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皮多糖天然保湿因子的提取与鉴定

林蛙皮多糖天然保湿因子的提取与鉴定

一、中国林蛙皮多糖类天然保湿因子的提取与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田梓琪[1](2020)在《中国林蛙驯养调查及哈蟆油与蟾蜍油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林蛙主产区的人工驯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动物药材哈蟆油的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草案。通过对林蛙和蟾蜍的输卵管进行性状特征、显微结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药效作用方面的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对蟾蜍油的毒性成分及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蟾蜍油资源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考察对象与材料辽宁、吉林两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林蛙驯养企业;不同产地的哈蟆油样品2批,蟾蜍油样品9批。方法:1中国林蛙人工驯养情况调查实地考察重点对林蛙的生态环境与人工驯养中的孵化、繁育、放养、越冬,以及哈蟆油药材的生产及产地加工等各阶段进行实地调查。主要关注人工驯养中的产卵期繁育技术、蝌蚪期幼体食物饲养、病虫害防治、夏季幼蛙放养、越冬期,以及哈蟆油生产与产地加工技术等内容。2哈蟆油与蟾蜍油对比研究2.1药材对比研究观察哈蟆油和蟾蜍油完整干燥样品,观察二者性状特征;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哈蟆油和蟾蜍油的腺体细胞显微结构,比较细胞形态上的异同;按《中国药典》四部中膨胀度测定法(通则2101)测定二者膨胀度。2.2化学成分对比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二者的水溶性蛋白质和总磷脂含量进行对比研究;采用HPLC法对二者的1-MH、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磷脂类成分、胆固醇类成分、雌二醇类成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2.3药效作用对比研究采用小鼠游泳实验模型进行抗疲劳药效作用对比,采用小鼠缺氧实验模型进行耐缺氧药效作用对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4蟾蜍油毒性成分测定及急性毒性实验2.4.1蟾蜍油中华蟾酥毒基含量测定以华蟾酥毒基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蟾蜍油中华蟾酥毒基成分的含量2.4.2蟾蜍油样品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参照《GB 15193.3-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1中国林蛙人工驯养情况调查林蛙养殖目前处于半人工驯养状态。孵化与繁育技术日益完善,病虫害的防治手段既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放养期在深林中处于天然放养状态,越冬主要依靠自然环境条件和哈蟆池,技术较为完善。哈蟆油药材目前采用的方法有晾晒剥取、冷冻剥取、新鲜剥取。2哈蟆油与蟾蜍油对比研究2.1药材对比哈蟆油和蟾蜍油干燥样品在外观上具有明显差异,哈蟆油呈块状有特异性窝沟,蟾蜍油呈鸡肠状弯曲多层重叠,二者气味都微腥,但哈蟆油气腥,味微甘,蟾蜍油则有腥臭味;哈蟆油和蟾蜍油腺体细胞显微结构相近,但哈蟆油细胞细胞核和细纹相对较多;蟾蜍油膨胀度平均值为48.1,哈蟆油膨胀度平均值为68.4,蟾蜍油均低于哈蟆油。2.2化学成分对比2.2.1哈蟆油和蟾蜍油的差异性成分是水溶性蛋白质与雌二醇。2.2.2哈蟆油和蟾蜍油的相似性成分是:1-MH、氨基酸、核苷类、磷脂类成分及胆固醇。2.3药效作用对比研究哈蟆油可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蟾蜍油组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增加小鼠运动时间的趋势。哈蟆油可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蟾蜍油组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可明显延迟小鼠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2.4蟾蜍油毒性成分测定及急性毒性实验2.4.1蟾蜍油中华蟾酥毒基含量测定在《中国药典》的实验条件下,未检出华蟾酥毒基。2.4.2蟾蜍油样品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经过连续14日观察。雌雄小鼠活动正常,睡眠正常,进食进水情况正常,未见不良反应。结论:1综合调查显示,哈蟆油药材其生产及产地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为了促进行业发展,制定了《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哈蟆油》标准草案。2蟾蜍油与哈蟆油的共性及差异:2.1蟾蜍油与哈蟆油的相似:蟾蜍油的腺体细胞结构与哈蟆油相似,化学成分上磷脂类、核苷类、胆固醇、1-MH、氨基酸含量并无明显差异,蟾蜍油中氨基酸含量更具有营养价值。2.2蟾蜍油与哈蟆油的差异:化学成分中水溶性蛋白质和雌二醇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在抗疲劳和抗应激药效作用上,蟾蜍油虽无显着效果但有呈现效果的趋势。3蟾蜍油中未检测出毒性成分华蟾酥毒基,且急性毒性未见不良反应,故蟾蜍油口服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

高阳杨[2](2020)在《葛氏鲈塘鳢多糖的提取纯化和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鱼头为原料,利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对葛氏鲈塘鳢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以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葛氏鲈塘鳢鱼头粗多糖(PGP)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采用碱提醇沉法提取PGP,得率为8.2%;PGP中总糖、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1.5%、69.9%和0.1%;PGP具有体外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α-葡萄糖苷酶和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抑制能力;PGP可提高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抑制羟自由基产生,降低丙二醛含量。说明PGP具有一定的体外生物活性和较好的体内抗氧化活性。2.脱蛋白多糖(PGP-D)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采用Seavg试剂、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酶-Seavg联用脱除PGP中蛋白,得到PGP-D,其中胃蛋白酶效果最佳,蛋白脱除率为86.0%,多糖损失率为3.7%,羟自由基半清除率为47.6%;PGP-D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相对含量依次为8.0%、3.3%、7.3%、3.6%、4.5%和45.6%,是一种含有β-糖苷键的酸性杂多糖。