作用、不断演变,使应急救援极具风险性和挑战性。不恰当的应急救援方式极有可能导致救援人员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很多案例表明,煤矿应急救援自身伤亡事故与灾情认识不足和应急决策不力有着重要关系。有效遏制煤矿救援自身伤亡事故的途径之一是加强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研究。为此,本文应用事故统计、理论研究、数值模拟、案例分析及数学建模等方法研究了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和灾区次生爆炸规律,进而从决策机制和决策方法两方面研究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问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研究为有效提出避免应急决策失误的措施,利用事故统计方法研究了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和现场调研统计了 1959-2013年期间的81起矿山救援队自身伤亡事故。将事故按照发生时间、伤亡影响因素、救灾作业类型和伤亡人数进行统计,研究了灾区救援伤亡事故特征、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以及救援伤亡影响因素对瓦斯爆炸应急决策的作用。研究表明:火灾事故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救援始终是诱发自身伤亡事故概率最大的救灾作业种类,且近年来这一特点更为明显,火灾事故救援诱发瓦斯爆炸也成为重要特征。将矿山救援自身伤亡影响因素分为组织及个人因素、救援技术装备问题、违章指挥与处置、决策与指挥不合理、救援措施不当和其他等6类,其中组织及个人因素是诱发自身伤亡事故最多的因素,占比41.98%,救援技术装备问题次之,占比16.05%。近年来由决策与指挥问题及救灾措施不当诱发的自身伤亡事故比例有所增加。违章指挥与处置因素及决策与指挥不合理因素造成的矿山救援自身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可达到一个救援行动小队的人数,是防范的重点。火灾事故救援不当诱发的自身伤亡事故也比较严重,平均死亡人数达3-4人/起,爆炸事故次之,为2-3人/起。爆震伤、烧伤、中毒、窒息、钝挫伤及疲劳衰竭伤害等是导致矿山救援队员死亡的6种主要伤害类型。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的诱导主体主要为抢险救援指挥部、矿山救援队指挥员和队员。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抢险救援指挥部、矿山救援队指挥员和队员科学应急决策,避免盲目施救。(2)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变化规律及次生爆炸灾害判识研究为提升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借助爆炸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理论和科研、事故案例等对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变化规律及次生爆炸灾害判识进行了研究。次生瓦斯爆炸是由灾区环境的变化引起的。首先研究了灾区环境变化规律,其次分析了次生瓦斯爆炸诱因规律,再次从次生瓦斯爆炸演变过程和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两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次生瓦斯爆炸规律,最后研究了次生爆炸灾害判识流程。①提出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形成机理,将其形成分为3个阶段:一是爆炸冲击波的冲击破坏和火焰毁坏作用阶段,二是爆炸产生的热量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再分布阶段,三是施救措施对灾区环境的干扰阶段。②从瓦斯积聚和引爆火源的角度分析了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次生爆炸诱因。对于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停风、无风微风、循环风、风量不足、通风系统不合理等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瓦斯积聚的重要原因,而灾变过程中瓦斯排放、封闭灾区等救灾措施控制灾区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对于引爆火源,电火花、放炮火花、摩擦撞击火花、烟火、明火、煤自燃等是生产过程中诱发瓦斯爆炸的火源,而救灾过程中,灾区电源被切断,灾区明火和自燃火源成为诱发次生瓦斯爆炸的重要火源,除此之外,灾区失爆的电气设备(如矿灯)也有可能成为引火源。③总结并分析了次生瓦斯爆炸演变过程中的4种组合模式:一是救灾过程中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遇隐蔽性强的自燃火源发生爆炸的模式,二是救灾过程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灾区失爆的电气设备发生爆炸的模式,三是救灾过程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运移至采煤工作面明火处发生爆炸的模式,四是火区引燃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这四种组合模式是救援过程中预防瓦斯爆炸的重要思路。④提出了 3种主要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救援过程中,次生瓦斯爆炸存在直接起爆和火焰加速机制,灾区状况的改变可能导致瓦斯燃烧转向瓦斯爆燃,小范围爆燃转向大范围爆燃,甚至爆燃转向爆轰,造成更大的破坏效应。⑤制定了瓦斯爆炸灾区次生爆炸灾害判识流程,有利于救援人员判识灾区次生爆炸风险,科学应急决策。(3)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次生瓦斯爆炸规律,避免应急决策失误,依据灾区环境参数开展了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研究。将灾区简化为管道中的瓦斯空气预混区域,预混区域瓦斯浓度选取参考灾区参数。利用Ansys Gambit 2.4建立了直径0.1m、长1m的封闭管道模型,借助Ansys Fluent 15.0模拟了预混区域长度分别为0.2m和0.3m时的瓦斯(简化为甲烷)爆炸过程,其中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6%、8%、9.5%、11%和14%。以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爆炸温度、燃烧反应速率、冲击波速度、火焰传播速度、压力波与火焰波的相对位置等为指标,研究了小型管道中预混范围变化的甲烷/空气爆炸特征,探讨了灾区环境参数变化下的次生爆炸规律。研究表明:①当灾区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次生瓦斯爆炸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如预混长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时,当甲烷体积分数接近化学当量浓度时,甲烷爆炸压力随之增大,当甲烷浓度接近瓦斯爆炸下限时,尽管甲烷预混长度有所增大,其爆炸压力却并未增大。预混长度增大后,瓦斯爆炸时间有所增长。应用表明可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实践。②甲烷爆炸压力并非在化学当量浓度时达到最大,而是在接近爆炸上限的体积分数时达到最大,受预混区与非预混区气体体积比影响,可燃气体向非预混区传播致使体积分数接近爆炸上限的甲烷爆炸压力最大。③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在最初50ms内出现一个峰值(即快速上升后又迅速下降的过程),然后保持较低的值。但对于高于化学当量浓度的甲烷在爆炸50ms后会由于部分甲烷传播至非预混区域,体积分数降低至接近化学当量浓度,致使反应速率有所增大,压力上升速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④由于预混区较小,爆炸呈现强度较小的爆燃形式。燃烧过程表明直径0.1m、长1m封闭管道中,部分预混甲烷爆炸火焰加速距离较短,且火焰连续加速现象不明显。预混区长度增大后,甲烷爆炸持续时间有所增大。爆炸冲击波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相对较小。冲击波速度为300-400m/s,火焰传播速度为0-10m/s。⑤点火温度为2600K时,化学当量浓度下预混气体爆炸温度场云图和各监测点温度曲线表明,预混区比非预混区爆炸温度高,但爆炸火焰传播至的非预混区域高温仍会造成严重的烧伤。(4)典型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与次生爆炸特征研究为了寻求应急决策与次生瓦斯爆炸演变之间的关系,以2013年我国两座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应急决策和次生瓦斯爆炸特征,构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应急决策不当会导致次生瓦斯爆炸的演变。针对煤矿恶性事故,尽早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是安全救援的重要保障。构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对规范应急处置,减少应急决策失误具有重要意义。(5)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及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研究根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具有的多主体多阶段特点,理论研究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和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①探讨了机制设计理论角度下的煤矿瓦斯爆炸应急决策机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应分前期处置和中后期处置两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应的应急决策主体不同。抢险救援指挥部是应急决策中的核心组织。研究认为,煤矿重特大事故及复杂性事故(如暂未造成伤亡的复杂火灾)应由政府部门指导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基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复杂性,应急决策方式应融合层级式决策方式和分散式决策方式,在保证抢险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给救援人员适当的决策权,实现安全、高效及有序应急救援。阐明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要点,能够指导决策主体进行应急决策。②提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通过对前景理论进行改进,使前景理论更加符合煤矿应急决策特点。应用表明,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能够促进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的科学化。

