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吠陀软膏治疗创面愈合不良的临床观察

阿育吠陀软膏治疗创面愈合不良的临床观察

一、爱疗素软膏治疗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心然[1](2021)在《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既往相关研究及导师临床治疗发现,羌月乳膏对治疗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研究以诊断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激素类药物尤卓尔软膏作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皮肤屏障测试仪及皮损症状评分与自拟中医证候评分对受试者皮损的不同疗程阶段进行量化评分,以各项评分总分计算有效率与皮肤屏障观察指标为临床观察数据,评价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有效性与对皮肤屏障的修复情况,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为丰富神经性皮炎外治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撑与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非劣性随机阳性平行对照的方法。收集我科符合纳排标准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用药为羌月乳膏,对照组用药为尤卓尔软膏,指导两组受试者均按照统一的方法用药,试验组用药疗程为28天,对照组按照用药说明疗程为14天。于三个时间观测点记录治疗情况,分别为治疗前、治疗14±3d、治疗28±3d。而后通过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记录和处理受试者的不良反应,最后对所有入组患者随访观察,评估复发情况。研究结果:1有效率对比:治疗14±3天后,试验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治疗28±3天后,两组总有效率相等,均为88.24%,故比较两组治疗显效率,试验组显效率为79.41%,对照组显效率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6%,对照组尚未有不良反应报告。试验组复发率17.65%,对照组复发率26.37%。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经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2临床症状指标评分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临床症状总分均值为试验组22.79±0.30,对照组22.44±0.23,两组评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分均值为试验组9.53 ±0.35,对照组10.65 ± 0.33,经比较两组评分均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主客观临床症状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损面积、色泽、肥厚程度、苔癣样变数目、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除主观症状(包括瘙痒及失眠焦虑症状)外,试验组的各项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的皮肤屏障指标评价对比:治疗前,试验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12.33±6.15、10.29±0.89、55.29±2.50、70.15±1.18;对照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10.06±2.24、11.44±1.14、60.38±2.11、69.94± 1.2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靶皮损皮肤屏障数值均与自身正常皮肤皮肤屏障数值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23.41±13.68、2.97±0.33、62.00±2.13、80.88±0.91;对照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 14.79±1.99、8.35±0.90、60.29±1.88、72.47±0.93。除水分度评分(ML)经检验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项评分数值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不同转归组的皮肤屏障修复情况对比: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组患者经皮水分流失(TEWL)进行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及无效组患者经皮水分流失(TEWL)及皮肤屏障评分值对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显效组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皮肤水分度(ML)与皮肤屏障评分值分别与好转组、无效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且三组的数值评分依次降低,无效组皮肤屏障评分为最次,试验组药物对皮肤屏障修复程度优于对照组药物。研究结论:1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皮损形态、面积、色泽、肥厚程度及苔癣样变数目。对于该病瘙痒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皮肤屏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值流失、促进表皮修复作用有关。2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的药物是弱效激素尤卓尔软膏,两者均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治疗效果,羌月乳膏疗效非劣于尤卓尔软膏。3在皮肤屏障修复方面,羌月乳膏优于尤卓尔软膏,其疗效与皮肤屏障修复程度呈正相关,证明羌月乳膏在改善皮损症状方面更具有优势。4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缓慢持续作用,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坚持使用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郑舒月[2](2021)在《应用“止痒平肤液”治疗EGFRIs相关甲沟炎的临床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是目前靶向治疗研究最为广泛的药物。然而,使用EGFRIs治疗的患者经常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毒性,导师研制的中药外用制剂“止痒平肤液”已经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其对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然而,EGFRIs相关甲沟炎也在困扰着使用EGFRIs治疗的患者,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移除部分指甲和甲周基质。目前对于EGFRIs相关甲沟炎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NCCN等指南推荐治疗EGFRIs相关甲沟炎的方法主要是局部使用抗生素,但疗效不佳。我们在初期临床试验中已证实中药“止痒平肤液”对EGFRIs相关甲沟炎有效,现需要扩大样本量和与西医对照组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中药“止痒平肤液”治疗EGFRIs相关甲沟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从细胞因子水平探究EGFRIs相关甲沟炎的机制。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目的:比较中药“止痒平肤液”和米诺环素软膏外用治疗EGFRIs相关甲沟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探求治疗EGFRIs相关甲沟炎的有效方法,并从细胞因子水平探究EGFRIs相关甲沟炎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正在接受EGFRIs治疗并且出现EGFRIs相关甲沟炎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止痒平肤液”治疗组和西药米诺环素对照组进行治疗。连续用药14天,并在第7、14天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前后患者EGFRIs相关甲沟炎的CTCAE 4.0标准分级、细节分级(红肿、出脓、肉芽肿、皲裂)、疼痛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EGFRIs服用情况及血常规、肝肾功等。以EGFRIs相关甲沟炎治疗的有效率为主要结局指标,甲沟炎的细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为次要结局指标,血常规和肝肾功为安全性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名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39例完成了研究,对照组1例失访,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是8(20.5%)和31例(79.5%)。出现EGFRIs相关甲沟炎的平均时间是57.62±77.56天,中位时间是56天。“止痒平肤液”组和米诺环素组治疗7天的有效率分别为85%、68.4%(P>0.05);14天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78.9%(P>0.05)。治疗7天时,“止痒平肤液”和米诺环素组甲沟炎分级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14天时分级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7天、14天后甲沟炎的疼痛、红肿、出脓、肉芽肿、皲裂症状都明显减轻(P<0.05),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P<0.05)。“止痒平肤液”和米诺环素组治疗的见效平均时间分别是3.76±1.56、5.07±2.43天(P=0.089>0.05)。采集了共10例患者血清学细胞因子十二项指标,所有患者IL-6均高于正常范围。“止痒平肤液”和米诺环素治疗14天后甲沟炎的血清学指标IL-1β、IL-6、α-IFN、γ-IFN、IL-8较前下降,但均未达到P<0.05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止痒平肤液”和米诺环素外用治疗均能够有效改善EGFRIs相关甲沟炎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中药“止痒平肤液”可能较米诺环素起效更快。细胞因子IL-6可能与EFGRIs相关甲沟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第二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基于本研究前期临床试验已证实中药“止痒平肤液”外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EGFRIs相关甲沟炎的临床症状,其有效率是85%,我们采用网络药理学进一步分析中药“止痒平肤液”治疗甲沟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草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对“止痒平肤液”(黄芩、苦参、白鲜皮、马齿苋)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基因进行筛选。检索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得甲沟炎的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网络可视化,使用MOCDE插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R软件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寻找有效的信号通路。结果:从TCMSP中筛选出“止痒平肤液”有效活性成分共109种,“止痒平肤液”治疗甲沟炎的相关靶基因共1339个,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聚类分析筛选出聚类性较好的基因是IL-6、ERBB2、CTNNB1、EGFR、FN1、ALB、IGF2、SERPINE1。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中药“止痒平肤液”治疗甲沟炎涉及175种生物学过程,功能集中在核受体功能、转录因子活性-直接配体调控特异性DNA序列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中药“止痒平肤液”治疗甲沟炎共涉及152条信号通路,主要为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从有效成分、基因靶点、靶基因聚类、信号通路等方面探索了中药“止痒平肤液”治疗甲沟炎的作用机制。结合之前的临床试验结果,“止痒平肤液”可能是通过调控IL-6相关信号通路治疗EGFRIs相关甲沟炎,但仍需进一步实验加以验证。

