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疗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疗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一、提高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疗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廖芳宇[1](2021)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方法:1.本课题对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170例患儿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实验组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二科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治疗的患儿85例(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21例,动脉导管未闭20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48例,年龄2.7(2.0,4.7)岁,体重15.0(13.0,20.0)kg,手术时长50.0(40.0,65.0)min;(2)对照组为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二科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治疗的患儿85例(室间隔缺损40例,房间隔缺损15例,动脉导管未闭28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其中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3.1(2.2,4.3)岁,体重16.0(14.0,20.0)kg,手术时长48.0(40.0,60.0)min。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比(?2=0.214,P>0.05)、年龄(t=0.141,P>0.05)、体重(t=1.526,P>0.05)、手术时长(t=1.372,P>0.05)、手术方式(Fisher精确检验,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完善心脏彩超、心电图、胸片、肺功能、生化、血常规、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输血前检查、血气分析等术前检查,确诊为单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手术主刀医师及麻醉医师评估,能耐受介入手术治疗,与患儿监护人沟通签署手术相关文书并告知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由相同主刀医师完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相同护理老师进行伤口加压包扎等处理,并安排专人进行患儿术后自制一般情况量表、FLACC疼痛量化评分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观察记录。3.实验组患儿均于介入手术治疗结束时予以曲马多(1mg/k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后静脉缓慢推注,同时使用托烷司琼(0.1mg/k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后静脉缓慢推注;对照组患儿均于介入手术治疗结束后在穿刺部位予以罗哌卡因(3mg/kg)局部浸润注射,两组患儿给药时间均在拔出鞘管前,拔出鞘管后立即予以穿刺部位局部加压、包扎。术后安排专人记录24h内患儿的FLACC疼痛量化评分、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瘀斑、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残余分流量、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通过FLACC疼痛量化评分得到的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分类提示实验组患儿的中度和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痛和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221,P<0.001);实验组患儿术后瘀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538,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血肿或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第二天复查心脏彩超残余微量分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心电监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均无封堵器移位或脱落、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包压塞等并发症发生。3.本研究中发现患儿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1.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使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镇静镇痛效果良好;2.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使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较罗哌卡因更有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3.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儿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热则耶·阿布来提[2](2021)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死亡率偏高,其外科治疗是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7例婴儿CHD进行外科手术的病历资料,共享治疗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婴儿CHD作为研究对象。总共307例,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72例。总共死亡18例,治愈率94.14%。平均月龄8个月,平均体重7.5Kg。简单CHD240例,复杂CHD67例。简单CHD手术月龄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首诊断为VSD,且体外循环手术居多。复杂CHD手术月龄呈”U”字形分布。307例婴儿CHD中,227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占总手术量的73.9%。80例非体外循环手术,其中4例死亡。CPB术后死亡14例,存活213例,存活的复杂和简单CHD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ICU时间、术后用呼吸机时间、转机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术中辅助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为复杂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的CPB术后的病例在术后住ICU时间≥14天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体重每增加1Kg,术中最低体温每上升1℃,术中辅助循环时间每增加1min,术后住ICU的时间超过两周的概率分别是原来的0.626倍,0.755倍和1.042倍。CPB术后死亡和存活病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死亡患儿月龄、体重、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术中输血量为婴儿CHD在CPB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婴儿CHD手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复杂CHD手术趋于低龄化,简单CHD也需早期进行手术。