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思想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渗透

STS教育思想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STS教育思想在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文献综述)

曹禹[1](2021)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在丰富学校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等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资源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尝试以“药物化学”作为学科知识背景,并结合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视角,设计出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首先本研究梳理了SSI教育与校本课程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然后本研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调查他们对于本课程的态度、期望和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均对《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持有正面态度,但目前课程资源不足。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及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要素,综合了师生需要与学科背景,以新课程理念为切入点,设计了《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本课程共分为3个模块,8个专题,以“药物化学”作为主干知识,并结合了历史、人文、社会等隐性因素,力图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的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疫情原因,本课程未能进行课堂实施,因此邀请课程专家对本课程进行背对背评价,并依据专家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完善课程文本。科学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学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希望本研究能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温得中[2](2021)在《高校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STS教育理念近年来已愈来愈受到各高校各专业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文章深入分析了STS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内涵,并结合医学遗传学教学特点及现状,从重视课程的定位、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思路的转换、课后活动的开展几方面对如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探讨如何使STS教育理念更加适度合理的应用于高校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过程。

白利霞[3](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课程改革的关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提出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细化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社会责任既是各学科普遍强调的核心素养,在生物学教学中又有其学科特点,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探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有效策略,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鄂尔多斯市某中学高一年级104名学生的生物学社会责任现状和全部生物教师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充分挖掘分析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所隐含的社会责任教育素材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实验研究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四个教学策略,分别为:情境教学策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科学史教学策略以及融入STS教育,将这些策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对教学实践研究前后学生的社会责任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1)实践研究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水平整体相近但普遍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普遍乐于接受核心素养教育新理念且认可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2)实践研究后,实验班四个维度的社会责任平均分较前测分别提高了3.08、3.52、3.22和2.52分,对照班平均分分别提高1.64、1.64、1.42和0.94分;实验班的社会责任各维度水平得分均明显分别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通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科学史教学以及融入STS教育等教学策略并结合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但由于研究时间短,笔者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以后尚需进一步研究。

田静乐[4](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推进,高中学生不再被局限于固定的文理分科,获得了空前的“选择学习”自主权。与此同时,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摆在学生面前:如何使选考科目与未来的志愿填报、拟从事的职业相匹配?基于此需求,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高度关注。但我国目前的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成体系,许多普通高中缺乏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任教师,也缺乏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科任教师,更缺乏能指导一线学科教师进行生涯规划渗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上述的现状,笔者开展了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并确定了如下研究思路:(1)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明确选题背景与意义,奠定相关理论基础;(2)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和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2019版)中的生涯规划教育素材进行整理与分析;(3)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了解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4)依据以上研究提出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包括渗透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和途径等,进而确定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由文本分析可知:高中生物学在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与生涯规划教育均具有内在一致性,且课标与教材中也蕴含丰富的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1)现在的高中生对自我较为了解,但生涯意识淡薄,既不明确将要填报什么志愿,也没想好未来就业的方向。(2)师生均十分支持以学科渗透的形式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但由于学科教师生涯规划教育能力不足、学生升学压力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重视等原因,导致了当今学科教学中很少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3)师生较为支持的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为:利用学科知识进行渗透、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角色体验和工厂参观等。基于以上调查及研究,本文积极探索学科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干、以系统性渗透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原则上对目标的制定、素材的来源、渗透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确定等进行了策略分析,进而构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以必修二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为例编写了教学案例,以供一线教师教学参考。

