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剖宫产28例临床观察

新剖宫产28例临床观察

一、28例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罗琳[1](2018)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和传统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病例100例(两次手术均于我院进行),首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病例为研究组(50例),首次手术为传统剖宫产病例为对照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例相关指标,分析新式剖宫产和传统剖宫产对再次手术的影响,比较其优缺点,指导孕妇选择剖宫产术式。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壁粘连率为50%(25/50),盆、腹腔粘连率为38%(19/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3/50)和14%(7/50),统计学分析研究组粘连程度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胎儿娩出困难率为16%(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术有影响,传统剖宫产再次手术时手术时间短,可较快并容易娩出胎儿,而且腹壁及盆、腹腔粘连发生的概率低,对于有再次妊娠需求者建议传统剖宫产作为首选术式。

吴倩[2](2017)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需行再次剖宫产术生产的产妇作为研讨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产妇首次行新式剖宫产术,研究组产妇首次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并将两组产妇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进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率以及瘢痕宽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腹腔粘连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提高孕妇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莫振华[3](2016)在《以色列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盆腔粘连情况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就以色列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两种方法术后盆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有剖宫产史且需再次剖宫产的产妇167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组1患者剖宫产采用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共65例,为对照组;组2患者剖宫产均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共102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时的盆腔粘连情况。结果:组2患者71.6%出现盆腔粘连,较组1患者粘连发生率86.2%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患者出现Ⅳ级粘连极少(3例),ⅠⅢ级粘连的出现率也呈递减趋势,而组1患者Ⅱ级粘连情况较Ⅰ级多,且有30.4%出现Ⅳ级粘连,与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有效降低术后盆腔粘连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吴艳萍[4](2013)在《两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情况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应用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发生腹腔粘连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住院行第2次剖宫产术的298例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24例产妇,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有74例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产妇术后发生盆腔、腹腔粘连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52例(67.85%)产妇未发生粘连,72例(32.14%)产妇发生粘连,其中,有30例(13.39%)产妇属于腹壁各层均出现轻微粘连,26例(11.61%)产妇属于膀胱返折腹膜、子宫、腹膜以及大网膜等处出现少数粘连,16例(7.14%)产妇属于膀胱返折腹膜、子宫、腹膜以及大网膜等处出现严重粘连;对照组有28例(37.84%)产妇未发生粘连,46例(62.16%)发生粘连,其中,有13例(17.57%)产妇属于腹壁各层均出现轻微粘连,14例(18.92%)产妇属于膀胱返折腹膜、子宫、腹膜以及大网膜等处出现少数粘连,19例(25.68%)产妇属于膀胱返折腹膜、子宫、腹膜以及大网膜等处出现严重粘连,(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盆腔、腹腔粘连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腹壁粘连以及轻微粘连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后7d便可进行拆线,属于甲级愈合;对照组产妇术后5d便可进行拆线,属于甲级愈合,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的盆腔、腹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的病情程度比较严重。

冯伟[5](2012)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区别,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缺点,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地医院,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010年01月-06月采用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15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2011年01月-06月采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150名产妇作为试验组,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腹前出血量、筋膜下血肿、产褥病、切口脂肪液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这九项指标。结果:①一般人口学特征:试验组平均年龄24.96岁,孕次3.58次,产次2.81次,其中剖宫产次1.23次,孕周39.28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4.55岁,孕次3.33次,产次2.57次,其中剖宫产次1.19次,孕周39.12周。两组间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数及孕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剖宫产第一指征:两组剖宫产第一指征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最多,其次是瘢痕子宫,出现最少的是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和妊娠合并心脏病。各个剖宫产第一指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总手术时间(平均18.14分)和胎儿娩出时间(平均2.6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时间分别为40.07分和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49和47.167,p<0.05)。④试验组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平均10.92小时)和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0.13小时)均比对照组(分别为23.31小时和27.88小时)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6和33.236,p<0.05)。⑤试验组开腹前出血量(平均浸湿1.49块小纱布块)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浸湿4.04块小纱布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6,p<0.05)。⑥试验组产妇术后未出现筋膜下血肿,对照组产妇术后筋膜下血肿发生率为4.0%(6/150),试验组术后产褥病的发生率为4.7%(7/150),远低于对照组13.3%(20/150),筋膜下血肿和产褥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和6.878,p<0.05);两组间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0.0%和2.0%(0,3/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7,p>0.05)。⑦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8.97分,对照组平均7.90分,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8,p<0.05)。结论:与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相比,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妇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和剖宫产次数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在总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腹前出血量、筋膜下血肿和产褥病都有所降低,同时,新生儿的Apgar评分有所提高,说明该术式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田玻瑜[6](2000)在《28例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报告新式剖宫产术 2 8例 ,该术为开腹时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方法 ,连续全层锁扣缝合子宫肌层切口 ,不缝合腹膜 ,关腹时皮肤、皮下脂肪全层宽针距缝合 ,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都比老式剖宫产术明显缩短和减少 ,疼痛轻 ,术后恢复快 ,值得推广应用。

