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一)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一)

一、肉用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Ⅰ)(论文文献综述)

阿如罕[1](2016)在《内蒙古东部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危机及未来分析》文中认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环境以及资源的特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鲜明的特征和差异。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和牧业方面在全区的占据较大的比重,其中通辽地区的农牧户主要依靠草场和种植业资源进行畜牧业生产,是属于典型的农牧兼业生产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经营方式即为玉米种植与肉牛养殖结合的模式。本项目欲求用科学的技术路线图宏观上梳理出肉牛产业内外部运行机制和深究微观主体农牧兼业户生产的各项要素配置组合问题,消费行为的消费倾向、消费结构以及生产与消费循环关联的状况。理清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今后该地区的产业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具体研究方法和内容包括:绘制肉牛产业技术路线图;建立兼业牧户多要素配置模型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收集2013-2015年225个农牧户家庭的生产消费数据资料,验证理论模型;根据模型与统计分析,估计各项投入要素对收入、效益的影响程度及适度规模;基于产业技术路线图,分析产业资源配置状态,发现农牧交错地带生产决策行为的内在规律和机制,为今后提高内蒙古肉牛产业与农牧民生产水平做出可供参考的价值。

澈乐木格[2](2014)在《科左后旗肉牛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养牛产业是内蒙古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民膳食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并不断在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肉牛产业已进入较快发展阶段。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下称科左后旗)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推进黄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境和问题,主要是养牛业的粗放性经营问题;小规模分散农牧户经营为主,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草场退化沙化比较严重,饲草料不足及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畜牧业疾病防治方面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文以上黄牛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危机意识出发,对科左后旗肉牛产业进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对牛肉供需状态及科左后旗发展肉牛产业的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其提出的对策建议:一是要扶持农村牧区新型经营体的形成。二是要拓宽农村牧区融资渠道。三是草地生态与肉牛产业应协调发展。四是完善牛肉产业链的组织经营形式。五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我国肉类消费水平在平稳提高,但是肉类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是很协调,主要猪肉比重过高,而牛羊肉比重很低;科左后旗肉牛业有较大的发展市场,但面临不少困境;龙头企业在促进地区肉牛产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要根本上改变农牧户生产经营的弱点要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体制。

张吉[3](2012)在《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文中提出1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1.1良种覆盖面低,牛群品质差1.1.1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肉用牛种杂乱,有的为地方牛种、有的为兼用型地方良种牛、有的为引进品种与地方牛种的杂交后代、也有部分为淘汰的役用牛,但支撑我国肉牛生产的主导品种仍然是产肉性能欠佳的地方黄牛品种。我国的肉牛业仍处于以黄牛为主的高数量状态,良种覆盖面低,改良肉牛比例仅为30%40%,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以上的差距很大,牛群整体品质差,个体生产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我国黄牛存栏

孙江,王利军,李军波[4](2012)在《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 第四编 中国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汇编》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我国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阶段性划分和深入解读、评价,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对我国动物保护立法进程、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把握。但是,这些仅仅是理论上的论述与总结,时至今日,全国各地现已公布实施、现行有效的立法到底有哪些?每一部立法又有哪些具体条文涉及动物保护的哪些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相关着述或法律汇编中并未有所展示。为了弥补这个缺失,本课题组再一次对我国现行有效的动物保护立法进行全面梳理,

