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等待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等待中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卢名锋[1](2021)在《基于收益分成法下的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 ——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贺琳雅,山郁兰[2](2021)在《江苏省电影产业的恢复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初,新冠疫情让中国电影行业经历了很多波折。尽管行业已经全面复工,但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一深刻变化,需要一份行业恢复模式的系统研究。本文立足地方电影产业,以江苏为例,既从国家政策扶持、行业内部应对等角度进行梳理总结,也结合其他省市企业典型的突围与发展路径,以及国内外整体行业环境,为地方影视产业应对突发性风险,提供长期有效的借鉴。

董哲[3](2019)在《跨境支付系统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支付系统是市场经济下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定位为“血液循环系统”,使其不仅成为连接商品交易和社会经济的血脉,而且成为风险传递的主要渠道。因此,其与国家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密切相关。而跨境支付系统由于涉及跨境因素,因而面临更多风险,更加需要注重与其相关的规则制度的完善。另外,跨境支付系统与国际政治格局、国际金融治理等也息息相关。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与美元跨境支付系统的垄断优势,成为美国对其他主权国家动辄威胁进行单边金融制裁的重要依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上线,不仅有利于中国联合其他国际社会成员共同对抗金融强权、完善国际治理格局,而且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建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文研究对象为提供大额跨境支付服务的跨境支付系统。根据服务对象与支付金额大小等标准,支付系统可以分为大额支付系统与小额支付系统。其中,跨境支付系统往往提供跨境的大额支付业务,因而成为国际经贸交往的关键,同时也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出现的高危地带之一。其也因此被归入系统重要性支付系统的范畴。对跨境支付系统的研究,目标在于明晰系统的具体规则制度并据此提出完善建议,从而降低系统运行风险,促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遵循国际金融法的研究脉络,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的分析入手,对跨境支付系统的法律基础、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这三个方面的规则制度展开分析,以期为上线不久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制度完善建议。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正文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为总论,探讨了跨境支付系统研究的概念、特征等必要前提。第一,明确支付、跨境支付、支付系统、跨境支付系统等基本概念,并对跨境支付法律关系以及其中法律权利义务进行了系统梳理。跨境支付系统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所发生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算、实现资金跨境转移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第二节对全球跨境支付系统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产生以及发展现状。随后文章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历程,包括了CIPS上线前在CNAPS支持下人民币跨境支付模式及其挑战,以及CIPS上线的重要作用等内容。第三节主要意在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即对文章主题——跨境支付系统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析。从国际金融法研究角度出发,该主题可以被分解为三个小问题:跨境支付系统的国际标准研究;跨境支付系统的具体规则制度研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支付完善建议。后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第二章分析了跨境支付系统建设与监管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支付经济学理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理论、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理论。其中,支付经济学理论对支付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支付经济学视角下大额支付系统的作用与发展趋势,支付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安全与效率价值平衡等内容进行分析。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理论,则主要包括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与识别标准,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角度的金融风险应对,并结合美国与欧盟的实际标准,分析了跨境支付系统的系统重要性在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最后,文章分析了金融监管中常见的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理论,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探讨了有关跨境支付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的问题。第一节主要分析了国际标准发布的背景。新形势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跨境运营监管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挑战,相应国际监管机制合作以及国际监管规则合作随之出现。这也成为有关国际标准出台的背景与依托。第二节分析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与跨境支付系统相关原则。《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有关支付系统的内容,核心内容继承自《系统重要性支付系统核心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补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的相关原则可以被总结归纳为法律基础、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第三节探讨了跨境支付系统国际标准的法律性质。现有研究或将其视为国际习惯法,或将其视为国际软法。文章对于国际习惯法与国际软法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前述国际标准的具体内容与特征,认定《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具有国际金融软法性质。第四章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美欧跨境支付系统运营与监管法律基础的问题。文章第一节对于美国与欧盟的跨境支付系统法律基础的立法模式进行了总结。其中,美国模式表现为联邦法律与州一级法律相结合,而欧盟模式则是欧盟层级指令与条例与成员国层面的国内法结合。