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熟料露天存放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回转窑熟料露天存放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一、回转窑熟料露天存放对熟料质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葛亚男[1](2021)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众多行业工业废弃物的种类和产生量正快速增加,其中危废的终极处置尤其重要,由于环保政策和土地限制,高温焚烧被认为是我国危废最合适的处置方式之一。相比于传统的焚烧炉和安全填埋,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工艺体现出诸多优势:焚烧温度高、有害物质分解彻底、无二次污染、建设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等。但危废引入后的F、Cl、S等元素对窑体稳定运行的影响以及危废预处理和焚烧过程对水泥行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影响并不清晰。为探究危废引入造成的环境影响,本论文受限开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企业的调查研究,首先基于危废特性,将入窑废物定义为混合危废、有机危废和污泥危废三大类;其次以1 kg危废功能单位,构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体系,从初级能源消耗潜值、气候变化潜值、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和可吸入无机物潜值五个潜值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最后对LCA计算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开展了山西省内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企业的调查研究,包括企业分布、概况、工艺技术、核准经营危废种类和规模等,掌握了实际处置过程中混合危废、有机危废和污泥危废的预处理工艺、特性及处置量,并探究了影响各类型危废入窑处置的因素,其中混合危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C1含量,占比为74.15%;(2)结合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生产工艺流程,在识别相关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前提下,收集相关工艺参数值,定义研究范围主要从危废运输进场为起点,经危废预处理和高温焚烧,到熟料产出为终点,并将整个生命周期分为直接排放、原煤开采、电力生产、危废运输和煤炭运输五部分,分别构建了处置1kg危废为功能单位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3)运用在线分析软件eFootprint和CML2002模型将清单数据特征化,计算了初级能源消耗潜值、气候变化潜值、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和可吸入无机物潜值五种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危废的类型、特性及处置量直接影响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导致初级能源消耗潜值、气候变化潜值、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和可吸入无机物潜值发生变化。各类型危废对环境影响潜值的影响程度为:混合危废>污泥危废>有机危废;混合/污泥危废环境影响潜值大小为:10.5/4.24 MJ>8.34E-01/3.42E-01 kg CO2 eq>8.26E-03/1.81E-03 kg SO2 eq>9.15E-04/2.55E-04 kg PM2.5 eq>2.96E-04/1.81E-04 kg PO43-eq;而有机危废环境影响潜值大小为5.67E-04kg SO2 eq>7.85E-05kg PM2.5 eq>3.75E-06kgPO43-eq>-6.98E-01 kg CO2 eq>-5.28 MJ。(4)通过对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和可吸入无机物的清单数据灵敏度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SO2数据灵敏度和NOx数据灵敏度较大,混合危废酸化潜值的SO2数据灵敏度最大为47.8%,污泥危废富营养化潜值中的NOx数据灵敏度最大为54.9%;单一类型危废处置的总成本较低于混合危废处置,相较于混合危废处置,有机危废和污泥危废的总成本分别降低了 5.14E-01元/千克和1.3E-01元/千克,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建议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过程中应该加强其配伍性研究,尤其是混合危废。

张坤[2](2021)在《基于改进RNN的篦冷机多目标参数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篦冷机是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篦冷机相关控制参数的调节对能源的消耗和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的稳定运行都具有重大影响。由于水泥生产的控制过程比较复杂,属于慢过程参数控制,导致篦冷机各控制参数存在严重的时间滞后性,而且不同控制参数的滞后时间也不相同,这为篦冷机的优化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本课题以水泥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篦冷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建立高精度的篦冷机参数预测模型和如何优化相关控制参数展开研究。本文根据水泥熟料的生产工艺,系统的分析了篦冷机的工艺流程和工作机理,总结了篦冷机中能够反映熟料品质和能源消耗的目标变量,归纳了影响目标变量的关键参数。并对关键参数的延时时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总结了各参数的延时特性。通过分析篦冷机的工作机理,将篦下压力、二次风温、熟料出口温度以及耗电量确定为待优化目标,并建立了相应的约束条件,为后续建模和优化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根据篦冷机参数的延时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计算时间的长短期时间记忆网络(ACT-LSTM),建立了篦冷机参数的预测模型,解决了篦冷机关键参数延迟时长不一致而导致预测模型精度低的难题。与传统时间序列网络的预测精度相比,本文建立的预测模型在篦冷机参数预测中具有突出优势。针对篦冷机参数的优化问题,本文基于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多目标有界稳定优化算法(BS-NSGA-Ⅱ)。该算法融入了稳定性优化和急停策略优化,以降低篦冷机的耗电量、保证篦下压力稳定、提高熟料产品质量和减小紧急停机损失为目的,使篦冷机在节能的基础之上运行更稳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BS-NSGA-Ⅱ算法对篦冷机参数进行优化时,平均每分钟的耗电量降低了13.2%,出口处熟料温度更稳定。本文还设计开发了篦冷机控制参数优化软件,包括读取实时运行数据、控制参数实时优化、显示参数优化结果、数据库存储等功能。该软件基于本文提出的ACT-LSTM参数预测模型和BS-NSGA-Ⅱ优化算法对篦冷机控制目标进行实时优化,指导篦冷机可控参数的调节,为整个篦冷机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供了有利保障。

夏宝林[3](2020)在《浅谈粉磨站减少入磨熟料强度波动的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水泥粉磨站熟料强度波动情况的现状,从对熟料供方的评定选择方法和进厂熟料的入库管理、熟料使用中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减少入磨熟料强度波动的技术措施。

