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水竹屋》题跋研究

倪瓒《水竹屋》题跋研究

一、倪瓒《水竹居图》题跋考(论文文献综述)

穆瑞凤[1](2021)在《倪瓒《水竹居图》的收藏及艺术特征初探》文中提出倪瓒的传世作品虽多,但设色作品极少见,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水竹居图》轴便是其罕见的早期设色作品之一。本文首先从画学文献的着录与画幅本身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几点差异,再以该画中出现的诗文、收藏印玺和题跋为依据,详细考察该画的绘制渊源和流传过程,最后以《水竹居图》为例,分析其早期山水画风格产生的原因和特色。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学、鉴藏史及风格分析三个方面,探析倪瓒早期绘画图式的发展轨迹,呈现倪瓒早期山水画的真实面貌。

宫力[2](2021)在《两件《幼舆丘壑图》着录及流传考辨》文中研究指明赵孟頫《幼舆丘壑图》在着录中存在着"一画两本"的情况,且"一存一佚"的现实更是加大了深入认知的困难(存本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因此,作者首先试图由画面图像之外的信息展开考辨,辨别分析了存在的谬误及成因,并补充相应的着录信息、明确彼此的关联;其次,结合"现存本"中题跋内容、书体、作者、落款、印章以及装裱信息与着录的比对加以推论,明确了题跋顺序变化的缘由,并针对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论述。

刘宇[3](2021)在《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文中认为倪瓒是元朝时期着名的书法家、画家,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是"元四家"之一。倪瓒作为元朝着名的书画家其作品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倪瓒在书画作品当中的题跋进行分析,对书画作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孙璐野[4](2020)在《倪瓒小楷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末书坛尊赵孟頫“复古”书风为主流,蒙元变本加厉的残酷统治使得大批文人雅士纷纷归隐,以倪瓒为代表的隐逸书家在创作风格上另辟蹊径,上承唐宋远交魏晋,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方式极大的丰富了小楷创作的面貌。倪瓒作为绘画史上的“元四家”之一,其书法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同样对当时以及后世的书家产生极大的影响。倪瓒萧散清雅的书法风格,与他的诗歌风格和绘画审美特质浑然天成,立体的构建了他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本文将以倪瓒小楷研究为出发点,研究与分析倪瓒小楷书风的特点并以此探索笔者的创作与实践方向。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重点论述倪瓒小楷书风形成的背景,以及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与特征,并结合对其书风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笔者在书法创作与实践方面的认识。本文总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概述倪瓒小楷风格的成因。把人物放到历史环境中观察,结合其成长历程,师从关系以及倪瓒的交友与游历分析研究倪瓒书法风格成因。第二章研究分析倪瓒小楷的特点以及审美特征。结合重点代表作品的分析,阐述倪瓒小楷书风特点。第三章分析倪瓒小楷对于后代书画家之影响,以及对现代展览与书画家创作的指导意义。第四章依托对倪瓒小楷的研究分析与总结,进而阐述笔者在创作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书法的创作意识来源于对于经典不断的临习与反复磨炼,从而实现对于艺术独立思考的能力。亦如倪瓒一样根植传统、不趋时风,在成就独特个人风格的同时,又能深刻把握艺术之内涵。

胡兰[5](2019)在《倪瓒题跋小楷对我书法创作的启示》文中认为倪瓒书法在元代盛行“复古”思潮的影响下,其书学习晋唐参入写经体等风格,其存世作品多以题跋、信札作品为主,萧散淡逸的小楷与其山水画相得益彰。本文以倪瓒题跋小楷为取法对象,在前人研究倪瓒成果基础上通过对倪瓒题跋小楷的临习,分析倪瓒小楷早、中、晚期的风格嬗变在笔法、章法、字法、墨法上的体现,其晚期成熟的小楷用笔清秀温润、结字端庄雅致,同时从倪瓒作画的角度分析了他“以画入书”的思想及处理书风与画风的关系。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倪瓒不同形式的小楷作品进行比对,所得创作感悟主要如下:其一,题跋是表达作者艺术情感最为直接表的现形式;其二,倪瓒题跋小楷的空间布局兼顾了画面构成,与传统作为文字书写的小楷更具视觉性;其三;借鉴倪瓒题跋小楷的创作,可以有效的体现书写性与情感性的紧密融合。

