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酸铵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综合处理(一)

钼酸铵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综合处理(一)

一、钼酸铵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Ⅰ)(论文文献综述)

许揭平[1](2021)在《《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磷酸盐项目测定方法的探讨》文中提出磷酸盐是造成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因素,水体中能被藻类、植物直接利用的磷元素不只是能溶于水的正磷酸盐,其它状态的磷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以"有效磷"的状态被植物吸收。对于生产单位排放的废水,需要监管的污染因子应该是总磷而不单是磷酸盐。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的实际测定结果其实是总磷,《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对该分析方法的名称应该由"磷酸盐"更正为"总磷"。

张玉[2](2020)在《芬顿法水处理技术在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工生产存在着大量的工业“三废”,随着国家和人民对于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为了减少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如何很好的处理这些废水、废气、废渣成为化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化工企业对于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也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新疆天业集团下属天辰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产品为化工基础原料聚氯乙烯及烧碱,厂区内设有处理全厂最终排水的污水处理系统;与此同时,在PVC所处各工段产生的工艺排水会根据其性质成分进行再次选择利用,难以利用的排水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单元进行集中处理,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其中,乙炔清净工序的次氯酸钠废水因含磷、氯化物、COD高等原因成为处理的难点。本文通过调查清净次氯酸钠废水的处理技术,并进行研究分析,经实验室小试研究和生产现场中试验证,确定了清净次氯酸钠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对工艺路线中各影响因素:次氯酸钠废水中的次氯酸根含量、pH值、芬顿法反应预处理的氧化时间、氧化剂用量等进行了工艺参数的确定;最终在中试装置进行验证,确定该工艺相对合理的工艺控制参数为:氧化pH值为3.5、芬顿法反应预处理的氧化时间为3小时、氧化剂用量为25%双氧水21-22g/L;硫酸亚铁用量为12g/L;最终处理后次氯酸钠废水中总磷含量低于5mg/L。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的设计与研究,成功设计出工业化装置,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下一步的回用打好基础,达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目的。

赵佳浩[3](2020)在《奶牛场污水处理工艺环节和季节因素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究自然管理状态下规模化奶牛场粪污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实际处理效果,以及季节等因素对粪污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以下试验。试验一:为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分别采用国标法和快速检测仪器法对相同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用国标方法(重铬酸钾法)和快速检测仪器法对CODcr测定结果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0.9217,R2为0.6838;采用国标方法(凯氏定氮法)和快速检测仪器法对TN测定结果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0.5459,R2为0.4731:采用国标方法(蒸馏-中和滴定法)和快速检测仪器法对NH4+-N测定结果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1.108,R2为0.5375:采用国标方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和快速检测仪器法对TP测定结果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0.7018,R2为0.5182。综上,试验中所用快速检测仪器对COD、TN、NH4+-N和TP测定结果均与国标法测定结果拟合度均较低。试验二:为研究规模化奶牛场粪污处理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试验于河南省某奶牛养殖厂进行,通过测定其配套粪污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不同工艺环节 CODCr、NH4+-N、TN、TP等含量变化,分析粪污处理系统实际处理效果,并对各测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系统中其他工艺环节,氧化塘废水中CODCr、NH4+-N、TN和TP平均含量最低,分别为 1 3645.65 mg/L、873.05 mg/L、1 646.58 mg/L、21 8.09 mg/L;系统各工艺环节 CODCr平均含量具体表现为氧化塘<三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一级沉淀池<固液分离<收集池<收集池入口。氧化塘对CODCr、NH4+-N、TN和TP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63.56%、22.69%、14.88%、30.1 8%。氧化塘出口处CODcr含量显着低于收集池入口和收集池液体(P<0.05),氧化塘出口处pH值显着高于一级沉淀池出口和三级沉淀池出口(P<0.05)。NH4+-N、TN、TP和电导率(EC)在不同工艺环节之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CODCr、NH4+-N、TN、TP、EC两两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其中NH4+-N和TN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温度与CODCr、NH4+-N、TN、TP、pH、EC均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氧化塘环节抗干扰能力更强;加强对粪污处理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对系统各环节平稳运行和发挥正常处理能力尤为重要。试验三:本文旨在探究不同季节对粪污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从而为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系统设计及管理提供依据,本试验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河南省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内粪污处理实际处理效果的监测。结果显示:冬季化学需氧量(CODCr)和氨氮(NH4+-N)含量最高,分别为68790.58 mg/L和1741.36 mg/L;春季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最高,分别为3147.83 mg/L和503.02 mg/L。氧化塘对CODcr和TP去除率均在秋季最高,分别为100%、68.2%,对CODcr去除率最低在春季(41.86%),对TP去除率最低在夏季(2.45%);氧化塘对NH4+-N和TN去除率均为冬季最高(43.77%、35.61%),夏季最低。春季系统各环节CODCr含量均显着高于夏季(P<0.05),但和冬季差异不显着(P>0.05)(三级沉淀池除外);除收集池入口和固液分离后液体不同季节间NH4+-N和TP含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各工艺环节春季NH4+-N和TP含量均显着高于夏季(P<0.05)且和冬季差异均不显着(P>0.05)。季节因素对CODCr、NH4+-N、TN、TP和温度影响均极显着(P<0.01)。综上所述,本试验中粪污处理系统各环节污染物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养殖场在设计配套粪污处理系统时,应尽量考虑季节因素对系统实际处理效果的影响,对系统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赵蒙蒙[4](2020)在《La-LRH-Cl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及磷氟协同吸附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业产出大量废水不断的排入水体继而引起富营养化问题,危害了自然水体的水质健康和生态环境,磷和氟共存的工业废水会引起磷的复合污染。