平竹琴[3](2021)在《复方黄柏液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客观评价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此临床观察收集的临床病例为2019年10月-2021年0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中医肛肠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亚急性肛周湿疹患者7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密封信封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三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其中治疗组2与对照组各脱落1例,实际完成75例。治疗组予以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每日2次。其中治疗组1中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每次使用量均为治疗组2的一半。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每日2次。通过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肛周湿疹EASI评分、潮湿症状、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的变化情况,客观评价疗效。治疗结束2个月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1、治疗组2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1、治疗组2与对照组治疗前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肛周湿疹EASI评分(P=0.009<0.05)、皮损面积(P=0.004<0.05)、瘙痒症状(P=0.005<0.05)、潮湿症状(P=0.010<0.05)的比较有显着差异,表示三组局部治疗均有效。三组疗效评估: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1总有效率为92%,治疗组2的总有效率为96%,治疗组1与治疗组2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与治疗组2的疗效比较后无显着差异(P>0.05)。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1/2量的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的总有效率略低于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正常量的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但治疗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疗效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EASI、皮损面积、瘙痒症状、潮湿症状评分中差异显着,表明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能明显改善湿疹皮损、减少皮损面积、缓减瘙痒症状及潮湿不适感。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作为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的新方法、新方式。

陈颖[4](2021)在《归芪藤草膏调控大鼠皮肤“MC-PAR2-SP”网络对VLSC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Vulva Lichen Simplx Chronicus,VLSC)是外阴白色病变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对于本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临床上常采用皮质类固醇、局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疗法,聚焦超声、电生理、激光等物理疗法。虽然可以快速缓解和控制症状,但易反复,常伴随一定副作用,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使病人身体和心灵都饱受折磨。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经长期临床实践,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本课题前期通过临床对照试验发现归芪藤草膏外治外阴白色病变在减轻瘙痒、改善皮肤颜色上疗效更优。大量研究表明LSC病损皮肤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量增多,活化程度增加,其脱颗粒产生的类胰蛋白酶(Tryptase)可以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同时PAR2可以刺激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合成,调节感觉神经功能,而外周性瘙痒主要是由瘙痒介质引起,SP作为神经肽及瘙痒介质可致使皮肤瘙痒。因此,我们推测LS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免疫-内分泌轴调控皮肤“MC-PAR2-SP”网络有关,并且归芪藤草膏治疗本病可能通过该机制。研究目的:建立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通过研究LSC大鼠外阴皮肤中MC活化,PAR2、SP、NK1R的表达情况,从神经-免疫-内分泌的角度探究皮肤“MC-PAR2-SP”网络与LSC的发病机制的关系;以及归芪藤草膏外治LSC对大鼠外阴皮肤中的MC活化,PAR2、SP、NK1R表达的影响,探究归芪藤草膏外治LSC的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构建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动物模型及研究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病变组织中MC活化,PAR2、SP的表达第二部分:研究归芪藤草膏外治对LSC大鼠外阴病变皮肤组织中MC活化及PAR2、SP表达的影响1.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模型组(n=30)。模型组予以机械刺激联合0.5%DMBA丙酮溶液涂抹8周,每周3次;空白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处理。第6、8、10周肉眼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外阴皮肤情况,HE染色镜下观察大鼠外阴皮肤组织病理情况。取造模成功的模型组大鼠外阴皮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Tryptase、PAR2、SP、NK1R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AR2蛋白表达水平。2.将造模成功(病理结果确认为LSC)的27只SD大鼠,分为中药组(n=13)、模型对照组(n=13),另取同周龄正常雌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13)。中药组予以归芪藤草膏外敷,模型对照组予以蒸馏水外涂。干预4周后取大鼠外阴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情况,免疫组化检测Tryptase、PAR2、SP、NK1R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AR2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模型组30只大鼠有27只病理提示LSC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SC大鼠外阴皮肤中MC活化程度增加,Tryptase、SP、NK1R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血清中SP含量明显增多,PA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中药组中92.3%(12/13)SD大鼠外阴皮肤已经恢复正常,7.3%(1/13)大鼠仍表现LSC;模型对照组中100%(13/13)SD大鼠外阴仍表现为LSC,其中中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组MC活化程度降低,Tryptase、SP、NK1R表达被抑制,血清SP含量减少、PA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中药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LSC大鼠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免疫-内分泌轴调控“MC-PAR2-SP”有关,可能通过刺激MC活化脱颗粒分泌Tryptase,激活PAR2,导致皮肤感觉神经纤维中的SP显着增强,其结合NK1R作用于皮肤上的角质形成细胞等受体导致皮肤瘙痒的发生。2.归芪藤草膏膏搽外治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可能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轴调控皮肤“MC-PAR2-SP”网络达到治疗目的,通过抑制MC活化,抑制Tryptase、PAR2、SP、NK1R表达,缓解瘙痒、改善LSC皮肤病损情况。

李丽真[5](2020)在《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养血润燥汤联合泽肤洗剂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手足皲裂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养血润燥汤,配合泽肤洗剂外洗,对照组内服润燥止痒胶囊,两组患者均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复方蛇脂软膏,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皮损粗糙、肥厚、皲裂、干燥、脱屑、瘙痒、疼痛及中医证候等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组差异,确定养血润燥汤联合泽肤洗剂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两组患者病情总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治疗6周,两组患者病情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治疗组临床痊愈率20.00%,总有效率93.99%,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6.67%,总有效率70.00%,两组疗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润燥汤联合泽肤洗剂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疗效优于单纯内服润燥止痒胶囊。

何其洋[6](2020)在《熊珍软膏联合康复新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熊珍软膏联合康复新液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下注证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术后一般治疗措施均相同,对照组患者换药采用康复新液,1次/天;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熊珍软膏换药,1次/天。收集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7、14天的创面疼痛度和创面分泌物情况评分;术后第7、14、21天创面面积和面积愈合率,以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总体疗效评分等数据。然后通过统计分析两组间的观察指标的数据,从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做出评价。结果(1)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创面疼痛度: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疼痛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7、14天,试验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创面分泌物情况: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分泌物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7、14创面分泌物评分,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4)创面面积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原始创面面积和术后第7天创面愈合率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920>0.05)。而在术后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5)创面愈合时间:试验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0.05)。(6)总疗效:试验组总体疗效要高于对照组,p=0.030<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单一运用康复新液治疗术后创面的修复,熊珍软膏联合康复新液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治疗中,可以更好的减轻术后创面的疼痛感,促进创面脓液的减少,增加创面愈合率,缩短术后创面恢复时间,有利于对创面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邓婷婷[7](2020)在《化瘀解毒汤联合尿素软膏对阿帕替尼致毒瘀互结型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对阿帕替尼所致毒瘀互结型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化瘀解毒汤+尿素软膏)30例,对照组(维生素B6+尿素软膏)30例,观察2个疗程共28天,记录两组患者的手足综合征分级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卡氏评分、不良反应等。数据采用软件25.0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手足综合征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为27例(治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有效为20例(治愈14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6.6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对比,治疗组有效为26例(痊愈1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6.66%,而对照组有效为18例(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治疗后两组间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差异,且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表示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结论:化瘀解毒汤联合尿素软膏和维生素B6联合尿素软膏这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阿帕替尼所致毒瘀互结型手足综合征的分级、中医证候积分,但前者在降低手足综合征严重程度及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等方面疗效更为显着。而且不增加患者血液、肝肾毒性,说明化瘀解毒汤联合尿素软膏治疗手足综合征安全有效。