第二节结合美欧不同的立法模式,对于美元跨境支付系统CHIPS与欧元跨境支付系统TARGET2与EURO1的法律基础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了法律适用规则、结算最终性规则、恢复与处置规则等方面基本规则。在探讨前述跨境支付系统的所在地域的具体法律制度之后,文章在第三节对调整跨境大额支付法律关系的联合国《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将其与美国《统一商法典》等规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它们在法律性质、法律效力、跨境支付系统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所发生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算、调整范围等方面异同。第五章分析了有关跨境支付系统治理结构的问题。第一节探讨了美欧跨境支付系统运营者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了组织架构、管理与决策机制等。其中,CHIPS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EURO1为股份有限公司形式,二者均为私营机构所有并运营,并且具有公司类似的多层次决策机制。TARGET2则由欧元体系所有并负责运营,后者属于欧盟层面的公共性质实体机构,具有不同于公司形式的多层级的决策机制。第二节主要探讨了美欧跨境支付系统参与者准入的具体标准,主要包括了初次准入标准、参与者层级管理与参与者风险持续评审等制度。第三节则探讨了它们的公共利益权衡、信息披露以及内部审计等制度。其中,公共利益权衡部分,对于三个支付系统的公共利益体现与考量进行了比较分析。信息披露则主要分析了CHIPS所独有的利益冲突披露以及回避制度。第六章分析了有关跨境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问题。支付系统风险可以分为结算风险、运行风险与系统性风险这三类。文章第一节探讨了结算风险管理问题,包括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界定与危害性,结算风险管理的原理,以及美欧跨境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第二节探讨了运行风险管理问题,包括了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与商业风险的含义与表现,运行风险管理的原理,以及美欧跨境支付系统运行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第三节系统性风险管理则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系统性风险的界定与成因;系统性风险的传导与管理控制的原理;美国、欧盟与英国对于系统性风险管理控制的监管规则制度。相应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第七章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制度完善问题。第一节分析了CIPS法律基础的不足与完善。CIPS法律适用、结算最终性、恢复与处置规则以及支付系统监管规则存在具体法律法规缺失或效力层级较低,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规则制度等不足,需要有针对性的立法进行完善。第二节分析了CIPS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完善。其中,CIPS运营者组织形式存在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决策机制不明等问题。CIPS参与者准入标准则存在国籍要求倒退,可能导致法律适用问题与相应法律风险,未来需要结合CIPS全球运营状况,分阶段予以解决。另外,CIPS还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未来可以结合组织形式完善一并解决。第三节分析了CIPS风险管理制度不足与完善。CIPS风险管理不足表现为结算规则疏漏、违约管理机制缺失、数据备份中心建设不足等问题,未来可以在借鉴CHIPS、EURO1经验的基础上予以完善。在系统性风险管理完善方面,未来中国监管部门可以借鉴美国欧盟的规定,确定具有操作性的具体SIFIs识别标准,并明确由具体的部门承担SIFIs识别与监管职责等,降低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概率。

丁钟[4](2017)在《试论电影投资的风险评估指标与评测方法》文中认为2016年,我国电影票房未达乐观预期,增速明显放缓,资本市场乱象频出。2017年,我国实施首部电影类法令——电影产业促进法,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电影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以助推影视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在电影产业经历市场调整、政策调控的关键时期,电影项目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更需理性决断,风险管控显得尤为重要,市场迫切需要科学、严谨又兼顾艺术创作规律的评估体系,对电影项目进行有效的商业评估与创意管理。本文从建立电影风控体系的指标选择和评估方法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

余方平[5](2017)在《基于BDI指数关键特性的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认为BDI指数是国际航运市场主要运价指数之一,是航运市场发展变化的风向标。分析和把握BDI指数关键特性,对于做好BDI指数预测,从而掌握海上运输运价规律、辅助航运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围绕上述研究目的,本论文利用1985年设立以来至2015年底、合计31年频度为日/周/月数据序列,对BDI指数周期、均值回复和幂律特性深入分析,并综合该三特性进行BDI指数预测应用:1.借助变分模态分解(VMD)、灰色关联度聚类分析(GRGC)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详细测算了 BDI指数周期特性,实证结果表明:BDI指数长周期约16年、中周期2-4年、短周期0.4-0.6年;2016-2020年BDI指数仍将处于长周期的萧条阶段和中周期的复苏阶段。2.借助三体制自激励自回归模型(3R-SETAR)深入分析BDI指数非线性均值回复特性,实证结果表明:BDI指数调整服从非线性均值回复过程,存在临界增长率带区域;日对数增长率主要处于内体制,周和月对数增长率基本在高体制内;低体制和高体制波动率高于内体制,低体制回复半衰期较短、高体制较长。3.借助 Pareto、Exponential、Fokker-Planck 及 Gamma 函数深入分析 BDI 指数波动跳跃时间和幅度的幂律特性,实证结果表明:BDI指数对数增长率呈现尖峰薄尾和波动聚集性;Gamma函数拟合跳跃时间更合适;Exponential函数拟合跳跃幅度更合适;跳跃时间和幅度都具有薄尾幂律特性和上下对称性。4.综合周期、均值回复以及幂律特性构建了基于O-U随机过程BDI指数预测模型和连接BDI指数的船舶融资租赁区间积息互换模型。利用2013-2015年BDI指数日数据O-U随机模型拟合,并预测2016年上半年BDI指数,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精确度较高。在此基础上的连接BDI指数的船舶融资租赁区间积息互换定价模型实例很好解释了实践问题。