根据病种选择相应的术式,首选微创手术,让手术损伤最小化。为降低婴儿CHD死亡率和并发症,目前改善CPB管理和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改善术后重症监护治疗是最重要的任务。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3](2020)在《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同时累及心血管、肺、眼、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1]。90%的MFS患者在10~12年内发生主动脉事件。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或夹层导致破裂成为MFS患者的最常见死因。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疗,平均寿命不超过45岁。有效的外科干预改善了MFS患者的预后[2]。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药物预防MFS主动脉扩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樊歌[4](2020)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正性肌力药物在预防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停药时机背景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常采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临床常规通过静脉泵注多巴胺和米力农预防CHD术后LCOS。然而,临床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预防性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停药指南,往往由临床医生凭经验停药或逐渐减量停药。目的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简单CHD开胸直视手术后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和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对简单CH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正性肌力药物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5日至2019年8月25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简单CHD的患儿84例。所有病例均在超快通道麻醉、体外循环(CPB)下进行,术后行食管超声检查确定手术成功,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四组:1.5h组,3h组,6h组(分别对应返回CICU后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间为90min、3h、6h)和对照组(对应返回CICU后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24h)。应用PRAM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连续观察24小时。记录分析四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入CICU后1h,3h,6h,9h,12h,18h和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动脉和静脉血气分析结果、术后1天超声心动图结果、LCOS的临床表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5h组、3h组、6h组和对照组各21例,四组患儿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5h组、3h组、6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24小时的血气分析结果(SvO2、pH、Lac和BE-B)、术后1天的超声心动图结果(EF,FS,LVD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5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HR、RPP存在交互作用(P<0.05),6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RPP、CCE、HR、DBP、MAP存在交互作用(P<0.05)。与停药前相比,停用正性肌力药物1h后,3h组的SBP较前升高,SVRI较前降低(均P<0.05);6h组停药后DBP较前降低,HR减慢,RPP下降(均P<0.05)。结论简单CHD术后超快通道麻醉患儿术后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安全可行。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可减轻心肌氧耗;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最佳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第二部分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矫正心内畸形。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有文献报道复杂CHD术后LCOS发生率高达25%。CHD术后发生LCOS的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死亡风险大大增加。临床医生通过病人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器官灌注情况来判断血流动力学情况往往不够准确。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CHD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实施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探究复杂CHD术后早期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药物治疗依据。目的应用PRAM监测技术观察复杂CH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术后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复杂CHD并顺利实施外科手术的患儿46例进行观察性研究。所有患儿术后返回CICU后均采用Mostcare监护仪(核心技术为PRA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进入CICU即刻(Oh)、4h、8h、12h、16h、20h、24h、36h和48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复杂CHD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46例复杂CHD中8例(17%)患儿出现LCOS,其中5例(11%)仅表现为CI≤2 L/(min·m2),3例(6%)患儿出现少尿、肢端湿冷等LCOS临床表现。在患儿入室后早期CI明显下降,在入室后4h达最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在12h时达到高值。CI在4h时显着低于Oh(P<0.05)和16h(P<0.05)。患儿DBP在入CICU后4h时低于入室即刻(Oh)(P<0.05)、8h和12h;在24h、36h、和48h时DBP低于Oh(均P<0.05)。dp/dtmax在入室后先呈下降趋势,在4h时达最低点,后呈上升趋势,在20h、36h、48h时显着高于4h(P<0.05)。CCE在入室后整体呈上升趋势。CCE在Oh时显着低于20h、24h、36h和48h时(均P<0.05)。PPV在入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36h时显着低于Oh(P<0.05)。SVRI在Oh到48h之间呈下降趋势,在入室后Oh时显着高于12h、20h、24h(均P<0.05)。CI与DBP、PPV呈正相关,与HR呈负相关。CCE与dp/dtmax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4小时dp/dtmax、CI最低,术后24小时内PPV高于参考值,提示术后早期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及容量管理是必要的。

