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1年平顶山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

1999-2001年平顶山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

一、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路明霞,张肖肖,马雅婷,王长双,张延炀,郭万申[1](2012)在《河南省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010年河南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专病报告管理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特异性。结果: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250例,5岁以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6.53%,散居儿童占74.71%。8~11个月龄病例中,接种疫苗0剂次者占65.22%。2010年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共监测到麻疹疑似病例3018例,确诊2250例,排除768例,排除病例发病率为0.94/10万,疑似病例48h完整调查率为92.05%,血清学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为78.55%,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为92.31%,血标本采集率为75.67%。结论:5岁以下病例所占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有母传抗体水平降低、院内感染以及对麻疹传染源的控制不力等。8~11个月龄0剂次所占比例高,体现了麻疹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的问题。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010年的及时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2009年。

杨秋峰,张俊杰,杨恒丹,王轶,魏海涛[2](2012)在《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对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10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67例,发病率为1.34/10万。2-5月为麻疹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1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共发病26例,占病例总数的38.81%。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的83.58%。在≥8月龄的58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1次免疫史、2次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5.52%、17.24%、24.14%、43.10%。结论应提高2剂次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麻疹的及时接种率,加强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适时开展重点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

张腾[3](2010)在《云南省保山市农村学生麻疹免疫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农村学生麻疹免疫现状调查,发现有效保护率低的主要原因,采取强化免疫及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农村学生麻疹免疫水平,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放在采取提高麻疹免疫水平措施后其效果评估。选取昌宁县哽嘎乡哽嘎小学(A校),施甸县姚关乡蒜园小学(B校)学生302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按年级分层,即每校每年级随机抽取25-30名,2校共抽取302名);A、B两乡镇教师、家长(立意抽样,教师40名,家长600名),乡村医生(普查两乡镇64名乡村医生)。并对302名农村学生开展强化免疫,对家长、教师、乡村医生进行宣传教育及培训。通过问卷、现场调查、实验室方法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实施措施前302名农村学生免疫现况:麻疹疫苗第1针接种率为85.8%,第2针接种率为74.8%,2针均完成74.8%;而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88.7%、51.0%,几何平均滴度(GMT)1:551。(2)强化免疫及相应干预措施效果评估:1)通过强化免疫,302名学生抗体阳性率为100%,抗体保护率为76.9%,较强化免疫前的阳性率88.7%、抗体保护率51.0%分别上升了11.3个百分点(x 2=36.028,P<0.001)、25.9个百分点(x2=36.028,P<0.001);GMT由强化前的1:551升至1:746(t=-2.192,P=0.029<0.05)。2)通过有效培训,乡村医生麻疹相关防控知识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知识得分由培训前的平均6.5分(总分10分)升至培训后的平均9.5分,提高了3分(t=-11.636,P<0.001);总的完全知晓率从培训前的12.5%升至60.9%,提高了48.4个百分点;而麻疹传染病学、免疫程序、接种技术相关知识完全知晓率均提高了45个百分点。3)通过宣传教育,家长、教师麻疹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宣传教育前的10.2%、25%分别提高至98.8%(x2=951.117,P<0.001)、100%(x2=95.455,P<0.001),分别提高了88.6个百分点、75个百分点,对麻疹免疫规划得到了基本的认识,且均支持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4)对无证或遗失证者进行补证,持证率由补证前的67.9%升至100%,提高了32.1个百分点。建议(1)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接种疫苗理性认识,从而提高主动配合意识。(2)完善冷链设施和疫苗规范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加强乡村医生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安全注射和接种的有效性。(4)加强血清学监测,动态掌握农村学生实际免疫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5)对麻疹发病率高于0.1/10万地区的农村学生开展强化免疫等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免疫空白和低免疫人群,控制麻疹在农村学校的流行和暴发。