索晓[6](2018)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瓦斯爆炸事故作为五大煤矿井下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对其致因进行全面分析,为预防该类事故提供参考依据显得尤为必要。综述发现对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分析研究中,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绝大多数研究中采用经验归纳、单个事故案例总结、观察、文献梳理、访谈等方法,表现出主观性较强或以一概全的情况。其次,对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分析不全面,在不安全动作致因和物态致因层面分析较多。因此,本文建立系统性的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方法,对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人因、物因、组织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评价和事故预防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本文使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确定了进行事故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类系统。随后选取可公开获取的具有详细事故案例描述的瓦斯爆炸事故案例54起(2013年后各地煤监部门网站开始向社会公布全年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详细事故案例报告,至2016年,共54起),进行了致因因素的统计分析。最后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对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比分析了十种事故致因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事故致因模型趋于全面包含人因、物因、组织因素和组织外部因素;所描述事故的发生路径由简单链式向系统网状发展;在选用系统性事故致因模型时,重视充分性,可选用如STAMP(Systems Theoretic Accident Model and Processes)和FRAM(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此类无致因分类的模型,以保证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但此类方法学习成本较高且在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上存在障碍;重视效率,可选用如CREAM(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和24Model此类事故致因分类的模型,且此类方法可进行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为满足系统的事故致因分析和统计分析的需求,本文选用了24Model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2)建立了基于24Model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类系统(24Model-Mine Gas Explosion,24Model-MGE)并阐述了事故分析原则和方法。阐述了事故致因、事故的影响对象、事故、事故的后果之间的关系,并将本研究分析的对象界定为事故。确定了事故分析方法步骤为:(1)提取近因致因因素;(2)按照24Model-MGE的分类模块提取导致近因致因因素的致因因素,逐层迭代,至全部致因因素确定完毕;(3)利用反事实检验(counterfactual test,CT)和因果充分性检验(causal sufficiency test,CST)对提取的致因因素进行充分性和必要性检验。通过对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的分析,证实了24Model-MGE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通过单起事故的分析验证了24Model-MGE进行瓦斯爆炸事故分析的可行性;通过54起事故的统计分析验证了24Model-MGE进行大量瓦斯爆炸事故统计的可行性。(3)利用24Model-MGE对54起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致因、个体因素致因、不安全物态致因、安全管理体系致因、安全文化致因和外部因素致因进行了统计分析。a)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致因,并分别给出了各功能部门的不安全动作致因因素列表。结果表明管理层发出不安全动作对全部不安全动作的比(以下简称占比)最高,为54.20%,是不安全动作致因中改进的重点。主要生产部门,采煤队、掘进队、通风队和安全科发出不安全动作占比分别为8.29%、3.52%、16.58%、8.60%,合计占比36.99%。其他部门发出的不安全动作占比较低,机电队为1.55%,运输队为0.31%,生产技术科为4.97%,生产调度中心为1.35%,设备中心为0.41%,财务科为0.21%。b)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个体因素致因。结果表明管理层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和安全心理上。主要生产部门中采煤队、掘进队、通风队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知识、安全习惯和安全心理上;安全科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习惯和安全心理上。其他部门中机电队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中安全知识、安全习惯、安全心理上;运输队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生产技术科的个体因素纠正重点在安全心理。生产调度中心、设备中心、财务科的个体因素体总体出现频次较低,不具有规律性。c)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物态致因,并给出了不安全物态的致因因素列表。瓦斯爆炸事故中对不安全物态致因预防的重点为,瓦斯积聚中的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可靠(27次)、通风机供风不足(19次)、采空区瓦斯涌出(12次);点火源中的电火花(19次)和放炮火花(14);技术设施中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缺欠(30次);环境条件中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7次)。d)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致因,并给出了安全管理体系缺欠的致因因素列表。结果表明检查(140次)、实施和运行(137次)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阶段中安全管理体系缺欠致因中改进的重点;其中检查中高频致因因素为事件调查、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98次);合规性评价(38次)。实施和运行中高频致因因素为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62次);能力、培训和意识(36);运行控制(23次)。其余安全管理体系致因中,策划共出现34次,高频致因因素为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预防措施的确定(20次)。管理评审和安全方针分别出现25次、1次。e)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安全文化缺欠致因。结果表明安全承诺(201次)、安全责任(171次)、安全管理体系质量(146次)出现频次最高,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阶段中安全文化提高的关键。安全实践活动认知(103次)、安全机构作用(99次)、安全参与程度(54次)是对企业安全管理中具体某一方面的针对性指导,完善这三类安全文化理念起到巩固预防的作用。f)探究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外部因素致因,并给出了外部因素的致因因素列表。结果表明监管部门(480次)是在预防瓦斯爆炸事故阶段中外部因素改进的重点,其中高频致因因素为对下级单位履职监管(143次)、安全生产工作监管(79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71次)。上级单位(64次)的高频致因因素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不力(15次)、技术管理不到位(10次)。其他(3次)表现为中介机构随意出具矿井安全评价报告(3次)。(4)对不安全动作、个体因素、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和监管部门与事故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事故严重程度与不安全动作、个体因素、安全文化和监管部门四个维度相关。其中不安全动作维度、安全文化维度、监管部门维度、个体因素维度中分别有16项、5项、5项、3项关键致因因素与瓦斯爆炸事故严重程度相关。(5)对个体因素、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监管部门与不安全动作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斯爆炸事故中不安全动作致因因素与安全文化、监管部门、安全管理体系和个体因素四个维度相关。其中安全文化维度、监管部门维度、安全管理体系维度、个体因素维度分别有14项、8项、5项、4项关键致因因素与不安全动作致因因素相关。(6)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措施。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涵盖了人的因素(不安全动作和个体因素)、物的因素(不安全物态)、组织因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和安全文化缺欠)、外部因素。因此在对瓦斯爆炸事故进行预防时需要从以上因素全面着手,进行整体控制。