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PGP-D具有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以及ACE抑制能力,且均优于PGP,但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具有一定促进能力。3.纯化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PGP-D经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后得到三种均一组分多糖(PGP-0、PGP-1和PGP-2),分子量分别为2.9k D、2.3k D、3.2k D,均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组成,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扫描电镜图片表明各组分多糖的表面形貌虽然不同,但光滑细腻,推测该多糖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各组分多糖均显示了典型的糖类吸收峰,是一种以β-糖苷键连接的吡喃杂多糖;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各组分多糖含有糖醛酸,其异头构型均为β-型异头碳,为吡喃糖。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PGP-0、PGP-1和PGP-2均具有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以及ACE抑制能力,其中PGP-1的效果最佳。

赵静[3](2019)在《林蛙胶原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功能性研究及其微胶囊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课题来源于吉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0160204022NY):《林蛙残体胶原蛋白多肽的结构修饰及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本研究以酶解过滤得到的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林蛙胶原蛋白多肽(分子量小于3500Da)为原料,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性等研究。首先优化凝胶层析分离条件得到Ⅰ、Ⅱ、Ⅲ三个组分,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仪(LC-MS)鉴定其氨基酸序列,筛选出各组分的优势序列。其次,对Ⅰ、Ⅱ、Ⅲ组分的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合所得氨基酸序列探究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的构效关系。最后,以林蛙胶原蛋白肽为芯材,制备林蛙肽/微孔淀粉-海藻酸钠微胶囊,考察其在体外模拟胃肠液中的缓释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对应结果如下:1.利用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技术分离纯化林蛙胶原蛋白多肽,对层析介质规格、上样量和洗脱流速三个主要条件进行优化,得到Ⅰ、Ⅱ、Ⅲ组分,再对各组分多肽形貌进行扫描电镜分析,最后将三个组分进行LC-MS检测得到各组分的优势氨基酸序列。结果如下:(1)层析分离条件为:层析介质SephadexG25、上样量1500μg、洗脱流速60mL/h时分离效果最好,得到三个组分。(2)混合肽及Ⅰ、Ⅱ、Ⅲ的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原混合肽表面形貌呈圆球状,Ⅰ、Ⅱ、Ⅲ组分表面形貌相似,均是絮状,片状和棒状的混合,彼此间差异不明显。(3)从LC-MS检测所得氨基酸序列中,筛选出Ⅰ组分中的优势氨基酸序列有NMDMPPNK、LDAQVSALEGAR、LEVLEIIMAIFK,分别命名为Ⅰ1、Ⅰ2、Ⅰ3;Ⅱ组分中的优势氨基酸序列有NALSPLK、MLDEVPK、MNAQNVGK,分别命名为Ⅱ1、Ⅱ2、Ⅱ3;Ⅲ组分中的优势氨基酸序列有GGLVGIK、EISSLK、MAAISPK、MANSQLK,分别命名为Ⅲ1、Ⅲ2、Ⅲ3、Ⅲ4。2.对分离所得的多肽组分Ⅰ、Ⅱ、Ⅲ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考察了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并进一步探索其抗氧化构效关系。结果表明:(1)Ⅰ、Ⅱ、Ⅲ组分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74.3%、50.8%、59.0%;还原力分别为0.68、0.32、0.33;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分别为33.4%、12.4%、11.5%,总体来讲,I的抗氧化活性最高。(2)LC-MS检测结果表明三个组分氨基酸序列都含有Leu,Pro,Lys、Arg,这可能是三个组分均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原因。(3)Ⅰ中优势序列的N端为Leu和酸性氨基酸的酰胺残基天冬酰胺Asn,而Ⅱ、Ⅲ中优势序列的N端多为中性氨基酸Met,这可能是Ⅰ组分抗氧化活性略高于Ⅱ、Ⅲ组分的原因。3.利用高效液相测定Ⅰ、Ⅱ、Ⅲ组分多肽的ACE抑制活性,并探索其ACE抑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抑制剂浓度在010 mg/mL之间时,随着抑制剂浓度增大,Ⅰ、Ⅱ、Ⅲ组分ACE抑制率均逐渐增高,且Ⅲ组分的ACE抑制活性始终大于I、Ⅱ组分。LC-MS检测得出的I、Ⅱ、Ⅲ的优势氨基酸序列中,每个组分的优势序列C末端均为Lys或Arg,并且每个序列其C末端三肽位置至少含有一个疏水性氨基酸,这可能是三个组分均具有ACE抑制活性的主要原因。而Ⅲ组分的ACE抑制活性最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量小,具有活性位点暴露多、分子移动快等特点。4.为提高林蛙胶原蛋白多肽在胃肠液内的生物利用率,增强其缓释效果,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微孔淀粉作吸附芯材的载体,利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了微胶囊,在体外模拟胃肠液的实验结果显示:林蛙肽/微孔淀粉-海藻酸钠微胶囊与林蛙肽-海藻酸钠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4h时,累积释放量分别为32%和41%,在模拟肠液中8h时,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8%和83.6%。有载体的微胶囊在胃液中释放少,在肠液中释放量增加缓慢,说明有载体的微胶囊能起到一定的缓释作用。