董欣[4](2020)在《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当前,中国传统行业尤其是水泥行业的发展处于“工业2.0”与“工业3.0”之间,大而不强,想要长久发展,就要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将工厂变为智能化工厂,利用网络技术来提升并改造传统产业。为了改善水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该系统是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水泥工业智能化工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中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是水泥企业管理平台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本人在研究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及分析水泥质量数据的基础上,研发了水泥质量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分析水泥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需求,提出系统的总体框架。(2)完成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单纯的人工采集质量数据效率低下,数据采集子系统按质量数据的来源将数据分类采集,过程质量参数来源于质量控制系统,通过OPC接口技术,对这类数据进行自动采集;检验报告数据来源于水泥企业化验室,本文在客户端子系统的Web界面预留人工录入接口,通过此接口完成对这类数据的采集。(3)完成数据存储子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存储子系统根据质量数据种类的不同,共建四个数据库分别是:1)系统数据库,此数据库专门存储系统用户的页面角色信息、页面信息等;2)过程质量数据库,用于存储通过OPC接口技术自动采集的数据;3)检验报告数据库,根据化验室部门的分类,将化验室检验报告数据分类存储;4)质量控制标准数据库,用于存储中国建材协会制定的水泥企业质量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4)设计与实现了包括六大模块的客户端子系统,根据企业需求共设计6大模块,分别为:1)原始数据处理模块,本模块提供了原始数据录入接口,能够完成对原始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2)质量实时监控模块,能够实现对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3)台账管理模块,完成对水泥企业质量台账的智能化管理,用户可查询、可导出台账;4)报表统计模块,本模块包括水泥质量日报表和月报表,是对水泥质量信息的汇总;5)质量分析模块,实现水泥原燃材料的对比分析以及水泥生产过程的关联分析;6)系统管理模块,为系统的安全增加了一道防护墙,能够对用户的角色、授权信息等进行设置。

宁方乾[5](2019)在《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技术与创新都离不开绿色发展。就水泥来说,能耗、环保、智能化是当前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在水泥行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能耗、物耗较高的问题。回转窑煅烧环节是水泥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最大的环节,对其进行改进是实现水泥企业节能降耗的关键。目前,该环节的节能技术种类繁多,但热效优化指导方面的研究却更为人所关注,虽然取得了相应成果,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窑内烧成状况复杂多变,热效工况识别困难;第二,热效建模所需的关键参数无法在线检测,导致模型建立困难;第三,烧成带温度设定值主要是由操作员人工给出,难以保证该设定值是当前工况下的最优值,使得熟料生产能耗、物耗较高。因此,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以某50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为研究背景,在深入了解熟料煅烧工艺的基础上,基于大量生产数据,识别回转窑热效工况,再结合热力学原理建立当前工况下的热效模型,最后实施案例推理算法给出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热效工况识别困难问题,通过分析大量生产数据确定热效工况参数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热效工况在线识别。(2)针对热效建模困难问题,通过结合水泥生产工艺与热力学原理建立当前工况下回转窑物料收支平衡与热能收支平衡模型,由上述两模型确定热效建模参数,并对其进行采集,最后以这些参数来构建热效模型,实现热效率实时监测。(3)针对烧成带温度设定值人工给定问题,先通过热效模型得出当前工况下的热效值,再结合游离氧化钙、窑主机电流等辅助变量确定优化设定规则集,并根据规则集构建初始案例库,最后采用案例推理算法实现烧成带温度设定值的自动给定。(4)热效优化指导系统软件研发。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主要由用户管理、数据采集、工况识别、热效建模、优化设定等模块组成,各模块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共同实现上述功能。最后,将热效优化指导软件应用于工业现场,经验证,该软件能够实现回转窑热效工况的准确识别以及当前工况下热效率实时监测,并自动给出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值。

罗洁[6](2019)在《篦冷机熟料冷却过程的传热模拟研究》文中认为篦冷机是水泥熟料冷却的关键设备,其内部熟料与冷却空气的换热情况直接影响着水泥质量与熟料烧成系统的能耗,而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篦冷机熟料冷却过程经常出现“过冷却”或“欠冷却”问题,篦冷机的热回收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NC42340型篦冷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了篦冷机内部的流动换热情况,并重点研究了5个主要热工参数对熟料冷却换热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风温下两种余风循环方案的余热利用效果,旨在为篦冷机高效合理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FLUENT多孔介质模型并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编写仿真计算程序,以实现冷却空气与熟料之间的非热平衡换热及熟料水平运动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篦冷机内部流场、压力场以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三个风口之间存在两个速度为0的区域,1~9风室的压力依次减小,料层的压力沿厚度方向呈逐渐降低趋势,料层冷却空气与熟料的温度均沿篦冷机长度方向逐渐降低,沿料层厚度方向逐渐升高。(2)随着粒径的增大,二三次风温线性降低,出料温度、余热发电取风温度以及低温废气温度均升高;孔隙率对熟料换热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三个风口平均温度均与孔隙率大小成线性负相关;冷却风速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出料温度与低温废气温度,但同时也降低了二三次风温、余热发电取风温度;二三次风温、余热发电取风温度以及出料温度均随着料层厚度、篦速的增加而提高。通过综合评价,在本文研究范围内,粒径取值应小于25 mm,孔隙率大小取0.3~0.45时满足要求,合理的料层厚度为600 mm~700 mm,风速选择V3~V5(1.75 m/s~2.15 m/s)较好,篦速应该控制在0.007 m/s~0.008 m/s之间。(3)通过正交分析法得到了影响二三次风温、出料温度因素的主次关系,采用综合平衡分析法并结合水泥生产的相关工艺要求,得到本文正交试验范围内最优参数组合:熟料粒径为10 mm,孔隙率为0.3,冷却风速为1.75 m/s(V3)、料层厚度为700 mm,篦速为0.007 m/s。(4)对比分析了不同风温下两种余风循环方案的余热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将循环风引入前端风室(方案2)的总余热利用量大于将循环风引入中部风室(方案1),余热发电的余热利用量大小以循环风温为360 K为临界点,小于360 K时,方案2优于方案1,大于360 K时,方案1优于方案2,结合两种方案下的熟料出料温度,选择方案2的余热利用效果更好。