水体中磷含量的控制是解决自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在众多的磷去除技术中,吸附法已被广泛用于水体中磷的去除。镧基材料吸附剂磷吸附去除性能较稳定,但是在实际水体中易受到悬浮物和腐殖酸的衰减效应影响。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可以抵抗衰减效应的镧基吸附剂。在本研究中,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镧基层状氢氧化物(LRHs)吸附剂La-LRH-Cl,层间的插入阴离子是Cl-。通过XRD、FTEM、BET对La-LRH-Cl的晶型结构和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本文以磷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La-LRH-Cl的磷吸附性能和抗衰减效应性能,在此基础上拓展了磷和氟的协同吸附研究。研究表明:在较为宽泛的p H范围内,La-LRH-Cl的磷吸附容量为425.6 mg g-1,吸附速率常数(k2)为0.001g mg-1·min-1;物理单层模型表明磷在La-LRH-Cl上的吸附反应是单层吸热过程,20℃时磷酸根是平行取向排布,通过两个氧原子与吸附位点相互作用,30℃时磷酸根为非平行取向排布,通过一个氧原子与吸附位点相互作用;La-LRH-Cl的磷吸附机理包括静电吸引相互作用,和氯离子的阴离子交换,和羟基的配体交换以及和金属镧形成内圈络合物(P-O-La);LRHs的结构特点和多重磷吸附机理使La-LRH-Cl很好的抵抗了悬浮物和腐殖酸引起的衰减效应,在实际水体中也保持了稳定的磷吸附性能;在固定床实验中,当出水浓度为0.5 mg-P L-1时,1.25 g La-LRH-Cl的有效处理量为12150 BV;La-LRH-Cl的氟吸附容量为36.6 mg g-1,吸附平衡时间为1 h,氟在La-LRH-Cl上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静电吸引相互作用,离子交换,配体交换和形成内圈络合物;在协同吸附中,磷和氟竞争相同的吸附位点,导致协同吸附平衡时间延长到10 h,La-LRH-Cl对磷的亲和力比氟强,当PO43-≤100mg L-1、F-≤20mg L-1时,La-LRH-Cl可以协同吸附磷和氟。La-LRH-Cl经吸附实验证明是一种可以高效去除磷酸根、抵抗衰减效应的吸附剂,同时可以协同去除水体中共存的磷酸根和氟离子。

任广义[5](2020)在《阳离子交换合金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离子交换膜性能优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随着新型沉积处理工艺的出现,阳离子交换膜在冶金废水处理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膜性能是制约电沉积工艺中离子交换膜应用的重要因素。提高膜的选择透过性和抗酸碱性,制备性能更加良好的阳离子交换合金膜,对促进离子交换膜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半互穿网络结构体系,采用能够易于控制的共混法制备性能优良的PVDF阳离子交换合金膜。本研究选用的改性材料以无机材料为主,有机材料为辅,其中,选用的无机材料为杂多酸类(磷钼酸铵,缩写AMP)和氧化物类(纳米Al2O3),选用的有机材料为聚氯乙烯。通过控制不同改性材料与PVDF的物质质量比,制备阳离子交换合金树脂粉,并采用传统热压技术制备PVDF-AMP合金膜(PAP合金膜)和PVDF/PVC-Al2O3合金膜(PPA合金膜)。对制备的合金膜的常规性能(离子交换容量、含水率),导电性能(膜面电阻),传质特性(迁移数),物化稳定性(抗氧化质量百分比)以及微观特性(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性能进行表征,且分别与PVDF原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佳共混物质质量比。从表征结果中分析评价性能良好的合金膜进行“双膜三室”电沉积实验,模拟工业环境(温度60℃,沉积时间24 h),控制不同的电流密度电解高浓度氯化钴溶液,测定合金膜对钴沉积量、槽电压、电流效率的影响以及酸的回收情况,并与聚乙烯系异相膜和PVDF原膜沉积实验结果对比,以检验合金膜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磷钼酸铵共混制备PAP合金膜,膜表征结果:(1)微观表征,磷钼酸铵可均匀分散进离子交换膜中。(2)与PVDF原膜的表征结果对比,当磷钼酸铵的质量比为2%时,PAP合金膜性能有不同的变化,膜离子交换容量提升15%,含水率保持一致;磷钼酸铵也能有效的提高膜迁移数(可提升2.29%);由于磷钼酸铵的分散程度高,有很大的局限性,过度的均匀分散使其膜更致密,影响离子的传输,均匀分散后的磷钼酸铵使PVDF膜膜面电阻增加了1.4Ω·cm2。(2)聚氯乙烯和纳米氧化铝共混制备PPA合金膜,膜有以下变化:(1)微观表征,可观察到PPA膜结构清晰,膜面平整、均匀;PPA膜与PVDF原膜经氧化后,PPA合金膜的膜面比PVDF膜面穿透孔隙更少且平整,说明PVDF原膜破坏更加严重。(2)PPA膜性能表征与PVDF原膜相比较,当PVC-Al2O3的共混质量比为2%时,膜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离子交换容量从1.28 mmol/g干膜提升至1.74 mmol/g干膜;含水率从24.3%提高到38.1%;迁移数从88.85%提高至94.83%;膜面电阻由20.3Ω·cm2减少到10.7Ω·cm2;抗氧化百分比降低值为31.75%。(3)与PAP合金膜相比较,氧化铝共混改性的效果较好,PPA合金膜性能更加优越,对处理冶金废水有很大的潜力。(3)PPA合金膜电沉积实验结果表明:(1)PPA合金膜和聚乙烯系异相膜的钴沉积量相当,最佳沉积量分别为22.31 g和22.04 g,比PVDF原膜提高了15%。(2)PPA合金膜和聚乙烯系异相膜槽电压稳定时间约8 h,而PVDF原膜的稳定时间是PPA膜的1.3倍;PPA合金膜与聚乙烯系异相膜最大电流效率都可达95%以上;同等条件下,PPA合金膜、聚乙烯系异相膜和PVDF原膜沉积工艺中对盐酸的沉积浓度分别为2.53 mol/L、2.37 mol/L和2.05 mol/L,PPA合金膜对酸回收浓度高于聚乙烯系异相膜和PVDF原膜,说明PPA合金膜对离子有更好的选择性。(3)PPA合金膜在电沉积钴工艺中性能表现较好,沉积效果与商业膜相当,说明PPA合金膜均能满足新型膜法电沉积钴工艺的基本要求。

郭倩[6](2019)在《蒙脱土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危险废物逐渐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对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有效降低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分离方法中,吸附法被看作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技术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蒙脱土是一种矿产资源,且地表含量丰富,比表面积和离子交换性能优越,可用于脱除水体中的多种有害物质。蒙脱土价格低廉,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吸附材料。蒙脱土是膨润土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由2:1构型晶胞组成的片层结构,其层板晶胞内的阳离子易被其他低价阳离子取代,从而呈负电性,这促使蒙脱土需要从外界吸收无机阳离子来抵消体系中的负电荷。蒙脱工具备一定的吸附性能,但天然蒙脱土的层间距及交换容量较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改性蒙脱土是提高其吸附性能的有效方法。本论文以钠基蒙脱土为原料,使用氯化铁和羟基磷灰石对其改性,探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蒙脱土结构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对工业废水中磷酸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在去除氟硅酸溶液中磷酸杂质的应用。1.以天然钠基蒙脱土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后,用氯化铁对其改性制备出负载铁离子的蒙脱土复合物(Fe/MMT),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气氛、氯化铁浓度对铁改性蒙脱土复合吸附剂的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SEM、EDS等测试手段分析蒙脱土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经氯化铁改性后,天然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159 nm增加到1.377 nm,蒙脱土的表面粗糙度增大,且铁离子与磷酸根有很好的络合能力,经氯化铁改性后的蒙脱土对水体中的磷酸根的吸附量可达到30 mg/g。将该吸附剂应用于污水中磷酸根的去除,在pH为3.5,吸附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40min时,0.05g的吸附剂可将10 mL浓度为80 mg几的磷酸根浓度降低至4mg/L,磷酸根的脱除率可达到95%。另外,Fe/MMT吸附剂也可应用于氟硅酸溶液中磷酸根的脱除,脱除率可达90%以上。2.在铁改性蒙脱土的基础上,以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为原料在Fe/CMMT载体上合成羟基磷灰石,制备出负载羟基磷灰石的蒙脱土复合吸附剂(HAP/Fe/CMMT),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考察负载羟基磷灰石前后Fe/CMMT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Fe/CMMT上成功合成了羟基磷灰石,且羟基磷灰石的结晶度较低。相对于Fe/CMMT,HAP/Fe/CMMT对水体中的氟离子的吸附性能显着提高,吸附量可达到3.3 mg/g。将HAP/Fe/CMMT复合吸附剂用于污水中氟离子的去除,发现在室温下,吸附时间为30 min时,0.1 g的HAP/Fe/CMMT复合吸附剂可将氟化钠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从3.62 mg/L脱除到0.1 mg/L。

