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心脏康复的有益影响

运动对心脏康复的有益影响

一、运动对心脏康复的有益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天然,潘珊珊[1](2021)在《运动预适应:心脏康复预防与治疗的新策略》文中研究表明运动预适应(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是一种通过运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保护效应的方式,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心脏康复的开展,以EP为代表的心脏康复与治疗策略已日益得到关注。采用文献综述法提出经典的EP概念,将EP进一步划分为EP诱导期和EP保护期,有利于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降低心脏康复方案中的运动风险。探讨预适应与心血管保护效应的关系、EP的心肌保护效应特征以及EP与心脏康复的关系,认为:EP可提升正常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水平,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复发率,在心脏康复的预防与治疗中效果显着;EP通过运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脏保护效应,可作为心脏康复预防与治疗的新策略。

杨烨瑶[2](2021)在《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MoVo模型对PCI术后患者制定可实施的心脏康复运动策略,同时开展实验性研究验证MoVo模型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有效性。研究方法:1.采用实验性研究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可以实施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2.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脏康复运动,干预组患者实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所有入组的患者于干预前进行一般资料和基线资料的收集。干预时间为12周。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对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进行收集记录。在12周干预结束后,对所有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3.采用卡方检验对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患病史、手术史、遗传史、吸烟史、饮酒史、支架植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患者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BMI值、入院时身体活动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等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身体活动指数、GAD-7、PHQ-9、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等进行组间比较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的身体活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和基线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身体活动指数:两组患者身体活动指数的组间效应(F=11.067)、组内效应(F=158.011)、交互效应(F=17.58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各个时间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分钟步行试验: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463.90±51.92)m,干预组患者的结果(483.96±58.17)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Borg等级评分: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为(9.99±1.51),干预组患者的得分为(9.36±1.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运动自我效能: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为(35.04±6.83),干预组患者的得分为(39.80±8.1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抑郁: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PHQ-9评分为(3.01±1.57),干预组患者的PHQ-9评分为(2.40±1.8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焦虑: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GAD-7评分为(4.01±1.42),干预组患者的GAD-7评分为(3.44±1.8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BMI: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BMI值为(24.48±2.62),干预组患者的BMI值为(24.28±3.1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血生化指标: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生化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各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结论:1.研究者通过文献检索、初拟研究方案、预试验、专家咨询、修订正式研究方案,正式实施研究等环节,对患者实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2.本研究验证了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效果。该方案对患者实施干预方案,通过12周的临床试验及跟踪随访,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有了较为显着的改善,同时对于患者心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等也有了良好的改变。3.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作为一项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通过临床实践,对患者运动的能力及执行监督能力均比研究前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对患者的运动状态也有了持久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晓曼[3](202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基础,结合患者需求,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构建了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以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运动信念,为慢性心衰患者提供运动行为指导。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利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 11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访谈资料的分析,以探索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认知现状和指导需求。根据访谈结果,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综合小组讨论、专家意见构建了方案框架。基于循证思维,系统检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信念和运动行为相关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对方案框架内容进行了补充,初步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初稿内容进行修订,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终稿。