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话语的女性话语——论萧红、池子健的地理小说

地方话语的女性话语——论萧红、池子健的地理小说

一、乡土话语的女性言说——论萧红和迟子建的地缘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旭[1](2020)在《论萧红作品的矛盾性》文中提出萧红是现代作家群体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一位能够把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生死感悟述诸于文字,创作出直击人心作品的优秀作家。萧红作品呈现出的极具张力的文本语言、冲突对立的情感结构、纷繁复杂的文本意蕴,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与探究价值。为了进一步走近萧红,解读萧红作品的矛盾性,本论文主要从文本呈现、原因探究、价值与局限三个方面对萧红作品的矛盾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形成研究专题,丰富研究实绩。本论文主要从抗战、婚恋、乡土三个维度切入萧红作品,通过文本分析,原因解读和价值、局限探究,全面论述萧红作品的矛盾性。在“抗战书写的矛盾性”部分,着重对战斗者与逃难者矛盾的人物形象,战时民众矛盾的革命心态,战时氛围的矛盾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在“婚恋书写的矛盾性”部分,从抗命与认命、独立与依赖两方面对萧红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进行分析,再从传统与现代的婚恋观、理想与现实的婚姻抉择两方面具体分析男女主人公矛盾的婚恋心理,最后对萧红作品呈现出的情感关系的矛盾性进行解读;在“乡土书写的矛盾性”部分,着重分析萧红笔下既朴实又狡黠、既善良又丑恶的东北人形象,并从乡怨与乡愁两个角度分析萧红作品情感结构的矛盾性,以及生命书写的矛盾性。在初步梳理出萧红作品矛盾性的文本表现后,从萧红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文学道路的选择两个方面深入研究萧红作品矛盾性背后的主客观原因,并从人性话语、感官体验、文本氛围三个角度分析萧红作品矛盾性的价值,从情感冲突、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萧红文本书写的不足,结语部分收束全篇。

刘爱龄[2](2020)在《论迟子建小说中女性的精神困境》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学界对迟子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近二十年来,出版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着作和论文,但在女性精神困境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还很少,因此对迟子建小说中女性的精神困境进行整体性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本论文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立场出发,以迟子建的小说文本为主,结合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对迟子建书写女性精神困境的成因、女性精神困境的呈现以及突围精神困境的探寻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迟子建小说中女性的精神困境展开论述:首先论述了迟子建书写女性精神困境的成因,分为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作家的创作个性及父权社会的压抑三方面,迟子建的许多作品都是她个人经历的投影,幼年的迟子建常与大自然为伍,大自然培养了她灵动的女性气质,丧父之痛与丧夫之伤促使她更多的关注女性的悲剧。迟子建更喜欢对世俗平凡的生活进行描写,感受小人物的痛苦,用文学来抚慰自我,也抚慰所有不幸的女性,并且她看到了父权社会的压抑是造成女性处于缺席、边缘、沉默的精神困境的重要根源。其次,分析了迟子建小说中女性精神困境的呈现方式,从现实围困与身份困惑、孤独感与情感危机、传统伦理与道德枷锁入手,论述了女性在现实世界的围困中由于受自身条件及社会条件的限制而难以找到女性身份位置的事实。在物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使女性愈加孤独,不平等不稳定的两性关系更是造成了情感危机。在传统伦理的约束下,女性被置于深渊,不得已戴上了道德枷锁。最后论文对女性如何突围精神困境进行了探寻,迟子建笔下的女性,用一颗充满爱意的悲悯之心消解了本就荒凉的失意人生。女性若想摆脱精神困境就要树立起女性意识,实现经济、精神方面的独立。与此同时,迟子建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她提倡构建一种身体、心灵都和谐的两性关系。