唐瑞红[6](2017)在《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信用与市场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效率低下,融资时间成本高,无法满足中小融资企业的紧急资金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依靠“手工操作”的线下供应链金融正逐步向依靠“数据及信息集成”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转变。线上供应链金融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线上供应链金融云平台系统架构,基于该系统架构提出三种创新融资模式:线上定制保兑仓、线上云仓存货质押、线上应收账款保理。通过对三种创新模式的横向对比,可为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指导。其次,本文对线上供应链融资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进行评估。经评估发现:线上供应链操作风险与法律风险为可控风险,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为不可控风险。因此,本文重点对信用风险与法律风险两种不可控风险进行研究。再次,本文创新性地利用博弈论理论模型研究了基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两方博弈和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三方博弈,经比较可知:相比于二方博弈,三方博弈中电子平台运营商监管的引入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违约概率,进而,可实现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最后,本文创新性地将信用违约互换契约引入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设计了基于信用违约互换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以实现线上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的转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信用违约互换业务引入前后的供应链主体决策分析可知:线上信用违约互换业务不仅可转移线上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并在一定条件下可提高商业银行的质押率,进而在质押物价值一定时,可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融资企业的贷款额度。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以后可为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指导,并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蒋正弢[7](2015)在《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在中结算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2015年沪市A股交易量已破1000万交易额,成为全世界交易量第一股票市场。与此同时,随着沪港通、股票期权、统一账户平台、注册制等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及国家鼓励企业在股市融资的政策扶持,中国的A股市场仍将持续以高增长的速度发展。从股市建立初期维持市场安全稳定到现在支持市场快速发展,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CSDC)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独家集中证券登记存管机构,战略中心转移,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之一。然而,上海分公司作为沪市A股的托管结算核心机构,面临着业务发展、技术系统发展等多重压力。其中,现有老旧的被动管理型的上海数据中心作为技术系统的核心基础环境,更是成为了拖累中结算乃至整个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的瓶颈。本文将从中结算市场定位、战略目标变化、业务发展变化、技术系统发展需求等多个角度提出中结算建设新一代主动管理型上海数据中心建议,分析了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建议的落实提出了具体方案。力求为正在考虑进行新一代上海数据中心的中结算决策层起到一定参考意义。

林修涛[8](2013)在《中国证券投资中的套利行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1990年和1991年在上海和深圳分别建立两个证券交易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是,随着我国GDP总量的不断上升,再加上我国在世界GDP总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这样也使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地位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再加上我国在这一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少,这就导致我国证券投资中的套利行为存在很大的问题,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比如说中国证券投资中的套利行为方面的规范存在很大的制度和技术方面的缺陷。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证券投资中的套利行为文献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总结;其次,对套利的涵义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说明,并且按照证券投资中套利产生的因素来对证券投资中的套利行为进行分类,其主要包括价格差异套利、市场间套利、周期套利、制度套利、行为金融学理论应用的套利、技术套利等几种类型;然后再对我国证券投资中的套利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说明,其主要存在着制度缺失、市场结构缺陷、证券投资者行为偏差、信息披露不规范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然后,通过案例来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套利行为进行说明,主要是通过攀钢钢钒二次现金选择权套利机会分析做了套利实例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证券投资中套利行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提供些许的建议和参考,同时也为套利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案例说明。

陈琛[9](2012)在《透过“麦兜”看世界 ——“麦兜系列”动画电影文本研究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麦兜”故事从1988年的漫画连载到2001年第一部动画电影问世,再到2009年第三部动画电影登陆内地电影市场,期间总共经历了20余年的成长历程,但总体而言“麦兜”尤其是“麦兜系列”动画电影的每一步发展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巨大成就。“麦兜”形象深入人心,不仅为广大儿童观众视为珍宝,而且也成为广大成年观众所喜爱的卡通人物。“麦兜系列”动画电影对香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对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童年成长、回忆、幸福、烦恼甚至关于人“存在”与“时间”等根本性问题的关注,为故事注入了较之其他动画电影更为深邃的内核,而“麦兜”故事所选用的无厘头喜剧、拼贴、恶搞等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则为“麦兜系列”动画提供了有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都是“麦兜系列”动画电影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麦兜系列”动画电影原创于香港这块商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土地上,动画创作发行方对于“麦兜系列”动画品牌的成功策划、运营和推广也是该动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麦兜系列”动画电影,不仅需要从该电影故事文本与艺术表现角度探讨,也需要从品牌营销学、电影传播学等多角度综合研究,而这些也必然为中国未来的动画电影的发展以及动漫产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有效借鉴。