结果1.本研究通过对11名患者的访谈资料进行主题提炼,得到了运动认知方面的5个主题及需求方面的3个主题。运动认知方面包括认同运动对身体康复的益处、担忧运动的安全性、运动时间选择存在争议、运动方式较为单一、运动强度选择不合理。指导需求方面包括运动监测和强度指导、运动方式指导及运动时间指导。2.本研究在运动信念部分纳入了 11篇文献,这些文献共析出了 7个方面在内的24项内容。在运动行为部分共纳入了 48篇文献,包括7篇指南及41篇随机对照研究,共析出了 9个方面的40项内容。纳入的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较高,对构建方案初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在方案修订部分,本研究共邀请了 18名专家参与两轮函询,提出了 15条具体建议。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3,说明专家在心衰运动康复领域权威程度较高。两轮咨询后专家对于一级指标和具体条目的重要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215和0.102,专家意见较为一致。根据专家的具体意见进行逐条修改后,形成了具有17个一级指标,61项具体内容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终稿。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11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访谈,分析了患者的运动现状和运动指导需求,结果表明患者对于运动的安全性较为担忧,对运动具体内容的认知程度较低,指导需求较高。因此,本研究为了帮助患者树立运动信念,指导患者的运动行为,在健康信念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了运动指导方案的框架。2.本研究全面系统地检索了患者运动信念和运动行为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的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干预方案多是对于运动具体行为的指导,缺乏患者运动信念的干预,且鲜有研究将两者共同纳入到患者健康行为促进计划中。本研究通过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高质量文献并进行内容分析,得到了 16个方面的64项运动指导内容,进一步补充了指导方案框架。3.本研究构建的方案是在质性研究、文献分析及专家函询三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的,函询专家积极程度、权威性较高。方案内容重要性的协调系数较高。方案内容科学可行,对患者树立运动信念、促进运动行为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史晓伟[4](2020)在《GCN2对心衰运动康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世界上心血管疾病患者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的心衰指南早已明确提出将运动作为心衰的非药物治疗的I类推荐。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有益作用逐渐突显出来,已经得到人们的公认和重视。GCN2能够调控整体蛋白翻译,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课题组在之前的研究中已发现GCN2参与调节心血管疾病,例如,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糖尿病心肌病、压力过负荷引起的心衰等;近期,本课题组还发现运动预适应可能通过调控GCN2对LPS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然而,GCN2是否在心衰运动康复中发挥作用?目前还不清楚。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建立心衰模型,探讨四周游泳运动对TAC(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主动脉弓缩窄术)引起的心衰的疗效,进一步探究GCN2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其中潜在的分子机制,主要目的为研究和探索GCN2在心衰运动康复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方法本论文借助C57BL/6和GCN2 KO小鼠,通过建立TAC引起的心衰小鼠模型,采用超声心动图、HE染色、WGA免疫荧光染色、PSR染色、Masson染色、Western blot分析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手段,综合分析GCN2对心衰运动康复中的心功能、心肌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的作用,并且探索其中潜在的分子机制。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TAC引起C57BL/6小鼠心衰时心功能、心肌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的表现特征,同时观察心衰小鼠运动康复后的心功能、心肌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的变化情况,探索运动对心衰小鼠的分子机制;第二部分通过使用GCN2 KO小鼠,分析GCN2基因敲除在心衰小鼠运动康复中的心功能、心肌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的表现,借助GCN2 KO小鼠探索心衰小鼠运动康复的分子机制;第三部分,在亮氨酸缺乏的条件下,GCN2被激活,探究GCN2激活在心衰小鼠运动康复中的心功能、心肌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索亮氨酸缺乏激活GCN2对心衰小鼠运动康复的分子机制。以心功能、心肌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角度,将三部分实验综合起来,分层次研究GCN2在心衰运动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本论文三个部分的实验结果如下:(1)本研究成功建立TAC诱导的心衰小鼠模型,心衰小鼠表现出心功能下降、心肌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异常的特征,心衰上调GCN2(p<0.05)和m TOR(p<0.01)的磷酸化水平,下调Sestrin2(p<0.05)的表达,GCN2/Sestrin2/m TO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四周游泳运动改善上述心衰小鼠表征(改善心功能、缓解心肌肥厚、改善心肌间质纤维化、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能量代谢异常),值得注意的是,运动下调p-GCN2/GCN2(p<0.01)和p-m TOR/m TOR(p<0.01)的水平,增加Sestrin2(p<0.05)的表达,这表明运动可能通过调控GCN2/Sestrin2/m TOR信号通路对心衰心脏发挥保护作用。(2)GCN2基因敲除改善TAC引起的心功能降低、心肌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炎症、心肌能量代谢紊乱的表征。在GCN2缺乏的状况下,运动通过下调p-e IF2α/e IF2α(p<0.01)、ATF4(p<0.01)、p-m TOR/m TOR(p<0.01)、p-P70S6K/P70S6K(p<0.01)、p-4EBP1/4EBP1(p<0.01)的蛋白表达,上调Sestrin2(p<0.01)的蛋白水平促进心衰小鼠的康复作用。(3)在亮氨酸剥夺条件下,运动并未改善野生型小鼠心衰后心功能降低、心肌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炎症、心肌能量代谢紊乱,也未能调控e IF2α/ATF4(p>0.05)和m TOR/P70S6K/4EBP1(p>0.05)通路。在GCN2缺乏的状况下,运动通过下调p-e IF2α/e IF2α(p<0.05)、ATF4(p<0.01)、p-m TOR/m TOR(p<0.05)、p-P70S6K/P70S6K(p<0.01)和p-4EBP1/4EBP1(p<0.05)的蛋白表达,并且上调Sestrin2(p<0.01)的蛋白水平,改善GCN2基因敲除小鼠的心衰表征。研究结论(1)四周有氧运动能够改善TAC引起的小鼠心衰,具体表现为提高心衰小鼠的心脏射血分数,缓解心肌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炎症、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同时运动还缓解心衰小鼠心脏中GCN2/e IF2α/ATF4和m TOR的活化,增加Sestrin2蛋白的表达,表明运动可能通过调控GCN2/Sestrin2/m TOR信号通路对心衰心脏发挥保护作用。(2)GCN2 KO不但缓解TAC引起的心衰表征,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运动对TAC引起的心衰小鼠的康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 IF2α/ATF4和m TOR/P70S6K/4EBP1通路,上调Sestrin2的表达有关。(3)在缺少亮氨酸的条件下,运动对野生型小鼠和GCN2基因敲除小鼠心衰表征的作用不同,这表明抑制GCN2活化是运动对心衰康复的重要机制,当剥夺亮氨酸激活心脏中的GCN2通路时,能够影响运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向文秀,张彦,简爱萍,张继红[5](2020)在《八段锦用于心脏康复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八段锦在矫正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临床应用。心脏康复在心血管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八段锦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项中低强度有氧健身运动,如何发挥中国传统运动康复的优势,开展本土化的心脏康复,为心脏病病人提供更多更适宜的运动方案,成为国内外心脏康复领域关注的重点。