范思维[3](2019)在《迟子建小说中的疾病书写》文中认为疾病是文学创作的一大母题,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对此有所涉猎。它不仅指向医学领域,更指向超乎病理之外的社会、历史、文化。在这方面迟子建小说非常典型。她的小说充满了丰富的疾病书写,或是以此为重要主题,或是以此为重要情节。迟子建小说中的疾病书写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疾病书写传统,与此同时又呈现出不容忽视的新特点。本文将深入分析迟子建小说建构的疾病世界,力图发掘迟子建小说疾病书写的特质及其深刻内蕴,并以此为支点窥视其小说的独特价值。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探究迟子建小说疾病书写的文本形态和动因。在梳理迟子建以疾病医疗为主题或重要情节的文本的基础上,归纳迟子建小说疾病书写的主要类型和具体表现。本章还将探析迟子建小说疾病书写所赖以产生的知识背景,主要从社会语境和作家个体原因两方面着手分析。第二章主要围绕迟子建小说疾病书写的特质展开论述。基于性别立场,迟子建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疾病隐喻传统(以男作家为主导)。一方面她使疾病返归身体本体,呈现女性久被遮蔽的身体经验,揭露历史中备受戕害的平凡肉身,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下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另一方面她敞亮了本体层面的生命,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第三章论述迟子建小说疾病书写与小说主题的关联。首先,迟子建通过疾病书写,实现了对乡土文化沉疴的真实披露和对乡土的诗意观照,同时构筑了性别和乡土互动下的乡土叙事独特空间。其次,她通过书写日常生活层面的疾病、医疗事件重构了历史。其历史叙事既构成了对男作家宏大历史叙事的有力祛魅,又突破了90年代女作家以日常历史消解宏大历史的拘囿。再次,疾病书写成为了迟子建建构地域文化传统的重要支点,成为了她呈现萨满文化底蕴、探索民族精神的独特方式。结语部分总结全文。

刘婧婧[4](2019)在《新世纪女性小说的超性别写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无处不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导致的全球化无孔不入,商业与消费文化霸权垄断了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西方的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也进入到一个蛰伏期,这些因素都导致处于新世纪的大陆女性文学特别是女性小说创作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在全球化的视野与背景之下,便可看到这种转变的可能甚至是必然。这种性别意识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小说创作的转变可以将其称之为“超性别写作”。“超性别写作”就是基于普遍的女性性别意识同时又能超越于这种性别意识的女性写作。“超性别写作”使众多的女作家不再拘囿于对男权的反抗与斗争以及寻找女性自我历史的一个面向的世界,女作家的创作开始从一元到多元,从自我到社会,从向内到向外。在尚未能改变现存社会性别秩序的前提下,这成为女性写作的重要策略与可能途径。新世纪超性别写作中的历史叙事以长篇居多,是女性小说写作自我深入发展的必然。面对历史怀抱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审慎地选择自己的叙事话语,并始终保持对历史的清醒态度与怀疑精神,新世纪女性话语的历史叙述逐步靠近女性存在的真相,获得了对女性历史的多种解读与阐释。这主要包括三个面向的内容:家族历史叙事、个人成长叙事与后革命历史叙事。家族叙事的女性小说不再拘囿于对女性家族历史的单向叙事,而呈现出对更加广阔的社会历史与人生的全面解读,比如对于战争背景下乡土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对于历史起源中的民间器物的追溯与描写,对于边地少数民族隐秘生活的再现等。个人成长叙事依然延续了1990年代女性个人成长小说的写作轨迹,但对于历史中女性成长的描写更多呈现为僭越男性历史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女性自我主体的确认以及自我身份的认同。后革命历史叙事表达了新世纪女性作家对于20世纪战争以及政治历史的全新解读,尽管女性依然是历史叙述的主要视角,但作品所关注与辐射的历史维度加大,显示出对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政治历史的还原与辨析。新世纪超性别写作的乡土叙事在农村不断被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现实境况之中获得了言说变动中的乡村情境与农民生活的权利与机遇。由于乡土在不同的地域与不同的作家视野中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与多面性,将其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释:口述实录体、打工生涯、寄居生活以及当代乡村史诗。口述实录体作为非虚构小说的一种,是女性小说对当下农村劳动力流失、经济凋敝、贫富分化加剧、文化意识淡漠等各种现实问题的真实记录与全景再现,是新世纪女性小说写作摒弃个体女性色彩而呈现最为客观理性的现实主义文本。打工生涯与寄居生活,这两个部分的描写,展示了当下社会城市与乡村互动流通的真实境况以及乡土中人在不同文化碰撞辩驳中的艰难生存。基于女性主体与女性视角同时又能展现较为开阔的现实生活是这一部分写作的基本特点。当代乡村史诗是女性作家表达自我的历史意识与文化立场,批判乡土终结与时代流弊的乡土寓言,透露出女性的悲悯情怀与人文追求。