杨丽娜[10](2012)在《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分析》文中指出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世界经济和金融环境向更加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金融风险加大,汇率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纵观我国外汇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管理浮动制、盯住单一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计划时期的双轨制和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制度。自2005年7月下旬起,我国进行了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前提下,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这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加富有弹性。2006年6月初,我国又进行了汇率的二次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进一步加大。这一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又使商业银行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之中,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伴随着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开放,人民币汇率水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内压和外压之下,人民币出现了大幅升值的趋势。倘若管理不善,银行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甚至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紊乱。尤其是当前,各国金融体系出现高度的相关性,汇率的走势更是变幻莫测,外汇风险也日益复杂化。因而,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外汇风险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系统的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数理统计学等相关理论以及有关软件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机制的优化与完善这一中心命题,在当前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特殊背景下,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重点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可能风险,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其它国家外汇风险防范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机制的整体思路和初步构想,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防范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和建议。

二、等待中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等待中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2)江苏省电影产业的恢复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出台“影十条”,政策护航
二、多元发展中稳步重生
    (一)院线放映类
    (二)制作发行类
        1. 中小型公司业务灵活
        2. 大型公司内外兼修
        3. 寻求网络发行渠道成为制作公司共同选择
    (三)基地园区
    (四)基层从业者
三、提升发展的若干路径
    (一)从信心保障到行业合力
    (二)从产业链条到产业生态
    (三)从人文关怀到伦理精神
    (四)从本土故事到海外市场
四、结语

(3)跨境支付系统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创新点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跨境支付系统概述
    第一节 跨境支付与跨境支付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一、支付与跨境支付
        二、支付系统及其上位概念
        三、跨境支付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一、跨境支付系统的产生
        二、境外跨境支付系统发展现状
        三、发展中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第三节 跨境支付系统法律问题的提出
        一、跨境支付系统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与性质
        二、跨境支付系统规则与制度安排的国际经验
        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制度完善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跨境支付系统建设运营监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支付经济学理论
        一、支付经济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支付经济学视角下大额支付系统的重要作用与发展趋势
        三、由支付经济学目标看金融安全与效率价值平衡
    第二节 系统重要性与SIFIs理论
        一、SIFIs的定义与识别
        二、SIFIs的监管与系统性风险的应对
        三、作为SIFIs的跨境支付系统的识别标准
    第三节 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理论
        一、功能监管理论分析
        二、机构监管理论分析
        三、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境支付系统建设运营监管的国际标准
    第一节 跨境支付系统国际标准的出台背景
        一、FMIs建设、运营与监管面临的挑战
        二、构建国际组织应对挑战
        三、制定国际规则应对挑战
    第二节 《FMIs原则》有关规则研究
        一、法律基础相关原则分析
        二、治理结构相关原则分析
        三、风险管理相关原则分析
        四、其他相关规则分析
    第三节 《FMIs原则》的法律性质探析
        一、《FMIs原则》的性质争议
        二、国际习惯与国际软法比较分析
        三、《FMIs原则》的国际金融软法性质及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境支付系统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立法模式
        一、跨境支付系统立法的美国模式
        二、跨境支付系统立法的欧盟模式
    第二节 跨境支付系统基本规则比较研究
        一、法律适用规则分析
        二、结算最终性规则分析
        三、支付系统监管规则分析
        四、恢复与处置规则分析
    第三节 联合国《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研究
        一、《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的范围与效力
        二、《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与相关规则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境支付系统的治理结构
    第一节 系统运营者组织形式
        一、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及其影响
        二、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及其影响