丁红辉[7](2016)在《50例孕产妇新式剖宫产术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及腹膜外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对照A组(n=50)和对照B组(n=40)。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对照A组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B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结果对照A组和对照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43.8±6.1)min vs(44.3±6.9)min、(203.1±80.5)m L vs(199.9±78.4)m L、18.0%vs17.5%、20.0%vs 22.5%],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2.5±4.9)min、(159.0±70.3)m L、76.9%、5.8%,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损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静,白桦[8](2014)在《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对母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50例为观察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子宫与腹膜、大网膜及膀胱粘连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完成时间及术后情况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组子宫与腹膜、大网膜及膀胱粘连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完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较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母体远期影响较大。

效银霞[9](2014)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有新式剖宫产术史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史且需要再次进行开腹手术的女性患者392例,有新式剖宫产术史患者196例为对照组,有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史患者19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再次行新式剖宫产术治疗,实验组再次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治疗;记录患者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和腹腔粘连、筋膜下血肿和产褥病和伤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患者腹腔粘连、筋膜下血肿和产褥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组患者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具有开腹时间短、出血量小及腹腔粘连率、筋膜下血肿率、产褥病率和伤口脂肪液化低等优势,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陈安珍[10](2014)在《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120例既往行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改良组)、134例既往行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组)、94例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后(新式剖宫产组)需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与腹壁纵切口组、新式剖宫产组比较,在腹壁、腹腔粘连、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发生率最低,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次之,新式剖宫产最高,对可能需要二次开腹患者,首次剖宫产宜选择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

二、28例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8例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手术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产妇腹腔粘连情况比较
3 讨论

(3)以色列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盆腔粘连情况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腔粘连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盆腔粘连程度比较
3 讨论

(5)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分组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组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具体步骤
    2.2 对照组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步骤
    2.3 指标测定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剖宫产第一指征
    3.3 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时间
    3.4 术中损伤
    3.5 新生儿Apgar评分
4 讨论
    4.1 剖宫产第一指征
    4.2 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时间
    4.3 术中损伤
    4.4 新生儿Apgar评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28例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方法
结 果
讨 论
    1.新式剖宫产有以下优点:
    2.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7)50例孕产妇新式剖宫产术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术中情况比较
    2.2 2组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9)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改良组
        1.2.2 腹壁纵切口组
        1.2.3 新式剖宫产组
    1.3 观察指标
    1.4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术中指标比较
    2.2 三组术中腹壁粘连情况比较
    2.3 三组腹腔粘连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28例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D]. 罗琳. 遵义医学院, 2018(11)
  • [2]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J]. 吴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1)
  • [3]以色列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盆腔粘连情况比较[J]. 莫振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4)
  • [4]两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情况的探讨[J]. 吴艳萍.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10)
  • [5]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D]. 冯伟.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3)
  • [6]28例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 田玻瑜. 右江医学, 2000(06)
  • [7]50例孕产妇新式剖宫产术临床观察[J]. 丁红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 [8]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J]. 王静,白桦. 河北医药, 2014(13)
  • [9]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的临床分析[J]. 效银霞. 中国临床研究, 2014(03)
  • [10]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 陈安珍. 中国医学创新, 2014(08)

标签:;  ;  ;  

新剖宫产28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