林敏[5](2020)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复杂先心病患儿因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常需要接受姑息修复或根治手术治疗,其术后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决定患儿术后心功能的完全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患儿的出院并不代表治疗的结束,出院后仍有可能发生再入院等不良结局的风险。患儿出院后照护需求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家庭的照护质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儿的康复进程。出院准备度作为对患者出院后过渡期康复及安全转归的有效预测指标在国内外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家庭出院准备度水平越低,其应对患儿出院后健康挑战的能力较弱,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性就越高。良好的家庭出院准备度能为患儿能安全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奠定基础。以家庭为中心,评估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确定其影响因素,对于识别出院时出院准备度低水平的家庭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很重要。目前,国内外对复杂先心病术后出院家庭准备度的研究不足。因而有必要调查复杂先心病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对复杂先心病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可控因素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奠定基础。研究目的:①描述复杂先天性心脏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现状;②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便利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 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且经手术治疗出院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252名,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调查表、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父母版、照顾者知识问卷、照顾者行为问卷、中文版出院教育质量量表—父母版调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①252名复杂先心病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得分平均分为(216.49±37.05)分,标准化得分(7.47±1.28)分。在量表的五个维度中,各维度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应对能力(8.15±1.47)、预期支持(7.93±2.00)、父母个人状态(7.82±1.52)、儿童个人状态(7.20±1.53)、知识(6.94±1.86)。②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出院家庭准备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教育质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接受基金资助、疾病风险等级、出院时父母感知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既往心脏手术史是影响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因素。6个变量共解释了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总变异的18.8%。患儿家庭出院教育质量水平越高、患儿的疾病风险等级越高、既往有心脏手术史者,其出院准备度水平越高。接受基金资助较未接受基金资助的患儿家庭、家庭成员关系和谐较不和谐者、出院时父母感知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越高者,家庭出院准备度水平越低。研究结论: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出院教育质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接受基金资助、疾病风险等级、出院时父母感知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患儿既往心脏手术史。建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提升出院教育质量,结合患儿的病情,以家庭为中心构建复杂先心病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客观评价实践体系,以促进患儿出院前身心恢复和家庭出院后应对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家庭出院准备度水平。

储芳芳[6](2020)在《软式支气管镜术对小儿喉喘鸣的病因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软式支气管镜术对小儿喉喘鸣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因喉喘鸣行软式支气管镜检查的4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2例喉喘鸣患儿经软式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呼吸道发育异常317例(78.8%),其中先天性喉软骨软化200例(49.7%,包括单发喉软骨软化132例,喉软骨软化合并他气道发育异常68例),除喉软骨软化外其他气道发育异常117例(29.1%);喉部炎症46例(11.5%);呼吸道获得性狭窄28例(7.0%);异物11例(2.7%)。对发现的呼吸道异物11例均在支气管镜术中顺利取出。402例喉喘鸣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胸片、胸部CT、CTA、心脏彩超等影像学资料,诊断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335例(83.3%);除喉软骨软化外其他气道发育异常16例(4%),包括声门下及气管狭窄6例,喉占位5例,气管支气管畸形4例,声门下血管瘤1例;喉部炎症35例(8.7%);获得性气道狭窄15例(3.7%),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3例,肺动脉吊带1例,纵膈囊肿1例;气管异物1例。先天性喉软骨软化、除喉软骨软化外其他气道发育异常及气道异物经软式支气管镜检出与临床及影像检查检出比一致性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是喉喘鸣最常见的病因,但其常常合并其他呼吸道发育异常;软式支气管镜检查可以为喉喘鸣患儿病因诊断提供依据,尤其在诊断气道发育异常、气道异物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桂娟[7](2019)在《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疾病,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神经发育与社会心理障碍是先心病重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至今心脏学家和儿科学家对于先心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预测指标,尚未达成定论和共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应用于新生儿危重症病例脑损伤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先心病新生儿及小婴儿围术期大脑皮层活动状况及中长期神经发育的预后,探索围术期脑损伤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评估围术期振幅整合脑电图各指标对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NICU住院的确诊CHD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月龄),采集围术期及术中管理的特征和变量,持续监测手术前后的aEEG,探究其影响因素。