杜文彬[5](2020)在《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应对21世纪人才需求挑战的战略举措,我国STEM教育的政策要求与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急需系统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成果支持。与此相对照,美国作为最早开展STEM教育的发达国家,其推动STEM教育的历史脉络和经验教训,对于深化我国STEM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本土化的课程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STEM教育以20世纪80年代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提出“科学素养”作为开端。短短三十几年间,其已完成从科学教育改革思潮到实体课程的进化,并依托STEM学校,以“必修课”形式嵌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的生长空间构筑于学校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异。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手段、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机制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规格之间存在多重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STEM教育的发展动因。以STEM教育发展多重矛盾的结构变化与矛盾解决主体在不同“行动者”间的转换为依据,可将美国STEM教育发展划分为STEM教育思想萌芽、课程体系初建、制度化推进以及标准化课程建设四个阶段。这背后既体现着学校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大潮的回应,也凝结着科教精英、民间团体以及政府等不同利益团体以教育改革回应社会矛盾的斗争与妥协。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是STEM教育的思想萌芽时期。美国政治经济发展新格局带来大量高素质劳动力需求,面向少数精英的结构主义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新的人才结构需要。为解决上述矛盾,科教精英发起了以STS运动、2061计划为代表的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以破除科学教育精英化的弊端。这次改革使科学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素养化、跨学科整合以及标准化等有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新特征。STEM教育理念内核,包括面向国家劳动力需求的培养目标、跨学科整合的课程内容、秉承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方法、以及具有标准化评价烙印的课程评价,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构筑起来。尽管“STEM”这一专用术语尚未出现,其思想萌芽已经孕育在科学教育改革之中。但由于工程教育在STEM整合中缺乏实质性的地位,STEM教育尚未形成正式概念,也难以脱离于传统科学教育框架而获得自主发展。以“STEM教育”专门术语在2001年的出现为标志,2001年至2005年STEM教育处于课程体系初建阶段。随着美国不断向第三产业转化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海外精英对STEM工作岗位的占领,硬科学在美国学校教育中不断式微。为保证市场中STEM专业人才储备,以工商业主利益为代表的民间组织纷纷要求学校加强硬科学教育。这一诉求为工程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开辟了通道,使STEM教育获得“工程”拼图,实现了其概念的完整建构。完成概念建构的STEM教育在大型学术团体主导下实现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长足进步,课程体系建设初见形态。但由于发展主体各自为政,STEM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呈现出各课程要素发展不均衡、发展动力受限等缺点。要应对伴随再工业化战略而来的STEM人才需求大潮,就必须在课程管理体系中做出调整,在更强力量的主导下实现整体推进。伴随着2006年《崛起于聚集的风暴之上》报告的发布,STEM教育正式进入联邦视野。2006年至2011年是STEM教育制度化推进阶段。为配套促进制造业回岸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支援、整体规划、项目引导以及法令保障手段,强势主导着STEM教育发展。同时,联邦政府还统合各利益主体形成发展合力,实现了STEM教育国家战略式推进。该阶段STEM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种STEM课程设计与实施层出不穷,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由于财政的突然倾斜,该时期STEM教育呈现一种聚焦价值讨论而轻视实践质量的状态,功利主义与形式主义危机接踵而至。以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对全美STEM教育项目的质量审查为开端,STEM教育进入标准化课程建设时期。为应对美国STEM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危机,曾一度缺位的课程专家重新主持STEM课程改革。以课程专家为主导,各发展力量通过构建横纵衔接的一贯制课程体系、开发聚焦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以及制定州级STEM课程实施标准,实现STEM教育的标准化课程建设,并构筑起“联邦主导——地方规范——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实施体系。至此,STEM教育依托STEM学校,以必修课身份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纵观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可发现STEM教育各个阶段都和特定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背景紧密相连,有其独特的发展机制,包括从外力推进与内部自觉的发展动因机制,以工程为基点的跨学科内容整合机制,以及由多元走向统一规范的课程实施机制。我国STEM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呈现着发展力量自发性、课程开发多元化与课程实践零散化等特点。从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梳理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相关经验、教训与发展机制,对接我国STEM教育本土化发展现状,本研究认为美国STEM教育发展对我国具有以下发展启示:首先,在与“结构”的关系上,应适度超前于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间的矛盾暴露;其次,需联合各方“行动者”发挥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效用;最后,还要遵循科目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在内容开发机制与实践机制上要契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与育人要求,选择适配的发展方式。