赵林[7](2019)在《利用电石渣制备水泥的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电石渣是工业生产聚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炔气等产品过程中,电石水解后产生的废渣。电石渣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直接露天堆放,将占用大量的土地,并污染附近的土壤及水体。利用电石渣制水泥工艺是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提供钙质原料,这种方法技术成熟,下游市场相对广阔,在实现综合利用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年产电石渣数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大型化工企业,经常会因上游装置生产负荷调整导致电石渣产量波动,如果调整不当容易造成电石渣胀库或引起水泥产品不合格。因此,能对电石渣的配比进行及时调整又能产出合格水泥意义重大。本课题以某公司2500 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为例,通过理论计算与分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且保证回转窑运行工况稳定和产出水泥产品合格时,得出了电石渣和废石灰石配比调整的理论区间,即电石渣配比调整的理论区间为55.5-81.2%,废石灰石配比调整的相应理论区间为0-25.7%。通过收集整理实际生产中10次配比调整的生料化学成分变化情况、产出熟料化学成分及率值变化情况、产出水泥产品质量变化情况,并将收集整理的数据制成表图,对比分析了原料中电石渣和废石灰石的配比调整对水泥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出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石渣和废石灰石的配比分别在69.2-81.2%和0-12%区间内进行调整时不会引起水泥产品不合格,并在之后的生产中按照此配比进行调整。配比调整后,电石渣和废石灰石基本达到了零排放的标准。平均每年可减少外转渣场的电石渣3000多吨,减少露天堆放的电石渣1000多吨,减少外运废石灰石10000多吨,节约土地3000多平方米,增加各项经济效益140余万元;并且还将之前露天堆放的电石渣逐渐回收配料,到2018年初,已回收700余吨,清理出所占土地2000余平方米,厂区及周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因此,对电石渣和废石灰石的配比分别在69.2-81.2%和0-12%区间内进行调整达到了预期效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赵志彪[8](2019)在《快速学习网与遗传算法研究及在水泥熟料换热优化的应用》文中指出快速学习网(Fast Learning Networks,FLN)是一种学习速度快、泛化性能良好的双并联非迭代学习神经网络;非支配排序精英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II)是一种由遗传算法发展而来的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它们能够解决复杂系统的建模和优化问题,已被应用于多种领域。本文对FLN和NSGA-II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其不足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篦冷机模型辨识和参数优化中,同时融合篦冷机内熟料换热机理,优化水泥熟料换热参数。不仅对篦冷机换热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社会效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描述如下:首先,为了提高原始FLN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推导原始FLN的核方法,针对其在大样本集中核矩阵维数过高问题,利用简化的核矩阵替代推导得出的核矩阵,提出简化核方法的快速学习网(Reduced Kernel Fast Learning Network,RKFLN),并基于贝叶斯回归推导其非迭代训练算法,从而提出稀疏贝叶斯简化核方法快速学习网(Sparse Bayesian Reduced Kernel Fast Learning Network,SBRKFLN),通过与其它几种着名的快速学习模型的仿真对比,验证SBRKFLN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基于递归最小二乘法提出一种针对回声网络的在线型训练算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s based Echo State Networks,RLS-ESN),并利用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NARMA)模型的数值仿真验证其有效性。其次,针对目前多目标非支配排序精英遗传算法多样性导致的种群早熟和个体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种群融合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daptive Multipopulation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AMP-NSGA-II)。将单一种群划分多个子种群,并设计多种群之间的协调与竞争算法过程,从而保持个体的多样性。让优势种群得到更多繁衍机会,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种群竞争,同时让劣势个体与优势个体之间存在依附关系,模仿现实世界中的物种共生。所设计的种群进化方式能够在保持个体多样性的同时使个体分布更加均匀。利用多目标基准测试问题验证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再次,以某水泥生产线中的篦冷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高温熟料换热过程的工作原理和各项参数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篦冷机熟料换热过程中不可逆损失的能量损耗模型。在预设一些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提出的AMPNSGA-II算法对篦冷机修正的熵产数进行优化,获得能量损耗的Pareto前沿。最后,分别利用SBRKFLN和RLS-ESN建立篦冷机回收的二次风温度和排出熟料温度的辨识模型,仿真实验证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准确地预测出二次风温度和排出熟料温度。基于建立的二次风温度模型和熟料温度模型,利用AMP-NSGA-II进行篦冷机参数的优化,同时利用能量损耗Pareto前沿进行距离判定,筛选篦冷机的最优参数组合,使篦冷机在最佳换热参数下运行,从而达到提高篦冷机热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张宾[9](2019)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过程中氯、硫、碱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城市与工业固体废弃物随之产生。