金胜楠[6](2020)在《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探讨太极康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提供更多的康复方法及途径,并为临床心脏康复护理提供新方法。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与河北省人民医院签约家庭医生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1个服务中心(石家庄东焦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11月-2019年7月,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6个社区内招募慢性心衰稳定期伴焦虑、抑郁的患者80例。为避免研究对象相互沾染,使用居住地分组法,以中华大街为界限,中华大街以西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中华大街以东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此外不接受任何额外的运动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之上,给予简式太极训练,每次30~60分钟,每周3~4次,共12周。太极选择杨氏二十四式简式太极拳,具体步骤为第一步进行热身运动,第二步进行简式太极训练,第三步进行放松运动。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测量患者心肺功能状况,包括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代谢当量(METs)、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测量患者焦虑程度;采用病人抑郁筛查量表(PHQ-9)测量患者抑郁程度。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完成76例对象的资料收集,其中对照组39例,干预组37例。结果如下:1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1)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6MWT、METs、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在6MWT、METs、LVEF指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6MWT、METs、LVEF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6MWT、METs、LVEF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患者在6MWT、METs、LVEF指标方面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时间*干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在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在FEV1和FVC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FEV1和FVC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FEV1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VC指标差值方面相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在FEV1和FVC指标方面,两组在时间主效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两组患者在干预前GAD-7、PHQ-9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的GAD-7、PHQ-9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GAD-7、PHQ-9得分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GAD-7、PHQ-9得分差值相比,干预组得分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在GAD-7、PHQ-9得分方面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时间*干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式太极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和焦虑、抑郁状况,且干预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图7幅;表23个;参147篇。

陈影[7](2020)在《居家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心肺运动康复方案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郑州市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2.基于前期调查,构建适合居家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心肺运动康复方案,并验证其作用效果。方法1.调查阶段: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9月~2019年6月,选取郑州市航海东路和高新区两个社区共82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等进行资料收集。采用电子握力器、人体成分测量仪及实验室检查测量患者客观指标。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2.构建方案阶段:以循证医学为指导,采用文献回顾分析近10年文献(2010年~2020年),采用GRADE证据等级评价方法和证据推荐强度评价文献质量,纳入推荐强度为A级的证据,结合前期调查结果构建心肺运动康复方案初稿,通过专家咨询和预实验修订完善干预方案。3.干预阶段: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根据文献研究、前期调查和专家咨询构建心肺运动康复方案,于2019年7月便利选取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居住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以航海东路为界限,干预组为居住在航海东路以北两个社区的54例患者,对照组为居住在航海东路以南两个社区的52例患者。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心肺运动康复,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周期为18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衰弱情况、心肺功能、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1.调查阶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有效问卷82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1)本研究最终纳入821例研究对象,其中衰弱患者197例,占24.0%,男性患者389(47.4%)例,女性患者432(52.6%)例,年龄60~69岁占47.9%,70~79岁占37.0%,80~89岁占 15.