李芮[4](2019)在《基于多肽类复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生物材料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是当代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材料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同时生物材料也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有效工具之一。静电纺丝技术被广泛研究于各个领域,现如今,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是研究热点。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生物材料最大的优点就是制备出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很好地模拟细胞外基质,并且可以作为载体靶向控释药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己内酯(PCL)是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物材料时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林蛙皮多肽(RCSPs)是林蛙皮水解提取物,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玉米肽(CP)是玉米蛋白水解产物,具有抗氧化性和促细胞增殖功能。本论文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促进伤口愈合的SA(海藻酸钠)@Ca2+/RCSPs复合纳米纤维和具有抗氧化性和促细胞增殖功能PCL/PVP@PVP-CP复合纳米纤维。本论文首先以RCSPs和钙离子为核层,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PVP和具有止血功能的SA为壳层,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该纳米纤维在接触到水溶液时,SA与钙离子之间发生的凝胶化反应使纤维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将RCSPs和钙离子包覆在纤维中,既可以避免RCSPs接触空气而变质,又可以避免钙离子与海藻酸钠发生反应。通过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证明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具备核/壳结构。通过孔径分布分析验证了含有钙离子的纳米纤维成功进行了交联反应。热重分析表明SA的存在增加了复合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可知SA与RCSPs之间存在静电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了RCSPs与SA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复合纳米纤维的结晶性能降低。水接触角实验进一步证明SA与钙离子之间凝胶化反应的存在。SA@Ca2+/RCSPs复合纳米纤维对模拟血液的吸收率为179.87%,并且符合Lagergen准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复合纳米纤维浸泡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10秒时,纤维中RCSPs的释放率为100%,并且符合Ritger-Peppas释放模型。最后,在体内伤口愈合实验中,复合纳米纤维不仅促进小鼠伤口的愈合(第15天的愈合率到达97.46%),同时通过HE染色与Masson染色分析得知该纤维提高了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胶原沉积。此外,本论文还以玉米肽和亲水性聚合物PVP为核层,以疏水性聚合物PCL与PVP为壳层,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复合纳米纤维。首先,发现PCL与PVP在混合溶液(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中会产生相分离现象,利用这种现象通过单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不同化学组成或性质的同一纤维,也就是Janus纤维。在此基础上,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将玉米肽包覆在纤维中。通过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证明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具备核/壳结构,并且浸泡过水溶液的复合纳米纤维变成片状“槽”型。通过孔径分布分析得知浸泡过水溶液的复合纳米纤维与未浸泡过水溶液的复合纳米纤维相比孔径变小。热重分析表明CP的存在不改变纤维膜的热稳定性。拉伸实验得知纤维膜的机械性能(应变为47.21%,应力为2.5 MPa)。红外光谱验证了CP存在于复合纳米纤维中。水接触实验验证了CP的存在不改变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润湿性。PCL/PVP@PVP-CP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自由基清除率为55.6%。复合纳米纤维浸泡在PBS中45分钟时,该纤维中CP的释放率为84.59%,并且符合一级释放模型。最后,通过复合纳米纤维膜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发现细胞在该纤维膜上增殖与粘附情况良好,同时证明了该纤维膜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

石洪宇[5](2018)在《皮肤外用林蛙皮多肽纳米乳与冻干粉的制备》文中提出生物多肽由于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细胞毒性低、分子量小、易吸收等特点,在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东北特种经济动物的林蛙具有优良的药用、食用、美容、保健等功能,然而目前林蛙的生物利用度极低,利用干林蛙皮提取干林蛙皮多肽,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纯天然的生物活性多肽,另一方面可大大的提高林蛙的生物利用度。首先,本研究采用酸解与酶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通过优化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条件,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溶剂为4%HAc与0.1%中性蛋白酶混合液,p H为4.5,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37℃,料液比为5:1。此条件下得到粗制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率为2.528%。之后对制备所得的干林蛙皮多肽进行理化性质检测,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对干林蛙皮多肽水溶液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否有多肽特征吸收峰和杂质吸收峰,结果表明,干林蛙皮多肽在220nm处存在最大吸收峰,在280nm处存在微弱吸收峰。随后对干林蛙皮多肽进行单次及多次皮肤刺激实验,实验表明100mg/m L的干林蛙皮多肽溶液未见皮肤刺激性。最后进行了干林蛙皮多肽长期保存、离心等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其稳定性符合化妆品原料要求。以上结果表明,建立了干林蛙皮多肽的酸、酶提取工艺,无皮肤刺激性,且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后续实验中。然后,本研究采用乳化剂滴定法对纳米乳空白体系进行筛选,通过筛选不同的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筛选出最佳的纳米乳空白体系为:油相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质量比为5.68%,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质量比为32.38%,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质量比为10.79%,水相所占比例为51.15%。制备方法为:将油相、水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按上述比例混合在烧杯中,室温下磁力搅拌30min,可观察到此时形成澄清的空白纳米乳。进一步研究其理化性质可得知,该空白纳米乳为O/W型纳米乳,平均粒径为72.3nm,电位值为-55.01m 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单次及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未见该空白纳米乳存在皮肤刺激性。故以此空白纳米乳体系为载体制备出含0.25%干林蛙皮多肽纳米乳,经检测平均粒径为113.9nm。最后,本研究采用单因素优化实验,以观察外观、复溶时间、冻干损失率为指标,优化含有干林蛙皮多肽的冻干粉制备工艺,确定了最佳的冻干工艺为:冻干保护剂为4%甘氨酸+1%甘露醇,干林蛙皮多肽0.25%,冻干体积1.2m L,冻干时间为20h。本实验通过制备干林蛙皮多肽冻干粉可以极大的保留多肽的生物活性。本实验以干林蛙皮多肽为核心原料,建立了含有干林蛙皮多肽的纳米乳以及干林蛙皮多肽冻干粉制备工艺,旨在应用于皮肤浅表损伤人群,期望能够为美容创伤后防感染及快速修复提供良好产品。

