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

现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

一、现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敏[1](2021)在《家庭资本对“80后”父母陪伴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吴雅竹[2](2021)在《近年来我国教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诉求与叙事策略》文中研究表明

张志娟[3](2021)在《3~6岁儿童父亲参与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与分析》文中认为

吴成[4](2021)在《大班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理解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主要探讨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的认识,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某两所幼儿园的两个大班幼儿与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了解大班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情况,并将两者对父母之爱的理解进行了对比。研究者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通过NVivo11质性研究分析软件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以下相关结论。在关于父母是否爱我的问题上,其中约93%的幼儿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少部分幼儿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其中认为爸爸不爱的较多,妈妈不爱的较少。而对父母来说,大多数母亲认为孩子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爱的,而父亲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有两位父亲表示幼儿不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在幼儿关于父母为什么爱自己的回答中,约40%的幼儿不知道为什么,其余幼儿认为父母爱我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5方面,分别是特殊的关系、父母之爱的表现、我对父母的价值、父母的责任、父母对我的期望。在关于父母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表现的理解上,研究者总结出幼儿认为父母之爱的表现共有10种,其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陪伴与玩耍、生活照料、物质需求的满足、语言表达、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少数幼儿将负向的爱作为了父母之爱的表现,即幼儿认为父母打自己、批评自己是父母之爱的一种表现。而父母认为的父母之爱的表现共有8种,排在前三的分别是陪伴与玩耍、教育与个人培养、正向语言;在关于父母不爱方式的理解上,研究者总结出幼儿认为的父母不爱的表现共有11种,其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身体伤害、语言暴力、负向的情感态度、不满足生活需要;父母认为的父母不爱的表现共有8种,其中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冷暴力、比较、语言暴力,而父母将身体暴力作为不爱的方式排在倒数第三。关于理想的父母之爱,幼儿最希望的前三种父母之爱的方式分别是陪伴与玩耍、物质需要的满足、肢体语言。而父母认为的前三种理想的父母之爱是对幼儿的教育与个人培养、与幼儿建立朋友平等的关系、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支持。研究者通过对比两者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发现在关于爱与不爱的表现上,他们在父母之爱的表现方式上差异不大,但在教育与个人培养、语言表达、物质需要的满足、生活照料这四种表现的重要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关于父母不爱的表现中,幼儿与父母不仅在身体暴力、冷暴力、负向的情感态度、不陪伴这四种不爱的表现的重要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最后研究者根据本研究所得结论,给父母提出了相关建议:(1)尊重幼儿玩耍的权利(2)给予幼儿高质量的陪伴(3)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4)请勿忽视幼儿当下的幸福(5)消除幼儿负向爱的观念(6)注重生活的仪式感(7)善用肢体语言表达爱

马贺庆[5](2021)在《小组工作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提升的介入研究 ——以济南市S街道“父爱同行”亲子小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重要性不亚于母亲。然而在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父亲的参与度不容乐观,不仅参与的时间少,而且参与的方式简单粗暴、内容单一。研究表明,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参与度低的儿童在长大后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自我控制力差、自卑等不良后果。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父亲能否高质量地参与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工作能够有效回应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可以有效提升父亲对家庭教育的参与度。目前学界有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虽多,但针对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提升的研究较少,从社会工作实务出发的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以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度提升为研究重点,选取济南市S街道的流动儿童家庭为研究个案,在社会学习理论和优势视角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分析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低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父爱同行”亲子小组的实践和反思。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了研究背景与问题、研究目的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为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主要分析了父亲参与度低的表现及原因。调查发现,父亲参与度低主要表现在参与时间少、频率低,参与方式简单、粗暴,参与观念传统、陈旧,参与内容单一、重智轻德几个方面。造成父亲参与度低的原因主要有:父亲文化水平低、亲职教育能力不足,父亲沉迷电子产品、参与教育的主动性不够,原生家庭对父亲的消极影响,母亲对父亲参与子女教育重视不足,支持性资源缺乏且利用程度低等。第三部分为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提升的实务过程,该部分介绍了小组开始前的筹备工作,重点描述了小组的形成期、转折期、成熟期及结束期中的活动过程、组员表现、活动效果和活动反思,最后采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方式对小组工作服务效果进行检验。第四部分为反思与建议。该部分主要对理论运用和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同时总结了小组活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语。研究发现,小组工作对提升父亲在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小组工作介入有效提高了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时间与频率、改善了参与家庭教育的能力与方式、更新了参与家庭教育的观念、拓宽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关注内容。