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居住情况、运动情况、心功能分级、病程、服药情况、多重慢病、PCI治疗史、遗传史、认知功能、抑郁情况、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心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甘油三脂(TG)的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3000元)、不服药、认知正常、不抑郁和高BMI的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风险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女性、不运动、心功能分级较高、心率(≥100次/分)、TC(≥5.2 mmol/L)、TG(≥1.7mmol/L)和空腹血糖(6.1~11.1 mmol/L)的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风险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2.构建方案阶段:结合文献回顾、前期调查、专家咨询和预实验形成心肺运动康复方案终稿。3.干预阶段:本研究干预过程中共流失8例患者,最终98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49例,对照组49例)。(1)干预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影响①两组患者衰弱总得分和心理衰弱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躯体衰弱得分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衰弱在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时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肌耗氧量(RPP)、FVC、FEV1在交互效应和时间效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G)时间效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交互效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握力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速、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六分钟步行距离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组内比较①干预1个月与干预前比较结果显示,衰弱总分、心理衰弱得分、SBP、DBP、RPP和计时起立行走时间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FEV1、握力、步速、六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衰弱得分、HR和FEV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3个月与干预前比较结果显示,衰弱总分及各维度得分、SBP、DBP、RPP、HR和计时起立行走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步速、六分钟步行距离、FVC和FEV1等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3个月与干预1个月比较结果显示,衰弱总分、心理衰弱得分、躯体衰弱得分、SBP、DBP、RPP、HR和计时起立行走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FEV1、握力、步速和六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衰弱得分、FEV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情况受经济水平、服药、认知、抑郁、BMI、性别、运动、心功能分级、空腹血糖、心率、TC和TG的影响。2.本研究心肺运动康复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衰弱状况、增强患者心肺功能和躯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社区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朱珊雨[8](2020)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运动康复作为心脏康复极为重要的部分,可调节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多个方面,改善各种类型冠心病患者的疾病情况及远期预后。现通过院内早期运动康复的实施,以及运动康复逐渐扩大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进一步改善了冠心病发病及预后情况,同时如何制定个体化、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仍不断探索和完善中,需积极在临床推广和实施运动康复。

赵婷[9](2020)在《冠心通络方结合心脏康复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冠心通络方结合心脏康复对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患者运动耐量及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符合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诊断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心脏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通络方,疗程8周。观测治疗前后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6分钟步行距离(6MW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1.基线比较:66例受试者入组临床观察,其中4例因违反试验方案、脱落或失访未完成临床试验被剔除,最终62例纳入统计学分析。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心率、血压、血脂、合并病、VO2Max、AT、6MWD、SA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基线均一致(P>0.05)。2.指标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VO2Max、AT、6MWD均较前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Q积分均较前改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相当。结论:冠心通络方结合心脏康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能有效的提高运动耐量、临床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且优于单纯心脏康复治疗。

修晟尧[10](2020)在《扶阳穴位贴敷疗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全球CHD患者数众多,粗略估计为1.1亿人,UAP是CHD中较为常见的临床分型,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发生心肌梗死风险高,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UAP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PCI和药物治疗,但两类方法均存在副作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及早进行心脏康复,则有利于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中医对于本病有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大多认为本病病机为“阳微阴弦”,温通气血之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上。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类具有中医特色的心脏康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透皮吸收药物,起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并且在保持药效的同时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具有其他药物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既病防变”的中医思想,本试验运用扶阳穴位贴敷辅助治疗UAP,对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观察;同时也是发挥中医的优势,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参与心脏康复的一次有益探索。