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工程造林整地质量

如何提高工程造林整地质量

一、如何提高工程造林的整地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郭玉梅[1](2021)在《林业工程造林勘察施工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工程勘察施工技术对造林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因此文章重点研究林业工程造林勘察施工技术,明确林业工程造林勘察管理工作原则,提出前期造林勘察与设计、绿化地平整与清理、测量放线、科学化整地、合理选苗、养护管理等施工技术内容,以促进树木养护任务高质量地完成,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郭延英[2](2020)在《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及提高造林质量的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环,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已经被纳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林业生态工造林工程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发挥这重要的作用。树种的选择是造林工程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保证造林质量的基本保障,提升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针对造林树种的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方法路径来提高造林质量。

魏智慧[3](2019)在《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与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林业工程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因此,加强林业造林工程的建设成为林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介绍了林业造林工程造林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更好促进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孟庆臣[4](2019)在《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文中指出立足林业工程建设施工实际,提出要做好林业工程造林树种和植被的物种选择,系统做好林业工程造林地整地工作,提高林业工程建设人员抗旱技术的应用能力,推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创新和优化进程,为林区更准确、更完整、更科学地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做出了分析和研讨。结合造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提升抗旱造林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高质量、高速度建设好林业精品工程,为林企建设、环境发展、林区生态重构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席沁[5](2019)在《典型栗钙土区工程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及适宜造林技术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典型栗钙土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代表性地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明显,降雨少,蒸发强,土壤中的碳酸钙在部分土层中大量富集,形成紧密的灰白色钙积层。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栗钙土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工程造林在该区域相继开展,但成效不足预期。为深入探究典型栗钙土区工程造林限制性因素,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本研究首次以深挖整地去除钙积层的栗钙土造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出钙积次生化并进行验证。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兴和县进行选点取样调查,探究了栗钙土造林地土壤中钙积次生化过程与垂直分布特征。在此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钙积次生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与水分运移特征的演变规律,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阐明了钙积次生化对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机制。依据碳酸钙沉积的过程与原理,本研究以抑制钙积次生化为出发点,从多角度选用造林技术,开展多重复大田试验,其中将一种林业新材料——酵母提取物试用于栗钙土造林研究中。试验后,通过分析各项造林技术对栗钙土造林地土壤中碳酸钙沉积、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运移的影响,并比较造林苗木对各项造林技术的响应,探究能有效抑制钙积次生化,提高典型栗钙土区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造林技术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少降雨强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深挖整地去除钙积层后的栗钙土造林地土壤中,碳酸钙在约20 cm深度以下再次沉积,栗钙土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现象得到证实。其中,20-40 cm是钙积次生化的主要层次,1-10年林龄间该层土壤碳酸钙含量平均由192.25 mg/g增加到289.87 mg/g。形成钙积层的厚度随着造林时间的增长平均由8.5 cm增加至35.7 cm,沉积过程在垂直维度上呈由浅至深积累的演变规律(从约20厘米延伸到约60厘米)。在碳酸钙沉积量和垂直分布位置上,栗钙土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表现出向相邻自然栗钙土趋近的特点。(2)钙积次生化过程中,20-60 cm深度间的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表现为孔隙度和含水率下降、有机质及总氮、总磷含量降低,而pH和容重增大。由于碳酸钙沉积过程中,土壤毛管孔隙中随水分运移的Ca(HCO3)2转变为CaCO3沉积,导致造林地土壤物理结构破坏,养分运移受阻。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造林地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其理化性质之间有显着的负相关性。(3)造林地土壤中钙积次生化,使相应土层的水力传导度降低,水分入渗过程受到钙积层的阻碍,更多的土壤水分积蓄在表层中极易蒸发和散失,持水能力因此而降低。