周敏珏[6](2019)在《端方及其交游圈的金石鉴藏研究》文中提出伴随金石学在清代的复兴,对古代金石碑版的收藏与鉴定,成为金石治学的重要路径。本论文以端方(1861-1911)及其金石收藏为考察基点,将端方收藏过程、仕宦经历、他与学人的金石交往结合考察,深入挖掘三者之间的直接关联,探索以端方为中心的金石鉴赏群体的金石趣味、时代特性及文化关怀。端方收藏体系庞大,品类丰富,并以其强烈个人印记的收藏风格与方式,引发了诸多极具话题性的收藏事件,如青铜柉禁的整体收藏,秦权的主题性收藏,多本《华山碑》及《刘熊碑》拓本的序列性收藏等等,这些端方收藏生涯中的标志性事件,奠定了端方在晚清金石收藏领域的绝对地位,也成为他收藏体系中赫赫有名的代表性藏品。同时,端方身边围聚着一个学人群体,他们以金石学为纽带,以端方的金石收藏为依托,通过购藏、品鉴、编撰、研究等一系列文化行为,共同成就了端方的收藏事业,创造出丰富的金石研究成果,也带来晚清金石鉴藏的最后繁盛。而西方新式技术的引入,公共展示观念的风靡,都为眼界开阔的端方吸取并运用于金石收藏事业之中,收藏异国文物,拍摄藏品相片,出版碑拓与书画,发行收藏着录,创办个人博物馆,都是将传统金石鉴藏与新兴观念及技术相结合进行的尝试,以作用于金石文物的保存,鉴赏,展示与传播。端方苦心经营的毕生所藏,最终落脚于他的陶斋博物馆,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以金石收藏为大宗的个人博物馆,与他的金石藏品、收藏着录三者共同作用,构成端方完整的金石鉴藏理想。他对传统金石学的突破与开拓意义,也值得今天的我们重新审视。

许彤[7](2019)在《试论“四王”笔下的“借色”现象》文中指出黄公望、倪瓒等南宗大家在通常的认知中以淡见长。但在"四王"仿南宗名家的大量作品中,有不少设色之作,甚至青绿重设色。这种结合看似是"南北宗论"中审美矛盾两极的结合体。作者对这一现象尝试用王原祁的"借色"理论来切入,分析"四王"乃至清初画家群体更大范围的"借色"现象,并进而对其进行阐释。

张静淼[8](2019)在《《水竹居图》与倪瓒早期山水画论》文中认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水竹居图》是倪瓒早期山水画作品,此图与倪瓒成熟时期的艺术风格相去甚远,画中物象繁密,笔法工整细致,技法基本属于董源一派,构图也没有后期"一河两岸"的图式特点。倪瓒1345年创作《六君子图》时,其画风与笔法发生了变化,"一河两岸"图式基本形成,但此时的笔墨技法仍有董源一派的影子。直至1355年的《渔庄秋霁图》,才完全形成典型的倪瓒山水画独特样式。倪瓒的山水画风格经历了由多到少、由繁到简、由圆到方、由生机盎然到萧疏枯寂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绝尘冷逸、清雅简淡的艺术风格。

