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影响的观察

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影响的观察

一、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祝博[1](2017)在《《医药论坛杂志》2017年第38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广颖,罗文英,祖永刚,王成玉,郭莹辉,张丹丹[2](2017)在《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对糖尿病足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对糖尿病足患者血小板平物体积(MPV)、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粘滞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70例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5名,对照组仅予以西洛他唑治疗,观察组联合高压氧及西洛他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参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粘滞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lt、MPV、PDW及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PV、PDW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G(M)%、PAG(1’)%、血浆比粘度(100s)、β-TG、PF-4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AG(M)%、PAG(1’)%、血浆比粘度(100s)、β-TG、PF-4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参数水平、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粘滞度,对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郑亚琳[3](2014)在《林兰教授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挖掘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针对该病的有效防治药物也非常有限。林兰教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已达50年,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理、治疗等方面认识非常深刻,创造出了许多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糖痛方就是其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精华之一。本论文在导师林兰教授“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学术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对其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然后以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从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探讨糖痛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分子机制。一、临床研究目的:对林兰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病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林兰教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其辨证分型和方、药应用特点。为提高林兰教授经验传承研究的效率及水平,为总结、提炼和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防治规律提供临床循证依据。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林兰教授在广安门医院内分泌门诊确诊的10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470诊次的诊疗病例整理成结构化临床诊疗电子病历。将电子病历、评分量表、检查化验结果、方药的全部数据导入数据仓库,利用多维检索分析平台进行分析。统计分析DPN患者的一般资料、理化检查结果、症状和证型特点、林兰教授用药特点。结果:1、DPN患者一般资料统计:105例DPN患者中男性占52.4%、女性占47.6%;无家族史的占77.1%、有家族史的占22.9%;年龄小于50岁的占14.3%、50-59岁的占32.4%、60-69岁的占28.6%、大于70岁的占24.8%;糖尿病病程小于1年的占3.8%、1-10年的占59.2%、11-20年的占30%、大于20年的占6.7%。2、患者症状分析:将患者各个症状按照出现的频次统计。结果显示,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异常症状中肢体麻木症状出现的最多,其次为肢体发凉、肢体疼痛、肢体浮肿,而肢体强急或瘫软无力症状出现的最少。从其他症状和舌脉证出现的频次分析,属于血瘀证、气虚证的症状出现的最多,阴虚和阳虚症状出现的频次居中,热盛的症状出现的最少。3、DPN患者证候要素提取的分析:以单一症状分析,DPN各类证候中以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最为常见,瘀血证、痰湿证、热盛证其次。但各证型之间常常相互组合出现,在二证、三证、四证组合中可以看出,出现频次最多的是气阴两虚证,而且在气阴两虚基础上,气阴两虚夹瘀证要多于气阴两虚夹痰湿证;阴阳两虚证其次,在阴阳两虚的基础上,阴阳两虚夹痰湿证要多于阴阳两虚夹瘀血证;阴虚热盛证出现的最少,而且阴虚热盛夹痰湿证和瘀血证出现的频次均少于10次。依据数据挖掘结果推断DPN的临床主要证候类型是气阴两虚夹瘀证和阴阳两虚夹痰湿证。4、林兰教授临床用药分析:汇总林兰教授治疗的105例DPN患者、470个诊次中使用的所有中药处方,将处方中所有中药按照药物出现的总频次数进行排序,统计用药频次超过10次的药物作为高频中药,共选取中药69味。参考第七版《中药学》教材及《中华本草》,将69味高频中药按照功效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林兰教授治疗DPN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其次为安神药、收涩药、理气药、化痰药、化湿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在补虚类药物使用时以补血药和补气药为主,补阴药和补阳药为次。将69味高频中药按照药物的归经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林兰教授治疗DPN使用的药物中归心经的药物最多,其次为肝经、肾经、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胆经、膀胱经、心包经、小肠经、三焦经。5、采用Liquorice数据挖掘系统对高频中药,进行基于功效的聚类分析,统计出了林兰教授治疗DPN的组方配伍规律,即核心复方配伍规律和常用的药对配伍规律。结论: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是临床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核心理论基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是在三型辨证理论指导下的扩展和延伸。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基础,阴阳两虚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瘀血、痰、湿是主要致病因素,该病病变涉及五脏系统,症状表现复杂,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可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四型: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阴阳两虚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血不荣经型、脾胃两虚痰瘀互阻型。本课题首次利用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最大程度地收集到全面、规范的病例资料,从“病—症—证—治—方—药”等各个角度对林兰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林兰教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其辨证分型和方、药应用特点。