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死亡一例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死亡一例

一、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死亡1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爱红,孟晋华[1](2021)在《儿童侵袭性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八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i,GAS)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及脓疱疮等皮肤软组织感染,偶可引起阴道炎、肛周蜂窝织炎、肺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肌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脑膜炎、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等[1]。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将由患者正常无菌部位分离出GAS引起的感染定义为侵袭性A族链球菌(invasive GAS infections,IGAS)感染。本文回顾总结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8例IGAS感染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IGAS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提高对IGAS感染的诊治水平,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刘霜,肖盟,桂耀松,杜铁宽,刘继海,李毅,徐军,于学忠,朱华栋[2](2020)在《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导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导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所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01—2019-12期间确诊的3例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导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3例患者均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其中1例患者为抽脂及填充术后起病。所有患者起病症状均为剧烈疼痛。起病时的疼痛曾被误诊为肩周炎或关节痛。所有患者病程中均出现高热伴低血压(最高体温均大于38.5℃,收缩压均低于85 mmHg)。患者可出现急性肾损伤、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凝血功能异常等脏器受累。病原学培养方面,2例患者创面脓液培养出停乳链球菌,2例患者外周血培养出停乳链球菌。患者入院后的初始抗生素选择多为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血液及脓液的体外药敏显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对多种抗生素均敏感。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行皮肤清创及引流,均好转出院,1例患者未行手术引流,最终死亡。结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可导致侵袭性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多以局部疼痛首发,伴急性高热及低血压。在治疗方面,除积极抗休克和广谱抗生素外,对于软组织感染的及时进行清创及引流极为必要。

王颖,金姬延,许蕊凤[3](2020)在《1例鱼刺伤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是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严重症候群,以局部疼痛、高热、低血压及多系统器官受累等为特征,通常经皮肤或黏膜感染,大多数病人在轻微局部创伤的基础上发生感染,该病潜伏期短,起病急,可发展为菌血症或败血症。即使经积极抢救,病死率仍较高[1-2]。据统计,STSS的发病率3/10万人,死亡率为30%~60%。STSS的重要症状之一为坏死性筋膜炎,其发病

王丽靖[4](2020)在《28例儿童血流感染相关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脓毒症的认识;分析脓毒症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探讨导致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份至2019年09月份,在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病区就治的28例脓毒症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28例脓毒症患者中婴幼儿多见,约占总数的60.71%(17/28)。<1岁患儿11例;1-3岁患儿6例;学龄前期儿童4例;学龄期儿童7例。2.临床资料:本组研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占85.71%,医院获得性感染占14.29%,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脓毒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热为最常见的症状。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3.病原学种类及药敏:革兰阳性(G+)菌感染占60.71%,革兰阴性(G-)菌感染占35.71%,真菌占3.57%。G+组中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共5株,其中检出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均耐药,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均敏感。G-组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组多重耐药菌(MDR)检出率高,检出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均为耐碳青霉烯的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对阿米卡星敏感。真菌1株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均耐药,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4.辅助检查:G+组及G-组住院当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乳酸显示无统计学差异,仅血小板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存活组间住院当天以上检测指标均显示无统计学意义。5.抗生素应用:本组研究中患儿初始抗感染治疗应依据其流行病学特点、感染部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免疫状况、既往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当初始抗感染失败时抗生素的选择仍依赖于血培养的结果。6.预后:本组研究中死亡组6例(21.43%,6/28);存活组22例(78.57%,22/28)。随访存活组3个月,其中2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再次合并脓毒症而死亡(未获得病原菌结果),4例存在后遗症,余16例随访至今无异常。7.死亡危险因素:分别从年龄、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感染部位、SOFA评分、基础疾病7个方面通过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脓毒症导致死亡的单因素分析中仅基础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缺陷病、重度营养不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脓毒症患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的感染部位系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2.目前临床常用的炎性指标及生化指标在区分病原菌及判断预后方面作用不大。3.本组病例以G+菌感染占主导,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G-菌多重耐药率高,甚至出现耐碳青霉烯的菌株。在初始选择抗生素治疗时,应充分评估流行病学特点、感染部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免疫状况、既往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合理选择用药。4.患有基础疾病的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更高,而SOFA评分与预后无相关性,可能与本研究例数较少有关。