孙继平[7](2017)在《AQ 1029-201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报批稿)》文中研究指明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的装备、设计和安装、传感器设置、使用与维护、系统及联网信息处理、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叶雪洁[8](2017)在《现代矿业科技的引进与淮南煤矿的早期发展(1909-1949)》文中研究说明淮南是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全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淮南煤矿曾是中国人自己开发和经营的为数不多的大型煤矿,是我国近代新式煤矿的缩影,现代矿业科技在淮南煤矿的发展过程中地位独特,作用特殊。本文在研究中,以新中国成立之前淮南煤矿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为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新旧历史史料,运用数据分析法、比对法和综合分析法,通过对近代淮南煤矿的科技发展历程和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历史事件加以研究,以期找到现代矿业科技的引进与淮南煤矿早期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梳理和还原了与淮南矿业科技有关的四个不同发展历史时期:一是(1909-1928年)现代开采技术的起步时期。商办性质的淮南大通煤矿,其主要生产方式以人工开采为主。二是(1928-1937年)煤矿科技发展的“黄金十年”时期。官办国营的淮南煤矿局通过矿业科技的引进和生产运销模式的有效组织,使淮南煤矿一跃成为国民政府经营最为成功的国有企业。三是(1938-1945年)日本统治下煤炭开采技术的停滞和倒退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以人工开采代替机械生产的煤炭采掘技术的停滞和倒退。四是(1945-1949年)战后矿业科技的全面恢复和提升时期。这一时期通过大量前沿技术的引进、矿业人才培养,以及向美援会寻求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使得淮南煤矿的机械化开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在对以上四个历史时期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同时,还从四个不同侧面还原和归纳了淮南矿业科技的重大历史进程和科研成果:一是有关淮南煤田的地质学理论和勘探技术。从淮南地质构造理论到推断淮南八公山新煤田的存在;从地质勘测规范的确立,到淮南新煤田的“一钻得煤”,以及后来谢家荣先生“大淮南盆地”的提出。二是以全新的经济地质学视角,阐述了淮南煤矿在我国经济地质学发展中的历史贡献。淮南新煤田的发现是谢家荣先生经济地质学思想在淮南煤矿的成功实践,是经济地质学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有力例证,提醒人们应当重视地质矿产资源的“经济”特性。三是对淮南近代矿业科技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的分析,先进技术理念、设备的引进,矿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煤炭产、运、销的有效组织管理。四是考证了淮南煤炭的深加工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早期实践。内容涵盖当时条件下的煤质分析,炼焦科学试验,合煤法炼焦的选择,以及借助上海先进的科研条件为淮南煤炭进行各种检测实验,此举可看成是今天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早期实践。通过对淮南煤矿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侧面的总结分析,得出以下五点重要启示:一是提高对煤炭资源的重要性认识。煤炭是工业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从国家层面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二是加大对矿业经济的政策支持。要加大对煤矿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税收和财政投入带来的撬动效应,做大做强矿业经济。三是发挥好科学技术在矿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四是统筹协调矿业发展。矿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科学有效地组织好、统筹好煤矿企业和地方的关系,以及企业在生产、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中的诸多因素。五是正确把握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以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为指导,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强化两型城市建设,为众多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祝楷[9](2017)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研究》文中提出事故原因分析是事故预防的基础。针对近年来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占全部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比例不断增大、事故发生起数和造成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情况,本文研究了以往学者对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发现以往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等直接原因上,较少涉及直接原因背后更深层次的个人习惯性行为原因和管理体系原因之研究,且在研究员工不安全动作原因时,仅考虑一线班组员工的违章动作,较少的考虑管理层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等问题。从事故预防角度来说,尽可能全面分析现阶段事故中人和物的原因、个人和组织等的原因,才能更全面、有效的为现在和将来的事故预防工作提出切入点、思路或是侧重点,以及为员工培训提供指导和参考。为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文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依据,研究了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方法,并选取2005-2014年间发生的105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事故发生井下地点、事故发生时间、死亡人数、矿井瓦斯等级、矿井所有制信息等几个方面对2005-2014年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从点火源和瓦斯积聚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原因、不安全物态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和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等各类原因;最后,简单建议了本文所得到的事故原因分析结果在瓦斯爆炸事故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得到以下结论:(1)提出一个以员工行为为出发点的事故分析方法。事故致因“2-4”模型是理论模型,为实际应用在事故分析中,本文提出了一种7步分析方法,包括(1)切割组织;(2)事故发生经过分析;(3)事故组织内员工不安全动作的识别;(4)不安全物态原因分析;(5)习惯性行为原因讨论;(6)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分析;(7)事故原因的归纳及其对事故的影响过程分析。(2)得到了近年来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规律。通过对2005-2014年间发生的105起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放炮火焰和电火花、或是人为导致的通风管理问题正逐渐被解决,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物理过程向更难以预防、更隐蔽的密闭空间瓦斯积聚和热辐射、摩擦撞击火花等原因转变。(3)得到了事故中引起点火源和瓦斯积聚的“原因图谱”(见附录C)。通过分析样本事故的各类原因,按原因发生的频次,得到了引起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图谱”。(4)得到了瓦斯爆炸事故中引起点火源的各类原因及其规律:分析产生放炮火焰的原因发现,封孔和炸药及爆破器材的管理是引起放炮火焰最多的两类原因。另外,有36起事故未组织爆破工进行专业培训,37个事故矿井在日常作业中出现违章指挥、忽视、纵容工人违章放炮的行为,38个事故矿井爆破前未建立或未要求执行爆破作业说明书,这些原因共同促使爆破工形成习惯性违章爆破行为。分析产生电火花的原因发现,操作失爆的电气设备(17)、带电检修电气设备(9)是直接引起事故的主要不安全动作原因。