张吉鹍[5](2012)在《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文中认为1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1.1良种覆盖面小,牛群品质差1.1.1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肉用牛种杂乱,有的为地方牛种,有的为兼用型地方良种牛,有的为引进品种与地方牛种的后代,也有部分为淘汰的役用牛,但支撑我国牛肉生产的主导品种仍然是产肉性能欠佳的地方(黄)牛种。良种覆盖面小,改良肉牛比例仅为30%~40%,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以上的差距很大,牛群整体品质差。2005年,我国黄牛存栏量为1亿多头,年产肉量只有711.5万吨,而美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6](20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 2011年第9号(总第141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天霞[7](2011)在《我国奶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奶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奶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奶类产量、生产方式、规模结构和存栏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但是,在我国奶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风险因素突出:奶牛养殖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滑,部分散户亏损,退出养殖环节;饲料营养不均衡,奶牛疾病频发;原料奶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国有品牌的信心;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缺失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原奶收购价格等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奶业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发现风险因素和预防风险发生,因此,研究奶业生产风险因素与防范对奶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回顾我国奶业生产发展历史,分析我国奶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出我国奶业生产存在的风险因素。根据奶业生产风险因素的特点,构建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涵盖饲草饲料、育种繁殖、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技术及原料奶市场五个环节的22个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我国奶业生产风险因素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评价和判断,并划分了五个奶业生产风险评价等级的阀值标准,确定出奶业生产风险程度的大小。通过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奶业生产风险管理模式,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据此提出我国奶业生产风险应在饲草饲料、育种繁殖、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技术及原料奶市场五方面加强防范的政策建议,以保障我国奶业生产健康发展。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每个因素下的各个具体指标风险评价权重,结果表明:在饲草饲料风险中,饲料质量合格率风险权重值最高,为0.3074;在育种繁殖风险中,良种率风险权重值最高为0.6499;在疫病防治风险中,重大疫病发病率风险权重值最高,为0.29258;在饲养管理技术风险中,奶牛户饲养管理科技水平风险权重值最高为0.42074;在原料奶市场风险中,原奶质量合格率风险权重值最高,为0.4458。(2)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奶业生产风险程度大小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我国奶业生产风险总体评价值为74.94408,处于值得关注的风险状态;在奶业生产存在的各个风险因素中,饲草饲料风险值80.36568、疫病防治风险值82.3156,均高于总体风险值74.94408,应该给予重点关注;育种繁殖、饲养管理技术及原料奶市场风险值虽然小于总体风险值,但也处于值得关注的状态。

盖广辉[8](2010)在《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文中提出我国貉养殖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貉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但困扰我国养貉业的问题也有很多,行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貉的毛皮品质不高,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配制水平落后等。本文通过对芬兰、丹麦等养殖发达国家最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查阅、对我国主要养殖区饲养场的养殖调研、针对目前我国貉养殖业的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貉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养貉场的选址建设标准、种貉标准、各生物学时期的营养需要标准、饲料生产与加工标准、饲养管理标准、卫生防疫标准、动物福利标准及产品加工、储存、包装、运输标准等内容。文章还对我国养貉业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建议包括建设标准的养貉场、实行标准的育种体系、科学配制饲料、建设标准的卫生防疫体系、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建立国际毛皮拍卖行、提高动物福利水平、加强对养殖人员技术培训以及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貉的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是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体系,将我国的先进养殖技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推广貉的标准化养殖技术是一项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的工作。貉的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为改善我国养貉场建设和提高种貉繁育水平提供了指导方法,为提高我国貉的饲养管理水平和貉的动物福利水平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执行方向,为推动养貉业的规范化、有序化创造了条件,为建立我国貉养殖业的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促进我国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张吉鹍,陈开文,谢金防,胡爱兰,卢德勋[9](2008)在《秸秆饲料的整体利用技术及改良肉用牛高效育肥专用稻草颗粒饲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改善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单一"技术与整体利用技术,并介绍了以秸秆利用的营养工程技术为指导的江西改良肉用牛高效育肥专用稻草颗粒饲料的特点与加工工艺要点。

王存国,殷元虎,白虹,张闯,刘子刚[10](2003)在《肉用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Ⅰ)》文中提出由黑龙江省畜牧局、黑龙江省养牛研究会、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等单位根据我省肉牛业、奶牛业和养猪业的现状及发展需要 ,研究制定《肉用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中国荷斯坦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这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我刊从 2 0 0 3年第 1期开始将连续报道这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旨在让广大的养殖场 (户 )了解掌握它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肉牛、奶牛、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提高养殖效益 ,推动我省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广大读者朋友们 ,不知你对本报道有何要求 ,请告诉我们 ,我们将尽力把该栏目办得更好 ,以满足您的需要。