金鑫,王玉华,朴春红,刘俊梅,陈云志,于寒松[6](2017)在《东北林蛙不同组织多糖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东北林蛙属蛙科两栖类动物,是生长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山脉地势高而寒沟泽地带的一种珍贵蛙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多糖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能够广泛参与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国内外林蛙多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介绍与分析,其中包括林蛙油、林蛙卵、林蛙皮和林蛙头多糖。

马卓群[7](2017)在《东北林蛙卵胶膜中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以其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与研究。而东北林蛙的卵胶膜对于林蛙卵的孵化也具有重要作用,它有调节钙离子浓度的作用,使卵在卵胶膜中达到最佳受精状态,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确保受精卵能够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防止病菌侵入,为受精卵提供营养供应。不同种两栖类的卵胶膜形态和层数不一,它们的化学成分也各不相同,东北林蛙卵胶膜中主要为粘多糖和蛋白质等。本文以雌性东北林蛙排卵后1小时内的林蛙卵胶膜为原材料对其部分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林蛙极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一直以来都非常被学者们重视,对其主要产品如林蛙油、林蛙卵、林蛙卵油以及林蛙肉等的主要营养成分都有广泛的研究,而对于林蛙卵胶膜中的常规营养组分含量的测定却未见报道,所以本文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蛙龄的林蛙所产卵胶膜中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的含量。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直接干燥法,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量法,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进行测定。经过实验测定林蛙卵胶膜中卵胶膜水分含量在72%-79%之间,总灰分含量在0.59%-0.94%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在0.06%-0.14%之间,脂肪含量在1.6%-3.5%之间,蛋白质含量在147-175mg/g之间。本文建立了林蛙卵胶膜中水解氨基酸的检测方法,衍生化试剂选用异硫氰酸苯酯(Phenylisothiocyanate),衍生方式为柱前衍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测定水解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此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林蛙卵胶膜中水解氨基酸。同时,比较了吉林省内不同产地,不同蛙龄林蛙所产卵胶膜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与各氨基酸含量的差异。除色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均有检出,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10.004mg/g,其必需氨基酸占比达到24.57%。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法提取林蛙卵胶膜中的多糖,并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东北林蛙卵胶膜中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加酶量、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变量,探讨四个主要变量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和响应曲面的模型预测,结合实际实验条件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酶量74.55mg/g,pH值7.67,温度52.55℃,提取时间2.09h,按此条件进行提取,多糖的提取率为23.84±0.07 mg/g。采用上述方法提取出的卵胶膜粗多糖除去蛋白质及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后,首先用DEAE-52纤维素进行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精多糖I和精多糖II两个组分,收集大的洗脱峰组份精多糖I,进行萄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柱层析,得到一单一组分,将该组分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林蛙卵胶膜精制多糖I 138.6mg。对精多糖I进行多糖类物质基本理化性质测定,为白色絮状固体,易溶于热水,不易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颜色反应证明具有多糖类化合物的通性;利用红外光谱法(IR)确定其单糖构型并通过气相色谱法确定其单糖组成。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杂质,主要由甘露糖(MAN)、葡萄糖(GLU)和半乳糖(GAL)组成,各单糖质量百分数占比分别为30.72%、29.13%、32.47%。林蛙卵胶膜精多糖I的吸湿保湿性及体外抗氧化性进行测定,以甘油、透明质酸和聚乙二醇(PEG-400)三种常用保湿剂作对照,在24h之内,对卵胶膜精多糖I的吸湿性能力和保湿能力进行测定。以抗坏血酸为对照,对卵胶膜精多糖I的抗氧化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卵胶膜精多糖I具有一定的吸湿保湿能力,24h内卵胶膜精多糖I与三种保湿剂综合吸湿能力比较为:甘油>透明质酸>卵胶膜精多糖I>PEG-400,卵胶膜精多糖I与三种常用保湿剂的保湿能力对比为:透明质酸>甘油>卵胶膜精多糖I>PEG-400;RH81%条件下,24h内卵胶膜精多糖I最大吸湿率为11.41%,RH43%条件下,24h内卵胶膜精多糖I最大吸湿率达到4.96%,在24h的干燥硅胶条件下,卵胶膜精多糖I的保湿率达到40.47%。以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林蛙卵胶膜精多糖I表现出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均有不同能力的清除效果,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成线性增长趋势,当多糖浓度为2mg/mL时·OH清除率为30.43%,O2-·清除率为85.59%,DPPH·清除率为69.80%。