17类不安全物态原因中有16类属于电气设备失爆,其中煤电钻电缆线明接头(11)出现最多,41个事故矿井中有36个矿井未安装供电闭锁和超前切断电源控制设备,说明事故矿井普遍缺乏对供电闭锁作用的认识。另外,由于事故矿井缺失有关电气设备和电缆检修(38),防爆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和管理(21),电气设备检修台账(19)等相关规定,才导致大量带电检修不安全动作和失爆电气设备的出现。分析产生明火和热辐射的原因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因为未定期检查密闭的完好性和漏风情况、没有采取防采空区漏风措施(7)、对于井下长期存在煤自燃预兆或存在火区未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6)等忽视密闭破损(7)、采空区温度上升、顶板有水珠等自燃发火征兆(6)的不安全动作引起的。另外,在13起事故中只有3个事故矿井未安装采空区温度检测或预警系统和防灭火系统,说明事故矿井并非是工程技术手段未到位,而是管理未落实。分析产生摩擦冲击火花的原因发现,对于预防摩擦冲击火花,需要避免直接操作金属设备时发生的碰撞,注意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方向和维修管理、特别是备用机电设备的完好性,以及重视顶板管理三个方面。同时,应在员工培训中强调摩擦冲击火花发生的可能(8)。(5)得到了瓦斯爆炸事故中引起瓦斯积聚的各类原因及其规律:分析造成矿井供风量不足的原因发现,直接管理层员工甚至是矿级管理层员工是造成矿井供风量不足的主要决策者。矿级管理层员工由于缺乏矿井通风相关知识,导致私自全矿井停电(8),不采用机械通风(7)、超层开采(6)或是超能力开采(3)的频频发生,从而导致矿井供风量不足。分析造成局部通风管理混乱的原因发现,掘进工作面未使用局部通风机(9)、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错误导致拉循环风(8)等是引起工作面有效风量不足的主要不安全动作原因;43起事故中涉及的主要不安全物态有三类,与局部通风机有关的出现30次、与风筒有关15次、另外5次与通风构筑物有关;相应的,反映出事故矿井员工较多缺乏诸如局部通风机拉循环风的原因和危害(15)、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的危害(8)等安全知识;同时通风区队普遍存在未能履行其岗位责任的情况,局部通风机安装、使用、管理(16),风筒使用、检查、维护管理(15)等相关规定也存在较多的缺欠。分析造成通风系统不合理的原因发现,采区通风构筑物设置错误引起部分用风地点无风(5)引起了最多的5次事故,反映出员工对于通风知识的缺乏;另外,在7起事故中因没有设计或设计了不合理的通风系统,或因在巷道贯通时没有及时调整风路(2),而导致巷道贯通后通风系统的紊乱。分析造成巷道堵塞的原因发现,员工对巷道堵塞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是导致未制定或未要求执行巷道维护管理相关规定(4),或是在巷道抽排水前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1)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瓦斯排放不当的原因发现,采用“一风吹”排瓦斯(6)和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4)是引起瓦斯积聚的主要不安全动作原因,但究其根源,是未制定或未要求执行瓦斯抽放措施相关规定及局部通风机管理相关规定。分析造成瓦斯异常涌出的原因发现,虽然瓦斯异常涌出是突发事件,但在实际事故中,早于事故之前已有明显征兆,但被员工忽视,如在日常作业中经常发现巷道发生冲击地压或瓦斯涌出异常而未采取措施,或是在高瓦斯矿井(或是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采掘,未进行瓦斯提前抽放。分析造成密闭空间瓦斯积聚的原因发现,预防密闭空间瓦斯积聚的对策应从监控密闭空间的瓦斯浓度情况及当开采接近密闭空间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避免密闭空间瓦斯涌出这两个角度入手。在22起事故中,有12起事故矿井未监控密闭空间的瓦斯浓度情况,10起事故矿井在采掘接近密闭空间时,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等是出现较多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造成爆破瓦斯积聚的原因发现,5起事故放炮前都未制定爆破作业说明书,3起事故放炮后未采取通风措施、未等炮烟消散、未检查瓦斯浓度就回到工作面作业,这说明爆破工和当班管理人员均没有认识到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和炮后检查的重要性。分析瓦斯浓度检查类的原因发现,74%的事故中存在作业流程中缺少检查瓦斯浓度这一环节,从而未能及时发现瓦斯浓度超限的情况。在78起事故中存在“瓦检员当班作业前未检查瓦斯浓度”的情况,63起事故“作业前未检查瓦斯浓度”;从物态上看,43起事故地点附近无瓦斯传感器,32个事故矿井员工未携带便携式瓦检仪,29个矿井瓦斯监控系统损坏,因而影响了瓦斯检查工作。上述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事故矿井员工未能理解按规定检查瓦斯的重要性造成的。反映在安全管理体系缺欠上,有54个事故矿井未配备足够的瓦检员,47个矿井在安全检查制度中未明确要求需要检查井下员工便携式瓦检仪佩戴情况等。(6)给出了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结果的应用建议。对于单起事故原因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案例教学。对于事故原因统计的应用,由于本文分析统计得到了一段时间内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各类原因,因而可以通过对各类原因的安全检查,以检验生产矿井是否有效预防以往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可以了解事故中高频次的原因类型、或可能被遗漏的原因类型,从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李飞[10](2015)在《煤矿生产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及其控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国内外人的可靠性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基础上,结合煤矿复杂系统的特点,对其人的可靠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编码故障树方法,结合具体事故案例,探究了人误行为的发生机理;编制了煤矿人的可靠性分析调研问卷,并以煤炭企业一线员工为对象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式从人、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18个煤矿安全绩效形成因子;结合煤矿生产系统的特征,通过对THERP模型和HCR模型组合和优化,构建了煤矿人误分析模型,并对瓦斯超限人因事件进行了应用分析;结合煤矿人的可靠性特征,建立了基于人误分析诊断、人误动态预警和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的煤矿人误行为控制体系;设计开发了煤矿人的可靠性分析系统,实现了人因数据采集、分类、分析、计算等功能。研究成果对提高煤矿人的可靠性,避免人误操作行为,减少人因事故发生等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矿灯的维护修复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灯的维护修复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井下4G+5G融合调度通信网络的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煤矿井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 煤矿井下网络建设目标
        2.1.1 网络现状
        2.1.2 建设必要性
        2.1.3 建设目标
        2.1.4 建设依据
        2.1.5 建设原则
    2.2 煤矿井下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2.2.1 综采方面
        2.2.2 检修方面
        2.2.3 协同管理方面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矿井下基于4G+5G融合调度通信网络及应用
    3.1 山源云平台
    3.2 基于4G+5G融合通信系统设计
        3.2.1 方案设计
        3.2.2 融合通信平台
        3.2.3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部署
        3.2.4 PTN网络
        3.2.5 井下基站部署
        3.2.6 网络安全
        3.2.7 IoT管理平台
        3.2.8 移动终端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3.3 后续基于5G的煤矿主要业务场景设计
        3.3.1 5G助力建设智慧综采面
        3.3.2 远程故障诊断、5G+智能掘进
        3.3.3 井下运输的无人驾驶
        3.3.4 井下巡检和安防
        3.3.5 基于5G传输的变电所远程控制
        3.3.6 巡检机器人
        3.3.7 5G助力主运胶带
        3.3.8 检测系统无线化
        3.3.9 4K摄像仪应用
        3.3.10 基于5G的远端控制接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测试
    4.1 测试设备及规范
    4.2 综采区测试-掘进机未阻挡测试
    4.3 综采区测试-掘进机阻挡测试
    4.4 综采区测试-结论
    4.5 大巷测试-两辆车阻挡测试
    4.6 大巷测试-测试
    4.7 大巷区测试-结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徐州夹河废弃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废弃煤矿区再生是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