吴莉[5](2020)在《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转入PICU时的临床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在转入PICU节点时的临床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比较不同评分系统对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时的结局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03月-2019年0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因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合并脓毒症而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患儿,共计51例,临床资料完整。根据患儿在PICU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儿转入PICU时的生命体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资料,回顾性评价两组患儿转入PICU时的PSOFA(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change、PEWS(儿童早期预警评分)、qSOFA(quick SOFA)评分,制定四种评分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对其ROC下面积(AUROC)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比较其对于脓毒症导致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共51例患儿因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生存组22例,死亡组29例,死亡率56.9%,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和死亡组在性别、月龄、诊断、粒缺天数、发热天数、感染部位及病原体、中性粒细胞计数、乳酸、CRP(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总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缓解状态、纤维蛋白原、住院天数、血肌酐、心率、意识改变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SOFA、PEWS、qSOFA评分,死亡组均值均高于生存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EWS评分的AUROC显着高于其他三种评分,其他三种评分系统的AURO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并转入PICU的患儿病死率高。白血病未缓解、住院天数>14天、心率升高、意识改变、纤维蛋白原降低、和血肌酐升高是合并脓毒症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转入PICU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EWS评分系统对转入PICU的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的死亡率预测价值最高,其最佳截断点为5.5分。

李光耀,徐姗姗,张弨[6](2020)在《基于循证证据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文中提出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是临床重要的血浆蛋白制品之一,广泛用于各类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由于该药品说明书的应用范围过于模糊,临床出现诸多不合理应用IVIG的现象。另外,随着IVIG的临床适应证相关研究不断增加,有必要对IVIG临床应用进行梳理。本文综述IVIG临床应用的证据支持情况,并提出其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合理应用IVIG提供依据。

杨秋红,宋敏,孙谦,王翔,韩爱卿,单瑞芹[7](2019)在《妊娠晚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化脓性链球菌所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STSS)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例及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1997年1月至2018年12月文献报道的资料详细且诊断明确的9例妊娠晚期(孕28~42周)健康孕妇突发STSS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院收治的2例病例均为经产妇,冬季发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入院时均已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入院时胎心慢,很快胎心消失;另1例入院时已胎死宫内。2例孕妇均死亡,血培养均提示A族链球菌感染。检索到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5篇,共9例病例。所有11例病例均非高危妊娠,无胎膜早破;其中10例血或组织培养化脓性链球菌阳性,1例链球菌毒素阳性;10例有发热,3例早期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腹痛、水样腹泻为常见症状;均有多脏器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冬春季多发。9例孕产妇于暴发性症状出现后36 h内死亡;2例孕产妇存活,住院天数分别为90 d和25 d,发现胎心减慢即刻手术,新生儿生后均夭折。胎/婴儿中7例死胎,1例死产,3例活产,其中仅1例存活(其母生后90 min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结论 妊娠晚期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STSS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对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快速的早期识别是STSS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关键,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母胎结局。

韩书珍,俞蕙,叶颖子,陈伟明,陆铸今[8](2018)在《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中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知网和英文Pub Med数据库,分别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儿童"和"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children""case report"作为检索词,检索1996年1月1日-2017年5月1日的文献,对病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该例为11岁女性患儿,以发热、右下肢红肿热痛伴行走障碍及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提示右侧大腿软组织弥漫性异常信号,穿刺液检查提示为A群链球菌即化脓链球菌感染,经积极纠正休克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检索出中文文献5篇,6例病例,加上该院1例,共7例,年龄15个月~13岁,均有发热、皮疹,并快速进展出现休克表现,其中4例伴有呼吸衰竭,给予呼吸机支持;3例死亡,其中2例在入院24h内死亡。英文文献27篇,共38例患者,年龄40d~18岁,其中以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及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表现,此外还发现3例水痘,2例川崎病,1例新生儿大疱性脓疱病,1例胰腺炎,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38例患者中,22例存活,死亡16例。结论 STSS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感染综合征,早期表现无特异性,可以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功能障碍症状,亦可以皮肤软组织感染、肌肉/关节病变为首发,甚至与川崎病相似或伴随存在,大多迅速进展为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儿科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充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王龙,陈鹭,刘珺,武洁,钱素云,王荃[9](2017)在《儿童A族链球菌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文中认为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所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的认识。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明确诊断为GAS感染相关性STSS患儿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国内相关疾病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回顾。结果我院PICU共收治4例GAS致STSS患儿,均发生于2013-2014年冬季,年龄0.66岁。初诊时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第2次就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性休克且合并多脏器损害。本组4例GAS均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药物耐药。最终3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死亡。结论 STSS的诊断依赖临床医生对其高度的警惕性,并重视在疾病早期收集可疑感染部位的病原学证据,存在休克、脏器损害表现的可疑GAS感染患儿应立即开始治疗。