聂林燕[8](2017)在《林蛙皮多肽提取工艺建立及化妆品初步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多肽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及商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林蛙是东北着名的经济物种,因其皮腺内存在众多生物活性因子,而成为研究热点。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酶解法提取林蛙皮多肽进行研究。以多肽得率、分子量分布、溶解性、抑菌活性为指标,研究不同预处理林蛙皮、不同酶解时间对林蛙皮多肽制备的影响,本实验最佳工艺为:冰鲜雄性林蛙皮不做处理,水浴酶解4 h。在此工艺下,酶解粗提液经过膜分离技术分离得到纳滤浓缩液,真空冷冻干燥制得林蛙皮多肽冻干粉。检测林蛙皮多肽冻干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多肽在220 nm处呈现多肽的特征吸收峰,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小,溶解度优良。研制林蛙皮多肽凝胶和面霜2款以林蛙皮多肽为核心原料的皮肤外用护肤品。采用加速稳定试验及微生物学检测对这2款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经p H值测定,本研究制备的凝胶和面霜的p H分别为6.11和6.19,符合国家规定的p H值;耐寒、耐热及离心试验表明,制备的凝胶、面霜在高温37℃、低温4℃环境下体系稳定;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符合要求。采用加乳化剂滴定法筛选制备空白纳米乳的最优比例,综合考虑保湿因子甜菜碱、美白成分熊果苷及本实验室制备的林蛙皮多肽的功效、在化妆品中的添加剂量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确定林蛙皮多肽美白保湿纳米乳各功效成分的比例,制备林蛙皮多肽纳米乳,并研究其理化性质。试验表明,该纳米乳在温度、离心、光照条件下保持体系稳定,经皮肤安全性实验检测该纳米乳制剂经皮涂抹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刺激性反应、过敏性反应。

王萌萌[9](2017)在《酶法提取林蛙皮胶原蛋白及其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利用摘取完林蛙油后,剩余的林蛙残体,剥取其干皮,用以提取制备林蛙皮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机体的主要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撑器官,保护机体等作用,由于其极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低抗原性,广泛的应用与食品,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方面。本文对利用林蛙皮提取胶原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进行研究,为科学利用林蛙皮,促进深层次转化,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1.分析林蛙皮的基本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林蛙皮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71%,脂肪含量约为4.56%,灰分约为5.6%,水分含量约为6.6%。利用胶原蛋白中含独有的羟脯氨酸的特点,测定林蛙皮胶原蛋白的含量约为35.75%,占总蛋白含量的50%。2.林蛙皮中含有大量的色素、脂肪和非胶原蛋白的杂蛋白,它们对胶原蛋白的提取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所得林蛙皮的品质和提取率,本研究对林蛙皮进行脱色,脱杂蛋白,脱脂的一系列预处理。首先选用脂肪酶对林蛙皮进行脱脂,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预处理方案,对比不同提取工艺对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以尽量减小林蛙皮胶原蛋白提取率影响的为前提,确定以0.02 mol/LNaOH(含1%H2O2)溶液为脱色液,室温下处理18 h,在此条件下,林蛙皮脱色效果显着,胶原蛋白损失率为1.9%;以7.5%NaCl溶液为脱杂蛋白液,室温下处理18 h,在该条件下,杂蛋白去除率为92.59%,胶原蛋白损失率为0.3%;将经过脱色脱杂蛋白处理的蛙皮洗净,干燥,称重,利用脂肪酶对其进行脱脂试验,最终确定最佳脱脂方案为:以料液比1:30,加酶量5%(干重比),pH为9.0,在37℃处理70 min,此条件下脱脂率达到81.01%。3.利用酶法提取林蛙皮胶原蛋白。首先比较几种不同的蛋白酶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酶源。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了从林蛙皮中提取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料液比为1:64,胃蛋白酶加酶量为0.34%(干重比),pH为2.0,37℃下浸提时间35 h。对酶解液进行超滤,盐析,透析法,浓缩、纯化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提取率为80.16%。胶原蛋白纯度为94%。4.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研究林蛙皮胶原蛋白。分析结果表明:SDS-PAGE图谱与Ⅰ型胶原蛋白结构相符,结果显示林蛙皮胶原蛋白有两条α链,两条β链和一条?链,分子量至少在80 KDa以上,电泳条带与牛跟腱胶原蛋白相似;紫外光谱全波段扫描结果显示,林蛙皮胶原蛋白的特征吸收峰约为235 nm;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林蛙皮胶原蛋白在酰胺A,酰胺B,酰胺Ⅰ,酰胺Ⅱ,酰胺Ⅲ五个官能团处具有明显的特征,表明林蛙皮胶原蛋白具有较完整的超螺旋结构;DSC差示扫描仪分析林蛙皮胶原蛋白的热变形温度为46.6℃;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林蛙皮胶原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含量最大,约为总氨基酸含量的三分之一,含有羟脯氨酸,脯氨酸含量为12.70,高于多数蛋白质,符合胶原蛋白氨基酸组成特征,与牛跟腱胶原蛋白氨基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蛙皮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Ⅰ型胶原蛋白相似;林蛙皮胶原蛋白样品的水分含量为6%,吸湿性和保湿性良好。5研究林蛙皮胶原蛋白对DPPH·、OH·、O2-·的清除作用及还原力,用以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林蛙皮胶原蛋白还原能力优良,各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随着胶原蛋白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显示了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赵媛媛,马莹,王战勇,苏婷婷,张晶[10](2016)在《林蛙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林蛙是东北最重要的经济蛙种之一,而林蛙加工生产林蛙油后的副产物林蛙皮、林蛙卵等常常被丢弃,这是对生物资源的浪费。近年来科研人员相继开展了对这些废弃物的深加工和利用技术,从中提取了胶原蛋白、抗菌肽以及透明质酸等活性物质。就近年来林蛙油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论述,同时对相关技术的开发做出展望,以期通过对这些副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进一步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林蛙皮多糖类天然保湿因子的提取与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林蛙皮多糖类天然保湿因子的提取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林蛙驯养调查及哈蟆油与蟾蜍油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林蛙人工驯养调查