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测试心脏手术后的婴儿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回顾性分析MDI、PDI的影响因素。前瞻性采集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规律随访并获取18个月龄时的MDI、PDI,比较围术期aEGG与18月龄MDI、PD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病例295例。167例完成术前aEEG监测,显示约19.17%(32/167)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34.73%(58/167)的病例SWC不成熟,1.8%(3/167)缺乏SWC,5例(2.99%)患儿术前aEEG显示有惊厥活动,其中4例(2.39%)为频繁惊厥活动。出生胎龄越大,背景模式正常的可能性越高(OR=0.220,95%CI:0.072-0.675),围生期有轻度窒息史病例的SWC异常的可能性更高(OR:6.595,95%CI:2.290-18.996),出生胎龄大于39周的病例SWC异常的可能性更低(OR:0.461,95%CI:0.214-0.992)。5例患儿有惊厥活动,均为发绀型先心病。226例完成术后aEEG监测,约5.75%(13/226)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0.88%(2/226)显示为重度异常,27.43%(62/226)的病例SWC不成熟,3.54%(8/226)缺乏SWC,4.4%(10/226)的患儿术后aEEG显示有惊厥发作。5分钟Apgar评分高于9分者是术后背景模式异常的可能性较低(OR:0.172,95CI:0.030-0.969)。出生有轻度窒息(OR:14.647,95%CI:2.590-82.822)、存在延迟关胸(OR:5.197,95%CI:1.659-16.285)、术后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中度异常(OR:5.145,95%CI:1.044-25.348)是术后SWC异常的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大于39周者(OR:0.153,95%CI:0.044-0.538)术后SWC异常可能性更低。103例完成了手术前后aEEG比较,术后存在败血症者SWC变差的可能性更大。共116例 CHD 儿童接受 BSID 评估,MDI(95.38±22.98)和 PDI(87.84±22.57)均显着低于止常人群的均值(100)(p<0.05)。MDI和PDI呈正相关关系。仅PDI是MDI 的影响因素,PDI 越高,MDI 越高(β:0.835,95%CI:0.429-1.241)。MDI、住院天数、体外循环和行为问题是PDI的影响因素。MDI越大,PDI越高(β:0.497,95%CI:0.342-0.652),体外循环手术病例,PDI 较高(β:11.956,95%CI:0.845-23.068);住院天数越长,PDI 越低(β:-0.577,95%CI:-0.874~-0.279);相对无行为问题,有轻微行为问题时PDI较低(β:-10.605,95%CI:-18.546~-2.664)。共有93例患儿完成研究。该组病例18月龄时BSID检测显示MDI平均值为 96.483±21.997,PDI 平均值为 87.763±21.584。MDI 与正常人 MDI(均值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2,P=0.127),PDI低于正常人PDI(均值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7,P<0.001)。其中,A组有45例患儿,在手术前后均接受了 aEEG检查。术后SWC缺失婴儿的MDI(70.00±34.641)低于术后SWC未成熟婴儿的MDI(100.65±19.572)(P=0.09)。术前背景轻度异常的婴儿,其PDI(68.43±19.217)明显低于术前背景模式正常的婴儿(92.97±21.005)(P=0.0064)。术前aEEG显示未成熟SWC的婴儿的PDI(85.08±21.431)明显低于术前正常SWC的婴儿(105.14±21.162)(P=0.037)。术前背景模式和SWC可能可以预测婴儿的长期运动功能。结论:1.围术期aEEG显示大多数婴儿皮层活动正常,SWC相比背景模式和惊厥活动,反映脑损伤更为敏感。出生胎龄和出生缺氧病史是心脏手术前aEEG的影响因素。除了出生胎龄、出生缺氧史,延迟关胸、术后败血症及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术后aEEG异常的危险因素。围术期极少数病例有惊厥活动,均为复杂型先心,预后不佳。出生胎龄较大、术后存在败血症者术后aEEG较术前更不易改善。2.CHD儿童12月龄时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正相关。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例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轻;住院天数长,存在轻微行为问题,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明显。3.围术期aEEG异常与18月龄智力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相关。围术期aEEG尤其是背景模式和SWC可能是CHD婴儿中长期神经发育预后的有效预测手段。

张俭[8](2019)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蛋白质与能量供需量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章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的能量和蛋白质消耗量及供应现状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而这些患儿大多数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进行矫治。但是术后的营养治疗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能量预计公式都是基于正常健康儿童统计得出,并且只能代表一个特定群体的一般水平,对于危重症患儿有较大误差。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建议常规采用间接测热法监测危重症患儿的能量消耗,使用氮平衡法监测蛋白质的供需平衡情况来指导营养治疗。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1、对比实际测量的静息能量消耗的真实值和能量预计公式的计算值是否存在差异;2、使用间接测热法和氮平衡法监测CHD术后第一天患儿的能量和蛋白质平衡情况,明确现阶段CHD术后患儿营养治疗的主要问题。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纳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外科行体外循环下行CHD矫治术,并且术前、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的患儿。在术前准确收集人口学信息和临床数据,如性别、民族、年龄、体重、身长、诊断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在术后第24小时使用代谢车测量患儿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并与ASPEN指南推荐的婴幼儿适用的能量预计公式(Schofield公式、White公式和FAO/WHO/UNU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同时收集和计算患儿术后第24小时内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摄入情况,比较患儿的能量实际需要量和实际摄入量计算氮平衡,通过能量供需平衡和蛋白质供需平衡评估患儿术后早期的营养供给和实际需要量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位月龄4个月(1个月到60个月),体重和年龄别体重Z值分别为6.49±3.76kg和-1.73±2.28。