罗艳,杨洁,王静,刘洋[6](2020)在《STS教育在新生儿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科学-技术-社会教育(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STS)在新生儿临床实习中的效果。方法以就读于遵义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专业且正在新生儿科实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每组各30人的实验组(将STS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和对照组(选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不仅是基础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成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TS教学实验组的问卷调查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 STS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在新生儿科临床实习期间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张宏方,张怡敏,环城,史琳娜,王媛媛,徐洋洋[7](2019)在《建设特色《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建设"五个一流"的课程为出发点,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需求,以本校自身的基础为立足点,探索建设《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模式特色。本文着重介绍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病原微生物及检验学教研室在长期的实践及近段时期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积极探索中,通过创建精品课程,努力营造出自身鲜明的特色。

谢模英,余娇龙,罗菊英[8](2014)在《STS教育在临床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STS教育的含义、发展趋势,总结了STS教育法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模式、方法、途径、教师、课程评价标准的区别以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STS教育在我国临床专业多学科教学中的发展近况。

蒙萌,赵聪敏,王剑,王丽雁,李文藻[9](2012)在《临床医学生新生儿学教学渗透STS教育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以及知识运用脱节是儿科教学的突出问题,由于当前儿科临床教学的诸多受限因素,导致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应用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STS教育则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科学与技术,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本文旨在讨论临床新生儿学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渗透的模式,期望对当前综合型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具有参考意义和推广价值。

吴素珍,李加林,向明钧,黄玉萍,刘丽华,陈水亲[10](2009)在《STS教育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文中指出

二、STS教育思想在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S教育思想在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时代背景
        1.1.2 基于学生发展需要
        1.1.3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难点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内容分析法
        1.5.2 调查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SSI
        2.1.2 校本课程
        2.1.3 药物化学
    2.2 理论基础
        2.2.1 泰勒的课程原理
        2.2.2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项目式学习理论
3 文献综述
    3.1 校本课程
        3.1.1 国内研究
        3.1.2 国外研究
        3.1.3 校本课程文献述评
    3.2 SSI
        3.2.1 国外研究
        3.2.2 国内研究
        3.2.3 SSI文献述评
4 高中学生及教师对《药物化学》校本课程需求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工具
    4.3 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4.4 调查结果分析
        4.4.1 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4.4.2 对教师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4.4.3 调查启示
5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
    5.1 课程设计理念及原则
        5.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理念
        5.1.2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原则
    5.2 《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概述
        5.2.1 课程目标
        5.2.2 内容总体框架
        5.2.3 课程内容编排
        5.2.4 教学要素分析
        5.2.5 课程评价
6 《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6.1 教学设计案例一:科学研究中的偶然和必然
        6.1.1 概述
        6.1.2 教学设计
    6.2 教学设计案例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6.2.1 概述
        6.2.2 教学设计
    6.3 教学设计案例三: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6.3.1 概述
        6.3.2 教学设计
    6.4 教学设计案例四:中医药与药物化学
        6.4.1 概述
        6.4.2 教学设计
7 课程设计评价
    7.1 评价表单汇总与结论
    7.2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总
    7.3 专家评价结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问题和不足
    8.3 对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 《药物化学》课程设计
致谢

(2)高校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S T S教育理论的深入理解
2 医学遗传学教学现状
3 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如何进行S T S教育的渗透
    3.1 重视课程的定位
    3.2 教学方法的改进
    3.3 教学思路的转换
    3.4 课后活动的开展
4 结语