申大伟[9](2017)在《倪瓒文人画美学思想与图式表现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元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一时期,士大夫文人与隐士等构成的画家群体,以卓越的创造精神和成功的艺术表现,推动了绘画从形到意的大变革,建立了格调高逸、韵致幽雅的文人画艺术体系。在元代画家中,倪瓒以其淡远清逸的画风将文人画特有的艺术品质推向高峰,成为文人画“逸品”创作的杰出代表。倪瓒的绘画实践建立在富于个性的美学思想之上。他的绘画美学以融通儒释道等诸家学说的渊深精致的文化哲学思想为基础,以元代绘画艺术在情感、修为、布局等多方面的时代美学观念为理论资源,以其长期不懈的艺术实践与理论探索为现实依据,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文人画图式典范,形成了其绘画美学以“逸”为中心的一系列重要范畴与命题。倪瓒将绘画艺术实践与美学理论思考完美融合,通过高超的审美创造,让人深切感知和领悟其精深的艺术造诣、理论沉思与人生境界。倪瓒绘画美学思想源于其艺术实践,同时又反过来体现于具体的艺术创作与作品之中。本文以“倪瓒文人画美学思想与图式表现研究”为题,将散落于倪瓒诗文等作品及相关文献中的绘画美学的理论元素尽可能予以全面搜求、梳理、开掘,对倪瓒的绘画美学观念与艺术创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正文的内容包括五章:第一章从整体上介绍倪瓒的生平经历与艺术创作,揭示元代特殊的历史条件对倪瓒绘画艺术的前提性意义。倪瓒绘画的艺术特征建立在他所处的特殊的时代风气与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这同时也对其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元代特殊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加上倪瓒的个人经历、主观意识等,共同作用,形成了倪瓒绘画艺术独特的风格与内蕴,主要体现在物像、构图、笔墨与意境特征等方面。第二章深入发掘、梳理倪瓒美学的思想基础与基本构成。倪瓒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并影响着绘画美学观念与创作。倪瓒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其融通三教、笃信全真的思想信仰与哲学观念在艺术和审美语境中的凝聚,成为其人生观念与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对其人格、画风、美学关系的系统建构,而显现为矫“俗”扬“清”的审美追求,并在宏观层面体现为以“逸”贯之的审美理想,即其高逸之气,藉凭逸笔草草,而创造出了堪称典范的逸品与逸格绘画。第三章系统论述倪瓒绘画美学的重要范畴与理论命题。着力围绕作为倪瓒绘画美学纲领性文献的《答张藻仲书》这一书札所体现的理论范畴、论断和命题,结合其各种艺术创作、作品和言论,联系历代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以“逸”为中心(即以“逸”贯之)的重要美学思想予以深入阐发和勾勒,系统揭橥倪瓒绘画美学的三大理论命题,即逸格与自娱的艺术特质论、简约与不似的绘画创作论、阔远与静穆的审美风格论。第四章探讨倪瓒绘画美学与艺术创作的双向互动关系。倪瓒绘画美学思想源于其艺术创作,同时也体现在其绘画艺术的审美创造之中。无论是阔远的审美格调,还是诗书画等多种文艺形式充分结合的图式组合手段,也无论是“一河两岸”的富于倪氏特质的构图范式,还是以“逸”为中心的审美品格与价值观念等,倪瓒的绘画美学思想在其艺术风格、意境创造与文化意义之中都得到显现。这也在一个相反的方向上成为其绘画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第五章从倪瓒在整个中国文人画系统的历史地位出发,阐述、总结其绘画美学与艺术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倪瓒绘画美学中的诸多见解成为明清两代及近现代艺术家和理论家认识、理解、研究文人画的重要思想来源,同时也与其个性独具的人格、卓然而立的创作一道成为当代中国画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审美文化资源。通观中国文人画历史,倪瓒绘画创作与美学思想影响深远。数百年来,诸多绘画大家、艺术流派纷纷模仿倪瓒其人其作,对其绘画美学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对于当代艺术而言,新文人画的发展离不开向传统文人画的学习,倪瓒绘画美学的精神与气质都永远是绘画创作者学习的对象,也是研究者探讨的课题,是一座取之不尽而又历久弥新的中国审美文化资源的宝库。