庄雨婷[7](2019)在《碳基复合材料和功能化纳米金颗粒在重金属吸附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尽管70%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但仅有约0.14%的水可以作为饮用水使用,因而,清洁水资源的缺乏一直是最为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关重金属中毒事件大多是因水中重金属超标所引起的。重金属是一类重要的致癌物质,如汞、铅、镉、砷、镍、铬等,一旦进入人体,将在肺部、肾脏等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有效地吸附分离和检测环境中的重金属组分已成为化学、环境分析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开发新型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重金属的吸附及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通过功能化或掺杂纳米颗粒的方式提高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探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分离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潜力;建立原位选择性检测重金属的新方法。论文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治理方法和检测技术,以及纳米复合材料在重金属吸附与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第二章以聚氨酯海绵(PU)为三维骨架,通过引入支链淀粉和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制备了一种三维磁性碳骨架吸附剂(MCF),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解吸等温曲线(BET)、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吸附剂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氨酯海绵的三维结构为普鲁士蓝的生长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骨架。同时,支链淀粉的引入不仅提高了MCF骨架的比表面积,更丰富了其表面的吸附位点,因而对Pb(Ⅱ)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pH 7.0,该吸附剂对水中Pb(Ⅱ)离子的吸附容量高达386 mg g-1,且共存离子对Pb(Ⅱ)的吸附无明显影响。MCF对Pb(Ⅱ)的吸附可在2小时内达到平衡,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CF凭借其良好的循环利用性和易于磁分离等优点,在环境治理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论文的第三章采用原位共生长法制备了二维多孔Fe2O3/g-C3N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FeCNG)。以亚铁氰化钾、尿素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煅烧使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和氮化碳共生长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同时氧化石墨烯部分被还原。材料表征结果表明,氮掺杂的石墨烯表面和氮化碳均促进了Fe2O3纳米颗粒的形成,其平均尺寸为2.3 nm。另外,氮化碳的引入显着提高了 FeCNG材料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所制备的FeCNG材料对Cr(Ⅵ)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其吸附容量高达149 mg g-1,且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热力学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FeCNG因其独特的三元组成,可在吸附Cr(Ⅵ)的同时将Cr(Ⅵ)还原为低毒性Cr(Ⅲ)。此外,该材料在较宽pH范围均能对Cr(Ⅵ)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证明了其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优越性。论文的第四章通过一步水热还原法制备了三维二硫化钼(MoS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水凝胶(MoS2-rGO)。实验中采用SEM、BET、XRD、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拉曼光谱仪(Raman spectra)对MoS2-rGO水凝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水凝胶能有效抑制MoS2与rGO的不可逆堆叠,同时可通过对MoS2与rGO比例的调节,实现对水凝胶异质结面的调控。由于异质结面和Mo-S的存在,MoS2-rGO对Hg(Ⅱ)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吸附。当MoS2-rGO水凝胶含有70 wt.%MoS2时,其对Hg(Ⅱ)吸附容量最大且选择性最佳,分配系数(Kd)为7.49×106 mL g-1。此外,MoS2-rGO水凝胶凭借其块状结构可直接用于固相萃取,经处理7 min后,30 mL污染水中的Hg(Ⅱ)浓度可由80 mg L-1降低至2μg L-1以下。鉴于直接接触吸附的高效性,MoS2-rGO水凝胶在水净化处理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论文的第五章基于催化还原亚甲基蓝(MB)变色,建立了一种超灵敏的Cr(Ⅵ)比色检测法。在该化学传感器中,MB作为可视信号放大器和记录器。在Cr(Ⅵ)离子存在下,没食子酸修饰的金纳米颗粒与Cr(Ⅵ)作用生成了 Au@Cr2O3薄层,加速了 NaBH4还原MB。在溶液体系中,该化学传感器对Cr(Ⅵ)呈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超高的灵敏度,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其检出限为0.05 nM,线性范围为0.05-100 nM;还可以对Cr(Ⅵ)进行可视化定量检测,检出限可达0.1 nM。同时,将GA-Au NPs和MB固定在滤纸上可得到纸基化学传感器,在0.1-2.0μM浓度范围内,随着Cr(Ⅵ)离子的浓度增大呈现出明显的色差变化,实现了 Cr(Ⅵ)离子的可视化定量检测,检出限可达0.1 μM,为Cr(Ⅵ)的低成本、低消耗和快速实时检测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方法。本研究中还采用H2O2对Cr(Ⅲ)进行了预氧化,成功实现了 Cr(Ⅲ)和Cr(Ⅵ)的形态分析以及总Cr含量的测定,并用于标准样品和环境水样中Cr离子的检测。此外,GA-Au NPs固定滤膜可应用于水中Cr(Ⅵ)的快速去除。论文的第六章总结了本论文的相关研究内容,并展望了无机纳米材料在环境分析、重金属检测以及相关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