        三、公共实体形式及其影响
    第二节 系统参与者准入机制
        一、系统参与者初次准入标准
        二、系统参与者层级管理制度
        三、系统参与者风险持续评审机制
    第三节 系统公平公开制度
        一、公共利益的价值平衡
        二、信息披露与利益冲突处理
        三、运营者内部审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跨境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管理
        一、结算风险的界定
        二、结算风险管理的原理分析
        三、结算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研究
    第二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运行风险管理
        一、运营风险的界定
        二、运行风险管理的原理分析
        三、运行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研究
    第三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管理
        一、系统性风险的界定
        二、系统性风险管理的原理分析
        三、系统性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制度不足与完善
    第一节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法律基础的不足与完善
        一、法律适用规则
        二、结算最终性规则
        三、支付系统监管规则
        四、恢复与处置规则
    第二节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治理结构的不足与完善
        一、系统运营者组织形式
        二、系统参与者准入机制
        三、系统公平公开制度
    第三节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风险管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一、结算风险管理制度
        二、运行风险管理制度
        三、系统性风险管理制度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4)试论电影投资的风险评估指标与评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评估体系的建设背景
    (一)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 电影项目的高风险性
    (三) 兼顾艺术创作的规律特性
二、评估体系的评测指标
    (一) 项目筹备期
        1. IP价值。
        2. 类型定位。
        3. 过审难度。
        4. 投融资匹配。
        5. 技术标准。
    (二) 项目执行期
        1. 艺人阵容。
        2. 导演选择。
        3. 编剧设定。
        4. 监制及制片人。
    (三) 项目宣发期
        1. 档期安排。
        2. 发行布局。
        3. 营销策略。
        4. 节展参与。
    (四) 项目收益期
        1. 放映版权。
        2. 衍生品授权。
        3. 盗版防控。
三、评估体系的方法研究
    (一) 大数据挖掘
    (二) 回归模型
    (三) 神经网络
四、结语

(5)基于BDI指数关键特性的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价值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BDI指数基本特性和文献综述
    2.1 BDI指数发展和基本特性
        2.1.1 BDI指数相关情况
        2.1.2 BDI指数的基本统计特性
    2.2 BDI指数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2.1 BDI指数周期特性研究现状
        2.2.2 BDI指数回复特性研究现状
        2.2.3 BDI指数波动特性研究现状
        2.2.4 BDI指数其它特性研究现状
        2.2.5 BDI指数预测应用研究现状
    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基于VMD-GRGC-FFT的BDI指数周期特性研究
    3.1 BDI指数周期形成机制理论基础
    3.2 基于VMD-GRGC-FFT的BDI指数周期分析模型
        3.2.1 周期分析模型构建思路
        3.2.2 具体模型和实证步骤
    3.3 实证分析过程
        3.3.1 BDI指数VMD分解
        3.3.2 BDI指数分量聚类重构
        3.3.3 BDI指数周期测算
    3.4 主要结果分析
        3.4.1 周期特性主要结论
        3.4.2 周期特性结果解释
    3.5 对业界的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3R-SETAR的BDI指数非线性均值回复特性研究
    4.1 BDI指数三体制均值回复特性理论基础
        4.1.1 均值回复基本概念
        4.1.2 BDI指数三体制均值回复特性理论
    4.2 基于3R-SETAR的BDI指数非线性均值回复模型
        4.2.1 3R-SETAR模型简介
        4.2.2 基于3R-SETAR的BDI指数非线性均值回复模型的构建
        4.2.3 实证步骤
    4.3 实证分析过程
        4.3.1 平稳性单位根检验
        4.3.2 门限效应假设检验
        4.3.3 滞后阶数p、延迟参数d和门限值η_j的确定
        4.3.4 非线性回复特性参数的确定
        4.3.5 非线性均值回复细化特性的测算
    4.4 主要结果分析
        4.4.1 样本落入体制结果讨论
        4.4.2 非线性均值回复特性结果讨论
    4.5 对业界的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跳跃时间和幅度的BDI指数幂律特性研究
    5.1 BDI指数幂律特性理论基础
    5.2 BDI指数幂律检验模型
        5.2.1 主要幂律函数简介
        5.2.2 幂律特性检验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过程
        5.3.1 跳跃识别
        5.3.2 跳跃时间的幂律特性
        5.3.3 跳跃幅度的幂律特性
    5.4 主要结果分析
    5.5 对业界的启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BDI指数关键特性的预测模型及应用
    6.1 综合周期、均值回复和幂律特性的BDI指数O-U随机预测模型
    6.2 连接BDI指数的船舶融资租赁区间积息互换
        6.2.1 基本原理
        6.2.2 模型假设
        6.2.3 模型构建
    6.3 参数估计
        6.3.1 BDI指数O-U随机预测方程的参数估计
        6.3.2 CIR随机利率方程的参数估计
    6.4 连接BDI指数的船舶融资租赁区间积息互换定价求解
        6.4.1 BDI指数和随机利率预测
        6.4.2 连接BDI指数的船舶融资租赁区间积息互换定价模拟
    6.5 实例分析
        6.5.1 具体案例和数据准备
        6.5.2 参数估计过程
        6.5.3 BDI指数和随机利率的预测分析
        6.5.4 连接BDI指数的船舶融资租赁区间积息互换定价及情景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信用与市场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线上供应链金融内涵研究综述
        1.2.2 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融资模式研究综述
        1.2.3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线上供应链金融及相关基础理论
    2.1 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及内涵