        1.1.2 我国废弃煤矿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前景
        1.1.3 徐州夹河废弃煤矿区的历史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难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难点
    1.4 研究对象界定
        1.4.1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
        1.4.2 棕地
        1.4.3 煤矿废弃地
        1.4.4 旧工业建筑
        1.4.5 既有建筑改造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5.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6 研究技术线路及框架
第2章 废弃煤矿区既有建筑改造理论与方法
    2.1 废弃煤矿区更新改造指导理论
        2.1.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1.2 城市触媒理论
        2.1.3 城市更新理论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废弃煤矿区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
        2.2.2 尊重原场地特征的原则
        2.2.3 生态性原则
        2.2.4 人性化设计原则
    2.3 废弃煤矿区既有建筑改造方法
        2.3.1 功能置换
        2.3.2 建筑内部空间改造
        2.3.3 外部空间改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废弃煤矿区既有建筑改造案例分析
    3.1 废弃矿区既有建筑改造案例选取原则
        3.1.1 现实性原则
        3.1.2 典型性原则
        3.1.3 针对性原则
    3.2 国外废弃矿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案例研究
        3.2.1 德国埃森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
        3.2.2 塞尔维亚工业遗产中心
        3.2.3 英国伦敦卸煤场
    3.3 国内废弃矿区更新改造的案例研究
        3.3.1 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3.3.2 湖南宁乡竹山塘遗址公园
        3.3.3 徐州新河煤矿工业建筑适宜性改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目标、思路和策略
    4.1 项目背景概况
        4.1.1 总体概况
        4.1.3 煤矿生产区概况
        4.1.4 既有建筑基础资料
    4.2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改造目标
    4.3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改造思路
        4.3.1 徐州夹河煤矿区SWOT分析
        4.3.2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改造要点
        4.3.3 徐州夹河废弃煤矿生产区规划思路
        4.3.4 既有建筑单体改造思路
    4.4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改造策略
        4.4.1 徐州夹河煤矿总体规划改造策略
        4.4.2 生产区规划改造策略
        4.4.3 既有建筑单体改造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与表达
    5.1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的总体规划设计
        5.1.1 徐州夹河煤矿规划分析
        5.1.2 改造的总体范围
        5.1.3 改造要求
        5.1.4 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的总体规划设计
    5.2 浴室福利楼、灯房和副井联合建筑更新改造设计
        5.2.1 浴室福利楼、灯房和副井联合建筑现状及问题
        5.2.2 浴室福利楼、灯房以和副井联合建筑内部空间改造
        5.2.3 浴室福利楼、灯房以和副井联合建筑外部空间改造
    5.3 煤仓建筑更新改造设计
        5.3.1 煤仓现状及问题
        5.3.2 煤仓建筑内部空间改造
        5.3.3 煤仓建筑外部空间改造
    5.4 单层厂房仓库建筑更新改造设计
        5.4.1 单层厂房仓库建筑现状及问题
        5.4.2 单层厂房仓库建筑内部空间改造
        5.4.3 单层厂房仓库建筑外部空间改造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论文研究结论
        6.1.2 废弃煤矿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特点
        6.1.3 徐州夹河废弃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国22 家煤矿国家矿山公园概况
附录2:建筑学四校联合毕业设计任务书
附录3:徐州夹河矿调研测绘资料
附录4:徐州夹河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煤矿井下照明安全性分析与节能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煤矿井下引发照明安全的原因
    1.1 井下环境对灯具电气绝缘的损害
    1.2 井下供电质量不良、供电电压波动较大而导致灯具绝缘损坏
    1.3 井下照明综保、照明线路电力配置不合理
    1.4 煤矿井下照明电网电压波动导致灯具温升过高,LED光源衰减较大,灯具寿命缩短
    1.5 岩石冒落对防爆灯具外壳的损害
    1.6 煤尘沉积对防爆灯具的影响
    1.7 使用维护不当对防爆灯具的影响
2 解决煤矿井下安全照明的有效方法
    2.1 LED防爆灯具已经在煤矿安全生产照明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2 防爆灯具的本质安全型设计成为可能
    2.3 防爆灯具智能化控制是实现安全照明和节能的有效手段
    2.4 从源头做起,规范化防爆灯具的设计
        (1)灯具设计时隔爆结构的设计要点
        (2)防爆灯具的表面温度的控制
        (3)防爆灯具外壳的开盖时间要求
        (4)灯具壳体材料的要求
        (5)不许用铝合金做防爆灯具外壳
        (6)紧固螺栓需要护圈或沉孔
        (7)输入电缆压紧装置的要求
        (8)防爆灯具的壳体要具有防御外界冲击的能力
        (9)防爆灯具防潮要求
        (10)灯具外壳的防护等级
        (11)使用接地线的限制
        (12)照明电网应配置合适的照明综合保护装置
3 结论

(4)基于视频图像的煤矿井下烟雾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频火灾探测技术
        1.2.2 视频烟雾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煤矿井下烟雾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2 煤矿井下尘雾图像的去雾增强
    2.1 基于图像增强的去雾算法
        2.1.1 直方图均衡化
        2.1.2 小波变换
    2.2 基于暗原色理论的图像去雾算法
        2.2.1 去雾模型与暗原色理论
        2.2.2 暗通道去雾算法
        2.2.3 暗通道去雾实验结果
    2.3 改进的煤矿井下去雾算法
    2.4 改进去雾算法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疑烟区域的分割
    3.1 运动区域提取
        3.1.1 常用目标检测算法
        3.1.2 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运动提取
        3.1.3 运动目标检测结果
    3.2 烟雾的颜色特征
        3.2.1 彩色模型
        3.2.2 基于RGB和 Lab颜色统计模型的分割方法
        3.2.3 颜色分割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烟雾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判定
    4.1 烟雾的运动方向
        4.1.1 光流法
        4.1.2 运动方向实验结果
    4.2 多特征的提取
        4.2.1 纹理特征
        4.2.2 形状不规则性特征
        4.2.3 平均梯度特征
    4.3 SVM分类算法
        4.3.1 构建烟雾视频数据库
        4.3.2 SVM分类器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本文烟雾检测算法流程
    5.2 实验设置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煤矿瓦斯爆炸灾区次生爆炸规律及应急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瓦斯爆炸研究现状
        1.2.2 应急救援研究现状
        1.2.3 主要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研究
    2.1 灾区救援伤亡事故特征研究
        2.1.1 救援伤亡事故新特征
        2.1.2 救援伤亡事故的连锁效应特征
    2.2 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
        2.2.1 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2.2.2 救援伤亡影响因素控制的难易性分类
        2.2.3 救援伤亡事故的多因性
        2.2.4 救援伤亡影响因素在救灾作业中的分布