冯向荣[8](2020)在《中医药干预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及治疗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有效性,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纳入2019年之前的有关中医药干预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 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医药预防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文献共纳入5篇,纳入受试者共303例,治疗组154例,对照组149例。皮疹发生率OR=0.34,95%CI=[0.18,0.61],Z=3.56,P=0.0004;二级及以上皮疹发生率OR=0.28,95%CI=[0.16,0.48],Z=4.50,P<0.00001;肿瘤近期有效率OR=1.09,95%CI=[0.69,1.72],Z=0.35,P=0.72;肿瘤稳定率OR=1.36,95%CI=[0.72,2.56],Z=0.94,P=0.35。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文献共纳入27篇,纳入受试者共1647例,治疗组830例,对照组817例。在临床有效率方面,OR=4.71,95%CI=[3.70,6.00],Z=12.59,P<0.00001。各级皮疹有效率方面,一级皮疹有效率无充足数据,二级皮疹有效率OR=3.22,95%CI=[1.20,8.66],Z=2.32,P=0.02;三级皮疹有效率OR=3.18,95%CI=[0.47,21.56],Z=1.19,P=0.24;生活质量评分(DLQI)MD=-3.30,95%CI=[-5.47,-1.12],Z=2.97,P=0.003;肿瘤稳定率OR=1.00,95%C I=[0.34,2.91],Z=0.00,P=1.00。结论:中医药能够预防EGFR-TKI相关性皮疹,降低皮疹的严重程度;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EGFR-TKI的抗肿瘤疗效无影响;提示中医药防治EGFR-TKI相关性皮疹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虽然各级皮疹发生率等方面,证据等级质量不高,但因中医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仍可临床推广使用。

李小华,王超,任廷伟,杜力婕,王翊年,邓斌浩,李俊,王家豪[9](2020)在《一起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事故分析及救援概况》文中提出本文结合2001年波兰比亚韦斯托克肿瘤中心(BOC)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事故及该机构的放射治疗设备概况,对波兰电离辐射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介绍,并对辐射事故过程、应急响应、IAEA救援、剂量评估、临床过程、结果和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实践表明,导致向患者输出剂量率比预期高许多倍的原因包括:医疗机构的供电不稳定,NEPTUN10P型医用加速器不符合IEC颁布的最新标准,电子枪灯丝电流限制值设置在较高的水平,束流监测系统故障,二极管故障,安全联锁失效,显示屏剂量率低于实际值。IAEA援助小组的建议与援助、剂量评估以及良好的医疗条件为患者提供了医疗保障。本文可作为辐射事故应急的参考。

万亮琴[10](2019)在《验方“芪银三两三”治疗吉非替尼诱导皮疹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是常见发病机制,临床常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as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靶向治疗。运用EGFR-TKI靶向药治疗EGFR突变肺癌患者,其总有效率达95%以上,总中位生存期达37个月以上,第一代EGFR-TKI靶向药吉非替尼目前已纳入国家医保,仍是临床一线用药。临床发现,在EGFR-TKI靶向药治疗肺癌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以皮疹发病率为最高,其中以中至重度皮疹为主,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者中断靶向药治疗,目前西医对于靶向药所致皮疹治疗方法有限。EGFR-TKI导致皮疹不良反应主要影响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分化,导致皮肤角质层破坏,皮肤脱屑干燥,皮肤水分丢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引发皮肤炎性反应,并招募大量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等。因此,找到既不影响EGFR-TKI抗肿瘤效果,又可以改善副作用(如皮疹)的干预策略,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治疗顺利实施的关键。验方“芪银三两三”配伍严谨,用药精当,主要治则为“益气和血、清热解毒”。通过对EGFR-TKI类靶向药相关皮疹观察发现,患者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并多伴有乏力、气短、心烦等,舌象多为色暗红、少苔,脉多沉细,病机以气虚毒聚、血燥热结为主,提出“益气和血、清热解毒”新治则新治法。通过前期临床病例收集已证实,“芪银三两三”可显着改善EGFR-TKI类靶向药相关皮疹。届于“芪银三两三”临床良好抗EGFR-TKI类靶向药相关皮疹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皮疹机制,特开展基础实验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比临床患者皮疹发生表型及机制,充分评价并成功建立由靶向药吉非替尼诱导皮疹动物模型。