据统计,2017年,我国排放了超过3亿吨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及33亿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此同时,作为水泥生产大国,我国水泥工业每年消耗了大量的石灰石、煤等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将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或燃料用于水泥熟料的生产,既可以解决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减少石灰石、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大多数固体废物中含有一定量氯、硫、碱以及重金属等微量元素,在水泥熟料烧成的高温环境下,氯、硫、碱的存在会改变重金属的挥发特性以及挥发出的重金属在烟气中气相与固相的分布,可能存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本文围绕水泥窑协同处置熟料煅烧中重金属的挥发与固化,系统研究了氯、硫、碱对重金属的挥发率、挥发形态、气固相含量、熟料相中分布以及对熟料烧成过程和矿物组成的影响。基于挥发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温度、氯/硫/碱种类与掺量对重金属挥发率的影响,结合挥发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形貌以及在气固相中的分布,揭示了氯、硫、碱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同时,通过氯、硫、碱对熟料烧成过程、熟料矿物组成及重金属在熟料相中分布的影响,明确了熟料烧成过程及矿物组成对熟料固化重金属的能力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前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及越堡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实例,阐明了污泥共烧水泥熟料过程中重金属固化与迁移的规律及相关机理,并提出了控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具体工作包括:(1)研究了在煅烧温度为9501450℃范围内,氯、硫、碱的种类及含量对重金属Cu、Pb、Cd挥发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煅烧温度下的样品进行消解,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消解溶液中各重金属的含量,计算了不同温度,不同氯/硫/碱种类及含量下重金属Cu、Pb、Cd的挥发率。结果表明,1450℃的煅烧温度下,Cu、Pb、Cd的挥发率较950℃时分别提高了17%、71%和44%。氯化物的存在将重金属氧化物转变为重金属氯化物,显着提高了重金属的挥发率。当以Al Cl3·6H2O、Fe Cl3·6H2O或Ca Cl2的形式于水泥生料中加入1.6%氯时,Cu、Pb、Cd在煅烧温度9501450℃范围内的挥发率分别提高了2442%、1448%及1848%。硫和碱的存在同样增加了熟料烧成中Cu的挥发率,2.0%硫含量的Ca SO4·2H2O/Ca S或3.2%Na含量的Na2CO3使得Cu在9501450℃的范围内,挥发率提高了619%。在熟料的烧成温度13501450℃下,硫和碱的存在降低了易挥发性重金属Pb和Cd的挥发率,当硫含量为2.0%或Na含量为3.2%时,Pb和Cd的挥发率均降低了1520%。(2)研究了温度及氯、硫、碱对重金属Cu、Pb、Cd挥发形态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理。通过对熟料烧成过程中不同温度段挥发出的烟气进行分段直接收集,将滤膜收集到的固相重金属粉末进行XRD分析,结合重金属化合物的形成能和氯、硫、碱对熟料烧成过程的影响,预测了氯、硫、碱存在下重金属的挥发形态。结果表明,当生料中不含氯、硫、碱时,熟料煅烧过程中重金属Cu、Pb、Cd主要以氧化物的形态挥发出去。氯存在时,重金属氧化物将转变为重金属氯化物,然后以氯化物的形态随烟气挥发出去。Cu和Cd的挥发形态不受温度及硫和碱的影响。当煅烧温度低于1150℃时,硫酸盐对Pb的挥发形态没有影响;当温度升高至12501350℃时,Pb主要以Pb O与Pb SO4固溶体的形态挥发;当温度高于1350℃,Pb主要以Pb O的形态挥发,并伴随有少量的Pb O·Pb SO4和Pb SO4。(3)研究了氯、硫、碱对挥发烟气中Cu、Pb、Cd在气相与固相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环境有利于气态Cu、Pb、Cd的生成。重金属氯化物的形成虽整体增加了重金属的挥发量,但却降低了挥发出的重金属中气态重金属的占比,使得氯对挥发烟气中气态重金属的含量影响不大。硫和碱在熟料煅烧过程中改变了挥发重金属的形貌,降低了重金属化合物间的团聚和相互吸附,促进了气态Cu、Pb、Cd的产生。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过程中,生料中硫和碱含量的提高会增加烟气中Cu、Pb、Cd的含量。(4)采用XRD、EPMA、SEM、TG、岩相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氯、硫、碱对熟料煅烧过程与矿物组成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Cu、Pb、Cd在熟料各矿物相中的分布与存在形态,进而探讨了氯、硫、碱对Cu、Pb、Cd在熟料矿物相中的分布及对熟料固化重金属能力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Cu和Pb主要固化在熟料的中间相中,而Cd在熟料的硅酸盐及中间相中均有固化。生料中的氯促进了熟料烧成固相反应的进行,通过提高熟料烧成中C3S的含量,降低C3A与C4AF的含量,降低了熟料对重金属Cu和Pb的固化能力。硫和碱(Na)主要存在于熟料的中间相中,在熟料烧成过程中,硫的存在提高了熟料中间相对重金属的固化能力。(5)研究了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污泥配料烧成水泥熟料过程中重金属Cu、Pb、Cd的迁移与固化,结合上述研究基础及越堡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实例,阐明了污泥掺量对熟料烧成过程中重金属的固化机理,并建立了入窑氯、硫、碱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泥的主要化学组成为Si O2、Ca CO3等钙硅质组分,污泥中的氯、硫、碱以及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远高于水泥生料。氯、硫、碱等微量元素通过影响熟料的烧成过程,提高了污泥中Cu、Pb、Cd在熟料中的固化量。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过程中,在满足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应控制入窑物料中重金属Cu、Pb、Cd的含量分别低于630、30、260 mg/kg。

罗帆[10](2019)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易磨性概论》文中指出基于国外的研究论点,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及配料进行试验实测对比。结果表明:熟料热工形成过程影响易磨性的主要因素是C2S含量,其他矿相、液相含量以及密度/升重的影响不明显;快冷熟料优于慢冷;水泥粉磨过程的影响取决于熟料及其配料原料的易磨性,挤压终粉磨、联合粉磨等工艺可以忽略所有影响易磨性的因素,易磨性试验可节能30%~60%以上。

二、回转窑熟料露天存放对熟料质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回转窑熟料露天存放对熟料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危废产生及处置概况
        1.1.2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应用现状
        1.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主要问题
    1.2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2.1 环境影响评价
        1.2.2 环境风险评价
        1.2.3 清洁生产审核
        1.2.4 生命周期评价
    1.3 LCA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中的应用现状