这些患儿术后第24小时的REE 为 66±10 kcal/kg/24h,与 Schofield 公式、White 公式和 FAO/WHO/UNU 公式的预计值进行比较,均有较大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1,0.001和0.0001),各公式计算所得的差异分别占实际值得20%、15%和24%。患儿24小时内摄入的总能量为11±4kcal/kg,仅为REE的17%。所有患儿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为-0.91±0.54g/kg/24h,并且发现月龄更小的患儿氮平衡的负值更大(P=0.03)。结论:CHD患儿术后的能量消耗、摄入和氮元素平衡的情况后发现CHD患儿术后早期的营养不良和供给不足的情况十分常见。在缺乏相关文献指导合理营养治疗,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来获得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明确合理营养治疗的方向。第二章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摄入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体外循环(CPB)术后合理的营养治疗是整个术后监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关于术后早期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体外循环在短期内改变了患儿体内的代谢状态,即由高合成代谢转变为高分解低合成状态。体内的物质储备大量分解,其中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新合成多种蛋白质用于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和对应炎症反应。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有可能抵消高分解代谢状态带来的营养状态恶化和提高预后。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1、在CHD术后早期使用间接测热法直接评估每一位患儿的每日静息能量消耗(REE)并在保证每日能量摄入的基础上设置不同蛋白质梯度的营养方案,使用氮平衡法筛选出CHD患儿术后最适宜的肠内蛋白质的需要量,并分析氮元素的流动情况;2、全面评估术后早期高蛋白质肠内营养对营养学生物指标,重要器官功能和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进入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CICU的复杂性CHD婴儿,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标准营养组(对照组,约供给1.5g/kg/天的蛋白质),中等剂量的蛋白营养组(中蛋白组,约供给2.5g/kg/天的蛋白质)和高剂量的蛋白营养组(高蛋白组,约供给4g/kg/天的蛋白质)。术后每日使用间接测热法定时监测患儿的REE,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每日的营养配方。从术后6h起准时开始通过鼻胃管进行渐进式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即从1 mL/kg/h起始,在患儿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每6小时提高泵速1 mL/kg/h直到每日喂养的奶量达到预计值。每日精确计算患儿的氮平衡情况评估高蛋白肠内营养的有效性,计算尿素氮元素的生成和排泄量,分析氮元素在体内蓄积和浪费的状态。另外,比较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多个重要器官功能的实验室指标,近红外组织血氧饱和度(NIRS)的变化和短期内的临床结果以评估该种营养干预的安全性。结果:在研究期间有共有41名患儿纳入实验分组,并最终有38名完成实验(对照组11例,中蛋白组14例,高蛋白组13例),平均年龄为95±49天。3组每日的REE及能量摄入情况,连续5日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在供应能量一致的情况下,三组之间摄入的营养物质仅有蛋白质的剂量明显不同(P<0.001),并且通过氮平衡的计算可以看出,高蛋白组的患儿仅有术后前2日是负氮平衡,第3日起变为正氮平衡;而对照组和中蛋白组直到第5日仍然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并且3组之间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蛋白质摄入剂量的提高,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的尿素氮生成量和浪费量都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3和0.001),但是高蛋白组的氮元素浪费率反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另外,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3组患儿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肝肾功能指标和NIRS的监测结果都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PB术后早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蛋白质需求量约为4g/kg/d,能量需求量约为55kcal/kg/d。而术后6小时起供应充足能量和蛋白质能够在第三天扭转患儿体内的负氮平衡状态,恢复正常生理的正氮平衡。该种营养干预会促进尿素的生成,但是蛋白质的浪费率反而明显下降。并且CHD术后的患儿的消化道对这种肠内营养方法耐受性较好,且高蛋白质浓度的营养配方对肠道血流灌注的影响很小,并不会对先心病术后患儿重要器官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薛邦德[9](2014)在《镁合金支架永久植入疗法治疗先天性气管狭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先天性气管狭窄是一种严重威胁婴幼儿生命与健康的疾病。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该病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纠治结合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尚缺乏标准有效的治疗方式。生物可降解的气管支架是今后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气管狭窄的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课题中,我们与天津大学材料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两家单位进行合作。在前期研究中,前者设计合成了镁钙锌合金,并且在材料的加工合成、表面处理、力学测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上海交大材料学院已经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适合生物医用的镁合金系列—JDBM镁合金,并且已经开始向临床运用方面迈出了步伐。两家合作单位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几种不同成分的镁合金材料。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材料的细胞毒性检测以及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镁合金气管支架永久植入疗法将为婴幼儿气道狭窄患者带来一条崭新的治疗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共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中我们研究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原代提取和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的方法--蛋白酶消融法。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我们成功提取了纯度较高、活力较好的兔气管上皮细胞。第二部分的研究主要是关于镁合金材料的细胞毒性检测。实验表明各种不同成分镁合金材料的细胞毒性表现均良好,结果均为轻微到轻度细胞毒性。因此,镁合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第三部分主要是动物实验研究。我们首先探索了一种简易的针对实验动物的气管支架植入方法,即纤维支气管镜直视指导下、利用硬质气管镜作为引导的气管支架植入法。利用该方法,我们成功将气管支架植入实验兔气管内。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镁合金支架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在气道环境中的消融过程,并研究其是否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证明,JDBM系列镁合金材料制成的气管支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实验兔气道的力学要求。而且,支架的植入不会引起气道组织的严重炎症反应、不会诱发肉芽组织的生长,也不会对机体重要脏器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镁合金材料加工制成的支架产品在气管狭窄中的应用有相当的可行性,为婴幼儿气道狭窄患者带来一条崭新的治疗思路。