        2.2.5 基于伤亡影响因素和救灾作业的事故严重性分析
        2.2.6 不同救援伤亡诱因的主体分析
    2.3 救援伤亡影响因素对应急决策的作用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变化规律及次生爆炸灾害判识研究
    3.1 瓦斯爆炸灾区环境研究
        3.1.1 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形成机理
        3.1.2 典型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变化规律
        3.1.3 灾区环境判识应用举例
    3.2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诱因规律
        3.2.1 灾区瓦斯积聚规律
        3.2.2 灾区引爆火源规律
    3.3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演变过程规律
        3.3.1 掘进工作区域施救瓦斯爆炸演变过程
        3.3.2 采煤工作区域施救瓦斯爆炸演变过程
        3.3.3 次生瓦斯爆炸演变过程特征
    3.4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规律
        3.4.1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形式界定的理论基础
        3.4.2 基于爆燃事故的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分析
        3.4.3 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特征
    3.5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灾害判识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研究
    4.1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设计
    4.2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方法
        4.2.1 控制方程
        4.2.2 模型选取
        4.2.3 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性验证
        4.2.4 网格划分及独立性验证
    4.3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典型爆炸云图分析
        4.3.2 灾区环境参数变化下的爆炸压力对比分析
        4.3.3 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对比分析
        4.3.4 爆炸形式对比分析
        4.3.5 冲击波与火焰速度对比分析
        4.3.6 火焰传播距离与瓦斯预混长度的关系
        4.3.7 最大爆炸压力与瓦斯浓度的关系
        4.3.8 爆炸温度分析
        4.3.9 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4.4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结果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典型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与次生爆炸特征研究
    5.1 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5.1.1 应急决策分析
        5.1.2 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变特征
        5.1.3 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变与应急决策的关系
    5.2 杉木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5.2.1 应急决策分析
        5.2.2 杉木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变特征
        5.2.3 杉木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变与应急决策的关系
    5.3 案例中应急决策主要问题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及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研究
    6.1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研究
        6.1.1 应急决策阶段与决策主体划分
        6.1.2 应急决策方式分析
        6.1.3 机制设计理论角度下的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构建
        6.1.4 应急决策要点
    6.2 瓦斯爆炸事故的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研究
        6.2.1 前景理论数学模型
        6.2.2 瓦斯爆炸事故的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构建
    6.3 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应用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A
    附录B

(6)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研究综述
        1.2.2 评述
    1.3 目标、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事故致因模型的确立
    2.1 事故致因模型的综述
        2.1.1 多米诺模型
        2.1.2 轨迹交叉模型
        2.1.3 瑞士奶酪模型和HFACS
        2.1.4 社会技术系统层次模型和Accimap
        2.1.5 CREAM
        2.1.6 STAMP
        2.1.7 24 Model
        2.1.8 FRAM
    2.2 事故致因模型的对比研究
        2.2.1 模型的组成比较
        2.2.2 事故发生的路径比较
        2.2.3 讨论
    2.3 本章小结
3 用24Model建立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类系统
    3.1 不安全物态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3.2 不安全动作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3.3 个体因素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3.4 安全管理体系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3.5 安全文化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3.6 外部因素的致因因素子类划分
    3.7 分析原则和分析方法
        3.7.1 事故的界定
        3.7.2 事故致因的分析范围的界定
        3.7.3 事故致因因素的提取
    3.8 案例实证
        3.8.1 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分析
        3.8.2 致因因素影响关系展示
    3.9 本章小结
4 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和个体因素致因统计分析
    4.1 样本来源
    4.2 不安全动作的统计结果分析
        4.2.1 不安全动作三级指标频次分析
        4.2.2 管理层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4.2.3 采煤队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4.2.4 掘进队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4.2.5 通风队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4.2.6 安全科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4.2.7 其他部门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分析
    4.3 个体因素的统计结果分析
        4.3.1 管理层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4.3.2 采煤队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4.3.3 掘进队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4.3.4 通风队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4.3.5 安全科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4.3.6 其他部门的个体因素统计结果分析
    4.4 预防建议
        4.4.1 对管理层的建议
        4.4.2 对其他功能部门的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瓦斯爆炸事故的物态、组织因素和外部因素致因统计分析
    5.1 不安全物态的统计结果分析
        5.1.1 瓦斯积聚
        5.1.2 点火源
        5.1.3 技术设施
        5.1.4 环境条件
    5.2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的统计结果分析
        5.2.1 安全方针和策划
        5.2.2 实施和运行
        5.2.3 检查和管理评审