        1.3.1 国外LCA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1.3.2 国内LCA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LCA体系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比选研究
    2.1 LCA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适用性研究
        2.1.1 LCA概述
        2.1.2 LCA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适用性研究
    2.2 LCA体系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比选研究
        2.2.1 Ga Bi& Ga Bi databases体系
        2.2.2 JEMAI-LCA Pro体系
        2.2.3 eBalance、eFootprint& CLCD体系
第3章 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及危废引入的影响研究
    3.1 危废预处理工艺
        3.1.1 固态危废预处理
        3.1.2 半固态危废预处理
        3.1.3 液态危废预处理
    3.2 回转窑焚烧工艺
        3.2.1 生料制备系统
        3.2.2 煤粉制备系统
        3.2.3 熟料煅烧系统
    3.3 危废类型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影响研究
        3.3.1 混合危废入窑的影响研究
        3.3.2 有机危废入窑的影响研究
        3.3.3 污泥危废入窑的影响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构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LCA评价体系
    4.1 目标与范围定义
    4.2 清单分析
        4.2.1 工艺参数获取
        4.2.2 生命周期数据清单
    4.3 环境影响评价
        4.3.1 环境影响分类
        4.3.2 环境影响潜值特征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LCA评价体系计算结果分析
    5.1 环境影响潜值分析
        5.1.1 初级能源消耗潜值(PED)分析
        5.1.2 气候变化潜值(GWP)分析
        5.1.3 酸化潜值(AP)分析
        5.1.4 富营养化潜值(EP)分析
        5.1.5 可吸入无机物潜值(RI)分析
    5.2 灵敏度分析
    5.3 经济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建议
        6.1.1 结论
        6.1.2 建议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改进RNN的篦冷机多目标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篦冷机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
        1.3.1 问题提出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篦冷机的工作机理及优化目标分析
    2.1 水泥熟料生产流程
    2.2 篦冷机冷却工艺流程
        2.2.1 篦冷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2.2 篦冷机关键参数分析
        2.2.3 篦冷机关键参数延迟特性分析
    2.3 篦冷机系统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RNN网络的篦冷机参数预测模型
    3.1 基于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介绍
        3.1.1 Dense网络模型
        3.1.2 RNN网络模型
        3.1.3 LSTM网络模型
        3.1.4 GRU网络模型
    3.2 基于LSTM的篦冷机参数预测模型
        3.2.1 激活函数介绍
        3.2.2 网络预测模型参数设定
        3.2.3 LSTM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3.3 基于ACT-LSTM的篦冷机参数预测模型
    3.4 篦冷机参数预测实验结果分析
        3.4.1 数据采集及分析
        3.4.2 误差评价指标
        3.4.3 预测结果展示及网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篦冷机参数设计
    4.1 优化算法介绍
        4.1.1 单目标遗传算法
        4.1.2 多目标遗传算法
    4.2 基于篦冷机参数的BS-NSGA-Ⅱ优化算法
        4.2.1 稳定性改进
        4.2.2 停机应急策略
    4.3 篦冷机优化结果分析
        4.3.1 基于BS-NSGA-Ⅱ优化算法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4.3.2 篦冷机参数的优化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篦冷机优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1 篦冷机优化软件的开发
        5.1.1 数据库的建立
        5.1.2 篦冷机界面及功能的设计
    5.2 篦冷机优化软件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浅谈粉磨站减少入磨熟料强度波动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熟料强度波动问题
2 粉磨站选择熟料供方的依据
    2.1 做好熟料供方评定工作
    2.2 采用直方图对熟料供方进行评定
    2.3 采用熟料化学全分析数据预测熟料强度
3 进厂熟料的管理
    3.1 分库存放
    3.2 分批检测并做好区域强度标识
4 熟料使用中的技术措施
    4.1 合理用好熟料秤进行搭配
    4.2 设立警戒库位线和库位红线
    4.3 尽量做到熟料库所有卸料口同时卸料使用
5 结束语

(4)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研发的背景意义
    1.2 水泥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 水泥企业质量数据分析
        2.1.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特点
        2.1.3 数据分类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开发环境和关键技术
    3.1 开发框架和架构模式
        3.1.1 开发框架
        3.1.2 架构模式
    3.2 开发环境
        3.2.1 C#开发语言
        3.2.2 SQL Server 2012
    3.3 ADO.NET数据库接口技术
        3.3.1 ADO.NET组件
        3.3.2 数据库连接与访问
    3.4 Ajax数据交互技术
        3.4.1 Ajax工作原理
        3.4.2 Ajax数据传输格式
        3.4.3 Ajax异步执行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系统结构设计
        4.1.1 整体结构
        4.1.2 功能结构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设计
        4.2.1 自动采集接口
        4.2.2 手动录入接口
    4.3 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