二、提高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疗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疗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病种及类型
    3 手术及类型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术后并发症
    2 术后滞留ICU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
    3 术后死亡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期外科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1 外科治疗进展
    2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概述
2.药物治疗现状
3.思考与展望

(4)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正性肌力药物在预防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停药时机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概述
        (一)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
        (二)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三)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现状
        (四)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院后家庭照护现状
    二、出院准备度的概述
        (一) 出院准备度的概念
        (二) 出院准备度的理论基础
        (三) 出院准备度的测量
    三、患儿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现状
    四、患儿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一) 患儿因素
        (二) 父母因素
        (三)医护人员因素
    五、文献回顾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设计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总体
        (二) 研究样本
        (三) 抽样方法
        (四) 样本的选择
    三、样本量计算
    四、研究指标及工具
        (一) 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
        (二)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
        (三) 照顾者知识水平
        (四) 照顾者行为水平
        (五) 出院教育质量
        (六) 家庭出院准备度
    五、资料收集
        (一) 资料收集前的准备
        (二) 资料收集过程
    六、资料分析
        (一) 现状描述
        (二) 影响因素分析
    七、质量控制
        (一) 研究设计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资料录入与分析阶段
    八、伦理原则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及家庭的一般资料
        (一) 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疾病资料
        (二)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
    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照顾者知识行为水平
        (一) 照顾者知识问卷和照顾者行为问卷总分情况
        (二) 照顾者知识问卷和照顾者行为问卷各条目得分情况
    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出院教育质量水平
        (一)患儿家庭出院教育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二) 患儿家庭出院教育质量各条目得分情况
    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水平
        (一)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二)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
    五、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单因素分析
        (一) 患儿一般情况及疾病状况对其家庭出院准备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二) 患儿家庭一般情况对其家庭出院准备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三) 患儿照顾者知识行为水平与其家庭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分析
        (四) 出院教育质量水平与其家庭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分析
    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多因素分析
        (一)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总体水平多因素分析
        (二)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各维度水平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一、复杂先心病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及其家庭的一般资料分析
        (一) 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分析
        (二)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分析
    二、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分析
        (一)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总体水平
        (二)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各维度水平
    三、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疾病资料
        (二) 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
        (三) 患儿照顾者知识行为水平
        (四) 出院教育质量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一) 对临床护理的意义
        (二) 对护理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调查表
    附录3 心脏手术风险调整评分工具