张章[8](2018)在《钼基催化剂的研制及其湿式催化氧化阳离子染料废水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印染业的迅猛发展,其产生的大量色泽深、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的染料废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领域中,为了解决该技术存在的反应条件严苛、成本高、能耗大等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高效、稳定的钼基催化材料,使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在常温、常压的温和条件下应用并实现了染料废水的有效降解。系统研究合成方法、合成原料种类、金属元素与钼元素摩尔比、合成pH值和煅烧温度对催化材料物相组成及形貌的影响,同时全面优化反应温度及催化剂投加量等实验条件,以实现钼基催化材料的高效应用。此外,对湿式催化氧化体系的反应动力学、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进行深入探究。采用水热法、调控碱金属和过渡金属种类制备出碱金属钼酸盐型钼基复合催化材料M2Mo4O13/α-MoO3(M=Li,Na,K)及过渡金属钼酸盐型钼基复合催化材料MMoO4/α-MoO3(M=Mn,Ni)。具备纳米线形貌的M2Mo4O13/α-MoO3展现良好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额外Na源的添加使Na2Mo4O13/α-MoO3能够在更加宽泛的pH值范围内制备而成,解决了合成pH值较为严苛的问题。此外,通过过渡金属元素的引入制备而成的MnMoO4/α-MoO3和NiMoO4/α-MoO3具有更佳的稳定性,6次循环使用后的染料废水脱色率分别为99.43%和99.04%。以 Na2Mo4O13/α-MoO3、MnMoO4/α-MoO3 和 NiMoO4/α-MoO3 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物相组成、形貌、煅烧温度、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及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钼基复合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纳米线形貌使其表面活性位点增加,从而展现出卓越的催化活性;合成过程中煅烧温度的升高使钼基复合催化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加,从而降低其催化性能;反应温度的升高加快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的产生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提供更多活性位点与反应物接触,使反应速率提升,最优反应温度及催化剂投加量分别为30℃和0.33 g/L。本文还对湿式催化氧化降解染料废水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催化作用机制、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以MnMoO4/α-MoO3和NiMoO4/α-MoO3为催化剂的体系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分别为2190.49 J/mol和1.88×10-4、2981.15 J/mol和1.08×10-4。ESR及ESI-MS检测结果证实体系中催化剂及空气的存在促使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产生,废水中的染料分子受到羟基自由基的攻击发生断裂,从而转变为一系列中间产物并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小分子物质。过渡金属钼酸盐型钼基复合材料具有最佳催化活性的原因一方面为过渡金属钼酸盐与三氧化钼组分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力降低反应过程中的Mo溶出量,使材料的稳定性提升;另一方面为二者间的协同作用激发了氧化还原过程中的氧活性,同时降低反应过程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徐芳苓,田建荣[9](2017)在《钼酸铵生产废水废气回收利用及综合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钼酸铵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并介绍了钼酸铵生产废水废气回收利用及综合处理办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和精馏汽提技术回收利用钼和氨氮。处理后的废水钼含量稳定在0.5mg/L以下、氨氮含量在25 mg/L以下,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和氨氮废水减排,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张梦晗[10](2016)在《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原位富集测量水中溶解态磷和钼》文中认为薄膜梯度扩散(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原位采样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形态分离与富集。磷和钼的生物有效性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而不是总量,不同的形态将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和毒性效应。近年来,磷和钼的有效态研究已经成为磷和钼生物有效性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应用DGT技术研究磷和钼的形态却少有报道。本研究以聚季铵盐(PQAS)水溶液为DGT结合相,以透析膜为扩散相,构建了DGT装置(PQAS-DGT),用于采集水中溶解态磷(DRP)和溶解态钼(DRM),并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型水中DRP和DRM的采集测量技术。PQAS-DGT对加标配制水中DRP的累积量与累积时间呈线性关系(r2=0.9993),回收率为98.7%。PQAS-DGT对DRP的累积在离子强度(0.0001-0.1mol/LNaN03)和 pH(3-10)范围内没有显着性差异,PQAS-DGT可用于水中DRP的原位采集和测量。应用PQAS-DGT采样技术与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相结合测得废水和河水中DRP的浓度分别为32.9±0.9μg/L和4.9±0.4μg/L。PQAS-DGT对加标配制水中DRM的累积量与累积时间呈线性关系(r2=0.9989),回收率为98.8%。PQAS-DGT对DRM的累积在离子强度(0.0001-0.1mol/LNaNO3)和pH(4-10)范围内没有显着性差异,PQAS-DGT可用于水中Mo(Ⅵ)原位采集和测量。应用PQAS-DGT采样技术与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相结合测得河水中Mo(Ⅵ)的浓度为3.21μg/L,Mo(Ⅵ)的加标回收率为97.3-101.5%。

二、钼酸铵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钼酸铵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Ⅰ)(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磷酸盐项目测定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由来
2 磷酸盐
3 总磷
4 解决办法
5 思考与建议

(2)芬顿法水处理技术在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工业废水处理
        1.2.1 工业水分类
        1.2.2 工业废水一般性质
        1.2.3 工业废水处理基本原则
    1.3 聚氯乙烯行业废水
    1.4 国内生产PVC的主要方法
    1.5 电石法乙炔制备方法
        1.5.1 湿法乙炔工艺
        1.5.2 干法乙炔工艺
    1.6 干法乙炔清净工艺
        1.6.1 浓硫酸清净乙炔工艺
        1.6.2 次氯酸钠清净乙炔工艺
    1.7 清净废次氯酸钠液处理方法进展
        1.7.1 次氯酸钠法处理废水
        1.7.2 芬顿氧化法处理废水
    1.8 国内外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处理现状
    1.9 天辰化工厂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处理现状
    1.10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臭氧氧化法处理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小试研究
    2.1 废水来源及水质
    2.2 清净废次氯酸钠液中乙炔气的处理
        2.2.1 真空脱析工作原理
        2.2.2 真空脱析系统组成
        2.2.3 设计原理
        2.2.4 控制部分
        2.2.5 仪表选型以及连锁设计
        2.2.6 动力
    2.3 臭氧氧化法实验部分
        2.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3.2 实验步骤
        2.3.3 分析方法
        2.3.4 分析原理
        2.3.5 试剂配制
        2.3.6 工作曲线的绘制
        2.3.7 样品测定
        2.3.8 计算方法
    2.4 臭氧氧化结果与分析
        2.4.1 臭氧用量的影响
        2.4.2 臭氧氧化时间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硫酸亚铁直接氧化处理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小试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2 实验步骤
        3.1.3 分析方法
        3.1.4 计算方法
    3.2 硫酸亚铁氧化法结果与讨论
        3.2.1 PH值的影响
        3.2.2 氧化时间的影响
        3.2.3 硫酸亚铁用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小试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步骤
        4.1.3 分析方法