通过验方“芪银三两三”对皮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确定验方疗效;并探究验方改善皮疹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五个实验:实验一:吉非替尼诱导皮疹动物模型的建立。结合临床患者皮疹表现,包括皮疹出现时间及表型、血液中相关炎性细胞数量及肝功能变化、皮肤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发生机制,对模型大鼠皮疹进行充分评价,最终成功建立由吉非替尼诱导皮疹动物模型。实验二:验方“芪银三两三”对模型大鼠整体状态,包括体重、食量及肝功能影响。验方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对各组大鼠体重、食量进行监测,血液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实验三:验方“芪银三两三”对模型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验方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皮肤HE染色,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形态及皮肤表皮层厚度进行定量分析;皮肤免疫组化,检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情况。实验四:验方“芪银三两三”对模型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及皮肤炎性状态改善的实验研究。验方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对大鼠血液中相关炎性细胞数量、大鼠皮肤瘙痒行为学评分、皮肤炎性状态评分、皮肤水分丢失情况,并定量分析,最终确定复方对皮肤屏障功能及皮肤炎性状态的改善作用。实验五:验方“芪银三两三”治疗模型大鼠皮疹的分子机制研究。验方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技术,对模型大鼠皮肤中特异性炎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皮肤蛋白芯片,对大鼠皮肤中67种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筛查出关系最为密切的炎性蛋白及炎性信号通路,并进一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实验一:成功建立了由吉非替尼诱导皮疹的动物模型。通过对BN大鼠皮疹及瘙痒出现时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相关炎性因子浸润及表达进行统计分析,与临床患者皮疹表型及发生机制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成功建立由吉非替尼诱导的皮疹动物模型。实验二:验方“芪银三两三”可改善模型大鼠体重及食量,不影响大鼠肝功能,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实验三:验方“芪银三两三”可改善模型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通过皮肤HE染色发现,验方能较好改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生障碍。通过皮肤免疫组化发现,验方可改善模型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凋亡,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实验四:验方“芪银三两三”可改善模型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及皮肤炎性状态。通过血液常规分析,验方可改善大鼠血液中炎性细胞数量,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及白细胞;通过对大鼠皮肤炎性状态、皮肤瘙痒行为学评分、皮肤水分丢失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验方能可改善模型大鼠皮肤的炎性症状及改善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实验五:验方“芪银三两三”可减少大鼠皮肤中巨噬细胞浸润及与巨噬细胞分泌密切相关的炎性因子,包括:CINC-3、TREM-1、CINC-2,主要通过IL-17信号通路介导调节。通过皮肤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技术,对大鼠皮肤中特异性炎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验方可减少大鼠皮肤中巨噬细胞浸润。通过蛋白芯片检测皮肤中67种炎性因子发现,验方主要减少与巨噬细胞分泌最为密切的3个炎性因子,包括:CINC-3、TREM-1、CINC-2;通过对相关炎性信号通路进行筛查发现,IL-17信号通路是发挥抗炎作用关系最为密切信号通路,并通过皮肤免疫组化进一步进行验证。结论实验成功建立由吉非替尼诱导的皮疹动物模型。验方“芪银三两三”通过减少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凋亡及增殖障碍,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少血液中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皮肤中炎性巨噬细胞浸润及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INC-3、TREM-1、CINC-2,最终达到改善模型大鼠皮疹的作用,其机制最主要通过IL-17信号通路进行介导调节。