倪晟平[4](2009)在《电子技术在环境在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监测技术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在实验室内进行预处理、分析、监测等,技术环节较多,花费时间较长,而且样品从现场到监测的时间、空间转移较大,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辅助进行的环境在线监测技术在近年有较大发展,一方面是将实验室工艺仪器化、模式化,并且将采样、加药、振荡、分析等各步骤充分机械化,综合集成到一台全自动仪器内,从现场采样到分析得出检测结果只需要几分钟到半小时,监测仪器可以安装在现场,采样迅速且样品不容易变质。另一方面,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将现场在线仪器提供的实时数据通过无线电台、GSM、GPRS、CDMA等专网/公网,无线传递到设置在环保局/监测站的监测中心,通过专门开发的软件对各个分散监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共享,存储在数据库内,提供权限给各个需要数据的单位,并可以结合GPS定位、无线语音通信等指挥现场监理人员进行执法,建立一套综合应急指挥系统,为城市环境监测工作和污染控制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研究讨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各类在线监测仪器,通过最适合的数据通信方法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心,通过结合GIS、图像处理、数据挖掘技术等的中心软件将采集到的环保数据变成有用的环境信息,提供给决策者使用,并通过一系列软硬件建设构建环境信息综合平台,将电子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环境领域。

陈雅红[5](2009)在《泉州市麻疹流行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泉州市麻疹流行特征,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泉州市麻疹疫情特征;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下儿童入户调查并抽取市、乡级产科医院新生儿脐带血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应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分离泉州市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并应用RT-PCR、基因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流行野毒株进行基因分型和变异分析,用中和试验分析麻疹野病毒的抗原性漂移;通过对目标人群应急接种,评价疫苗接种的效果。结果1.2006~2008年泉州市发病较高的为晋江市、石狮市、鲤城区、丰泽区、南安市等5个县(市、区),占全市总病例数的86.82 %;每年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中15岁以下儿童占77.75%, 8月龄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比例从2004年5.81%上升到2008年15.67%,流动人口的病例占总发病数的57.01%;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仅占10.76%。2.接种麻疹疫苗是保护因素, MV的保护效力为91.5%~99.9%;发病前1~3周医院就诊史和接触出疹性病人是危险因素,暴露于医院的次数越多,危险度越高,分别暴露于乡村级卫生医疗单位、县级医疗单位、市儿童医院发病的危险度逐渐上升,市儿童医院最高,OR=54.160(95%CI=7.219~406.317)。3.全市1~14岁健康常住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50%,保护率62.21%,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GMT)为1:1804.68。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发病密切相关。不同县(市、区)的抗体阳性率和GMT有差别,丰泽区最低,惠安县最高。农村地区GMT水平高于城镇,随着麻疹疫苗接种针次的增加抗体的阳性率和GMT水平逐渐升高。4.2008年监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按照1:200及以上为阳性判定标准则抗体阳性率96.97%,按照1:800及以上为阳性判定标准则抗体阳性率90.40%,平均抗体滴度几何均数为1:3020.65。麻疹发病组的GMT水平为5877.60(95%CI=4450.41~7762.47),均远高于疫苗接种组、无接种疫苗且无麻疹发病史组。5.泉州市流行麻疹野毒株为H1新基因型,H1a基因亚型,与中国大陆流行的优势基因型一致;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对野病毒的中和水平比疫苗株病毒要低至少两个滴度,提示流行野病毒抗原可能有产生漂移。6.本地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全市7岁以下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第一针接种率为77.99%,第二针接种率仅为46.50%。麻疹疫苗免疫干预后发病明显下降。结论疫苗接种率低、人群免疫水平下降是麻疹发病升高的主要因素,传染源管理不严是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所有儿童完成麻疹疫苗免疫,加强传染源的管理仍然是泉州市麻疹防控的主要措施,重点要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各级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制度,防止医源性感染。

帕提古丽·艾则孜,热依汗古丽,马合木提[6](2007)在《2000~2002年新疆麻疹流行病学分析与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新疆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全疆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20002002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2年全疆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 823例,其中临床诊断4 561例,实验室确诊114例,实验室排除1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一直徘徊在18/10万左右。春季高发,015岁儿童为重点发病对象,病例波及范围大,全疆占80%的县(市、区)有麻疹病例报告,城市多为散发,农村多为点状暴发;17.04%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45.53%免疫史不详。结论分析相关年龄麻疹病例的免疫史,说明常规免疫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要着重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接种质量。一些监测指标,如报告及时率、病例调查率、标本采集率等有待提高。