为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二、实验研究目的:从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探讨糖痛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本课题从SD乳鼠的坐骨神经中培养出雪旺细胞,并使用含50mM高糖的培养液干预72h,诱导出雪旺细胞的凋亡模型。采用cck-8法筛选出糖痛方含药血清、糖痛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黄芪多糖,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作为干预雪旺细胞凋亡的药物浓度。实验共设立对照组、高糖组、糖痛方组、川芎嗪组、黄芪多糖组5个组别,分别采用AV/PI双染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用TUNE1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用WesternBlot法以及RT-PCR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与因子(bcl-2、bax、Caspase-3、 Caspase-9、Cytochrome C、Fas、FasL、ICAM-1)蛋白和nRNA表达的变化。从多方面观察、比较中药糖痛方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对高糖诱导的雪旺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结果:1、本实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差速贴壁法、低浓度胰酶消化法相结合,培养出了纯度达85%的原代雪旺细胞。实践证明该方法培养出的原代雪旺细胞,不仅纯度高、活性好而且可重复性佳,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2、本实验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观察出不同高糖浓度、不同干预时间以及不同细胞培养密度条件下的雪旺细胞凋亡情况,经过多次重复实验,最终确定以50mM的高糖干预的第48-72h作为雪旺细胞凋亡模型最适宜。3、采用CCK-8法证实了糖痛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导致的雪旺细胞增殖抑制状态有显着的逆转作用。糖痛方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在160mg/L-3200mg/L浓度之间、盐酸川芎嗪在4mg/L-200mg/L浓度之间时具有明显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其增殖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随后我们在两种药物的有效浓度中各选取了高、中、低三个干预浓度,将其作用于高糖培养的雪旺细胞,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盐酸川芎嗪和黄芪多糖有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可以明显改善高糖对雪旺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通过Annexin V/PI双染法、TUNE1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了糖痛方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对高糖诱导的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经高糖作用72h后雪旺细胞发生明显凋亡,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川芎嗪组凋亡最显着(P<0.05),黄芪多糖组、糖痛方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与高糖组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糖痛方组与黄芪多糖组相比无显着差异,与川芎嗪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干预组的bcl-2/bax的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1),这表明对照组细胞分泌的抗凋亡蛋白占主导,对细胞有保护作用,而其余各干预组经高糖干预后促凋亡的蛋白过度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凋亡发生。经高糖刺激后各干预组Fas、FasL、Cytochrome C、Caspase-9、Caspase-3、ICAM-1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其中高糖组增加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1或P<0.05),糖痛方组增加最少,川芎嗪组和黄芪多糖组介于两者之间。6、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糖痛方组各种凋亡相关基因和因子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高糖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 bax、Cytochrome C、Caspase-9、 Caspase-3、ICAM-1mRNA表达量显着增高(P<0.01);川芎嗪组和黄芪多糖组各凋亡相关基因和因子的mRNA表达量介于高糖组和糖痛方组之间。结论: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作用的糖痛方能通过改变凋亡相关基因、因子及ICAM-1的活化与表达来抑制高糖环境对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从而起到保护周围神经,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糖痛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和黄芪多糖单体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高糖所致的雪旺细胞凋亡,说明方中的益气药和活血药在治疗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中药复方的效果优于单味药和单体的作用。

肖若然[4](2013)在《葛芪降糖颗粒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可达60%-90%。目前DPN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主要包括代谢障碍、自身免疫因素、血管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在临床治疗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元醇途径活性作为关键机制,目前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领域研究甚少。导师娄锡恩教授根据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的理论,又结合临床实际观察,提出了以“肾虚血瘀,毒损脉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并对此制定了“解毒活血,益气补肾”的早期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葛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变化;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醛糖还原酶(AR)活性等情况,以探讨葛芪降糖颗粒作为AR抑制剂对DPN患者防治的临床意义。进而探讨“解毒活血,益气补肾”法的疗效机理,为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万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为期2周的基础治疗,(具体为: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胰岛素降糖治疗)。2周后,进入实验观察阶段,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8周;治疗组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葛芪降糖颗粒治疗,治疗组患者每曰服颗粒剂两次,一次一袋,治疗8周。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DPN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AR活性。