新世纪超性别写作的都市叙事对于都市文化与现代文明表现出更加理性与审慎的描写态度。都市文化裹挟现代消费社会的物欲生存方式以不可抵挡之势重构了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与思维理念,女性写作也不可避免被沾染或笼罩上颓靡的都市气息。浸淫于其中又欲超脱出都市思维的女性都市小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女性物欲书写、女性知识者的成长故事以及都市小人物的生存。女性物欲书写描写了女性在都市中的沉沦与反抗。都市将性别商品化,女性在压抑与扭曲的环境中如何自省与成长是这部分的主题,这是都市小说最普泛也最具有延展性的主题诉说。女性知识者的成长小说是女性都市小说中最富有思想深度与艺术成就的一部分,它表明了女性作家在面对都市时的文学表达仍然以女性叙事为主的写作事实。对于都市中底层小人物生存境况的描写与刻画,是女性都市小说中最富有性别超越性的内容,也为都市小说写作指出了一条可兹借鉴的通途。当然相较于历史叙事与乡土叙事,必须承认,对于都市女性小说叙事的划分与研究还远远不够,这也与都市文学本身描写主题、内容以及相应价值判断多元复杂的现实情况密不可分。总之,新世纪女性小说创作在不悖于女性意识与女性生存的基础上,表达了对于更加广阔的社会人生的关注与阐释。在不断阐释与解读外在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于女性生存的更加深刻的认知以及对于性别意识更加清醒的体会与思考。“超性别写作”为女性小说带来了广阔的写作前景,当然同时也会削弱女性整体意义上对于男权社会的批判与警惕。

王永清[5](2019)在《论迟子建小说中城市“在家感”的书写》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迟子建凭借书写“北极村”登上文坛,乡土故园始终是她文学作品中的主角。90年代后随着迟子建进入哈尔滨生活与工作情况有所改变,城市在她的文学作品中越来越醒目,并逐渐成为很重要的文学审美对象。本文以迟子建的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家感”投射了迟子建对城市生活深刻的体悟,蕴含了她对于城市和乡村冷静理性的思考以及对超越城乡二元对立关系的展望。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城市“在家感”提出的现实背景,分别从自然、社会和人三个方面论述迟子建笔下的城市所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第二章论述城市“在家感”被作家赋予的精神内涵。主要从城市空间的情感投射、城市文化的精神指归和城市主体的灵魂求索三方面入手,探讨迟子建城市书写的独特之处,对其城市书写的审美内涵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第三章论述城市“在家感”的叙事策略,分别从叙事意象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论述迟子建言说“在家感”的方式和意义。第四章意在探讨城市“在家感”书写的价值。面对城市生活的种种艰难,迟子建始终坚持柔中有刚的疗救和引导。此外她还致力于探索城市中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之美,为人们在城市中“诗意的栖居”寻找可能。总之,本文意在对迟子建小说中的城市“在家感”书写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挖掘其城市书写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想象力和执着的探寻精神,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迟子建的城市书写兼具的城市文化价值与文学审美价值。

仲秋云[6](2019)在《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文中研究表明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颇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她在展现东北独特地域风情的同时,又对底层平民的生存困境予以关注与思考。迟子建认为幸福是一种错觉,辛酸才是人的真实处境,于是她从自身经历与感受出发,深刻描摹生活中的苦难与艰辛。论文从呈现形态、表现手法以及意识成因等角度对迟子建的苦难意识进行分析,以挖掘出其书写苦难的现实意义。论文分三章,第一章分析迟子建苦难的呈现形态,将其笔下的苦难分为个人苦难与民族苦难两种形态进行分析,展现底层人民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以及人类遭遇群体性灾难后的余痛与反思。第二章重点分析苦难书写的艺术表现,着重从叙事视角、意象选择与叙述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本章从“儿童”与“动物”两个叙事视角入手,展现人性的虚伪与残酷;用“自然意象”与“神话意象”表达迟子建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和对原乡失落的伤感;用“阻断”和“城乡对比”的叙述技巧,展现生命的无常以及人类在城乡两种场域挤压下难以言说的精神困境。第三章则是分析迟子建苦难书写的创作动因。