黄志英,董琳[10](2008)在《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严重感染综合征,发病呈暴发性,以局部的疼痛、发热、低血压及多系统器官受累等为特征。它是一种由超抗原介导的疾病,儿童主要的易感因素是水痘、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运用及外伤等。该病病死率高,容易误诊。治疗主要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敏感抗生素的应用,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可用于辅助治疗,阻断超抗原。

二、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死亡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侵袭性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八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IGAS临床特征:
    2.2 辅助检查:
    2.3 治疗及转归:
3 讨论

(2)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导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基础疾病及手术史
    2.3 实验室检查,感染灶及药敏
    2.4 患者的治疗及转归
3 讨论

(3)1例鱼刺伤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及家庭支持
    2.2 疼痛管理
    2.3 感染伤口的护理
        2.3.1 鱼刺刺伤肢体及左下肢皮肤护理
        2.3.2 离断创面的护理
        2.3.3 VSD(vacuum-sealing drainage)的护理
    2.4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5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5.1 肝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2.5.2 感染中毒性休克
        2.5.3 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
        2.5.4 抗生素的应用
3 小结

(4)28例儿童血流感染相关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分组标准
    1.5 血培养采集及结果解读
    1.6 炎性指标检测方法
    1.7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2.1 基础疾病
        2.2.2 临床症状
        2.2.3 器官功能障碍情况
    2.3 辅助检查
        2.3.1 不同分组间血常规、炎性指标、乳酸、白蛋白等的差异
        2.3.2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
        2.3.3 血培养药敏情况
    2.4 病毒与细菌共感染现象
    2.5 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三、讨论
    3.1 基础疾病
    3.2 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
    3.3 临床特征
    3.4 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3.5 病原菌分布
    3.6 细菌与病毒共感染机制
    3.7 脏器功能障碍
    3.8 药敏结果分析
    3.9 病死率及预后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脓毒症诊断及治疗展望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转入PICU时的临床状态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2.5 急性白血病危险度分层
    2.6 脓毒症的定义
    2.7 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缺乏的定义
    2.8 发热的定义
    2.9 感染部位的明确
    2.10 普通血液肿瘤病房患儿转入PICU流程
    2.11 本研究相关临床评分系统
    2.12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总体患儿一般资料
    3.2 总体患儿感染情况分析
    3.3 生存组和死亡组一般情况比较
    3.4 生存组和死亡组感染情况比较
    3.5 生存组和死亡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6 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指标比较
    3.7 生存组和死亡组转入PICU时的相关评分情况
    3.8 不同评分系统相应分值对应患儿死亡率
    3.9 不同评分系统对患儿结局的预测价值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脓毒症时转入PICU结局
    4.2 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结局的一般情况
    4.3 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患儿的病原学及易感部位
    4.4 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结局的实验室指标
    4.5 不同评分系统对患儿结局的预测价值
    4.6 提出新评分系统(儿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4.7 儿童脓毒症3.0的可行性
    4.8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基于循证证据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缺陷
    1.1 原发性(先天性/遗传性)免疫缺陷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1.3 肺移植术后
    1.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感染
    2.1 合并贫血的慢性细小病毒感染
    2.2 成人艰难梭菌感染
    2.3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3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自身炎症性疾病
    3.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2 吉兰-巴雷综合征
    3.3 川崎病
    3.4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3.5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8)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1.1 入院查体
        1.1.2 辅助检查
        1.1.3 诊治经过
    1.2 方法
2 结果
    2.1 国内病例资料
    2.2 国外病例资料
3 讨论

(9)儿童A族链球菌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四、GAS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5.治疗方法
讨论

四、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死亡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侵袭性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八例临床分析[J]. 刘爱红,孟晋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05)
  • [2]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导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J]. 刘霜,肖盟,桂耀松,杜铁宽,刘继海,李毅,徐军,于学忠,朱华栋. 临床急诊杂志, 2020(09)
  • [3]1例鱼刺伤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 王颖,金姬延,许蕊凤. 全科护理, 2020(24)
  • [4]28例儿童血流感染相关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D]. 王丽靖.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转入PICU时的临床状态对预后的影响[D]. 吴莉.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基于循证证据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J]. 李光耀,徐姗姗,张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01)
  • [7]妊娠晚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杨秋红,宋敏,孙谦,王翔,韩爱卿,单瑞芹.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9(12)
  • [8]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J]. 韩书珍,俞蕙,叶颖子,陈伟明,陆铸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06)
  • [9]儿童A族链球菌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J]. 王龙,陈鹭,刘珺,武洁,钱素云,王荃. 北京医学, 2017(10)
  • [10]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研究进展[J]. 黄志英,董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8(04)

标签:;  ;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死亡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