张晗[6](2020)在《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EF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即父母陪伴孩子读书。亲子阅读的场所灵活阅读方式多样,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指导意见的颁布,引起了家长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亲子阅读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成为教育界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亲子阅读的开展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实施情况为主要议题,分析研究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笔者梳理了中外亲子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献,以开封市EF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从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亲子阅读的实施和亲子阅读的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该小学亲子阅读状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父母缺乏阅读习惯,家庭读氛围较低;家长对阅读材料选择盲目;家长的阅读理论不足,阅读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有偏差,过分依赖母亲的作用;重视阅读中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精神环境的营造;阅读时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兴趣的培养;家长缺乏科学的阅读知识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对如何提高亲子阅读效果提出了以下对策:第一,提高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观念;第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第四,采用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第五,创建家校合作的亲子阅读模式。亲子阅读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形式,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终身受益。亲子阅读又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要给予亲子阅读必要的指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才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孟祥芬[7](2020)在《儒家“父慈子孝”视域下当代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

李佳娟[8](2020)在《新时代家风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发展历史任务的变化,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家风成为必然趋势。新时代需要好家风,而与时俱进的好家风尚未完全形成,两者之间的矛盾是进行新时代家风构建研究的问题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好家风不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国家的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家风构建问题的研究,以新时代家风应包括怎样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文献调研、实证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依据、原则、内容和路径等进行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与之合拍、同步的家风,是充分发挥良好家风作用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构建新时代家风,要在当前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家风的概念、特点、功能进行符合时代背景的阐述,进而以此为基点,阐述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依据、原则、内容与路径。从概念到依据到原则到内容再到构建路径,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全过程,回答的是新时代家风的概念、构建的可能性、构建的方向、构建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构建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为源泉,以经济基础的变化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根基,以满足广大家庭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家风建设需求为目标,构建有民族特色的、反映人民群众良好家庭面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家风。从特征看,新时代家风具有时代性、导向性、传承性、创新性、感染性、连接性和规范性,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新时代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支撑、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对新时代精神文化的彰显四个方面。新时代家风的构建,是一个基于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建设工程。从历史依据看,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源泉,要发挥传统优良家风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积极作用,红色革命家风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重要支撑作用和社会主义好人家风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础作用。从理论依据看,马克思主义家庭观、道德观、文化观,尤其是习近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的新发展,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理论指导。而从现实依据看,家庭的变迁、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初步探索、新时代家风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需求,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现实动力。新时代家风构建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得以实现,各个原则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家风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促进传统家风更好地继承。坚持本土与世界相融合原则,要吸收借鉴国外的家风建设资源,使之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服务。坚持主体与对象相契合原则,则要使新时代家风的构建契合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主体的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原则,目的在于促使新时代家风实现神形兼具。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家庭要建设什么样的家风已经成为现实之问。从立身、治家、处世、致用、强国层面出发构建新时代家风,有助于促使家风与时代合拍、同步。