        4.1.4 计算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PH值的影响
        4.2.2 次氯酸钠氧化时间的影响
        4.2.3 次氯酸钠用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芬顿氧化法处理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小试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5.1.2 实验步骤
        5.1.3 分析方法
        5.1.4 计算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H值对芬顿反应的影响
        5.2.2 芬顿反应时间的影响
        5.2.3 芬顿试剂—双氧水用量的影响
        5.2.4 芬顿试剂—硫酸亚铁用量的影响
    5.3 次氯酸钠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初步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除磷技术的中试研究
    6.1 中试研究内容
    6.2 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水质、水量
        6.2.1 中试废次氯酸钠液来源
        6.2.2 废次氯酸钠液水质
        6.2.3 废水水量
    6.3 工艺设计
    6.4 芬顿法中试装置验证试验
        6.4.1 芬顿法影响因素的验证试验—PH值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6.4.2 芬顿法影响因素的验证试验—氧化时间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6.4.3 芬顿法影响因素的验证试验—芬顿试剂用量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6.5 中试处理效果
    6.6 中试工艺参数的确定
    6.7 连续中试实验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对工业生产系统的影响分析与工艺改进
    7.1 次氯酸钠配置系统用水前后清净塔运行数据对比
    7.2 现有工艺水的参数对比
    7.3 工艺用水改进前后效果
        7.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7.3.2 沉淀实验
    7.4 成本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奶牛场污水处理工艺环节和季节因素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缩略语词汇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2 畜禽养殖废水的危害
        2.1 空气污染
        2.2 水体污染
        2.3 土壤污染
    3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分类
        3.1 物化处理技术
        3.2 生物处理技术
        3.3 生态处理技术
    4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国标法和快速检测仪器法对水体COD_(Cr)、TN、NH_4~+-N、TP检测结果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2 检测方法及原理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检测方法测定结果对比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规模化奶牛场粪污处理系统不同环节处理效果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时间
        1.2 工艺流程及其管理
        1.3 样品的采集
        1.4 样品的检测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含量变化
        2.2 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去除率变化
        2.3 不同工艺环节对污染物含量的影响
        2.4 废水中各污染物之间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系统各环节对废水处理效果及原因
        3.2 不同工艺环节对污染物含量的影响
        3.3 废水中各污染物之间相关性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季节因素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污处理系统实际处理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时间
        1.2 工艺流程及其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样品的检测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季节系统中污染物含量变化
        2.2 不同季节系统中各污染物去除率变化
        2.3 不同季节对系统中污染物含量影响
        2.4 不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污染物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季节系统中污染物含量及去除率变化
        3.2 不同季节对系统中污染物含量影响
        3.3 不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污染物的影响
    4 小结
    5.附表
全文总结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4)La-LRH-Cl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及磷氟协同吸附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磷污染现状
        1.2.1 水体中磷污染现状
        1.2.2 磷的复合污染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生物法
        1.3.2 膜分离法
        1.3.3 化学沉淀法
        1.3.4 离子交换法
        1.3.5 吸附法
        1.3.6 水体除磷方法小结
    1.4 吸附剂材料选择
        1.4.1 天然吸附剂材料
        1.4.2 工业副产物
        1.4.3 人工合成材料
        1.4.4 吸附剂材料小结
    1.5 磷吸附机理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镧基吸附剂的制备
        2.2.1 镧基单金属吸附剂的制备
        2.2.2 镧基多金属吸附剂的制备
    2.3 检测、表征及分析方法
        2.3.1 元素检测方法
        2.3.2 吸附剂表征方法
        2.3.3 吸附分析方法
3 镧基吸附剂的筛选和除磷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溶液配置
        3.2.2 磷吸附铁架台实验
        3.2.3 磷吸附单因素实验
        3.2.4 磷吸附应用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镧基吸附剂的比选
        3.3.2 La-LRH-Cl的表征结果
        3.3.3 La-LRH-Cl的磷吸附机理研究
        3.3.4 水质参数对磷吸附的影响
        3.3.5 衰减效应和实际应用研究
    3.4 本章小结
4.磷和氟协同去除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溶液配置
        4.2.2 氟吸附铁架台实验
        4.2.3 氟吸附单因素实验
        4.2.4 协同吸附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后La-LRH-Cl的理化性质
        4.3.2 La-LRH-Cl的氟吸附研究
        4.3.3 La-LRH-Cl的协同吸附研究
    4.4 本章小结
5.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阳离子交换合金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1.1.1 阳离子交换膜基本理论
        1.1.2 离子交换膜领域的现状
        1.1.3 合金膜的研究进展
        1.1.4 PVDF膜的研究进展
    1.2 离子交换膜的改性研究进展
        1.2.1 表面改性
        1.2.2 共混改性
    1.3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阳离子交换合金膜的制备与性能检测方法
    2.1 有机材料的选择
    2.2 无机材料的选择
    2.3 实验过程
        2.3.1 实验药品及设备
        2.3.2 阳离子交换合金膜树脂粉制备
        2.3.3 热压法成膜