亲人的早逝让迟子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地域文化所包含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因素为其提供了众多创作的素材,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与俄罗斯“小人物”写作精神都是迟子建“关注底层”创作的思想来源。迟子建将自身悲伤抚平,用悲悯的目光观照社会,书写底层人民生存之困,精神漂泊之悲,批判了现实的黑暗与人性的冷漠,同时也记录了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劫难,从而在反思中重新审视内心,以达到追求人性回归、道德重建的目的。论文以苦难书写作为切入点,深刻揭示苦难的本质,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现实,了解人性阴暗,从而进行思考反思,都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郭威[7](2019)在《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苦难书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迟子建凭借温情的笔触、独特的个性、饱满的文学热情,创作出了许多令读者喜爱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奖项,成为当代文坛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家之一。虽然迟子建本人曾否认她的创作是“女性主义写作”,但纵观迟子建的小说,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其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女性生活描写,凸显出明显的女性视角和女性对生命的态度,表现出对女性生存经验及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本文以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苦难书写为切入点,梳理与归纳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苦难内容,分析其言说女性苦难的艺术特色,探寻她关于超越女性苦难的思考,挖掘迟子建女性苦难书写的价值意义并探讨其不足。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梳理并归纳迟子建小说中女性苦难的种类,将其划分为:亲情的失落、婚恋的残缺、传统封建思想的毒害三个方面。关于亲情失落的苦难,主要是从缺乏母爱的女童与孤苦无依的老妪两个方面来论述;婚恋残缺的苦难由女性对爱情的痴守和物质压迫下对于无爱婚姻的选择两方面来分析;传统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毒害,是从主要的男尊女卑思想和贞洁观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三部分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意象三个方面分析迟子建小说中女性苦难书写的言说方式。迟子建在小说文本创作过程中以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多重叙述视角来讲述女性苦难,关注女性命运,使其小说中的女性苦难书写达到了真实、温暖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迟子建利用空间来表征女性形象,隐喻女性命运,暗示她们的不幸。小说中的动物、植物及河流意象既是女性苦难生活的见证者与陪伴者,又是女性意识及女性生命的象征。第四部分分析迟子建小说中女性苦难书写的意义及不足,指出作者关于苦难故事的不停讲述与其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关系,探寻了作者独特女性观下关于男女两性和谐关系的建构,指出了作品中女性关于苦难突围的方式,并对迟子建女性苦难书写过度温情的表达进行反思。第五部分为结语,对全文做出总结。

郭茜[8](2019)在《生活在别处 ——论迟子建笔下的城市书写》文中研究说明一直以来,迟子建始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与之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故土家园。近些年来,如果说迟子建的文学实践有了什么变化,那便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当下,城市小说成为了作家新的出发点。本论文以迟子建的城市小说为研究重点,分别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阐明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并且梳理了学界对于迟子建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对作家乡村叙事的整合并结合当下城市小说的创作,具体讨论了作家写作姿态由回望到直面的衍变;第二章将着重展开对迟子建笔下城市书写的研究,认为其笔下的城市是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城市;第三章则从作家的书写策略入手,着重探究迟子建此种书写现状的形成原因。结语部分对作家的城市书写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认为尽管城市书写的出现彰显一位职业作家想要突破自我范囿的种种努力。显然,它值得被期许。然而,究其作品本身对于迟子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超越性。迄今为止的城市小说与之前写作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超越。