立身之风包括知书达礼、审慎自律、尊老爱幼、择贤而友的核心内容,立身家风构建得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扣好。治家之风表现在健康生活、勤劳简约、互敬互爱、和顺和睦,治家家风能够为家庭治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构建宽容豁达、与人为善、待人以诚、敬畏自然的处世家风,旨在让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做到宽容、友善、诚信和敬畏。而构建知行合一、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致用家风,是立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进行家风建设的指向。在追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过程中,构建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爱党爱国、共建共享的强国家风,有助于以优良家风为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新时代家风的构建,要通过构建主体、构建载体、宣传方式、构建方法等具体的路径得以实现。家庭成员、广大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国家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主体,“六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从载体看,要借助传统节日、地方文化、家风故事、文化产品等多重载体,促使广大家庭重视家风、构建家风。从宣传方式看,既可以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也可以通过新兴的宣传媒介展开宣传。从构建方法看,需综合运用言传身教、说服引导、榜样示范、比较鉴别等方法,进而实现家家构建家风、形成家风的良好态势。对新时代家风的概念进行界定是研究新时代家风构建问题的基础,阐述新时代家风构建的依据是构建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前提,而明确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原则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本方向,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内容是研究新时代家风构建的核心,新时代家风构建的路径则是构建新时代家风的关键所在。良好家风对社会风气具有支撑作用,新时代家风的构建与形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具有积极价值。如果全社会重视新时代家风、构建新时代家风,有助于以良好家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范文哲[9](2020)在《城市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早教消费》文中认为儿童早教消费在城市社会中逐渐大众化,竞争型教育大行其道,儿童教育的“起跑线”被不断拉前,早期教育消费也已成为城市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将消费群体聚焦于有0-6岁儿童的城市家庭,透过与十余位父母的深度访谈与家庭观察,描述城市家庭不同的教养方式及其早教消费的实践过程。本研究试图回答这样一个研究问题:在儿童消费文化与竞争型教育的双重背景的塑造之下,不同的城市家庭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早期教育消费的影响。本研究在第二部分回顾了社会学界有关消费文化的理论研究,从消费文化崛起的角度讲述了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文化对儿童教育消费的影响。其次,对有关教养方式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大多将教养方式类型化,其中拉鲁提出的“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的类型划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学术界目前主要从养育观、亲子关系、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对教养方式进行探讨。最后对有关探讨教育分层原因与结果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对于教育分层的结果尚未形成定论,这也是本研究将讨论的问题。第三部分对两种教养类型在城市家庭中的运作过程及其对应的早教消费实践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协作培养型家长崇尚科学育儿的教养理念,常为权威型父母,亲子关系亲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性格培养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重视早期教育投资;成就自然成长型更推崇顺其自然的教养理念,常为专制型或放任型父母,亲子关系较为复杂,能力培养上更注重文化课业的学习能力,忽视综合能力培养和早教消费。第四部分中,鉴于上述分析,从消费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入手,探究教养方式如何受到儿童消费文化的影响与塑造,并进一步分析教养方式如何影响着早教消费行为。研究发现,儿童早教消费不仅仅是教育市场化的产物,更成为一个映射阶层差异的社会场域,处于不同阶层位置的城市家庭生产着不同的教养方式与早教消费行为倾向,折射着父母对于阶层再生产的期待与阶层关系再生产的趋势。

苏现东[10](2020)在《隔代亲子情感互动产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育儿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由祖辈老人代替年轻家长照看孩子成为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有关隔代亲子关系的话题也逐渐被人们重视,从儿童长远的发展来看,隔代亲子互动产品作为两者情感沟通的媒介,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以及市场需求。另外,亲情文化在隔代亲子关系中存在缺失,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在长大后对家庭亲情观念认知错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幼儿时期与家庭成员互动时较差亲情价值观的树立造成的,因此对隔代亲子互动以及互动产品的设计研究,是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本文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首先对亲情文化及亲情在隔代互动中的作用做了分析,从亲情传递的角度考虑隔代亲子关系的发展。同时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研究的目标人群,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对隔代互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隔代亲子互动的真实需求,最后,对本次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设计实践工作。本次论文的研究,对隔代亲子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归纳隔代亲子间互动的方式,对亲情文化在隔代关系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且得出隔代亲子互动产品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通过论文的研究,为隔代亲子情感互动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为隔代亲子间的互动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现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4)大班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理解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基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需要
        1.1.2 基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认知的研究不足