    2.4 膜主要性能指标以及检测方法
        2.4.1 离子交换容量(IEC)
        2.4.2 含水率
        2.4.3 反离子迁移数
        2.4.4 膜面电阻
        2.4.5 抗氧化性
        2.4.6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2.4.7 扫描电镜(SEM)
3 不同磷钼酸铵质量比对合金膜性能的影响
    3.1 IEC和含水率
    3.2 膜电位和迁移数
    3.3 膜面电阻
    3.4 微观分析
        3.4.1 SEM分析
        3.4.2 傅里叶红外分析
    3.5 小结
4 不同PVC-Al_2O_3质量比对合金膜性能的影响
    4.1 IEC和含水率
    4.2 膜电位和迁移数
    4.3 膜面电阻
    4.4 抗氧化性
    4.5 微观结构
        4.5.1 SEM分析
        4.5.2 氧化后的SEM分析
        4.5.3 傅里叶红外分析
    4.6 三类阳离子交换膜指标对比分析
    4.7 小结
5 PPA合金膜的应用讨论
    5.1 电沉积材料的选择
    5.2 膜电积钴原理
    5.3 不同膜对钴沉积量的影响
    5.4 不同膜对槽电压的影响
    5.5 不同膜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5.6 不同膜对酸的回收情况
    5.7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蒙脱土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
        1.2.1 生物法
        1.2.2 化学沉淀法
        1.2.3 离子交换法
        1.2.4 电渗析法
        1.2.5 吸附法
    1.3 蒙脱土的简介
        1.3.1 活性白土
        1.3.2 有机蒙脱土
        1.3.3 钙基及钠基蒙脱土
    1.4 天然蒙脱土的改性方法
        1.4.1 水处理蒙脱土
        1.4.2 热活化蒙脱土
        1.4.3 酸改性蒙脱土
        1.4.4 盐改性蒙脱土
        1.4.5 无机柱撑蒙脱土
        1.4.6 有机改性蒙脱土
    1.5 蒙脱土在物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5.1 对铬离子污染物的控制
        1.5.2 对其它金属污染物的控制
        1.5.3 对水体中磷含量的控制
        1.5.4 对水体中氟含量的控制
        1.5.5 对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控制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化学试剂及仪器
        2.1.1 化学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吸附剂的制备
        2.2.1 天然蒙脱土预处理
        2.2.2 铁改性蒙脱土的制备
        2.2.3 铁改性蒙脱土负载羟基磷灰石吸附剂的制备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2.3.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
        2.3.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5 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
        2.3.6 pH计
    2.4 样品的吸附性能评价
        2.4.1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检测磷酸根含量
        2.4.2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离子浓度
第三章 铁盐改性蒙脱土及在磷酸根脱除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铁盐改性蒙脱土的制备方法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步骤
    3.3 铁盐改性蒙脱土的制备条件探索
        3.3.1 锻烧温度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氯化铁改性天然蒙脱土
        3.3.3 不同浓度氯化铁改性煅烧后的蒙脱土
        3.3.4 煅烧气氛的影响
    3.4 铁盐改性蒙脱土复合吸附剂的表征分析
        3.4.1 样品的SEM分析
        3.4.2 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4.3 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3.5 蒙脱土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评价
        3.5.1 煅烧蒙脱土对磷酸根脱除率的影响
        3.5.2 氯化铁浓度对磷酸根脱除率的影响
        3.5.3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
        3.5.4 吸附时长对吸附量的影响
        3.5.5 吸附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3.5.6 pH对吸附量的影响
        3.5.7 磷酸根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3.6 改性蒙脱土在磷酸根脱除中的应用
        3.6.1 改性蒙脱土用于脱除工业废水中的磷酸根
        3.6.2 改性蒙脱土用于脱除氟硅酸溶液中的磷酸根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盐改性蒙脱土负载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在氟离子脱除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原理
    4.3 HAP/MMT复合吸附剂的表征分析
        4.3.1 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
        4.3.2 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3.3 样品的SEM分析
    4.4 HAP/Fe/MMT复合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探究
        4.4.1 天然蒙脱土对氟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4.4.2 不同改性蒙脱土方法对氟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4.4.3 吸附时长的影响
        4.4.4 吸附温度的影响
        4.4.5 pH的影响
        4.4.6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4.4.7 氟离子浓度的影响
    4.5 蒙脱土复合吸附剂对工业废水中氟离子吸附性能探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碳基复合材料和功能化纳米金颗粒在重金属吸附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
        1.1.1 概述
        1.1.2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1.2 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1.2.1 化学沉淀法
        1.2.2 离子交换法
        1.2.3 膜过滤法
        1.2.4 絮凝沉淀法
        1.2.5 电化学法
        1.2.6 吸附法
    1.3 重金属检测方法
        1.3.1 原子光谱法
        1.3.2 分子光谱法
        1.3.3 质谱法
        1.3.4 电化学法
    1.4 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处理和检测中研究现状
        1.4.1 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1.4.2 纳米材料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1.5 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新型三维磁性碳骨架去除水溶液中重金属Pb(II)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材料与试剂
        2.2.3 三维磁性碳骨架的制备
        2.2.4 吸附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三维磁性碳骨架的制备与表征
        2.3.2 吸附等温线
        2.3.3 吸附动力学
        2.3.4 pH和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2.3.5 磁性能和可回收再利用