(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责任
        2.1.2 社会责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2.3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2.2.4 STS及 STSE教育理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案例研究法
        3.2.3 实验研究法
        3.2.4 统计分析法
4 鄂尔多斯市某中学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问卷的编制
        4.2.1 学生调查问卷的编制
        4.2.2 教师调查问卷的编制
    4.3 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4.3.2 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5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
    5.1 《分子与细胞》中关于社会责任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5.2 实践研究目的和对象
        5.2.1 实践研究目的
        5.2.2 实践研究对象
    5.3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教学策略及案例
        5.3.1 情境教学策略
        5.3.2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
        5.3.3 科学史教学策略
        5.3.4 融入STS教育
    5.4 实践结果和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及展望
        6.2.1 建议
        6.2.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迫切需求
        1.1.2 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1.2.1 研究意义
        1.2.2 可行性分析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1.4.2 STSE理论及教育
        1.4.3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
2.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涯
        2.1.2 生涯规划
        2.1.3 生涯规划教育
    2.2 国内外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
        2.2.1 国外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
3.基于生涯规划教育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3.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3.1.1 普通高中生物学的课程理念凸显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3.1.2 普通高中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契合生涯规划教育的思想
        3.1.3 普通高中生物学的课程结构保障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
    3.2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整理
        3.2.1 “科学家访谈”和“科学家的故事”栏目分析
        3.2.2 “生物科技进展”栏目分析
        3.2.3 “生物科学史话”栏目分析
        3.2.4 “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分析
        3.2.5 “与生物有关的职业”栏目分析
        3.2.6 生物学教材中栏目以外生涯规划教育素材的整理
    3.3 小结
4.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调查
    4.1 问卷编制与发放
        4.1.1 问卷的编制
        4.1.2 问卷的发放
    4.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学生对自我及生涯发展的认识
        4.2.3 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4.2.4 学生对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
        4.2.5 学生对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4.2.6 学生问卷调查小结
    4.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3.1 基本信息
        4.3.2 高中生物学教师对课堂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
        4.3.3 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4.3.4 高中生物学教师对课堂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4.3.5 教师问卷调查小结
5.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分析与策略
    5.1 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
        5.1.1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
        5.1.2 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干
        5.1.3 以系统性渗透为目标
    5.2 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制订
        5.2.1 以学科需要为基础,融合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
        5.2.2 考虑学生的生涯需要
        5.2.3 社会的需要
        5.2.4 专家学者的建议
    5.3 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素材来源
        5.3.1 从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挖掘
        5.3.2 从生物学相关的其他学科中挖掘
        5.3.3 从生活现象中挖掘
        5.3.4 从高校的专业信息中挖掘
        5.3.5 利用媒体资源挖掘
    5.4 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选择
        5.4.1 创设职业情境,导入新课
        5.4.2 以职业介绍为拓展,结束新课
        5.4.3 编制职业情境相关习题,巩固新课
        5.4.4 结合实践活动,开展职业体验
    5.5 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评价方式
    5.6 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流程
    5.7 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案例
        案例:《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6.研究总结、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之处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5)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问题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STEM教育的一般研究
        二、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审视与思考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课程史研究的理论审视
        二、学校科目社会史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
        三、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的研究方法选择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深化STEM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二、为我国STEM教育本土化实践提供参考经验
第二章 美国STEM教育发展的多重矛盾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STEM教育发展的多重矛盾
        一、STEM教育发展矛盾的梳理
        二、推动STEM教育发展多重矛盾的基本解释
    第二节 STEM教育发展的矛盾结构变化与阶段划分
        一、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孕育STEM教育思想萌芽
        二、工程教育的加入带动STEM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设
        三、政府力量主导学校课程改革与STEM教育制度化建设
        四、课程专家主导的STEM教育标准化课程体系构建
第三章 科学教育改革中的STEM教育思想萌芽
    第一节 学校教育面临转型课题
        一、精英化科学教育难以满足大量技术型人才需求
        二、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工程教育式微
    第二节 科学教育新特征的出现
        一、不同团体的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试验
        二、多重改革下科学教育呈现新特征
    第三节 科工教育改革的实践火种
        一、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下的科学课程整合实践
        二、前瞻性却举步维艰的工程教育项目发展
    第四节 思想萌芽期STEM教育的发展特征
        一、STEM教育的理论基础大致形成
        二、STEM教育的实践路径初见端倪
        三、STEM概念发展尚未完善
第四章 工程教育推动的STEM课程体系初步建设
    第一节 STEM人才预警与工程教育的纳入
        一、硬科学专业选择持续遇冷引发STEM劳动力危机
        二、STEM本土人才储备需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
        三、基础教育中纳入工程教育实现STEM专业准备
    第二节 依托工程教育实现STEM教育完整拼图
        一、以工程教育作为STEM整合的“催化剂”
        二、“术语”出现与STEM教育步入系统化发展
    第三节 民间大型学术团体主导的STEM课程研究
        一、STEM课程改革全国示范项目出现——以“项目引路计划”为例
        二、《学生如何学习科学》发布与对探究式教学手段的重新思考
        三、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引导的全国性STEM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研究
    第四节 STEM课程体系的初建表现
        一、STEM课程理念共识初步形成
        二、STEM课程开发技术层面的经验累积
        三、多方主体尚未形成发展合力
第五章 政府主导下的STEM教育制度化推进
    第一节 STEM教育的国家战略式发展需求
        一、联邦政府的“风险投资”
        二、标准化运动下STEM教学质量堪忧
        三、STEM教育的国家战略上升进程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STEM教育政策建设
        一、大力度财政拨款为STEM教育改革提供保障
        二、STEM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三、以竞争性拨款项目调动各方STEM教育参与热情
        四、立法以昭示发展STEM教育的国家意志
    第三节 政府引领下STEM教育多主体发展合力形成
        一、联邦主导下民间组织的STEM教育推动路径
        二、“多元主体”STEM教育改革模式形成
    第四节 制度化推进期STEM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为满足国家劳动力需求而发展的STEM教育
        二、STEM教育价值唤醒研究的热潮
        三、趋向多元的STEM课程设计与实施
第六章 STEM教育的标准化课程建设
    第一节 STEM教育发展面临内外困境
        一、再工业化战略持续升级带来STEM劳动力需求倍增
        二、STEM教育实施出现形式主义危机
        三、功利主义反噬STEM劳动力培养效率
    第二节 迈向标准化的STEM课程建设
        一、横纵衔接的STEM课程体系
        二、聚焦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
        三、内容性与表现性一致的STEM课程实施标准
    第三节 标准化课程建设阶段STEM教育的发展特征
        一、课程专家成为STEM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纳入人文学科提升STEM教育育人价值
        三、强化问责保障STEM教育发展质量
        四、层次分明的课程实施体系实现STEM教育有效落地
第七章 STEM教育发展机制及其启示
    第一节 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发展机制解析
        一、从外力推进到内部自觉的发展动因机制
        二、以工程为基点的跨学科内容整合机制
        三、由多元走向统一的课程实施机制
    第二节 美国STEM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STEM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需求
        二、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与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STS教育在新生儿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课件制作
        1.2.2 研究方法
        1.2.3 教学效果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建设特色《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追赶超越目标与现状,科学精心规划
    (一)建设专业化与高素质的一流教师团队
    (二)创建一流的教学条件与环境
    (三)创建一流的教与学的方法手段
        1. LBL与PBL、CBS教学法的应用。
        2. 双语教学法的开展。
        3. 知识思维树课堂复习总结法的应用。
        4. 开增与之相关的选修课程。
        5. 课堂渗透愉悦式案例教学法。
二、注重教学研究与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
三、教学网站的建设(或教学效果的分析)
四、不足与展望