试验中水分运移特征的观测结果可与Kostiakov幂函数模型高度拟合,本研究据此进一步量化分析了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水分运移特征(湿润峰位移、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持水变化量)与钙积次生化的模型关系。(4)钙积次生化对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水分的运移特征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这是导致造林低效的重要原因。因此,抑制钙积次生化是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关键点。各项造林技术的试验结果表明: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碳酸钙沉积量与理化性质对添加30 g保水剂、覆盖秸秆毯与单向渗水膜有显着的响应。而渗灌补水和集水坡面处理对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碳酸钙沉积与理化性质没有显着影响。由于极性氨基酸与Ca2+的矿化反应,根施酵母提取物对20-60 cm深度间造林地土壤碳酸钙沉积的抑制作用不显着。但因其充足的养分含量,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在根施20 g、30 g、和40 g酵母提取物后有显着的改善。(5)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对造林技术的响应结果为,保水剂的施用减缓了入渗过程,用量越大入渗越缓慢,但入渗总量和持水能力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四种覆盖保墒材料对土壤入渗形成阻碍,其中,秸秆毯覆盖后土壤的入渗过程相对最快,地膜覆盖后入渗过程最慢,单向渗水膜的微孔结构可使水分通过并缓慢入渗。造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在覆盖单向渗水膜后最好,秸秆毯因具有遮光性也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酵母提取物中富含的有机物等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含量,从而改善了土壤孔隙结构,随着根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入渗与持水能力均逐渐提高。(6)施用30 g保水剂、覆盖秸秆毯、单向渗水膜及根施酵母提取物均显着提高了 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Litv.)、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和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Carriere)de Vos ex Henry)四种研究区常用造林苗木的保存率、生长量、苗木的根系发育特征以及叶水分特征。叶喷酵母提取物使四种苗木的生长和叶水分特征有明显改善,对1.5%和2%两个浓度水平中有较好的响应。酵母提取物富含生长激素和细胞分裂素,且能有效地帮助幼苗形成叶绿素,因而在出新叶后喷施,苗木生长量有更显着的提高,容器苗在萌出新叶后喷施叶水分特征更好,而裸根苗适宜在生长旺盛期喷施。综上所述,深挖整地后,栗钙土造林地土壤中会出现钙积次生化现象,进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与水分运移特征,这是导致栗钙土区林业生态工程低效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抑制碳酸钙沉积为出发点,基于各项造林技术试用结果,提出施用30 g保水剂、覆盖秸秆毯或单向渗水膜、根施40 g和在适宜时间叶喷2%浓度酵母提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水分环境,促进造林苗木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典型栗钙土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张慧娟[6](2019)在《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加快国土绿化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山西的目标。因此近年来林业建设成效显着,但是仍旧存在动力不足,增速慢,质量不高,造林工程成活保存率低等问题。2011-2015年人工造林是“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增长最重要的后备资源,本文以山西省“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国省市县所有人工造林工程为研究对象,从基础数据出发,从人工造林保存的总体情况、分面积类型、分年度、分工程四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人工造林的保存现状、成林面积比例、幼林质量等关键数据,重点分析了的5年间人工造林的保存现状及导致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人畜破坏是影响我省造林保存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管理措施,得出了四方面的结论:(1)全省人工造林质量不高,储备不足。必须加快造林速度,加强造林科学管理。(2)全省缺乏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造林地落实难、林牧矛盾,毁林开垦等现象严重。必须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生态观为总指导,由政府主导,做好全省的国土空间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实行规模化造林,差别化投资,工程化管护。(3)全省人工造林工程管理不科学,工程造林体制不完善,应建立全省造林工程管理系统,加强造林工程过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约束,实现全省造林工程的动态管理。(4)幼林管护不到位是导致造林失败的重要原因,做好幼林抚育管护及补植补造工作是保证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环节,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整合管护体系,加大抚育管护相关费用的投入力度,提高成林转化。

靳新强[7](2019)在《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技术措施关键要点》文中认为工程造林是提升林业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技术关键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罗东旭[8](2018)在《提高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探讨》文中指出能够影响工程造林成活率的原因比较多,通常可概括为管理、水、土、坑、苗这五点因素,要加强对合理选择树苗、挖坑的深度与质量、水土质量以及对于林区的后期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将这几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工程造林的成活概率。本文通过对如何提高工程造林成活率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意在为同行业者提出参考意见。