庄明[10](2016)在《倪瓒在元末至正年间的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倪瓒在元末至正年间活动的观察,从集体与个人两个层面来探讨元末江南士人的迁移与乱离。分别从地理环境、气候特征、避地起因、流离居所等角度还原倪瓒的避地生活,并通过对倪瓒的好友王氏与张氏家族的研究,展现元末乱世中士人的境遇与选择。在此之上,本文着重围绕《水竹居图》卷、《百尺梧桐轩图》、《耕渔轩图》等几幅绘画,探讨了《水竹居图》卷受画人的身份之谜、《百尺梧桐轩图》所画庭院所指,以及以《耕渔轩图》为代表的元末时期特有的“怀乡”主题类型山水画。倪瓒绘画所特有的主题与构图都与这个时代密不可分,本文正是以其活动为线索一窥产生其绘画的环境——元末至正年间江南的士人生活。

二、倪瓒《水竹居图》题跋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倪瓒《水竹居图》题跋考(论文提纲范文)

(1)倪瓒《水竹居图》的收藏及艺术特征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画学文献着录与图对照细校真伪
二、《水竹居图》轴的绘制缘起及收藏流转
三、以《水竹居图》管窥倪瓒早期风格

(2)两件《幼舆丘壑图》着录及流传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着录考辨
    (一)谬误及其成因
    (二)“现存本”着录信息梳理
    (三)“佚失本”着录信息整理
二“现存本”题跋考
    (一)着录中的舛误
    (二)题跋失序考
三递藏考辨
    (一)“现存本”之递藏
    (二)“佚失本”的递藏
四对当下研究的一些疑问
    (一)“现存本”的创作年代
    (二)“佚失本”的真伪之说
    (三)习古母题
五结语

(3)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倪瓒题跋小楷作品与风格
二、倪瓒题跋在书法作品中的意义
三、倪瓒题跋风格对后人创作的启示
    (一)古朴典雅
    (二)精致淡雅
    (三)率真优雅
四、结论

(4)倪瓒小楷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倪瓒小楷风格的成因
    1.1 倪瓒的老师及友人
        1.1.1 自幼道师相佐,终日以古为学
        1.1.2 为人出世奇崛,亦好交友雅集
    1.2 倪瓒游历轶事
        1.2.1 元末社会背景
        1.2.2 中年时期—际会畅游
        1.2.3 晚年时期—隐逸湖泖
第二章 倪瓒小楷代表作以及审美特征
    2.1 关于倪瓒小楷代表作分析
        2.1.1 《水竹居图》题跋(1343)
        2.1.2 《与茂实札》纸本
        2.1.3 《述怀诗稿册》纸本(1347)
        2.1.4 《与袁寓斋书画卷》(1362)
        2.1.5 《渔庄秋霁图》题跋(1372)
        2.1.6 《容膝斋图》题跋(1374)
    2.2 倪瓒小楷的审美特征
        2.2.1 逸气充盈
        2.2.2 倪瓒小楷中的意蕴与法度
第三章 倪瓒小楷书风对后世书家创作的影响
    3.1 对明清书家创作的影响
    3.2 倪瓒小楷书风对近现代书家的影响
        3.2.1 对近代书家的影响
        3.2.2 对国展小楷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倪瓒小楷书风影响下的创作实践
    4.1 倪瓒小楷取法的临习与感悟
    4.2 小楷的实践与创作体会
        4.2.1 取法乎上,不流于时风
        4.2.2 坚持不懈与准确性的积累
        4.2.3 明晰学习书法的根本追求
结论
参考文献
专业创作部分
致谢