    第一章 调查报告
    第二章 存在问题与对策
第二部分 蟾蜍油与哈蟆油比较研究
    第三章 蟾蜍油与哈蟆油性状比较研究
        第一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性状比较
        第二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显微结构比较
        第三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膨胀度比较
    第四章 蟾蜍油与哈蟆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第一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1-甲基海因含量比较
        第二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水溶性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比较
        第三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磷脂类含量比较
        第四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核苷类成分含量比较
        第五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胆固醇含量比较
        第六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雌二醇含量比较
    第五章 蟾蜍油与哈蟆油药效作用比较研究
        第一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抗疲劳药效作用比较
        第二节 蟾蜍油与哈蟆油耐缺氧药效作用比较
第三部分 蟾蜍油毒性成分分析与急性毒性实验
    第六章 蟾蜍油中华蟾酥毒基含量测定
    第七章 蟾蜍油急性毒性实验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哈蟆油》
附图
综述 哈蟆油药材活性成分及林蛙有效部位开发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葛氏鲈塘鳢多糖的提取纯化和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葛氏鲈塘鳢概述
    1.2 多糖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葛氏鲈塘鳢粗多糖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葛氏鲈塘鳢粗多糖脱蛋白方法、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葛氏鲈塘鳢脱蛋白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林蛙胶原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功能性研究及其微胶囊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林蛙资源的利用现状
        1.1.1 林蛙成分简介
        1.1.2 林蛙的营养价值及生理功能简介
        1.1.3 林蛙资源利用简介
        1.1.4 林蛙胶原蛋白多肽在市场上的应用前景
    1.2 凝胶过滤色谱分离多肽技术
    1.3 胶原蛋白肽的生物活性
        1.3.1 胶原蛋白肽的研究现状
        1.3.2 抗氧化活性
        1.3.3 ACE抑制活性
    1.4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林蛙胶原蛋白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林蛙胶原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
        2.3.2 扫描电镜(SEM)检测
        2.3.3 各组分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检测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林蛙多肽的分离纯化
        2.4.2 扫描电镜(SEM)检测结果
        2.4.3 各组分多肽氨基酸序列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各组分林蛙胶原蛋白肽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配制预备溶液
        3.3.2 抗氧化活性检测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
        3.4.2 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各组分林蛙胶原蛋白肽的ACE抑制活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4.3.2 标准曲线的制作
        4.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
        4.3.4 精密度测定结果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检测波长的确定
        4.4.2 标准曲线的制作
        4.4.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
        4.4.4 精密度测定
        4.4.5 ACE抑制构效关系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林蛙胶原蛋白肽缓释微胶囊的制备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微胶囊的制备
        5.3.2 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5.3.3 林蛙胶原肽微胶囊体外释放实验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结果
        5.4.2 微胶囊在胃肠液中的体外缓释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多肽类复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肽
    1.2 生物材料
    1.3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生物材料上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林蛙皮多肽复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玉米肽复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皮肤外用林蛙皮多肽纳米乳与冻干粉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中国林蛙的研究及开发利用