目的:本试验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扶阳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后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心绞痛分级和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量表评分等评价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试验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在心脏康复方面提供思路。方法:采取随机、非盲、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的试验设计,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0人,对照组40人。记录入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心率等信息。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降低心肌耗氧、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阳穴位贴敷,药物组成为:附子30g、干姜15g、肉桂15g、肉苁蓉15g、冰片1g;选取穴位为:双侧心俞穴、双侧内关穴、膻中穴,隔日贴敷1次,每次保留3小时,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对《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SAQ)》、《中医五脏系统健康状态自评问卷(TCM-SCL-36问卷)》等量表进行评价,依据《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计算治疗总有效率及积分改善率;并于评价患者心绞痛评分(CCS分级),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将左心室重量(LVM)、左室射血分数(LVEF%)、E/A作为心脏功能评价指标;化验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试验结束后汇总数据,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课题入组前,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1)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血压、心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冠心病相关量表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积分、SAQ评分、TSCL36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辅助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随机对照原则,基线资料提示两组患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根据课题设定的临床有效标准,在FAS,试验组患者中25人为临床有效,有效率为62.5%;对照组患者中17人临床有效,有效率为42.5%,两组病人在有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PPS中试验组有效25人,有效率为67.5%,对照组组有效17人,有效率为44.7%,有效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FAS分析结果与PPS分析结果不一致,可能受患者依从性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3.在次要结局指标中,(1)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前后变化方面,FAS和PPS中两组患者在心绞痛总评分、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余症状无统计学差异。(2)心脏功能与结构方面,心脏结构、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舒张功能FAS与PPS分析结果一致,无统计学差异。(3)中医五脏健康状态评分前后变化方面,心系满意度、肾系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FAS与PPS分析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4)心绞痛分级方面,FAS与PPS分析结果一致,无统计学差异。4.试验组发现2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在40例试验组患者中发生率为5%,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247)。安全性评价指标在两组患者入组前与出组时均属于正常范围,故可以认为扶阳穴位贴敷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较为安全。结论:1.通过扶阳穴位贴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阴证)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可辅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优势在于:①在心绞痛症状方面:扶阳穴位贴敷可总体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②在中医五脏方面:心系症状、肾系症状改善优于单纯常规治疗;③患者对于疾病有更加深入理解,有益于强化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2.在我国当今现有医疗条件下,对心绞痛Ⅰ-Ⅲ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施用扶阳穴位贴敷进行心脏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二、运动对心脏康复的有益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动对心脏康复的有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预适应:心脏康复预防与治疗的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预适应与心血管保护效应
    1.1 缺血预适应
    1.2 经典的EP
2 EP的心肌保护效应特征
    2.1 EP的叠加效应
    2.2 EP的运动持续时间
    2.3 EP的运动强度
3 EP与心脏康复
    3.1 冠心病的warm-up现象
    3.2 心脏康复/预防概述
        3.2.1 EP与心脏康复/一级预防
        3.2.2 EP与心脏康复/二级预防
    3.3 心脏康复的有氧运动处方
4 总结与展望
作者贡献声明:

(2)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心健康
        1.2.2 心脏康复运动
        1.2.3 基于理论模式下的心脏康复运动
        1.2.4 影响心脏运动康复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1.1 初步构建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2.1.2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2.2 成立研究团队
    2.3 预试验
    2.4 专家咨询论证
        2.4.1 专家讨论干预方案的内容
        2.4.2 修订干预方案
    2.5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在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和双心健康中的应用
        2.5.1 研究对象
        2.5.2 评价指标
    2.6 方案实施及资料收集
    2.7 统计学分析
    2.8 质量控制
    2.9 伦理审查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身体活动指数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6 分钟步行试验的结果比较
    3.4 两组患者Borg等级评分的结果比较
    3.5 两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评分的结果比较
    3.6 两组患者抑郁的结果比较
    3.7 两组患者焦虑的结果比较
    3.8 两组患者BMI的结果比较
    3.9 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
    4.3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双心健康
        4.3.1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