        2.1.1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2.1.2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2.1.3 在线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比较
    2.2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创新融资模式基础理论
        2.2.1 价值链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3 线上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理论
        2.3.1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2.3.2 逆向选择
        2.3.3 道德风险
        2.3.4 博弈论理论
        2.3.5 质押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与风险评估
    3.1 线上供应链金融云平台系统架构
    3.2 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融资模式设计
        3.2.1 线上定制保兑仓融资模式(预付型)
        3.2.2 线上云仓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存货型)
        3.2.3 线上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模式(应收型)
    3.3 基于汽车供应链的创新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3.4 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3.5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
    3.6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
        3.6.1 线上供应链融资法律风险评估
        3.6.2 线上供应链融资操作风险评估
        3.6.3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3.6.4 线上供应链融资市场风险评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博弈论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控制
    4.1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两方博弈模型
        4.1.1 博弈主体的行动决策分析
        4.1.2 基本假设与符号约定
        4.1.3 两方博弈模型的建立
        4.1.4 两方博弈的算例仿真
    4.2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三方博弈模型
        4.2.1 博弈主体的行动决策分析
        4.2.2 基本假设与符号约定
        4.2.3 三方博弈模型的建立
        4.2.4 三方博弈模型求解与分析
    4.3 博弈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信用违约互换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控制
    5.1 线上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控制途径
        5.1.1 期权
        5.1.2 期货
        5.1.3 信用违约互换
    5.2 基于信用违约互换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控制模型建立
        5.2.1 基于信用违约互换的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流程设计
        5.2.2 模型背景
        5.2.3 符号说明
        5.2.4 模型假设
        5.2.5 模型建立
        5.2.6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算例仿真
    5.3 发展线上信用违约互换的对策及建议
        5.3.1 充分利用线上电子交易平台
        5.3.2 加强对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监管
        5.3.3 加快建立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市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内部控制策略
    6.1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数据库
    6.2 加强对线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
    6.3 提升线上供应链融资内部操作水平
    6.4 严格提高行业供应链的准入门槛
    6.5 全方位提升电子交易平台创新服务能力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7)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在中结算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理论研究基础
        1.3.1 企业价值链分析
        1.3.2 SWOT分析法
        1.3.3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第2章 中结算战略变化及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2.1 中结算企业概况
    2.2 中国证券市场变化及中结算外部环境分析
        2.2.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2.2.2 中结算在证券市场的定位及战略变化
        2.2.3 新定位下中结算未来业务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2.3 中结算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2.3.1 中结算上海市场核心业务简介
        2.3.2 近年来中结算现有业务发展变化
        2.3.3 中结算未来业务发展规划研究
第3章 业务变化对中结算技术系统带来的挑战
    3.1 中结算技术系统简介
    3.2 中结算上海技术系统受到的挑战及应对方案
    3.3 上海证券市场业务发展的重大短板——中结算上海数据中心
        3.3.1 现有上海数据中心对技术及业务发展的限制
        3.3.2 上海数据中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3.4 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与被动管理型数据中心的区别
    3.5 上海数据中心对业务及战略的重要作用
        3.5.1 数据中心在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性
        3.5.2 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在变化市场中对中结算动态能力的重要作用
    3.6 新一代上海数据中心的对证券市场的重要意义
        3.6.1 推进上海证券市场高速发展的必要手段
        3.6.2 提升证券市场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3.6.3 技术系统发展的基本要求
    3.7 新一代上海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
    3.8 中结算建设新一代上海数据中心存在的难点
第4章 金融业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的应用分析
    4.1 我国的数据中心现状研究