        4.3.1 整体设计
        4.3.2 系统数据库
        4.3.3 过程质量数据库
        4.3.4 检验报告数据库
        4.3.5 质量控制标准数据库
    4.4 客户端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4.4.1 原始数据处理
        4.4.2 质量实时监控
        4.4.3 台账管理
        4.4.4 报表统计
        4.4.5 质量分析
        4.4.6 系统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5.1 原始数据处理模块
        5.1.1 原燃材料原始数据处理
        5.1.2 控制组原始数据处理
        5.1.3 化学分析原始数据处理
        5.1.4 物理性能原始数据处理
        5.1.5 其他原始数据处理
    5.2 质量实时监控模块
        5.2.1 生料制备过程实时监控
        5.2.2 熟料煅烧过程实时监控
        5.2.3 水泥粉磨过程实时监控
    5.3 台账管理模块
    5.4 报表统计模块
    5.5 质量分析模块
        5.5.1 原燃材料质量分析
        5.5.2 生产过程质量关联分析
    5.6 系统管理模块
        5.6.1 登录界面
        5.6.2 权限管理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泥回转窑工艺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回转窑热效工况识别研究
    2.1 热效工况参数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2.1.1 参数选择
        2.1.2 数据预处理
    2.2 基于PCA与 FCM的热效工况识别
    2.3 小结
第三章 回转窑热效建模研究
    3.1 物料收支平衡与热能收支平衡分析
        3.1.1 物料收支平衡分析
        3.1.2 热能收支平衡分析
    3.2 热效参数采集
        3.2.1 现场参数采集
        3.2.2 软测量参数采集
    3.3 热效模型建立
        3.3.1 物料收支计算
        3.3.2 热能收支计算
        3.3.3 热效模型建立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研究
    4.1 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研究
        4.1.1 案例推理技术概述
        4.1.2 初始案例库建立
        4.1.3 案例表示
        4.1.4 案例检索
        4.1.5 案例重用
        4.1.6 案例存储
        4.1.7 方法验证
    4.2 小结
第五章 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框架设计
    5.2 软件模块设计
        5.2.1 用户管理模块
        5.2.2 数据采集模块
        5.2.3 工况识别模块
        5.2.4 热效建模模块
        5.2.5 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模块
    5.3 工业应用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6)篦冷机熟料冷却过程的传热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泥熟料冷却技术的发展
        1.2.1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简述
        1.2.2 熟料冷却机的发展
    1.3 篦式冷却机系统介绍
        1.3.1 篦式冷却机技术发展简介
        1.3.2 篦冷机工作原理
        1.3.3 篦冷机冷却性能评价机制
    1.4 国内外篦冷机内气固传热研究现状
        1.4.1 理论模型研究现状
        1.4.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篦冷机内气固传热数值研究方法
    2.1 CFD概述
    2.2 基本控制方程
    2.3 湍流模型
        2.3.1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2.3.2 Standardk-ε双方程模型
    2.4 多孔介质模型
        2.4.1 多孔介质内部流动模型
        2.4.2 多孔介质内部传热模型
    2.5 篦冷机UDF的设定
        2.5.1 UDF概述及功能
        2.5.2 相关宏的选取
    2.6 数值解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篦冷机熟料冷却过程数值模拟
    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3.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2.1 篦冷机几何模型建立
        3.2.2 网格划分
    3.3 边界条件
    3.4 模型可靠性验证
    3.5 模拟结果分析
        3.5.1 速度场分析
        3.5.2 压力场分析
        3.5.3 温度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熟料与冷却空气换热影响因素研究
    4.1 熟料粒径对换热的影响
        4.1.1 粒径对熟料温度分布的影响
        4.1.2 粒径对空腔温度分布的影响
        4.1.3 粒径对压降的影响
    4.2 孔隙率对换热的影响
        4.2.1 孔隙率对熟料温度分布的影响
        4.2.2 孔隙率对空腔温度分布的影响
        4.2.3 孔隙率对压降的影响
    4.3 料层厚度对换热的影响
        4.3.1 厚度对熟料温度分布的影响
        4.3.2 厚度对空腔温度分布的影响
        4.3.3 厚度对压降的影响
    4.4 冷却风速对换热的影响
        4.4.1 风速对熟料温度分布的影响
        4.4.2 风速对空腔温度分布的影响
    4.5 篦速对换热的影响
        4.5.1 篦速对熟料温度分布的影响
        4.5.2 篦速对空腔温度分布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参数正交分析与余风循环方案
    5.1 影响参数的正交分析
    5.2 余风循环技术
    5.3 余风循环方案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7)利用电石渣制备水泥的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电石渣的性质
    1.2 电石渣的利用现状
    1.3 电石渣制水泥的发展现状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生产工艺概述及原料配比调整前的生产情况
    2.1 电石渣和石灰石在回转窑中的反应原理
    2.2 原辅材料来源及其化学组成
    2.3 生产流程及控制条件
        2.3.1 生产流程
        2.3.2 烧成系统主要控制参数
    2.4 产品水泥采用的质量标准
    2.5 入窑原料按照设计配比进行配料时的生产情况
        2.5.1 回转窑原料配比、生料化学成分
        2.5.2 产出的熟料化学成分、熟料率值、熟料矿物组成
        2.5.3 产出的产品水泥质量
第三章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的配比分析
    3.1 水泥熟料率值
    3.2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的配比和熟料率值的关系
        3.2.1 各原料化学组成及原始设计的配比
        3.2.2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的配比和熟料率值的函数关系