二、爱疗素软膏治疗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爱疗素软膏治疗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论述与治疗
        1 古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对病名的认识
        1.2 古代文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治疗举隅
        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临床治疗观察
        3.1 内治法
        3.1.1 从血瘀论治
        3.1.2 从血虚论治
        3.1.3 肝郁化火
        3.1.4 风湿蕴热
        3.2 外治法
        3.2.1 洗剂
        3.2.2 酒剂、酊剂
        3.2.3 醋剂
        3.2.4 熏蒸剂
        3.2.5 膏剂(软膏)
        3.2.6 油剂
        3.2.7 中医其他疗法
        3.2.8 中西医联合外治
        4 中医对与皮肤屏障的认识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 流行病学
        2 西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精神心理方面
        2.2 神经——内分泌——免疫方面
        2.2.1 神经系统
        2.2.2 免疫系统
        2.2.3 内分泌系统
        2.3 胃肠功能紊乱方面
        2.4 机械物理刺激方面
        2.5 遗传方面
        2.6 其他方面
        3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进展
        3.1 系统治疗
        3.1.1 抗组胺药
        3.1.2 钙剂及维生素类
        3.1.3 镇静安眠抗抑郁药
        3.1.4 病损封闭
        3.1.5 雷公藤制剂
        3.1.6 免疫调节剂
        3.1.7 其他药物治疗
        3.2 局部治疗
        3.2.1 糖皮质激素制剂
        3.2.2 免疫调节剂
        3.2.3 非甾体抗炎药
        3.2.4 维生素D3衍生物
        3.2.5 角质松解剂与维A酸类制剂
        3.3 物理疗法
        3.4 其他
        4 西医对本病与皮肤屏障的认识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2.1 设计类型
        2.2 设计方法
        2.3 样本量估算
        3 研究对象
        4 诊断标准
        4.1 西医诊断标准
        4.2 中医诊断标准
        5 病例选择
        5.1 纳入标准
        5.2 排除标准
        5.3 剔除标准
        5.4 受试者退出的条件
        5.4.1 受试者自行退出
        5.4.2 研究者决定的退出
        5.5 脱落病例的处理
        6 治疗方案
        6.1 治疗药物
        6.1.1 治疗组药物
        6.1.2 对照组药物
        6.1.3 用药方法
        6.1.4 注意事项
        6.1.5 合并用药规定
        6.1.6 研究设备
        7 数据观察
        7.1 一般数据观察
        7.2 临床观察指标
        7.2.1 皮肤屏障数据评分
        7.2.2 皮损主客观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8 时间节点
        9 疗效评判
        10 安全性评价
        11 不良事件处理
        12 统计方法
        13 技术路线
    二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情况
        2.1 性别
        2.2 年龄
        2.3 职业
        2.4 BMI指数
        2.5 学历
        2.6 民族
        3 临床情况
        3.1 病程
        3.2 靶皮损部位
        3.3 过敏史
        3.4 治疗史
        3.5 既往史
        4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4.1 治疗前评分对比
        4.2 结果评分
        5 不良反应
        6 随访情况
    三 结论与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与讨论
        2 临床资料分析与讨论
        3 治疗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疗效分析
        3.2 皮肤屏障数据分析
        4 安全性及随访分析
        5 药物分析
        5.1 对照组药物选取
        5.2 羌月乳膏方药分析
        5.3 羌月乳膏疗效评价
        6 神经性皮炎治疗与皮肤屏障修复关系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应用“止痒平肤液”治疗EGFRIs相关甲沟炎的临床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及其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前言
        1.EGFRIs治疗肿瘤的机制
        2.EGFRIs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3.EGFRIs的分类及疗效
        4.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西医对EGFRIs相关性甲沟炎的诊治进展
        1.EGFRIs相关皮肤毒性
        2.西医对EGFRIs相关性甲沟炎的诊治进展
        3.中医对EGFRIs相关性甲沟炎的诊治进展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试验研究
    前言
    1.研究目的与设计
    2.临床资料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机制探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病例报告表