(8)STS教育在临床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STS教育法与传统教育法相比的优缺点
二、STS临床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 STS教育在医用物理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2. STS教育在中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3. STS教育在医学基础课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4. STS教育在遗传和优生课上的应用
    5. STS教育在新生儿教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9)临床医学生新生儿学教学渗透STS教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学教学现状
2 STS教育意义和作用
3 新生儿学教学渗透STS教育的现有基础
4 新生儿学教学渗透STS教育的前景

四、STS教育思想在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D]. 曹禹.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2]高校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几点思考[J]. 温得中. 科技视界, 2021(14)
  • [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D]. 白利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D]. 田静乐.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D]. 杜文彬.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6]STS教育在新生儿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 罗艳,杨洁,王静,刘洋.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0)
  • [7]建设特色《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张宏方,张怡敏,环城,史琳娜,王媛媛,徐洋洋.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6)
  • [8]STS教育在临床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 谢模英,余娇龙,罗菊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0)
  • [9]临床医学生新生儿学教学渗透STS教育初探[J]. 蒙萌,赵聪敏,王剑,王丽雁,李文藻. 科技视界, 2012(05)
  • [10]STS教育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J]. 吴素珍,李加林,向明钧,黄玉萍,刘丽华,陈水亲.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05)

标签:;  ;  ;  ;  ;  

STS教育思想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