        4.3.2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4.3.3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BMI、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6 创新性、局限性与不足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PCI 术后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
    1.4 理论支持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2.1.1 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2.1.2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2.1.3 以运动为核心的CHF患者心脏康复计划
    2.2 运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
        2.2.1 对活动耐力的影响
        2.2.2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2.3 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要素研究现状
        2.3.1 运动方式
        2.3.2 运动时间
        2.3.3 运动强度、运动频率
    2.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训练现状
        2.4.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依从性较差
        2.4.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认知水平不足
        2.4.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指导需求较高
    2.5 小结
第三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认知及指导需求的质性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3.2.2 研究对象来源和抽样方法
    3.3 研究方法
        3.3.1 制定访谈提纲
        3.3.2 资料收集方法
        3.3.3 数据分析方法
        3.3.4 伦理学原则
        3.3.5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被访谈患者的一般资料
        3.4.2 提炼主题
    3.5 讨论
        3.5.1 CHF患者对运动康复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5.2 CHF患者缺乏专业的运动康复指导
    3.6 小结
第四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信念相关文献内容分析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成立研究小组
        4.2.2 确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4.2.3 检索策略
    4.3 结果
        4.3.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4.3.2 内容分析结果
第五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行为相关文献分析
    5.1 CHF患者运动相关指南的检索
        5.1.1 研究目的
        5.1.2 成立研究小组
        5.1.3 研究方法
        5.1.4 研究结果
        5.1.5 讨论
    5.2 CHF患者运动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检索
        5.2.1 研究目的
        5.2.2 研究方法
        5.2.3 研究结果
        5.2.4 讨论
    5.3 CHF患者运动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检索
        5.3.1 研究目的
        5.3.2 研究方法
        5.3.3 研究结果
        5.3.4 讨论
第六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初稿形成
第七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的修订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2.1 专家纳入标准
        7.2.2 资料收集方法
        7.2.3 资料分析方法
        7.2.4 伦理学原则
    7.3 研究结果
        7.3.1 专家的一般资料
        7.3.2 专家的积极程度
        7.3.3 专家的权威程度
        7.3.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7.3.5 第一轮函询结果
        7.3.6 专家对《CHF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初稿的意见汇总
        7.3.7 第二轮函询结果
    7.4 讨论
        7.4.1 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7.4.2 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7.4.3 方案的可行性和意义
第八章 结论
第九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9.1 本研究的创新性
    9.2 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GCN2对心衰运动康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假设
    4 技术路线
文献综述
    1 心衰及其运动康复现状
        1.1 心衰概述
        1.2 心衰的运动康复现状
    2 心衰研究常用动物模型
        2.1 MI模型
        2.2 TAC模型
        2.3 阿霉素诱导心肌毒性模型
        2.4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衰模型
        2.5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衰模型
        2.6 醛固酮诱导心衰模型
        2.7 基因敲除动物所致心衰模型
    3 心衰经典的生物标志物、心肌间质纤维化对心衰的影响
        3.1 心衰经典的生物标志物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3.2 心肌间质纤维化对心衰的影响
    4 炎症对心衰的影响
    5 能量代谢异常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6 GCN2 在调节全身蛋白合成中的作用
        6.1 GCN2 概述
        6.2 GCN2 的表达及其经典信号通路
        6.3 GCN2 及其信号通路在常见疾病中的作用
        6.4 GCN2 及其信号通路与运动
    7 小结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GCN2 在心衰运动康复中的表达特点
    1 材料和研究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TAC后各组小鼠生存情况
        2.2 心衰小鼠的心脏基本参数、心功能、心脏形态、心脏ANP、心肌炎症与能量代谢蛋白、GCN2/Sestrin2/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
        2.3 运动对心衰小鼠心脏基本参数、心功能、心脏形态、心脏ANP、心肌炎症和能量代谢蛋白、GCN2/Sestrin2/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
    3 分析和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CN2 敲除对心衰运动康复的作用
    1 材料和研究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TAC后各组小鼠生存情况
        2.2 TAC后 WT SED 组、WT EXE 组、KO SED 组和KO EXE 组小鼠的心脏基本参数、心功能、心脏形态、心脏ANP、心肌炎症和能量代谢蛋白、GCN2/Sestrin2/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
    3 分析和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氨基酸缺乏饲料喂养激活GCN2 对心衰运动康复的作用
    1 材料和研究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TAC后各组小鼠生存情况