        2.3.6 吸附机理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二维多孔Fe_2O_3/g-C_3N_4/石墨烯复合材料吸附和降低Cr毒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材料与试剂
        3.2.3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3.2.4 Fe_2O_3/g-C_3N_4/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
        3.2.5 Cr(Ⅵ)吸附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eCNG表征
        3.3.2 pH对吸附Cr(Ⅵ)的影响
        3.3.3 吸附等温线
        3.3.4 吸附动力学
        3.3.5 吸附机理的研究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二硫化钼/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水中Hg(Ⅱ)吸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材料与试剂
        4.2.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4.2.4 二硫化钼的制备
        4.2.5 三维二硫化钼/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
        4.2.6 Hg(Ⅱ)吸附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三维二硫化钼/石墨烯水凝胶的表征
        4.3.2 三维二硫化钼/石墨烯水凝胶用于重金属吸附
        4.3.3 吸附重金属机理
        4.3.4 三维二硫化钼/石墨烯水凝胶的应用和可回收性实验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催化亚甲基蓝变色原理构建比色法检测Cr(Ⅵ)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
        5.2.2 材料与试剂
        5.2.3 传感器的制备
        5.2.4 Cr(Ⅵ)的检测和去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化学传感器的设计
        5.3.2 优化实验参数
        5.3.3 化学传感器定量检测Cr(Ⅵ)的分析性能
        5.3.4 化学传感器检测Cr(Ⅵ)机理
        5.3.5 基于纸传感器的检测和去除
        5.3.6 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5.3.7 传感器的循环利用和后处理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钼基催化剂的研制及其湿式催化氧化阳离子染料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染料废水的现状及危害
    1.3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1.3.1 物理吸附法
        1.3.2 生物法
        1.3.3 高级氧化法
    1.4 湿式氧化法与湿式催化氧化法
        1.4.1 湿式氧化法与湿式催化氧化法概述
        1.4.2 湿式氧化法与湿式催化氧化法的反应机理
        1.4.3 湿式催化氧化法的应用
        1.4.4 湿式催化氧化法在染料废水及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钼基催化剂概述
        1.5.1 钼酸盐概述
        1.5.2 氧化钼概述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剂与仪器
        2.1.1 实验药剂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2.2.1 碱金属钼酸盐型钼基复合催化材料
        2.2.2 碱金属钼酸盐催化材料
        2.2.3 过渡金属钼酸盐型钼基复合催化材料
    2.3 催化材料的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2.3.4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5 比表面积分析(BET)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ICP-OES)
    2.4 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测试方法
        2.4.1 染料废水降解实验方法
        2.4.2 染料废水降解实验中脱色率的测定
        2.4.3 真色色度检测方法
        2.4.4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UV-Vis)
        2.4.5 总有机碳的测定(TOC)
        2.4.6 自由基的测定(ESR)
        2.4.7 电喷雾电离质谱的测定(ESI-MS)
3 碱金属钼酸盐型钼基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1 Na_2Mo_4O_(13)/α-MoO_3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1.1 材料的表征
        3.1.2 材料的性能测试
    3.2 额外Na源添加对Na_2Mo_4O_(13)/α-MoO_3的制备及性能影响
        3.2.1 材料的表征
        3.2.2 材料的性能测试
    3.3 Li_2Mo_4O_(13)/α-MoO_3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3.1 材料的表征
        3.3.2 材料的性能测试
    3.4 Li_2Mo_4O_(13)/α-MoO_3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4.1 材料的表征
        3.4.2 材料的性能测试
    3.5 Na_2Mo_2O_7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5.1 材料的表征
        3.5.2 材料的性能测试
    3.6 Na_2Mo_4O_(13)/α-MoO_3与Na_2Mo_2O_7在反应过程中的钼溶出现象
    3.7 本章小结
4 过渡金属钼酸盐型钼基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4.1 材料的表征
        4.1.1 物相组成分析
        4.1.2 形貌分析
        4.1.3 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积分析
        4.1.4 元素构成分析
    4.2 材料的性能测试
        4.2.1 过渡金属阳离子种类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
        4.2.2 煅烧温度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
        4.2.3 反应温度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
        4.2.4 催化剂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5 循环使用性能测试
        4.2.6 对阳离子型染料废水降解效果的比较
        4.2.7 吸附性能测试
    4.3 复合材料组分间的协同作用
    4.4 MnMoO_4/α-MoO_3和NiMoO_4/α-MoO_3在反应过程中的钼溶出现象
    4.5 本章小结
5 湿式催化氧化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及催化氧化作用机制探究
    5.1 染料废水的矿化程度及湿式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的钼流失
        5.1.1 染料废水的矿化程度
        5.1.2 湿式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的钼流失
    5.2 实际印染废水成分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
    5.3 混合染料成分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
    5.4 湿式催化氧化降解染料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5.4.1 染料废水降解过程的探究
        5.4.2 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拟合
    5.5 湿式催化氧化反应过程的自由基测定
    5.6 催化氧化作用机制、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分析
        5.6.1 催化氧化作用机制的分析
        5.6.2 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的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成果清单
致谢