金钰[9](2017)在《迟子建小说研究综述(下)》文中提出三、比较研究与其他视野下的研究(一)比较研究作为时隔50年相继从北大荒进入都市的年轻知识女性,萧红与迟子建都对其曾置身其中的地域文化做出了理性的思考,倾向于描写北国乡民沉重但并不绝望的生存状态。因此,在比较研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迟子建与萧红进行对比,关注两人在相同的文学创作母题下体现出的相同、相异的写作立场与审美取向。从儿童视角的角度来分析的是单元、李枫等。单元指出,萧红与迟子建一样,善于用儿童视角去观察和描绘自

王健宇[10](2016)在《萧红与迟子建作品中的东北方言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北方言词研究是东北方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词汇学理论、语言的地域分化理论和汉语方言研究方法为基础,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法、计量统计法、文献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萧红与迟子建作品中的东北方言词进行研究,总结东北方言词在二者作品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比较,发现历时演变规律。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相关问题的研究概况、语料来源及选取过程、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相关说明。第一章简单介绍萧红与迟子建的生活与创作,介绍二者的生活经历与写作特点。本文认为萧红与迟子建作品中对东北方言词的使用与二者的生活经历、性格、写作特点都息息相关。第二章介绍东北方言词在萧红与迟子建作品中的总体使用情况。从词类和语义类别两方面出发,介绍二者作品中东北方言词包含的8个词类、31个语义类别,并发现名词类与动词类、日常生活类与外表类占主要地位的特点。第三章进行东北方言词在萧红与迟子建作品中的使用比较研究。从词类和语义类别两方面出发,比较共有词类和共有语义类别内部的不同,阐述独有词类与独有语义类别。第四章介绍东北方言词在二者作品中的历时演变。主要从数量与频次、高频词两方面探讨演变概况和演变原因。本文发现东北方言词在数量与频次方面和高频词方面都呈增加状态,这与作品内容、写作手法、作家的经历与性格有关。第五章是关于作家作品中方言词使用问题的思考。本章总结了作家作品中方言词使用存在的优势,例如:可更直接地表现社会生活、可更全面地展示地域特征、可更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可更具体地记载方言文化,但也有方言词滥用、方言词使用不规范等弊端,并提出使用中应遵循的适度原则、典型原则、规范原则。结语部分主要归纳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同时,指出了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即:将东北方言词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相结合,考察东北方言词在萧红与迟子建作品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本文编制的语料。另外,也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二、乡土话语的女性言说——论萧红和迟子建的地缘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乡土话语的女性言说——论萧红和迟子建的地缘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1)论萧红作品的矛盾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抗战书写的矛盾性
    一、矛盾的战时人物形象
        (一)既坚强又脆弱的战斗者
        (二)既觉悟又沉沦的逃难者
    二、矛盾的革命心态
        (一)家国选择的两难
        (二)忍耐与反抗的两难
    三、矛盾的战时氛围
        (一)喧嚣与宁静交织的氛围
        (二)残酷与温情共存的氛围
第二章 婚恋书写的矛盾性
    一、矛盾的女性形象建构
        (一)既抗命又认命
        (二)既独立又依赖
    二、矛盾的婚恋心理
        (一)婚恋观念: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二)婚姻抉择:理想与现实的较量
    三、矛盾的情感体验
        (一)温情与暴虐
        (二)激情与平淡
第三章 乡土书写的矛盾性
    一、矛盾的东北人形象建构
        (一)既朴实又狡黠
        (二)既善良又丑恶
    二、矛盾的情感结构
        (一)喋喋不休的乡怨
        (二)绵延不绝的乡愁
    三、矛盾的生命书写
        (一)生命的蓬勃与荒凉