        2.2 亮氨酸缺乏条件下,TAC后 WTL SED组、WTL EXE 组、KOL SED组和KOL EXE 组小鼠的心脏基本参数、心功能、心脏形态、心脏ANP、心肌炎症和能量代谢蛋白、GCN2/Sestrin2/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
    3 分析和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附录
    1 个人学习经历
    2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5)八段锦用于心脏康复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矫正
    1.1 控制高血压
    1.2 管理血糖、调节血脂
    1.3 改善负性心理
    1.4 改善睡眠
2 八段锦用于冠心病的心脏康复
    2.1 稳定型心绞痛
    2.2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
    2.3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
    2.4 急性心肌梗死(AMI)
3 八段锦用于心力衰竭的心脏康复
4 其 他
5 总结与展望

(6)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1.4 质量控制
        1.1.5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
        1.2.2 两组纳入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3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6MWT、METs、LVEF指标的影响
        1.2.4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FEV1、FVC指标的影响
        1.2.5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影响
    1.3 讨论
        1.3.1 简式太极训练可提高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6MWT、METs、LVEF指标情况
        1.3.2 简式太极训练可提高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FEV1、FVC指标情况
        1.3.3 简式太极训练可显着改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1.3.4 简式太极训练作为安全可靠的心脏康复运动可在社区中推广
    1.4 研究的创新、不足及展望
        1.4.1 研究的创新性
        1.4.2 研究的不足
        1.4.3 今后的研究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运动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2.1 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概念
    2.2 心脏康复相关概念
    2.3 心脏康复运动的选择
    2.4 中医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
    2.5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医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2.6 太极拳在心脏康复的开展现状
    2.7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
附录B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
附录C Borg劳累评估等级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居家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心肺运动康复方案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冠心病伴衰弱概述及研究现状
        1.2 冠心病伴衰弱发病机制
        1.3 心肺康复
        1.4 心肺运动康复
        1.5 心肺康复操
        1.6 实施居家心肺运动康复尚存问题
        1.7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样本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工具
        3.1 —般资料调查表
        3.2 Tilburg衰弱指标量表
        3.3 老年抑郁量表
        3.4 客观指标评价
        4 资料收集
        5 统计分析
        6 质量控制
        6.1 课题设计阶段
        6.2 调查实施阶段
        6.3 数据录入阶段
    结果
        1 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2 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情况
        3 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4 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严峻
        2 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高血脂血糖的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风险更高
        2.2 运动缺乏的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风险更高
        2.3 BMI水平越高的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风险越低
        2.4 用药问题会加重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风险
        2.5 心理障碍的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风险更高
第二部分 心肺运动康复方案构建
    1 文献回顾
        1.1 文献检索与确定
        1.2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1.3 文献回顾结果
    2 心肺运动康复方案初步构建
        2.1 形成干预方案初稿
        2.2 心肺运动康复方案评价
    3 修订后干预方案终稿
        3.1 心脏康复健康教育方案
        3.2 运动康复实施方案
        3.3 心肺运动康复处方
第三部分 心肺运动康复方案效果验证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计算
        2.4 研究对象及分组方法
    3 研究工具及测量指标
        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3.2 结局指标
    4 干预内容和方法
    5 资料收集
    6 统计分析
    7 质量控制
        7.1 研究设计阶段
        7.2 干预实施阶段
        7.3 资料收集阶段
        7.4 统计分析阶段
    8 伦理原则
结果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干预前两组患者衰弱得分比较
        2.3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
        2.4 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比较
        2.5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3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状况的影响
        3.1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得分的影响
        3.2 干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衰弱得分的组内比较
    4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4.1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4.2 干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肺功能水平的组内比较
    5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