二、肉用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用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Ⅰ)(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东部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危机及未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拟采取的研究的方案与方法
        1.3.1 研究方案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借鉴与文献综述
    2.1 关于产业成长与发展理论
        2.1.1 区域分工理论
        2.1.2 发展阶段理论
    2.2 产业技术路线图
        2.2.1 产业技术路线图内涵
        2.2.2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及其流程
        2.2.3 产业路线图的研究方法
    2.3 农牧业交错带的农业产业发展
        2.3.1 农牧交错带农业产业形成
        2.3.2 农业产业微观主体相关研究
3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供求分析
    3.1 肉牛产业发展及供给
    3.2 肉牛产业分布与结构
    3.3 肉牛产业的特征
    3.4 中国肉牛产业布局、产量与生产结构
    3.5 内蒙古肉牛产业结构与分布
        3.5.1 产业结构与布局
        3.5.2 肉牛存栏数、各盟市分布及出栏率
    3.6 牛肉国际贸易与消费分析
        3.6.1 牛肉国际贸易及其趋势
        3.6.2 牛肉消费分析
4 内蒙古肉牛产业技术路线图
    4.1 内蒙古肉牛产业SWOT分析
    4.2 界定和细分肉牛产业的范围和边界
        4.2.1 肉牛产业发展目标界定
        4.2.2 界定肉牛产业范围和边界
    4.3 市场需求分析
    4.4 产业目标分析
        4.4.1 产业目标确定
        4.4.2 产业目标要素分析
    4.5 技术壁垒分析
        4.5.1 技术壁垒要素调查分析
        4.5.2 技术壁垒要素
        4.5.3 技术壁垒要素分析结论
    4.6 研发需求分析
        4.6.1 研发需求分析
        4.6.2 顶级研发需求分析
    4.7 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
        4.7.1 绘制顶级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
        4.7.2 绘制风险—利润路线图
    4.8 技术发展模式路线图
    4.9 绘制综合技术路线图
5 内蒙古东部肉牛产业
    5.1 内蒙古东部地区农牧业
        5.1.1 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现状
        5.1.2 内蒙古东部地区畜牧业现状
        5.1.3 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产值结构比重变化
        5.1.4 通辽市农牧业状况
    5.2 科尔沁左翼后旗肉牛产业
        5.2.1 肉牛业产业发展现状
    5.3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5.3.1 数据来源及说明
        5.3.2 样本兼业牧户特征
        5.3.3 样本统计特征与相关系数分析
        5.3.4 两种饲养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5.3.5 理论假设与模型分析
        5.3.6 估计结果
        5.3.7 兼业牧户消费行为分析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科左后旗肉牛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肉牛业的供需分析
    2.1 世界牛肉供需情况
        2.1.1 世界主要国家牛肉生产情况
        2.1.2 世界主要国家牛肉消费情况
        2.1.3 世界主要国家牛肉出口情况
        2.1.4 世界主要国家牛肉进口情况
        2.1.5 世界主要国家人均牛肉消费情况
    2.2 国内牛肉供需分析
        2.2.1 猪肉供需分析
        2.2.2 牛肉供需分析
        2.2.3 禽肉供需分析
3 科左后旗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3.1 科左后旗概况
    3.2 肉牛业产业发展现状
    3.3 农牧户饲养肉牛意愿的调查分析—以好力保村为例
        3.3.1 好力保村的肉牛饲养引进过程
        3.3.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3.3 被调查户的畜种结构情况
        3.3.4 被调查户的选择饲养肉牛的理由分析
        3.3.5 被调查户的饲养肉牛意愿分析