    5.3 安全文化缺欠的统计结果分析
    5.4 外部因素的统计结果分析
    5.5 预防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相关性分析
    6.1 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6.2 事故严重程度致因因素影响作用分析
        6.2.1 不安全动作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6.2.2 个体因素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6.2.3 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6.2.4 安全文化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6.2.5 监管部门与事故严重程度相关性
    6.3 不安全动作影响因素分析
        6.3.1 个体因素与不安全动作相关性
        6.3.2 安全管理体系与不安全动作相关性
        6.3.3 安全文化与不安全动作相关性
        6.3.4 监管部门与不安全动作相关性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主要获奖
附录
    附表 2013年-2016年54起较大及以上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基础数据
    关于安全学科特性、研究方法、成果评价的说明

(7)AQ 1029-201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报批稿)(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略)
4 一般要求
5 设计和安装
6 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1 通用要求
        6.1.1 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 距顶板 (顶梁、屋
    6.2 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3 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4 其他地点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7 其他传感器的设置
    7.1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
    7.2风速传感器的设置
    7.3风压传感器的设置
    7.4风向传感器的设置
    7.5瓦斯抽放管路中其他传感器的设置
    7.6烟雾传感器的设置
    7.7温度传感器的设置
    7.8粉尘传感器的设置
    7.9设备开停传感器的设置
    7.10风门开关传感器的设置
    7.11风筒传感器的设置
    7.12馈电传感器的设置
8 使用与维护
    8.1检修机构
    8.2校准气体
    8.3调校
    8.4维护
    8.5便携式检测仪器
    8.6备件
    8.7报废
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联网信息处理
    9.1地面中心站的装备
    9.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信息的处理
    9.3联网信息的处理
10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
    10.1管理制度
    10.2账卡及报表
    10.3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

(8)现代矿业科技的引进与淮南煤矿的早期发展(190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 前人研究概述及本文研究目标
    三. 材料分析、研究方法和内容架构
第一章 关于煤田范围的地质学调查
    1.1 舜耕山岩层倒置现象的发现
    1.2 舜耕山及上窑矿区向斜构造的揭示
    1.3 “大淮南煤田”概念的提出
    1.4 “大淮南盆地”概念的最终确立
第二章 关于煤田储量的勘探研究
    2.1 淮南煤田勘探的早期成果
    2.2 原有勘探方法的不足
    2.3 八公山新煤田的“一钻得煤”
    2.4 勘探新设备的大量引进与新规范的推广
第三章 经济地质学在淮南煤田调查与勘探中的体现
    3.1 经济地质学产生的现实基础
    3.2 淮南煤矿早期发展的经济地质学调查
    3.3 对谢家荣先生经济地质学思想的考察
    3.4 经济地质学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现代开采技术的起步
    4.1 近代新式煤矿的萌芽
    4.2 阻碍煤矿发展的因素
    4.3 大通煤矿的技术革新
    4.4 中兴煤矿的技术援助
第五章 技术进步与“黄金十年”
    5.1 “黄金十年”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
    5.2 新井开采技术和动力设备的改进
    5.3 生产效率快速提升带来的新问题
    5.4 淮南铁路所解决的煤炭处运难题
第六章 矿工和日本统治下的矿业科技
    6.1 日本统治下煤矿技术的总体停滞
    6.2 矿工问题和煤矿安全技术的部分改进
    6.3 统一管理和设备引进
第七章 战后各项技术的快速提升
    7.1 战后全面的矿业恢复计划
    7.2 前沿技术的学习与人才的培养
    7.3 美援会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7.4 采煤方法的改进和机械生产的普遍应用
    7.5 内战对技术改进的制约
第八章 煤炭深加工技术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早期实践
    8.1 早期的淮南煤质分析
    8.2 淮南煤炭的炼焦性试验
    8.3 淮南合煤法炼焦的确立
    8.4 淮南煤炭深加工的优化
结语与思考
    一. 淮南煤矿早期发展中的科技革新
    二. 淮南矿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三. 淮南未来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附录
    1. 1947 年淮南煤矿各矿区设备表
    2. 1948年上海市工业协会限额进口原料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事故致因“2-4”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1.2.2 瓦斯爆炸事故的行为原因研究综述
        1.2.3 现状评述及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事故原因分析方法研究
    2.1 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依据的事故原因分析方法提出
        2.1.1 分析思路
        2.1.2 分析步骤
    2.2 分析方法的案例实证及效果验证
        2.2.1 一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
        2.2.2 效果验证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及其规律研究
    3.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
        3.1.1 井下点火源原因分类
        3.1.2 瓦斯积聚原因分类
    3.2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样本来源及选取
    3.3 2005-2014 年我国重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规律分析
        3.3.1 点火源原因规律分析
        3.3.2 瓦斯积聚原因规律分析
        3.3.3 物理过程规律的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瓦斯爆炸事故的点火源原因研究
    4.1 放炮火焰原因分析
        4.1.1 不安全动作原因
        4.1.2 不安全物态原因
        4.1.3 习惯性行为原因
        4.1.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4.2 电火花原因分析
        4.2.1 不安全动作原因
        4.2.2 不安全物态原因
        4.2.3 习惯性行为原因
        4.2.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4.3 明火和热辐射原因分析
        4.3.1 不安全动作原因
        4.3.2 不安全物态原因
        4.3.3 习惯性行为原因
        4.3.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4.4 摩擦冲击火花原因分析
        4.4.1 不安全动作原因
        4.4.2 不安全物态原因
        4.4.3 习惯性行为原因
        4.4.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4.5 本章小结
5 瓦斯爆炸事故的瓦斯积聚原因研究
    5.1 矿井供风量不足原因分析
        5.1.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1.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1.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1.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2 局部通风管理混乱原因分析
        5.2.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2.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2.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2.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3 通风系统不合理原因分析