        (二)生命的希望与绝望
第四章 萧红作品矛盾性的原因探究
    一、独特的生命体验
        (一)初醒的童年记忆——人生的感知
        (二)曲折的婚恋经历——女人的悲哀
        (三)孤寂的异乡漂泊——身心的流浪
    二、文学道路的选择
        (一)影响深远的文学启蒙
        (二)混合多元的文化接受
        (三)个性化的文学选择
第五章 萧红作品矛盾性的价值与局限
    一、萧红作品矛盾性的价值
        (一)人性话语的张力呈现
        (二)真实冲撞的感官体验
        (三)对立冲突的文本氛围
    二、萧红作品矛盾性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论迟子建小说中女性的精神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书写女性精神困境的成因
    第一节 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二节 作家的创作个性
    第三节 父权社会的压抑
第二章 女性精神困境的呈现
    第一节 现实围困与身份困惑
    第二节 孤独感与情感危机
    第三节 传统伦理与道德枷锁
第三章 突围精神困境的探寻
    第一节 消解失意人生
    第二节 确立女性意识
    第三节 构建两性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迟子建小说中的疾病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迟子建小说中疾病书写的文本形态及其动因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疾病书写传统
    第二节 疾病书写的文本形态
    第三节 迟子建疾病书写的内在动因
第二章 祛除隐喻,回归疾病本体
    第一节 身体的还原
    第二节 生命意识的表达
第三章 疾病书写与小说主题
    第一节 疾病书写与现实乡土
    第二节 疾病书写与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第三节 疾病书写与地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迟子建小说疾病一览表
致谢

(4)新世纪女性小说的超性别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女性小说与新世纪风格转向
    第一节 后现代语境下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的转变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女性小说的创作转变
        一、20世纪女性小说发展历史梳理
        二、新世纪女性小说的超性别写作概述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超性别写作之历史想象与历史重构
    第一节 女性历史:从自我的寻找与命名到无名之辈的默默生存
    第二节 女性家族叙事
        一、传统文化历史的再现:《笨花》
        二、地域文明历史的进化:《天香》
        三、边地民族文化的反思:《额尔古纳河右岸》
    第三节 女性成长叙事
        一、突出重围的女性传奇人生:《水在时间之下》与《上海王》
        二、被抛弃女性的浪漫悲歌:《春香》
        三、被禁锢女性的决绝反抗:《南方有令秧》
    第四节 女性后革命历史叙事
        一、历史漩涡中的生命沉淀:《第九个寡妇》与《小姨多鹤》
        二、历史延宕后的生命求索:《茧》
第三章 超性别写作之乡土的回归、终结与再出发
    第一节 女性乡土:从宏大的家国建构到碎片化的底层人生
    第二节 真实的女性表达:口述实录体
        一、低于大地的飞翔:《妇女闲聊录》
        二、理性的忧郁的乡愁:《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
        三、聚焦死亡主题:《生死十日谈》
    第三节 底层的女性书写:打工生涯
        一、唱响小人物的哀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二、打工妹的悲喜人生:《北妹》与《时间少女》
        三、乡土世界的最后一个马车夫:《吉宽的马车》
    第四节 边缘化的女性生存:寄居他乡
        一、日常生活的伦理叙事:《上种红菱下种藕》
        二、小人物的故事与大城市的面影:《富萍》
        三、个人性的乡土记忆:《一个人的微湖闸》
    第五节 最广阔的女性视野:当代乡村史诗
        一、地方志的另类书写:《上塘书》
        二、直面现实的苦难:《群山之巅》
        三、乡村家族历史的记录:《野蛮生长》
第四章 超性别写作之都市的突围与陷落
    第一节 女性都市:从抵抗物质欲望到寻求精神救赎
    第二节 直面都市的女性物欲书写
        一、无法抽离的欲望陷阱:《怀念小龙女》
        二、突入都市的女性悲剧:《水乳》
        三、60后作家的“青年”与“中年”:《爱你两周半》
    第三节 直面自我的女性知识者的成长故事
        一、女性历史修辞的可能:《北去来辞》
        二、“我”在哪里失去了你:《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三、依然存在的男权批判:《所以》