(5)倪瓒题跋小楷对我书法创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倪瓒题跋小楷分期临习与分析
    (一)早期古拙清媚
    (二)中期简逸舒朗
    (三)晚期萧淡率意
二、创作感悟
    (一)古朴雅致的攫取
    (二)淡雅精致的笔意
    (三)空灵简净的构成
    (四)率意雅逸的形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6)端方及其交游圈的金石鉴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说明及研究内容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以金石为核心的收藏:端方收藏及其收藏圈考察
    第一节 晚清金石学发展及金石鉴藏概况
    第二节 端方的仕宦生涯与金石收藏契机
        一、京官时期:购藏碑刻原石及拓本
        二、陕、鄂、苏、湘抚时期:购藏钟鼎彝器、权量诏版、书画作品
        三、访洋与两江、直隶总督时期:购藏异国文物、善拓孤本
    第三节 端方的金石收藏圈考察
        一、京官时期的端方金石交游圈考察
        二、陕、鄂、苏、湘抚时期端方的金石交游圈
        三、两江、直隶总督时期端方的金石交游圈
第三章 趋向专题化的金石收藏:端方的收藏“大事件”
    第一节 端方的秦权主题鉴藏研究
        一、秦权收藏史
        二、端方对秦权的主题收藏
        三、端方交游圈对秦权的品鉴与解读
        四、小结
    第二节 端方的多本《刘熊碑》鉴藏研究
        一、对《刘熊碑》“刘鹗—端方”本的品鉴
        二、对《刘熊碑》“沈树镛—端方”本的品鉴
        三、对《刘熊碑》“平安馆刻翁方纲双钩本”的品鉴
        四、对《刘熊碑》“赵之谦双钩天—阁本”的品鉴
        五、小结
    第三节 端方的《华山碑》与“同碑异拓”金石碑版鉴藏研究
        一、“宝华庵”——三本《西岳华山庙碑》拓本的汇聚
        二、端方“同碑异拓”收藏与鉴赏
        三、小结
    第四节 端方对《天发神谶碑》的收藏与重刻
第四章 从个人把玩到群体性鉴藏:端方与重要学人的金石交游考述
    第一节 端方与杨守敬的金石交往
        一、“壬癸”金石之交(1901-1903)
        二、“丁未”金石之交(1907)
        三、“宣元”金石之交(1909)
        四、“金石”以外的交往
        五、小结
    第二节 端方与李葆恂的金石交游
        一、李葆恂对端方收藏、品鉴与着录的助力
        二、端方收藏对李葆恂金石研究的助益
        三、小结
    第三节 王瓘与端方的金石鉴藏
        一、王瓘其人
        二、王瓘对端方收藏事业的协助
        三、王瓘对端方金石碑版的鉴赏
        四、小结
    第四节 端方与张祖翼的金石之交
        一、品鉴端方金石碑版
        二、张祖翼金石治学的关注要点
        三、张祖翼对端方藏品的研究
        四、小结
第五章 藏以致用:端方收藏着录与所藏碑拓及书画的出版
    第一节 端方收藏着录出版概况
        一、金类
        二、石类
        三、书画类
        四、未出版或佚失
        五、端方收藏着录的特征及意义
    第二节 端方所藏碑拓及书画出版概况
        一、有正书局对端方藏品的出版
        二、其他出版社对端方藏品的出版
        三、小结
第六章 由私藏走向公共展示:端方的陶斋博物馆
    第一节 端方的陶斋博物馆
        一、端方对博物馆的建设
        二、对端方博物馆的设想
    第二节 端方陶斋博物馆的意义
        一、端方博物馆创办的必然性
        二、端方陶斋博物馆的意义
结语: 端方金石鉴赏群体的文化视野与历史观照
    一、端方金石鉴藏群体的文化视野
        (一) 对传统金石学的继承守护
        (二) 对传统金石学的开拓发展
    二、端方金石鉴藏群体的历史观照
        (一) 具有“谱系”概念的收藏方式
        (二) 强调与实物对读的着述观念
        (三) 致力文物公共展示的收藏构想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水竹居图》与倪瓒早期山水画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倪瓒与《水竹居图》
二《水竹居图》与倪瓒早期的山水画技法
三结语