        5.3.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3.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3.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3.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4 巷道堵塞原因分析
        5.4.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4.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4.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4.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5 瓦斯排放不当原因分析
        5.5.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5.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5.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5.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6 瓦斯异常涌出原因分析
        5.6.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6.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6.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6.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7 密闭空间瓦斯积聚原因分析
        5.7.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7.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7.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7.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8 爆破瓦斯积聚原因分析
        5.8.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8.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8.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8.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9 瓦斯浓度检查原因分析
        5.9.1 不安全动作原因
        5.9.2 不安全物态原因
        5.9.3 习惯性行为原因
        5.9.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原因
    5.10 本章小结
6 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结果的应用
    6.1 单起事故原因分析结果的应用
    6.2 事故原因的统计应用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表A 2005-2014 年我国重特大煤矿事故统计
    附表B 2005-2014 年105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基础数据
    附表C 2005-2014 年105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图谱

(10)煤矿生产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及其控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煤矿人的可靠性研究现状
        1.2.2 人误行为特征和分类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煤矿安全事故中人误行为分析
    2.1 事故统计
    2.2 基于编码故障树方法的事故分析
        2.2.1 瓦斯事故分析
        2.2.2 顶板事故分析
        2.2.3 水害事故分析
        2.2.4 火灾事故分析
    2.3 人误行为分析
    2.4 人误行为发生机理研究
        2.4.1 通用失误模型系统概念
        2.4.2 应用 GEMS 的煤矿事故实例分析
        2.4.3 人误行为的特征和相关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矿安全绩效形成因子研究
    3.1 绩效形成因子概念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1 煤矿人的可靠性调查问卷的特征要求
        3.2.2 问卷编制的主要流程和步骤
        3.2.3 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3.3 外部绩效形成因子研究
        3.3.1 样本概况
        3.3.2 设备因素分析
        3.3.3 环境因素分析
        3.3.4 组织管理因素分析
    3.4 内部绩效形成因子研究
        3.4.1 人的特征影响因素提取
        3.4.2 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3.4.3 内部绩效形成因子确定
    3.5 煤矿安全绩效形成因子汇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矿人误分析模型
    4.1 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介绍
        4.1.1 人的失误率预测技术(THERP)
        4.1.2 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HCR)
        4.1.3 人误分析技术(ATHEANA)
        4.1.4 人的可靠性社会技术评估方法(STAHR)
        4.1.5 混淆矩阵(CM)
    4.2 煤矿人误分析模型(Human Error Analysis Model)的建立
        4.2.1 THERP+HCR 模型组合
        4.2.2 THERP 和 HCR 模型接口
    4.3 煤矿人误分析模型技术程序
    4.4 瓦斯超限事件分析
        4.4.1 事件背景
        4.4.2 事件成功准则
        4.4.3 调查与访谈结论
        4.4.4 事件分析
        4.4.5 建模与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矿人的可靠性控制体系研究
    5.1 煤矿人误分析模型库研究
        5.1.1 THERP 模型
        5.1.2 HCR 模型
        5.1.3 HEAM 模型
        5.1.4 HEP 外推模型
    5.2 人误分析诊断体系
        5.2.1 人误分析诊断体系理论
        5.2.2 人误分析诊断技术的实现
    5.3 人误动态预警体系
    5.4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煤矿人的可靠性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人的失误分类体系
    6.2 系统功能设计
    6.3 数据库设计
        6.3.1 基本事件库设计
        6.3.2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6.3.3 人误概率计算模块设计
    6.4 系统业务流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附录

四、矿灯的维护修复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井下4G+5G融合调度通信网络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 张志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徐州夹河废弃煤矿生产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 李荣荣.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3]煤矿井下照明安全性分析与节能技术[J]. 公文礼. 电气防爆, 2019(05)
  • [4]基于视频图像的煤矿井下烟雾检测[D]. 张思齐.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煤矿瓦斯爆炸灾区次生爆炸规律及应急决策模型研究[D]. 李雷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6]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 索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1)
  • [7]AQ 1029-201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报批稿)[J]. 孙继平. 工矿自动化, 2017(06)
  • [8]现代矿业科技的引进与淮南煤矿的早期发展(1909-1949)[D]. 叶雪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6)
  • [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研究[D]. 祝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
  • [10]煤矿生产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及其控制体系研究[D]. 李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5)

标签:;  ;  ;  ;  

矿灯的保养和维修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