        1.1 中国林蛙的分布
        1.2 中国林蛙的应用概况
        1.3 中国林蛙皮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第2章 皮肤外用纳米乳的研发工艺现状
        2.1 纳米乳的研究概述
        2.2 纳米乳的应用现状
        2.3 皮肤外用纳米乳的优势及弊端
        2.4 纳米乳液应用展望
    第3章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3.1 真空冷冻干燥定义及原理
        3.2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优势
        3.3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展望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及理化性质检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干林蛙皮多肽纳米乳的制备及理化性质检测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含干林蛙皮多肽冻干粉的制备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6)东北林蛙不同组织多糖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多糖的发展现状
2 东北林蛙不同组织多糖的研究进展
    2.1 林蛙多糖
    2.2 林蛙油多糖
    2.3 林蛙卵多糖
    2.4 林蛙头多糖
    2.5 林蛙皮多糖
    2.6 林蛙骨肉多糖
3 结语与展望

(7)东北林蛙卵胶膜中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林蛙的概述
        1.1 林蛙的概述
        1.2 林蛙产品的研究现状
        1.2.1 林蛙油
        1.2.2 林蛙皮
        1.2.3 林蛙卵
        1.2.4 卵胶膜
    第二章 多糖的研究现状
        2.1 多糖的提取方法
        2.1.1 溶剂提取法
        2.1.2 仪器辅助提取法
        2.1.3 酶法
        2.1.4 其他提取法
        2.2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第三章 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3.1 立题背景
        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产地与蛙龄的东北林蛙卵胶膜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水分含量测定
        1.2.2 灰分含量测定
        1.2.3 粗脂肪含量测定
        1.2.4 粗蛋白质含量测定
        1.2.5 氨基酸含量测定
        1.3 结果与讨论
        1.3.1 东北林蛙卵胶膜中水分含量
        1.3.2 东北林蛙卵胶膜中灰分含量
        1.3.3 东北林蛙卵胶膜中粗脂肪含量
        1.3.4 东北林蛙卵胶膜中蛋白质含量
        1.3.5 东北林蛙卵胶膜中氨基酸含量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响应曲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提取东北林蛙卵胶膜多糖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林蛙卵胶膜粗多糖的提取
        2.2.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单因素实验
        2.2.4 响应面优化最佳提取条件
        2.3 结果分析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建立
        2.3.2 单因素变量察结果
        2.3.3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北林蛙卵胶膜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鉴定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2.1 东北林蛙卵胶膜多糖的纯化
        3.2.2 东北林蛙卵胶膜精制多糖I的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evage法除蛋白结果
        3.3.2 DEAE-52 离子交换柱层析结果
        3.3.3Sephadex G-100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结果
        3.3.4 理化性质检测结果
        3.3.5 林蛙卵胶膜多糖I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
        3.3.6 林蛙卵胶膜多糖I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3.7 林蛙卵胶膜多糖I组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北林蛙卵胶膜多糖的吸湿保湿性与抗氧化性测定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方法
        4.2.1 吸湿性与保湿性
        4.2.2 抗氧化性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卵胶膜精制多糖I吸湿保湿性
        4.3.2 卵胶膜精制多糖I的抗氧化性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林蛙皮多肽提取工艺建立及化妆品初步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林蛙的开发利用价值
        1.1 林蛙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1.2 林蛙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2章 林蛙皮多肽作为化妆品原料的优势
        2.1 动物源性化妆品原料
        2.2 活性多肽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前景
        2.3 林蛙皮多肽作为化妆品原料的优势
    第3章 纳米透皮技术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3.1 皮肤组成结构及功能
        3.2 化妆品经皮渗透吸收
        3.3 纳米乳特点及在化妆品透皮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适合皮肤外用林蛙皮多肽提取工艺研究及性质检测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林蛙皮多肽化妆品的研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林蛙皮多肽纳米乳的研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9)酶法提取林蛙皮胶原蛋白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林蛙油
    1.2 林蛙皮
    1.3 胶原蛋白概述
        1.3.1 胶原蛋白的分类
        1.3.2 胶原蛋白的应用
    1.4 胶原蛋白的制备
        1.4.1 酸法提取胶原蛋白
        1.4.2 碱法提取胶原蛋白
        1.4.3 中性盐法提取胶原蛋白
        1.4.4 热水浸提法提取胶原蛋白