    3.3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的合理区间
    3.4 实际生产中电石渣与废石灰石的配比调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4.1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1
        3.4.2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2
        3.4.3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3
        3.4.4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4
        3.4.5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5
        3.4.6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6
        3.4.7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7
        3.4.8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8
        3.4.9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9
        3.4.10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10
    3.5 电石渣和废石灰石配比调整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3.5.1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的配比调整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3.5.2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的配比调整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后的实际应用效果
    4.1 电石渣与废石灰石配比调整前后的生产情况对比
    4.2 配比调整后的生产效果分析
    4.3 环境效益分析
    4.4 经济效益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8)快速学习网与遗传算法研究及在水泥熟料换热优化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现状
        1.2.2 智能优化算法的发展现状
        1.2.3 篦冷机及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快速学习网结构与算法研究
    2.1 引言
    2.2 极端学习机与快速学习网
    2.3 快速学习网的改进核方法
        2.3.1 快速学习网的核方法
        2.3.2 快速学习网简化核方法
    2.4 基于贝叶斯回归的快速学习网算法
        2.4.1 贝叶斯学习算法
        2.4.2 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
        2.4.3 算法性能测试
    2.5 基于递归最小二乘的在线学习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适应多种群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多目标优化与NSGA-II
        3.2.1 多目标优化
        3.2.2 遗传算法与NSGA-II
    3.3 NSGA-II的自适应多种群改进
        3.3.1 种群初始化与EXS解集全局更新
        3.3.2 EXS解集的局部搜索
        3.3.3 种群的自适应调整
        3.3.4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3.4 AMP-NSGA-II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篦冷机换热过程能量损耗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篦冷机工作过程及原理
    4.3 篦冷机熟料气固换热能量损耗研究
        4.3.1 篦冷机中熵产与有效度关系
        4.3.2 篦冷机无量纲熵产数表达式建立
    4.4 基于AMP-NSGA-II的熟料换热过程能量损耗优化
        4.4.1 能量损耗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
        4.4.2 基于AMP-NSGA-II的能量损耗优化
        4.4.3 能量损耗多目标优化过程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篦冷机二次风温和出口熟料温度模型辨识与参数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高温熟料换热参数关系研究
        5.2.1 熟料换热过程数学模型
        5.2.2 熟料换热的参数关系仿真
    5.3 基于非迭代学习神经网络的篦冷机辨识模型
        5.3.1 篦冷机辨识模型变量确定与数据采集
        5.3.2 二次风温度辨识建模
        5.3.3 出口熟料温度辨识建模
    5.4 篦冷机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5.4.1 篦冷机控制参数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
        5.4.2 篦冷机控制参数优化过程
    5.5 基于熵产PARETO的最优解判定与实验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过程中氯、硫、碱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固体废弃物的现状与处置方法
        1.1.1 固体废弃物的现状
        1.1.2 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
    1.2 废弃物中的微量组分及其对水泥窑生产的影响
        1.2.1 固体废弃物中的微量组分
        1.2.2 微量组分对水泥窑及熟料烧成的影响
        1.2.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中的环境问题
    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1.3.1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的挥发和固化
        1.3.2 水泥熟料中重金属的溶出
    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中影响重金属迁移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熟料烧成原材料
        2.1.2 化学试剂
    2.2 样品制备
        2.2.1 生料制备
        2.2.2 熟料煅烧
    2.3 试验方法
        2.3.1 水泥原料的化学成分表征
        2.3.2 熟料性能的测试
        2.3.3 污泥性能的测试
        2.3.4 重金属固化与挥发的测试
第三章 氯对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3.1 氯的含量、种类及温度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3.1.1 氯含量及种类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3.1.2 氯在不同温度下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3.2 氯对熟料烧成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3.2.1 氯含量及温度对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