    附录4 患儿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5 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父母版
    附录6 照顾者知识问卷
    附录7 照顾者行为问卷
    附录8 中文版出院教育质量量表—父母版
致谢

(6)软式支气管镜术对小儿喉喘鸣的病因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总结
6.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支气管镜术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7)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的皮层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脑损伤
        1.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作用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3.5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手术前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手术后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手术前后aEEG变化及影响因素
        4.5 围术期头颅CT/MR的结果
    第五章 讨论
        5.1 常用脑功能的监测方法
        5.2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NICU的应用
        5.3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的皮层活动及影响因素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神经发育预后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1.2 神经发育评估与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体格发育评估
        3.3 神经发育评估
        3.4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病例特征分析
        4.2 BSID评估结果
        4.3 MDI和PDI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常用的神经功能的评估量表
        5.2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优势和应用
        5.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
        5.4 先心病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影响因素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皮层电活动与中长期神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发育随访
        1.2 缺乏早期预测指标导致随访困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3.5 随访和神经发育评估
        3.6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
        4.3 18月龄时BSID评估结果
        4.4 围术期aEEG与18月龄MDI与PDI关联性分析
        4.5 手术前后aEEG变化与18月龄MDI与PDI的关联性分析
        4.6 头颅超声与18月龄MDI与PDI
    第五章 讨论
        5.1 大脑的发育与高危儿神经发育评估
        5.2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脑功能与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
        5.3 国外现行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预后的评估与干预指南
        5.4 国内外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随访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蛋白质与能量供需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的能量和蛋白质消耗量及供应现状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摄入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镁合金支架永久植入疗法治疗先天性气管狭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先天性气管狭窄概况
    2.先天性气管狭窄的治疗现状
    3.医用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前期实验背景
    4.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5.本论文的实验目的
第二章 兔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验证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及讨论
    4.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镁合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监测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和讨论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镁合金可降解气管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的实验研究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和讨论
    4.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提高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疗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研究[D]. 廖芳宇.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D]. 热则耶·阿布来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J].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12)
  • [4]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樊歌.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5]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林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软式支气管镜术对小儿喉喘鸣的病因诊断价值[D]. 储芳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D]. 桂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 [8]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蛋白质与能量供需量的研究[D]. 张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9]镁合金支架永久植入疗法治疗先天性气管狭窄的实验研究[D]. 薛邦德.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标签:;  ;  ;  ;  ;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疗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