        1.1.3 基于家庭教育中爱的误区,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爱
        1.3.2 父母与父母之爱
    1.4 文献综述
        1.4.1 幼儿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的相关研究
        1.4.2 成人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的相关研究
        1.4.3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一大班幼儿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研究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2.3.3 研究过程
        2.3.4 资料整理
        2.3.5 数据编码
    2.4 研究二大班幼儿父母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研究
        2.4.1 研究目的
        2.4.2 研究方法与工具
        2.4.3 研究过程
        2.4.4 资料整理
        2.4.5 数据编码
    2.5 研究的信效度
3 研究结果呈现
    3.1 研究一结果呈现
        3.1.1 大班幼儿对于父母之爱的感知现状
        3.1.2 大班幼儿认为父母之爱的表现
        3.1.3 大班幼儿认为父母爱我的原因
        3.1.4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一样的吗
        3.1.5 大班幼儿认为父母不爱的表现
        3.1.6 大班幼儿希望的父母之爱
    3.2 研究二结果呈现
        3.2.1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爱的表现
        3.2.2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幼儿是否可以感知爱
        3.2.3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幼儿不能理解的爱的表现
        3.2.4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的父母不爱的表现
        3.2.5 大班幼儿父母认为的理想的父母之爱
4 关于父母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对比
    4.1 关于父母之爱的表现的对比
        4.1.1 两者关于父母之爱的表现方式上大致相同
        4.1.2 两者在父母之爱表现上的差异
    4.2 关于父母不爱的表现对比
        4.2.1 两者关于父母不爱的表现方式上大致相同
        4.2.2 幼儿与父母关于父母不爱的表现的差异
    4.3 导致两者关于父母之爱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
        4.3.1 认知上的差异
        4.3.2 角色定位的不同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关于幼儿对父母之爱的表现
        5.1.2 关于幼儿对父母不爱的表现
        5.1.3 关于父母对父母之爱的表现
        5.1.4 关于父母对父母不爱的表现
    5.2 给父母的建议
        5.2.1 尊重幼儿玩耍的权利
        5.2.2 给予幼儿高质量的陪伴
        5.2.3 了解幼儿内心的需要
        5.2.4 请勿忽视幼儿当下的幸福
        5.2.5 消除幼儿负向的爱的观念
        5.2.6 注重生活的仪式感
        5.2.7 善用肢体语言表达爱
6 总的结论
7 研究反思
    7.1 研究对象
    7.2 研究方法
    7.3 研究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5)小组工作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提升的介入研究 ——以济南市S街道“父爱同行”亲子小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回顾
        1.国外文献
        2.国内文献
        3.文献简评
    (四)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5.实务方法
二、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S街道及H机构新市民项目概况
        1.S街道概况
        2.H机构新市民项目概况
    (二)S街道流动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
        1.家庭结构
        2.家庭经济
        3.家庭分工
        4.家庭教育
    (三)S街道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低的表现
        1.参与时间少、频率低
        2.参与方式简单、粗暴
        3.参与观念传统、陈旧
        4.参与内容单一、重智轻德
    (四)S街道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1.父亲受教育程度低、参与教育的能力不足
        2.父亲沉迷电子产品、参与教育的主动性不够
        3.父亲劳动强度大、参与教育的时间精力不足
        4.原生家庭对父亲的消极影响
        5.母亲对父亲参与子女教育重视不足
        6.支持性资源缺乏且利用程度低
三、小组工作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提升的介入过程
    (一)小组工作开展前的准备工作
        1.组员基本情况以及参与度前测
        2.成立小组
        3.小组方案设计
    (二)小组工作的具体过程及效果描述
        1.小组形成期
        2.小组转折期
        3.小组成熟期
        4.小组结束期
    (三)小组工作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1.小组过程评估
        2.小组结果评估
四、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1.对理论运用的反思
        2.对实务工作的反思
    (二)对策建议
        1.对小组工作方法运用的改进建议
        2.对研究进一步开展的建议
五、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E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亲子阅读推动全民阅读
        3.作为母亲的切身体会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理论阐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小学低年级学生
        2.亲子阅读
    (二)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理论
        2.认知发展理论
        3.观察学习理论
        4.阅读循环圈理论
    (三)亲子阅读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适时性原则
        4.和谐性原则
    (四)亲子阅读效果评价
        1.评价对象
        2.评价方法
        3.评价模式
二、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调查的编制
        1.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调查问卷的编制
        3.问卷的完善与修改
        4.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二)访谈题纲的编制
        1.访谈的目的和方法
        2.访谈对象的选择
        3.访谈提纲的编制
三、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现状调查
    (一)亲子阅读观念的调查
        1.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较为正确
        2.家庭亲子阅读的经济投入适中
        3.家长对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较高
    (二)亲子阅读的实施情况调查