        3.2.2 氯对熟料烧成中挥发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3.2.3 氯含量和温度对烟气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3.2.4 氯对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机理
    3.3 氯、重金属固化及熟料矿物组成关系的研究
        3.3.1 氯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3.3.2 氯对重金属在熟料矿物相中分布的影响
        3.3.3 氯对熟料烧成过程中石灰石分解温度的影响
        3.3.4 氯对熟料晶体形态的影响
    3.4 氯影响重金属挥发与固化的机理分析
        3.4.1 氯影响重金属挥发的机理
        3.4.2 氯影响重金属固化的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硫对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4.1 硫的含量、种类及温度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4.1.1 硫含量及种类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4.1.2 硫在不同温度下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4.2 硫对熟料烧成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4.2.1 硫含量及温度对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
        4.2.2 硫对熟料烧成中挥发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4.2.3 硫含量和温度对烟气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4.2.4 硫对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机理
    4.3 硫对重金属在熟料中固化影响的研究
        4.3.1 硫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4.3.2 硫对重金属在熟料矿物相中分布的影响
        4.3.3 硫、重金属在熟料中的化学形态
        4.3.4 硫对硅酸三钙晶体结构的影响
    4.4 硫影响重金属挥发与固化的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碱对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5.1 碱的含量及温度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5.1.1 碱含量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5.1.2 碱在不同温度下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5.2 碱对熟料烧成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5.2.1 碱含量及温度对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
        5.2.2 碱对熟料烧成中挥发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5.2.3 碱含量和温度对烟气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5.2.4 碱对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机理
    5.3 碱、重金属在熟料中的固化及存在形态研究
        5.3.1 碱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5.3.2 碱对重金属在熟料矿物相中分布的影响
        5.3.3 碱、重金属在熟料中的化学形态
    5.4 碱影响重金属挥发与固化的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中重金属固化及迁移的实验及工厂研究
    6.1 污泥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及微量元素
        6.1.1 污泥的物理性质
        6.1.2 污泥的化学性质
        6.1.3 污泥的微观形貌
        6.1.4 污泥中的氯、硫、碱及重金属
    6.2 污泥对水泥熟料烧成的影响
        6.2.1 污泥对水泥烧成过程的影响
        6.2.2 污泥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6.3 污泥对水泥熟料中重金属固化及迁移的影响
        6.3.1 污泥掺量对重金属在熟料中固化的影响
        6.3.2 污泥掺量对重金属在熟料中迁移的影响
    6.4 污泥配料烧制水泥熟料中重金属固化及迁移的机理分析
    6.5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厂化研究
        6.5.1 越堡水泥厂协同处置污泥的概况、工艺流程及特点
        6.5.2 越堡水泥厂协同处置污泥中重金属的固化与排放
    6.6 水泥窑协同处理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6.7 本章小结
结论
    1. 研究成果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易磨性概论(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窑型的熟料易磨性特征
2 热工形成过程的影响
    2.1 熟料矿物与液相
    2.2 冷却方式与存放时间
    2.3 体积密度
        2.3.1 熟料和粉磨工艺的区别
        2.3.2 受生料的影响
3 粉磨过程的影响
    3.1 原料与配比
    3.2 粉磨工艺及设备
4 结论

四、回转窑熟料露天存放对熟料质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 葛亚男.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2)
  • [2]基于改进RNN的篦冷机多目标参数优化[D]. 张坤.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3]浅谈粉磨站减少入磨熟料强度波动的措施[J]. 夏宝林. 水泥, 2020(S1)
  • [4]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欣. 济南大学, 2020(05)
  • [5]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D]. 宁方乾. 济南大学, 2019(01)
  • [6]篦冷机熟料冷却过程的传热模拟研究[D]. 罗洁. 湘潭大学, 2019(04)
  • [7]利用电石渣制备水泥的工艺优化研究[D]. 赵林.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8]快速学习网与遗传算法研究及在水泥熟料换热优化的应用[D]. 赵志彪. 燕山大学, 2019(03)
  • [9]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过程中氯、硫、碱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张宾.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10]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易磨性概论[J]. 罗帆. 水泥, 2019(01)

标签:;  ;  ;  ;  ;  

回转窑熟料露天存放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