结果:(1)治疗组DPN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明显得到改善;(2)治疗组AR活性受到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空腹血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解毒活血,益气补肾”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抑制DPN患者的AR活性,改善DPN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韦姗姗[5](2012)在《仝小林教授运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总结及其他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作为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限。目前认为DPN发病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机制研究现仍处于假说云集的阶段,研究者们各自着眼于病变的某环节提出假说,如氧化应激假说、神经营养因子假说、血管假说、免疫假说等等。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尚欠统一。治疗的最佳策略为以控制症状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但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至今无公认的长期有效药物。DPN在古籍中无对应病名,但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代中医多认为其病机为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目前既有统一的诊疗规范,又有各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再结合针灸、外洗等多种特色疗法,疗效显着。并且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但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导师仝小林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脾胃气虚者众多,并结合李东垣的“阴火”理论,总结出DM、DPN的气火失调病机学说。DM早期,以木郁(气郁)、土郁(食郁)为主。气机壅滞,郁而化火,气有余便是火,形成肺、肝、胃、肠的火热证。壮火食气,热盛伤津,火热未尽,脾胃气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等虚证已成,阴火便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亦可在此时形成。特别地,阴火伏于血中、盛于皮络,形成络热。阴火继续消耗人体的气血津液,诸虚渐重,阴火灼伤、阳失温煦、痰瘀阻滞等,均会造成脉络的损伤,形成一系列的并发症。而升阳散火汤,为李东垣的代表方,以“火郁发之”为立方宗旨,适用于脾胃气虚之郁火证。因其具有方证对应、风药通阳、舒畅肝气的特点,导师将其运用于DPN的治疗中,抓病机、抓主症、重视通络、内外治法结合,尤其在治疗灼热型DPN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对导师经验加以总结,并追溯方剂源流,综合古代医家论述和现代应用,分析方剂特点,归纳加减规律,并附典型病例加以解释。此外,对于升阳散火汤除DPN外的其他应用如表皮淀粉样变、慢性咽炎等也举典型疑难病案加以阐释。

冯爱萍[6](2012)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了解凝血功能与血糖、血脂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探讨高凝状态发生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分泌科及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及我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人56例,空腹抽血查HbA1c、血糖、血脂、胰岛素、PT、APTT、INR、TT。将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后3个月,全部停用外源性胰岛素,空腹抽血查HbA1c、血糖、血脂、胰岛素、PT、APTT、INR、TT,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胰岛素抵抗指数IR(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PT、APTT、INR、TT、Homaβ、HomaIR等,并将治疗前后指标分别与正常人比较,用统计学方法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的血糖、血脂、胰岛细胞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以PT、APTT、TT、INR为应变量,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前的FBG、PBG、HbA1c、TC、TG、Homaβ、Homa 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BG、PBG、HbA1c、TG明显下降,HDL升高,Homaβ、 HomaIR明显改善, PT、APTT、INR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FBG、PBG、HbA1c、TC、LDL、TG升高,HDL下降、Homaβ下降,HomaIR升高,PT、APTT、INR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治疗后与正常比较,FBG、PBG、HbA1c、LDL、TG升高,Homaβ下降,HomaIR升高,PT、APTT、INR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PT与HDL相关,有显着性意义。APTT与TC相关,有显着性意义。INR与HBA1c、FBG及LDL之间有直线关系,均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血状态,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降低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凝血功能,但尚未恢复至正常人水平。凝血功能分别与血糖、血脂有相关性。治疗后凝血功能未完全恢复的原因可能与血糖、血脂未完全恢复正常有关。意义2型糖尿病是缓慢进展的疾病,其发病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是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是其发病和病情进展的基础。其主要危害在于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对糖尿病进行干预治疗,对于阻止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深远的意义。本研究表明,对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使代谢控制可明显减轻高糖毒性及脂毒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尿病病情,改善凝血功能,从而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病危险,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高占玲[7](2010)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19例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血压(收缩压、取入院前三天平均值)、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眼底检查、心电图、肌电图、超声、脑CT检查,已明确诊断高血压(HD)、冠心病(CAD)、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病,并对其进行分析,观察尿微量白蛋白与各项指标的关系,并探讨防治措施。结果: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为尿微量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减缓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钱才凤[8](2001)在《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观察》文中提出 西洛他唑(Cilostazol)为抗血小板聚集药。为探讨西洛他唑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我们观察了56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治疗的情况,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择56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6例男性,女性30例,年龄60岁~75岁,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西洛他唑100mg,每日2次,共4周。 1.3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均检查1分钟血小板聚集率[PAG(1’)%]、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和血浆比粘