        4.1.1 我国的数据中心的发展史
        4.1.2 数据中心常见建设模式研究
    4.2 核心数据中心在金融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4.3 全面规划——将数据中心由被动管理型转变为主动管理型
    4.4 金融业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规划步骤研究
    4.5 金融业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研究
        4.5.1 数据中心行业标准研究
        4.5.2 金融业主动管理型核心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研究
        4.5.3 金融业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合理性分析
    4.6 金融业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规划的研究
        4.6.1 数据中心容量增长分析
        4.6.2 数据中心容量测算方式
        4.6.3 数据中心容量规划预测
    4.7 金融业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团队研究
    4.8 金融企业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应用研究小结
第5章 新一代中结算上海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研究
    5.1 新一代上海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研究思路
    5.2 中结算建设新一代上海数据中心企业内外基础条件分析
        5.2.1 企业内部具备基础条件
        5.2.2 监管单位对中结算数据中心要求不断提高
        5.2.3 行业中优质数据中心参考案例不断增加
        5.2.4 上海地区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市场分析
        5.2.5 建设新一代上海数据中心企业内外条件总结
    5.3 全面规划对新一代上海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5.3.1 数据中心的规划是业务和技术架构的基础
        5.3.2 全面规划数据中心是为了避免技术债务
        5.3.3 合理的规划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目标的体现
    5.4 上海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选型
    5.5 上海数据中心容量规划
        5.5.1 机房容量现状及趋势分析
        5.5.2 数据中心容量分期实施建议
        5.5.3 高密度IT技术对数据中心容量影响
    5.6 上海数据中心子系统选型研究
        5.6.1 数据中心子系统选型方法简介
        5.6.2 数据中心各子系统选型策略建议
    5.7 上海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人员规划
        5.7.1 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人员需求分析
        5.7.2 现有人力资源匹配度分析
        5.7.3 上海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人员配置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中国证券投资中的套利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影响的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证券投资的涵义与特点
        2.1.1 证券投资的定义
        2.1.2 证券投资的特征
    2.2. 套利的涵义和特征
        2.2.1 套利的涵义
        2.2.2 套利的特征
        2.2.3 套利的优越性分析
    2.3 按产生因素对证券投资中套利的分类
        2.3.1 价格差异套利
        2.3.2 市场间套利
        2.3.3 周期套利
        2.3.4 制度套利
        2.3.5 行为金融学理论应用的套利
第三章 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套利分析
    3.1 股票市场上的套利情况
    3.2 债券市场上的套利
        3.2.1 套利的原理和方法的债券市场
        3.2.2 债券市场上的套利现状
    3.3 中国证券投资中合理套利空间的形成
        3.3.1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EMH)下的套利
        3.3.2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下的套利
    3.4 中国证券投资中非理性套利行为形成的原因
        3.4.1 制度缺失
        3.4.2 市场结构缺陷
        3.4.3 证券投资者行为偏差
        3.4.4 信息披露失范
第四章 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理性套利行为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4.2 套利机会分析
        4.2.1 根据攀钢钢钒相关公告显示
        4.2.2 技术分析
        4.2.3 总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对不规范形成的套利空间的对策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透过“麦兜”看世界 ——“麦兜系列”动画电影文本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关于时间与成长的叙事——“麦兜系列”内容解析
    第一节 《麦兜的故事》——个体与群体的成长记忆
    第二节 《菠萝油王子》——关于时间的隐喻
    第三节 《麦兜响当当》——时间,在回忆中沉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麦兜系列”艺术形式探讨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艺术总论
    第二节 后现代手法在“麦兜系列”电影中的具体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麦兜系列”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
    第一节 “麦兜系列”之文本启示
    第二节 “麦兜系列”之品牌运营启示
    第三节 “麦兜系列”电影之传播启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外汇风险概述
    2.1 外汇风险的定义及基本理论
        2.1.1 汇率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2.1.2 外汇风险的定义
        2.1.3 外汇风险的种类
    2.2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概念、形式及原因分析
        2.2.1 国际业务简介
        2.2.1.1 国际融资业务
        2.2.1.2 国际投资业务
        2.2.1.3 国际中间业务
        2.2.1.4 外汇买卖业务
        2.2.2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概念
        2.2.3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产生的原因
        2.2.3.1 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头寸
        2.2.3.2 汇率的波动性
        2.2.3.3 汇率的持有期
        2.2.4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