李永军[7](2006)在《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一个儿童难以幸免麻疹病毒的感染,全球每年发生麻疹约1.3亿,死亡700-800万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开始实施扩大免疫规划,麻疹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麻疹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目前每年可防止130万儿童死于麻疹,对麻疹的控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几十年来,国内外对麻疹预防控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多为单项研究,对大范围、长时间、通过综合性防制措施,成功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 为了全面总结临沂市40多年来预防控制麻疹的策略及内容,科学评价预防控制麻疹的效果,进一步了解临沂市麻疹流行特征及规律变化,为制定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依据,为其他地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借鉴和参考,特进行“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 方法对临沂市40多年来采取综合性防制策略,通过推广麻疹疫苗,实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加强免疫和应急接种等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成功预防控制麻疹发病等情况进行了总结,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对临沂市1956-2004的麻疹疫情、麻疹疫苗使用情况、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预防控制麻疹经费投入及经济效益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研究。 结果 无麻疹疫苗阶段(1956-1966年)年均发病率为929.48/10万,年均病死率为9.62/10万,麻疹疫苗推广阶段(1967-1978年)年均发病率为628.82/10万,年均病死率为1.57/10万,计划免疫阶段(1979-2004年)麻疹年均发病率为23.86/10万,年均病死率为0.03/10万,比无麻疹疫苗阶段年均发病率下降了98.06%,年均病死率下降了99.69%。三期的年均发

张俊杰,马西平,崔振铎,王梅,王晓明,杨秋锋[8](2004)在《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掌握平顶山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 1999~ 2 0 0 1年麻疹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及运转情况进行了分析 ,3年共报告 35 4例 ,其中临床诊断 16 0例 ,实验室确诊 88例 ,实验室排除 10 6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市 11个县 (市、区 ) ,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爆发 19起 ,其中 2 0 0 1年 14起 ,占 73 6 8% ;爆发病例 174例 ,占全部病例的 70 16 %。全年均有发病 ,3~ 7月为高发。麻疹发病年龄最小为 4月龄 ,最大 4 6岁 ,主要集中在 6~15岁的中小学生。 4 1 5 2 %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 (MV)免疫史 ,免疫史不详占 4 6 0 5 %。通过调查发现麻疹漏报4 2例 ,漏报率为 38 18%。针对病例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相关年龄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 ,表明常规免疫要着重提高MV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 ,特别是 1 5~ 2岁及 7岁的复种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防制麻疹的爆发。

张俊杰,马西平,崔振铎,王梅,王晓明,杨秋锋[9](2003)在《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文中认为 根据卫生部《加快麻疹控制指南》和《河南省WHO/CDC麻疹监测合作项目实施方案》,从1999年起,平顶山市开始启动麻疹监测系统。为了解该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疫情动态,进一步加速麻疹控制工作。现将1999~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如下:

陈思骏,吴小燕,陈航,吴双江[10](2004)在《1999-2003年泸州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了解泸州市麻疹流行病学规律 ,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近 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泸州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 4 31/ 10万~ 35 39/ 10万之间 ,2 0 0 0年发病率为 35 39/ 10万 ,2 0 0 3年为 19 4 9/ 10万 ,呈现 2年 1次流行高峰和散发与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特征 ;报告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者仅占 9 0 3% ,未免疫者占 12 2 4 % ,免疫史不祥者高达78 73% ;报告麻疹病例检测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 6 2 37% ,检测出风疹IgM抗体阳性率 6 97%。结论 接种率低和免疫成功率不高 ,疫情报告不及时、迟报、漏报是造成麻疹发的重要原因。提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 ,加强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 ,是控制麻疹的两项根本措施。

二、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麻疹病例定义及诊断分类
    1.3 监测系统运转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2.1.1 基本情况
        2.1.2 时间分布
        2.1.3 地区分布
        2.1.4 人群分布
        2.1.5 职业分布
        2.1.6 免疫史水平
    2.2 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评价
        2.2.1 敏感性
        2.2.2 及时性
        2.2.3 特异性
        2.2.4 各地监测指标
3 讨论

(2)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流行病学监测
    1.3 实验室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1.1 一般情况
        2.1.2 病例实验室诊断
        2.1.3 地区分布
        2.1.4 时间分布
        2.1.5 年龄分布
        2.1.6 性别构成及职业分布
        2.1.7 麻疹病例免疫史
    2.2 监测系统评价
        2.2.1 监测系统敏感性
        2.2.2 监测系统的及时性
        2.2.3 监测系统的完整性
3 讨论