钱才凤[9](2000)在《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许瑞卿[10](2009)在《归龙丸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in diabetespatients)是一组以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麻木、冷重着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是非糖尿病患者的7~10倍,其发病率高,病变进展快,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平均提前10年,并且随着病程延长,病情逐渐加重,会发生血管狭窄、阻塞,造成下肢及足部缺血,最终导致截肢。LEADDP不仅给病人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家、内分泌专家、临床药理学家都已投入到本病早期干预及治疗中来。研究目的:本课题将从临床角度探讨归龙丸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观察用药前后患者ABI,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以及血脂水平,下肢血管彩超变化.探讨此药作用特点和部分生理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信的依据。研究方法:按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诊断标准并进行ABI及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有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的,并参照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除外阴虚热盛证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住院及门诊病人共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经严格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常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给予归龙丸方加减,温服,日两剂;对照组予西洛他唑片,50mg口服,每日两次,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清CRP、DD水平以及ABI、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比较有效率,从而得出归龙丸方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有无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在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如间歇性跛行、疼痛感、麻木感、冷沉着感四个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内比较,12周后患者在四个症状方面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ABI值、下肢彩色多普勒积分,组间比较,治疗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12周后,治疗组内治疗后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血清TC、TRIG水平、血清CRP方面,组间比较,治疗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12周治疗后,治疗组内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龙丸方能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下肢疼痛、麻木及间歇性跛行感、改善治疗前后的血清TC及TRIG水平从而改善血液粘稠度及高凝状态、改善治疗前后的CRP水平从而减轻血管的免疫炎症反应、改善ABI值及下肢彩超评分,证实归龙丸方的综合治疗作用,但对血清DD无改善,证实了对改善LEADDP下肢深静脉血栓无特异治疗作用。特色与创新:针对疑难病LEADDP,应用现代诊疗手段、中医辨证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及科学研究方法,采用归龙丸方对LEADDP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中药归龙丸方治疗LEADDP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LEADDP患者ABI的影响,也为临床证实ABI对LEADDP患者可作为早期初筛的检查手段及疗效判断的标准。所有的观察方法综合了临床症状积分、下肢血管彩超及ABI积分、炎症因子情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对糖尿病足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血小板参数检测
        1.2.3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粘滞度变化
    2.4 两组患者愈合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3)林兰教授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挖掘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三型辨证”理论的林兰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疗信息采集及经验挖掘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表1
第三章 糖痛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研究
    实验一 SD乳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的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实验二 建立高糖诱导的雪旺细胞凋亡模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AV/PI法检测糖痛方及其有效成分对高糖培养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TUNEL染色法检测糖痛方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对高糖培养的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实验五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样本中凋亡相关基因和因子的蛋白表达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 RT-PCR法检测细胞样本中凋亡相关基因和因子MRNA表达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附件

(4)葛芪降糖颗粒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3.1 分型论治
        3.2 中药制剂
        3.3 中药熏洗治疗
        3.4 针灸治疗
        4. 讨论及展望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代谢学说
        1.2 血管障碍学说
        1.3 神经营养障碍学说
        1.4 免疫因素
        1.5 C肽缺乏和基因异常
        2. 治疗
        2.1 严格稳控血糖
        2.2. 改善氧化应激
        2.3. 纠正代谢紊乱
        2.4. 改善微循环
        2.5 营养神经
        2.6. 对症治疗
        3.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4 研究病例的终止条件
        1.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1.6 病例的剔除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基础治疗
        3.2 实验观察
        3.3 不良事件
        3.4 病例脱落
        3.5 疗效评定标准
        3.6 研究对象、抽样方法和样本大小
        3.7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分析