        3.3.6 肉牛生产经营中农户面临的困难方面的分析
4 科左后旗肉牛产业生产经营案例分析
    4.1 肉牛生产经营农户案例分析
        4.1.1 育肥肉牛专业农户王海涛的经营
        4.1.2 饲养肉牛农户房小明的经营
    4.2 牛肉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案例—以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2.1 公司概况
        4.2.2 黄牛屠宰加工与流通现状
        4.2.3 产品价格及质量控制情况
        4.2.4 经营模式
        4.2.5 小结
    4.3 科左后旗肉牛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5 科左后旗肉牛产业SWOT分析
    5.1 肉牛产业发展中的优势
    5.2 肉牛产业发展的劣势
    5.3 肉牛业发展中的机遇
    5.4 肉牛业发展中的威胁
    5.5 科左后旗发展肉牛业的优化模式
6 科左后旗肉牛产业发展对策
    6.1 对策
        6.1.1 要扶持农村牧区新型经营体的形成
        6.1.2 要拓宽农村牧区融资渠道
        6.1.3 草地生态与肉牛产业应协调发展
        6.1.4 完善牛肉产业链的组织经营形式
        6.1.5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6.2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
    1.1 良种覆盖面低,牛群品质差
        1.1.1 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水平低。
        1.1.2 配种方式落后。一些地方肉牛改良配种体系不
        1.1.3 母牛繁殖力低。
    1.2 养殖方式落后,饲养管理粗放
        1.2.1 养殖方式落后
        1.2.1. 1 养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
        1.2.1. 2 能繁母牛基础群体不稳定,规模养殖难以提高。
        1.2.2 饲养简单,管理粗放
        1.2.2. 1 饲喂方式单一。
        1.2.2. 2 饲喂无规律。
    1.3 饲草开发滞后,饲料转化利用率低
    1.4 肉牛肥育体系不健全,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1.4.1 肉牛肥育体系不健全。
        1.4.2 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1.4.2. 1 规模养殖知识贫乏
        1.4.2. 1. 1 科技意识差。
        1.4.2. 1. 2 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普及率低。
        1.4.2. 2 缺乏规范的饲养管理技术与饲养标准。
    1.5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养殖户疫病防治意识差
        1.5.1疫情监测机构不健全。
        1.5.2不驱虫。
        1.5.3不重视防疫。
        1.5.4卫生条件差。
        1.5.5消毒不到位。
    1.6 环保意识淡,饲养环境差
2 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措施
    2.1 发挥地方良种牛特性,广泛利用杂种优势
        2.1.1 发挥地方良种牛特性。
        2.1.2 广泛利用杂种优势。
    2.2 适度规模养殖,规范化饲养管理
        2.2.1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2.2.1. 1 种养结合的适度规模养殖。
        2.2.1. 3 适度规模养牛的“度”要与时俱进。
        2.2.1. 4 散养为基础,规模作先导。
        2.2.2 规范化饲养管理
        2.2.2. 1 保持牛舍、牛体卫生。
        2.2.2. 2 夏季防暑,冬季防寒。
        2.2.2. 3 母牛管理精细化。
        2.2.2. 4 定时饲喂育肥牛。
        2.2.2. 5 适量运动。
        2.2.2. 6 治疗疾病。
    2.3 深化饲草资源开发与加工调制,普及全价混合日粮
        2.3.1 提高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降低养牛成本。
        2.3.2 饼粕、糟渣类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2.3.3 当地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
        2.3.4 采用不同种植模式保证牧草平衡供应。
        2.3.5 普及全价混合日粮。
    2.4 健全肉牛肥育体系,强化科技支撑
        2.4.1 良种良法,综合集成。
        2.4.2 组建肉用经济杂交繁育体系。
    2.5 强化疫病防治,发展健康养殖
    2.6 清洁生产,保护环境