        1.4.5 酶法提取林蛙皮胶原蛋白
    1.5 胶原蛋白的抗氧化性
    1.6 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本研究的工艺路线
第二章 林蛙皮的预处理工艺条件优化
    2.1 实验仪器,试剂与原料
        2.1.1 原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2.1 林蛙皮胶原蛋白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样品的处理
        2.2.4 林蛙皮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
        2.2.5 林蛙皮的预处理
    2.3 结果分析
        2.3.1 林蛙皮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3 脱色效果
        2.3.4 脱杂蛋白效果
        2.3.5 脂肪酶脱脂单因素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林蛙皮胶原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3.1 几种蛋白酶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2 胃蛋白酶提取林蛙皮胶原蛋白工艺研究
        3.2.1 酶用量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2.2 提取时间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2.3 料液比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2.4 p H值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2.5 响应面法优化胃蛋白酶提取林蛙皮胶原蛋白
    3.3 胶原蛋白的纯化
    3.4 结果分析
        3.4.1 酶用量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4.2 提取时间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4.3 料液比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4.4 p H值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5 响应面法优化胃蛋白酶提取林蛙皮胶原蛋白
    3.6 模型建立与显着性检测
    3.7 两因素交互作用
    3.8 胶原蛋白纯度测定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林蛙皮胶原蛋白性质研究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实验步骤
        4.2.1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定
        4.2.2 紫外光谱扫描分析
        4.2.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2.4 含水量的测
        4.2.5 等电点的测定
        4.2.6 保湿性的测定
        4.2.7 热变性温度的测定
        4.2.8 氨基酸组成分析
        4.2.9 扫描电镜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分子量检测结果
        4.3.2 紫外光谱扫描
        4.3.3 傅里叶红外光谱
        4.3.4 含水量的测定结果
        4.3.5 等电点的测定结果
        4.3.6 保湿性的测定结果
        4.3.7 DSC差式扫描法测变性温度
        4.3.8 氨基酸组成分析
        4.3.9 电镜扫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林蛙皮胶原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研究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1.1 实验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步骤
        5.2.1 还原力的测定
        5.2.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
        5.2.3 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
        5.2.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5.3 结果分析
        5.3.1 还原力的测定
        5.3.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5.3.3 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
        5.3.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林蛙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林蛙皮的开发与利用
    1.1 从林蛙皮中提取胶原蛋白
    1.2 从林蛙皮中提取抗菌肽
    1.3 从林蛙皮中提取透明质酸
2 林蛙卵的研究进展
    2.1 从林蛙卵中提取林蛙卵蛋白
    2.2 从林蛙卵中提取林蛙卵油
    2.3 从林蛙卵中提取雌激素
    2.4 从林蛙卵中提取核糖核酸酶
3 林蛙其他组织的开发利用
4 结束语

四、中国林蛙皮多糖类天然保湿因子的提取与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林蛙驯养调查及哈蟆油与蟾蜍油比较研究[D]. 田梓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葛氏鲈塘鳢多糖的提取纯化和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 高阳杨.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3]林蛙胶原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功能性研究及其微胶囊的制备[D]. 赵静. 吉林大学, 2019(11)
  • [4]基于多肽类复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李芮.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5]皮肤外用林蛙皮多肽纳米乳与冻干粉的制备[D]. 石洪宇. 吉林大学, 2018(01)
  • [6]东北林蛙不同组织多糖的研究现状[J]. 金鑫,王玉华,朴春红,刘俊梅,陈云志,于寒松. 食品工业, 2017(09)
  • [7]东北林蛙卵胶膜中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D]. 马卓群.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8]林蛙皮多肽提取工艺建立及化妆品初步研制[D]. 聂林燕. 吉林大学, 2017(10)
  • [9]酶法提取林蛙皮胶原蛋白及其活性研究[D]. 王萌萌.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10]林蛙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赵媛媛,马莹,王战勇,苏婷婷,张晶. 应用化工, 2016(12)

标签:;  ;  ;  ;  ;  

林蛙皮多糖天然保湿因子的提取与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