(3)复方黄柏液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分组方法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病例脱落标准
        1.3.4 中止试验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样本量估算
        1.4.2 药物组成
        1.4.3 治疗方法
    1.5 基本项目记录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6.1 观察指标
        1.6.2 疗效判定
    1.7 随访复发情况
    1.8 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1.8.1 数据记录
        1.8.2 数据统计分析
    1.9 技术路线
2 研究结果
    2.1 病例脱落情况分析
    2.2 临床资料基线比较
    2.3 治疗结果
        2.3.1 三组治疗前后 EASI、皮损面积、瘙痒及潮湿症状评分比较
        2.3.2 治疗组1 与对照组治疗前后EASI、皮损面积、瘙痒及潮湿症状评分比较
        2.3.3 治疗组2 与对照组治疗前后EASI、皮损面积、瘙痒及潮湿症状评分比较
        2.3.4 治疗组 2 与治疗组 1 治疗前后EASI、皮损面积、瘙痒及潮湿症状评分比较
        2.3.5 三组治疗疗效比较
        2.3.6 治疗组 1、治疗组 2 与对照组复发率
    2.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肛周湿疹概述及西医治疗
    3.2 肛周皮肤腠理生理、病理特点
    3.3 亚急性肛周湿疹病因病机
    3.4 亚急性肛周湿疹的转化
    3.5 亚急性肛周湿疹辨证施治
    3.6 复方黄柏液组方及药物分析
    3.7 临床观察量表及观察指标
    3.8 结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肛周湿疹的病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参考文献
    复方黄柏液在肛肠科临床应用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会委员信息表

(4)归芪藤草膏调控大鼠皮肤“MC-PAR2-SP”网络对VLSC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一、西医对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研究进展
        1 医学术语和病理类型分类
        2 流行病学
        3 病因
        3.1 遗传因素
        3.2 自身免疫因素
        3.3 心理因素
        3.4 神经功能因素
        3.5 刺激性因素
        3.6 感染性因素
        3.7 环境因素
        4 治疗
        5 展望
        参考文献
    二、肥大细胞介导的非组胺慢性瘙痒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
        1 由肥大细胞-神经元介导的瘙痒信号传导
        2 MCs、PAR2、SP在瘙痒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3 由肥大细胞介导的瘙痒与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研究
        4 展望
        参考文献
    三、中医外治法治疗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进展
        1 古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
        1.1 肝经湿热
        1.2 肝肾阴虚
        1.3 血虚生风
        2 现代医家对于该病的认识
        3 治疗概况
        3.1 熏洗
        3.2 膏搽
        3.3 针灸
        3.4 中西医联合治疗
        4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构建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动物模型及研究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病变组织中MC活化,PAR2、SP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及仪器
        1.3 实验溶液配制
        1.4 实验分组
        1.5 实验方法
        1.5.1 LSC动物模型的建立
        1.5.2 实验观测
        1.5.3 病理活检
        1.5.4 免疫组化法检测外阴皮肤组织Tryptase、PAR2、SP、NK1R的表达
        1.5.5 Elisa检测血清SP含量
        1.5.6 Western Blot检测PAR2表达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肉眼观察
        2.2 病理学观察
        2.3 大鼠外阴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活化程度
        2.4 大鼠外阴皮肤组织中SP、NK1R的表达
        2.5 大鼠血清中SP含量
        2.6 大鼠外阴皮肤组织中PAR2蛋白表达
    3 讨论
        3.1 构建LSC模型SD大鼠的选择
        3.2 LSC大鼠外阴皮肤组织中MC活化,PAR2、SP、NK1R的表达
第二部分 研究归芪藤草膏外治对LSC大鼠外阴皮肤中MC活化,PAR2、SP表达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模型的分组
        1.2.2 实验观测
        1.2.3 病理活检
        1.2.4 免疫组化法检测外阴皮肤组织Tryptase、PAR2、SP、NK1R的表达
        1.2.5 Elisa检测血清SP含量
        1.2.6 Western Blot 检测 PAR2 表达
        1.2.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肉眼观察
        2.2 病理学观察及结果统计
        2.3 大鼠外阴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活化程度
        2.4 大鼠外阴皮肤组织中SP、NK1R的表达
        2.5 大鼠血清中SP含量
        2.6 大鼠外阴皮肤组织中PAR2蛋白表达
    3 讨论
        3.1 我们对于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病因病机认识
        3.2 归芪藤草膏治疗本病的优势
        3.2.1 组方
        3.2.2 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分析
        3.3 中医外治法—膏搽法的优势
        3.4 归芪藤草膏改善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皮肤颜色、组织情况的优势
        3.5 归芪藤草膏治疗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机制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剔除、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案
        2.2.临床观察
        2.3.疗效判定标准
        2.4.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一般资料对比
        3.2.单个症状评分比较
        3.3.病情总分比较
        3.4.疗效指数分析
    4.不良反应
    5.讨论
        5.1.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5.2.西医对湿疹的认识
        5.3.我们的认识
        5.4.组方分析
    6.结果分析
    7.作用机制探讨
        7.1.调节免疫
        7.2.止痒
        7.3.抗变态反应
        7.4.抗病原微生物
        7.5.保护、修复皮肤屏障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手足皲裂性湿疹中西医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疗效观察表
致谢
论文着作