    第四节 直面底层的对都市文明的反思
        一、对现代文明的个体式想象:《匿名》
        二、小市民的精神救赎:《托尔斯泰围巾》
        三、底层女性的理想微光:《万箭穿心》
第五章 结语:超性别写作的可能与局限
    第一节 超性别写作的文本意义
    第二节 超性别写作的困境与局限
注释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5)论迟子建小说中城市“在家感”的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城市“在家感”的意蕴
    二、迟子建小说研究现状述评
    三、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现实的诘问:城市“在家感”的变异与失落
    第一节 “芳草在沼泽中”:城市中自然神性的消隐
    第二节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城市中社会疼痛的遮蔽
    第三节 “茫茫前程”:城市中个体存在的不安
第二章 理想的求索:城市“在家感”的隐喻性建构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情感投射:寻找舒适的“家”
    第二节 城市文化的精神指归:重构“家”的神话
    第三节 城市主体的灵魂求索:依托“家”的力量
第三章 温情的叙事:城市“在家感”的诗性言说
    第一节 含混与流动的叙事意象
    第二节 化沉重为轻逸的叙事模式
第四章 隐蔽的对抗:关于城市“在家感”书写的价值
    第一节 柔中有刚的疗救与引导
    第二节 城市生态美的意境营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迟子建创作概况及其小说研究现状
    二、“苦难书写”的界定
    三、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 苦难的呈现形态
    第一节 无望而沉痛的个体苦难
        一、“残缺者”的伤痛
        二、女性“无我”的命运
        三、底层打工者的悲苦
    第二节 厚重而深刻的民族苦难
        一、“文革”运动的创伤
        二、“兵祸”屠戮的绝望
        三、“原乡”失落的挽歌
第二章 苦难书写的艺术表现
    第一节 非常规的叙事视角
        一、儿童视角:透视人性的规则
        二、动物视角:揭露残酷的人性
    第二节 苦难意象的选择
        一、自然意象:承载忧思
        二、神话意象:寄托哀思
    第三节 多元化的叙述技巧
        一、“阻断”:展现生命无常
        二、空间对立:城乡场域之间的挤压
第三章 迟子建苦难书写的创作动因
    第一节 独特的死亡感知
        一、父亲坎坷经历的影响
        二、丈夫意外离世的悲痛
    第二节 东北地域文化的浸染
        一、东北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东北历史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中外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影响
        一、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
        二、屠格涅夫和契诃夫等俄罗斯作家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苦难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女性苦难书写的内容
    2.1 亲情的失落
        2.1.1 缺失母爱的女童
        2.1.2 孤苦无依的老妪
    2.2 婚恋的残缺
        2.2.1 女性对爱情的痴守
        2.2.2 物质压迫下无爱的婚姻
    2.3 传统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毒害
        2.3.1 男尊女卑思想的迫害
        2.3.2 贞节观的桎梏
3 女性苦难书写的言说方式
    3.1 新奇多变的叙事视角
        3.1.1 儿童视角
        3.1.2 动物视角
        3.1.3 多重叙述视角
    3.2 叙事空间对女性命运的别样表达
        3.2.1 空间对女性形象的表征
        3.2.2 空间对女性命运的隐喻
    3.3 多种意象的苦难诉说
        3.3.1 动物意象
        3.3.2 植物意象
        3.3.3 河流意象
4 女性苦难书写的意义及反思
    4.1 作者独特生命经历的倾诉
    4.2 苦难的突围
        4.2.1 从容面对苦难
        4.2.2 在拯救他人中实现自救
    4.3 迟子建对男女两性和谐关系的美好憧憬
    4.4 女性苦难书写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生活在别处 ——论迟子建笔下的城市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回望与直面:从乡村到城市
    第一节 守护与挽歌
    第二节 新质与渐变
第二章 生活在别处:城市的乡村面影
    第一节 神秘之城——“大兴安岭”的再现
    第二节 民间之城——“北极村”的重塑