(3)云南省保山市农村学生麻疹免疫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背景
    1.1 引言
    1.2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地点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
        2.3.2 冷链设备调查
        2.3.3 接种证、接种卡的调查
        2.3.4 实验室方法(见附件)
    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2.5 质量控制
        2.5.1 实施措施前
        2.5.2 实施措施中
        2.5.3 实施措施后
    2.6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实施措施前302名农村学生免疫状况
        3.1.1 免疫程序完成情况
        3.1.2 强化免疫前麻疹IgG抗体水平
    3.2 强化免疫及相应措施
        3.2.1 强化免疫
        3.2.2 完善冷链设备
        3.2.3 乡村医生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3.2.4 家长、教师的宣传教育
        3.2.5 接种证、卡的痕迹管理
4 讨论
    4.1 强化免疫是提高麻疹抗体水平重要措施
    4.2 完善冷链设备是基础
    4.3 乡村医生队伍能力的提高是麻疹疫苗有效接种的关键
        4.3.1 乡村医生麻疹相关知晓程度提高
        4.3.2 乡村医生队伍的改观
    4.4 提高了家长、教师对麻疹疫苗接种的重视和支持程度
        4.4.1 家长知晓率提高,支持麻疹免疫接种
        4.4.2 教师知晓率提高,支持免疫规划工作
    4.5 加强了痕迹管理
5 建议
    5.1 加强科普宣传
    5.2 完善冷链设施和疫苗规范管理
    5.3 加强乡村医生专业培训
    5.4 加强血清学监测
    5.5 提高农村学生抵御麻疹的能力
6 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世界卫生组织各区域消除麻疹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电子技术在环境在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的概念
    1.2 环境在线监控信息系统的分类
        1.2.1 空气质量在线监控信息系统
        1.2.2 水质在线监控信息系统
        1.2.3 烟气在线监控信息系统
        1.2.4 烟尘黑度监控系统
        1.2.5 环境在线监控和调度指挥中心
    1.3 环境在线监测的发展和现状
        1.3.1 国外情况
        1.3.2 国内情况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第二章 工程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
    2.2 系统总体要求
        2.2.1 系统的先进性
        2.2.2 系统的通用性
        2.2.3 系统的成熟性
    2.3 研究设计原则
        2.3.1 标准化与开放性原则
        2.3.2 技术设备先进性原则
        2.3.3 系统可靠性原则
        2.3.4 安全与保密原则
        2.3.5 系统的可扩展性
        2.3.6 实用性和适应性原则
        2.3.7 原有资源保护原则
        2.3.8 易用性和实用性
    2.4 系统的功能需求
第三章 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1 在线监测系统前端仪表
        3.1.1 废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3.1.2 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CEMS)
    3.2 通信系统的设计
        3.2.1 通信方式的选择
        3.2.2 中心数据接收机
        3.2.3 采集、传输前端的设备选择
    3.3 指挥中心的建设
        3.3.1 硬件配置及功能介绍
第四章 环境在线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监控中心软件系统设计
        4.1.1 数据/图像采集传输平台
        4.1.2 数据库平台
        4.1.3 应用程序平台
        4.1.4 WEB 浏览平台
        4.1.5 系统接口平台
    4.2 各子系统功能设计
        4.2.1 污染源(废气、废水)在线监控子系统
        4.2.2 空气质量在线监控子系统
        4.2.3 建筑噪声监控子系统
        4.2.4 放射源监控子系统
第五章 项目实施
    5.1 企业烟尘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实施(以平顶山市姚孟电厂为例)
        5.1.1 实地考察
        5.1.2 实地安装
        5.1.3 系统联试
    5.2 企业污水在线监控系统的实施(以平顶山市污水净化公司为例)
        5.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5.2.2 实地安装
        5.2.3 系统联试
第六章 环境污染监控研究项目功能及效果
    6.1 项目进展
    6.2 系统运行整体架构
    6.3 系统功能展示
    6.4 环境在线监控数据处理功能
        6.4.1 数据随机点测
        6.4.2 定时上报
        6.4.3 数据补调
        6.4.4 超标报警结合地图显示
        6.4.5 数据查询模块
        6.4.6 数据报表
    6.5 烟气视频在线监控功能
        6.5.1 视频监控界面
        6.5.2 支持远程传输方式
        6.5.3 支持远程多客户监控
        6.5.4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
        6.5.5 电子地图
        6.5.6 图像自动分析和超标报警
        6.5.7 黑度等级设置和报警阀值
        6.5.8 设置数据保存方式
        6.5.9 设置监控时间和监控状态
        6.5.10 超过阀值时自动录像
        6.5.11 设置预置位
        6.5.12 设置跳转方式
        6.5.13 报警记录查询
        6.5.14 历史记录查询
        6.5.15 遥信遥控功能
    6.6 空气质量子站在线监控功能
        6.6.1 数据遥测功能
        6.6.2 校时功能
        6.6.3 报警功能
        6.6.4 系统组态功能
        6.6.5 数据库管理功能
        6.6.6 图形显示功能
        6.6.7 多种形式的曲线
        6.6.8 报表功能及绘图软件功能
    6.7 指挥中心
第七章 项目经济分析
    7.1 项目投资额度
        7.1.1 废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设备
        7.1.2 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设备
        7.1.3 通信系统设备清单
        7.1.4 指挥中心设备清单
    7.2 项目运行维护成本
        7.2.1 COD 在线监测日常运行维护成本
        7.2.2 流量监测日常运行维护成本
        7.2.3 氨氮监测日常运行维护成本
        7.2.4 通信系统运行成本核算
        7.2.5 环境监测指挥中心控制室运行成本核算
第八章 研究工作的重点和研究解决内容
    8.1 工程项目研究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1.1 前端测量仪器的准确性问题研究
        8.1.2 现场监测数据传输丢失的问题研究
        8.1.3 烟尘黑度监测定位的问题研究
        8.1.4 环境监测数据的挖掘和利用问题研究
    8.2 作者在本研究工作中承担的任务说明
总结及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泉州市麻疹流行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泉州市麻疹流行概况
    1.1 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部分 泉州市麻疹流行因素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