(6)熊珍软膏联合康复新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资料结果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年龄比较
        1.3 两组病程分布比较
    2 疗效结果
        2.1 创面疼痛度
        2.2 创面分泌物
        2.3 创面面积变化
        2.4 创面愈合时间
        2.5 总体疗效
    3 安全性指标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肛周脓肿的相关认识
        1.1 中医学对肛周脓肿病因病机的溯源
        1.2 中医视角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状态形成机理的探讨
        1.3 中医学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治疗的理论探析
    2 西医学对肛周脓肿的研究
        2.1 西医学对肛周脓肿的病因病理分析
        2.2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西医学研究
    3 熊珍软膏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3.1 熊珍软膏的组方及方药分析
        3.2 熊珍软膏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4 康复新液的药用成分及促进伤口愈和的现代药理研究
    5 熊珍软膏联合康复新液在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临床意义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病例基本资料分析
        6.2 创面疼痛度结果分析
        6.3 创面分泌物情况分析
        6.4 创面面积愈合率分析
        6.5 创面愈合时间分析
        6.6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床病例数据报告表
附录2 :随机数字表
附件1 :综述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化瘀解毒汤联合尿素软膏对阿帕替尼致毒瘀互结型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2.4 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1.1 性别情况
        1.2 年龄情况
        1.3 临床分期情况对比
        1.4 治疗前手足综合征分级
        1.5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1.6 治疗前KPS评分比较
        1.7 治疗前安全性指标检查
    2 疗效观察
        2.1 手足综合征治疗的有效率情况
        2.2 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有效率情况
        2.3 KPS评分比较
        2.4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手足综合征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方法
        1.4 西医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局限性
    2 中医对于阿帕替尼致药毒疹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3 化瘀解毒汤对阿帕替尼致毒瘀互结型手足综合征分析
        3.1 组方思路
        3.2 方药解析
        3.3 疗效分析
    4 观察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化瘀解毒汤联合尿素软膏对阿帕替尼致毒瘀互结型手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知情同意书
        临床观察表
    附录 B 附表
        附表B1 临床随机数字分组表
        附表B2 WHO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度标准
        附表B3 手足综合征NCI-CTCAE分级
        附表B4 手足综合征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表B5 Karnofsky评分标准
    附录 C 文献综述 阿帕替尼致手足综合征治疗现状
        1 抗血管生成药物
        1.1 抗血管生成背景
        1.2 抗血管生成机制
        2 阿帕替尼
        2.1 阿帕替尼的临床应用
        2.2 阿帕替尼相关不良反应
        3 西医对手足综合征的认识
        3.1 发病机制
        3.2 临床表现
        3.3 手足综合征分级
        4 治疗方法
        4.1 心理治疗
        4.2 预防性治疗
        4.3 药物治疗
        4.4 分级症状治疗
        5 西医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局限性
        6 中医对于阿帕替尼致药毒疹的认识
        6.1 病因病机
        6.2 治则治法
        参考文献