(7)我国奶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奶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1.2 奶业生产发展迅速,成就显着
        1.1.3 奶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问题不断,风险因素突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总结及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奶业生产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产风险
        2.1.1 生产风险的概念
        2.1.2 生产风险的分类
        2.1.3 生产风险的特征
    2.2 奶业生产风险
        2.2.1 奶业生产风险的概念
        2.2.2 奶业生产风险的特征
    2.3 奶业生产风险评价方法
        2.3.1 风险评价方法比较
        2.3.2 本研究拟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第三章 我国奶业生产发展现状及风险因素分析
    3.1 我国奶业生产发展历程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 年)
        3.1.2 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2 年)
        3.1.3 市场经济初期的调整发展阶段(1993—1999 年)
        3.1.4 进入新世纪后的高速发展阶段(2000—2008 年)
        3.1.5 转型发展阶段(2008—至今)
    3.2 我国奶业生产发展现状
        3.2.1 原料奶生产水平情况
        3.2.2 原料奶生产区域分布
        3.2.3 奶牛存栏情况
        3.2.4 奶牛平均单产水平
        3.2.5 养殖规模结构现状
    3.3 我国奶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3.3.1 优质粗饲料缺乏,饲料结构不合理
        3.3.2 良种数量不足,奶牛单产水平低
        3.3.3 奶牛养殖方式落后
        3.3.4 乳品企业尚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原料奶价格波动
        3.3.5 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营养价值不高
    3.4 我国奶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
        3.4.1 饲草饲料风险
        3.4.2 育种繁殖风险
        3.4.3 疫病防治风险
        3.4.4 饲养管理技术风险
        3.4.5 原料奶市场风险
第四章 奶业生产风险评价模型
    4.1 奶业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1.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设计
    4.2 奶业生产风险评价模型
    4.3 奶业生产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
    4.4 奶业生产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
        4.4.1 数据来源
        4.4.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4.3 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隶属度
    4.5 风险评价结果
第五章 国外奶业生产风险防范的经验和启示
    5.1 国外奶业生产风险防范经验
        5.1.1 美国
        5.1.2 澳大利亚
        5.1.3 日本
    5.2 国外奶业生产风险防范特点分析
    5.3 国外奶业生产风险防范的启示
第六章 提高我国奶业生产风险防范水平的政策建议
    6.1 饲草饲料
    6.2 良种繁育
    6.3 疫病防治
    6.4 饲养管理技术
    6.5 原料奶市场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貉的养殖价值
    1.2 我国养貉业存在的问题
        1.2.1 品种质量落后
        1.2.2 饲料营养水平低
        1.2.3 动物福利措施水平低
        1.2.4 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1.2.5 行业管理落后
        1.2.6 市场秩序混乱
    1.3 标准化养殖的意义
    1.4 国内外对标准化养殖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内容
    1.6 论文研究方法
2 貉的养殖标准体系的研究
    2.1 貉场建设标准的研究
        2.1.1 场址选择
        2.1.2 场区规划
        2.1.3 笼舍设计
    2.2 种貉引种标准的研究
        2.2.1 引种时间
        2.2.2 引种依据
        2.2.3 种貉运输
    2.3 种貉培育标准的研究
        2.3.1 种兽选择标准
        2.3.2 种兽分级标准
        2.3.3 种貉留种原则
        2.3.4 种貉的育种措施
        2.3.5 种貉在繁殖期的表现
        2.3.6 种貉放对配种
        2.3.7 选配技术
        2.3.8 貉的产仔保活技术
    2.4 貉营养需要标准的研究
        2.4.1 能量水平对貉的影响
        2.4.2 蛋白质水平对貉的影响
        2.4.3 脂肪对貉的影响
        2.4.4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的影响
        2.4.5 貉的营养物质需要研究
        2.4.6 貉的日粮配合标准
    2.5 貉的饲料生产与加工标准的研究
        2.5.1 貉的饲料来源
        2.5.2 饲料原料的保存
        2.5.3 饲料原料的加工规程
        2.5.4 饲料的调制
    2.6 貉的饲养管理标准的研究
        2.6.1 貉各生物学时期划分
        2.6.2 准备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2.6.3 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2.6.4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2.6.5 产仔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2.6.6 幼龄貉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6.7 貉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2.6.8 皮用貉的饲养管理
        2.6.9 埋植褪黑激素的貉的饲养管理
    2.7 貉场的卫生防疫标准
        2.7.1 卫生防疫原则
        2.7.2 貉场的卫生要求
        2.7.3 貉场的防疫措施
        2.7.4 建立健全貉场卫生防疫制度
        2.7.5 尸体无公害处理规程
    2.8 貉的动物福利标准
        2.8.1 动物福利的内容
        2.8.2 动物福利的重要性
        2.8.3 动物福利的措施
    2.9 本章小结
3 取皮及皮张初加工、储存、运输体系研究
    3.1 貉的取皮标准
        3.1.1 取皮时间
        3.1.2 毛皮成熟的鉴定
        3.1.3 处死方法
        3.1.4 剥皮程序
    3.2 貉皮的初加工标准
        3.2.1 刮油
        3.2.2 洗皮
        3.2.3 上楦
        3.2.4 干燥及再次洗皮
    3.3 貉皮的分级
    3.4 貉皮的保管
    3.5 貉皮的包装
    3.6 貉皮的运输
    3.7 本章小结
4 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
    4.1 《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待审稿说明
    4.2 制定本标准的主要依据
    4.3 《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待审稿
5 对我国貉养殖业的建议
    5.1 建设标准化养貉基地
    5.2 加强貉的育种
    5.3 科学配制饲料
    5.4 重视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5.5 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5.6 开展貉的动物福利体系建设
    5.7 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作用
    5.8 建立国际拍卖行
    5.9 要规范养殖秩序
    5.10 国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肉用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Ⅰ)(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东部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危机及未来分析[D]. 阿如罕.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2]科左后旗肉牛产业发展研究[D]. 澈乐木格.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2)
  • [3]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 张吉.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06)
  • [4]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 第四编 中国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汇编[A]. 孙江,王利军,李军波. 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 2012
  • [5]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及应对措施[A]. 张吉鹍. 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 2012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 2011年第9号(总第141号)[J].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11(12)
  • [7]我国奶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研究[D]. 陈天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8]貉养殖及产品初加工标准的研究与制定[D]. 盖广辉.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9]秸秆饲料的整体利用技术及改良肉用牛高效育肥专用稻草颗粒饲料的研究[A]. 张吉鹍,陈开文,谢金防,胡爱兰,卢德勋. 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08
  • [10]肉用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Ⅰ)[J]. 王存国,殷元虎,白虹,张闯,刘子刚.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3(01)

标签:;  ;  ;  ;  ;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