(6)2000~2002年新疆麻疹流行病学分析与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2 地区分布:
    2.3 季节分布:
    2.4 年龄分布:
    2.5 免疫史:
    2.6 监测系统评价:
3 讨论

(7)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方法
    3 麻疹病例定义、爆发定义、病例诊断与分类标准
    4 统计分析
结 果
    1 发病情况
    2 流行病学特征
        2.1 病例分类
        2.2 地区分布
        2.3 季节分布
        2.4 年龄、性别分布
        2.5 免疫史
        2.6 实验室诊断
        2.7 漏报调查
        2.8 人群抗体水平
        2.9 监测系统评价
讨 论

(9)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1999-2003年泸州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实验室检测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分类
    2.2 发病率
    2.3 暴发情况
    2.4 地区分布
    2.5 季节分布
    2.6 年龄分布
    2.7 病例免疫史
    2.8 实验室检测结果
3 讨论

四、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评价[J]. 路明霞,张肖肖,马雅婷,王长双,张延炀,郭万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
  • [2]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 杨秋峰,张俊杰,杨恒丹,王轶,魏海涛. 热带医学杂志, 2012(02)
  • [3]云南省保山市农村学生麻疹免疫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张腾. 昆明医学院, 2010(08)
  • [4]电子技术在环境在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 倪晟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5]泉州市麻疹流行因素研究[D]. 陈雅红. 福建医科大学, 2009(10)
  • [6]2000~2002年新疆麻疹流行病学分析与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J]. 帕提古丽·艾则孜,热依汗古丽,马合木提. 地方病通报, 2007(04)
  • [7]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D]. 李永军. 山东大学, 2006(12)
  • [8]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J]. 张俊杰,马西平,崔振铎,王梅,王晓明,杨秋锋. 中国计划免疫, 2004(01)
  • [9]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J]. 张俊杰,马西平,崔振铎,王梅,王晓明,杨秋锋.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04)
  • [10]1999-2003年泸州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 陈思骏,吴小燕,陈航,吴双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4(05)

标签:;  ;  ;  ;  ;  

1999-2001年平顶山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