(8)中医药干预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一、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现代认识
    1 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西医认识
    2 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中医认识
二、资料与方法
    1 纳入标准
        1.1 纳入研究类型
        1.2 纳入研究对象
        1.3 纳入研究干预措施
        1.4 纳入研究结局指标
    2 排除标准
    3 检索策略
    4 文献筛查与资料提取
    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6 统计分析方法
三、结果
    1 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预防类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治疗类研究的基本特征
    3 偏倚风险评价
        3.1 预防类文献的偏倚评价
        3.2 治疗类文献的偏倚评价
        3.3 偏倚风险图及偏倚风险总结图
    4 META分析结果
        4.1 预防类研究meta分析结果
        4.1.1 皮疹发生率
        4.1.2 二级及以上皮疹发生率
        4.1.3 肿瘤近期有效率
        4.1.4 肿瘤稳定率
        4.2 治疗类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
        4.2.1 临床有效率
        4.2.2 各级皮疹的有效率
        4.2.2.1 一级皮疹有效率
        4.2.2.2 二级皮疹有效率
        4.2.2.3 三级皮疹有效率
        4.2.3 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
        4.2.4 肿瘤稳定率
四、讨论
    1 数据分析结果讨论
        1.1 中医药预防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meta分析结果讨论
        1.1.1 皮疹发生率
        1.1.2 二级及以上皮疹发生率
        1.1.3 肿瘤近期有效率
        1.1.4 肿瘤稳定率
        1.2 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meta分析结果讨论
        1.2.1 临床有效率
        1.2.2 各级皮疹有效率
        1.2.3 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
        1.2.4 肿瘤稳定率
    2 安全性评价
    3 中医药防治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要点
        3.1 中医药预防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相关性皮疹
        3.1.1 扶正祛邪
        3.1.2 辛凉疏散
        3.2 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相关性皮疹
        3.2.1 辛凉透疹
        3.2.2 扶正祛邪
        3.3 小结
    4 中医药干预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优势与局限性
        4.1 优势
        4.1.1 中医药运用不受西医病理机制的限制
        4.1.2 中医药的运用可贯穿疾病始终
        4.2 局限性
结论
创新性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相关性皮疹
    参考文献
附录1 EGFR-TKI相关性皮疹分级标准
附录2 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一起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事故分析及救援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辐射事故背景
    1.1波兰比亚韦斯托克肿瘤中心
    1.2本次辐射事故涉及的临床医用电子加速器
        1.2.1产生较高电流的可能性
        1.2.2剂量监测系统及其电源供应
        1.2.3国际电工委员会对加速器的安全要求
        1.2.4相关联锁及其失效后果
        1.2.5电子枪电流的控制与限制
    1.3质量保证(QA)与放射治疗部门近期剂量测定的历史
    1.4波兰电离辐射安全监管
        1.4.1医疗照射的管理和控制
        1.4.2波兰当局在辐射事故后采取的措施
2超剂量辐射事故
    2.1辐射事故过程
    2.2问题的发现
3辐射事故的响应
    3.1发现故障时采取的行动
    3.2 IAEA的响应与救援概况
4剂量评估
    4.1加速器正常工作条件
    4.2故障状态重建
        4.2.1故障状态下MU计数器的非线性剂量响应
        4.2.2电离室的离子收集效率
        4.2.3验证事故当天的行测量剂量
    4.3剂量评估
        4.3.1模拟方案1:保险丝在治疗开始时熔断
        4.3.2模拟方案2:保险丝在治疗期开始时熔断
        4.3.3模拟方案3:反向剂量重建
    4.4对患者剂量的可追溯测量
        4.4.1可追溯生物剂量学的原理
        4.4.2利用EPR测量重建患者受照剂量
    4.5 IAEA医学组物理与辐射安全小组提供的调查结果概要
5超剂量照射患者的临床过程
    5.1概述
    5.2患者A
    5.3患者B
    5.4患者C
    5.5患者D
    5.6患者E
6结论、建议和经验教训
    6.1运营机构:放射治疗科
    6.2国家放射治疗基础设施
    6.3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6.4医疗方面

(10)验方“芪银三两三”治疗吉非替尼诱导皮疹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上篇综述
    综述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前言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肿瘤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
        3.EGFRIs导致的皮疹不良反应
        4.EGFRIs导致除皮疹外的其他不良应
        5.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于表皮生长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相关痤疮样皮疹的认识
        前言
        1.古代医家对痤疮的认识
        2.现代医家对于痤疮的认识
        3.现代医家对EGFRIs相关皮疹的诊疗
        4.参考文献
    综述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EGFRIs)导致皮疹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前言
        1.EGFR与皮肤
        2.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及迁移等障碍及毛囊等发育受阻
        3.细胞粘附及迁移异常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4.皮肤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相关炎性细胞的浸润
        5.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吉非替尼诱导皮疹动物模型的建立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5.参考文献
    实验二 验方“芪银三两三”对模型大鼠体重、食量及肝功能的影响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5.参考文献
    实验三 验方“芪银三两三”对模型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5.参考文献
    实验四 验方“芪银三两三”对模型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及皮肤炎症改善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5.参考文献
    实验五 验方“芪银三两三”对模型大鼠皮肤中与巨噬细胞分泌相关炎性因子的分子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5.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1 验方“芪银三两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
附件2 图表
    综述一
    综述二
    综述三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四、爱疗素软膏治疗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D]. 林心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应用“止痒平肤液”治疗EGFRIs相关甲沟炎的临床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郑舒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复方黄柏液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亚急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D]. 平竹琴.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归芪藤草膏调控大鼠皮肤“MC-PAR2-SP”网络对VLSC的机制研究[D]. 陈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疗效观察[D]. 李丽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熊珍软膏联合康复新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 何其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化瘀解毒汤联合尿素软膏对阿帕替尼致毒瘀互结型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邓婷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中医药干预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meta分析[D]. 冯向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一起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事故分析及救援概况[J]. 李小华,王超,任廷伟,杜力婕,王翊年,邓斌浩,李俊,王家豪. 核安全, 2020(01)
  • [10]验方“芪银三两三”治疗吉非替尼诱导皮疹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万亮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阿育吠陀软膏治疗创面愈合不良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