        5.1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握力的影响
        5.2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步速的影响
        5.3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计时起立行走时间的影响
        5.4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6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1 干预对居家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2 干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得分的组内比较
讨论
    1 心肺运动康复对居家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作用效果
        1.1 干预可改善患者衰弱状态
        1.2 干预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1.3 干预可提高患者心肺适能
        1.4 干预可增强患者握力水平
        1.5 干预可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1.6 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患者应进行长期心肺运动康复
    3 心肺运动康复方案评价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合并衰弱综合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1 个人信息
    2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
    3 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4 获奖情况
致谢

(8)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冠心病心脏康复概述
2 运动康复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2.1 早期运动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2.2 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2.3 运动康复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3 运动康复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机制
4 冠心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应用
5 心脏康复现状及展望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冠心通络方结合心脏康复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与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
        2.4 数据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1.1 性别分布比较
        1.2 年龄、BMI、LDL-C分布比较
        1.3 心率、血压分布比较
        1.4 合并病分布比较
    2 疗效性指标分析
        2.1 两组VO_2Max、AT比较
        2.2 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
        2.3 两组SAQ比较
        2.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5 中医疗效指数比较
        2.6 安全性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1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
        1.2 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1.3 对冠心病治疗的认识
    2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3 选用冠心通络方联合心脏康复的依据
        3.1 冠心通络方
        3.2 冠心通络方联合心脏康复的依据
    4 临床疗效观测指标分析
        4.1 冠心通络方联合心脏康复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4.2 冠心通络方联合心脏康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3 冠心通络方联合心脏康复对中医证候和疗效的影响
    5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扶阳穴位贴敷疗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康复研究进展
        1、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2、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3、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病机认识及“阳微阴弦”理论
        1、古代医家对于胸痹病机认识
        2、现代医家对于胸痹病机认识
        3、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的选择
        3、试验药品制备
        4、研究方法
        5、随访及观测指标
        6、研究程序
        7、统计分析
        8、研究的伦理问题
        9、研究路线图
    (二) 结果
        1、病例入组情况
        2、患者基本资料
        3、症状基线分析
        4、脱落患者入组情况描述
        5、主要结局指标
        6、次要结局指标
        7、安全性评价
    (三) 讨论
        1、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2、“扶阳穴位贴”组方及选穴依据
        3、本研究课题结果分析
        4、不足
        5、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四、运动对心脏康复的有益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预适应:心脏康复预防与治疗的新策略[J]. 陈天然,潘珊珊.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10)
  • [2]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D]. 杨烨瑶.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的构建[D]. 张晓曼. 山东大学, 2021(12)
  • [4]GCN2对心衰运动康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史晓伟.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9)
  • [5]八段锦用于心脏康复的临床研究进展[J]. 向文秀,张彦,简爱萍,张继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9)
  • [6]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D]. 金胜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居家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心肺运动康复方案构建与实证研究[D]. 陈影. 郑州大学, 2020(02)
  • [8]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及应用进展[D]. 朱珊雨.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冠心通络方结合心脏康复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D]. 赵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扶阳穴位贴敷疗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疗效观察[D]. 修晟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运动对心脏康复的有益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