        1.亲子阅读的频率和时间适中
        2.阅读环境的创设不科学
        3.伴读的对象选择多为母亲
        4.阅读材料的选择盲目
        5.阅读方法的选择单一
        6.阅读后的巩固状况不佳
    (三)亲子阅读的效果调查
        1.孩子在亲子阅读后有明显变化
        2.孩子的阅读兴趣较高
        3.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
四、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1.父亲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
        2.家庭中阅读氛围较低
        3.家长对阅读材料选择盲目
        4.亲子阅读方法不科学
    (二)亲子阅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原因
        1.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有偏差
        2.家长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精神环境的营造
        3.家长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兴趣的培养
        4.家长缺乏专业的亲子阅读知识
五、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改进策略
    (一)增强父亲家庭教育的观念
        1.转变父亲的角色定位
        2.强调父亲在教育中作用
        3.提高父亲参与的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营造书香家庭
        2.创建书香校园
        3.构建书香社会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选择适合的亲子阅读材料
        2.创造轻松越快的阅读氛围
        3.不刻意教孩子“认字”
    (四)采用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
        1.阅读方法的灵活多样
        2.加强理解的反复阅读
        3.阅读内容的及时巩固
    (五)创建家校合作的亲子阅读模式
        1.合理引导,传播亲子阅读理念
        2.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分享阅读成果
        3.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养成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调查问卷(家长卷)
    附录 B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 C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调查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 D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推荐书目
    附录 E 亲子阅读测评表
致谢

(8)新时代家风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调研法
        (二) 实证研究法
        (三) 跨学科研究法
        (四) 归纳演绎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家风
        二、新时代家风
        三、新时代家风构建
    第二节 新时代家风的特点与功能
        一、新时代家风的特点
        二、新时代家风的功能
    第三节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本遵循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以传统优秀家风为源泉
        三、以经济基础的变化为前提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五、以新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根基
        六、以满足广大家庭的家风建设需要为目标
第二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依据
    第一节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历史依据
        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源泉
        二、红色革命家风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重要支撑
        三、社会主义好人家风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础
    第二节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依据
        二、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依据
        三、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依据
    第三节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现实依据
        一、家庭的变迁
        二、不同主体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初步探索
        三、新时代家风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四、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原则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一、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家风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促进传统家风更好地继承
        三、实现继承传统优秀家风与创新当代家风相结合
    第二节 本土与世界相融合原则
        一、吸收借鉴国外的家风建设资源
        二、实现国外家风资源的洋为中用
        三、实现新时代好家风的中为洋用
    第三节 主体与对象相契合原则
        一、契合个人主体对家风的构建需求
        二、契合家庭主体对家风的构建需求
        三、契合社会主体对家风的构建需要
        四、契合国家主体对家风的构建需要
    第四节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原则
        一、新时代家风在内容表达方面应坚持的原则
        二、新时代家风在构建形式方面应坚持的原则
        三、以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原则构建新时代家风
第四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内容
    第一节 立身
        一、知书达礼
        二、审慎自律
        三、尊老爱幼
        四、择贤而友
    第二节 治家
        一、健康生活
        二、勤劳简约
        三、互敬互爱
        四、和顺和睦
    第三节 处世
        一、宽容豁达
        二、与人为善
        三、待人以诚
        四、敬畏自然
    第四节 致用
        一、知行合一
        二、开拓创新
        三、爱岗敬业
        四、服务社会
    第五节 强国
        一、遵纪守法
        二、志存高远
        三、爱党爱国
        四、共建共享
第五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路径
    第一节 “六位一体”共建家风
        一、家庭成员是新时代家风的建设者
        二、广大家庭是新时代家风的营造者
        三、学校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参与者
        四、社区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协作者
        五、社会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推动者