嘉姆初[9](2018)在《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资源是林业工程发展的基础,是林业工程建设中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建设目标,大力研究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可以加快当地林业工程的发展脚步。自从林业工程发展推出了可持续化发展目标的同时,对于当地的环境保护和林业的发展也一直备受关注。了解当地的森林资源状态,对林业工程的造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析,提出林业工程造林在管理上新的方法措施,为提高林业工程的发展进度贡献一份力量。

王丽[10](2018)在《提高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位于黔西北地区的毕节市赫章县实际的工程造林工作内容,探讨了其造林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科学的应对策略,实现提升工程造林的成活几率目标,为更好地满足生态绿化建设工作需求贡献一份力量,达到毕节市赫章县实际的工程造林工作目标,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

二、如何提高工程造林的整地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工程造林的整地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业工程造林勘察施工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工程造林勘察管理工作原则
2 林业工程造林勘察施工技术要点
    2.1 前期造林勘察与设计
    2.2 绿化地面的平整与清理
    2.3 测量放线
    2.4 科学化整地
    2.5 合理选苗
    2.6 病虫害管理
    2.7 养护管理
3 结束语

(2)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及提高造林质量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选择
    1.1 选择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
    1.2 造林树种的获取方式
    1.3 选择造林树种的注意事项
        1.3.1 选择水土保持树种
        1.3.2 选择树种时合理必须合理搭配乔灌草
2 提高造林质量的路径
    2.1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的方案确立
    2.2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中的整地技术
    2.3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水肥管理
    2.4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的除草松土
    2.5 林业生态工程再临的管护工作
3 结语

(3)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林业工程造林概述
    1.1 加强森林管理工作
    1.2 合理规划土地,促进林业发展
2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
    2.1 播种造林法
    2.2 插条造林法
    2.3 植苗造林法
    2.4 分值造林法
3 林业造林工程的措施
    3.1 整地措施
    3.2 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时间
    3.3 大力发展混交林,加强林业造林管理
4 结束语

(4)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林业工程造林树种和植被的物种选择
2 系统做好林业工程造林地整地工作
3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人员抗旱技术的应用能力
4 推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创新和优化进程
5 结语