    第三节 理想之城——精神家园呼唤
第三章 “别处”与城市想象
    第一节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第二节 城乡之间的文化选择
    第三节 他者的身份认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迟子建小说研究综述(下)(论文提纲范文)

三、比较研究与其他视野下的研究
    (一) 比较研究
    (二) 其他视野下的研究
        1. 文化学
        2. 生态学
        3. 女性主义文学
四、综合研究
    (一) 专着
    (二) 论文
五、总结
    (一) 局限与分歧
    (二) 意义与思考

(10)萧红与迟子建作品中的东北方言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问题的研究概况
        (一)关于东北方言词的研究
        (二)关于萧红作品的研究
        (三)关于迟子建作品的研究
        (四)关于萧红与迟子建作品的对比研究
    三、语料来源及选取过程
        (一)语料来源
        (二)选取过程
    四、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相关说明
        (一)创新之处
        (二)相关说明
第一章 萧红与迟子建的生活与创作
    第一节 萧红的生活与创作简介
        一、跌宕的一生与悲情的创作
        二、萧红作品的独特代表性
    第二节 迟子建的生活与创作简介
        一、简单的生活与质朴的创作
        二、迟子建作品的独特代表性
第二章 东北方言词在二者作品中的总体使用情况
    第一节 东北方言词在二者作品中的总体使用概貌
        一、词类分布
        二、语义类别
    第二节 东北方言词在二者作品中的总体使用特点
        一、名词类与动词类占绝对优势
        二、日常生活类与外表类占主要地位
第三章 东北方言词在二者作品中的使用比较研究
    第一节 词类方面的比较
        一、共有词类的比较
        二、迟子建作品中独有的词类
    第二节 语义类别方面的比较
        一、共有语义类别的比较
        二、萧红作品中独有的语义类别
        三、迟子建作品中独有的语义类别
第四章 东北方言词在二者作品中的历时演变
    第一节 数量与频次方面的历时演变
        一、数量与频次方面的历时演变概况
        二、数量与频次方面的历时演变原因
    第二节 高频词方面的历时演变
        一、高频词方面的历时演变概况
        二、高频词方面的历时演变原因
第五章 关于作家作品中方言词使用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作家作品中使用方言词的优劣
        一、作家作品中使用方言词的优势
        二、作家作品中使用方言词的弊端
    第二节 作家作品中方言词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度原则
        二、典型原则
        三、规范原则
结语
附录
    附录 1:萧红作品中东北方言词词表(一)
    附录 2:萧红作品中东北方言词词表(二)
    附录 3:迟子建作品中东北方言词词表(一)
    附录 4:迟子建作品中东北方言词词表(二)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乡土话语的女性言说——论萧红和迟子建的地缘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萧红作品的矛盾性[D]. 张晓旭.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2]论迟子建小说中女性的精神困境[D]. 刘爱龄.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迟子建小说中的疾病书写[D]. 范思维. 厦门大学, 2019(08)
  • [4]新世纪女性小说的超性别写作研究[D]. 刘婧婧.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论迟子建小说中城市“在家感”的书写[D]. 王永清.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6]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D]. 仲秋云. 江南大学, 2019(12)
  • [7]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苦难书写研究[D]. 郭威.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8]生活在别处 ——论迟子建笔下的城市书写[D]. 郭茜.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9]迟子建小说研究综述(下)[J]. 金钰. 传媒与教育, 2017(01)
  • [10]萧红与迟子建作品中的东北方言词研究[D]. 王健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地方话语的女性话语——论萧红、池子健的地理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