        六、国家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引领者
    第二节 “守一望多”承载家风
        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构建新时代家风
        二、以地方文化为载体构建新时代家风
        三、以家风故事为载体构建新时代家风
        四、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构建新时代家风
    第三节 “春风化雨”宣传家风
        一、传统媒体必不可少
        二、新媒体应充分利用
        三、自媒体可适当使用
    第四节 “态势聚合”形成家风
        一、言传身教法
        二、说服引导法
        三、榜样示范法
        四、比较鉴别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城市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早教消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述评
    (一)消费文化与儿童早教消费
    (二)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早教消费
    (三)教育分层与儿童早教消费
    (四)文献评价
    (五)研究思路
三、教养方式与早期教育消费实践
    (一)协作培养型教养方式与早期教育消费实践
    (二)成就自然成长型教养方式与早期教育消费实践
四、儿童消费文化与早教消费
    (一)儿童消费文化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塑造
    (二)教养方式与儿童早期教育消费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隔代亲子情感互动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隔代亲子互动研究现状
        1.3.2 国外隔代亲子互动研究现状
    1.4 发展趋势
    1.5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隔代亲子亲情关系研究
    2.1 隔代亲子的概念
    2.2 亲情文化的理论研究
        2.2.1 亲属关系研究
        2.2.2 传统亲情文化的发展
        2.2.3 当代社会家庭亲情文化的特点
        2.2.4 亲情价值观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2.5 亲情在促进家庭和谐中的作用
    2.3 隔代亲子对亲情文化的认知研究
        2.3.1 祖辈对于亲情的认知
        2.3.2 儿童对于亲情的认知
    2.4 亲情在隔代亲子关系中的作用
        2.4.1 为儿童树立正确亲情价值观
        2.4.2 弥补祖辈老人的情感需求
        2.4.3 为隔代亲子间情感交流搭建桥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隔代亲子互动现状研究
    3.1 隔代亲子互动的定义与互动模型
        3.1.1 隔代亲子互动的定义
        3.1.2 隔代亲子互动模型与互动状态
    3.2 隔代亲子互动情况问卷调查
        3.2.1 问卷内容的设计和发放策略
        3.2.2 问卷分析
        3.2.3 访谈分析
    3.3 隔代亲子互动的表达方式及呈现形式
        3.3.1 互动的表达方式
        3.3.2 互动的呈现形式
    3.4 隔代亲子互动产生的影响
        3.4.1 隔代关系中祖辈对孙辈的影响
        3.4.2 隔代关系中孙辈对祖辈的影响
        3.4.3 祖孙关系的质量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
    3.5 隔代亲子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隔代亲子互动的目标人群及产品分析
    4.1 隔代亲子双方的生理特征分析
        4.1.1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4.1.2 3-6岁儿童认知特征分析
        4.1.3 3-6岁儿童的祖辈特征分析
    4.2 隔代亲子在互动中的心理需求分析
        4.2.1 3-6岁儿童在互动中的心理需求分析
        4.2.2 祖辈在互动中的心理需求分析
    4.3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现状分析
        4.3.1 互动产品的需求层次研究
        4.3.2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的分类研究
        4.3.3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的色彩及材料分析
        4.3.4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情感价值的内涵
    4.4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设计趋势及相关案例分析
        4.4.1 互动产品的设计趋势
        4.4.2 互动产品的相关案例分析
        4.4.3 互动产品的使用环境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设计原则与策略
    5.1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设计原则
        5.1.1 互动的适度性原则
        5.1.2 针对用户的适龄性原则
        5.1.3 互动中的引导性原则
        5.1.4 能力发展性原则
        5.1.5 激励性原则
        5.1.6 互动性原则
    5.2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设计策略
        5.2.1 建立科学、合理的互动主题
        5.2.2 融入传统文化要素
        5.2.3 寄托情感关怀性设计
        5.2.4 减少用户对产品的学习成本
第六章 隔代亲子互动产品设计实践
    6.1 设计定位
        6.1.1 设计目的
        6.1.2 使用环境定位
    6.2 设计方案
    6.3 设计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儿童与祖辈家长互动现状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现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资本对“80后”父母陪伴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会敏. 江南大学, 2021
  • [2]近年来我国教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诉求与叙事策略[D]. 吴雅竹.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3~6岁儿童父亲参与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与分析[D]. 张志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大班幼儿与其父母对父母之爱理解的对比研究[D]. 吴成.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小组工作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提升的介入研究 ——以济南市S街道“父爱同行”亲子小组为例[D]. 马贺庆.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EF小学为例[D]. 张晗. 河南大学, 2020(06)
  • [7]儒家“父慈子孝”视域下当代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D]. 孟祥芬.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20
  • [8]新时代家风构建研究[D]. 李佳娟. 苏州大学, 2020(06)
  • [9]城市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早教消费[D]. 范文哲.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10]隔代亲子情感互动产品设计研究[D]. 苏现东.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现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