(9)钼酸铵生产废水废气回收利用及综合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钼酸铵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来源和特点
    1.1 废水
    1.2 废气
2 废水、废气处理技术与工艺
    2.1 废水处理技术
    2.2 废气处理技术与工艺
    2.3 钼酸铵生产废水、废气综合处理工艺
3 影响废水、废气综合处理效果的因素
    3.1 离子交换吸附影响因素
    3.2 汽提精馏影响因素
    3.3 钼酸铵废水、废气综合处理效果
4 效益分析
5 结论

(10)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原位富集测量水中溶解态磷和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磷对环境污染及形态分析
        1.1.1 磷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1.1.1.1 磷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1.1.1.2 磷对水环境的污染
        1.1.1.3 磷对土壤的污染
        1.1.2 磷的形态
        1.1.3 磷的形态分析
        1.1.3.1 分光光度法
        1.1.3.2 离子色谱法
        1.1.3.3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1.1.3.4 氯化亚锡还原钼蓝法
        1.1.3.5 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
        1.1.3.6 核磁共振技术
        1.1.3.7 毛细管电泳技术
    1.2 钼对环境污染及形态分析
        1.2.1 钼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1.2.1.1 钼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1.2.1.2 钼污染的危害
        1.2.2 钼的形态
        1.2.3 钼的形态分析
        1.2.3.1 分光光度法
        1.2.3.2 原子吸收光谱法
        1.2.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3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简介
        1.3.1 DGT原理
        1.3.2 DGT装置
        1.3.2.1 DGT的扩散相
        1.3.2.2 DGT的结合相
        1.3.3 DGT技术的应用
        1.3.3.1 DGT在水体中的应用
        1.3.3.2 DGT在土壤环境中的应用
        1.3.3.3 DGT在沉积物中的应用
        1.3.4 DGT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2 PQAS-DGT测定水中磷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准备
        2.2.1 玻璃仪器的前处理
        2.2.2 溶液的配制
        2.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4 透析膜的预处理
        2.2.5 结合相的纯化
        2.2.6 磷的测定
        2.2.7 PQAS-DGT实验装置的安装
    2.3 PQAS-DGT对磷的测定
        2.3.1 结合相最佳浓度的选择
        2.3.2 PQAS对磷的扩散系数测定
        2.3.3 PQAS-DGT对磷累积容量的测定
        2.3.4 PQAS-DGT对水中磷测量的有效性
        2.3.5 pH和离子强度对PQAS-DGT测量磷的影响
        2.3.6 PQAS DGT对水体中磷的有效态测量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结合相最佳浓度的选择
        2.4.2 磷在透析膜中扩散系数的测定
        2.4.3 PQAS-DGT对磷的累积容量
        2.4.4 PQAS-DGT对水中磷测量的有效性
        2.4.5 各种因素对PQAS DGT测量磷的影响
        2.4.5.1 pH值对PQAS-DGT测量磷的影响
        2.4.5.2 离子强度对PQAS-DGT测量磷的影响
        2.4.5.3 不同阴离子对PQAS-DGT测量磷的影响
        2.4.6 PQAS DGT对水体中磷的有效态测量
    2.5 本章小结
3 PQAS-DGT测定水中溶解态钼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准备实验
        3.2.1 玻璃仪器的前处理
        3.2.2 溶液的配制
        3.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4 透析膜的预处理
        3.2.5 结合相的纯化
        3.2.6 Mo的测定
    3.3 PQAS-DGT对有效态钼的测定
        3.3.1 结合相最佳浓度的选择
        3.3.2 扩散系数的测定
        3.3.3 PQAS-DGT对钼饱和累积容量的测定
        3.3.4 PQAS-DGT的有效性
        3.3.4.1 PQAS-DGT对水中钼测量的有效性
        3.3.4.2 DGT测量方法的精密度考察
        3.3.4.3 DGT测量方法的回收率
        3.3.5 溶液pH和离子强度对DGT性能的影响
        3.3.5.1 溶液pH对DGT性能的影响
        3.3.5.2 离子强度对DGT性能的影响
        3.3.6 PQAS-DGT对水中钼的有效态测定
        3.3.6.1 河水中Mo (Ⅵ)的测定
        3.3.6.2 工业废水中Mo (Ⅵ)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结合相最佳浓度的选择
        3.4.2 扩散系数的测定
        3.4.3 PQAS-DGT对钼饱和累积容量的测定
        3.4.4 PQAS-DGT的有效性
        3.4.4.1 PQAS-DGT对水中钼测量的有效性
        3.4.4.2 DGT测量方法的精密度考察
        3.4.4.3 DGT测量方法的回收率
        3.4.5 溶液pH和离子强度对DGT性能的影响
        3.4.5.1 溶液pH对DGT性能的影响
        3.4.5.2 离子强度对DGT性能的影响
        3.4.6 PQAS-DGT对水中钼的有效态测定
        3.4.6.1 河水中Mo (Ⅵ)的测定
        3.4.6.2 工业废水中Mo (Ⅵ)的测定
    3.5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钼酸铵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Ⅰ)(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磷酸盐项目测定方法的探讨[J]. 许揭平.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02)
  • [2]芬顿法水处理技术在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玉.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3]奶牛场污水处理工艺环节和季节因素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D]. 赵佳浩.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4]La-LRH-Cl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及磷氟协同吸附性能的研究[D]. 赵蒙蒙.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阳离子交换合金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任广义.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6]蒙脱土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郭倩.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碳基复合材料和功能化纳米金颗粒在重金属吸附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庄雨婷. 东北大学, 2019(01)
  • [8]钼基催化剂的研制及其湿式催化氧化阳离子染料废水的研究[D]. 张章.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9]钼酸铵生产废水废气回收利用及综合处理[J]. 徐芳苓,田建荣. 中国钼业, 2017(05)
  • [10]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原位富集测量水中溶解态磷和钼[D]. 张梦晗. 渤海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钼酸铵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综合处理(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