(9)倪瓒文人画美学思想与图式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五、相关范畴和命题
第一章 倪瓒生平及其艺术创作概述
    第一节 倪瓒的生平与艺术历程
    第二节 倪瓒所处时代与社会背景
    第三节 倪瓒的绘画艺术创作
第二章 倪瓒绘画美学的思想渊源与基本构成
    第一节 倪瓒画学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一、元代的宗教、文化与哲学思潮
        二、元代绘画美学的主要价值取向
    第二节 倪瓒绘画美学思想的基本构成
        一、三教融合的思想根基
        二、笃信全真的宗教观念
        三、矫俗扬清的审美追求
        四、以“逸”贯之的美学精神
第三章 倪瓒绘画美学的重要范畴与理论命题
    第一节 逸格与自娱:绘画特质论
        一、“逸笔草草”、“写胸中逸气”:绘画的本质与特征
        二、“聊以自娱”:绘画的价值与作用
    第二节 简约与不似:绘画创作论
        一、“江山万里眼,一亭可略约”:倪瓒绘画的笔墨、章法与意境
        二、“不求形似”:绘画的图式表现
    第三节 阔远与静穆:审美风格论
        一、“江山寥落”:绘画艺术的阔远之美
        二、“结庐人境无来辙”:绘画艺术的静穆之美
第四章 倪瓒绘画美学与艺术创作之双向观照
    第一节 倪瓒绘画美学的图式表现
        一、逸气入画的创作原则
        二、诸艺兼容的图式组合
        三、“一河两岸”的构图范式
    第二节 倪瓒绘画图式表现的美学创造
        一、审美境界:清閟逸气胜高秋
        二、时代价值:逸品典则拟云林
第五章 倪瓒文人画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倪瓒与中国文人画之传统
    第二节 倪瓒绘画及其美学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倪瓒绘画及其美学的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清閟阁集》选注
    引言
    《清閟阁集》原序
    《清閟阁集》原序注释
    《清閟阁集》外纪上
    《清閟阁集》外纪上注释
    《清閟阁集》外纪下
    《清閟阁集》外纪下注释
附录2 倪瓒绘画作品选汇
附录3 倪瓒年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倪瓒在元末至正年间的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水
    第一节 河流:隐蔽之地
    第二节 雨:同人听雨不同音
    第三节 湖:迁移与乱离
    第四节 舟:浮动的居所
第二章 乱离:1352—1362
    第一节 避地的前奏:宜兴之行
    第二节 落脚点:甫里陆氏
    第三节 蜚语流言:关于沈右房产的纠纷
第三章 倪瓒和他的朋友们
    第一节 收藏聚散:王氏家族
    第二节 官宦沉浮:张氏家族
第四章 水竹居的主人
    第一节 真假水竹居:《水竹居图》轴的流传
    第二节 “仲和”其人:《水竹居图》卷受画人身份考辨
第五章 苏州城中最后的聚会:1362—1368
    第一节 苏州城的文人圈与斋号图:《耕渔轩图》
    第二节 凤凰岭上植梧桐:《百尺梧桐轩图》
    第三节 重回空亭:《林亭远岫图》
结论
参考书目
致谢

四、倪瓒《水竹居图》题跋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倪瓒《水竹居图》的收藏及艺术特征初探[J]. 穆瑞凤. 美术, 2021(06)
  • [2]两件《幼舆丘壑图》着录及流传考辨[J]. 宫力.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1(05)
  • [3]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J]. 刘宇. 艺术品鉴, 2021(11)
  • [4]倪瓒小楷研究与实践[D]. 孙璐野. 河北大学, 2020(08)
  • [5]倪瓒题跋小楷对我书法创作的启示[D]. 胡兰. 贵州民族大学, 2019(08)
  • [6]端方及其交游圈的金石鉴藏研究[D]. 周敏珏. 浙江大学, 2019(07)
  • [7]试论“四王”笔下的“借色”现象[J]. 许彤.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9(05)
  • [8]《水竹居图》与倪瓒早期山水画论[J]. 张静淼.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9(03)
  • [9]倪瓒文人画美学思想与图式表现研究[D]. 申大伟.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10]倪瓒在元末至正年间的活动研究[D]. 庄明. 中国美术学院, 2016(04)

标签:;  ;  ;  ;  ;  

倪瓒《水竹屋》题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