        4.1.1 一般情况
        4.1.2 病程分布(见表1)
        4.1.3 症状体征比较(见表2)
        4.1.4 两组治疗前糖代谢情况的比较(见表3)
        4.1.5 两组治疗前红细胞AR检测的比较(见表4)
        4.1.6 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NCV)监测的比较(见表6)
        4.2 两组治疗后疗效分析
        4.2.1 组间疗效分级比较(见表5和图1)
        4.2.2 治疗前后Toronto积分的变化(见表6)
        4.2.3 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见表7)
        4.2.4 对红细胞AR活性的影响(见表8)
        4.2.5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监测(见表9)
        4.2.6 安全性评价及病例脱落原因
    5 讨论
        5.1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1.1 中医症状总疗效
        5.1.2 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5.1.3 对红细胞AR活性的影响
        5.1.4 对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5.2 结论
        5.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病机探讨
        5.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法
        5.5 方药配伍分析
        5.5.1 组方配伍分析
        5.5.2 单味中药的传统医学认识
        5.5.3 中药现代药理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仝小林教授运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总结及其他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药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流行病学
        3 危害性
        4 分类
        5 症状及体征
        6 病因及发病机制
        7 诊断
        8 治疗
        9 总结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二)
第二部分 升阳散火汤源流发展及其临床应用
    前言
    1 源流发展
    2 病机及配伍意义
    3 类方鉴别
    4 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三)
第三部分 气火失调病机学说指导下治疗DPN
    1 理论阐发
    2 临床治疗
    3 运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灼热型DPN
    4 验案举隅
    5 小结
    参考文献(四)
结论
致谢

(6)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3 诊断标准及指标说明
        3.1 糖尿病
        3.2 高血压
        3.3 糖尿病眼病
        3.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5 脂肪肝
        3.6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阐述
        1.1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1.2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
        1.3 糖尿病肾病进程及相关影响
        1.4 糖尿病肾病与其他慢性并发症关系
    2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3 尿微量白蛋白概述
    4 相关因素分析
        4.1 高血压
        4.2 糖代谢
        4.3 脂代谢
        4.4 糖尿病眼病
        4.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6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4.7 脂肪肝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归龙丸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对LEADDP病因病机的研究
        1.中医对LEADDP病因病机的研究
        2.现代医学对LEADDP病因病机的研究
    二、对LEADDP治疗的研究
        1.中医对LEADDP治疗的研究
        2.现代医学对LEADDP治疗的研究
    三、评述与展望
第二部份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研究对象
    二、临床研究方案
        1.研究设计
        2.实验药物及给药方法
        3.观察指标
        4.症状评分标准
        5.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6.安全性评价
        7.样本含量估算
        8.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三、研究路线
    四、研究结果
        1.两组病人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比较
        2.LEADDP总体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3.治疗前、后两组AIB及下肢血管彩超对照
        4.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标志物对照
        5.总体疗效评价
    五、药物不良反应
    六、讨论
    七、本课题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及略语表
致谢

四、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医药论坛杂志》2017年第38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7(12)
  • [2]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对糖尿病足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J]. 张广颖,罗文英,祖永刚,王成玉,郭莹辉,张丹丹. 西部医学, 2017(10)
  • [3]林兰教授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挖掘及相关机制研究[D]. 郑亚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4]葛芪降糖颗粒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D]. 肖若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5]仝小林教授运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总结及其他运用[D]. 韦姗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6]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D]. 冯爱萍. 泰山医学院, 2012(07)
  • [7]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分析[D]. 高占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8]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观察[J]. 钱才凤. 工企医刊, 2001(03)
  • [9]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观察[J]. 钱才凤. 医学文选, 2000(06)
  • [10]归龙丸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D]. 许瑞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西洛他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影响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