    2.3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2.3.1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分析和计量
        2.3.1.1 外汇风险敞口分析法
        2.3.1.2 风险价值法(VaR)
        2.3.1.3 VaR 模型衡量风险的补充方法
        2.3.2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
        2.3.2.1 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技术
        2.3.2.2 外汇会计折算风险的管理技术
        2.3.2.3 外汇经济风险的管理技术
        2.3.3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工具
3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3.1.1 萌芽阶段(1949 年~1994 年)
        3.1.2 起步阶段(1995 年~1999 年)
        3.1.3 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3.2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3.2.1 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3.2.1.1 外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3.2.1.2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一般组织构架
        3.2.2 我国商业银行在外汇风险管理上的进展
        3.2.3 我国商业银行在外汇风险管理上的不足
        3.2.3.1 管理体制上的不足
        3.2.3.2 管理手段上的不足
        3.2.3.3 管理环境上的不足
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影响
    4.1 人民币将面临长期升值趋势
        4.1.1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4.1.2 人民币升值的特点
        4.1.2.1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其他货币有升有降
        4.1.2.2 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
        4.1.2.3 境内外人民币升值预期波动明显
    4.2 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4.2.1 人民币升值加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
        4.2.1.1 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保值增值困难
        4.2.1.2 商业银行外汇存款增长率整体下滑
        4.2.1.3 商业银行外汇资产长期化趋势明显,运用外汇资金主动性减弱
        4.2.2 人民币升值使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受到严峻考验
        4.2.2.1 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4.2.2.2 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影响
        4.2.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4 人民币加速升值将会威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5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案例分析
    5.1 定量分析——以中国银行为例
        5.1.1 外汇敞口分析法
        5.1.1.1 选取五种货币并收集各种货币每日中间价数据
        5.1.1.2 计算日收益率
        5.1.1.3 计算标准差
        5.1.1.4 计算相关系数
        5.1.1.5 计算外汇风险敞口
        5.1.2 风险价值法
        5.1.2.1 正态检验
        5.1.2.2 运用历史模拟法计算中国银行的 VaR 值
    5.2 定性分析——汇率变动对银行“三性”的影响
        5.2.1 样本指标选择
        5.2.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6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体制的优化
        6.1.1 建立独立且又相互制衡的外汇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6.1.2 建立高素质的外汇风险管理团队
        6.1.2.1 引进和培养人才
        6.1.2.2 加强业绩考核
        6.1.2.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6.1.2.4 培养风险管理文化
    6.2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手段的提升
        6.2.1 加快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6.2.2 提升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能力
        6.2.2.1 建立一个科学的外汇风险计量体系
        6.2.2.2 灵活运用先进的外汇风险控制方法
    6.3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环境的改善
        6.3.1 加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监管
        6.3.2 充分发挥市场约束在外汇风险监管中的作用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四、等待中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收益分成法下的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 ——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D]. 卢名锋. 重庆理工大学, 2021
  • [2]江苏省电影产业的恢复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J]. 贺琳雅,山郁兰. 中国电影市场, 2021(02)
  • [3]跨境支付系统法律问题研究[D]. 董哲. 武汉大学, 2019(08)
  • [4]试论电影投资的风险评估指标与评测方法[J]. 丁钟. 电影文学, 2017(19)
  • [5]基于BDI指数关键特性的预测模型研究[D]. 余方平.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6)
  • [6]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信用与市场风险研究[D]. 唐瑞红.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7]主动管理型数据中心在中结算的应用研究[D]. 蒋正弢.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6)
  • [8]中国证券投资中的套利行为研究[D]. 林修涛.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9]透过“麦兜”看世界 ——“麦兜系列”动画电影文本研究及启示[D]. 陈琛.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2)
  • [10]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分析[D]. 杨丽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等待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