(5)典型栗钙土区工程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及适宜造林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助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栗钙土分布与形成研究进展
        1.2.2 栗钙土理化性质与水分运移特征研究进展
        1.2.3 栗钙土造林研究进展
        1.2.4 栗钙土土壤改良研究进展
        1.2.5 酵母提取物应用研究进展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
    2.4 水文
    2.5 土壤与植被
    2.6 林业生态工程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过程
        3.1.2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
        3.1.3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的演变
        3.1.4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3.1.5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3.1.6 栗钙土造林苗木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3.2 研究方法
        3.2.1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过程研究方法
        3.2.2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演变规律研究方法
        3.2.3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研究方法
        3.2.4 造林技术试验布设
        3.2.5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造林技术响应的研究方法
        3.2.6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对造林技术的响应研究方法
        3.2.7 栗钙土造林苗木对造林技术响应的研究方法
        3.2.8 数据分析
    3.3 技术路线图
4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过程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
    4.1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过程
        4.1.1 不同林龄间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碳酸钙含量变化
        4.1.2 钙积次生化过程垂直分布规律
        4.1.3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与自然土壤碳酸钙含量相关性
    4.2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
        4.2.1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演变
        4.2.2 钙积次生化对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2.3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
        4.2.4 钙积次生化对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5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的演变
    5.1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演变
        5.1.1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湿润峰位移的演变
        5.1.2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累积入渗量的演变
        5.1.3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入渗率的演变
        5.1.4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入渗参数的模型建立
    5.2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的演变
        5.2.1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持水量的演变
        5.2.2 钙积次生化过程中土壤碳酸钙含量与持水能力的模型建立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6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1 造林技术对土壤钙积次生化的抑制作用
    6.2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2.1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2.2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2.3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容重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2.4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含水率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3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3.1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pH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3.2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3.3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总氮含量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3.4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总磷含量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6.4 讨论与小结
        6.4.1 讨论
        6.4.2 小结
7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7.1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入渗特征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7.1.1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入渗湿润峰位移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7.1.2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累积入渗量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7.1.3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入渗率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7.2 栗钙土造林地土壤持水能力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7.3 讨论与小结
        7.3.1 讨论
        7.3.2 小结
8 栗钙土造林苗木生长情况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1 栗钙土造林苗木保存与生长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1.1 苗木保存率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1.2 苗木的生长量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2 栗钙土造林苗木根系发育特征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2.1 苗木总根长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2.2 苗木根表面积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2.3 苗木根尖数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3 栗钙土造林苗木叶水分特征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3.1 苗木叶水势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3.2 苗木叶含水率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3.3 苗木叶水分饱和亏对造林技术的响应
    8.4 讨论与小结
        8.4.1 讨论
        8.4.2 小结
9 结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山西省造林工程基本情况
    2.1 山西省生态环境
    2.2 工程建设情况
        2.2.1 退耕还林工程
        2.2.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2.3 三北防护林工程
        2.2.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2.5 太行山绿化工程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主要指标
        3.2.1 术语定义
        3.2.2 指标计算
        3.2.3 技术标准
    3.3 调查方法
        3.3.1 落实工程计划任务
        3.3.2 收集整理自查材料
        3.3.3 组织调查样本
    3.4 开展实地调查
        3.4.1 资料收集
        3.4.2 数据准备
        3.4.3 现地调查
        3.4.4 数据分析
4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
    4.1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总体结果分析
    4.2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面积类型结果分析
        4.2.1 计划任务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4.2.2 保存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4.2.3 未保存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4.3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年度结果分析
    4.4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工程结果分析
5 人工造林科学管理措施
    5.1 强化管理职责,实施规模造林
    5.2 合理下达计划,统一投资标准
    5.3 搞好作业设计,严格审核审批
    5.4 强化工程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5.5 加强林地管护,开展补植补造
    5.6 强化林地管理,实行责任考核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7)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技术措施关键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技术要点
    1.1 科学的规划工程造林
    1.2 选择合适的植树地点
    1.3 选择良种壮苗
    1.4 选择合适的时间栽种
    1.5 科学的进行栽植
    1.6 加强养护工作
2 提升工程造林质量的科学措施
3 结束语

(8)提高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造林的意义
2 适地适树
3 良种壮苗
4 细致整地
5 合理栽植
6 抚育保护
7 结束语

(9)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工程的基础造林措施
2 林业工程中的造林方法
    2.1 播种法
    2.2 植树造林法
    2.3 分殖法
    2.4 插条法
3 结束语

(10)提高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因地制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础
3 选择优质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根本
4 科学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前提
5 科学栽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6 强化管护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保障
7 结语

四、如何提高工程造林的整地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业工程造林勘察施工技术要点[J]. 郭玉梅.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07)
  • [2]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及提高造林质量的路径[J]. 郭延英. 粘接, 2020(07)
  • [3]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与措施[J]. 魏智慧. 花卉, 2019(24)
  • [4]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 孟庆臣. 黑龙江科学, 2019(24)
  • [5]典型栗钙土区工程造林地土壤钙积次生化及适宜造林技术探究[D]. 席沁.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6]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D]. 张慧娟.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7]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技术措施关键要点[J]. 靳新强. 花卉, 2019(02)
  • [8]提高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探讨[J]. 罗东旭. 花卉, 2018(12)
  • [9]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探析[J]. 嘉姆初. 农家参谋, 2018(10)
  • [10]提高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探讨[J]. 王丽. 绿色科技, 2018(03)

标签:;  ;  ;  ;  ;  

如何提高工程造林整地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